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读后感(精选34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妮日记》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1
阳光代表着光明、温暖和自由,我们每天都在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可我们正处于豆蔻年华的小主人公安妮却为了躲避纳粹的抓捕,在黑暗的密室中生活了两年多之久。读完她的日记,我深有感悟,感觉领悟了很多东西。
我们在十几岁的时候享受的良好的教育,长辈的爱护,享受着无比的快乐,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可是我们的主人公却失去自由,失去快乐,在我想都不敢想的密闭环境中记录着自己两年多的成长经历。她有过愤怒,有过失望,但是随之时间的推移,她慢慢变得成熟,慢慢长大。即使没有阳光,也应该坚强,即使没有快乐,有不应该气馁。她学会了正视自己的所犯的错,坚强面对突如其来的生活,不再怨天尤人。不仅如此,她还用这种乐观的精神影响和改变身边的人,她的这种精神同样感染自由的我。让人很悲痛的是,最后安妮被纳粹抓走了,毫无征兆的结束了日记的记录。罪恶的法西斯泯灭人性,妇孺儿童都不肯放过,他们让多少家庭破碎,让多少人失去生命。
读完《安妮日记》,我扪心自问,比不上安妮的坚强和乐观,比不上她的勇敢。我要学习她的这种精神,尽管身处困境,依然不放弃,不气馁,勇敢的面对现实。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当下,我们用将安妮的身上的这种精神传递下去,用实际行动来影响身边的人。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2
读完德国作家安妮·弗兰克所著的《安妮日记》后,感触颇深。
黑夜里我关掉灯,想象着我的小房间就是安妮曾经躲避犹太人所住的房间:“秘密后屋”。在这儿住上二十五个月,那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晚上睡觉会被炮声惊醒,被警察的敲门声给吵醒,还会被小偷杂乱的脚步声吓醒……每天连上完厕所冲水都要胆战心惊。
安妮虽然也害怕这种恐怖的生活,但她从不曾绝望过。她坚持读书学习,希望将来成为一名记者和作家,盼望着有一天能在一个和平的世界里施展自己的才能,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渴望美好活下去的安妮,依然是那么坚强,尽管挫折一次次向她进攻,但她毫不退缩。犹太人——最聪明的民族,常常让人嫉妒,所以安妮——这阳光女孩也蒙受不幸,但她依然希望、等待着幸福的到来……
这时,我才感到我是那么的幸福,从小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里,被父母呵护着长大,就像温室里的花儿,经不起风吹雨打。
安妮,一个不曾绝望的女孩,一个永远乐观的女孩,她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不断激励着我们坚强、勇敢、快乐地生活!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3
也许大家都读过《安妮日记》,我也早已看过,只是因为被主人公安妮写作的热情和生活的信心所折服,再一次捧起了这本书……
主人公安妮原本和我们一样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可是一场战争使她不得不随父母一起逃命;随后,他们在父亲公司大楼的密室里安下了身。在密室度过的日子里,安妮只能靠写日记的方式打发时间,随着时间的消逝,每天一记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任务。渐渐的她喜欢上了写作。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经过她的笔下,就变的充满了奇趣。
不幸的是,在1944年8月,纳粹警官抓走了藏在密室的他们;几个月后,安妮和姐姐都染上了“风寒”,这是一种可怕的病,没过多久,姐姐去世了,由于失去了身边唯一的精神支柱,安妮在几天后,也静静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可怜的安妮!如此不公的离开了这个喧闹杂乱的世界,但她留下的确是最美好的心声。记得她曾说过一句话:“只要我还活着,能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只要这一切还在,我就不可能不幸福。”她还留下了我们琢磨不透哲理与未来的守望,和她对日记的恋恋不舍……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4
《安妮日记》里的小主人公安妮·弗兰克把我深深的感动了,为什么呢?那就跟我来吧!
《安妮日记》讲述的是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和人在密室里的真实记录。安妮原来是居住德国的法兰克福,由于有外来人侵犯,她的一家就到了荷兰的阿姆斯特丹。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13岁的生日,她收到了一份生日礼物——一本精美的日记本,从这时开始她把日记本当成了自己最知心的朋友,并且把它取了个名字——吉蔕。也从这时开始,她用她的笔以一个作家的梦想记录下了在密室生活的点点滴滴,也写下了关于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种种问题。
他们从1942年7月6日躲进密室,到1944年8月4日,在这漫长的25个月里,安妮也用日记恢复了原来的镇定。虽然她写的每一篇日记非常简短,可是我们可以看出安妮很想恢复自由。
我想:在密室里那么泛味、苦闷,安妮也面对着种种恐惧、不安,可是她怎样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写日记来消除这些呢?这可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安妮日记》里的日记很简短,但是给人的印象却很深刻,这本书之所以可以选为世界名著,也因为它的真实和朴素,而也是它的真实、朴素,安妮的坚强自信把我给感动了。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5
今天,我读了《安妮的日记》这本书,深深地被主人公安妮感动了。
她是一个坚强的犹太女孩,可在希特勒执政后,犹太人不断遭到排挤与迫害。几经逃亡后,安妮一家躲入秘密小屋中。在里面度过了漫长的两年零二十五天后,被德国警察发现并送往犹太人集中营。安妮不幸染上伤寒,在不满十六岁时病死在床上。可怜的安妮并不奢侈:重新得到祖母爱抚;骑自行车兜风;有个知心朋友……愿望中,寄托着一个女孩对正常生活的渴望。此刻,我真想对她说:“可怜的安妮,请到我家来!”
