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美好的一天》观后感

时间:2022-05-07 09:24:19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邻里美好的一天》观后感

  看完某一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邻里美好的一天》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邻里美好的一天》观后感

  《邻里美好的一天》观后感 篇1

  邻居,可是说是一种特别的存在。有的人喜欢邻居,有的人厌恶邻居。最近就有一部电影讲述了这种微妙的邻里关系。在美国,一档名叫《罗杰斯先生的左邻右舍》儿童节目连续播出33年,其影响力波及几代人,成为美国人心目中最深刻的儿时记忆,而节目的主持人费雷德·罗杰斯更被他们亲切的称为“美国爸爸”。《邻里美好的一天》就是讲述关于费雷德和他节目的故事。只不过,电影并不是普通的传记片,相反,它更像是用现代手法去复原经典,以小见大,来探讨永恒不变的亲情话题。

  01.熟悉的氛围

  电影一开场,无论是场景布置,节目流程,还是主持人费雷德的装扮,都和《罗杰斯先生的左邻右舍》一模一样,瞬间就把观众带进熟悉的氛围。影片在叙事过程中,采用现实和节目穿插的方式进行演绎。为了让观众能够看懂,不至于太跳戏,还别出心裁的选择两种不同的画面比例来呈现。现实发生的事情采用当今主流的16:9,而仿照节目的情节,则采用老式的4:3比例。这样的好处是不破坏影片的整体结构,又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记者罗伊德.沃格尔就职于一家杂志社,最擅长挖掘社会阴暗面。一次他接到任务去采访费雷德,为杂志最新一期英雄人物专题报道搜集素材。在相处过程中,他逐渐被费雷德的`高贵品格打动,并且彻底改变了自己对整个社会的看法。

  02.无所不在的爱

  为了让罗伊德的心路历程转变显得更自然,也更顺理成章,影片为他设置一个破碎的童年。原来,罗伊德从小就被父亲遗弃,由母亲独自带大,缺少父爱的他,对这个世界“真善美”的东西带有先天的排斥,尽管后来成家生子,却一直无法原谅自己的亲生父亲。所以,在姐姐的婚礼上他与父亲大吵一架,甚至对父亲带着女朋友示好的举动不屑一顾。童年时期产生的心理阴影,就像梦魇一样挥之不去。他无法接受母亲一人孤独的死去,正如他始终还没有接受自己也成为父亲这个事实。对费雷德的采访,实际也是罗伊德修补心灵缺陷的旅程。透过这位主持人的一言一行,罗伊德真切感受到,原来,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只是他被仇恨蒙住双眼,从来没有认真去欣赏路旁两侧的风景。其实,费雷德也不是完人,他同样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和烦恼。然而,和一般人不同的是,他会尽量压制住自己的欲望,并且通过一种温和的方式去进行发泄。对于家庭,费雷德更是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教会罗伊德:为人父母并不意味着要做一个完美的父母。每个人的所作所为都有其特殊原因,过去的事情已经无可挽回,关键是我们如何去面对现在。于是,罗伊德试着去了解自己的父亲,感受他的愧疚和对子女的爱。

  事实上,天底下父母大抵都一样,或许由于年轻或者其他原因,他们曾经犯过错,但对子女的爱,不管是否说出口,都不会减少半分,尤其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感觉会更加强烈。

  03.汤姆·汉克斯的演技

  《左邻右舍》这档节目,就是借用儿童角度,去解决成年人面临的各种各样问题。所以,费雷德能把来寻求帮助的人都看做是朋友,他不会用长辈的口吻去教育他们,这个嘴角挂着笑容的慈祥老人,永远都在用心聆听,并且不时的点头。影片最发人深省的一幕出现在费雷德和罗伊德共同用餐时,面对焦虑不安的后者,费雷德提议:静默一分钟,去想想这个世界上所有爱你的人。随着话音落下,电影的配乐也停顿,观众仿佛和剧中一样迅速沉浸在这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在这一刻,费雷德打动的不仅仅只是周围所有用餐的人,还包括银幕前观看电影的观众。好的电影,就应该有这种集体性的共鸣,它能够让观众进入剧情,在观看别人的故事时,也得到自己心灵的净化。不过,由于费雷德圣人光环太浓,简直就像活着的耶稣,也使得这个角色有点过于“高大上”,毕竟大多数人都是凡人,对于圣人的举动只能远观。而影片虽然点出了费雷德作为凡人的一面,却没有用生动的事例或者心理刻画进行展现,让命题流于表面,幸好汤姆.汉克斯用他的精湛演技弥补了这个不足。环顾当今好莱坞,能够用气质演好这个角色的男演员屈指可数,而汤姆.汉克斯显然就是最合适的人选。因此,尽管他的外形和费雷德并不相像,但是,在电影中,观众却很容易忽略这些在外的东西,甚至对于费雷德许多超脱世俗的见解和做法,也可以坦然接受,不至于因为不接地气而生出反感情绪,这就是演员赋予角色的魅力。在好莱坞摸爬滚打的汤姆.汉克斯,早已过了知天命的年龄,他的履历,以及岁月沉淀出来的阅历,都可以轻松将自己与角色融为一体。观众在电影中看到费雷德谆谆教诲,其实又何尝不是汤姆.汉克斯作为长辈在耐心指引着所有的观众。

