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东坡传》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苏东坡传》读后感1
勤于学习才能乐于施教。每当我们看到一本好书的时候,内心总是会忍不住记录内心的启发和感想,那些从著作中所冥思震撼人心的话语,那些从著作中所触摸感动灵魂的文字,我们都能通读后感传递出来。爱学习,爱分享,尽在。读后感栏目为精心为大家提供各类著作的优秀读后感,分享快乐!
语堂的《苏东坡传》是一部很好的历史人物传记,同时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作品。通过这本书,我清楚地了解了苏东坡这位伟大人物的.一生全貌:
他将至情融化为笔端流淌的华彩;
他用豁达凝练成笔上飘洒的旋律;
他用痛楚压抑成意识奔涌的篇章;
人如其文,苏轼是一杯清茶,他将伴我一生。苦涩中遮不住的淡香溢出翠玉般的碧壶,沁满心田,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也是“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的哀思。这种苦涩的思念被寄予给一杯清茶,被寄托给一轮明月。淡的相思,浅浅的哀愁无需言语,沉郁便是所有。
苏轼是一江碧水,他将伴我一生。掩饰不住内心的寂寥,倾诉不尽“高处不胜寒”的苍凉。是“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孤寂。在鬓发几百之际,故人不在,源于内心的寂寥。埋葬,便是所有。
苏轼在他用文字编织的梦幻中遨游,在他用诗堆积的象牙塔中放纵。“浮游天地间”“放浪形骸外”是他全部思念的凝结点,是里程牌,是伴我一生的人生格言。
回首苏轼,我无语。因为我正在用心和他作超然物外的风流。阅读苏轼,品位苏轼,我终于明白,一切痛苦只是过眼云烟,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如茶,伴我一生让我平淡;
苏轼如水,伴我一生让我宁静。
苏轼:我心中的永恒!
《苏东坡传》读后感2
最近读完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发现自己对苏轼有了新的理解。全书对苏东坡的一生有非常详细的讲述,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苏轼的性格。苏轼的一生极为曲折,尤其是中年以后,几乎没能在同一个地方待满一年,可以说是颠沛流离。但他无论是做官、隐居、还是流浪,无论是锦衣玉食还是粗茶淡饭,他都会乐在其中,并把这种超人的开朗融入到文学作品中去。
苏轼的文学作品。苏轼的作品很多,出名的也几乎一样多,但没有一篇是虚情假意的。那“牛衣古柳卖黄瓜”并不是强颜欢笑,那十年的生死离别和路边的点点离人泪,也绝非造作。苏轼也喜作画,但不像常规画家一样画花鸟鱼虫。他爱画枯木、怪石,画满满的沧桑感。一株枯木斜在那儿,一块怪石卧在那儿,在苏轼的'笔下就有了打动人心的美。苏轼的画也因此出了名,许多土豪出天价来竞争墨宝,但苏轼不为金钱所打动而卖他的画。
苏轼的仕途。苏轼这一生当的官也不少,但以地方官为主,在那当时他几乎是最受欢迎的地方太守,去哪儿哪儿的人就夹道欢迎,离开哪儿哪儿的人就痛哭流涕。苏东坡最大的功绩是整治西湖。
西湖的美与好,其实都是他发掘出来的。以前的西湖就像是一个人工臭水沟,水质极差,杂草丛生,沿岸的居民甚至不得不喝钱塘江微咸的水。苏轼神奇般的工程,才造就了现在的西湖。但是工程还未竣工,重用他的太后失权,两人都被小人暗算,年老的苏轼被流放到了荒芜人烟的海南。虽然他也向禹娘“试问岭南应不好”,但最后也“此心安放是吾乡”了。
苏轼的人格是值得我永远学习的。
《苏东坡传》读后感3
他是一个政绩卓著、爱民如子、文韬武略兼备的人,他是一个虽屡遭打击而乐观情怀不变的人,他就是豁达乐观的苏东坡。
林语堂先生用英文写下了中外闻名的'《苏东坡传》。在林语堂笔下,千年前苏东坡的故事娓娓道来,苏东坡是一位豁达乐观的智者,天才横溢,是一位乐天达观、随遇而安的伟人。随着林语堂的精彩笔触,一位生动形象的苏东坡出现在我们面前!
