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剧观后感

时间:2022-07-01 12:56:43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娘》剧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娘》剧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娘》剧观后感

《娘》剧观后感1

  观后52集电视连续剧《娘》,深深被其艺术感染力、感情穿透力、母亲向心力所震撼。编导匠心独运,将母亲的伟大再现;演员的精湛表演,把母亲的无私高耸。

  《娘》的艺术感染力。《娘》剧以满仓娘不同时期的坎坷经历为主线,贯穿全剧。链接了栓子娘、灵芝娘、端午娘、宁亚娘、树声娘、念念娘、大奎娘等10位娘亲的母爱。无论是亲娘还是养娘,每一位娘心里都系着儿女,默默而无私。无论是呵护、摩擦,还是包容,都体现了母爱的深沉与伟大。斯琴高娃、宋春丽等艺术家们的精湛表演,让我们的感恩之心突起波澜。这是一部难得的催泪的情感大戏。

  《娘》的感情穿透力。平时,也许是难能想象,孩子叫一声“娘”,能赋予一个人多么的大力量。《娘》剧让我们看到了“娘”的穿透力。轻轻地一声“娘”,可以使早已百炼成钢的陈谷雨瞬间融化,重拾母爱天性,毫不犹豫地为儿子牺牲生命;轻轻地一声“娘”,可以让温顺的穗儿变得无比决绝,为了保护孩子,毅然与其脱离母子关系;轻轻地一声“娘”,可以令最懂事的`端午,不惜出卖家人,背叛娘的信任,来换取儿子的平安;轻轻地一声“娘”,使原本生活富足的灵芝,可以为此而无怨无悔地把自己与爱人和亲人隔绝,为保守儿子身世的秘密,携子栖息简陋小屋,靠捡破烂为生……

  身为人子人母的她们,从母爱的领受者,转变为给予者。对于母爱,她们有了更透彻的认识——只要是为了孩子,再苦再累,心里也是甜的。

  《娘》的母亲向心力。不经磨难,不知娘亲;尽其母爱,才能向心。母亲的爱震撼心灵,儿女的感恩同样暖人心脾。《娘》剧大结局,观众的心再一次被撼动。年三十,儿女们汇聚广州来尽孝心。“娘”亲手把一碗碗饺子分给了走了的和来了的每一个人,唯独没给自己留一个饺子。这时候,儿孙们异口同声要把饺子给娘、给奶奶、给姥姥。当一人一个把饺子集中到碗里,由穗儿代表大家捧给娘的时候,娘已安然入睡——魂归天堂了。

  《娘》剧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它在展现母爱伟大和无私的同时,提示我们:现代社会物质充裕,在人们精神生活却越显得缺乏的状态下,不仅要给予孩子们物质上的关爱,还要有精神方面的支撑。尤其是后生代,他们之中大多数不能理解为人父母的辛酸,必须要上好知恩图报这一课。家庭情感观念的回归是现代人的精神诉求,每个人都应该怀着感恩之心回报自己的父母。

  《娘》剧倾情讲述了感恩故事,在情感相对冷淡的现代社会,进一步拉近每个家庭中各成员之间的内心距离,让人们在微寒的瑟瑟冷风中用眼泪擦掉人心的冷漠,期待着每一个家庭都能在忙碌的生活中重新寻回生命的欣慰和温暖。

《娘》剧观后感2

  一部很好看也很感人的母爱大剧《娘》在我的情动之中落下了帷幕。两位实力派演员,斯琴高娃和宋春丽,将两位不同身分,不同阶级的娘演绎的淋淋尽致。

  故事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改革开放初期,每位娘都在不断的起伏中改变着她们的命运。生活中无论自己承担多大的痛苦与磨难,都会时刻把对儿女们的爱与关怀牵挂在心中。

  这部剧尽管也有些许瑕疵,但整体上编导以人性化的角度做为平台诠释了人类情感世界中最伟大、最纯真也最崇高的母爱。也给观众带来了情感上的震撼。

  斯琴高娃塑造的娘,是整部剧的核心,这个身怀正义,刚直不阿,善良、宽容有情有义的娘,在战火纷飞的贫苦年代不但收留了孤儿做为养女,还用最仁慈的胸怀不计前嫌的接纳了一个曾经被百般阻挠和被屈辱过且又深深爱着满仓的地主家女儿灵芝。她的宽厚与大度感动了原本刁钻尖刻的地主婆金斗娘。