可怜的安妮,你不是因为失去祖母而痛苦不堪吗?请到我家来!我也有一位慈爱的祖母,她说等你来了,她每天都给你做香喷喷的饭菜。
给你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你重新得到祖母的爱抚。
可怜的安妮,你不是想骑自行车兜风吗?请到我家来!我专程为你准备了一个你喜欢的蓝色自行车,还会经常陪你去兜风。另外,我们还可以一起去欣赏草原的美景,领略自然的气息。
可怜的安妮,你不是想拥有自己的小书桌吗?请到我家来!我特意为你准备了一个可爱别致的小书桌,你可以在那儿读书、编制一些小物品……
可怜的安妮,你不是想有个知心朋友吗?请到我家来,我们可以一起交流,互相倾吐心事。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6
在我的书橱里,有一本我特别喜欢的书,它就是—《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是犹太小女孩安妮写的一篇篇日记,她写的是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安妮原来居住在德国的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随家人避难来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在她生日那天,她收到一本精美的日记本做为生日礼物,从此开始写日记。在密室漫长的25个月内,她用她的笔,用她要做个作家的梦想,记录下了密室内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
现在我们阅读《安妮日记》,不但可以读到历史、战争、种族迫害,还可以读到安妮的期盼、成长与困惑以及她对和平的向往。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能时刻感受到安妮那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阅读和学习的态度,虽然安妮处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中,但她仍然满怀着理想,身处逆境不气馁、不屈服。我觉得我还要学习她善于思考、努力学习的品格。再想一想,安妮生活在战争时代,生活在不见阳光的密室中,但她仍然坚强乐观、努力学习。而我们呢?生活在和平时代,却身在福中不知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和安妮比起来,我们缺少着努力和勤奋。
通过读《安妮日记》这本书,我觉得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为将来实现自己的梦想打下基础,谢谢安妮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愿它伴随着我们成长。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7
《安妮日记》是德国德籍作者安妮弗兰克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同时,对于藏匿且充满恐怖的25个月的密室生活的记录,也使这本《安妮日记》成为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安妮日记的最后一则,所标的日期是1944年8月1日。战争结束,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集中营幸存者)决定完成女儿的宿愿,将日记出版问世。
这本书从一个少女的角度记录了二战给犹太人的生活和心灵带来的毁灭性破坏。日记中既有担心被发现的多次惊恐,又有日常生活中的欢乐温馨。安妮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密室中每个成员的鲜明性格,使他们活生生地浮现在读者眼前。而结尾又是戛然而止,一切欢乐、争吵都埋葬在发配往集中营的路上。少女童趣的世界和那残酷的现实的碰撞让每个看完书的人都会陷入沉思。所以,这是一本特别的、深入的、记录二战的书籍,值得我们反复阅读与思考。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8
去年暑假,我读了世界名著《安妮日记》这本书,它的作者是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安妮·弗兰克曾被世界人民称作——永远的天使。她也是我最崇拜的作家。
《安妮日记》这本书是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十三岁的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随着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的顶楼上,他们在密室里生活了二十五个月之久。这段时间,安妮用她的笔,记录下在狭窄的空间里自己的成长。在面对死亡的恐惧中,她开始思考战争、自然、宗教等等,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
大家为了纪念这位永远的天使——安妮·弗兰克,特意拍了《安妮日记》这本书,《安妮日记》这部电影,造了安妮·弗兰克的纪念馆。
安妮·弗兰克在写完《安妮日记》这本书后,留下了一句话,她说:“我能感受到百万人所遭到的苦难,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生活看做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这句话已经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令我一生受用不尽。
这本书令人的泪水流个不停,但却让我有了对生命的感悟。
现在,看了我介绍的《安妮日记》,大家一定也喜欢上了这本书了吧,也很想读它了吧!找个机会一定要读!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9
读着此书时,想到这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拋。可是若没有生命,又何谈自由呢。
一个十四岁的女孩,正当青春烂漫的好年华,正是对万事万物好奇,好动而又贪玩的年纪,却为了能够在纳粹的铁蹄下存活,在密室里度过了两年暗无天日的时光。不仅日常生活都受到限制,还得忍受着随时被发现的恐惧。还好,安妮有着乐观的心态,她向往着美丽的大自然,享受着偶尔阳光的恩赐,憧憬着得到自由时的幸福生活。
虽然密室里的生活单调的乏味,但是安妮有书做陪,有日记这个不离不弃的好朋友相伴,以致她的每一天不那么死板而苦闷,还有彼德——这个似朋友又似恋人的相知相守,让失去自由的她偶尔能够开心快乐。
一场没来由的战争,让很多无辜的犹太人失去了自由和生命。对活着的向往让他们忍受着非人的生活和折磨,却也难保的住生命。
眼看解放在望,安妮和她的亲人还是失去了她们宝贵的生命。
人类的野心和欲望一旦膨胀,得多少人的生命付出代价,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人有权利去剥夺别人的生命。
但愿人世间不再风起云涌,永保太平,永少杀戮。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10
