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戟的发展历史简介
发展简史
戟是在戈和矛的基础上演进而成的。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戟出现于商代。在河北藁(gǎo音稿)城台西的商代遗址出土的铜兵器中,有一件戈和矛联装在一个木柄上的长兵器,这便是戟的雏型。由于戟比戈和矛更为先进,它很快成为将士们作战的格杀利器。西周时期出现了整体铸造的戟。一种是以矛为主,旁生横刃,柲(bì音必)装插在矛体的銎(qióng音穷)部。这种戟突出了矛的优势,刺杀有力,但勾啄易掉头。另一种以戈为主,前有援,尾有内,上有刺,下有胡,呈“十”字形。这种戟形体单薄,易脆易折,不适于实战,多属仪仗用的饰兵器。春秋战国时,战斗中使用的戟,仍将分制的戈和矛联装在木柄或积竹柄上。这种青铜戟直刺有力,横钩不易脱落,有的戟还在长柄上端自上而下联装两件或三件戈头。例如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兵器中有保存完整的长柄三戈戟。这就大大提高了戟的杀伤能力。 战国末年,冶铁技术的发展催生了钢铁铸造的戟。那时,钢铁质地较坚韧,铸成的戟刺尖锐修长。戟的形体也有所改进,戟下侧垂直伸出的援,由宽钝变为窄尖;与援对应的内取消,只造较长的胡来缚柲。由此,戟由“十”字形进化为“卜”字形,故称“卜字铁戟”。西汉以后,戟的'“援”由平直变为弧曲上翘,进一步增强了前刺的杀伤力。戟在当时是军队中的常备兵器。
三国时期,戟的种类增多,有长戟、手戟、双戟等。手戟柄短体轻,可刺可掷,是性能优良的防身自卫兵器。长戟、双戟则柄长体重,杀伤威力大。
戟自问世以来深得兵家赏识,几经变迁,几番征尘,作为军队中的主要兵器,留下了血刃敌寇的战绩。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曾写下这样的名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后来,“折戟沉沙”一词被用来比喻失败惨重。还有“剑戟森森”一词,原来是形容剑戟遍布,戒备严密,后引申为人的内心险恶且深藏不露。戟,在古人眼里深受器重,因而铸造上颇为讲究,不亚于战国时名剑的制作。两晋以后,由于盔甲的制作日趋精良坚固,钩啄兵器的效用降低。《后汉演义》有这样一段描述:吕布与太师董卓结仇,欲刺杀董卓,便与李肃择机行刺。这一日,“这位恶贯满盈的董太师,内穿铁甲,外罩朝服,大摇大摆,缓步出来,登车按辔,驱马进行,两旁兵士,夹道如墙。……蓦见李肃突出门旁觑准卓胸,持戟直搠,谁料卓裹甲在身,格不相入;肃连忙移刺卓项,卓用臂一遮,腕上受伤,坠倒车上,大呼吕布何在?布在后厉声道:‘有诏讨贼!’卓怒骂道:‘庸狗也敢出此么?’道言未绝,布戟已刺入咽喉,李肃又复抢前一刀,枭取首级。”可见在银盔铁甲面前,戟的杀伤力大为减弱,而枪、矛等刺兵器仍能大显身手,于是枪渐渐取代了戟。到唐代,戟退出了军用兵器的行列,成为一种表示身份等级的礼兵器,叫“矟戟”。那时,矟戟是朝廷文武官员表示身份的仪仗物,门前列戟以示身份高低;皇帝派重臣巡视或统兵出征,赐“矟戟以代斧铖”,表示授于权柄。唐代典章对树戟有详细的条文规定,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一种实物标志。
