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中国通史的知识点

时间:2022-08-17 13:22:28 历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考历史中国通史的知识点

  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考历史中国通史的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考历史中国通史的知识点

  高考历史中国通史的知识点 篇1

  1、素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是指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官职。

  7、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8、宋朝和元朝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9、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为管理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1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1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1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19、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清代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20、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宋代时,在边境设置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

  2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2、孔子整理的“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3、提出“性善论”是孟子;提出“性恶论”是荀子。提出“三纲五常”的思想是董仲舒。提出“心性论”是朱熹。最早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是顾炎武。

  24、后人称孔子为“至圣”、称孟子为“亚圣”。朱熹宋朝理学集大成者。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是明未清初思想家。

  25、①提出“爱人者,人恒爱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

  ②提出“节用而爱人”“为政以德”“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是孔子

  ③提出“与人为善,暖于布帛”“以德服人”“君舟民水”是荀子。

  ④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是董仲舒。

  ⑤提出“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是二程程颢、程颐。

  ⑥提出“心外无物”“致良知”“宇宙便吾心”是王阳明。

  ⑦提出“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是非”是李贽。

  ⑧提出“人民为主”“天下为主,君为客”“工商皆民生之本”是黄宗羲

  ⑨提出“经世致用”的有顾炎武和王夫之

  26、世界上最早用赤道坐标表示恒星位置的,是中国战国时期的天文学石申,他著有《天文》;

  27、《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28、在望远镜发明以前,浑仪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

  29、混合选择法最早见于西汉农书《汜胜之书》;《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书。

  高考历史中国通史的知识点 篇2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分封制: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同时存在分裂的隐患。

  二、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①秦代中央设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奏章,下达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事。 ②郡县制建立: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三、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并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汉初,在地方上,郡国二制并行。元朝: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采用行省(行中书省)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汉的州和唐的道,起先都是监察机构,后都演变成地方行政实体。

  四、明朝:通过废除丞相制度和创设内阁,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五、清朝:雍正帝时,军机处的'创设,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高考历史中国通史的知识点 篇3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

  (一)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必然性)

  1、经济:社会经济发展封建生产关系产生(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制确立--阶级关系变动)

  2、政治:上层建筑的变化:分封制宗法制破坏

  3、军事(战争的`需要):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内在动力

  4、思想文化:百家争鸣(法家学说成为变法的思想武器)

  (二)各国的改革和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春秋、战国)

  1春秋: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

  2战国:李悝变法吴起变法

  (三)秦国需要改革并具备条件(具体背景)改革可能性

  (1)内部有利条件:

  1国君权力集中,奴隶主贵族势力较弱; ○

  2法家学说容易得到认同○

  3民风质朴,充斥尚武精神 ○

  (2)外部机遇

  1三家分晋,遏止秦国发展的力量大大削弱○

  2中原士人游说各国,为秦国招揽贤能提供了可能性○

  (3)直接原因:秦孝公发奋图强、任用商鞅变法

  二、商鞅变法的内容

  1、经济--"以农求富"(富国)

  (1)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对封建社会影响深远)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3)统一度量衡

  2、军事---强兵

  (1)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2)废除“世卿世禄制”(以上措施最直接打击贵族特权)

  3、政治

  (1)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2)普遍推行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3)制定秦律

  4、思想文化:燔诗书而明法令

  实质:文化高压政策

  影响:压制人民思想,摧残了文化。

  5、风俗习惯--改革社会风尚习俗

  禁止父子、成年兄弟同居一室;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三、商鞅变法的结果:"商鞅虽死,秦法犹存"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1)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根本原因)

  (2)改革措施全面彻底,执法如山("法及太子",法不阿贵)

  (3)充分的舆论宣传,取信于民("南门徙木")

  (4)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政治保障)

  四、评价商鞅变法(性质、积极影响、局限性)

  1、性质:是一次较为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

  2、积极影响: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局限性:

  (1)轻视教化,轻罪重罚

  (2)加重剥削与压迫

  (3)改革不完全彻底

  高考历史中国通史的知识点 篇4

  一、科技文化发展

  原因、主要成就、世界地位与作用。尤其是四大发明的传播及其在东西方不同历史命运原因的分析、明清科技科技特点及其原因。

  二、中国古代史上对世界文化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四个文化典型

  ①商文化:青铜与历法。(考纲未列入)

  ②秦汉文化;丝绸、冶铸、水利技术。

  ③隋唐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中华文化圈总体格局完成。

  ④宋元文化: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三、宗教

  (1)秦汉:佛教传入,道教产生

  (2)魏晋:道教发展,佛教盛行

  (3)隋唐:三教并行,尊重外教

  具体史实略

  四、古代教育的发展

  1.奴隶社会的教育

  中国古代重视教化立国,但主要是出于统治阶级政治的需要。奴隶社会中文化教育被官府垄断,只有贵族子弟能够受教育。春秋时期的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突破官府对教育的垄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2.封建社会时期

  汉朝:封建社会的教育目的`是为封建统治者培养人才,以扩大统治基础。从西汉武帝起,推行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用儒家思想教育青年子弟。

  唐朝:学校体制完备。略。

  宋朝:宋代学校制度更加完备。王安石变法时,对科举和学校制度进行过改革,如在太学品学兼优者可以不经考试直接出任官职。

  明清:八股取士。教育体现出君主专制的强烈色彩。到了近代1905年科举制度终于被废除。

  对古代教育的认识:

  (1)孔子的“私学”,使学在官府发展到私人讲学,反映了奴隶制教育形式崩溃及新教育形式的萌芽。

  (2)从汉武帝至隋唐、宋元明清,官办的中央到地方的教育体制经历了建立、完善、衰败的发展过程。汉武帝儒家教育加强了中央集权,唐代教育和科举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明清教育则具有强烈的君主专制色彩。

  (3)封建教育与科技发展的关系。教育的发展,知识的传播必然为科技进步创造条件。但在中国封建社会,由于中国封建教育是以培养封建官吏,适应封建统治需要为目的,“学而优则仕”。所以,实际上对科技进步作用是极为有限的,甚至于封建社会晚期教育与学风对科技进步起了反作用。封建社会繁荣时期至宋元专业教育的贡献是较突出的,则应予以肯定。

【高考历史中国通史的知识点】相关文章: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12-06

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精选五篇08-04

历史隋朝时期知识点12-08

高考知识点总结12-23

高考知识点总结08-19

生物高考知识点11-08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02-08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归纳08-04

高三历史必背知识点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