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1
1.时间不可管理,无论如何它都是一直流逝的,我们能够管理的使我们自己。
2.必须开启心智,明白问题出自自己身上,解决方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积累。
3.元认知能力:我们可以思考我们的思考方式是否是合理的思考方式。就是思考自己是如何思考的。
4.多学点技能总归是用得上的。永远不要停止学习。
5.拒绝浮躁。浮躁的原因:期望欲望马上得到满足的天性,以及不懂有些事情的阶段是无法跨越的(比如十月怀胎)
6.大部分事情速成是不可能的。人们需要速成的根源:欲望无限,要完成的事情太多,另一方面对自己满意度不断下降。解决方法:接受事实,告诉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时间来改变。
7.想要什么东西,需要用我有的东西去“换”,很多人浮躁因为他们想要的太多,而拥有的太少,积累不足而且没有经验和方法,没有能用来交换“我要的”的“我有的”东西。于是“我有的”东西又有限,又不能换取“我要的”,如此恶性循环。
跳出去的.方法:一张纸,左边写“我有的”右边写“我要的”,看看“我有的”东西能不能换取我要的,如果不能就去积累去努力去拼,有什么就用好什么去换取“我要的”。从而有更多“我有的”东西能够去交换更多“我要的”的东西。
辅助方法:在想到“我要什么”的时候,花3倍时间去想想“我有什么”,会瞬间让你脚踏实地。
8.在未知中前行,不要因此而焦虑,焦虑于事无补平添烦恼。解决策略:有问题解决不了时,暂时记下来,而继续前行。
9.进入自己梦想职业都是成本高昂的一件事,心怀“梦想”时间越长他的沉没成本越高,很多时候梦想就是一个陷阱,对现状不满急于摆脱,往往是一个陷阱,接受现状才是最优策略,有什么做什么,有什么用什么,做好用好。专注做事心无旁骛。
10.用对的方法做对的事。判断是不是对的事的标准:看它是否现实。先要做对的事然后才是把事情做对。资源是稀缺的,不可能满足每个人的所有愿望,所以百分百接受现实也许痛苦,但是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接受。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2
《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希望读者读纸质的,并且是正版的。还要写读书笔记。读正版读图书,是尊重作者劳动的表现,是鼓励作者能创作更优秀作品动力的源泉。是作者观察社会,总结规律,精华思想的完美呈现。我作为图书发行者,本身也是一位读者,感觉自己好像有责任来做这件事,应该做得更好,来引领中国梦登山队队友和更多的人读起来,做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让灵魂和身体都在路上,把工作和生活当做修行场,从而活出最好的自己,为个人梦、家族梦和中国梦加油!
经过一翻折腾,图书终于到手。素雅的封皮,超想象力的迷宫图,让我快速地浏览到了下目录和序,也许是心不静,没有什么印像。终于在晚上才认真地读完了他的`序。
作者开宗明义地说,这不是一本时间管理的书,人没有办法管理时间的,时间也是不听从作何人的管理。它只会自顾自一如既住地流逝。要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自己。主张一个人必须在开启心智,提高思考能力之后,才能够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也只有这样,时间才会是朋友,否则,他就是敌人。如使用时间的人心智太低,使用所谓的时间管理,能治标,不能治本,甚至既不治标,更不治本。
作者认为这不是一本成功学书籍,而是认为所谓的成功,从来都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过去不是,现在不是,将来依然不是。作者认为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这一点,我也是一直是这么认为的。但无理论来支持和认证。主要是自己懒,不想干这活哟。阅读后让我思考一个问题,人人都说“活出最好的自己”,怎么样才能做到呢?现在至少让我明白让自己处于成长的路上,哪怕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下去,就能做最好的自己。
作者认为人的理性是在接受现实的基础上建立的。不能接受现实,一切都是虚妄。只有坚强的人才能接纳现实,才能做到接纳是福。才能有力量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活出精彩的人生。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3
《把时间当作朋友》在众多关于自我成长的书籍中有口皆碑,我一直都认为,当你想去改变生活或者工作时,首先要改变的一定是思维,比如你想通过阅读获得自我成长,那么一定是先学习读书方法,而不是一开始就埋头于书海中手不释卷。所以方向比方法更重要,思维改变行动。如果你在自我成长有困惑,那么建议你去读一读这本书,我从这本书读到的不仅仅是自我管理的技能,还是心智上的重新打开!
(一)打开你的心智
什么是心智?李笑来老师是这么总结的:一个人的心智就是其过往所获得的一切知识及经验的总和(包括基于这些知识和经验早就的思考方法和思考模式)。在我看来,是对付出于未来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在这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时常陷入焦虑的状态,大多数人对自己的付出都希望能即时地得到反馈,比如你阅读一本书,就希望自己瞬间可以醍醐灌顶,你写一篇文章,就希望自己一夜之间能到10W+。付出暂时没有回报是正常的,但不代表在未来,这些付出能给你莫大的帮助。
比如以前你只是对项目管理有感兴趣,然后就去自学了,现在老板让你独立负责一个项目,那么你之前学习的东西就会在这里得到发挥,你开展工作的时候就会更方便和效率!
(二)速成是不可能的
越是浮躁,就越是对自己现状的不满,越是对自己现状的不满,就越是浮躁。这是一个死循环,我们都有很多的欲望,学生时代的时候,我们希望自己科科满分,每次都是第一名,工作后,我们给自己设立很多的目标,比如年薪百万,貌似300多平米的房子。当你的现状满足不了欲望的时候,就会出现一种浮躁的状态。如果你不去接受现实,就会长此以往地陷入这种焦虑中,非但对自己实现目标毫无益处,更多的`是消耗自己的能量。
(三)现状无法马上摆脱
臣服于现实,才能更好的前进到未来。有什么做什么,有什么用什么,做什么都做好,用什么都用好。我们大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靠天赋就能一步登天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没有任何一个人就可以快速的摆脱现状,一个婴儿也要长达两三年的时间才能逐渐和这个世界产生链接,一个普通员工起码也要五年的工作时间,才能晋升到管理层。在认清现实之后,大可心无旁骛的做自己的事情,有一天你就会发现,过去你想要挣脱的牢笼,已经不知不觉成为了你的天堂!
