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课程设计

时间:2022-06-27 18:08:31 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校美术课程设计

  人类从开始懂得用教育发展自己以来,经历了艰难而沉重的跋涉。如今,人类自身的发展也日益显示出美术教育的隐性价值。而高校美术教育的关键是使美术所包含的相关各科相互联系,相互融合,通力合作。因此,我们需要构建新的高校美术课程体系。

  美术课程的设计,通常是指学校设置美术课程类型和对不同的美术类型课程的教学目的、内容、进程、评价等设计的总体方案。美术系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课程编制理论,即“以美为魂,以术为本”,使美术人才培养目标的脉络逐渐清晰,即以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基础美术理论,培养学生熟练地应用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

  随着社会进步,美术课程编制也有所发展,不再只拘泥于传统国画、油画、书法、中外美术史、教育学、实习等课程,还设置有工艺、版画、创作与写生、染织、动画、考察等课程。由此来看,美术课程的编写逐渐从单一的绘画向多门类发展。高校美术的课程可以分类为师范、美院、设计应用类美术课程设计三个大方面。以下几点是笔者对高校美术教育课程设计的一些思考。

  一、师范类美术教育课程的设计

  随着网络运用与普及,美术学科教育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与技能传授,而是传递美术文化与育人相统一的社会实践活动,它还具有促进感知力、观察力、表现力的发展,开发右脑思维与创造力发展的多种教育功能。因此,师范院校是为普通美术教育输送美术教师的摇篮,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教育有着杠杆性作用。

  高师院校承担着高中和中等师范学校的师资的培养,因此,做一个热爱美术教育事业、甘当人梯的普通老师是师范类高校的教育目标。其次,其专业设置面广,无论是国画或是西画,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无论是工艺还是实习等均为必修课,其目的是使师范生根据教学目的及其特点,全面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高师课程设置应该以各门美术技能专业为主,与教育学、心理学、中外美术史等相结合,形成立体交叉的思维、教育模式。以下是几所师范美术系的课程设置对比:

  由此得出结论:高师教育是以多门课程为基础,技法课和理论课相结合,与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相互结合、渗透、融会的一种学科。

  二、美院类美术课程设计

  有史以来,各类美术人才的培养基本上是在师傅带徒弟的传授中进行,所以它的发展是缓慢的。随着社会进步,改变了美术发展缓慢的轨迹,产生了规模更大的皇家美术教育机构——画院,即现代美院的前身。

  自东汉时期洛阳鸿都门学创办,到五代十国的南唐画院和西蜀画院,以及宋代的翰林图画院的兴起, 画院规模已经很大,人才众多。清代由于西画家进入中国,透视、结构、色彩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美院课程设置的发展。与此同时,外国的美院教育也有所发展,1498年的达·芬奇学院,1562年的佛罗伦萨绘画学院 ,1648年的法兰西皇家绘画雕刻学院,都最早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组织形式,成为各国美院的楷模。

  在课程设计上,美院主要特点是课程设置的专业性,从入校开始就明确了油画系或国画系,四年专攻一个专业。美术院校注重的是美术技巧的培养和训练,培养的是专才。以下是美院的课程设置的对比:

  专业美术教育是国家专业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上表可以看出,课程设置主张学生专攻一个学科,相关的鉴赏课、史论课等开设的很少,相对于师范,缺少了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美院追求的是在某个画种方面有独特的研究和创造,或在某一个领域的理论有独特的见解,所以美院的课程设置也应该与之相适应,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使学生在未来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

  三、设计应用类美术课程设计

  设计应用类美术简称工艺美术教育,由于流传方式单一,很难形成教育规模。由于工艺美术与经济密切相关,而工艺美术的发展要依赖于工艺美术教育,所以说,高校工艺美术教育的发展间接地影响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的课程设计对于高校工艺美术教育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工艺美术教育是面向现实生活的设计教育,其范围之广,加大了高校的课程设置的难度,它大到飞机、整个城市的设计,小到商标、纽扣的设计。工艺美术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培养具有创造性的设计人才。以下是两组关于大学工艺美术课程的课程设置表格:

  我国的现代设计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所以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高等设计院校培养的学生的设计作品中应该体现出更高的文化修养。设计课程应与市场相适应。现在,国内的设计教育与市场出现脱节的情况,忽略了教学体系的科学性、完整性。加强理论课、选修课的教育,重视交叉学科和电脑的教育,是我国课程设计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课程设计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必然存在各种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实际问题入手,以解决在教学中的普遍问题为立足点。新课程教学法必须是在课程实践过程中发展和获得广泛认同的教学法,必须结合课程改革中的具体问题,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思考,高等美术院校的美术课程设计要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编写不同的教材,做到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丹尼·劳顿等:《课程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3]程明太:《美术教育学》,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高校美术课程设计】相关文章:

高校声乐课程设计研究的论文07-03

美术校本课程设计方案12-06

高校美术教学中互动模式研究的论文07-04

高校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07-05

课程设计心得07-02

课程设计的总结12-17

课程设计心得12-17

课程设计感想08-05

课程设计感悟08-14

【精选】课程设计总结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