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语文教材使用心得体会4篇
语文教材使用心得体会1
20xx年10月13日,我们学校全体语文老师观看了部编新教材网络培训,看完以后,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重新翻阅教材,认真思考如何利用好教材有效的教学。
新教材中增添了很多的插图,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新教材的课程调整先识字再学拼音体现了识字的重要。新教材还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读的板块,将课外阅读纳入了新课程,引导学生阅读,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新教材的口语交际,从实际入手,通过儿童最喜欢的游戏,让他们发现实际的基本要求。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好这些插图,进行有效的教学。在拼音教学中我们不能增加拼音的难度,学生只要能正确地拼读音节,标准地发音,能通过拼音识字,就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标。对于写字教学,通过我们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展示好的作品,逐步提高他们的兴趣。课堂就是我们现实的情景,启发孩子们思考课堂中要怎么做,引导他们明白课堂中教师讲话要大声,同学发言要大声,其他同学要认真听。
今年的教材编排有了很大改变,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我们老师爱不释手。首先我会在备课中认真研究每幅图,充分利用每幅图,认真思考课堂的`引导,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引导他们观察、发现,让他们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我觉得新教材对于我们一年级老师充满了挑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对于教学多思考、多反思,不断提高自己,上好每节课。
语文教材使用心得体会2
今年,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改版了。由原人教版教材改为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材,简称“部编本”语文教科书。
一、新版教材的改变
翻开这本新教材,第一感觉是舒服而美观。课本版面比原教材大了一倍,是A4大小的页面。内容的编排更清晰明了,课文插图画得精美细致,如同图画书一般。
外观只是第一印象,作为教师,更为关注的是教材的结构体系、文本选择、拼音识字、课后练习、语文园地以及教材与现代生活的关系。我觉得这本新教材的第一个变化是改变了教学内容的结构体系,由以往教材的先学拼音后识字改为先识字后学拼音的呈现模式;第二个变化是口语交际的内容更贴近生活,增强了对话性。新教材口语交际一共安排了4次,比原教材少了2次,分别是《我说你做》《我们做朋友》《用多大的声音》《小兔运南瓜》。与原教材相比,难度要求降低,基本是儿童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对话,孩子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自然而然进行交际,还从中明白了交际时礼仪。从这,我们可以体会到编者的用心:“口语交际”属性明显增强,交互性、活动性更加突出,“口头作文”的痕迹大为淡化。
虽然教材是新的,但语文的性质不变,还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学的理念不变,还是遵循语文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全面素养、读写积累、自主发展、活力开放等理念。那具体教学应该怎样实施呢?参加了省、市级组织的新教材培训后,我有了一些收获。
二、课堂教学的实施
省教材培训时,王琴玉老师给我们示范了“聪明小食指”识字的做法。王老师用“聪明小食指”指读、指诵、指认来告诉我们一年级孩子就算不学拼音也可以识字,识字与学拼音是不分先后的。拼音学得好的孩子可以借拼音识字,识字能力强的孩子可以先记字再记音。
市教材培训时,实验小学林恋老师示范的《小书包》一课给我们提供了更多具体操作的模式。
1、课堂常规组织
林老师这堂课中,我看到了老师非常用心地将前面的课文学习内容融入了课堂组织中。一开课,老师和孩子们玩对口令游戏。老师一句话“一二三四五”,孩子们马上接“金木水火土”,并端正地坐直了身子。
随后的课堂中,老师只要发现孩子们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了,对口令的游戏就开始了。老师一句“天地分上下”,孩子们齐诵“日月照古今”,马上坐直身子。
整堂课上,师生就在这样的对口令轻松游戏中投入学习,孩子们学得津津有味,老师教得开开心心。
2、多样诵读识字
林老师的课上,巧妙利用“聪明小食指”指读、指诵,老师带读课文,师生合作读课文,打节奏演读,个别读课文,填充式补读课文等等变化多样的形式朗读课文,直到所有的孩子都能够背诵出来。当孩子们把课文背诵出来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就认得差不多了。而林老师的巩固识字手段也富有游戏性。借助图片对应识字、听字音找字卡识字、聪明小食指识字、听序号找字卡识字、听字音藏字卡识字……孩子们玩得开心,学得有趣。
3、生活中识字学话
林老师的`课,从始至终都与生活紧密联系。一开课,让学生紧扣课题小书包说一句话。有孩子说:“我有一个漂亮的小书包。”也有孩子说:“我的小书包里有很多文具。”还有孩子说:“我的小书包上面有可爱的卡通小人。”孩子们通过说话对自己的小书包有了更多的了解。
学生读熟课文,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学习用品:作业本、铅笔、转笔刀。林老师再次引导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识字。她拿出孩子们熟悉的学习用品——笔袋,打开袋子取得一件件学习用品,孩子们兴奋地喊:“笔袋、橡皮、尺子。”接着林老师利用PPT将实物图片与物品名称出示在屏幕上,孩子们对照着实物图片认读物品名称。之后林老师去掉实物图片,考考孩子们对物品名称的认识情况。最后林老师引导孩子们说一说自己的小书包有哪些学习用品。孩子们在说一说中再次巩固了本课词语“铅笔、作业本、转笔刀”的认识,又说出了很多本课没有学过的词语。