(四)完美永远不存在
大多数人的心里都有一种理想的状态,比如等我准备好了再开始,等我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再写作,我怕我写不好。但实际上就没有一下笔就能行云流水的,也没有一上舞台就可以惊艳四座的,所以再可以追求完美的同时,是给自己找一个不行动的借口。每一件事情的过程和最终结果,都不会有很完美的状态,你刻意追求这个理想的状态,你只会离它越来越远,毕竟我们终其一生的努力,大概也就只能接近完美,毕竟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五)及时行动
最近学习到一句话,那就是:当你没有什么可以选择的时候,那就选择开始吧!你的行动是为了你自己,不是为了别人,在做的过程当中,一定是会出现很多问题的。比如你阅读一本书,期间可能你会接到朋友或者亲人的电话,或者是临时有事情需要去处理,那么对在做“阅读”这件事情的时候是有一定的风险,并且这种风险是没有办法去规避的。可是难道我们就因为这样的风险,就不去开始,就不去行动了吗?对一件事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现在开始做!
(六)做了才有兴趣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我对这个没有兴趣,所以我不想做。但这么久以来,我们都把这个顺序弄错了,应该先去做了,才会有兴趣。我相信一个人能把一件事情做好,甚至比其他人都做得好,他对这件事情是有兴趣的。
举个例子,以前我上学的时候偏科很严重,往往语文考98,数学大概只能考一个74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觉得自己对数学不感兴趣,但有一次,我能用几个方法把一道数学题解出来的时候,我还去找很多数学题来做,并且很热衷,这就走证明当你做好一件事情的时候,你才对那件事情感兴趣!
(七)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我们过分的关注结果,却忽略了过程,但实际上是每一次的成功都包含了无数次的成长。成功是一种结果,而成长是对自己过去的一种剖析,你只有不断地成长,不断地进化自己地心智,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接近成功。成长给你带来的是坚如磐石的踏实和别人永远都拿不走的安全感。
(八)资源是对等的
你想要遇到优秀的人,就必须自己先成为优秀的人。大多数人的思维里有一个误区,那就是以为自己主动寻找优秀的资源就可以进入高质量的圈子,就好比一个贪慕虚荣的平民少女每天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进入高端场所,盼望自己有一天能够调到金龟婿,即便她凭借自己的姿色顺利的嫁给了名流商贾,但不见得她就能够在上流社会里生活得游刃有余,毕竟自己的知识有局限,经历不在一个频道上。所以,想要得到优秀的资源,就必须让自己成为优秀的人,着才是进入上层社会的最佳途径!
(九)鼓励他人
李笑来老师说:“鼓励他人,就会让自己变成一个不需要他人鼓励的人”很多人踟蹰不前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没有支持和鼓励。但支持和鼓励是会上瘾的,别人不会一辈子都会对你有所鼓励,想要摆脱这一现状,只能让自己变成一个不需要别人鼓励的人,这样就可以在行动之前,没有任何的疑虑,也没有任何的恐惧。做一个学会鼓励他人的人,尽管会有一些盲目,但久而久之这种习惯会引导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十)凡事不过是积累
我在写文章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卡文的现象,我相信大多数人也有这种情况,想写写不出,跟便秘一样,时不时就会发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大多数是因为我们的素材不够丰富。凡事不过是积累,你要相信积累的力量,每天积累一点点,日积月累,你就能随时随地的写出好文章了。你看到别人写的文章,行文流畅,一气呵成,那是厚积薄发的结果,成功也是一样的,靠积累!
时间是我们的朋友,当我们学会自我管理的时候,才能真正地管理时间。
自我管理是一项终生都要学习的过程,学得快的,自然成长就快!