战争是一个令人听到会感到毛骨悚然的词。
战争让《柑橘与柠檬啊》的小托失去了他的哥哥,战争同样也让安妮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她如花般年轻的生命。
战争是无情的、痛苦的、绝望的,可是安妮面对战争依然存有的那颗乐观的心如同星星的火种散落到每一个角落,温暖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隐匿终日不见天日的生活、发了芽变黑的土豆午餐、寂寞难熬的时间、没日没夜的担惊受怕让每一个生活在小密室里人都给弄得神经兮兮的。虽然安妮同样也感受到不安、恐惧,可是她却用一颗乐观的心去泰然处之,她常常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隐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魅力开端。”。她的心灵一直保持着平静与真挚,她渴望用年轻的激情、勇气和天性的善良去领略生活、感悟大自然、拥抱美丽的世界,她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记者并且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为全人类做出贡献。一个如此天真浪漫乐观的犹太小女孩,她的存在让人在黑暗时看到灯光,在寒冷时感受到暖阳的温暖。
可是战争是如此的残酷,它毫无犹豫地带走了安妮鲜活的生命。她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这个世界。每当我想再次翻看《安妮日记》时,可是只要一想起战争所带的悲剧、带来的伤痛,颤动的双手却再也无法翻动书本,久久地停滞在书的页角。唯有再次想起安妮所说的:“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那句话时,安妮似乎又回到了我的身边,她那娇小的身影似乎再一次的在我脑海里浮现,她那乐观的精神又再一次地鼓舞着我继续前进。
战争是寒冷的,可是安妮的存在让战争不再那么的冰冷……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11
一本好书不在于词组有多么华丽优美,而是在朴实的语言中让你看到了对生命的热爱与追求。
生命,本来就是一个人应该享有的权利,我们一直在心安理得地接受着生命带来的快乐,尽情挥霍这这宝贵的分分秒秒。如果有一天,我们意识到生命的珍贵,也许我们就会虔诚地、带着感恩的心来感受这个世界。
《安妮日记》是二战期间一位受纳粹迫害的犹太少女的战争生活记录。在两年多的密室生活中,安妮记录了对家庭成员的感受、与密室伙伴的相处、对爱情与战争的看法以及对大自然的向往,一个成长期少女求知的过程与自我意识的觉醒让这本战时日记闪耀着熠熠光辉,一个早已历经世事的成年人都要为之感动。
安妮日记记录了许许多多琐碎的事情,但是从她的日记中我可以感受到她的成长,她的感悟,她的反思。从她的眼中看到了世界的样子,看到了法西斯的压迫,看到了热心帮助他们的荷兰人,也看到了即使生活在在危险之中也仍然乐观向上的家庭。磕磕绊绊,争争吵吵,他们仍然快乐地生活着。
密室中除安妮一家外,还有其友人凡·丹一家以及后来同住的牙医迪塞尔先生。安妮在密室里最小,难免要跟这些大人发生矛盾,安妮在日记中记录了两个家庭之间因为食物、生活习惯的争吵,大人之间谈论政治与生活的言论,在这些平常的相处中安妮只有在日记里才能谈论对他们的看法,这个小大人对大人的态度可真有自己的意见。对于威胁他们生命的战争,每次密室险些被陌生人发现,每次外面枪林弹雨的声音持续不断,安妮与其他密室成员都陷入了惊恐,而安妮也深刻地体会了死亡的威胁。当安妮看到窗外的犹太小孩,心中愧疚难当,这种“发现”仿佛是一种“举报”。在恐惧之外,安妮也在认真思考战争问题。
也许这就是生活最纯粹的意义,抛开一切地物质,名誉,权利,最后只剩自己内心的初衷。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12
暑假我读了一本名著《安妮日记》,这本书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犹太小女孩安妮.弗兰克的生活实录。
安妮.弗兰克于1929年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的一个商人家庭,希特勒担任总统后德国法西斯开始迫害犹太人,安妮一家移居到荷兰,可是好景不长,德国又占领了荷兰,弗兰克一家只能躲进密室里生活。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的生日,她得到了一个生日礼物日记本,还给它起名叫“吉蒂”,从此以后安妮每天都给“吉蒂”写信,他写的都是关于信仰和宗教的信,这使我非常感兴趣,安妮虽然呆在密室里,但她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她十分渴望去外面的世界,十分热爱生活。安妮在密室里呆了二十五个月之余,在1944年8月4日安妮一家因坏人告密被捕,抓去集中营,后来染上伤寒失去了生命。
在这本书里我学到了很多,安妮虽然年龄不大,但却很成熟。她十分坚强,有勇气,从容的面对一切。她的这种热爱生活的精神,对生活积极的态度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13
上周我读了《安妮日记》,知道这是1939年9月世界大战爆发。由于纳粹德国实行反犹太人政策。在1940年5月荷兰被德国攻占后,荷兰的新统治者英特也将排犹法律在荷兰境内执行,安妮一家只能搬到密室居住。《安妮日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的。
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13岁生日,她收到了一本日记本,从此开始写日记。在《安妮日记》中主要写八个人在密室里生活了两年,他们只能依靠朋友提供的有限的食物和生活用品维持生活,以及获知外界的一切。他们在密室里生活很寂寞、痛苦、恐惧、贫穷,但安妮却在密室中乐观、快乐的生活,我要向安妮学习坚强、正直、勇敢、仁慈的精神。
虽然安妮只有十几岁,但她表现出超越她年龄的坚强和勇敢。安妮的精神让我无比感动和震撼。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14
一位少女在集中营悄然死去,一本她写的日记却永远传下来。她的希望、她的勇气和她的温柔却永远地打动着全世界所有人。
这是一段多么黑暗的日子呀!特别是对于犹太人来说,更是一场灾难。安妮是位犹太少女,她原本幸福的生活就这样破碎了。1942年7月,由于压迫犹太人的风声紧急,他们家和另外四名犹太人到她父亲公司的“密室”躲藏。
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尤其对安妮这样一个好动多话的女孩。单调的饭菜、性格奇怪的邻居、几年不能出门、用水和去卫生间都有限制,而且常常担惊受怕。这一切差一点把安妮逼疯了。安妮想成为作家和记者,可这个美丽的愿望在当时几乎不可能实现。但是安妮仍写道:“我仰视天空,冥冥中觉得世界还能好转,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在此同时,我必须执着我的理想。也许有一天,我能实现我这些理想!”读到此我仿佛看到一个坚强的人在黑暗中呐喊,带着心中不可磨灭的希望!
