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时间:2022-06-28 12:58:58 音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传统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不应该是音乐家的教育,而应该把教育人放在首位。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启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优良的品格、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怀,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当然,在音乐的选择上我们要注重音乐作品的纯洁性、审美性及传承性,中国传统音乐自然而然担当了此重任。

传统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1 两育的契合

  音乐文献《乐记》多次提到乐与德的关系,所谓乐者,德之华也。乐者,所以象德也乐终而德尊。邵义光在《音乐的德育功能研究》中指出音乐是一种德育语言和德育情感方式,是一种德育思维方式和德育的行为方式。可见音乐与德育的关系之密切。

  德育是指对受教育者进行一定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音乐教育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它以音乐为媒体,用形象、愉悦的方式激发受教育者的兴趣,素质教育的效果远远大于抽象的说教形式。高校德育中所包含的内容都可以通过音乐的表现形式来实现,如歌曲演唱、乐器演奏、音乐作品欣赏等方式,高校音乐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有效的、不可替代的德育途径,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良好品格、增强集体主义意识、涵育学生的情感态度、提高创新能力,是高职生进行德育的最佳方式之一。因此,将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与德育有效地契合在一起,势必会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2 中国传统音乐在高职德育的现状

  中国传统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与新音乐相比较,具有更强大的发展潜力。在中国音乐研究所编著的《民族音乐概论》一书中,将中国传统音乐划分为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五大类,种类繁多、风格各异、丰富多彩。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传统音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民族思维方式与规律,成了区别于他国民族传统音乐的标志,作为音乐遗产,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气质、神韵和审美习惯,时时刻刻影响着中国音乐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高职院校纷纷开设音乐课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校对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视和培养。但由于高职音乐课程没有具体可行的文件规范,效果不佳。

  2.1 教材中传统音乐的内容不突出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材存在老旧的问题,教材内容的体系不完善,中国传统歌曲及器乐知识只作为音乐欣赏的内容。音乐专业学生有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材中传统音乐较全面,但教材难度较大,不适合高职生进行学习。公共音乐课教材选用的歌曲没有统一标准,随意性强,传统音乐的内容不够突出。

  2.2 学生音乐素质不高

  高职生的音乐表达方式很多,如歌唱经典、摇滚、音乐剧、情景剧、英文歌等,并且表现出个性化的音乐环境取向,这其中体现了学生较少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音乐作品的艺术性和品位不高。加上应试教育的弊端,小学到大学的音乐课名存实亡,大多数学生的音乐审美品位很低。

  2.3 教学方式单一,考试制度不明确,教学效果不理想

  教学模式上,一些高职院校照搬本科教学模式,高职生难以适应,热情不高,教学中传统歌曲经常被流行歌曲所替代;课程设置上,高职院校的音乐课程多为选修,没有统一的考试标准;教学方法上,多数高职院校音乐课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师只教授音乐知识,有些教师甚至把音乐课变成了欣赏课,更有甚者,音乐课变成电影课。

  2.4 教学资源不丰富,学生接触传统音乐的途径太少

  校园广播是流行音乐,晚会演出也是流行音乐,音乐课还是流行音乐,传统音乐怎么渗透啊?学校要多创造机会,多提供途径,让传统音乐天天在学生耳边回响,耳熟能详。学校可以建立传统音乐,让学生随时可以在线听,慢慢熏陶学生。

  3 中国传统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3.1 将审美核心体现于教学

  第一,充分挖掘教材中传统音乐的深刻意蕴,培养爱国主义情怀。音乐审美功能体现在倾听音乐作品时,如民歌《十送红军》语言质朴深情,旋律连贯流畅,歌腔把军民百感交集、千言万语难以言尽的深厚情谊,表现得感人肺腑,仿佛把我们带到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中。这种音乐的感染力,通过音乐教育增进审美者对音乐的欣赏和汲取,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二,传统音乐影响人的思想,教学中借音乐对学生潜移默化。音乐是一种软力量,它的作用在不知不觉中发生。道德教育的过程即知情意行,音乐通过乐声作用于听觉,信息传达于大脑,由情至意、因情导行,意行互动。孔子听《韶》乐后三月不知肉味就是例证。好的音乐作品能通过其特有的音乐形象和优美的音乐语言打动人心,净化心灵,在音乐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

  3.2 将活动主线贯穿于课堂

  第一,感受传统音乐的形象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随着社会的发展,教会学生参与、合作、交往、应变的能力尤为重要。音乐活动大多是集体活动,无论是合唱(奏)还是独唱(奏),都要求表演者团结协作、默契配合。因此,以开展音乐活动作为主线,探索育人途径,塑造完美人格,发扬团结协作风格,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第二,创新思维模式,开阔批判性视野。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表明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世界性,中国人要想认识世界,首先必须认识自己,创新的基础是根,只有尊重传统的人才能开阔视野,走向更高的层次。

  3.3 具体实施策略

  第一,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院校特色,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如加大音乐实践课的比重,创造音乐熏陶时间,鼓励学生参加艺术团,参与比赛演出,学以致用,增强自信心。

  第二,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认真研究和考察本校音乐教育的特点和学生音乐素质,考虑多方面因素,不仅要体现学校的职业教育,还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在课程设置上要丰富,有欣赏课、理论课、实践课,还可以再细分。

  第三,丰富教学方法,提到学习兴趣。改变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欣赏、讨论,谈感受、上台与大家分享;组织丰富的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带领学生去欣赏专业表演;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观看视频,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音乐代表美好的祝愿、向上的精神,音乐教育是学生与自然、社会更好沟通的一种有效手段。中国传统音乐的渗透与学习可以提高当代高职生的道德修养和道德品质,培养审美情趣,塑造当代高职生的崭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