戟为古兵器之一,创于弓箭之后,形与戈略同,皆横刃也;旧说为直刃,不知何本?其所异于戈者,援略昂起,成斜出形,而内上亦有刃。古显贵之家,皆立戟于门,以示官勋,是则又以兵器而兼为仪仗矣。其后又略变形式,援与柲之间,架以横梁,而援成反装之新月,形变横刃之内而为直刃之枪尖,且有架横梁于柲上,两面各作一倒装之半月形者,名之曰方天画戟;横梁之下,又装以铁制古钱或古锭,不知其何用,岂后人矜奇眩异,即兵器亦加以装饰耶?惟今日武器中所见之戟,皆用方天画戟之式,或单刃或双刃不一。至古戟则非但不可见,即图其形以示武师,或且瞠目而不能称其名,于是而叹古器之失传,古法之不可多得也。至戟之变体,不知始于何时,而后入竟弃古器而就此,谅有合用之处,然亦尽可另立名目,何必定借戟以为名,若二器相类,犹有可说,今二物回乎不同,绝无相似之处,沿习用之,未可不合。着者非必求奇异,实不能随俗,亦未敢苟同也;依次录之,纵人非我,所弗计也;世之精娴武事者,或不至盲从耳。
各种戟的对比
有长戟、手戟、双戟等。手戟柄短体轻,可刺可掷,是性能优良的防身自卫兵器。长戟、双戟则柄长体重,杀伤威力大,其中带单月牙刃的.称为青龙戟,带双月牙刃的称为方天画戟。清代杂兵中有一种,月牙短戟,或名手戟,除月牙刃外,上有尖锋、曲钩,亦具有勾兵、刺兵、割兵、兵等作用。
双戟护手钩二路:花钩(上)
第一式:起式跨虎献花
两腿并拢面南而立,两手各持一钩分置于两胯旁,左脚向前出步,脚尖点地,左腿微曲,右腿屈膝牛蹲成左虚步。同时两手由两胯旁将双钩直臂向前向上平行举起,两手手心相对,两虎口向后,两钩钩月向上,眼向前看(图1)。
说明:本式图照取左侧视图,实际方向应面向正南。
第二式:马踏落花
接上式,左脚向后踏步提起,立即向前跨出,右足顺势向左足前上步,左足再向右足并步,两腿并拢,直立站起,同时两手持钩由上向前向下直臂平行分落向两胯旁,两钩钩身与地面平行、两手虎口向前,两钩钩月向下,眼向前看(图2)。
说明:本式图照亦采用左侧视图,正面应对正南。
第三式:左弓步献花
接上式左脚向左横跨一大步,身体向左转向正东,左腿屈膝半蹲,右腿在后蹬直,脚尖内扣成左弓步,同时两手顺势将两钩钩尖向前向上推送,两臂平举,两手手心相对,两手虎口向后,眼向前石(图3)。
说明:本式身已转向正东,以下各式方向均与图照相符。
第四式:右雨打梨花
接上式,左脚原地不动,右脚向左腿前盖步横落。脚尖向右,身微右转面向东南,同时右手将钩山前向下向后拉去,右臂伸直,虎口向下,钩月向后,左手将钩向左上举起横架于左额上方。左臂微曲,手心向外,虎口向右,钩月向上,眼看右钩 (图4)。
第五式:左雨打梨花
接上式右脚不动,左脚由后经右腿前向右盖步横落,脚尖向左,身微左转。同时左手将钩向下向左向后拉去,左臂伸直,虎口向下,钩月向后,右手将钩由右下向右上举起横架于右额上方,右臀微屈,手心向外,虎口向左,钩月向上,眼看左钩 (图5)。
第六式:右蛱蝶穿花
接上式,右脚向后(西)退步,左脚再向右脚后退步,身向左转,右腿屈膝半蹲,左腿在后挺直,脚尖内扣成右弓步,同时右钩向右落下随左转之势,经右腰旁向上向胸前直臂推出,虎口向上,手心向左,钩月向前,左钩顺势向上横架护顶。虎口向右,手心向外,钩月向上,眼向前看 (图6)。
第七式:左蛱蝶穿花
接上式,左脚向前(东)进步,身向右后转,右脚再向后(东)撤步成左弓步,同时两钩向身前落下,两钩钩头相对,随身右转,顺势左手钩经左腰侧向前向上直臂推去,虎口向上,手心向右,钩月向前,右手钩向上举起横架护顶,虎口向左,于心向外,钩月向上,眼向前看(图7)。
说明:本式步法仍还左雨打梨花的步迹,不过左雨打梨花是左盖步,而本式则是左弓步,左乎推钩方向向西。
第八式:浪花四溅
两脚原处未动,身微右转,右手钩向右上横托,左手钩向左下拉横于左腿侧,右手手心向上,左手手心向下,同时右腿屈膝弓起,左腿随之挺直,眼向右看(图8)。上动不停再向左转身,左腿屈膝弓起,右腿随之挺直,同时左钩向左上托起横架,右钩由上向右下拉去,横置于右腿旁,左手手心向上,右手手心向下,眼向左看(图9)。