经过密室中无数个漫漫日夜,安妮由一个任性、少不更事的女孩变为一名成熟的少女。在安妮的15岁生日时,安妮有了惊人的成长。她已将自己的反省提高到了社会层次,开始思考男女平等等问题了:“现代妇女要争取完全独立的权利了!”实现在让人难以想象的那样一个战火蔓延、人人自危、无数人倒在血泊中的时代,身居密室接近两年的十五岁少女安妮居然能谈起了男女平等这个社会问题!战争能摧毁一切,唯独不能侵占一颗坚强、勇敢、自由的心!
但是,这样的一名少女最终没有逃过被纳粹残害的命运。当她在贝根贝尔森集中营永远地闭上双眼时,她距自己16岁生日尚差3个月。
安妮生前写道:“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她的愿望终能得偿。我相信《安妮日记》会一直流传下去,控诉战争与丑恶,宣扬和平与友善,用她真挚的文笔,感动和启迪一代又一代人!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15
安妮·弗朗克,一个激情、敏感、纯洁、率真的犹太女孩,为了逃避纳粹的迫害,与家人等八人一道躲进狭小、封闭的“密室”,胆战心惊地生活了两年多。在这艰难的日子里,她把“密室”里发生的故事,无聊和恐惧的感受,以及自己对战争与和平、人性善恶等重大问题的思考,通过日记形式真实地记录下来。这本《日记》自发表以来,在全球发行,成为战后有世界性影响的百部书之一,后来还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和动画片。
读完《安妮日记》,我深刻感受到自由与和平对于人类是多么的重要。安妮在日记里写道,她们在“密室”里,每天都得轻手轻脚、小心翼翼,不能弄出一点声音,生怕被在楼下和库房里工作的人听见。窗户钉上板子,拉上窗帘,遮住一切光线,只在夜里才偶然能打开窗户,吸一口新鲜空气。她们像老鼠一样生活了两年多,这是多么大的痛苦和折磨啊!可是就这样,最后还是被人告密,进了集中营,藏匿的八个人中,只有父亲奥托一人生还,可怜的安妮,死的时候还不到十六岁,真是让人痛惜。
我从安妮的日记中看到,安妮在“密室”期间,读了很多很多的书,还坚持自学速记、英语、法语、数学、历史等课程,她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身处逆境却不屈服、不沮丧,反而勤奋学习、坚守信念,这种顽强的性格让我非常钦佩。
安妮日记里的人物描写的非常生动,喋喋不休的范·丹太太、腼典的范·丹儿子、和范·丹太太对着干的安妮母亲、老实的范·丹先生、非常爱安妮的父亲奥托、学习成绩好的姐姐玛戈……一切都是那样的栩栩如生。流畅的文字给了我一种阅读的渴望,生动的人物描写让我彷佛进入了书的世界,我是一口气读完《安妮日记》这本书的。安妮开始写这本日记的时候,刚满十三岁,与我的年龄相差不多,与她相比,真是惭愧啊!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16
我读了安妮日记这本书,安妮的一切鼓励了我。
我很喜欢安妮说的这几句话:“只要我还活着,能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只要还有这些,只要还有这阳光,这无云的蓝天,只要我能看到这些,我就不会忧伤!”安妮的这几句话鼓舞了我,她是那么坚强,我很佩服她,在那样的险境里,居然还能那么开朗!我觉得安妮日记比我以前看过的书更具有真实性,因为这本书不是编出来的。
我在看安妮日记的时候,总会把安妮所处的环境和自己比较,犹太人没有自己的国家和土地,到处迁徙,只能靠经商维持生计。他们迁到西欧后,遭到当地封建主的歧视。安妮是在德国人的歧视下长大的,而我却是和平平等的社会下成长的。自从开始看安妮日记,跟安妮的生活状况相比,我的生活活多好啊,安妮喜欢上学,可因为她是犹太人,后来上不了学,我却还能上学就有了自信心,上星期四体育课测试50×8我跑了1分47,我很兴奋,虽然这成绩对于别人来说,很小菜一碟,但对于我来说,这已经是不错的成绩了。
我知道我出了这种成绩,是因为安妮有着的坚强精神,她那种精神打动了我。我很喜欢这本书!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17
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拥有一个幸福灿烂的童年,正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友善的国家,所以我们才不懂战争的可怕与罪恶,那些生活在战火烽烟中,凄惨无助的人民们,饱尝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安妮日记》这本书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向我们展现了战争对人类的伤害。
主人公安妮出生于一个富贵家庭中,是一名德国的犹太人,她度过了一个幸福的童年,然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德国开始残害犹太人!他们一家逃到了波兰,度过了惶恐的几年,但是后来德国入侵了波兰,安妮一家藏到了秘密小屋里。她就在这样的生活中,记录下每一天发生的事,厄运终于来了,他们全部被关到了集中营里,8个月后,只有安妮的爸爸一个人出来......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更加了解了战争的罪恶,同时也为这些惨遭杀害的平民百姓而感到难过,他们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而这一切只是因为战争。战争的场面: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许多父母失去了孩子,许多孩子也失去了父母,到处都是哭声、哀嚎声、呻吟声,到处都是枪声、炸弹声,昔日的高楼大厦,变成了一片废墟,头顶上不是明媚的蓝天,而是灰蒙蒙的一片,脚底下踩着不是青青的绿草,而是硝烟弥漫的焦土。我们不能亲眼看到战争的恐怖,然而书中的每一篇故事都在向我们展现着一切,有一篇微型小说《在柏林》主要讲了在二战时期,一辆驶出柏林的火车上的故事:在车上坐着一位老妇人,正在大声的数着1、2、3。两个小女孩,曾屡次大声嘲笑起来,但一位老兵向他们说出了实情:“这位老妇人是他的妻子,他们在战场上失去了三个儿子,现在这位老兵也要自己上战场了,然而在他上战场之前,需要把这位可怜的老妇人送进疯人院……”
如今我们国家的和平昌盛,是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付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在享受着如今的幸福同时,也不能忘记祖国经历过的灾难,要清楚的意识到战争的可怕,让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友好相处,不要再让一切的美好灰飞烟灭!
