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教学设计

时间:2022-03-22 03:42:51 交通/运输/物流/仓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自我校推出“四四二”教学方法以来,一直对该教学模式进行尝试和探索,试图掌握该教学模式的精髓,并能灵活运用到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去。本节课为《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教学内容比较简单,教学任务也相对轻松,非常适合采用“四四二”教学模式。但是,从高考考查角度来看,本节课考查内容细碎、灵活,多以现实案例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本节知识和原理的掌握和运用。而本节又以知识为主,原理较少,因此必须以夯实基本知识,拓展相关知识为原则进行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计框架

  “四四二”教学模式,采用先学后教的基本原则,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本节课牢固遵循该模式的基本原则,以“基础知识梳理——重难点探究”为主线对教学内容进行如下设计:

  第一,提前印制本节课的学案,借助学案导学,对教材中较为直观以及根据以往知识可以理解的内容,以填空、问答等形式展示,要求学生在自习课上完成导学案中的【预习案】部分。

  设计意图:教师全批全改,目的是了解学情。

  第二,课堂中先对【预习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处理的方式主要是核对答案和讲解一些学生疑惑的问题。

  设计意图:先解决掉课本中最基本的概念、原理等基础知识。并且以此为基础展开探究案的活动。

  第三,借助两段“情景材料”突破重难点。本次教学设计在突破重难点的时候选取了两个不同的案例,一个是现实生活中如何对交通运输工具进行选择的案例,一个是丝绸之路上的一段铁路。两个案例承担这不同的使命。

  设计意图:讲授生活中的地理,掌握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的方式和诀窍;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紧紧围绕“基础知识梳理——重难点探究”这条主线,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知识进行梳理和突破。从丝绸之路的导入到人生之路的求索,从现实问题引入,又从精神层面落地,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积极的价值观;课堂中学习方法的指导,从知识上升到理论,有利于扎实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科语言的规范,不但培养了基本的学科素养,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题的得分率。

  但是本节课在授课的过程中,基础知识梳理时间过长,中间穿插方法的指导和理论的解析,虽然针对性强却导致与后面的重难点突破相重复,使得教学脉络模糊,重难点不突出;教学案例的选取上,案例不够精细,过于冗杂和混乱,导致看似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却削弱了案例本身应该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重点知识的处理上,教师讲授太多,学生活动较少,方式较为单一,削弱了学生的主体性;在重难点突破中的采用“问题导引”的方式,个别问题在设置上存在系统性不强、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削弱了该方式的优势。

  总体上来说,本节课主线并不是非常明确。想要给学生的内容太多,想要讲的内容太多,削弱了教学中重难点的地位,使得该堂课稍显繁重。

  那么该如何设计一堂“脉络清晰、重难点突出、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刘明老师的“素养理论”让我意识到教学思想设计的偏差;会后刘洪恩老师、范德新老师等本校三名教师对我的课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评课和指导,让我意识到教学方法的老套和教学内容的冗杂。我开始不断反思:

  1、 一节课中我想教给学生哪些东西?

  2、 这些东西中包括哪些?是知识、能力还是学科素养?侧重哪些?

  3、 知识的难度如何?需要怎么呈现给学生?

  4、 众多知识如何取舍?

  5、 这些能力要借助怎样的教学活动一步步提升起来?

  6、 学科素养的培养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地?

  7、 教学设计中要把哪些现实问题,如何引入课堂?

  8、 这些现实问题引入的目的什么?

  9、 现实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哪些知识和能力?

  10、 如何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构建教学设计,最终高效达到本堂课的初始目标——夯知识、培能力、提素养?

