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原子的构成》板书设计(精选7篇)
板书,从动态的角度理解,它是教师上课时在黑板上书写的文字、符号以传递教学信息、教书育人的一种言语活动方式,又称为教学书面语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原子的构成》板书设计(精选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子的构成》板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认识物质结构学习中的模型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程,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运用。
3.情感与价值观:
结合历史上几位科学家的卓越贡献,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重点:原子的构成。
难点:知道原子的结构,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
温顾旧知,写出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画出水分子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的示意图。
【情景引人】
屏幕演示水分子的分解动画,学生观察、分析并讨论:
1.什么叫原子?
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物质的过程,那么不同的原子(如氢原子和氧原子)有什么差异呢?
上述问题的答案要从原子的内部去寻找,这就涉及一个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
(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思考并探究新的科学奥妙的兴趣,很自然地进入新的课题)
(二)进入新课题
【教师提问】
原子能否再分?请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提出你的假设。
【学生交流】
1.原子像葡萄,葡萄汁是原子核外的?
2.原子像一个乒乓球。
3.原子像一个实心球。
【启迪思维】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用其他方法能不能再分呢?
【情景引入】
播放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原子弹是通过原子裂变释放出巨大能量而制造出来的。如果原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能裂变吗?
【学生交流】
1.原子裂变说明原子内部有复杂的结构?
2.原子里面有哪些微粒呢?
(通过宏观的科学实例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科学,这一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能力,符新课程标准)
【创设情景】
追溯历史,回答问题。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发现电子。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如下实验。播放动画:a粒子轰击金箔。
结合联想与启示,你能试着对上述实验现象解释吗?
(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程,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交流讨论】
1.在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的a粒子散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2.下列对原子结构认识错误的是()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带正电
C.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问
D.原子是实心球体
(结合历史资料创设情景,质疑问难,不仅引导学生突破知识难点,而且还对学生进行了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拓展思维】
按现在你对分子、原子的认识,你认为道尔顿提出的近代原子学说有哪些不确切的地方?举例说明。
【学生交流】
1.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是错误的.,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2.构成物质的粒子除了原子还有分子、离子。
3.“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不正确,如汤姆生发现电子?
【提出问题】
原子内部有哪些粒子?
【讲解】
1897年,在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以后,人们开始揭开了原子内部的秘密。1911年卢瑟福发现原子核,说明小小的原子内部结构复杂。经过20世纪整整一个世纪的努力,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很多种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至今仍在探索中。
【创设情景】
屏幕演示原子的构成动画(2份动画)。
【学生交流】
原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我的手上有无数个原子;原子核更小,在原子里原子核外的空间很大;电子绕核做高速运动?
【师生归纳】
1.原子的构成
2.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指导阅读】
请同学们看书70页第一段,想象一下原子和原子核的大小,记忆并画出知识要点。
【启迪思维】
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那么原子显不显电性呢?由原子构成的分子显电性吗?为什么?
【教师引导】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70页表4—1,通这个表格,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讨论】
1.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2.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很小,但比电子大很多,即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3.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的电性由质子决定,因此原子核带正电,数目跟质子相等。
【教师启发】
继续观察70页表4~2,分别对比横与竖行,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屏幕出示】
课本70页原子的构成表(表略),教设问引导。
《原子的构成》板书设计 篇2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2)初步认识物质结构学习中的模型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程,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树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2)了解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索。
二、教学重难点
知道原子的结构,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三、预学设计
在预习的基础上对下列问题进行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1)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提出自己的假设。
(2)预习“联想与启示”,试着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物质的过程。那么不同的原子(如氢原子和氧原子)有什么差异呢?上述问题的答案要从原子的内部去寻找,这就涉及到又一个新的问题:微粒—原子能不能分成更小的微粒?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提出你的假设。
思考假设:我想:原子是一个实心球。原子象一个乒乓球。原子象一个气球。原子是一个空心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原子结构的求知欲。
讲述:在大家心目中的原子是一个没有内部结构的圆球。但是,经过20世纪整整一个世纪的努力,科学家们不但打开了原子的大门,而且发现小小的原子内部结构复杂,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已经发现了很多种,至今仍然在探索中。人类对原子内部结构的认识是一部壮丽的史诗——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说明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1911年卢瑟福发现原子核。结合联想和启示,播放α粒子轰击金箔的动画。你能试着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吗?