希望你通过读书,成为一个能自我管理的人!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4
第一次听说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是在20xx年9月份,开通了他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课程,看到了这本书的介绍,乍一看这个名字会觉得它讲的是关于时间管理的书。说句实话,我对这类时间管理的书不是很感兴趣,第一再好的方法少了做的这一环都是苍白无力的,第二很多时间管理的方法都是无效的、老生常谈。今年真正翻到这本书,才发现它与时间有关,却不是单单只讲时间管理,如果用一句贴切的话来说:它讲的是思维模式,升级的是我们的大脑操作系统。
通读完整本书,我开始思考我整个读书过程的变化。26岁之前读书,真的只是读书,会选择很多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比如情感类、心灵成长类的书籍去读,首先这些书没有经过筛选和甄别,也许存在很多误导性的观念;其次读完就是读完了,没有去辩证性思考这本书带给自己什么样的体验和思考,哪些观念是真正值得推敲的.,哪些观念是误导性的,更别说读完之后再总结性的回头反思。这样的读书方法收效甚微,很容易误导自己的思维。
现在再读书会很慎重,那些没有经过甄别和筛选的书不急于去读,真的对哪类书籍感兴趣会仔细研究之后,再选择好书去仔细研读。《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里也讲到了这样的观念,同时也根据作者自己的实际感悟提炼了很多通俗易懂的原则思维方式,我们常常被一些看似玄玄乎乎的事物所迷惑、吸引、盲从,但真正朴素的道理才能去执行坚守,坚守到质变,就是巨大的改变。那些看似高深的观念并不一定正确,就算正确也不一定易于执行,无法执行的道理,就像漂亮的海市蜃楼,除了观赏没有实用价值。
整本书里有大量的这种朴素的观念,大部分是经过作者亲身验证的,读完一遍在某种程度上会打通我们的一些思维,再配合上长期的做,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个人认为读完此书对人的心态也是有所助益的,随着年龄渐长,我们不得不承认每个人的人生际遇都是不一样的,没有通适的法则,无需过度依赖外界的评价和别人进行比较,若真要比较那就和自己比较,今天的自己是不是比昨天有所进步,在思维上在生活能力上在感情处理上在工作处理上等,也同样需要明白努力并不意味着一定成功,那又怎么样呢?人走一遭,去体验去经历去做去修行,便是圆满,对“知足常乐”这句话我是有保留意见的,整体方向上我们应该有个知足常乐的平和心态,但在对待每一件具体的事情上应该投入100%的热情认真,特别是那些对你非常有意义重要的事情。不要把知足常乐作为糊弄自己,糊弄人生的借口。
整本书通俗易懂,观念朴素不华丽,但是在动不动就要把简单事情复杂化华丽化的当代,很值得一读,读完再细细对照自己,会发现很多自己可以改进做的更好的地方,相信这本书我会再读第二遍、第三遍。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5
昨天一觉醒来,头晕目眩,身体甚为不适,于是在床上躺了一天。这一段时间,一直在电脑前熬夜到很晚,怀疑是用脑过度或者劳累过度,又缺乏锻炼,身体不支。因为答应朋友要帮其写毕业设计,尚未完工,心里很着急。于是突然想起《把时间当作朋友》里的观点:加班或者熬夜永远不是提高时间使用率的最佳方式,甚至会适得其反。今天有时间,把前段时间看的《把》写点读后感。
很多人在做事情前总是瞻前顾后,总是想询问一种最快速、最高效的方式,但是在怀疑和不断想法设法获取“最优”的方式过程中,白白浪费掉很多的时间。作者的观点是,去做它。一件事,你设想的再好,如果不去做就等于零。有些时候,你用的方式尽管不是“最优’的,但是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到达终点。地球是圆的,如果你想到南极,即使朝着北极的方向也终于会有一天到达南极。所以,不需要搞明白学习他究竟对你有多大的用处,不需要搞明白什么要的方式更高效一点,你仅仅需要抓住一种方法矢志不渝的走下去。
为了引出这个观点,作者以下五个问题引出自己的观点:上司真的很愚蠢吗?你真的那么优秀吗?兴趣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学习方法真的至关重要吗?盲打究竟是否值得学会?我觉得作者举出的孔子“三省吾身”的例子非常值得我们反思——孔子每天来反省自己三次或者列出三件事情来反省,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孔子每天都在“反省”。
人们总是习惯遗忘痛苦,这是与生俱来的本领。如果人总是能清楚的记得自己所经受过的痛苦,那真是很糟糕的'一件事情。据统计,一个人如果做了截肢手术,在手术内的六个月会不断的产生自杀的念头。但如果六个月之内这个人没有自杀成功,那么之后他轻生的概率已经非常小了。因为我们的大脑拥有遗忘痛苦的能力。想起多年前一件事,那时候食物中毒半夜去医院挂号,当时想必是非常痛苦的,意识也不算太清醒。但是现在留下来的记忆里只有当时实习护士是怎样扎了多次都没给那个小胖子扎上针,回忆到的是护士为了扎对位置给我手上画圈圈。当时怎样的疼痛都已经忘的一干二净。因此带来的负面作用是:这个人会很轻易的原谅自己。好了伤疤忘了痛大抵就是说的这样吧。
为了弥补这种遗忘给自己带来的损失,作者给出了两种方法:第一种,在你痛苦或者面临尴尬的时候,尽量把所遭遇的记录下来。这样你就可以时刻提醒着自己,下次犯错时就会不停的提醒自己。第二种方法,在遭遇痛苦或者尴尬时,尽量弱化自己的痛苦感受。减少抱怨,减少借口。这个世界并不是对你一个人不公平。只要你不是特别痛苦,你的大脑就不会轻易忘记这件事情,就可以做到以此为鉴了。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6
1.估算时间
错误估算任务所需时间,是最常见,也是最致命的错误。时间领域的侯世达法则值得牢记:完成一个任务实际花费的时间总会超过计划花费的时间,就算制定计划的时候考虑到本法则,也不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学英语的例子:开始以为是单词量不够,背完单词,发现仍看不懂文章,原来是语法不行,学完语法还是看不懂,原来是逻辑阅读不行,学完逻辑依旧看不懂,原来是学科背景、文化背景、历史背景积累不够。。。。。。
这就是人们做事时的真实境遇:一旦开始,就会发现“意外”接踵而至。因此,所谓“渐入佳境”最终只能是少数人的感受,大多数人在此之前早已溃败。
为什么总是错误估计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呢?大多数人在执行任务忽略了一个重要步骤,那就是分辨任务的属性——它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
如果是熟悉的,正确估算完成任务需要的时间是很容易的。有些任务是你所陌生的,那么在执行过程中必然会遭遇各种所谓的“意外”。其实它根本不是意外,只不过是因为你对任务不熟悉,它们才成了“意外”。而这些“意外”,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事情。只有完整地执行一次任务,任务的属性由“陌生”变为“熟悉”之后,才有可能顺利解决这些“意外”。
对学习来说,任务“陌生”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学习本身是一个探索未知的过程。完成学习任务常常需要花费比我们想象中多得多的时间。对工作来说,任务“熟悉”的可能性更大。
“任何领域的卓越成就都必须用一生的努力才能取得;代价稍微低一点都无法换来”。
要想提高估算时间的能力,就要从现状开始养成习惯: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判断其熟悉程度,再据此判断估算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我对学习英语有深刻的体会,很早以前,觉得学英语很简单。因为那个时候就是考试,研究几套真题卷,背一点单词,考试差不多就能过。现在想来,那时候真的是很傻很天真。在我真正想学好英语的时候,发现我阅读读不懂、单词不认识、语法根本无感,更别说口语了。于是我遍寻方法,在学友欢喜同学的介绍下加入了新概念朗读群,跟着大家一起朗读。笑来老师在《人人都能用英语》中提到了朗读的好处:有助于提高文字理解能力、提高阅读理解速度、不用专门练听力了、提高语言文字记忆能力、提高表达能力、提高语言文字模式识别能力。我不知道自己竟然持续在做一件这么有用的事!
