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血染的实验报告》教案
教材简介:
《血染的实验报告》是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芝加哥自然博物馆研究员、著名的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博士以生命作为代价,进行了一次特殊的实验,完成了一份血染的实验报告,为人类的科学事业留下了宝贵的资料,赞颂了施密特博士为了科学事业贡献出宝贵生命的伟大精神。
设计理念:
以读为媒介,搭建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情感桥梁。引领学生在品读语言文字的同时,用心灵去体验、感悟科学家的崇高品格。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科学家为了科学事业而献出宝贵生命的伟大精神。
3.认识本课生字。
教学重点:
理解“透、盘、吐、蜷、抬”几个描写毒蛇动作的词,并能准确运用。
教学难点:
通过对文章细节描写的理解,体会老科学家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和电子白板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个词语“血染”解释,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文意。
2.检查生字。
燥热 噪音 花岗石 蜷 捐躯 殷红
读准这些词语,老师相信同学们再读课文时一定会更加流利。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精读感悟。
1.看视频,问:想到哪个词?现在就请同学们到课文中找一找,课文是怎样描写这种南北洲毒蛇?(指名读)
2.请画出描写毒蛇动作的词语(透、盘、吐、蜷、抬)
3.从这些动词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4.蛇这样凶猛,谁能通过你的朗读来展示?
5.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在做实验的时候,施密特博士不小心被蛇咬伤了。被蛇咬之后,实验室里空无一人,在求救无果的情况下,施密特博士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6.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不”字后的标点符号?表明感情怎么样?(坚定、强烈)
7.那么你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你来试一试。(生读)
8.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动物学家,施密特博士当然知道被毒蛇咬伤意味着什么。他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也没有懊恼无法和亲人做最后的道别。而是要记录这次特殊的实验?你是怎样理解特殊这个词的?
9.默读4—5自然段
要求:用“——”勾画出博士所做的实验记录的内容。
再用“ ”画出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记录的,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1)师:谁来说一说你所画的第一处记录。
生:“体温很快升到了39.5℃……胃剧痛……”
师:你们中的很多人都曾经发过高烧?什么感觉?
生:发热、头痛、四肢乏力、浑身酸痛,很想睡觉。师:然而施密特博士想到过休息吗?为什么?
(2)博士是在什么情况下继续坚持记录的呢?
课件出示“汗水在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但他还是
顽强地记录着
师:能说说读完这段话的感受吗?
师:此时我们仿佛看到了那老人痛苦的表情,博士一手捂着肚子,一手艰难地记录,汗水不住地往下淌,打湿了实验报告。我们被这一幕感动了。谁能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这一部分。(生读)
(3)师:施密特博士忍受着这样的剧痛继续记录着,那么他所做的第二处记录是什么?
(4)师:真让人心痛呐!时间啊,你过得快一点,让老人别在忍受这样痛苦;时间啊!你过得慢一点,让老人完成最后的心愿吧。可惜,时间听不到我们的祈求。谁来读一读这段话?
师:你从哪里感受到老人记录的艰难?你能再读一读这句话吗?
(5)师:疼痛不断加剧,记录越来越费劲。但是施密特博士没有放弃,他艰难的写下了最后的记录?
师:读完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
师:施密特博士,七窍流血,浑身乏力,还不忘写下这最后的感觉。
10.我们回头再看这份珍贵的实验报告。你发现什么?从这些省略号中你能读出什么?
11.在被蛇咬伤五个小时后,博士手中的笔掉落到地上,他停止了呼吸。在人生的最后五个小时里,他忍受了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克服了我们无法估量的困难。
四、情感升华。
同学们,这位可敬的老人竟这样离开了人世,他走的是那样匆忙,竟来不及擦去身上淌出的血;他走的又是那样艰难,忍受了我们无法想象的痛苦。此时,凝视着卡尔施密特博士的墓碑,你想说些什么?
师: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卡尔·施密特博士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重于泰山的真正含义。其实像他这样的科学家还有很多,课后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下节课汇报。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血染的实验报告》教案】相关文章: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艺术《神奇的石头》教案07-03
教科版语文《演讲》教学设计07-01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苦练》的教学设计07-04
《我们在成长出其不意的礼物》教科版四年级下册艺术教案07-03
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07-02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总结07-01
教科版高一信息技术的教案07-03
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的考试题07-03
教科版火烧云教学实录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