交流讨论:大多数的α粒子能穿透金箔,说明金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α粒子一穿而过。一小部分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线,发生了偏转。说明原子内部有带正电荷的粒子存在。有极少部分粒子反弹回去,说明运动中遇到了坚硬的不可穿透的质点,这说明原子中有一个很小的核,因为核很小,所以只有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去。
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程,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提问:金属是否带电?构成金属的原子是否带电?为什么原子不带电呢?
思考回答阅读:P67—P68及拓展视野。
多媒体演示:原子内部结构。
交流讨论:原子的结构。
结论: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利用模型学习物质结构。
总结:盘点收获回忆、总结、发言形成原子的结构练习:看屏幕,做练习学以致用。
五、反思
本节内容比较抽象,为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原子的构成,我主要采用了:阅读前人的实验现象——发现问题——分析——提出假设——验证的方法,通过课堂的表现来看,这种方法还是可行的。学生的积极性较高,并且大多数学生能投入思考,提出自己的假设。但也看出部分学生探究意识还不够,仅停留在面上,未作深入的思考。
《原子的构成》板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2、能根据原子组成符号判断原子的构成。
3、知道核素和同位素的概念。
过程方法
采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资料、自己提出问题、并自主地跟同学交流、自己完成讨论结果的方法,教师多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地总结出规律。
情感态度
让学生充分体验交流讨论、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得有关知识的同时又体验自己学习后获得的成就。
教学重点、难点
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核素和同位素的概念
教学方法
创设问题情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讨论相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新课引入视频观察、思考、讨论提出问题:
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如果原子可以再分,它是由哪些更小的微粒构成的呢?
2、相对原子质量定义为“某原子的质量与C-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C-12原子是什么原子?
阅读、归纳与整理联系上节课,从哪个原子结构模型就可以说明?从哪个结构图可反应出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质子、中子和电子的质量、相对质量和电量学生有了原子结构的新知识,能否进一步解析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说明从微观角度分析研究问题能力,化学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发展。空间想象力还未建立起来!应该对学生讲一个形象比喻,体育场与蚂蚁的关系。
教师讲解:科学研究证明,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设疑】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为什么加”绝大多数”呢?质子、中子和电子是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这三种粒子的带电荷情况、质量大小等方面有什么差异?请同学们运用教材表1-7中的数据进行比较阅读表1-7,比较三种粒子的质量大小、带电荷情况。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质子、中子、电子带电荷情况,看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原子显电中性,说明每种原子中核内的质子数跟原子核外的`电子数相等。教师追问:从微粒的质量大小分析,你认为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还是原子核外?为什么?相对于整个原子来说,原子核外某个电子的质量能否忽略不计? 学生展开讨论,大部分学生快就得出结论,相对于原子来说,原子核外某个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
教师提问:请某位同学来总结一下有关原子的质量与质子、中子、电子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若这位同学不能完整总结出来,再请另一位同学来补充)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注释,理解C-12原子的构成、相对质量的含义。
被提问的同学回答: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质子跟中子的质量基本相等。
同时多数同学会提出下列问题:什么是相对质量?根据刚才同学们的研究,大家已获得一些共同的认识。
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的质量大小由核中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由于原子显电中性,所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跟核外电子数相等。请同学们与同桌一起完成教材第30页“问题解决”。结束后请同学代表发言,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查阅资料,进行讨论。
有的小组会提出一些问题,如:什么是质量数?“AZX”是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在“AZX”中不直接标出中子数、电子数?等等。对于这些问题,由于难度不大,教师不一定要直接回答,可以让学生之间经过交流后自己解决,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还可以根据当时的教学活动情况和学生的个别差异再适当补充一些实例,让学生分析研究,在这个基础上,就为学生在后续学习“核素”“同位素”、等基本概念打下了基础。
讨论结果:
1、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且只要知道上述三个数值中的任意两个,便可推算出第三个。
2、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表示为AZX
课堂练习:
1、钠原子的质量数为23,质子数为11。那么它的中子数是多少?
2、钠离子的质量数为23,质子数为11。那么它的中子数是多少?核外电子数是多少?
3、硫原子的质量数为32,中子数为16,那么它的质子数是多少?核外电子数是多少?
4、硫的二价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8,中子数为17,那么它的质量数是多少?