  为了国家的解放事业,夫从军女拿枪,战场上的枪淋弹雨让她的大女儿谷雨英勇就义在国旗飘扬的战场上,亲临母女生死离别的那一刻,坚强的母亲不卑不亢擦干了眼泪,挺起了胸膛用她那柔弱的脊梁蹒跚的小脚,背起女儿走在回家的田埂上。影片渐渐拉远的镜头,让人痛断心肠。

  新中国解放了,儿女们相继奔赴了不同的地方,含辛茹苦的娘几十年中依然穿梭在几个儿女之中为他们操劳和解决着各种生活的困惑和矛盾。无论是自己的儿女还是漂泊的媳妇,女婿和继养在农村王嫂家的外孙都是她挂记的对象。更难得可贵的是她一生都恪守着做人的信念,为她亡夫的亲密战友保守着已经牺牲的儿子宁亚的书信传递,直到在她去广州探望程教员时才知道宁亚的母亲程教员已经离世十年。当她从邮递员手中接到程教员的最后一封明信片时那种惊愕与悲伤的复杂心情让她潸然泪下。程教员在最后所留下的字字句句里都渗透着一个母亲对另一个伟大母亲最崇高的敬意和感恩的情怀。

  宋春丽扮演的'娘,是一个悲情的娘,尽管有田有地,富足的生活和收租的快乐,并没有让这个命运坎坷的强势女人过上幸福的生活,却让她在儿女们的操劳上悲悯绝望,儿子的叛逆,女儿的惨遭屈辱,乡亲们那鄙视的目光,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她那曾经高傲敏感的神精,那种又爱又恨,又无奈割舍的亲情,纠结在一起的矛盾心里的抗争,让宋春丽刻化得栩栩如生。而这部剧又和以往的电影或电视剧中所刻化的地主婆的恶毒、残忍、不尽人情上增添了更加人性化的改变,无论善与恶是人都会有情感的一面,也就是当她的女儿被满仓和满仓娘所接受迎娶的那一刻,所激起她的那种女儿被拯救的感恩与兴奋之情,并为所有的乡民减收了一年的租子,这是以往影视中少有的表现。

  《娘》是一部让人敬畏的情感剧,在现代史的描写中,重点刻化了人性的魅力,体现了伟大女性无论在战争中还是和平年代,在养育儿女的艰辛中所付出的坚强与爱心,同时也震撼着现代母亲的心灵。我想看过这部电视剧的母亲都会有一种感受,那就是孩子永远是娘的心头肉,娘永远永远的爱你们!

《娘》剧观后感3

  该剧以民国初年为背景,描写的是山西孝兴大户人家隆家的儿媳柳瑛娘和她的五个孩子的故事。

  这部剧在豆瓣只得到了2.7分,却荣登了收视率之冠!于是,网络上的争论骤然而起!好不热闹,而这恰恰给这部剧做了最好的宣传!

  批评一方的观点是:宣扬男权至上的思想,是封建思想的再泛滥!是三观尽毁的一部烂剧!

  支持一方的观点是:该剧表达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唤起了人们心底里的曾经的美好记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我觉得这是因为豆瓣评分权攥在了年轻人的手里,他们自然会用他们的视角去看问题。而这部剧的核心支持者却是他们的父母,在网上慷慨激昂的反对,回到家为了尽孝只能配爸爸妈妈追剧,于是,收视率再涨的过程,这些年轻人也是“无可奈何”的参与者!

  不论电影和电视剧拍的效果好坏,都不要对编剧和导演出言不逊,更没有必要对演员评头论足,因为他们都是影视工作者,是为我们提供精神食粮的一批人,这只是他们的工作而已!但是,对他们的作品却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这样也有助于他们看到自己的不足!

