- 相关推荐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
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德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德育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国古代学校总是把德育作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言,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又说:“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弗畔矣。”孟子说:“设庠序学校以教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他们都把德育放在首位,优先于智育,把明人伦即培养学生的品德作为教育的目的。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自然科学的生物当然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21世纪被认为是生物科学的世纪,生物科学将因其领头学科地位的确立而在新世纪里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命运产生深远的影响。发挥学科教学的特点,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是学科教学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主渠道,那么怎样才能在生物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呢,以下是我一些浅薄的思考与研究,请大家批评指正。
德育教育是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学的教学目标中已经规定了德育目标的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自尊自爱,与他人协同活动的良好品格等。但就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德育而言,它不同于思想政治课,其思想教育内容并没有文字材料,它的理科特性,往往很容易使我们较多地重视它严密的知识体系传授,而忽略其深邃的德育内容的渗透。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因此生物教学要求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陶冶及道德规范的教育。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与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能使学生免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以及唯心主义思想的侵袭,使学生正确认识生物和人体的生命现象及其活动规律,更好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并逐渐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马克思哲学世界观给了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正确观点和方法,我们教师要善于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指导他们逐步学会运用这些观点和方法。
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都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从化学组成上说,生物体的基本组成物质中都有蛋白质和核酸,其中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绝大多数生物体的遗传信息都存在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中。除病毒外,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有细胞构成的,原生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原生质是由C、H、O、N等多种化学元素组成的,在生物体内,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又构成了各种化合物,由各种化合物共同组成了细胞,而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因此,一切生物都是由自然界最普通的化学元素所构成的,从而揭示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均统一于物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不仅从分子水平丰富了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唯物论原理,而且还指出生命现象的物质基础是分子运动。因而通过对蛋白质、核酸等分子结构的研究,以及它们在生物体内的变化活动,可进一步认识生命现象的本质。例如,生物的个体发育都是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由小到大,由幼体到成体的生长发育以至衰老死亡的过程;生物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进化的过程等等,都阐明了生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不是静止不变的,都体现了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根本属性。
生物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辩正统一的。通过生物课的学习,需要让学生明白三组辩正关系:一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辩正统一。例如,蛋白质分子的结构,由于组成每种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数目成百上千,排列次序变化多端,由氨基酸形成的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因此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是极其多样的,决定了蛋白质分子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有些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如人和动物的肌肉主要是蛋白质;有些蛋白质有催化的作用,如参与生物体各种生命活动的;有些蛋白质有运输的作用,如红细胞的血红蛋白是运输氧的蛋白质;有些蛋白质有调节的作用,如胰岛素和生长激素都是蛋白质,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有些蛋白质有免疫的作用,如动物和人体内的抗体能消除外来蛋白质对身体的生理功能的干扰,起到免疫的作用。总之,蛋白质有什么样的结构,就会表现出什么样的功能。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结构与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是相统一的;细胞质中每一种细胞器都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完成各自专有的功能。如叶绿体在光学显微镜下一般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而线粒体一般呈球状或短棒状,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
细胞核是细胞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二是生物体局部与整体的辩正统一。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但必须指出,细胞的各个部分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协调一致的,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细胞只有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才能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人和动物体中各个组织、器官、系统分别担负着不同的生理功能,共同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三是生物体与其生活环境的辩正统一。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所有现存的生物,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是与周围的环境大体上相适应的,不然就要被环境所淘汰;同时生物的生命活动也会使环境发生变化,例如,地衣,它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耐酸性很强,能在峭壁、岩石或树皮上等严酷环境中生长,说明地衣适应环境能力很强,但适应能力总有一定限度,超过生存极限,地衣也会死亡。地衣生长的过程中不断分泌地衣酸,腐蚀岩石,使岩石表面逐渐龟裂和破碎,再加上自然界的风化作用,使岩石表面逐渐变成土壤,为其它植物创造了生存条件。再如豆科植物的根系可以肥沃土壤,蚯蚓的活动可使土壤疏松等。此外,生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新陈代谢的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等都体现了辩证统一的观点。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领头学科,它以自然界中的生物体和生命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揭示其本质规律。生物界的一切生命现象都是受一定的客观规律支配的。例如,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规律,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如果把作物秸杆当燃料烧掉,人类就不能充分利用秸杆中的能量;如果将秸杆做饲料喂牲畜,让牲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将发酵产生的沼气做燃料,将沼气池中的沼渣做肥料,就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对能量的利用效率。此外还有生物个体发育的规律,遗传的三大规律,基因表达的规律等等。人们只有认识了生物界的客观规律,才能按照人们的意愿,利用、改造、控制生物,以便更好地为人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