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连词“以”的历史演变及多种用法
“以”由动词发展成为介词、连词、代词,春秋战国时期基本上完成了它的虚化,动词“以”开始消失。
我个人讨论一下连词“以”的用法由多职能逐渐分化的历史演变状况。
连词“以”至少有项职务:它们是
(一)并列连词,
(二)条件连词,
(三)因果连词,
(四)转折连词,
(五)目的连词,
(六)修饰连词。
经过中古和近代的发展,有项职务由其他连词分担,只有目的连词保留到现代汉语中了。下面分项讨论。
其一,“以”充当并列连词,相当于“和、并且、而”。如: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论语?为政》)〔敬忠以劝:严肃、忠实和互相勉励。〕
以舅犯之谋与楚人战以败之。(《韩非子?难一》)〔战以败之:作战并且打败了它。〕
中古以后,表示并列关系常用连词“与、和”;“以”作为并列连词,明显地逐渐减少。
其二,“以”充当条件连词,往往承接条件或原因,以引出结果,相当于“才、才能”。如: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论语?子张》)〔各种工匠身在作坊才能完成他们的工作。〕
秦与韩、魏河北及封陵以和。(《史记?秦本记》)〔以和:才能和解。〕
上古常用的条件连词是“惟、其惟、其”等。如:
惟明,克允。(《尚书?舜典》)〔只有明察案情,才能处理恰当。〕
其惟王勿以小民淫用非彝,亦敢殄戮用义民,若有功。(《尚书?召诰》)〔只有王不与小民一起纵欲而违背法度,并且取于用刑杀的手段治理民众,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尚书?召诰》)〔王只有以德行事,才能求得天命长久。〕
上古时,已有“惟”类连词与之并用,而且力量比它强大,也比较活跃。大约在中古以后“以”的这项职务就免除了。在近代汉语中看不到这一用法了。
其三,“以”“充当因果连词,常用于复句中的后一分句,相当于“因此、所以、以至于”。如:
余必使尔罢于奔命以死。(《左传?成公七年》)〔以死:以至于死。〕
有时用“以”于前一分句,当“因为”讲,如:
孤以不用百里奚,蹇叔言以辱三子。(《史记?秦本记》)〔我因为没有采纳百里奚和蹇叔的意见,所以使你们三位蒙受耻辱。〕
“以”作“因为”用很少;用作“因此、所以”义时,上古多用“故”,还有“以故、是故、是以、故此、因是、因而”等。中古以后“以”所用渐少,在近代,逐渐为其他连词所代替。
其四,“以”充当转折连词,相当于“虽然”,用于前一分句,含有让步的意味。如;
以陈、蔡之密迩于楚,而不敢贰焉,则敝邑之故也。(《左传?文公十七年》)〔虽然陈、蔡两国紧紧地挨着楚国,然而对晋国不敢三心二意,是由于我国的缘故。〕
也有把“以”用作“但是、却”的,这种“以”多用于后一分句。如:
尧无百户之郭,舜无置锥之地,以有天下。(《淮南子?汜论》)
“以”用于转折句的前一分句,上古多用“虽、虽则、虽使、虽或”,近代出现“虽然”。用于转折句后一分句表“然而、但是”义的,上古有“则、而、然、之、然则、然而、且、可”等。中古以后至近代出现“但、却、可是、但是、不过”等,它们分别分担了“以”充当转折连词的职务,在近代汉语中已见不到“以”作转折连词的用法了。
其五,“以”充当目的连词,也有承接作用,相当于虚化了的“去、来”义。如:
使师崇、子孔帅师以伐舒。(《国语?楚语上》)〔派师崇、子孔率部队去讨伐群舒。〕
有时可直接译成“为了”。如: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因此写了这篇文章,为了等那观察民间情况的人得到它。〕
“以”的这种用法,保留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常用来连接目的分句。
其六,“以”充当修饰连词,连接修饰语和中心语,可理解为虚化了的“来,去”和“地”。如:
樊哙侧其盾以撞。(《史记?项羽本纪》)〔樊哙侧过他的盾牌来撞击卫士。〕
木欣欣以向荣。(晋?陶渊明《归去来辞》)〔树木蓬勃地长势旺盛。〕
前例“以”连接动作行为的方式,后例“以”连接修饰的一种状态。这种用法在中古以后的对偶句中偶尔可见到。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
上面所述,连词“以”的基本情况是,在上古有项职务。中古以后,在近代汉语中,它的职务多在消失,不断地分给其他连词担任。在现代汉语中,仅留下目的连词的部分用法,且只见于书面;“以”在现代汉语中作并列连词只是古代用法的历史残迹。“以”的基本职务发展到现代汉语,被确定为介词。“以”字用法的发展,表明连词的职务由兼任到分工,其用法逐渐单一,明确。
【连词“以”的历史演变及多种用法】相关文章:
大篆和隶书的演变历史07-02
中秋节的历史演变09-05
中秋节的历史演变5篇01-26
中秋节的历史演变(5篇)01-26
高二历史儒家思想的演变说课稿07-01
生物是如何演变的06-29
圣诞节手抄报资料:平安夜的历史演变范文07-02
瑕组词多种解析06-28
面试失败的多种原因07-13
书籍的演变阅读答案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