  诸位,这部剧的背景既然是民国初年,导演准确的表达了那个时期的人物思想和价值观,就是值得称道的。为什么那么多年轻人反对,主要是他们的女朋友极力反对的结果吧。看看如今的各个家庭,大多是男人做饭,打理家务,似乎这样的做法就是女权主义的'胜利,有些女孩儿甚至把不会做饭和家务当成了一种荣耀!当一个家庭中一个女人把当“甩手掌柜”的当成了有家庭地位,这个家庭的现状就是畸形的!我也不赞成家务都由女人承担,尤其是现在的女人也都扮演着社会角色,也需要上班,需要承担家庭的负担。家务活就应该是两个人共同承担,相互关爱,共同付出才是正确的做法。当然,如果有人就愿意啥都心甘情愿的包揽咱也管不着!

  但是不论怎样,该有的孝道,礼数还是要有的!如果一个人连起码的尊卑大小都不在意,这样的人是不值得尊重的上行下效,这样的家庭也培养不出一个好孩子!

  实事求是的说,这部剧真正打动我的不是演员的演技和容颜,而是那几个剧中的“小人物”。比如,隆福、佘小四,甚至那个遭人恨的王婆。

  在隆家服侍了几代人的隆福,为老爷挡过子弹,在二少爷去世后对其妻和孩子依旧忠诚无私,甚至主动犯罪换得进狱去照顾即将产子的瑛娘,在主人数次最艰难的时刻都不离不弃,倾其所有的帮助她们母子,真的是一代中仆!令人肃然起敬!

  而剧中的佘小四是管家与老爷的私生子,虽然有些胆小和自卑,甚至是一个小官迷,却没有丢失一个人的纯朴和正直。可以说正是他的品格挽救了柳瑛娘的生命,尤其是剧中的后半部分他主动充当卧底,在失去了母亲和妻儿的状态下,忍辱负重,机智勇敢,为彻底消灭敌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至于王婆这个人物,一直是大儿媳的忠实走狗,坏事做尽!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个人物的“忠诚”也是空前绝后的,所以,一个人只有选对了追随者她的努力才有价值,才会有意义,否则之后是留下千古骂名!

  有人说,这部剧就是瑛娘生孩子,丢孩子,救孩子!但是,这就是母亲的天性啊!也是应该值得赞誉的。现在的人与人之间实在是太冷漠了,需要这样一些片子唤醒人们心底里的亲情观念。有的人说,现在的大爷大妈都喜欢苦情戏,那是因为他们真正的过过苦日子,懂得那一份不容易,没有他们当年的那些苦,哪有现在孩子们的这份甜?说出那些刺耳言论的时候,真的要拍拍心窝子,好好想一想!

  收视率高,说明观众喜欢。豆瓣评分低,说明审视的角度和观念不同。但是不论怎样,有话好好说,不要扣帽子,打棍子,更不要因为这点事气坏了身子哦。

  我推荐大家看看这部电视剧《娘道》,之所以没有透露更多的剧情,就是希望观看者能用自己的视角去观看和思索,而不受其他人的误导。

  为《娘道》的编剧导演和演职人员点赞!

《娘》剧观后感4

  当周克芹的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发表之后,心想,如果把它搬到舞台上、银幕上,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及至看到电视剧《葫芦坝的故事》,以及两个《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影片,仍未感到满足。又想,如果用四川地方艺术来表现具有四川地方特色的人物和事件,岂不相得益彰?就在这时,四川省自贡市川剧团把他们根据小说改编的大型现代川剧《四姑娘》送到北京来了。

  自贡市是川剧“戏窝子”之一,过去人们把川剧分为三个河道,大概就是流派吧,有所谓上河、下河、资阳河。上河指成都,下河指重庆,资阳河指资阳一带,荟萃之地就在自贡。自贡市川剧团在整理传统剧目和编演现代戏方面都有成绩;并且注意培养接班人。这次《四姑娘》的演出,满台中青年演员,而且从表演到唱腔都具有过硬工夫,甚是难得。

  《四姑娘》的故事是围绕四姑娘的命运而展开的,正象说明书上所说:“四姑娘在婚姻上的坎坷遭遇,象秦香莲,又象祥林嫂,也有些象穆桂英,不,谁也不太象,她就是四姑娘。她的个人命运,同党的命运,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着,她是现代农村妇女的一种典型”。改编者及演出者就是这样紧紧地把捉住这一核心,使人物的塑造生动具体,栩栩如生;情节的发展,丝丝入扣,脉络清晰,因而使主题更加鲜明而深刻。