在这期间,我也经常觉得无力,因为我都读了70多天了,为啥还看不到自己的明显变化呢?以前不会说的,现在依旧不会说。以前阅读费劲,现在依旧费劲。看了今天的内容,我才明白。我潜意识里把学习英语又当成了稍微努力就能实现的目标了。所以我需要重新制定20xx年英语学习计划,再进行任务细分。这样平均到每周每天,只需要按照计划持续完成就行,然后平静的等待收获!
2.及时行动
接受任务之后,什么时候开始执行才好呢?答案是:现在就开始。所谓做事拖延,不是拖延着做事,而是拖延着不开始做事。
明明已经焦虑到不行,拖延的人为什么迟迟不开始行动?本质原因在于恐惧——无论是来自内部的,还是来自外部的。
来自内部恐惧在于:只要开始做事,一个人就要面临做错、做不好的风险。他们犯了一个简单的认知错误,即认为那些能够做对、做好的人都是直接做对、做好的。很多人做事拖延不过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在作祟。只要做事,就一定会出问题。认清并接受这个现实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心平气和地去做事。做事的时候,肯定会遇到困难,事情越有价值,困难就越具规模。
来自外部的恐惧在于:过分的在意外界的评价。一个人一旦开始认真做事,被嘲弄、被耻笑的几率将远远高于被夸奖、被鼓励的`几率。那些真正能够做对、做好的人,绝不会随意嘲弄、打击别人,因为他们是做对过、做好过点人,他们一路走过来,心里非常清楚做对、做好有多不易,所以,他们会不吝一切机会去鼓励那些尝试做事情的人。
这甚至可以用来测试:如果一个人经常嘲弄他人,那只能说明他自己不怎么样;否则,他会像那些极少数已经做对、做好的人一样,给予别人真诚的鼓励而非嘲弄。他们给出的负面评价,也通常是“建设性的负面评价”,而不是为了活得优越感而发出的嘲弄。
“最后期限”不是固定在将来的某一点,而是朝着你加速扑来。所以,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任务,永远不要再问“什么时候开始才好”,因为答案只有一个:现在!
明明已经焦虑到不行,就是迟迟不开始行动。我想这是很多人都经历过的事。我经常拖延着不做一件事,可能是因为我想把这件事做好,又没有十足的把握,所以举棋不定。就像书中所说:“不是拖延着做事,而是拖延着不开始做事”。这种焦虑感,让人坐立不安,甚至可能让人失去理智。所以,一旦有这种感觉,一定要对自己说:现在就开始做吧,开始了就不焦虑了。
如果你喜欢《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请关注我,我会持续更新笔记。
如果自顾不暇,请保护好你的注意力,专注做自己的事,并耐心的积累!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7
假期在季部长的推荐下,有幸能读得《把时间当做朋作》这本好书。对初入职的我来说,在这个年纪读到这样的好书真是一种幸运。正如书的序言所说:“这不是成功学书籍,不是心灵鸡汤式的书籍,不是讲大道理的书,更不是一本可以随便翻翻的书。”
现在市场上,关于速成的成功学书籍实在是多,迷茫、困顿的时候我们就拿这样的成功学书籍来自我安慰、自我鼓励。实际上,速成是绝无可能的。我们都知道养成习惯是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的,不管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而要一下子改掉坏习惯,可能需要我们用养成习惯的同样时间成本去换来。所以我们要正视这样的问题,想要速成,反而会打击我们的信心,只有明白成功是一步一个脚印去实践的,我们才能放下浮躁的.心脚踏实地。
这本书除了告诉我们速成是不可能的之外,还告诉我们完美是不存在的。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人无完人”。人都难以是完美的了,更别说要靠人去完成的事情。我们承认了这一点,才会给自己制定切实的目标计划,不断地努力接近完美。
对从事教师这一行的我来说,读这本书还有一个最大的感受,那就是:未知永远都存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会记录与积累。每个人生来都是以无知为起点的,而成长之路就是求知之路。我们在教育我们的学生的时候,也要灌输这种思想,学会记录并去探索,让自己成为一个用心的人。用心做事,这个世界才会用心对你。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8
“向终身学习者致敬” 。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是在一个读书APP启动页上,很认同也很喜欢这句话,与此同时也因为这句话让我对这个学习平台的APP好感度倍增。
直到近期阅读这本《把时间当作朋友》,查阅作者相关信息时,才得知这句话的出处是李笑来早年间写博客时用的个性签名。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终生不变的职业,这个职业叫做学生。”—李笑来
近来因为工作、学习、生活等客观因素,繁忙的工作和学习导致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5小时,长期的睡眠不足,精力不够,进而影响学习和工作的质量,于是,开始反思,觉得学习这么多,是否有用? 想要“放弃”的念头从我的脑海中一闪而过。
刚开始以为是自己不会“管理时间”。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用,学习的东西太多,很多的事情都没有时间去做。把这本书当作为时间管理的书籍在阅读,在仔细阅读的过程中,才发现其实不然。 这绝非是一本时间管理的书籍。
很多的时候我们以为这件事情做不好,是因为我们不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因为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没有时间去做。)其实我们最应该管理的是“自我的认知” 。
任何人生活状态的改变,也都是从自己思维模式的改变开始的。当明确知道一个道理足够重要、后果足够严重时,才有可能让它指导我们自己开始行动,改变自己的行为。
例如:很多人都认为戒烟和减肥是非常难的事情,归根结底,其实我们在思想上还没有足够的重视它,还没有清醒的意识到它的后果有多严重,所以才难以改变。
极端地说,如果医生告诉你,你再抽一根烟,你马上就会身亡,或者你再长胖一斤,第二天就要长眠。这时,戒烟和减肥就变成了一件简单的事情。
一、工作、学习、生活之间的关系
我们常常在送给别人祝福的时候,经常都会按照他的人生阶段祝愿他学习进步、工作顺利或者是生活幸福。是不是我们都隐隐的感觉,自己的学习、工作还有生活应该是彼此割裂开的?