说明:此两式步型为半弓步,此剪步大小于弓步,右手上托同时屈右腿,下拉左钩,左手上托同时屈左腿,下拉右钩。两钩此起彼落,身腰随之转动,上下配合要协调,身要活,腰宜柔,动作切忌生硬。
第九式:乘月观花
紧接上式,左手钩由上向下,向左后拉去,同时左脚向后退一大步,右腿屈膝半蹲,左腿随之挺直,脚尖内扣成右弓步,右手钩顺势经右腰侧向上向前直臂推去,虎口向上,钩月向前,左手钩经左侧向上举起,横架护顶,虎口向右,钩月向上,眼向前看(图10)。
第十式:红紫斗芳
接上式,右手将钩向下向右后拉去,随之右脚向后退步,左钩向身前落下,两钩钩头相对,动作不停,两脚原地向右后磨转成右前左后之绞丝步,两腿屈膝下蹲成左插歇步,同时两钩钩头仍然相对,随身右转,向右翻身,右钩上提,左钩前顶,于两腿下蹲歇步形成之时,两钩斜举于右额前上方,眼看两钩钩头相对处(图11)。
第十一式:风卷落花
接上式,两腿向上挺直,仍为右前左后之绞丝步,两钩向右侧下落,两手手心相对,两钩钩月向下,两钩钩头向右。,两钩钩身平行,眼看右下方(图12)。上动不停,身向左转,两脚原地向左后磨转成两腿开立之撑裆,同时两钩由右下向前平行画弧,向左上托起,两钩钩月向上,两钩钩头向前,眼向前看(图13)。动作不停,两钩平行继续向左向下向后画弧绕环,两钩钩月向下,两钩钩头向左,眼看左下方(图14)。动作不停,身向右转,两钩平行由左下向前向上画弧,向右上方托起,两腿又回转成右前左后之绞丝步,眼向前看(图 15)。左脚向前蹬腿,脚尖向上勾起,右腿挺直,眼向前看(图16)。动作不停,左脚向前落步,身微右转,两钩钩头由右前向上向右后甩头,立即右脚向左腿后插步,两腿屈膝下蹲成右插歇步,同时左钩顺势由右向左平挥,左臂伸直,手心向下,右钩向上横架护顶,右臂微屈手心向外,上体稍向右倾,腰向左拧,眼看左钩(图17)。
说明:风卷落花六个分解动作必须连贯起来作,中间不要停顿,画弧绕环动作要走立圆,身腰随之转动,蹬腿要有力,落脚、摆钩要自然,左钩平挥,右钩上架的动作要与右插歇步下蹲同时完成。
第十二式:浪花澎湃
接上式,右手钩由上经胸前下落,向右下拉去,随即右后转身,两腿成开裆,左钩倒提,两钩钩头身下相对,动作不停,身体继续右转,左脚顺势向前上步,两腿屈膝下蹲成马裆,同时两钩钩头相对,左手钩向前向上顶送,直至左臂平举,左钩直立,右手钩直臂上提,向右侧弧形拉开,右钩亦直立,两臂展开如一字,两手虎口向上,钩月向外,眼向右看 (图18)。
第十三式:红紫斗芳
接上式,左手钩向下向左后拉去,身向左转,左脚顺势向后退步,右钩倒提,两钩头身下相对,动作不停,身继续左转,两脚原地向左磨转成左前右后之绞丝步,两腿屈膝下蹲成右插歇步,同时左钩直臂上提右钩向上顶送,随左转翻腰歇步下蹲之势,斜举于左额前上方,两钩钩头仍然相对,眼看两钩钩头相对处 (图19)。
第十四式:风卷落花
接上式,两腿向上挺直,仍为左前右后之绞丝步,两钩向左侧下落,两手手心相对,两钩钩月向下,两钩钩头向左,两钩钩身平行,眼向左下看(图20)。上动不停,身向布转,两脚原地向右后磨转成开裆,同时两钩由左下向前向上画弧,向右侧上方托起,两钩钩月向上,两钩钩头向前,眼向前石(图21) 。动作不停,两钩继续平行向右向下向后画弧绕环,两钩钩月向下,两钩钩头向右,眼向右下方看(图22)。动作不停,身向左转,两钩平行由右下向前向上画弧,向左侧上方托起,两腿又回转成左前右后之绞丝步,眼向前看 (图23)。右腿提起向前向上蹬脚,脚尖向上勾起,左腿挺直,眼向前看 (图24)。动作不停,右脚向前落步,身微左转,两钩钩头由前向左后上方甩头,立即左脚向右腿后插步,两腿交叉屈膝下蹲成左插歇步,同时右手将钩由左向右平挥,右臂伸直,手心向下,左钩向上横架护顶,左臂微屈,手心向外,上体稍向左倾,向右拧腰,眼看右钩(图25)。