我看过一本绘本《铁丝网上的小花》主要讲了在二战时期一位德国小女孩的故事,她同情、可怜那些被关在铁丝网里面的犹太孩子们,以孩子纯真的眼光,向我们讲述了战争的罪恶。本书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描写战争可怕的词语,但是通过阅读最后的内容,我们可以得知这个孩子倒在了枪声之下,书中有一段话令我记忆犹新:春天来了,花儿开了,战争结束了。然而那个可怜的小女孩却永远的在地底下沉睡,这位母亲一直在等着她的小女儿,等了很久很久......
我能听到礼炮的鸣响,却听不到大炮在怒吼;我们能听到无数人民高举双手热烈欢呼,却感受不到战区的难民们,低下头绝望的呼喊。也许我们并不能快速停止战争,但我们可以用自己的一颗心与理性,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更加美好,并且有效的控制战争,不要让其蔓延。希望我们的头顶上是一片明媚的蓝天,脚下是一片茵茵的绿草,枝头有鸟儿在歌唱,空中有彩旗在飘扬,和平鸽将大家的福音传送到四方……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祈祷和平阻止战争!让人民们不再脸上有泪,身上不再有伤。到处都是和平昌盛,民富国强!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18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这句话是让我们互相关爱,可我却从《安妮日记》中读出了痛苦,但又发现了痛苦中的一丝微笑。虽然那微笑多么渺小,但却给犹太人带来希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德国侵略了荷兰,对犹太人实行了种族清洗。当安妮的姐姐玛格特收到了通知单,大家为了安全,躲到了公司的小屋里。在屋子里,同为犹太人的达思一家也躲了进来,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安妮日记》是德籍犹太人安妮·弗兰克写的日记,是其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
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同时,对于藏匿且充满恐怖的25个月的密室生活的记录,也使这本《安妮日记》成为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安妮日记的最后一则,所标的日期是1944年8月1日。战争结束,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决定完成女儿的夙愿,将日记出版问世。《安妮日记》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对周围人的各种观点,例如她对父母的婚姻关系非常担忧,因为她觉得他们已经不再相爱了,并对父亲与丹恩太太的调情非常反感(这几页的内容直到安妮的父亲去世后才被公开)。另一方面,安妮也尝试着在心理方面走向成熟。在避难的日子里,安妮惊讶地发现自己的日记中竟然有这么多埋怨妈妈的句子,她终于意识到自己必须学会与她们相处。她试着和妈妈、姐姐交谈,与姐姐交换各自的日记,学习沟通与了解。
在秘密的小屋里,大家都无时无刻的担心着,可是安妮却总是用微笑面以战争,面对痛苦,面对全世界。虽然她也是个犹太人,但她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读书。她在日记中说到:我常常问自己,要是没躲进来,要是我们都遇难了,那就不会受那么多苦,不会连累那些保护我们的朋友,不也挺好吗?不,不对。我们还想活下去,还想自由、幸福的活下去!看啊,安妮是多么替人着想啊,但又多么渴望活下去,不过,作为犹太人,他们没有选择的余地。在此,我深深地感到了希特勒犯下的罪恶和犹太人的无辜。安妮躲在秘密小屋时,她也会害怕,但她却相信未来是美好的,和平的她等不,所以说,我们是幸福的,是幸运的,可是当今世界上,能像安妮一样乐观的人又会有几个呢?可是我就比较乐观,为什么呢?事情是这样的:
新学期新气象,我们班来了一个转学生,名叫来孔宁。我早就跟她打过交道了,发现此人知识渊博、才华横溢,算得上女强人。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我们几个好学生被冷落了,大家都有点不服气。可是我转念一想:既然多了一个对手,就又可以学知识了。所以我相信,也许我们不会成为好朋友,但我们却可以把优点放大,把缺点抛弃,成为学习上的对手,充当别人的吸尘器,把好处吸过来安妮的日记从1942年6月12日写到1944年8月1日。起初,她这日记是纯为自己而写。后来,荷兰流亡政府的成员杰瑞特·波克斯坦从伦敦广播电台宣布说,他希望在战争结束之后,能收集有关荷兰人民在德军占领之下苦难生活的目击报导,公诸大众。他特别以信件与日记做为例子。安妮收听到这段话,为之动心,于是决定在战争结束之后,要依据她的日记出版一本书。她开始将她的日记加以改写、编辑、润饰,删去她认为不够有趣的部分,并且靠回忆增加一些内容。同时,安妮也保留了原始的日记。
安妮在1945年3月死于德国一个集中营,死因是斑疹伤寒。她的亲人中,只有父亲奥托·弗兰克活着走了出去。1945年6月他回到阿姆斯特丹,后移居瑞士。他在以后的日子里,一直在传扬女儿的日记,让全世界共享。他于1980年8月19日过世。
总之,《安妮日记》里的安妮是个永不放弃的女孩,她坚定的微笑让我明白了生命的含义,就是:痛苦像雪球,你越想远离它,它就越滚越大,把你压迫。只有阳光能融化它,这道阳光就是微笑。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19
安妮费兰克和她的一家人为了逃亡和躲避那些德国兵的捕杀,躲在了一个很不舒服的地方,白天连动静也不能有,窗户也不能开,这是因为外面有德兵,所以她们也有点会透不过气来。
但她们还是坚强地在那间密室里不发声,而且一天到晚坐在原地不动,到了深夜才打开窗户透一透气,真苦呀!况且,窗户不是用玻璃做的,而是用厚厚的木板订起来的,这是为了防止德国兵听到动静而设计的,等晚上德国兵不在时才能看一看外面这些迷人的景色。
安妮费兰克有许多朋友,好的朋友都很关心她,而男的朋友都很喜欢她,有时带安妮费兰克到自己家玩,参加一些运动,出汗时请她吃冰淇淋。有时因为时间规定,所以不能玩,这就是战争带来的伤害和牺牲啊!希望希特勒不要再大开杀戒了,但是后面还有更可怕的事。
安妮一生中没有一个知心朋友,所以她过得并不是很快乐,她的日记写到一九四四年八月一日结束,因为她在八月四日被抓去投入了集中营,最后在第二年因得了伤寒而去世了。
我阅读了《安妮日记》,让我感觉到战争的残酷和伤害,这种种族迫害让我们还可以读到对幸福生活的期盼,青少年成长与困惑;最重要的是,我们能从中感悟到安妮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阅读和努力学习的人生态度,永远有着崇高的理想,自处逆境不气馁,不屈服。还要学习她善于思考,善于深刻剖析自己,正视自己的缺点,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
我很高兴能看到这本书,可以让我懂得很多人生的道理,得到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伴随我成长一生。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20
我很是喜欢安妮日记,更喜欢安妮这一人物。我感觉她就是一个小天才,无心插柳柳成阴!在密室写了两年多的日记独白,最后经过爸爸的帮助下成了一本书!