我们痛恨加班,因为觉得这是工作强行霸占了生活。在工作8小时之外就应该是娱乐、休息,放飞自我,回归真实的自己。所以当时间被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巨大压力填满的时候,我们会抱怨说:“本来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可是现在因为工作我已经没有自己的生活了。”
如果站在工作和生活应该彼此割裂的角度上来看这个问题的话,或许这样的观点是对的。
令我想起此前看过的一本书《富爸爸穷爸爸》,影响特别深刻的是作者罗伯特。清崎,他每次都在老板要给他升职加薪的时候辞职。(大多数人想要辞职时是希望升职加薪。。。。。。。)
他的思维模式是,注意力从来都不在钱本身上,而是在自己的个人成长上,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才是他去工作的全部动力。
如果把个人成长与生活割裂开,或许就不对了,个人成长本身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当我们意识到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工作的时间其实是被卖了二份,一份是卖给老板,换取工资,而另一份卖给了自己,换取了个人的成长。后面的这一次交易才是最为重要的。我们越快忘掉自己的工资,未来的生活才有可能变得越轻松。
因此,当我们足够深刻的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一切被动的工作,都会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而当一份工作不再能够让我们学习到新知识的时候,那么我们放弃它也不需要有任何的留恋。
穷人把一份稳定的工作视为一切,而富人则把学习,把自身的成长视为一切。
二、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收获
很多人以为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是彼此割裂开的,因此绝大所以绝大部分人都感觉自己参加高考的时候,是一生中最有智慧的时候,可谓是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因为他们在完成学业的那一天起,竟然自信的以为我的学习生涯结束了,我要步入社会,去参加工作,开启新的生活了。
可真相却是毕业的那一天,并非是学习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一个全新的赛场。这是一个用整个社会对你的评价来代替期末考试的一场终生学习竞赛。而这场考试的结果会源源不断的在我们身上显现出来,让人与人之间形成判若云泥的差别。
我们在学校中所得到的最有用的东西,并非是那些让你觉得很有智慧的知识,不是几元几次方程,不是力学三大定律,不是化学元素周期表。
而是习得一种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才是能够让我们受用终生的。熟练的运用这种能力去拓展自己的认知体系,拓展自己人生的宽度。才是这十几年的学习生涯带给我们最宝贵的东西。
“终生学习者的概念”,对明白这个道理的人简直就是废话,因为他们每天都是这样做的。而对于没有深刻理解的'人,只不过是一句听上去很有道理,却毫无用处的鸡汤而已。(很多人在听完这些“大道理”之后,会做的事情不是去打开书本,去思考,而是打开电视剧或者游戏。)
据说,“王者荣耀”的同时在线人数超过一亿人,顿时觉得社会的竞争压力没有那么大了,因为自主看书和学习的同时在线人数绝对不会超过一亿人。
三、每项新技能,都是新世界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说车是我们人类脚的延伸,让人走得更快,望远镜是眼睛的延伸,让我们看得更清楚,计算机是大脑的延伸,让我们能计算得更复杂……那么学习就是人类所有能力的延伸,而获得能力的多少,绝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事情。”当我们最终学会某种技能的时候,就会明显的感觉到,就在这一瞬间,整个世界都为之改变了。因为当他拥有一项新技能的同时就拥有了另外的一个世界。
例如:熟练掌握几门外语的人,就比只看得懂中文的人多了一个看世界。很多人阅读世界名著都是翻译的版本。但是熟练掌握英文的人,就能阅读“原汁原味” 英文版的书籍。阅读过原著版本,再阅读翻译版本,就会发现有着天壤之别。
翻译的书籍是翻译者结合自己的思考逻辑转化成另外一种语言,且不论翻译者自身的文学涵养。而有能力阅读英文版的人,这种阅读体验就不言而喻了。
例如:李笑来,他学习电脑编程,给他带来了无尽的好处和经济收益。后来,当他学会了演讲,站在新东方的讲台上,紧接着去到更大更高的平台上表演自己影响更多人的时候,他说:“回顾往昔,我早已经重生了无数次。”
比如现在的我,和很多人身边的同学、同事、朋友一样,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如果一定要说有哪一点不一样,无非是我现在坚持学习,持续在简书平台输出写作,刻意练习自己阅读、总结、写作和转述的能力。而这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技能”依然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道小小的门槛,能让那些不拥有这项“技能”的人望尘莫及。这个小小的世界使我受益颇多。
“学习”这件事情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任何知识的获取,它都是不可逆的。在掌握它的那一瞬间,它就已经改变了一切,瞬间根深蒂固,而再也无法还原。我们再也不能对它视而不见、置之不理。即便是他带给你的好处,你都无法拒绝。所以,请不要主动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
向终身学习者致敬。
愛讀書,也愛旅行;
愛詩詞,也愛Guitar ;
愛書法,也愛写作;
我是Lindsay語絮,看书慢+写文也慢;
请叫我“蜗牛”小姐姐 ??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9
关于时间
1.时间是不可能被管理的,它不管你是谁,它只管自顾个地流逝,我们必须想清楚,看明白:“问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
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与时间,管理或时间管理都没有多大的关系,解决问题的核心思想只有一个:“一切靠积累”,深信积累的力量,时间就是你的朋友,否则它就是你的敌人。
2.当脑子里闪出类似:“要是我现在还年轻就好了,要是我当初不贪玩,少去蹦极和打王者荣耀吃鸡就好了”的念头的时候,要马上提醒自己说:“停,这个念头最没用了,最愚蠢,且最耽误事了”
要想知道类似的念头是多么可笑,不妨听听我们常常听到的一句话:要是我不浪费那么多时间就好了......