  演出是认真而严肃的。演四姑娘的段蔚,演金东水的陈树根,一个是普通的农村妇女,一个是是受打击的农村基层干部。他们爱家乡,希望把家乡建设得更富饶,同时建立起自己美好的生活。然而就连这朴实的也可以说是一个普通农民最起码的愿望,在那动乱的年代里,也不可能实现,爱情也备受折磨,这在“咫尺天涯”一折的`“三叩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演许茂的杨先才,为我们活画出的一个既有是非观念又能逆来顺受的朴实老农。演三姑娘的朱贻芳虽然戏不多,却使观众看到“三辣子,一盆火,敢笑敢骂又敢说”的泼辣性格。演郑百如的李信元则勾勒出十年动乱中的风云人物,他“深谋远虑测气候”,确实象四川曾流行过的顺口溜所说:“轴承脑袋弹簧腰,头上插个风向标”,看风驶舵,心毒手狠。就是演长生和长秀的两个小演员也能那么人戏,那么感人,岂不可喜。

  当然,不是说这个戏已经尽善尽美。如金东水这个人物,他原是支部书记,不能总把自己摆在被同情的地位。虽然他也说过“常言无私就无畏,上门弄清大是非”,但这方面的表现还不够。又如把郑百如逼着四姑娘离婚的地点安排在金东水的家里,对剧情发展不利,给演员表演电造成困难。颜少春担书上废品站,虽是被迫的,但对这种毁弃文化的行为,应有所表示。郑百如在金家发现汽油,长秀说出“不要耍火”,他首先想到的不应是“失了火哪个负责”,而应是由油及火,然后“眉头一皱主意出”。

  《四姑娘》是一出好戏,也相信它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娘》剧观后感5

  《灰姑娘》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写的童话故事,看过这篇故事的人一定难以忘怀。它塑造的经典人物使人记忆尤深,情绪翻涌,比如善良勤劳的灰姑娘、恶毒的继母……

  这篇童话从小到大我已经看过五六遍了,每次看,都会被灰姑娘美好的品质感动。后来,我有机会现场观看了《灰姑娘》的话剧表演。

  大剧场建设在繁华的十字路口旁边。我和我的母亲交了票,然后进了场。那是一个很大的房间,外面是冬天,走进这个剧场就感觉被温暖包围了。房间里有很多排列整齐的固定沙发椅,我坐在第三排第十七号的那把椅子上,坐上去非常舒服,我母亲坐在我右手边。或许是我们来得太早,等了差不多一小时还没开演。已经有人开始抱怨了,我仍然感觉很开心。《灰姑娘》的话剧表演,多么有诱惑力!我可以亲眼看到灰姑娘——即使她只是话剧演员扮演的。

  忽然,灯灭了,四周一片漆黑,非常黑暗。在我的眼睛还未完全适应黑暗的时候,我看到了梦幻般的画面——一张画着美丽城堡的画幕。画面徐徐上升,最后连边也看不到了。这时,表演台上灯火通明,我看到一个穿着破旧长裙的美丽少女正跪在一个背景是厨房的房间里擦地板。少女有一头金黄的头发,头发被分成两条马尾辫甩在头部两侧。我想她就是灰姑娘吧,我既激动又欢喜。

  随着一阵阵喇叭声,整个表演场都亮堂起来。我看到前面座位的人都扭头向后看,就也扭头向后看去。我看到入场门口有几个穿着红色带肩章制服的男士排成一列,他们手里各拿着一支金黄的半米长的喇叭。他们吹着喇叭,热情洋溢地走上舞台。舞台上,灰姑娘站起身热情地迎接他们并且欢喜地给他们倒了茶水。从中我看到了灰姑娘友善的美好品质。这些人告诉灰姑娘:王子要举办一场盛大的舞会,为了选择他未来的新娘。