5、氢氧根离子的质子数是多少?电子数是多少?……(做成图表)
【讨论]回答:
1、中子数为12
2、中子数12;电子数10
3、质子数16;电子数18
4、因为S2-核外电子数是18,即硫原子得到2个电子后,是18,那么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6,则16+17=335、质子数是9;电子数是10夸克的发现
【解决】根据以上所学,知道C-12指的是什么原子?
【设疑】
1、分子由原子构成,绝大多数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等基本粒子构成。那么基本粒子可不可再分呢?
2、夸克的发现对我们有何启发?
学生阅读《拓展视野》栏目小组讨论与交流学习核素、同位素概念指导学生阅读:P31—P32
提出问题:
1、什么是核素?
2、什么是同位素?
《原子的构成》板书设计 篇4
【教学意图】
本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内容,学生在第三单元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知道了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但他们并不满足,还想知道原子究竟是否可分、原子的质量到底有多大?等等。本课题学习原子的构成就是回答这些问题。
在本节课中教师通过以下途径:
①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作为探究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并以讨论、归纳小结的形式弄清原子的构成及其内部关系。
②以H、C、O三种原子为实例,给出“三种原子的实际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一个C原子质量的1/12”三个数据,引导学生自己探究相对原子质量定义的由来。以达到学生:
a.能认识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b.通过对图表的分析与归纳,培养学生利用教材资源进行自主探究的能力,初步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
c.将所学知识与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以及对权威进行大胆质疑不唯心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相联系并以张青莲教授为材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学生课外利用网络和书籍收集有关分子、原子的知识。
【教学片断】
师:分子与原子的区别是“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对吗?
生齐答:不对,应该还有前提“在化学变化中”。
师:为什么要强调“在化学变化中”呢?意味着什么呢?
(有的学生皱起了眉头,有的窃窃私语)
一生提出了猜想:也许原子还可以再分成几部分吧,只是我们还没学习而已?(用疑惑的眼神望着老师)
师:原子到底还能不能再分,请同学们阅读P68-69,书中有图、文字还有表格,可以说图文并茂,这么多丰富的信息展现给你们,你们能否告诉我通过看这些图文能获得哪些知识?
(学生安静下来,认真阅读)
……
师:从图4-1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还有原子非常小,因为它的直径只有10-10m
生2:我知道了原子核位于原子中间,而且电子是运动的。
师:你怎么会知道电子是运动的?
生:因为电子后面有一条“尾巴”,像慧星一样。
(学生齐笑)
师(跟着笑):非常对,不过我要纠正一下,这不是尾巴而是运动的“轨迹”。
生3:我知道原子核也是由两种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师:Why?
生笑:(部分学生也跟着笑)因为图上面组成原子核的圆球有两种颜色,一种是淡蓝色的.,一种是淡黄色的,而且淡黄色球上有“+”号而蓝色的没有。
师(使劲的点了点头):你真仔细,大家为他鼓掌好不好?(学生鼓掌)。那你知道这两种小球分别代表什么吗?
学生一哄而答(情绪高涨):质子和中子
生4:我还发现教材上的图文好像互相矛盾。
师(一愣)(学生也感意外):什么矛盾?难道教材还有什么错误的地方吗?
生继续答:因为图中画的有3个电子带3个负电荷,而质子只有2个带2个正电荷,很显然这个图表示出来的是整个原子带1个负电荷,显电性,与文中说原子不显电性矛盾。
(学生们频频点头,老师竖起了大拇指)
师:太棒了,你说的非常正确,所以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不要“尽信书”,古人就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要敢于对权威的观点提出疑问,比如哥白尼就对“地球中心说”提出了疑问,创立了“太阳中心说”,爱因斯坦对大物理学家。
《原子的构成》板书设计 篇5
【问题导读】
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如果原子可以再分,它是由哪些更小的微粒构成的呢?
2、相对原子质量定义为"某原子的质量与C-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C-12原子指的是什么原子?