将学习与生活紧密融合,让学习自然发生,真正发生,孩子学得开心又有效。
面对新教材,认真学习,用心吸纳,勇于实践,勤于总结,这是我们应有的教学态度 。
语文教材使用心得体会3
如果说“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之本”,是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路标”和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自我构建的“催化剂”,那么语文课程资源就是学生自主性学习必不可少的重要食粮,也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源泉。生活大语文,语文生活化,充分发挥课程资源、到广阔的生活空间去寻找语文学习的丰富资源,在生活的广阔天地中丰富语文知识,提高和运用语文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必由之路。
苏教版语文教材主编洪宗礼先生在《构建面向21世纪中国语文教材创新体系的尝试》一文中认为,转变理念是构建创新语文教材体系的关键;通过优化教材内容和结构,才能达成“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构建”目标;教材构建的重点是“改革单一文选体例,设计新的语文综合实践系统”;用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来定位教科书,各部分的编排力求体现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此理念支持下,苏教版语文教材的编者们自创新意,形成了它独具风格的教材体系,即重人文构建、追求以单元整合优化基础上的语文综合实践系统;重时空开放,追求通向社会生活、平行学科多个通道的弹性空间。其中教材内容的优化,体现了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反映了教材改革的时代精神,也就从客观条件上保证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什么是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方方面面的文化知识和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积淀融合形成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综合素质。“全面的语文素养”包含语言的积累、语感和听说读写方面的实际运用能力,也包含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思想修养。这两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感苏教版语文教材在增加和丰厚学生的积累、尤其“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方面的人文性优势,同时,也切实感受到它的美中不足,即即在定位目标和选文示范性方面呈工具性弱势
一、独具风格的教材体系下的人文构建优势
1.弹性空间下的语文综合实践系统“合成单元”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的实施建议是--“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此,充分发挥、利用教材的例子与示范作用、创造性地将课堂教学资源与课外学习资源相结合,就成为语文教师开发、拓展课程资源的第一步。
苏教版语文试验教科书教材每一册都安排有六个合成单元,每个单元各围绕一个主题组织读写听说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其中七、八年级各册均安排三个与单元主题内容相一致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单元,读为基础,以读促写,口语交际与实践活动交叉安排。这种整合优化的设计思路,形成了彼此渗透、互相联系的读写听说的一体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和语文学习效率,因而它是语文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轴心或出发点,还是课外语文的辐射点和发散点,也是沟通课内外联系的契合点。这就为教师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留足了空间。九年级两册则以“学会读书”和“综合学习与研究”为系统、兼顾文体来编排,强调了学法和读写听说一体化,从更高层次上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创设了条件。
以苏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中的“长征组歌”单元主题为例加以说明。“长征组歌”是置于教材第一单元的重头内容,意在引领学生认识长征、品位长征、讴歌长征,接受长征精神的熏陶和感染,最终学习长征精神,赋予新一代学生不怕吃苦、勇于战胜艰难困苦的勇气和意志。但教材内容远离学生现实生活,远离当今时代,需花大力气铺垫背景,设置情境,否则效果不易实现。针对教材这一设计理念和内容特点,我的做法是--充分利用多媒体音响视频效果的魅力,创设长征时代氛围,用激情的语言导入,引导学生读中感受长征精神,然后就此单元学后,作了“长征系列”的专题学习。自认为不做专题学习不足以尽其味。于是,从“长征史话”、“长征故事”、“长征图片”、“长征组歌”、“长征诗文”、“长征新话”、“今日长征”等多角度制作课件、引领学生进行了专题性学习,最终使学生认识长征、感悟长征、内化长征。