可是,我们已经浪费了那么多时间,现在竟然还在浪费时间!!
3.很多人不懂得等待的必要性,最终的结局是:同样也等了,因为不等也得等,时间才不管你究竟是谁,但等来的结果却是另外一个,反正不是通过耐心等待应该获得的哪一个。
关于思考
1.作为一个人,在这一生中可能遇到最震撼的精力莫过于发现这样一个神奇的现象:我们竟然可以用自己的大脑控制自己的大脑。
2.思考虽然不费力气,但实在是太麻烦了,为了避免麻烦而把思考推给别人是一种常见的解脱手段,由此,太多数人身上出现了大量“迷信权威”的现象
独立思考的一把钥匙是这样的:权威不一定等于正确。进一步要明白:就算权威正确,也只是权威表达了正确,而非正确属于权威,最后要清楚:权威只是权威,正确就是正确,他俩什么时候都不是一回事
3.很多人坚持拒绝思考,然后用天底下最累的方式生活而不自知。哲学家罗素感慨道:“很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意思考”,然后戏谑到:“实际上,他们确实死的很快”
关于学习
1.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
2.观察和阅读是扩充有限自我经验的最好手段,平时多琢磨一下“他们为什么那样做?他们为什么那样想?他们为什么那样看?”避免用傻缺,傻X来评价那些与我们想法,做法,看法不一样的人。
3.在学习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有一段时间进展缓慢,只有经历积累的过程,“量变到质变”的效果才会出现,才有可能突飞猛进。
而很多人追求速成的根源就是:一方面自己的欲望在无限增加,一方面是要完成的事情又是那么多,另一方面是对自我的满意度不断下降,面对时间不够用的逼迫,人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期望速成。
但如果做什么事情都很简单,很容易,那你凭什么会认为这件事情会落在你的头上呢?你凭什么认为你有机会呢?
接受现实,告诉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时间,我没办法一蹴而就。
4.放弃:“要是我早点学习,以前要是认真学习就好了”类似的想法,因为这是最蠢的想法。
以前我没有认真学习,可是我们现在竟然还不开始认真学习!!!
5.学习方法固然重要,但比起“用功”来说,方法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关于计划
1.为常见任务制定流程是一个必须养成的习惯,一个人在梳理流程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思考其中细节,考虑各种事情的突发情况和应对方案。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也要尝试把将要做的事情的整个过程在脑子里预演甚至数遍,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有出色的表现,对突发实况才能够更从容地应对。
2.定计划和目标的时候千万不要一下子定下“100分”的目标,因为一开始你还是充满信心地去行动,但慢慢得你会被无法达到目标的挫败感折磨到崩溃。
3.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判断其熟悉程度(或陌生程度)。再据判断估算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通常情况下,“反正比一般人想得长多了”倒是一个屡试不爽的假设。
关于行动
1.以后不管什么任务,永远不要问“什么时候开始才好”,因为答案只有一个:现在!
2.事情往往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们常常面临的尴尬局面是:如果不开始行动,我们根本无从判断目标是不是可行,或者反过来,目标是不是可行,于是,往往只有开始行动之后,才能够做成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在行动中,如果发现既定的目标确实是不现实的,不可行的,那么“半途而废”不仅不意味着失败,反而意味着决策者的无比理智。
3.别人是不是一个成功的人,是不是一个特别努力的人,本质上与我们没什么关系,我们该努力还得努力,不应该仅仅因为别人努力或者不努力,就我们就应该放弃努力。
4.很多人在看到别人成功了之后,心中就会想:那只是我没去做而已,我要去做了,就轮不着你了,而且我要做了肯定做的比你的还要好,所以自以为还是比对方强,获取这种虚伪的成就感,而这些人往往在行动的时候根本,也压根坚持不过三秒。
5.做好这件事情究竟对我有什么意义?如果有,那就立马去做。努力去做,坚持去做,直到做好为止,没有其他选择。
时间管理
1.合理的时间规划应该是这样的:迅速做完简单的部分,把节省下来的时间放到困难的部分的处理上,而不是用几乎全部的时间处理简单的部分,然后忽视,逃避,漠视困难的部分。
简单的事情流程化,让它化为习惯,不用思考就能做,复杂的事情概念化,把核心问题找到并定义,然后思考着去寻找解决方案。
2.任何人都不可能100%的有效率,,至少不可能总是100%有效率,因为这就像一个始终用100%的功率运转的机器一样,由于损耗太大而提前报废。
人和人是有区别的,就好像车跟车的油耗不同一样,不要拿别人的时间规划表强行用在自己身上。
3.所以在做时间预算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留有空间,一方面我们必须清楚会有意外事件发生,一方面我们必须使用适当的方法休息,放松和回复精力,有压力,有休息,才有稳健的成长,而不是在某一方面拉到极致。
很多时候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你必须选择,而这也会让你清楚一个简单的事实:选择意味着放弃,但你总要做出选择,你不可能想要一个好的结果而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
4.在一个所有人都匆匆忙忙,都在追求速成的世界里,想要放慢节奏实在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我们应该记住的是: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去做,做很久很久。
关于成果
1.有用的道理往往都是简单的,甚至简单到令大多数人不由自主地忽视的地步,很多人都听过水滴石穿的道理,但是谁真正去试过?你去试一试你就会发现,世界上没有几块石头经得起日积月累不间断地滴,早晚会被滴穿。
2.坚持,其实就是重复,而重复,说到底就是时间的投入,准确来说是大量时间的投入。
所谓的幸运就是当你准备好的时候机会来了,
而灵感的出现,也只不过是“量变到质变”的那一瞬间突然绽放的铁树之花,是长时间积累后的果实。