【主干知识】
1、构成原子的微粒及其性质
构成原子的粒子电子原子核
质子中子
电性和电量
质量/kg9、109×10-311、673×10-271、675×10-27
相对质量1/18361、0071、008
2、构成原子的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
原子质子数
(Z)中子数
(N)质子数+中子数
(A)相对原子质量
F91018、998
Na111222、990
Al131426、982
若用X表示元素符号,Z表示原子的质子数,A表示原子的质量数,用表示表格中原子组成分别为:
重要关系式:
电性关系: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离子:
离子电荷=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Z)=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阳离子的电荷数
质子数(Z)=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阴离子的电荷数
3、同位素
(1)元素
(2)核素
(3)同位素:
(3)同位素应用:
【课堂练习1】我国"嫦娥工程"探月计划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开发月球新能源,10t就能满足我国一年所有的能源需求。下列关于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3,电子数为3B、质子数为2,电子数为2
C、质子数为2,电子数为3D、质子数为3,电子数为2
【课堂练习2】填写下表中的空格:
微粒符号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质量数
40
1820
161832
【达标提高】(一看就懂,一做就会)
一、选择题:
1、据报道,最近中科院的有关专家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镨元素的一种新的同位素,它的中子数为()
A、330B、91C、239D、148
2、据报道,某些建筑材料会产生放射性同位素氡,从而对人体产生伤害,该同位素原子的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为()
A、136B、50C、86D、222
3、1996年2月,德国达姆斯特重离子研究所合成出当时最重要的人造元素,它是由撞入一个的原子核,并立即释放出一个中子而产生的一种新元素的原子。该元素的原子核内所含有的质子数是()
A、111B、112C、113D、114
4、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第114号元素的原子,该原子的质量数为289,存在时间达到30秒,这项成果具有重要意义。该原子的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为()
A、61B、114C、175D、289
5、某微粒用n+,下列关于该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含质子数=A-nB、所含中子数=A-Z
C、所含电子数=Z+nD、质量数=Z+A
6、与OH-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微粒是()
A、NH3B、HFC、NH2-D、F
7、已知An+离子有m个电子,它的质量数为A,则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A、m+nB、A-m+nC、A-m-nD、A+m-n
8、有五种微粒、2+它们属于几种元素()
A、2B、3C、4D、5
9、某元素B的核电荷数为z,已知Bn-和Am+的核外具有相同的电子数,则A元素的原子序数用Z、n、m来表示,应为()
A、Z+n-mB、Z-n+mC、Z-n-mD、Z+m+n
10、比核电荷数为11的元素的原子少1个电子而又多1个质子的微粒是()
A、Na+B、NaC、Mg2+D、Mg
11、下列关于质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质子是决定元素种类的基本粒子
B、在化学反应前后质子数保持不变
C、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D、1个质子的相对质量与1个电子的相对质量相等
12下列各组粒子中,核外电子总数相等的`是()
A、Na+和Li+B、CO和CO2C、H2O和H3O+D、NO和CO
13、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和d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的?夸克带电量为2/3e,d夸克带电量为-1/3e,e为基元电荷,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质子由1个?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夸克和2个d夸克
B、质子由2个?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夸克和2个d夸克
C、质子由1个?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2个?夸克和1个d夸克
D、质子由2个?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夸克和1个d夸克
14、下列离子中,所带电荷数与该离子核外电子层数相等的是()
A、Al3+B、Mg2+C、Be2+D、H+
15、X、Y、Z和R分别代表四种元素,若aXm+、bYn+、cZn-、dRm-四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且m>n,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a-c=m-nB、b-d=m+nC、a>b>d>cD、a>b>c>d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
答案
二、填空题
1、微粒AXn-核外有18个电子,则它的核电荷数为,核内中子数为
2、由1H216O与2H217O所代表的物质中,共有种元素,种原子,
种分子,互为同位素的原子有。
3、核内中子数为N的R2+,质量数为A,则该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4、2-中的质子数是,中子数是,核外电子数是
质量数是。
5、Fe、Fe2+、Fe3+是元素的三种粒子,它们的数相同,它们所带的数不相同。
6、已知元素X、Y的核电荷数分别为a和b,它们的离子Xm+和Yn-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a、b、m、n之间的关系是。
7、已知:碳元素有12C、13C、14C;氧元素有16O、17O、18O,则它们能够形成种CO2分子,它们所形成的CO2分子其分子量有种。
8、辨析:H-D是否是单质?为什么?