说明:本式动作同前第十一式唯方向与左右不同,六个分解动作要求连贯,一气呵成。画弧绕环要圆,两脚随转体动作而磨转,转身宜柔,切忌生硬,两钩画弧绕环时始终钩身平行,手心相对。
第十五式:海棠垂丝
按上式,身微起随即向左后转体,左足向左跨步成左弓步,同时两钩随体左转,顺势左钩由上向下经身前向左拦截;左臂伸直,右钩反手倒提于身后右侧,右臀也伸直,两竹平举,两手虎口均向下,两钩钩月均向外,眼向前看(图26)。
第十六式:夜合朝开
接上式,左弓步未动,身向前俯,同时两臀屈肘,将两钩钩头相对,向胸前抄抱,左手钩身靠右臂外侧,右手钩身靠左臂外侧,左臂在上右臀在下,两手手心斜向下,眼向前看(图27)。动作不停,身腰向上直起,左腿提膝护裆,右腿挺直独立,顺势两手将钩直臂向左石拉开,两钩钩头于身前相对,两手手心向下,两虎口斜相对,两钩钩月向外,眼向前石(图28)。
第十七式:风转绣球
接上式,左脚向前落步,右脚向左脚前进步,身体向左旋转,左脚再向前落步,共转体360度,左腿独立稍屈,右腿在后悬起,褪弯微屈,脚底向上,上体前俯成探海式,同时两钩钩头相对,随身旋转,左钩向前平挥,手心向下,虎口向右,钩月向前,朽钩护顶,手心向前,虎口向左,钩月向上,两臂微屈,两钩钩头相对,眼看左钩(图29)。
第十八式:卧看牵牛
按上式,右脚向后落地,右腿挺直,脚尖内扣,左腿屈膝全蹲成右仆步,同时上体右转,右手向左手,手心相对,两钩平行侧举于左额前上方,左钩在内,右钩在外,两手虎口向右,两钩钩月向上,两臂微屈,眼向右看(图30)。
第十九式:灰头鹤顶
按上式重心右移,右腿独立站起,左腿屈膝悬起,身向左转,左转时两手钩头仍保持向前方向未变,待脸转定后,两手钩头仍向前,随即左小腿外侧向前蹬脚,脚尖向右,脚底向前,眼向前行(图31)。动作不停,左脚侧蹬后向前落步,左腿屈膝半蹲,右腿在后挺直成左弓步,同时左手钩向前劈去,随即捡回左胯旁。虎口向前钧月向下,右手钩顺势向前推出,虎口向上,钩月向前,眼向前看(图31)。
第二十式:芙蓉出水
按上式,右手钩由前向右后直臂推去,左手钩由左腰侧向前推出,左臂伸直,两钩直立,两手虎口回上,左钩钩月向前,右手钩月向后,同时右腿向前向上向左钩下蹬去,脚尖上勾,脚跟用力,眼向前看(图 33)。
第二十一式:风吹芦荻
接上式,右脚向后退步,左脚未动成左弓步,同时身微左转,右手钩向前直臂推去,钩身直立,左手钩拉回左腰旁,左臂微屈,眼看右钩(图 34)。左脚向后退步,右脚未动成右弓步,同时左钩向前直臂推去,钩身直立,右手钩拉回右腰旁,右臂微屈,眼看左钩(图35)。再右脚向后退步,左脚未动成左弓步,右手钩向前直臂推出,钩身直立,左手钩拉回左腰旁,眼向前看(图36)。说明:本式向后(西)连退三步,右脚二步、左脚一步,右钩前推两次,左钩前推一次,推钩动作要快而有力,要与退步动作相协调,身体不可摇晃。
第二十二式:风卷梅花
接上式,右手钩钩头向右平落,左手钩向前与右手钩相并,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两手心相对,两虎口向右,眼向前看(图37)。紧接上动,两手将钩头向上,虎口向上,向左下翻转,同时左腿向后退步,身向左转,两钩钩头自右向上、向左、向下,再向右翻转一个大圆圈,顺势两钩平行弧形绕向左额前上方,身微向右转,左腿屈膝牛蹲,右脚稍内收,右腿微屈,右脚尖点地成右寒鸡步,眼向右看(图38)。