  现在,只有舞台上亮着灯光。兵士们走了。一个英国贵妇人打扮的中年女子和两个身着华丽长裙的娇俏女子进入了画面。妇人一定是那个恶毒的后母了,两个女子就是灰姑娘恶毒的继姐妹了。我屏住呼吸认真地观看着,深深地入迷着。故事继续进行着。贵妇人和两个女子从灰姑娘口中得知了“王子选新娘”这件天大的喜事后,表现得非常欢喜。灰姑娘因想参加那场舞会而被贵妇人刁难。但是灰姑娘很乐观地接受了继母给的任务,并开始快乐地干活。我被灰姑娘这种微笑面对苦难的精神震撼了。

  灰姑娘善良、勤劳、乐观等品质一定感动了神仙,有个慈祥面容的.仙女婆婆帮助了她。我看到舞台上灰姑娘真诚地感激着仙女婆婆,然后无比欢喜地去了舞会。

  幕布落下,再次升起。舞台上出现舞会的布置,会上有一座银色的精美小桥。盛装出席的灰姑娘走上小桥,英俊的王子一眼看到了她,然后王子走向灰姑娘邀请她跳舞,他们跳了很久很久。王子和灰姑娘脸上都显露出幸福的笑容,彼此深深的凝视着对方的眼睛……

  王子和灰姑娘幸福地在一起了,他们举行了盛大的婚礼。贵妇人和两个娇俏女子也被邀请参加那场婚礼。

  全场的灯光随着观众们的掌声一个个亮起来。我回到了现实。眨了几下眼睛,总算适应了突如其来的光明。话剧演完了,我的心仍然徘徊在故事里,久久陶醉。

  《灰姑娘》是多美的一篇童话,灰姑娘是多么美丽的人。引用演出结束时主持人说的那句话:善良就是美。

  我好想做灰姑娘那般美好的人啊!

《娘》剧观后感6

  俗话说:奸奸狡狡,又煎又炒;老老实实,终须乞食。当你看完苦情大剧(娘妻)的全剧时,对于这种说法,可能会有所改变。当然不可能彻底改变,因为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实中,很多时候往往如此。

  (娘妻)演绎的不只是一部曲折悲壮跌宕人心的悲欢离合的故事,更是一声唤起人间真情的呐喊

  (娘妻)讲述了一个苦命女人坚强一生的故事。少时被迫嫁与富家小少爷做童养媳,并受尽欺负,年轻时遭遇夫离子散,中年遭遇破产,晚年还不得安宁,辛苦所建公司险遭他人暗算破产。不过结局还好,终于等来全家团聚,儿孙满堂,合家欢乐。也算是为她苦难的一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搜索网络上的评论,很多人都给予了很好的评价,然而也不乏不同的声音,有的说剧中所体现的忠贞观念早已落伍,还有的说这只是一部太理想化的作品。

  秋菊一路走来,坎坎坷坷,却从来也没有过怨言,一直坚强地走下去,最后还凭着自己的勤劳、智慧、宽容打造出一片天地,虽然历经磨难、历尽艰辛,但是天道酬勤,林秋菊最终成功了,真应了那句“好人有好报”的俗语。

  看了电视剧(娘妻),我感受颇深。小丈夫大妻子虽然是封建社会造成的悲剧,但是女主人公秋菊却以勤劳朴实、自立自强的拼搏精神,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把自己的小作坊发展为知名公司。更感人的是,秋菊以善良和宽容大度的.品德赢得了亲人的挚爱、朋友的信任,甚至仇人的敬佩。秋菊的经历让人们明白,人要好好地活着,好好地珍惜爱自己的人。

  感受到了女性的伟大

  要好好珍惜爱自己的人

  这部电视剧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女性的伟大。秋菊一生孝敬公公,疼爱儿女,关怀并原谅背叛自己的丈夫,她的胸怀是那么宽广,她的爱是那么无私,她的生活勇气是那么顽强。秋菊虽是一个平凡的人,但由于其坎坷的人生和不平凡的经历,她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坚强的女性。

  相信秋菊的幸福比痛苦多

  选择了就不选择了就不要后悔,秋菊一辈子是够艰辛的,但她却从来没有后悔过。让人欣慰的是她的女儿,孙女都是那么孝顺,结局是圆满的。只要自己内心感到值得,那么不论多苦都会觉得幸福。我相信秋菊还是觉得幸福比痛苦多,因为她曾说过,“如果时间能够倒流,我还有机会选择的话,我还是会选择耀宗做我的小丈夫的。”

