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论的故事优秀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争论的故事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讲讲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里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该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谈话激情 (板书:辩)
通过查字典,你知道“辩”是什么意思? 现实生活中你为什么事情与人争论过,结果怎样?
2.板题揭题。
今天,我们也学习一篇争论的故事,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检查预习,初步感知故事。
(1)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讲一个什么故事?
交流。
(2)过渡:要想把故事讲好,首先要将故事读通,还要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发展。
2.同桌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教师检查预习效果。
(1)小黑板出示词语,认读:
火烤 皮香肉嫩 评理 剖开 真笨 关键 聚精会神 赞许 味道 充饥 浪费 满意 不以为然 时机 争论不休 煮 烟熏火燎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评价)
4.感知故事内容。
(1)读盛老师讲的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 故事的起因 故事的经过 故事的结果
(2)交流
三、再读课文,读好对话
1. 故事在课文的2~5自然段。读故事有个很重要的方法,叫“边读边想”。
(师板书:边读边想)
2.要想当时的情景,想背后的含义。开始默读思考,在书上做出记号和批注。
3.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这个故事。(齐读)
(1)(生读:从前,大山脚下……打猎为生的兄弟俩。)
读到这儿就可以想:以打猎为生,说明兄弟俩的箭法——一定不错。
(2)(生读:一天早上,一群大雁从他们的头上飞过。)
“一群大雁”,说明大雁的数量不少,(指课件上的图)见过大雁吗?脑海中浮现它们的什么样子——(它们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嘎嘎”叫着,从兄弟俩的头上飞过。)
(3)(生读:兄弟俩很想射下一只大雁来充饥。)
“很想”说明他们很饿,急需进食。凭他们的箭法,这个想法完全能做到,但他们动心了,却没有立即行动。要读出“很想”的味道。再读这句话,接着往下读。
(4)(生读:哥哥说:“我要是能把大雁射下来就煮着吃。”……哥哥不以为然……能有什么好味道?……老人觉得……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知道什么叫“两全其美”吗?(指名说)
就是双方都满意,也叫“皆大欢喜”。(出示词语,齐读)
(5)(生读:兄弟俩都很满意……无影无踪了。)
从“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你们想到了什么?(学生考虑兄弟俩当时的表情、心情)
4.很好,边读边想,就能读出味儿来,还能帮助自己理解。故事里的兄弟俩为了什么而争论?
5.简单地说,就是为大雁的吃法而争论,结果呢?
(边交流边板书:
兄——煮
弟——烤)
四、指导写生字
1.指名读生字
2.重点指导:“嫩”“聚”;提醒“赞”的最后一笔。
3.描红。
五、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练习讲一讲盛老师讲的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
一、讲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1.同学们都爱听故事,对吗?关于故事,老师这儿还有个故事的故事,说的是很久很久以前,印度国王有三个儿子:大傻、二傻和三傻,他们一个比一个傻。国王着急啊,遍请名师,用各种方法来教育,都没有效果。可是,有一个老师却用了一个简单的办法让三傻不傻,知道他怎么教的吗?
(生猜测)
2.猜对了,就是讲故事!用故事来启发智慧。为此,这个人还编了一本书,叫《五卷书》。这本书后来就流行在整个印度,成了印度人,特别是青少年的生活教科书。你看,故事能让人变聪明,故事能让人长智慧,是不是更喜欢故事了?那我们今天就继续学习《争论的故事》。(师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品争论,领悟故事内涵
1. 有人说:课文是房子,题目是窗子,透过“窗子”可以看到“房子”里的东西,这样的题目才好。那这个题目中最关键的是哪两个字?(争论)
看来,“争论”二字,值得品味。既是“争论”,肯定离不开人物说的话,让我们聚焦他们的对话。(出示“争论”部分的文字)
2.男生读哥哥的话,女生读弟弟的话,老师读叙述部分。(师生分角色读)
3.再反过来,女生读哥哥的话,男生读弟弟的话,老师读叙述部分。(师生分角色读)
4.这样的语言,一读,争论的味道就出来了。如果弟弟这样说:(出示:鸭子可以烤了吃。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大雁也可以烤了吃。
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两个句子比比,你觉得怎么样?(感受第二个句子的争论味道更浓)
5.这就是中国语言的特点,同样的意思,说法不同,感觉就不一样了。奥妙就在那几个“?”和“!”里面,再轻声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
6.既是争论,就不光有它的语言方式,争论的人还要有他们特别的表情和动作。
(1)课文中用什么词语描写了哥哥的表情?(不以为然)
“然”在字典上有4种解释:①这样;那样 ②附在某些词的后面,表示事物或者动作的状态③对,正确④然而,表示转折。那么“不以为然”在这是什么意思?“不以为然”就是不认为是对的。
那不以为然的表情应该是怎么样的?(指名表演表情)
(2)用什么词语表现弟弟的表情?(不服气)
(3)(出示插图)看看这幅图,这就是兄弟俩争论的情形。你看,他们争得面红耳赤,唾沫横飞。要知道,这就是在打仗——打口水仗!看到口水了吗?