上动不停,两手将钩向下向右直落下来,两虎口向上,同时右腿向左腿盖步,两腿微蹲,身稍向右倾俯,眼向右看(图 39)。上动不停,两脚原地以两脚掌为轴碾地,向左后翻腰,左钩由右向上经头顶向左侧划去,同时两臂展开,两腿开立,眼向左看(图40)。上动不停,借左钩向上画弧之势,左脚向后退一大步,左腿屈膝全蹲,右腿挺直仆地,脚尖内扣成右仆步,同时左钩随左转退步之际先向前劈去,随即向左拉钩横于身前,钩月向下,右钩紧随左钩之后由右向上向前轮劈下去,停于右腿里侧,钩月亦向下,两手虎口向右,两钩钩头略向上翘,眼向前看(图41)。
说明:“风卷梅花”五个分解动作必须连贯起来做,中间不要停顿,划弧绕环动作要走立圆,翻身仆步动作要快,劈钩劲势要猛,身体不可摇动。整个动作要柔和快速有力。
第二十三式:浪花澎湃
接上式,重心稍向右移,身微起,右腿顺势向前弓起,右钩直臂向前伸出,不停,随即沿右腿外侧向后拉去,右腿随之向后退步,身向右转,两钩斜提,两钩头身前下方相对,动作不停,身继续右转,左脚再向前上步,两脚平行,屈膝下蹲成马裆,同时右钩随右转之势,直臂向上提起,向右侧弧形拉开,左钩与右钩钩头相对,向前向上顶送,平举于身体左侧,两臂展开平举如一字,两钩直立,两手虎口向上,两钩钩月向外,眼向前看(图42)。
第二十四式:鸡冠翘首
接上式,左臂屈肘,手心向里,将左钩向下,虎口向下,再向左上甩划一个圆圈,动作不停,顺势身向左转,右脚向前上步,左钩反臂向左上举起,右钩随身左转由下向上画弧,向右侧上方甩起(图43、44)。动作不停,身继续左转,面向东时,左钩顺势向上,向前一甩,随即由上向下向左后一拉,倒挂身后,虎口向下,右手钩由后向上,向前劈去,钩身斜立,虎口向上,眼看右手(图45)。紧接上式,重心移向左腿,左腿原地独立,右腿向前提膝,右脚悬起护裆,脚尖向下,同时左手钩由后向前向上直臂上挑,虎口向上,钩月向前,右手钩由前向下向右后拉去,倒提,虎口向下,钩月向后,眼看左手(图 46)。
说明:本式共转体270度,由正北转向正东,两钩随身转画弧绕圈时幅度要大,钩走立圆,转身右劈时,两脚随之向左磨转,步要站稳,不可摇晃。右钩下挂,左钩上挑的动作要与左腿独立,右腿提膝护裆同时完成,不可有先后。
双戟护手钩二路:花钩(下)
第二十五式:葵花向日
接上式,右足向前落步,继之左脚向前上步,向东急走三至五步(小跑步)至右脚在前时,左腿向前向上摆出,左膝猛向前上提,右脚蹬地纵起、向前向上猛力弹踢,两脚悬空起二起脚,同时左手钩向下、向左后一带,两钩身后倒悬,眼向前看(如图 47)。紧接上势,左脚向下落步独立,右腿提膝护裆,同时右钩屈肘向左眼下护肋,虎口向后,手心向下,左钩向上横举护顶,虎口向右,手心向前,眼向前看(如图48)。
第二十六式:鹊跃舞梅
接上势,右钩由左腋下经身前向右侧盾拉去,虎口向前,左钩仍护顶未动,右腿向前蹬出,脚尖向上勾起,脚跟用力,眼向前看(如图49),上动不停,右脚向后落步,身体随之向右后翻转,左脚顺势向前出步,右腿屈膝下蹲,左腿伸直,脚尖内扣成左仆步,同时右钩随身右转,屈肘稍向后拉,横于身前,左钩由上向下随右转之势,向下向前,向左腿里侧劈下,左臂伸直,上体稍向前方倾俯,两手虎口向左,两钩钩月向下,眼向前看(如图50)。
第二十七式:乘月观花
接上势,两脚原地,左脚尖内扣,右脚尖外摆,向右后转体成右前左后之绞丝步,同时两钩随身右转,待身体向右后转定后,左手钩向上护顶,虎口向右,右手钩经右腰侧向西南方向直臂推出,虎口向上,眼看右钩(如图51)。
第二十八式:浪花澎湃
接上势,左手钩由上向下向左后拉去,身向左转,两钩左右斜提,两钩钩头身下相对,动作不停,身体继续左转,右脚向前上步成马裆,同时两钩钩头相对,左钩上提向左弧形拉开,右钩向前向上顶送,直臂平举于身体右侧,两臂展开如一字形,两钩直立,两手虎口向上,两钩钩月向外,眼向左看(如图52)。
