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评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评课稿,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评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评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评课稿 1
评课内容:
1、教学课题:
《世界表层洋流分布》
2、教学目标:
①、理解世界表层洋流分布模式图;
②、阅读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
3、教学方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演练法、游戏法
4、教学目标实施过程:
①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精巧,环环紧扣。传统教具与多媒体相结合。
②能将图、文、声、像等多种表现方式有机结合,表达辅助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完成了特定教学任务,并取得了良好的收效。
③在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并把信息技术作为内容、方法与手段融合在学科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了教学过程差异优化,基本达到了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理念。
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学生发言积极,整个课堂活跃,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得到较充分发挥)。
⑤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能与学生身边的现象结合起来,既达成了教学目标,又解决了实际生活气象问题,又解决了现实生活现象。
⑥讲练结合,相得益彰。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她能将课后的练习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当堂过手;还有对当堂所学知识当堂进行练习(如:利用Flash课件让学生掌握情况等。)这是中学赛课中极难把握的,但他做到了。
⑦教学内容容量适当,短时高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基本上学会了识别天气预报常用的`符号。看懂天气预报图,能正确区分天气、气候的概念,以及阅读简单的卫星云图。
5、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努力的方向:
①作为青年教师上课略显紧张。(如引入的语速太快)
②进一步加强对专业知识拓展(例:雾凇与雾、与霜的)
《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评课稿 2
根据去年的经验,原以为学生学习起开会比较困难,很怕学生叫苦连天。
但是上下来,感觉学生还是可以的。
分析起来原因有以下几点:
少了海水运动的另外两种的介绍,少了有关密度流,风海流,补偿流的概念。学生负担少了很多。
在上课可取之处有
一、引入不错,漂流鸭的故事,故弄玄虚,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联系前面的风带,风传水动,这个学生很能理解,水多的地方流向水少的地方,学生也应该能理解。(其实这就是风海流和补偿流的定义,不用复杂的理论说话,生活化的语言会好一点)
三、适当放慢速度,洋流要记忆的东西多,很多地名学生没接触过,讲了以后让学生马上去记忆。这个效果还是不错的。
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呢,讲影响的时候,有些问题问出以后,有一两个同学回答出来了,我就把答案说了,那对别的学生不好,他们还没开始进入好的思考呢,应该改进,提问需要停顿!
《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评课稿 3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小组讨论和自主学习。从课堂中的小组合作探究过程来看,由于设计的问题针对性较强,既能紧扣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使学生能得出相应的结论,且难易适中、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因此,学习小组讨论热烈,课堂气氛活跃,通过讨论基本上能利用所学知识解析地理现象,而且小组的交流 , 使那些个性相对内向或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同学也能很容易地进入交流状态,既有助于学生学习节奏的调整,提高参与的兴趣,又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然而,由于我把学习小组人数定为6—7人,致使小组讨论时无法做到每个小组成员很好地进行交流,学习小组大多仅限于本组内的讨论、交流。与老师间的交流、组与组之间的合作探究较少,这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摸索和加强。
“神奇的厄尔尼诺”这部分内容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无法展开课堂交流、讨论,但从各学习小组课前准备的相关材料来看,各小组都能认真地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有的学习小组甚至关注“厄尔尼诺”对南美洲西海岸生态系统的影响,学习效果还是较令人满意的。
【《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评课稿】相关文章:
海底世界评课稿04-28
《海底世界》评课稿03-29
海底世界评课稿04-02
《海底世界》评课稿通用04-22
真善美的小世界评课稿05-31
《海底世界》评课稿3篇03-29
《海底世界》评课稿6篇04-22
海底世界评课稿14篇06-20
《海底世界》评课稿通用(热门)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