所有的困难挫折在苏东坡眼里都是云淡风轻,一飘而过。在苏东坡晚年,他不幸被人控告,后受到牵连苦难,被贬谪不毛之地——黄州。当地气候变化无常,环境十分恶劣。但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苏东坡仍兴致极高地给老朋友章谆写了一封信,信中大致写了黄州的环境气候很差,供餐简便,衣物朴素等。而几天后,苏东坡又兴致勃勃地写信给章谆表达自己对黄州的喜爱之情以及风景之美。
如此恶劣的生活环境下,苏东坡仍保持着乐观的性格,这豁达乐观的天性真值得发扬光大!
当我们学习时遇到挫折;当我们生活中遇到不顺的事情时;当我们被人讥笑时,我们都要学习苏东坡乐天达观、随遇而安的性格,不怕挫折,迎难而上,笑对人生!
岁月失于道路,命运困于党争,生活寄于风雨,襟怀奉于苍生,这就是苏东坡大江东去、波澜壮阔的一生。
《苏东坡传》读后感4
接连三天,阅读《苏东坡传》。印象中,这是一本失而复得的书。还是刚毕业时,爱书的当时还读中学的兄弟买了这本书,送给了我。而当时,恰好有同学到家玩。于是,在同样爱书的我这里借书阅读,似乎也成了她进步的表现。
于是,每想起那同学,《苏东坡传》也就条件反射般地在眼前。好几次与她聚首,没有说起那本书。但苏东坡情节,还是时时影响着我。
《苏东坡传》,能够了解宋朝那个朝代历史的书,能够找到那个朝代许多智者,知道他们许多事情的书,一位大家写的不朽的`书。
苏东坡还有一段流放岁月,最远到过当今海南。当时的海南可不是经济特区,而是一个鸟不生蛋的荒岛,极为落后。可他丝毫没有怨言,俨然是个“乐天派”。虽然苦,却也落得个清闲,“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文学家们这样评价苏东坡:
“善谈吐,游踪甚广。天生聪慧,对佛理一触即通。”——林语堂
“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赵翼
“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王国维
“以诗书礼乐之教转化其风俗,变化其人心,听书声之琅琅,弦歌四起,不独‘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辟南荒之诗境也。”——王国宪
“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燮星期
从中我们看到这样一个真实的苏东坡——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悲天悯人的道德家;黎明百姓的好朋友。
《苏东坡传》读后感5
书扉页记有一九九三年购于海南,距今二十载。当时读过一遍,看圈占处不同笔迹,之后仍翻阅过。林氏的主观色彩显而易见,叙述典雅,议论纷呈。他说,想写就是理由。一九三六年,他携家居美,所带资料有限,况且当时尚无互联网之便,为苏轼作传,实在不易。
之前陆续读完林氏《武则天正传》,作者写女皇的杀人无数印象深刻,立场有偏颇的一面。在苏传中,尽管也有对王安石的抨击,似相对客气。
林氏不拘一般传记格式,兼有多种叙写形式笔法,语调轻松,机智幽默,好读。正如书中所说,书架上列着一位有魅力、有创意、有正义感、旷达任性、独具卓见的人士所写的作品,真是灵魂的一大补剂。
书中说,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他一生嬉游歌唱,自得其乐,悲哀和不幸降临,他总是微笑接受。
苏东坡有句名言:“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难怪他快快活活,无忧无惧,象旋风般活过一辈子。至少他自己欣赏生命的'每一时刻。
书中说,他第二次遭到流放,远走海外的海南小岛,多少有点认命的意味,心灵倒分外平静。他的人道精神由于遭受许多困难而更加醇美,却没有变酸。他至少能维护他的灵魂,为此付出代价。
苏氏最初和最终的乐趣都是写作。临终前他写了最后一首诗,长老一直和他谈现世和来世,建议他念佛经。苏氏笑笑。他读过不少佛教和尚的生平,知道他们最后都死了。