在她的日记中,我看到的是安妮的坦率,透明,没有装腔作势,没有无病呻吟,完全把自己的心事告诉于日记朋友——Kitty!或许这就是我喜欢安妮日记,喜欢安妮的理由吧!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安妮伴随着泪水,耐心与欢笑,在自己身上不断耕耘,幸福而真诚地微笑人生!我相信这微笑,即使在贝尔松,即使在她无力抗拒人类的虚妄时,也不曾失去过!有一句话就是最好的证明:只要我还活着,能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只要这一切还在——我就不可能不幸福!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21
放寒假的时候,我读了《安妮日记》这本书,真是一本好书!
通过安妮写日记,我觉得安妮应该是一个善良、活泼、坚强而且漂亮的犹太少女。她把日记当做自己的一位朋友并常常写信给日记(日记的名子叫基蒂)。
安妮很不幸,国为是犹太人而被希特勒捕杀,没有办法,安妮一家中口只好离开温暖的家,搬到爸爸公司的一间秘密小屋,同时小屋里又搬来了4个人,他们8个人每天都不能发出声音,以免被别人发现。小屋里的8个人的性格不同,之间总会发生有趣的小事。
读完《安妮日记》我感到无比敬佩安妮,安妮16岁,却可以写出这样的言语,可以看出安妮的潜质和知慧啊!可到最后,密室的8个人被别人出卖,全部被送往集中营。多么可惜啊!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希特勒,如果安妮一家没有被出卖,那安妮一定是个天才!也许她长大了还会成为著名的作家,或者思想家。
安妮的文笔很好,从她的每一个字里,我看到了密室里8个人的性格,了解了他们,最重要的是我看到了安妮的内心深处。
我们应该记住安妮,记住她的天真,和坚强!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22
《安妮日记》这本书是一个十三岁的小女孩安妮·弗兰克在艰苦而寂寞、恐惧的藏匿期间写成的。
日记写于1942年,安妮那时才十三岁。由于受到纳粹的迫害,她们一家被迫生活在一个地下密室,开始了暗无天日的两年藏匿生涯。1944年,密室门被德国警察叩响,八名藏匿者全部被捕。唯一的幸存者——安妮的父亲,在战争结束后,致力于传扬女儿安妮的日记。
安妮一家被捕,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因为她们都是犹太人,历史学家安妮·罗美的丈夫看了日记后在文章里写道::“日记结结巴巴地道出了一个小孩子的心声,体现了法西斯主义的可怕,连纽伦堡审判都不及它。”
我觉得,无论犹太人犯了多大的错误,都应该得到宽恕、得到原谅。安妮在藏匿生活饱尝了艰苦的生活、寂寞的时光、恐惧的心情,但她的心中依然点亮着希望之火,她确信自己能成为一个作家、能坚持到战争硝烟散去的时刻,虽然这些只是幻想,但她心中依然充满了希望。
读完这本书,我很佩服安妮,因为她在在纳粹的迫害下,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情、对生存的希望、生活的期盼!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23
最近我读了一本新书,书名叫作《安妮日记》
这本书的内容是一位叫安妮的女孩在1942年到1944年里写下的日记。日记里面的主要内容是:安妮一家为了躲避迫害,就和凡、达恩家族和杜塞尔医生在“密室”里生活。
《安妮日记》是犹太少女安妮、费兰克在二战期间遗留下的一本个人日记。她真实地记录了为躲避迫害,安妮一家和另外两个家庭在“密室”里度过的长达两年的艰难生活,同时也记录了她对战争、人性及未来的思考……坚强、乐观的安妮虽然没有亲眼看到战争的胜利,但她留下的日记却成为为人们深刻反思那场人类悲剧的珍贵材料。
安妮的爸爸曾经对安妮说过去多话,最让我感动的是“只要能在世界上活一天,你就很幸福。”这句话,听了这句话后我可以感觉到安妮那时的生活十分艰难,我认为我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这些和以前的时候还相差好多呢。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24
最近我看完了一本特别有趣的书,《安妮日记》。
这本书主要以书信的形式,真实的记录了一个犹太少女在两年时间里亲身经历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其中有对生活情况的细致描写;有对少女萌动恋情的直白流露;也有青春期特有的叛逆和躁动;有对人生日渐成熟的理解与思考,也是有对亲情的排斥,但同时也无比的依恋和依赖………
通过这本日记,我看到的是一个心地善良,活泼可爱,个性率直,但却有时多愁善感的女孩。太有主见,爱思考,唯一受别人的影响,她坚强,有毅力,再遇到委屈的时候,人以微笑面对生活。
因为战争的原因,少女安妮在秘密小屋度过了青春期,如果没有战争安妮会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是一名才华横溢的作家呢?还是一名特别有才华的人呢?…………可是都没有,在秘密小屋,过了25个多月后,秘密小屋的所有人都被送进了犹太人集中营。最后,秘密小屋的八个人,只有安妮的父亲一人生还。
这违纪是对二战时生活的缩影,我们应记住安妮的日记,记住那字里行间的坚强,天真,甜美…………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25