  在这种看似零散的自我对话中,我对本堂课进行优化再设计。在设计模式上依然采用本校“四四二”教学模式;在设计思想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培养学生的素养作为核心和主题,一切问题设计、环节设计都紧紧围绕该主题展开来;在案例选取上,采用“一境到底”的教学模式,删掉不必要的案例设置。

  四、教学设计再优化

  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导入 “丝绸之路”今天,让我们踏上这曾经驼铃阵阵,今日火车飞驰的丝绸之路 曾经的驼铃变成了今日的火车轰鸣,为什么?对比设问导入,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与本节课的主体案例相吻合。

  展示教学目标 1、 能够说出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异同点。

  2、 能够结合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3、 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理解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掌握其布局的意义 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预习回顾 回顾导学案上的内容 解决基本的知识,为后面的探究做知识铺垫

  案例探究 合作探究 资料略

  1、路上丝绸之路上在交通运输方式上有何转变?

  2、路上丝绸之路以铁路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原因有哪些?

  3、 (播放视频“兰新高铁”)

  兰新高铁是一条横贯东西的现代“钢铁丝绸之路”,结合视频记录材料及地图册,分析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说出该线路在修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4、结合材料,说说兰新高铁修建的地理意义 以“丝绸之路”为案例,分析线路变化的特点,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就线路选择的影响;并紧紧扣住当地环境分析修建线路的意义。

  归纳总结 1、影响交通线路修建的区位因素有哪些?各有哪些作用?

  2、分析某线路修建的地理意义可以从哪几个角度进行概括总结?

  整理问题分析的角度和思路,构建地理学科思维。

  自主探究 展示“丝绸之路”之外的交通运输方式(资料略)

  分析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 路上“丝绸之路”除铁路外,哪种交通运输方式更多?该交通运输方式有何优缺点?

  2、 新疆地区多条航空线路的修建有何意义?航空运输有何优缺点?

  3、 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意义有哪些?

  4、 “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运输方式与路上丝路相比,有何优缺点?

  5、 纵观“丝绸之路”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归纳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方向。 紧紧围绕“丝绸之路”交通运输网的组成,分析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针对训练 请根据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为丝路上的经济往来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以“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往来为背景,考查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归纳总结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的方法 地理最终需以“理”服人。“理”既包括基本的概念、原理,也包括相应的学科思维方式和做题的方法技巧以及知识规律等。

  课堂

  小结 课堂总结,构建知识框架

  当堂

  测试 略 习题巩固,检测学习效果

  教后

  反思 本课以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提高学科素养为指导思想,依然采用“四四二”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在案例选择上,剔除其他案例的存在,采用“一境到底”的设计方法,以“丝绸之路”为背景,既符合学生的认知与发展规律,也与新形势下高考改革的思想、要求和特点想适应。

  五、后记

  课堂教学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活动过程,它不是机械的单向的传授知识,它包含了人与人之间复杂的交流关系。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改要求我们应着力引导学生高度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引导学生重视运用知识和经验去应对生活实际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注意研究教材、课标的同时,在广阔的社会生活背景下研究与教学的理论内容相关的时代热点、科技信息和学生生活实际,研究学生理解接受相关理论的知识准备、阅历经验,以及学生认知心理特征,由此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生活化、综合化和信息化”。着力创设能够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愿意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情境,从而在师生共同平等探讨、进而有效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进而有效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逐渐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不断优化。

  本次教学研讨由于准备不足,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都出现了较大的偏差,走着老套的路子,貌似“丢了大人”,实际却是最大的赢家,因为——收获颇丰!不暴露了缺点怎能寻求进步?尤其是听了后面几位老师的教学方法指导、班级管理经验交流之后,发现自己作为教师的这条专业成长之路真的漫漫而长远,需要修正和磨砺的地方还有太多太多,衷心感谢我县“三名”活动搭建的成长平台!在这里,我将向各位名师学习,做一个刻苦钻研业务的教师、踏踏实实地研究“高效课堂教学”的教师;向名班主任学习,做一个爱学生,爱生活,积极向上,以学生成长为己任的班主任!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比和比例教学设计03-06

交通运输网中的线教学设计06-19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04-20

《集市和超市》教学设计04-05

《和时间赛跑》的教学设计05-16

狮子和兔子教学设计03-30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03-19

《狼和小羊》教学设计06-22

矛和盾的教学设计01-31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