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的故事》教学设计
《大树的故事》教学设计1
设计意图:
《大树的故事》是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5课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课程。树在人们生活中很常见,许多孩子喜欢在大树下玩耍、乘凉。因此,这个课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会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本课通过引导学生对各种情景进行丰富的联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造型表现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达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回忆,对生活中大树的结构、外形、色彩等进行了解,创作树与动物朋友,人类朋友的故事情节。
2.学生相互交流、学习表现大与小的关系,用绘画的方法表现有关大树的故事。
3.使学生热爱生活,关注树与人类、动物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对生活中大树的结构、外形、颜色进行了解,能创作树与动物朋友,人类朋友的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围绕大树的故事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
教法:创设情景、观察欣赏、对比分析
学法:观察法、对比法
教学准备:
彩色卡纸、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调动学生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创境引入
秋天到了,秋姑娘迈着轻快的脚步来到了我们的身旁,木瓜黄,柿子红,大树的故事即将开播了。(板题)
三、探究学习
1.认一认
(出示图片)你认识这些树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树形状千姿百态,颜色五彩缤纷。
2.说一说
我们欣赏了这么多大树,你知道大树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吗?(树根、树干、树枝、树冠)边说边画。
设计意图: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关注学科整合。
3.想一想
有谁会到大树这里来活动?与大树交朋友呢?(学生想象,添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想象,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看一看
(1)孩子们任意选一幅图,在小组内讲一讲。
(2)创编故事,同桌互相讲讲。
设计意图:欣赏作品,启迪思维,鼓励学生创编故事,强调构图,为学生创作做铺垫。
四、学生创作。
把自己创编的大树故事画出来,教师巡视辅导。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五、展示评价。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一讲它们的故事。
2.教师评价。
六、课后延伸:
听了大树的故事,你想说些什么?(教育学生,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设计意图:教育学生关注树与人类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课后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的教学,我紧扣“故事”二字,创设学生熟知的故事情境引入新课,认识各种形态的树,观察它们不同的形态、颜色;在欣赏名画《菩提树》以及学生作品,再用一个个小故事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相机强调画面的构图,为学生创作做好铺垫。而后趁热打铁,让学生讲讲自己脑海中关于大树的故事,并用画笔表现出来。孩子们的作品很精彩哦!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当我教学大树的结构时,问及“大树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一个小女生这样回答“一个木字旁加一个对”。我重复了两遍后,孩子才弄懂问题,回答“树干、树根、树叶...”。出现这样的问题是问题不够准确吗?
《大树的故事》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由于孩子们从小就喜欢在大树底下玩耍、乘凉,因此,这个课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间。通过引导学生对各种情景进行丰富的联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造型表现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打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
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回忆、观察,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树根、树干、树枝、树杈、树叶等)。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隐性内容与目标: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种,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通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
难点:画面构思和组织。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水彩笔、蜡笔。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课件展示谜语(学生读谜语)
春天披绿装,夏至好乘凉,秋天黄衣裳,冬季挂雪霜。(谜底:大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我们今天学的新课就是《大树的'故事》
出示课题《大树的故事》
二、讲授新课:环节一:看看说说,分析大树:
1、请学生展示带来的大树的图片,就树的色彩、形态来谈谈为什么喜欢这棵树。(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欣赏四季树的图片。
请学生根据树的色彩猜猜是哪个季节的树。(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提问:大树由哪几部分组成?
树根、树杆、树洞、树枝、树冠等。(通过展台,介绍树的结构。)
4、师示范画大树的一部分,请小朋友上台一起描绘这棵树。
环节二:赏析探究,展开想象:
1、分析人物、动物与树的关系。
指出《大树的故事》画面上可以添加上人物或动物。
2、展示同龄小朋友画的《树的故事》。
请小朋友谈谈自己喜欢的作品。
3、请学生思考、交流:
你准备画怎样的一个大树的故事?
1)具体画树的哪一部分?
2)画面中除了主角——大树以外,你想添加的配角是谁?请学生回答。
(通过说自己喜欢的作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环节三:得心应手,创作表现:
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辅导中教师应本着尊重学生的创作为原则,教师的观点对学生只是一种借鉴、一种参考,而不能强加和代替学生的思维。使体验思维不当的危害,探索科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完成个性化作品。)
三、小结、评价、知识拓展:
展示画的又快又好的作品。
推荐画得好的作品上台展示并讲故事。(学生展示交流)
拓展:大树能保护我们的环境,那么你了解多少树木呢?请同学们回去查找相关的资料,给同学和老师讲讲。(应用拓展开展学生发展性思维能力,使学生主动收集资料寻找相关内容,,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
【《大树的故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大树的故事》的教学设计07-02
大树的故事教学设计参考07-02
《大树的故事》教学设计(通用6篇)05-25
关于大树的故事教学07-02
《大树的故事》教学反思07-26
大树的故事教学反思07-02
大树的故事教学反思05-07
美术《大树的故事》教案设计07-0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教学设计07-04
小苗与大树对话教学设计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