3.一定要想清楚并牢牢记住:“相信运气其实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
所有的成功,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先花上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去锁定一个方向或者目标,确定他现实可行之后,运用心智的力量,在这个方向投入更多的时间,比更多再多一点的时间,把时间当作朋友,一路前行。
4.任何积累都需要时间,而且必然需要漫长的时间,也正因为如此,大多数人才不肯积累,不愿积累,甚至不屑积累。
5.相信我,哪怕养成任何一个很小的习惯都需要挣扎,都需要很长的时间去适应和坚持,但貌似痛苦挣扎的过程,在将来的'某个时刻终将变得其乐无穷
只要不停地往前走,早晚可以走到一个鲜花盛开的地方,在那里,无论雾有多大,我们总是可以看到那些“花”,因为距离足够近了。
关于生活
1.生活本身就不完美,谁的生活不是磕磕绊绊?谁在死去的时候没有一丝遗憾?现实如此,只能接受
百分百接受现实也许痛苦,但要醒悟---没有其他办法,时间是现实的人的朋友,是不现实的人的敌人,时间不是故意这样做,只不过事实如此。
2.当好运气降临的时候,我们应该非常开心,而当坏运气降临在自己身上时,我们也应该平静接受,无论怎样,我们都要继续生活,当然也要继续面对我们不能控制的事物。
3.不要花心思和时间去想办法让别人承认自己比他们强,因为这几乎是没办法做到的,而且你要清楚,你比别人强一点根本没用,真正有用的是你比别人强很多很多。
4.嘲弄别人“弱”往往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强”,而真的“强”是不需要证明的,需要证明的“强”其实是清楚自己的“弱”想通过嘲弄他人而获得“强”的感觉。
大多数人是以“泼冷水”为乐的,因为这是最简单的获取优越感的方式。
5.把在自己的语言中,把“优点”和“缺点”这两个词换成“特点”
一个方面上的看似是很差劲的“缺点”,在另一方面可能却是难得的“优点”,所以什么才算是优点,什么才算是缺点,是无法准确来定义的。
6.自卑原本只是正常的感受,不过是被定义成了负面的而已,该自卑时候就要自卑,这才是正常的,如果谁在所有该自卑的时候竟然从不自卑,那他就真正扭曲了自己,而优秀的人更容易自卑,因为自卑在优秀人的身上就是成长的动力。
7.保持心理健康的前提是:一是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二是不怕在别人面前露怯,三是敢于不去证明自己是“好人”。
关于人脉
1.尽管绝大多数人不愿意承认,但他们的所谓的“友谊”,实际上只不过是某种意义上的“交换关系”
(嗯,对,就像这种交换。。)
2.要做一个用心的人,要用心做事,因为这世界其实也有“心”
没有任何道路可以通往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通往一切的道路。
3.要想提高自己的社交质量,最好将时间和精力更多倾注在“把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这件事情上,哪怕只是在某一个方面。
专心打造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独立的人,比什么都重要,打造自己,就等于打造自己的人脉。
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他人交往的人。
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自己的独立赢得尊重。
4.在思考中,在想到“我要什么”的时候马上提醒自己,接下来要花一些时间思考“我有什么”“我能带给对方什么”。因为后者会在转瞬间让你“脚踏实地”
关于交流
1.日常生活中主要的“沟通障碍”本质上几乎都是由于沟通双方无法让对方理解与他们经验相悖论的知识和信息造成的
一根香烟,在你的理解中是危害品,一级致癌商品,而在吸烟的人眼中看来,烟就是他们解决无聊,焦虑,空虚最好的工具,也就是你理解香烟和他理解的香烟根本不是一个概念,你凭什么认为你能够说服他让他戒烟?
2.在交流倾听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多余的脑力处理两个方向的信息:“回顾”和“预期”。
回顾就是设计反馈机制:在倾听中回想对方刚刚说了什么,然后交流过程中重复确认一下对方刚刚所讲的内容,表达出自己对对方说的话的重视和认可。
预期就是猜想对方下一步将要说什么,然后对他将要说的话进行恰当而舒适的反应和引述,让对方进入舒适的“倾诉”状态,也帮助对方听到自己意想不到的内容和信息。
3.有意义的讨论的前提是双方不仅要“相互竞争”,更要“相互合作”其本质就是在讨论的过程中要明确清楚自己想要赢取些什么,自己的信息和内容能够对方带来什么样的帮助和利益,而不是单纯地炫耀获取优越感。
如果我们发现在任何讨论中发现参与者里面有“自以为是”者存在,那最好的选择只有一个----退出讨论,因为只要它们存在,讨论就不再是讨论,也不会得出任何有意义的结果,更不要自以为是到自己有能力,时间,精力可以教会他们“想明白”的本领,因为我们没义务,更重要的是估计也没能力去改变他,正如没有人能帮得上你一样,估计你也帮不上别人,别痴人说梦了。
4.话说出来没人听形象证明了自己现在所处的状态:话说了,别人却“听而不闻”甚至是意外的反应,就是说明了自己积累的还不够,积累得不够就继续攒就好了。
愿意听你讲话的人往往都是认可你的人,而那些搭理都不想搭理你的人,排除那些妄人之外,往往你在他的心目中一点地位都没有,就像攒人品一样,慢慢攒,攒的多了,自然人家就尊敬你了。
5.你想要别人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写作是最有效的方法。
关于成功
1.对于年轻人来说,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而且,这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才是人人都值得追求的事情,而成长其实只有一条路:“积累”
2.有些时候,“成功者”所说的的经验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那些经验很有可能是错误的,而这一点“成功者”自己可能也不了解,一件事的成功与否不是一件事情一个因素可以概括和总结的,况且有些因素可能是我们怎么想也想象不到的。
有一句话值得牢记:人家说什么你就信什么。挺傻的。
3.所谓的成功,不过是比较的产物,归根到底就是四个字---高人一等,也就是我们河南话:“比你牛逼”,不能做到比谁都牛,但最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再退一步,也起码比大部分人或者很多人更“牛”容貌再好一点,能力再强一点,积蓄再多一点,权利再大一点,地位再高一点,人脉再广一点......
