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教育子女的科学与艺术》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育子女的科学与艺术》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同于其他书,这本书的开头便让我有种放松的感觉:“家长只需要做对30%的事情,就已经很好了”。
多少时候做母亲的我们容易焦虑,焦虑自己总是做的不够完美,焦虑自己的一点失误会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这本书中提到:我们无须要求自己完美无缺,无须培养出伟大的孩子。是的,我只想培养出一个能健康生存的孩子。你呢?
很多人给孩子起名叫所罗门,大体因为所罗门是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什么是智慧呢?书中提到,智慧是智商与情商的结合。现在很多人也越来越重视情商。通过这些年的观察,我发现身边那些智商高的孩子不一定过的幸福,但是情商高的孩子即使学习成绩不好,也能过得挺好。一位教育家曾说过:“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也改变不了百分之一的遗传”。即使我们给孩子吃很多贵重的补品,即使我们上很多开发大脑的课程,智商的改变的也似乎微乎其微。但是情商则不同,情商的改变好像与我们的付出成正比。书上写到:谦卑是一个人健全成长的关键。如何教育出谦卑的孩子?父母得以身作则。我觉得我离谦卑还太遥远,但愿我能持续进步,离谦卑近一点。
很多书中都提到:没有任何人可以取代父母的角色。很多人也应该亲身体验过看一下子照看好几个孩子。我记得那个时候,我的精力似乎都耗费在怎么样让他们的安全得到保障,在此基础上,让他们不惹祸。越小的孩子照看起来越麻烦,幼儿园的老师一般一个人带十多个孩子,你觉得他们有精力去关注每个孩子的状况吗?这些孩子如果不能按部就班的进行一天的活动,老师们会疯掉的。由此可见,你的孩子在学校能平安的渡过一天,老师们就已经付出了很大努力。不过,每个孩子又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这就意味着他的缺点只有被父母耐心纠正,父母的角色显得格外重要。如果父母长期以工作为理由,对孩子忽视,孩子的错误得不到及时纠正,时间长了难免会带来一系列其他问题。书中提到四类父母,其中溺爱型、专制型、忽略型的父母都有一个共性——他们在选择更容易、更省时的方法去纠正孩子的错误。而智慧型父母则付出了更多努力,最终收获的也更丰富。我们很多人只想坐享智慧型父母的结果,却不愿意付出。请记得: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
舌头在百体中虽是最小的,却能说大话。从书中的数个案例来看,勒住舌头是多么有智慧的表现啊!我以前也错误的认为及时批评孩子的错误可以让他更有记性。现在我明白:批评不是推动改变的有效办法。也许我们只是理性的认为被指出错误就去改正是再正常不过的顺序。可是,我们忽略了人的情感,要知道人是很脆弱的生物。接受指责就像被撞击了一下。撞击的过程中,有极少数心志成熟的人站起来了,继续下一步——改正。但是,孩子还没有长大,他们很难站起来,所以他们会觉得自己是被否定的。那渐渐的他会封闭内心,不愿把自己的苦恼和需求说出口,我们也就失去了解决问题的机会。书中提到:人在安全的环境中才更容易成长和改变。当人受批评时,大脑是一片空白的。这也是人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吧!有项研究表明:经常被恐吓的孩子比很少被恐吓的孩子对恐吓的敏感度要降低很多。
书中也提到:拿一个孩子与另一个孩子比较,即使动机是好的,结果也会适得其反。而我们这一代人恰恰就是在比较中长大的,“比较”成了我们的惯性思想。当比较到一半或比较不下去的时候,我们才可能被“人比人,气死人”这样的话语拉回现实。
谁愿意明明看到孩子的缺点,却不及时指出呢?书中提到:不要因为自己担心就急着想办法去解决对方的问题。就算我们做父母的心里再着急,再愤怒,也要忍住。比较聪明的方法是先博得孩子的心,让他觉得我们是跟他站在同一战线上的,之后再慢慢纠正他的错误也不迟。之前我很喜欢使用“别哭了”或“没关系”来打发孩子,书上的解说让我意识到这不是对孩子感受的真正认同。
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不免会出错。让中国的父母向孩子道歉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书中提到:“向孩子承认错误会提高孩子对我们的尊重,也会增强他们对我们的信心和信任。当我们永远没有错误的时候,也给了孩子一个傲慢和防备的姿态。”谦虚并愿意被纠正的家长才能更快乐地与孩子一起成长,希望我们都能真实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