又以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自由读写单元“精彩演讲”为例加以说明。“自由读写单元”如何自由读写,自由到何种程度,教材对此略作提示--“读读这些演讲,你将被它们的内容及其表达的感情和掷地有声的语言深深吸引和打动,甚至激起演讲的兴趣”,这里,“它们的内容及其表达的'感情和掷地有声的语言”就是读写的重点;“假如你是演讲者,揣摩本单元的课文应当用怎样的语气、语调和手势来读,如何才能使演讲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这里,“怎样的语气、语调和手势来读”就是演讲实践的要求。再结合单元写作指导短文“写简短的演说稿”,就可以提炼到突破点或是读写结合的契合点--内容的针对性、中心的明确性、观点的鲜明性、语言的通俗生动性,还有表达的激情性。由此设计本单元教学思路为整体突破--阅读比较--激情演讲。在“激情演讲”这一环节中,又分两个步骤,即课文自选段落演讲和“假如我是 (职务)”的激情演讲。这最后的激情演讲则给出了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并呈现出学生学习的效果。精彩展示,成为本单元学习的最佳境界,也是全册教材学习的亮点演绎,既体现了教材关于演讲的熏陶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
2.受用终身的“名著推荐与阅读”
“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初中三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本名著”的《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要求,令大多数语文教师犯难。苏教版语文教材率先打破历来课堂上只能读单篇文章的惯例,把整本书的阅读引入课堂,不仅扩大学习资源,增多语文积累,更教给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初步培养阅读整本书的能力,为学生的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创设了学习情境和条件,这就使《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每学年阅读两三本名著”的要求有了具体的落实,尤其使学生终身受用。
例如,教材推荐学生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除了让学生通读全书,阅读精彩片断外,还指点学生勾画圈点、浏览、精读等读书方法,安排了朗诵会、读书报告会、出读书墙报、制读书卡片、写读后感等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既丰富多彩,又生动活泼。
笔者至今仍然记得,在开展《水浒传》的阅读交流中,学生就精彩的水浒故事所作的绘声绘色的描述和就“水浒人物谈”所作的精彩发言……文学名著的丰富养料滋养着学生的心灵,成为他们成长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后来收在《阳光》班刊中的精彩文段可见其一斑:
--他熟读经书,精通三韬六略,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宛如孔明再世。
他仪表堂堂,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雄姿英发,羽扇纶巾。他神机妙算,曾协同晁盖“智夺生辰纲”。智赚玉麒麟,双用连环计,全为他之功绩。他忠肝义胆,身为军师,从不窥视头把交椅,一生追随宋公明绝无二心。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梁山辉煌之日。
他话为“无用”,实则为不可多得之人才。
--纵观历史长河,英雄辈出,每朝叱咤风云之人层出不穷,若数风流人物,还当今朝!
3.内化素养且亮点鲜明的“专题”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建议”是--“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苏教版语文教材的“专题”设计以学生语文素养、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乃至整体素质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比较集中地体现了研究性学习、跨学科学习的课程目标,在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文化、认识自我几方面,选择值得关注的问题和容易激发兴趣的话题,如“狼”、“荷”、“长城”、“汉字”等,进行专题学习和探究。分布在六册教材中的探究式(如“狼”、“长城”、“汉字文化”等)、情境式(如“荷”、“叶”、“鸟”等)言语实践式(如“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体味感悟式(如“荷”、“鸟”、“叶”)等多种模式的十个专题已成为教材的鲜明特色和亮点。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综合其多方面的知识,促进其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的形成。最令人叫绝的是所谓“四狼相会”的专题--蒲松龄笔下的“凶残”、“狡黠”的狼,作家毕淑敏写的一条“聪明”、“神勇”的狼,《中国大百科全书》介绍的具有s性的狼,《狼与鹿》中起生态平衡作用的狼,尽在此处大显身手。而“四狼相会”的多角度设计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质疑探索的能力。当然,这对习惯于传统教学的教师也颇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
在进行“叶”的专题教学时,我经过精心整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从四个角度进行探究,即文学的角度、科学的角度、美学的角度、哲学的角度。从文学的角度,学生感受到了个性化、感情化的“叶”;从科学的角度获得的是“叶”的知识性和实用性;从美学的角度,学生看到的是“红花绿叶”式的对比、映衬效果;从哲学的角度,学生体会到的是“落叶归根”式的深刻。所有这些探究内容,触动了学生敏于感知的心灵,调动了他们多角度思维的兴趣,激发了他们跨学科查找资料进行积极探究的欲望,也促进了他们对“叶”诗文的积累,并构成了丰富而多彩多姿的“叶”文化理解。
二、美中不足的定位目标和选文示范性方面的工具性弱势