欲望是无限的,现实却是残酷的,客人们“想要拥有未曾拥有过的物质或者资源”的强烈愿望,从未减少过哪怕一点点。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10
大家好!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的书是《把时间当作朋友》。
李笑来老师说,这不是一本时间管理书籍,也不是成功学书籍,更不是讲大道理的书籍。
那它究竟是怎样的一本书呢?
01 书名的由来
李笑来老师最开始使用的标题是“管理我的时间”,但是因为时间的固有属性,它不会听从任何人的管理,只会滴答滴答一秒一秒地流逝。
在写作的过程中,李笑来老师清楚地意识到 “管理时间” 的说法很荒谬。后来,他更改了书名,20xx年《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问世了。
02 何谓心智
书中是这样阐述的:一个人的心智就是其过往获得的一切知识及经验的总和(包括基于这些知识和经验造就的思考方法、思考模式)。
“心智的开启”,即“开窍”、“顿悟”,心智可以培养、可以重建、甚至可以反复重建。
虽然我已经跨过不惑之年,但我很庆幸自己“开窍”了,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明白了如果想要得到一样东西,自己必须去努力,去争取。
03 技不压身
故事发生在1984年的暑假,李笑来老师的母亲给了他10元钱,让他参加了他们那里的第一个计算机学习班。
你知道吗,10元是当时面值最大的人民币。
只因李笑来老师父亲一句话:“多学点东西总是好事儿。”
谁曾想,学习计算机这项技能在他后面编写《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04 有些认识,经历后才有体会
李笑来老师在接触了计算机10年左右的时侯,仍然不会盲打。因为他潜意识里认为:学习盲打,那是打字员需要学习的,和他无关……
直到他25岁那年,无意间和一个网友聊了两个小时后,他突然发现自己“无师自通”地学会了“盲打”。他的打字速度越来越快,为此他喜欢上了在键盘上敲字,边读书边记录感想。
他第一次意识到“有些认识,哪怕是简单的常识,也需要亲身经历后才能真正体会”。
面对新生事物,永远抱着尝试的心态去学习,你会发现,某一天当机会来临时,你的某一项技能派上了用场。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05 速成绝无可能
经常听到身边的人说,这个社会太浮躁……
我们一方面想做的事情太多,一方面欲望无限,就在这样的'一个怪圈里,我们太期望速成。类似“21天让你轻松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这样的广告,网上到处都是。
哈哈,如果21天就能掌握一项新技能,那岂不是满大街都是成功者?
偷偷地告诉自己:接受现在的自己,我需要时间,没有谁的成功可以一蹴而就。
06 交换才是硬道理
不知道在你的身边,是否有同事抱怨自己从事着并不喜欢的工作……但迫于生计……
没错,我的身边就有这样的人。李笑来老师说,生活的本质就是这样,你想要什么,它偏不给你什么。
在想到“我要什么”的时候,多问问自己“我有什么”?
或许有的人想成为企业高管,有的人想成为自由职业者……但无论你想成为什么样子的人,都请扪心自问,此刻,“我有什么”?
如果你有了匹配工作的核心竞争力,那么恭喜你,你可以在职场中游刃有余。
然而不幸的是,如果你发现自己目前“一无所有”,也请不要沮丧。
李笑来老师说:“相信我,你并不孤独。”
我们还有时间,只要努力,机会总是有的。
能力不够,努力来凑。
07 与时间做朋友
与时间做朋友的方法很简单: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判断是否正确的核心只有一个:看它是否现实。
读书营里虚舟老师在前几天的分享中说,和时间做朋友,实际上就是和今天做朋友。
只有把自己的每一个今天过好了,我们的人生才会朝着我们既定的目标越来越近。
08 估算时间,尽早行动
正如《左岸》里说,永远要相信,你完成一个任务,所需要的时间,比你预想的要多一倍!无论如何,早开始,要好于晚开始!
这几天尝试清单体写作,的确感受到了实际完成任务要花费的时间比预想的要多得多。所以早打卡,早轻松。
始终记住行动要趁早,不要拖,不要拖,不要拖!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09 坚持才是王道
李笑来老师的父亲20世纪60年代毕业于黑龙江大学俄语系,在他们那个落后的年代,没有“金山词霸”等学习软件,但他的父亲把英语学得特别好,其实依靠的就是坚持。
而坚持,其实就是重复。准确地说,就是大量时间的投入。
请坚信,你把时间投在哪里,你就会在哪里有收获。
10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成功永远是小概率事件。
而对于成长,李笑来老师说: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而且,这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才是人人都值得追求的事情。而成长其实只有一条路——积累。
20xx年,让我们极致践行,每天都必须特别认真地活着,成长为那个优于过去的自己。年底的时候,让我来为你鼓掌哦!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带来启发。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06-15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07-12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15篇05-14
读《把时间当作朋友》后感07-04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01-26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08-02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03-10
《暗时间》读书笔记04-05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09-01
《时间简史》的读书笔记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