(4)那怎么能通过你的朗读把这幅画面展现出来呢?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吗?(注意表情,加上动作)
老师的建议是把自己当成故事里的人物,虽然不读提示语,但要把它的意思放在自己的话里表现出来。
请同学们同座位练习一下,表演出这种感觉。
(同桌练习,指名上台表演)
7.看看,现在王老师看你们的目光是什么目光?(赞许的目光)知道是为什么吗?(因为我们读得好!)
是的,读的真好!我都想试试了,谁愿意跟我合作?(指名一学生上台)看看我们哥俩是怎样激烈地争论的。(老师当哥哥,学生演弟弟。)
现在我们俩演,你们干什么?(看!)对,坐山观虎斗,看我们争论,打嘴仗!(师生表演,并且越来越激烈——先根据书上的对话来,然后变成:师——煮了吃好!生:烤了吃好!师:煮了吃!生:烤了吃!师:煮!生:烤!师:就煮就煮就煮!并挥舞着拳头)
这就叫什么?(争论)
8.如果不是有个老人经过这里,我们还要不停地争论下去,用书上的一个词来说,就是——(争论不休)
9.兄弟俩争得不可开交,争得热热闹闹,哪知道——(出示,齐读“他们抬头一看,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
10.这是个古代的笑话故事。你觉得,兄弟俩可笑吗?(引导到机会)是的,机会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太重要了。这机会就像大雁,一转眼就飞走了,你觉得机会还像什么?
还有人说,机会像小偷,来的时候悄无声息,走的时候才发现损失惨重。所以,机会来了,要一下能够抓住它。因为,(出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在书上记下这句话。记住这句话,这个故事就读出味儿了。
11.读过之后还能有所思考和启发,这就是故事能使人长智慧、变聪明的原因。看看,盛老师班上的同学是怎么说的。(出示课文后面部分)
12.为什么同学们说的话都没有提示语?(猜想可能当时发言很积极……)
13.是的,谁说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说了什么。写人物对话要符合当时的情境才好。这十二个小圆点表示什么?
(指名说)
这十二个小圆点表示整段文章或诗行的省略。盛老师的学生太会说了,太能说了,难怪盛老师不时地向他们投去赞许的目光,就像我看你们一样。
三、读原文,拓展阅读视野
1.兄弟争雁的故事出自清代的笑话集《笑林广记》,原文是这样写的:(出示)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pēng)。”其弟争曰:“宜燔(fán)。”竟斗而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2.这是一段小古文,读小古文的时候,一开始的速度要慢一些,这样就容易读出停顿和节奏,先自己轻轻地读一遍。(生自由读,师范读)
3.明白小古文的意思吗?能说说这里的“烹”和“燔”是什么意思吗?
4.看来小古文也难不住充满智慧的你们。古人说话写文章就这么简洁但却不失生动,读起来还显得特别有文化,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四、小作业
1.回家给家长讲讲这个故事。
2.小练笔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07-02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07-02
争论故事教学设计06-08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教案07-02
《争论的故事》精彩教学设计07-02
《争论的故事》精品教学设计07-02
最新《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07-02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参考07-02
《争论的故事》优秀教学设计12-17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范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