  于我的感受,我想(娘妻)演绎的不单是一个曲曲折折的故事,也不是要体现什么传统与现代观念的问题,而实实在在是一部感人肺腑的唤起人类情感的作品。它吸引人的不是林秋菊那挂在嘴边的“生是高家人,死是高家鬼”一句话和一份情愫,而是在困难与无助时的一份坚强与对信念的执着;当高耀宗欠下巨额债务陷入困境,林秋菊毅然卖掉高扬食品公司替他还债的举动不是为了演绎她是多么的豪情仗义和高耀宗的无情,而是为了体现出她心中的那份“情”,这份情除了爱情,还有亲情与恩情。一幕幕林秋菊受尽委屈和苦难并在困苦中坚强奋斗的镜头,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故事情节的需要,更多的是体现并释放出她的那份真挚的“情义”。这份情,包括亲情、友情、爱情,照耀着林秋菊,让她显得格外的高尚,并且深深的吸引着电视机前的光大观众。“情”总是让人们的精神格外的从高,即使他处在卑微的生活状态中。尤其的是在患难中的真情总是闪耀着无比璀璨的光芒,照亮自己,也感染别人。

  也许,剧中的这份情之所以感染人心,是因为当今它已经大大的缺失。人们会说,现如今哪里还有那么孝顺的女儿,那么温顺的妻子,那么持家的儿媳,那么正直的商人,那么宽容的老板,甚至那么有爱心的妈妈。但它的热播也体现了人们内心深处对这份“缺失”的渴望,渴望我们身边会有这样的女儿或妻子或儿媳或商人或老板或妈妈。

  如同导演拍的另外一部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如果说它唤醒的是人们心中的伟大的母爱的感情,(娘妻)唤醒的是人们更多的情感。真情不分传统与现代,不分保守与时尚,也不分时代空间地域,它存在与每一个人的心中,愿真情永存!

《娘》剧观后感7

  最近一些日子,各地电视台相继播出了反映中国式母爱的情感大片《娘》。我受到发行晚会的影响也自始至终观看了一遍,很有感触,颇受震撼。母爱,是一种最基本的人类情感,世界各国各地都有,但我敢断定,中国式母爱是世界上最有典型性、最伟大、最无私、最高尚的一类母爱方式,它几乎成为我国无私奉献的代名词。它源于天然,浓于天然,是超越任何亲情的一种人类情感。父母对子女之爱与子女对父母之爱发自天然、源于动物、又高于动物亲情的感情,他们视对方为“你是我的命”,但母爱将这种情感展示得更集中、更具体、更浓郁、更感人!每当想起它,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我们的母亲,想起她对我们含辛茹苦的生养和哺育,想起她为子女们无私的付出和辛劳,想起我们对母亲相濡以沫的亲情和依赖,自然是不忍离弃,永不消失。

  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变迁,亲情和母爱也会有所变化,并有淡化的趋势,但它永远不会消失。固然,作为父母养育子女应该与时俱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子女的爱也要有所改革,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与进步,为社会为时代培养更有用的人才;但作为子女更应该关爱父母、体恤父母,让父母的养育之爱得到满足,在他们渐渐衰老之际有所依托,有所安慰。是的,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发展,养老的责任越来越依托于国家与社会,依靠养老机构,但这丝毫不意味着子女可以不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和责任!去年我回村里搞调查,就听到有一家老人去世时子女都不回家送葬,而由邻里亲戚相帮安葬老人的事情,实在太气人了!这样的子女怎能对得起父母的数十年的养育之恩,怎能对得起老人一生的艰辛与等待!对这这样的人我们应嗤之以鼻,并大加鞑伐,让它难以存世。

【《娘》剧观后感】相关文章:

杜十娘的故事07-03

听《疯娘》有感04-28

三娘教子观后感07-08

三娘湾的传说作文07-06

制作雪媚娘作文07-01

《家有嫂娘》电影观后感08-03

功夫剧《熊猫》观后感07-04

读《娘,我的疯子娘》有感10-31

看《疯娘》有感06-29

望娘滩的历史传说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