9、
比较元素同位素
定义
相同点
不同点
10、用质子、中子、电子完成下列填充。
(1)所有原子都含有
(2)所有离子都含有
(3)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
(4)同位素中不同原子具有相同的
11、已知:R2+的质量数为A,电子数为B,求m克RO中中子数为多少。
《原子的构成》板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 想像、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通过讨论与交流,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2)、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内容。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 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但他们并不满足,还想知道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原子的.质量有多大?等等。本课题学习原子的构成,就是回答这些问题的。
由于本课题教材的特点是内容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故教材编排简洁扼要,内容浅显,而且较多地穿插了图、表等资料,既增强了直观性,一目了然,又便于进行类比、分析,启发学生的想像。
【教学策略分析】
对于“原子的构成”这部分,由于微观粒 子看不见、摸不着 ,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所以教学时尽可能使用模型、多媒体动画片等辅助手段,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教材中穿插了多张图、表,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分组讨论与交流,既可以初步培养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又可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原子的构成》板书设计 篇7
【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认识与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重点:原子的构成。
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形成。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思路:由于在现阶段的教学条件下,原子这种微观粒子既看不见也摸不到,只能靠分析宏观现象去诱发想象,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建议在教学过程中能自制或借鉴一些关于微观粒子运动变化的三维动画,这样既能诱发想象,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又能把抽象变为生动,增强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查找有关原子弹的资料
情景导入:
同学们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知道了分子、原子的概念,而且它们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屏幕演示】水分子的分解动画
【回顾讨论】 在理解了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的基础上,你能说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化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的分子。
【启发】 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为原子,原子在化学反应里不能再分。用其它方法能不能再分呢?
【屏幕显示】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的图片
【学生交流】汇报有关原子弹的资料
【学生归纳】原子弹是通过原子裂变释放出巨大能量而制造出来的。
【讲解】1897年,在英国科学家汤姆发现电子以后,人们开始揭示了原子内部的秘密。
【讲解并板书】 一、原子的构成
【屏幕演示】原子的构成的动画(2份动画)
【讲解】根据刚才的动画演示,我们可以看到原子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指导阅读】请同学们看书69页第一段,想象一下原子和原子核的大小,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发言】原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我的手上有无数个原子;原子核更小,在原子里原子核外的空间很大;电子绕核做高速运动……
【教师引导】原子核很小,科学家经过研究证明原子核还可以再分,在动画中已经显示出来了,大家再仔细观察原子核的构成。
【屏幕演示】重放动画1、2
【学生归纳】
原子的构成 质子(+)
原子核
原子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
【教师讲解并板书】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书68页表4-1,通过这个表格,能否猜想一下原子核的带电情况?
【学生看书讨论】
【学生回答】原子核带正电,并说明理由。(其他人补充)
【教师启发】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那么原子显不显电性呢?
【屏幕出示】课本68页表4-2
【教师引导】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表,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讨论回答】
1、氢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
2、碳原子和氧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和核外电子都相等;
3、所有原子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都相等;
4、原子不显电性;有的原子的质子数等于中子数,有的'不相等;
5、不同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不同;
不同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教师归纳】大家总结的很好!对于原子来讲,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原子不显电性。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设疑】 我们已知道原子很小但有质量,那么原子的质量有多大呢?
【讲解】 不同的原子、质量各不相同,可以用现代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来。
【投影】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993千克
即1.993×10-26千克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2657千克
即2.657×10-26千克
一个铁原子的质量是: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9288千克
即9.288×10-26千克
【讲解】 这样小的数字,书写、记忆和使用起来都很不方便,就像用吨做单位来表示一粒稻谷小麦的质量一样。因此,在国际上,一般不直接用原子的实际质量,而采用不同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板书】 二、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数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讲解】一种碳原子,指的是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这种碳原子。
【板书】1个碳原子的质量:1.993×10-26千克,其1/12是1.993×10-27千克≈1.66×10-27千克,
则氧的原子量=
即原子的原子量=
【比喻讲解】我们 引用一个形象的例子来讲解一下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我有一堆水果,有人让我记住每个水果的质量,我选取了一个苹果作为参照物,称其质量为100克,现称得梨的质量为300克,猕猴桃的质量为500克,分别将这二者的质量与100克相除,所得倍数即为梨和猕猴桃相对于苹果的质量,我只要记住梨是3,猕猴桃是5就可以了。
【设疑】 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真实质量吗?
【讲解】 课本最后的附录就是相对原子质量表,让学生知道如何查表。
【课堂小结】请你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与感悟
【《原子的构成》板书设计】相关文章:
英语板书设计03-13
分子与原子教学设计05-31
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04-19
教学设计《分子和原子》06-05
浅谈思想政治课的板书设计02-01
《爬山虎的脚》板书设计(精选12篇)10-18
《分子和原子》评课稿03-13
《艺术概论》知识点:艺术活动的构成06-29
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构成管理办法-办法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