此前,苏东坡写信给一位长老,其中说:“然生死亦细故尔,无足道者。”
《苏东坡传》读后感6
不知道为什么,我其实不怎么会看传记,因为我觉得了解完一个人的一生之后,会突然感到惆怅和不舍。就仿佛自己参与了他的一生,结局就是送他离开一样的难过。
今天听的《苏东坡传》,发现难过的感觉少了,可能是因为“东坡肉”能让我感受到那个“吃货”还在吧。
苏轼,从小就是个天才,传说他是文曲星下凡,带动了全家的读书氛围。有才的人,到哪里都是吃得开的,苏东坡年少时受到了大文豪欧阳修的赏识,欧阳修甚至说三十年后无人记得欧阳修都会在聊苏东坡,可见苏东坡的魅力之大,还有欧阳修的眼光独到和爱人好士。
苏东坡,仕途坎坷,可以说不是在去当官的路上就是被贬的路上。他为人豪放,爱结交朋友,这个性格有利有弊,他的妻子王弗经常提醒他要防小人,他还是依旧“放荡不羁爱自由”,君子坦荡荡啊。我想每个人都会喜欢平等尊重他人的`人吧。想想,他还是个十足的深情boy,“不思量,自难忘。”是他妻子十周年祭诞的时候作的词,不难感受到他的悲痛之情。
苏东坡,除了留下了许多千古诗篇,还给我们这些吃货留下了东坡肉,他真的是很能吃,很会吃。换成一般人被贬到蛮荒之地,估计要愁死,他却开荒种田,每日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苦难。像他这么热爱生活的人,真的很让人佩服。晚年的他流放到海南岛,作为吃货的他发现烤生蚝鲜美,写信给弟弟子由说千万不要跟北方人说,有趣的老小孩。
苏东坡这个“宝藏男孩”,真的聊不完,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看林语堂先生写的这本《苏东坡传》,不了解他的会了解他并且喜爱上他。
《苏东坡传》读后感7
元丰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宫廷官员发出圣谕,将苏东坡贬往黄州,充团练副使,由于形势所迫,苏东坡暂时过上了隐士的生活。大概也正是因为这番经历,苏东坡为自己的儿子遁儿作的诗中,有“惟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一句。
苏东坡在黄州这个肮脏不堪的小镇过着神仙般的生活,每天与朋友一起度过,谁又能想象,这是一位因“乌台诗案”而谪居黄州的人呢?苏东喜夜游,常常喝醉,有时甚至直接在野外睡觉,但是他和酒友的夜游却引起了不少有趣的谣言,一次说苏东坡顺江而下逃走,一次说苏东坡与散文大家曾巩一同玉楼赴召,同返天庭,这也引得东坡无奈:“平生所得毁誉,皆此类也。”
黄州六年中,苏东坡乐观豁达的饮酒夜游的生活,是她写出了不少不朽的杰作,《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等名作皆出自此时。
《赤壁赋》中,苏子以“乐——喜——悲”的感情脉络,通过对话以及对比的方式,表达了客人对于生命变化的感伤以及苏东坡对于拥抱大自然,忘却尘俗的`追逐。
赤壁赋一章,讲述的便是苏东坡的心境,这是道家的神仙境界,亦是苏东坡宁静欣悦的心境的写照,更是他旷达自适、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结语:东坡居士的是,源自于生活,来自于偶然,我们应该用这种恬适的心境,领略大自然的美好。
《苏东坡传》读后感8
耶稣说过,“具有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这句话,用来评价苏东坡,可谓再恰当不过。
“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明百姓的好朋友………”这是林语堂比下的苏东坡。林语堂,一代国学大师,正是因为这本《苏东坡传》,才能让我们深入的了解苏东坡。
当你细细的去了解一个人的时候,尤其是像苏东坡这样凤毛麟角的伟大人物,你总是会被他身上某一种性格或气质所折服,而我最欣赏苏东坡的,便是他豁达的人生观。