说明:本式两脚均踏在正门中心线上(即场地之中轴线),方向为面对正南(即右旁门)。
第二十九式:风摆荷叶
接上势,左脚向左斜上一步,成左弓步,同时左钩向下屈肘经左腰侧,手心向上,直臂向前横推。右钩由右向左横倒,钩身平放于左臂之上,手心向下,两钩平行,两手虎口向左,眼看左钩(如图53)。紧接上势,右脚向左脚前上步,身微左转,左脚稍内收,脚尖点地成左寒鸡步,同时两手将钩由左向右甩(头平倒),并向右前横推去。右臂伸直,手心向上左臂屈肘,左钩钩身平放于右臂之上,手心向下,两钩平行,两手虎口向右,眼看右钩(如图54)。再左脚向左后退步,身微右转,右脚稍内收成右寒鸡步,同时两手将钩由右向上举起,虎口向后,平着越过头顶,向左平摆横推,左臂伸直,右钩钩身子放于左臂之上,两钩平行,两手虎口向左,左手手心向上,右手手心向下眼看左钩(如图55)。
第三十式:百花怒放
接上势,左脚不动,右脚向右后退一步,身向右后转动,两腿开立,屈膝半蹲成马裆,同时右手钩竖起,经胸前向右直臂推出,左钩于左侧顺势直立,两臂张开平举,两手虎口向上,两手心向前,两钩钩月向外,眼看右钩(如图56)。
说明:本式两钩随身右转而动作,正面方向已转向,五北(左旁门)。
第三十一式:风摆荷叶
接上势,右脚向右斜上一步成右弓步,同时右钩屈肘向下经右腰侧,手心向上,直臂向前横推,左钩曲左向右横倒,钩身平放在右臂之上,手心向下,两钩平行,两手虎口向右,眼看右钩(如图57)。紧接上势,左脚向右脚前上步,身微右转,右脚稍内收,脚尖点地成右寒鸡步,同时两手将钩由右向左甩(头平摆),并向左前横推去,左臂伸直,手心向上,右臂屈肘,右钩钩身平放于左臂之上,手心向下,两钩平行,两手虎口向左,眼看左钩(如图58)。再右脚向右后退步,身微左转,左脚稍内收成左寒鸡步,同时两手将钩由”左向上举起,虎口向后平着越过头顶向右平摆横推,右臂伸直,左钩钩身子放于右臂之上,两钩平行,两手虎口向右,右手心向上左手心向下,眼看右钩(如图59)。
第三十二式:百花怒放
接上势,右脚不动,左脚向左后退一步,身向左后转动,两腿开立,屈膝半蹲成马裆,同时左手钩竖起,经胸前向左直臂推出,右钩于右侧顺势直立,两臂张开平举,两手虎口向上,两手手心向前,两钩钩月向外,眼看左钩(如图60)。
说明:本式正面又转正南(右旁门)。
第三十三式:浪花澎湃
接上势左臂屈肘,将左钩向胸前搂抱,虎口向上,接着手心转向下,将钩向下向左反臂上挥,右手钩虎口转向下,与左钩钩头相对,向左上顶送,顺势右脚向前上步转体 180度,两腿屈膝半蹲成马裆,同时左臂上举将左钩向左侧展开,右钩直臂平举于身体右侧,两钩直立,两手虎口向上,两手心向前,两钩钩月向外,眼向前看(如图61)。
说明:本式面向左旁门(正北)。
第三十四式:桃树倒开花
接上势,两手将钩头向前落下,两手虎口向前,由前向后、由左向右摇晃,待左手钩再摇时顺势向左下、左后一带,同时左脚后退一步,身向左后转体,左腿微屈,右腿随之在后悬起微屈,脚底向上,左钩在后直立,虎口向上,右钩向上横举护顶,虎口向下,两钩钩头相对,眼看左钩(如图62)。
第三十五式:海棠垂丝
接上势,右脚向后落步,身向右转,右腿屈膝半蹲,左腿在后挺直,脚尖内扣成右弓步,同时右手钩由上向下向右拦截,右臂伸直,左钩向左侧直臂拉开,两臂平举,两手虎口均向下,两手手心均向后,两钩钩月向外,眼向前看(如图63)。
第三十六式:夜合朝开
接上势,两手将两钩钩头相对,虎口对虎口,向下向左右抄抱,右手钩身靠在左臂上,左手钩身靠在右臂下贴肋,同时右弓步不动,上体向前倾俯,眼向前看(如图64)。紧接上势,上身立起,右脚用力蹬地,提膝,右腿悬起,脚尖向下,左腿挺直独立,同时两手将钩直臂向左、右拉开,两钩钩头身前相对,两手手心向下,两钩钩月向外,眼向前看(如图65)。