浓厚的人文性固然是教材的特点,且可供教师创造性发挥的弹性空间固然是很大,但愈是弹性空间大,愈会导致教学效果的不同、甚至差异很大,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而深感教材在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上缺乏准确定位。因为客观上教者的水准不一所导致的对教材理解上的层次不一,必然会影响到他能否将教材设计意图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试想,如果有了切实的适中层次的实现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定位目标,教师不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创造性、个性化地实施目标的过程中?且在适中层次的定位目标下实施教学,不就可以既缩短教学效果的差距、又给更高层次的教学留有空间了吗?倘若教材在动人的单元主题词中能加进一些教学内容的明确的定性要求,不是更有利于教师直接进行准确目标下的定位教学吗?--由此一叹,也生出了改进教材以满足教学定位目标下的教学企盼!当然,即使有了定性的目标要求,具体实施手段仍需要教师采用个性化的方式方法和创造性的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这另当别论。
此外,还有这样一种感觉--有些主题单元中的选文作为学生学习的例文缺乏典型性,有些则可以多个单元交错放置而不是最佳的唯一。如七年级(上)第二单元“金色年华”中所选的沈复的《幼时记趣》,其实放在七年级(下)中的第二单元“童年趣事”中才更为合理……就有人提出,有些课文“可以放在这个单元,也可以放在哪个单元,其界限是模糊的,其功能也是模糊的。”八年级(下)《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一课安排在第三单元“事理说明”中,“其实伽利略想证明的是人类知识有限因而可以谅解某些不足,但人类应当不停探索,伽利略并不是为了说明人类对发音的认识,此文宜安排在议论文单元。”这一看法至少说明这一选文缺乏“最佳的唯一”性,即作为例文不够典型。
就在本文写作的过程中,期末考试来临了。太原市七年级(下)册的统考试卷上出现了有关布丰的《马》的考查内容,显然,这是对学生所学的《松鼠》一课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有的老师就其中的考题--有关《马》的表现方法、语言品析和短语描绘三个小题提出说明文考题不典型的看法。其实仔细一想,就会发现,本册书单元主题“动物世界”只强调抓住特点介绍动物和关爱动物的人文情怀,并没有客观强调非说明文的角度理解不可。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是因为教参完全是传统的说明文的教法导向使然。看来,与之相配套的教参的导向也不尽完美!
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发展都有其必然的曲折过程,苏教版语文教材的成长发展也是如此。能够以其独特的风格在众多教材中独显亮丽且在使用过程中大受欢迎,已经说明了它的不容忽视的地位。它的重人文关怀、突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面,早已在教者的心中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然而,它的有欠完美的一面,即定位目标欠缺、选文示范性方面的工具性稍弱的一面,也成为关爱这套教材的教者心中的块垒和 “眼中钉”。真诚的希望苏教版语文教材的编者们能够在保持其亮丽特色的同时,弥补其不足,使之成为更适应新世纪新时代教育需要的、深受师生欢迎的独一无二的优秀教材。
洪宗礼先生曾用“舟已行矣”来强调语文教育必须与时俱进,而今,面对语文教学改革之舟“已行矣”的形势,无论教材编者,还是教材使用者,都必须扬起改革的风帆,不断改进,才能不负时代对于教育者的使命,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高品位的人才,实现“科教兴国”的远大战略目标。
语文教材使用心得体会4
20xx年2月26日,我们一行三人到聊城英特第一小学参加了高年级段的语文教材培训活动,高年级段的培训用了一下午时间,主讲人是教育名家高林生老师,很荣幸能在这里给大家分享我这次培训的心得。
培训开始了,高林生老师一把年纪,上身红衣着装,在乍暖还寒的早春给人一种力量的激发,火一般的温暖。整场讲座,高老声似洪钟,慷慨激昂,字字珠玑。精神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听课老师。
高年级段的培训主要以讲座形式进行的,内容上,高林生老师指出,在当下及以后的语文教学中应该达到的四个突破:第一、汉字文化资源的发掘运用; 第二、抓住阅读课文的言语形式;第三、落实阅读教学流程的变革;第四、学会写记实和想象的作文。
以上四个突破,给我指明了当前努力的方向,告诉我们,阅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阅读理解,而要对课文有所突破、理解,重要的是要选准理解课文切入口。要找切入口就要关注具有感情色彩的词句、引申含义的词句、具有表情达意特有功能的词句等言语形式。除此之外,还要关注课文的结构与体裁。
“书不读熟不开讲”是尝试教育的体现,也是一条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学生没读透就开始讲新课。课堂上,老师汗流浃背,而学生什么也听不懂,其原因主要是书没读熟,不能与作者、老师、同学进行一个对话的`过程。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先读透,给学生足够的读的时间与空间。使书上说的话便好像都是从自己嘴巴里说出来的一样。进一步就仔细的思考,使它的意思好像都出自于自己的心里所想的,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课文。
此外,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是高学段习作最重要的要求和指标。本次培训,高老在这方面指出了记实与想象作文的具体操作,可谓简洁明了,实用性强。
总之,这次学习,使我开阔了视野,学习了语文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内容,为我指明了方向,确定了教学中的抓手,这必将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