暑假里,我读了安妮·佛兰克写的《安妮日记》,让我感悟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是多么深重。
《安妮日记》主要讲述了一位德籍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写的多篇日记。为了躲避纳粹的迫害,安妮一家在一间密室里熬过长达两年的隐蔽生活。1945年8月4日,待在密室里的人全部被逮捕,最终只有安妮爸爸一人逃生,爸爸为了完成安妮的梦想,出版了安妮日记。
安妮的日记,让我们了解了那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遇纳粹迫害的犹太人生活情况,同时也见证了安妮惊人的勇气与毅力。
读了《安妮日记》,我深深体会到犹太人生活的痛苦,感悟了战争的残酷。
“我感觉到了千百万人在受苦受难。可是,我坚持仰望天空,冥冥之中觉得世界还能好转,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书中的这句话,让我一直铭记在心,还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小女孩对和平的呼唤,对和平的渴望。
这本日记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褪去色彩。因为战争让很多人泯灭了生命,战争带给人们的,除了痛苦,还是痛苦,所以我们反对战争,渴望和平。
战争是邪恶的,战争给人类的灾难时深重的,战争留给人类的疮伤是难以愈合的。战争夺去了多少人宝贵的生命,罪恶的子弹吞噬了多少娇嫩的生命。所以我们渴求和平之神永驻人间。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26
《安妮日记》是我从好朋友那儿借来的。一翻开书的第一页,我就被它牢牢吸住眼球,再也挪不动步子了。因为它,我还闹出了不少笑话:吃饭的时候被安妮的机智诙谐笑喷了饭;踢球时球还没踢到我这儿,我就径直一踢,结果把鞋给踢飞了;走路时为安妮打抱不平。结果一脚踏进了泥水里,后果可想而知……
《安妮日记》中安妮·弗兰克假借给朋友吉蒂的写信形式,真实的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情感的'日志。在日记中,安妮用细腻的笔触,记录了成长中的困惑、期待及对和平年代的向往。她不畏强敌,勇敢的用笔墨控诉了法西斯战争的邪恶。讲述了战争带给人民深深的灾难。这本《安妮日记》不仅仅是安妮这位成长中的少女的内心独白,也是德军占领区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是对人性和平与安宁的迫切呼唤。
这册日记是犹太少女安妮在父亲公司的密室里完成的。为了躲避法西斯对犹太人惨无人道的残酷迫害。安妮和家人逃到了父亲公司的隐蔽密室里。他们在密室整天提心吊胆,连大门都不敢出。就这样生活了25个月,直到被捕进了集中营。在这漫长的25个月里,面对一切苦难,安妮没有绝望,心怀生的追求与期盼,以及对未来的向住与期待。安妮这种微笑着面对逆境,永远乐观期盼的人生态度难道不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吗?
读着这本安妮用生命写就的日记,我深深的感受到法国人对犹太人的不公平:犹太人必须佩戴一颗金色六角星;犹太人必须上交自行车;犹太人不能乘坐一切交通工具;犹太人只许在下午3~5时出行买东西;犹太人只能上犹太人开的商店、理发店;犹太人禁止到娱乐场所、体育场去……如此种种,简直是把犹太人整天关在家里!我还了解了历史,战争与种族迫害。真是太不公平了!大家都是地球妈妈的孩子,何必互相残杀呢!
安妮,我敬佩你。我敬佩你的勇敢和坚强,尤其是你身处逆境不气馁、不屈服,永远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27
因为读之前就知道作者安妮的命运结局,所以跟着日记上的日期一天一天往前走,就有死亡一步一步逼近的压迫感。在安妮的日记里看到了密室中生活的八个犹太人鲜明的性格特点,凡。丹太太的爱慕虚荣、自私、爱出风头、爱挑拨是非,但是也会妥协;凡。丹夫妇爱吵架,皮特性格安静、不善表达、孤独、不独立,爱上了安妮;玛格特善良、优秀、上进,爱每一个家人;弗兰克太太总是不理解安妮,和女儿交谈的语言不恰当导致母女关系不亲密;弗兰克先生善良、谦虚、寡言,照顾每一个人;杜塞尔是个牙医,自私,自大、总是违反密室规则。安妮在别人的眼中是个话痨,没有规矩,但是在内心她有自己对于命运、人类、战争、和平、政治、民族和宗教的思考。
还有一些帮助他们的善良的人们,虽然这些人都饱受生活困难和身体疾病的困扰,但他们总是竭尽全力满足密室中人们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并为密室中的人带来外面世界的空气。
在《安妮日记》这本书中所有这些与她密室生活接触的人们都使用的是真名。真实的姓名让这些生命更鲜活更亲近,所以当他们被惨绝人寰的夺去生命时,心里会有阵阵痛袭来。这就是时代的一粒尘,落在每一个具体人身上都是一座山一样沉重的感觉。当他们距离与我们越近,我们就越能感受到历史悲剧带来的撕裂般的痛苦和恐惧。
但安妮日记中还是让我看到了安妮在灾难恐慌和恐怖的生活中仍然奋力追求生命的火光和激情,她探索如何改善和周围人的关系,如何站在旁观者角度反思自己的说话方式。同时她思索人类为什么要把大量的财富花在战争和破坏中,而不是花在艺术、科学、教育和改善穷人的生活中?她思索如何在危险中将这种苦难的生活当作有趣人生的开始,如何带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快乐、坚强和幸福?她思索犹太民族为何如此多难?如何拯救犹太民族?同时又为自己的民族和宗教自豪。这些都是日记黑暗压顶氛围中的那一缕阳光,密闭空间中那一丝新鲜空气。
