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六年级上册《电和磁》评课稿
陈##老师执教的《电和磁》一课是六年级上册《能量》的起始课,通过实验,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增强学生学习活动的探究性、趣味性。本课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系列活动,使学生认识电和磁的关系,了解电能生磁的科学概念,为后续教学作好铺垫。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指导学生做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经历对新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思维过程;第二,做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用线圈代替直导线做电生磁实验。本课的教学有许多成功之处,具体如下:
1、教学层次设计的比较合理,结构比较清晰。在教学活动中,陈老师先让学生组装一个小电路,并回忆电流的路径。这是很必要的,这即能在接下去的活动中,通过观察灯泡发光来证明电路通畅从而保证有电流经过指南针上方,又能认识到电流的路径方向对指南针偏转方向的影响。接着回忆 “指南针在什么情况下会受到影响而产生偏转”,这对指导学生自行分析“电能生磁”是有帮助的。 接着让学生操作观察指南针在灯泡发亮的电路导线下面发生偏转的情况,再让学生操作观察指南针在短路导线下面发生偏转的情况,最后让学生操作观察指南针在通电线圈里面发生偏转的情况。学生了解指南针偏转一次比一次明显。
2、课堂上对细节的处理比较到位。在“通电导线和指南针”活动中,陈老师强调“要将电路中的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上方,与磁针指示方向一致”。帮助学生明确此操作要求,这样在实验中才能比较清楚的看到实验现象。在活动中,陈老师还强调观察断开电流时指导针的变化,通过反复通、断,对比指南针的变化,有助于学生对现象的思考与分析。在利用短路增大电流活动前,再三强调只能短暂接通,以此保证电池不会被过于损耗。通过这两项活动,让学生思考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指南针的偏转?因为有了前提知识的铺垫,学生比较容易能分析得出:通电的电路中,流过的电流产生了磁性,导致了指南针的偏转。
3、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是一个学生极为感兴趣的课题,因为有很多动手操作的环节,学生能充分参与到活动中,从中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在课上,陈老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验操作、讨论、汇报。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基础上获得真理,得到结果。
不过陈老师在指导学生将导线绕成线圈时讲解过于简单。分组制作线圈时,有几个小组先将导线对折再绕成线圈,就出现了通电时指南针没反应的现象。总之,这节课总体来看教学层次设计的比较合理,结构比较清晰,也非常好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在问题的设计上,有一定的难易阶梯性,在教学中也能把握课堂中的细节问题。
【六年级上册《电和磁》评课稿】相关文章:
六年级科学《电和磁》评课稿07-30
六年级科学《电和磁》评课稿2篇03-23
九年级《磁现象》评课稿07-30
熔化和凝固评课稿06-04
动能和势能评课稿06-04
狼和小羊评课稿06-02
狼和鹿评课稿05-31
蚂蚁和西瓜评课稿06-01
将相和评课稿06-01
燃烧和灭火评课稿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