第三十七式:梨花倚石
接上势,右脚向前落步,左脚上一步,身向右后旋转,右腿再向前上一步,左脚向右腿后插步,同时两钩钩头相对,随身向右旋转,右钩向右平挥,手心向下,虎口向左,左钩举起横架护顶,手心向外虎口向右;眼看右钩(如图66)。
第三十八式:海棠垂丝
接上势,左脚向左横跨一步,身向左转,左腿前弓,右腿蹬宜成左弓步,同时左钩由上向下向左前拉去;右钩向右后拉开,两臂平举,两钩倒提,两手虎口均向下,两手手心均向后,两钩钩月向外,眼看左钩(如图67)。
第三十九式:夜台朝开
接上势;右脚向左脚并步,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钩钩头相对(虎口对虎口)向胸前抄抱,左臂在上,右臂在下,左钩钩身贴靠右臂外侧,右钩钩身靠近左臂下贴近左肋,眼向前看(如图68)。身体挺直,左腿尽力向上提膝护裆,脚尖向下,右腿独立,同时两手将钩向左右平行拉开,两钩钩头身前相对,两手手心向下,两钩钩月向外,眼向前看(如图 69)。
第四十式:梨花倚石
接上势,左脚向前落步,右脚上一步,身向左后旋转,左脚再向前上一步,右脚随即向左腿后插步,同时两钩钩头相对,随身向左旋转,顺势左钩向左平挥,手心向下,虎口向右,右钩举起横架护顶,手心向外,虎侧向左,眼看左钩(如图70)。
第四十一式:桃花倒开
接上势,两脚原地向右转身,同时右钩向下向右后拉去,此时两钩钩头向下,身前相对,动作不停,右脚顺势向右后退步,身继续向右后转动,两钩钩头相对,随身转动,右腿独立,左腿在后向上悬起微屈,脚底向上,同时左钩上举护顶,右钩向前上挑直立,两钩钩头相对,左手虎口向下,右手虎口向上,眼看右钩 (如图71)。
第四十二式:浪花澎湃
接上势,左脚向后落步,两钩钩头向身下落去,钩头相对,动作不停,身向左后翻转,右脚趁势向前上步,两腿屈膝半蹲成马裆,同时两钩钩头相对,左手反臂上举,将左钩向左侧弧形落去,右钩向前向上顶送,平举于身体右侧,两臂伸直展开如一字形,两钩钩身直立,两手虎口向上,两手手心向前,两钩钩月向外,眼向前看(如图72)。
说明:本势两脚均踏在乒门中心线上,面向正北。
第四十三式:出水芙蓉
接上势,身向左转,左脚向后退步,动作不停,身继续向左后转去,顺势左手反臂将左钩上挥,向左后弧形展开,右手直臂向前顶送将右钩上挑,两臂右前左后展开似“一”字,两钩直立,两虎口向上,同时右脚随着右钩上挑之时向右钩下直腿踢出,眼看右钩(如图73)。
第四十四式:出水芙蓉
紧接上势,右脚向后落步,随即向右后转身,右钩顺势下落反臂上挥,向右后弧形落去,左钩向前向上顶挑,两臂左前右后成“一”字形展开,两钩直立,两虎口向上,同时左脚随右后转身之势向左钩下踢去,眼看左钩(如图74)。
说明:43势与44势前后相连,中间不要停顿,反臂上挥,直臂上挑的动作要保持两钩钩头相对,弧形线路要走立圆,踢腿与挑钩动作同时完成,同时脚尖上勾。
第四十五式:风摆荷花
接上势,左脚向左后落步,两钩钩头向右侧倒去,两虎口向右,动作不停,身微左转,两手钩由右向左下劈带,顺势两手翻腕,两虎口转向左,两臂上举,由身体左侧将两钩平着越过头顶(两钩钩头向后)向右侧横摆,右臂伸直,手心向上与地面平行,左臂屈肘,左钩钩身子放在右小臂上,左手手心向下,两钩平行,两钩钩月向前,同时重心右移,左腿提膝护裆,右腿独立,两手虎口向右,眼向右看(如图75)。
说明:左转下劈动作要协调,不可有先后,向右过顶摆钩动作要与左腿提膝护裆同时完成。
第四十六式:屏花四秀