  对于这样一部无公害合家欢电影,我们大可不必去苛责他的过于简单和美好。因为,电影始终都在传递最普世的价值观——珍惜眼前人,这样浅显的道理可能谁都懂,然而现实生活中却经常被忽视。影片的目的就是想唤醒每个人心中的那份纯真,或许你暂时忘了,但其实它一直都在。

  《邻里美好的一天》观后感 篇2

  很荣幸和桃花岛的朋友们一起观看了这部影片,影片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由汤姆·汉克斯饰演罗杰斯先生,马修·瑞斯饰演记者罗伊德,故事由罗杰斯先生在电视节目中娓娓道来,就像是午后的阳光,温暖和煦。

  影片的城市风景并没有使用大画面,大视野,而是,用儿童的玩具一一搭建,不失童趣;出场人物的.穿搭也是九十年代的风格,复古感满满。

  有人说,罗杰斯先生在电影中是配角的方式出现,然而,我个人认为,这是双男主的电影,两位角色互相成就,缺一不可。一个充满爱,另一个缺乏爱,这是一场心灵的疗愈,一段爱的旅途。

  人无完人,即使再完美的人也会有负担和压力,然而罗杰斯先生选择了对任何人都没有伤害的方式来缓解压力,把爱带给世界。

  推荐大家去看这部电影,来一杯可以带给你温暖的下午茶。

  《邻里美好的一天》观后感 篇3

  1.世界本不缺爱,而是你内心的执拗与偏见阻挡你发现爱

  我们大家都知道,这个世界因为充满爱,所以它才变得充实而有意义;这个世界因为充满爱,所以它才变得有血有肉;这个世界更因为充满爱,所以它才让人流连忘返……世界因爱而精彩,因爱而生动。

  正如那句话“这个世界并不缺乏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一样,这个世界是充满了爱的,有些时候你感受不到,并不代表它不存在,它可能就在你身边,只是因为你内心对爱的执拗与偏见蒙蔽了你,让你对爱心生成见,看不到而已。

  我们平常能够看到,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由于从小缺乏某一方的爱,在性格上会表现出某些独特的气质,会对缺失那方的亲人有仇恨心理……

  这些个情况大体都是因缺少某方面的爱,而在内心深处产生的成见,带来的对这方面爱的误解。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打消这种内心的偏见与执拗,去拥抱爱呢?

  《邻里美好的一天》就是这样一部教人放下内心的执拗与偏见,并去找寻曾经遗失的爱的电影,感人至深。

  2.《邻里美好的一天》告诉我们,唯有自我和解才是打消内心执拗与偏见,找回遗失的爱的不二法则

  《邻里美好的一天》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电影取材上世纪美国家喻户晓的儿童节目《罗杰斯先生的左邻右舍》,节目中罗杰斯先生搭建了一个向孩子们传递“爱”的桥梁,他制作这个节目的初衷不是为了帮孩子们打发时间,而是希望教会孩子无私去奉献爱,勇敢去表达爱。

  这档电视节目前前后后总共上映了895集,正是这么多集节目的坚持,《罗杰斯先生的左邻右舍》才让无数在破碎家庭中心灰意冷、被糟糕父母伤害抛弃的.小孩学会了如何去爱,罗杰斯也因此,在33年来被美国人尊称为“代理父亲”,成为很多人童年的记忆。

  本片并非介绍罗杰斯的人物传记,而是聚焦罗杰斯先生(汤姆·汉克斯 饰)与记者罗伊德·沃格尔(马修·瑞斯 饰)之间的一段友情故事。

  讲述的是一心想要揭露社会阴暗丑恶的新闻记者罗伊德被安排采访罗杰斯先生,作为杂志新一期的英雄人物专题报道。罗伊德试图借机挖掘罗杰斯先生阴暗面,也正因自己与父亲的矛盾面临着家庭问题和个人困境。

  而在采访过程中,他被罗杰斯言行一致的真诚善良慢慢影响,最终实现与父亲的和解,慢慢懂得关心妻子,能够花时间陪伴儿子的转变。

  罗伊德在电影中的转变,离不开罗杰斯言行一致的影响,更多的是其内心对执念与偏见的放下,在自己内心达成自我和解,实现最终的家庭、亲情、事业的多重丰收。

  如果没有罗伊德内心的自我和解,即使罗杰斯再多的外部影响也是不能打动罗伊德,并让他做出改变的。

  唯有罗伊德内心的自我和解,才有了后续的温馨亲情画面。

【《邻里美好的一天》观后感】相关文章:

美好的一天02-17

美好的一天作文02-03

邻里情作文04-15

开启美好一天的文案11-07

美好的一天作文【热门】02-03

【热】美好的一天作文02-03

美好的一天作文【推荐】02-03

【推荐】美好的一天作文02-03

美好的一天作文【热】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