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所以,他这一生,虽一直卷在政治漩涡之中,但却光风霁月,高高超越于狗苟蝇营的政治勾当之上。就算被流放到中国域外的蛮荒琼崖海岛,他仍然以坦荡的胸怀处之。他过得快乐,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度过一生。我钦佩这样乐观的人生态度。
当然,他也是一个天才,是散文学家,是新派的作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工程师,是诗人,是……但他没有借用他的天才大脑刻意去达到某些目的,他保持天真纯朴,终身不渝。他的诗词文章,皆自然流露,顺乎天性。他感受敏锐、思想透彻、写作优美、作为勇敢,绝不为本身利益而动摇,也不因俗见而改变。也难怪这么多诗作能流传至今,使无数中国的读书人所倾倒、所爱慕。
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苏东坡传》读后感9
第一次翻开这本书,真的是毫无头绪,而且也读下去,便将它暂时冷落。可如今我又想起苏东坡,我渴望了解他,于是再次翻开了这本《苏东坡传》。
苏东坡的这一辈子可谓是吃了不少的苦头,所以我称他为“苦了一辈子的诗人”。但是尽管生活困苦,他总是豁达乐观,所以他那无人能敌的阳光心态也是拜吃了太多苦头所赐。
在1036年12月19日,这位伟大的诗人诞生了。苏轼在他十岁时,已能写出出奇的诗句。而他的父亲苏洵进京赶考,结果名落孙山。苏洵败在了需要有相当的艺术情绪的`做诗上,这一点苏东坡比他强。果然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啊!
在苏轼与苏澈刚二十有余时,和父亲已是朝廷命官。只是,这时的苏东坡初入官场,还不够成熟老练,他的妻子帮了他不少忙。苏夫人能够看出别人的短处,苏东坡恰恰不能,所以妻子对苏东坡的忠言他也听。苏夫人或许是参透了“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橘”的道理吧。
苏东坡这位伟大的诗人,最令人喜欢的一点便是乐观。因此,小人章惇和看苏东坡不顺眼的人十分烦恼,他们竟也无奈苏东坡。当苏东坡只剩间破房子时,却更加逍遥自在了。苏东坡写的小短文《记承天寺夜游》给了我很深的印象。有一句话为“月色入户”,可见房子之破,连月光都投进来了。可下一句为“欣然起行”,苏东坡竟满心欢喜,像老朋友来家坐坐一样,起了床,踏着月色,找好友张怀民去了。所以你看,这位诗人多么独特!
苏轼,让我叫一声你的名字,尽管你如昙花一现,但你留给我们的记忆与回忆,不会淹没在时间大海里,你将永远住在人民心中,这朵美丽的花将永不凋零。
《苏东坡传》读后感10
我读了《苏东坡传》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讲了苏东坡的童年到流放岁月的事。我给你们说说我最喜欢的一章吧!我最喜欢《苏东坡传》第一卷第三章《童年与青年》。
《童年与青年》大体内容是以前的学生要把整本书背下来,背书时不仅要背书的内容、知识,连措辞也不可忽略。读书刻苦的苏东坡把整本书都抄了一遍,而且书没加标点符号,要学生自己根据课文的意思加标点。我觉的如果想学的知识有用,把它学透就可以了,没必要把整本书背下来,那个时代的教育方法有点不对,不过接下来几条我很赞同,学东西就要学透,不能半懂不懂,糊里糊涂的学过去。 而且最后一条我非常赞同:让学生自己加标点,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读懂书,读透书,更好的`学以致用。
我还喜欢《王安石变法》这一章,这一章讲到王安石定了一条“青苗法”,对穷人不利,而对朝廷很有利。苏东坡为了不让老百姓受苦受难,他和司马光等人一起阻止王安石变法,更让皇帝禁用了这一法,苏东坡让老百姓受了益。我觉得苏东坡很顾全大局,不仅顾着自己,还关照着老百姓,我很支持苏东坡这种顾全大局的品质。同时我对王安石新定的法律很不赞同,为了让朝廷受益而不顾老百姓的安危。
苏东坡这个大江东去,浪涛不尽的千古风流人物会永远流传在人们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