接上势,左脚向前(西南方向)落步,左腿独立,右腿提膝护裆,同时两手将钩竖起,虎口向上,向左侧推去,左臂伸直,右臂微屈,右钩靠近左小臂处,身向右转,眼看右前方(如图76)。上动不停,右脚向右侧 (东北方向)跨步落下,右腿独立,左腿提膝护裆,同时两手将钩沿胸前由左向右平直推去,身微左转,眼看左前方,两钩直竖,右臂伸直,左臂微屈,左钩靠近右小臂内侧(如图 77)。紧接上动,左脚向左前(西北方向)跨出一步,左腿独立,右腿提膝护裆,同时两手将钩竖着沿胸前由右向左平直推去,左臂伸直,右臂微屈,右钩贴近左小臂内侧,身微右转,眼看右前方(如图78)。右脚向右侧(东南方向)跨步,右腿独立,左腿提膝护裆,同时两手将钩竖着沿胸前由左向右平直推去,右臂伸直,左臂微屈,左钩紧贴右小臂内侧,身微左转,眼看左前方(如图79)。
说明:本势向四个方向跨步,独立要与推钩方向一致,两钩钩月向前,推钩后回首观望,四个动作要连贯,上下配合要协调,身体不可摇晃。
第四十七式:杏红千里
接上势,左脚向前(东)斜上一步,右脚随即向左腿后插步,同时两手将钩举起由右向上向左顺势并排劈去,身微左转,两钩在左腿外侧,两虎口向左,两钩月向下,眼看两钩 (如图80)。上动不停,两手翘腕将两钩由前向右向左横摆,左臂伸直,右臂微屈,右钩钩身子放于左小臂上,两钩平行横于身体左侧,同时右脚向右跨出一步,右腿微屈,脚尖向西,身微右转,眼向前看(如图 81)。两钩保持在左侧横摆平行姿势不变,左脚向右脚前上步,右脚再向左脚前上步,如此两脚交替由东向西以弧形步方势跑向正门起势处,左脚在前,左腿微屈;两钩仍在左后,原势未动,眼向前看(如图 82)。上动不停,返首向东,身向右转,右脚向右前跳出一步,左脚立即向右腿后插步,同时两手将钩由左向上举起越过头顶向右并排劈去。两钩在右腿外侧,两虎口向右;两钩月向下,眼看两钩(如图83)。
说明:本势四个分解动作必须先后连贯,中间不要停顿劈钩与插步动作要同时完成。向左摆钩动作要与右脚出步相一致,左摆钩姿势未变,两腿交替带钩行进,动作要自然柔和,步走弧线,由东向西小跑,跑至正门时,左脚在先(约三至五步)立即返身跳步,向右双劈钩时要与左插步动作同时完成。
第四十八式:锦堂富贵
接上势,右脚原地未动,左脚向左横跨一步,身微左转成左弓步,同时左手将钩竖起由右经胸前向左垂直推去,左臂伸直,右钩随之向右侧竖起,两臂展平,两手虎口向上,左钩钩月向左,右钩钩月向右,眼看左钩(如图84)。
第四十九式:十字献花
接上势左手将钩由上向下向左后一带,右脚立即向前跨步,身向左后转,面向正东。左腿屈膝半蹲,右腿在后挺直,脚尖稍内扣,仍为左弓步,同时右手向内倒钩,反手倒提,随转身之势向左钩左侧抄去,两腕交叉相叠成十字,两臂微屈,两钩举于胸前,两手虎口向上,眼向前看 (如图85)。
第五十式:收式还原
接上势,右手将钩由前向右后一带(虎口向前),身向右转,右脚向起势处退步,左足再向后退步,左钩向下拉带,虎口向前,右脚向左脚并步站立,两臂下垂,两手握钩分置于身体两侧,紧靠两大腿,两钩与地面平行,两手虎口向前,两钩钩月向下,眼向前看(如图86)。
说明:本势图照同前马踏落花之定势为左侧视图,实际姿势为面向正南。
【戟的发展历史简介】相关文章:
扎染的简介和发展历史03-04
显微镜历史发展简介03-08
汉朝历史的简介04-17
版画的历史起源简介04-04
函数的历史来源简介08-04
合肥之战历史简介09-27
李维斯 levis牛仔裤的历史简介、发展历程系列牛仔介绍!07-12
古希腊数学的历史简介04-01
历史名人鲁班的简介08-10
历史人物刘邦简介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