安妮的日记中很清晰看到犹太人在如此黑暗和恐怖的环境中一直坚持学习,坚持读书的韧性。外面帮助他们的人除了带给他们食物外,一直源源不断的给他们运送书籍,就单从这一点就让我们感受到犹太民族的优秀。安妮整理了密室八个成员的兴趣,几乎都与学习和阅读有关。
安妮的日记还通过记录收听广播记载了二战1942—1944年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例如墨索里尼政府倒台,意大利投降,苏联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联军的诺曼底登陆等,他们感受到胜利曙光的临近,但是他们还是没有看到最后解放的光明,他们在黎明到来前最黑暗的时刻逝去了,安妮的日记也戛然而止,没有任何征兆,没有任何感知,但似乎这一天的到来在无数日记的伏笔中早已预言。
“我的建议则是:走出去,走进乡间田园,享受阳光、自然美景;走出去,试着重新寻找幸福;想想你内心的美、周遭蕴藏的美,高兴起来吧。”
“美丽一直存在,即使在苦难之中也有美的踪影。如果你寻找它,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快乐,从而找回内心的和谐。一个快乐的人,会将快乐传递给周围的人;一个勇敢的人,永远不会在苦难中死去”
读完安妮日记,再回想方方日记,纽约蓝蓝日记,这些日记的价值是什么呢?日记描述的都是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人物,他们既不崇高也不伟大,但是他们有血有肉鲜活的在我们的眼前,他们像我们的邻里朋友,他们的音容笑貌是真实、伸手可以触及的感觉。只有当这些人写进历史,我们的历史才是有温度有感情的,才不是冰冷冷的数字和文字,只有这些真实能触动我们悲恸心情的生命才会让我们彻底反思历史,真正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不再让人间悲剧重演。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28
安妮·弗兰克是个犹太少女,与爸爸妈妈,姐姐过着殷实安定的日子。从1933年希特勒法西斯证券执政后,对犹太人进行严酷地虐待,使安妮一家人移居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而在1942年6月12日,安妮过13岁生日,收到了一本日记本,从此与日记做朋友,名为“吉蒂”。这时候,德国法西斯已侵占了荷兰,对犹太人进行更为严酷的虐待。为了逃避,逃到了自己公司大楼的房子里边,成为了他们荫蔽的“密室”,相同为犹太人的一些人也躲了进去……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有感触!他们在密室里整整日子了2年。2年这但是什么概念哪,他们竟然那么有意志地生计了下来,我感到十分地感动。具体地描绘一下,为了逃避德国法西斯的进犯,他们不得不把密室盖得结结实实,窗户悉数钉上了板子或者是厚厚的窗布,挡住亮光。白日,为了不让下面的人发现,只能轻手轻脚的,如果是现在的话,咱们应该是很难办到的!
可国际仍是存有一些很少的好心人,他们的食物便是从靠公司几位职工。这些人忘我为他们贡献,给予他们食物,书本,学习!但是……
但是,想想也是!密室的日子可不是好过的,在里边的日子不能看到阳光,不能接触天然,是极端单调,愁闷的和无聊的!这儿没有要好的朋友,没有杰出的教师,没有无限的高兴,没有……并且再加上密室外的战役局势,不停地轰炸使他们烦躁!
安妮总说“纸比人更有耐性”,是的!这种说法我也感触得到,对人讲一些繁复的工作还不如跟纸对话!每天以日记为宣泄,倾吐!她巴望自在,高兴。在这本日记中,能够看出来安妮对自己的观点,别人的观点,日子的观点。从13岁的黄毛丫头长到老练的15岁姑娘,再次声明,很有意志!
中心也有许多的人鼓舞安妮,比如说她的姐姐玛戈,还有彼得!彼得是最多的,每次不是安妮上去,便是彼得叫她上去。
读完这本书,我十分地感动!主张我们也去看吧——你们会感触到里边的喜、怒、哀,乐。我接下来要看大仲马的《茶花女》咯,祝我们阅览愉快!
上海松江区上海大学隶属外国语中学初一:小问题15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29
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无止境的,在二战期间,有成千上万的孩子都是在苦难中长大的,安妮就是一个这样的孩子。
安妮是一位普通的犹太少女,本应该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但当时德国排斥犹太人风气日盛,1933年,父亲奥图便放弃于德国的事业而将家庭移至荷兰阿姆斯特丹,安妮便在那里上学,暂时有一段平静的时光。但是1940年5月后,荷兰为德国攻占之后,荷兰的新统治者英夸特也将排犹法律于荷兰执行,1941年夏天安妮姐妹也因此转入犹太人学校就读。这段期间安妮开始写日记。
1942年,由于纳粹捕捉犹太人的行为日益严重,安妮一家决定搬到更隐蔽且安全的地方,那年的7月9日,安妮一家与范丹一家搬入奥图公司的三楼与四楼,以书柜挡住出入口以避人耳目,过着隐蔽的生活。应还可以住一个人,所以后来他们的伙伴又多了一位牙牙医杜赛尔。
在”密室“中,安妮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她在密室中的生活。安妮自从搬到荷兰以后,就一直生活在阴森的密室里,白天不能打开窗帘,怕别人看见,晚上只能打开一点点窗户透透气,但立刻就要关上;上午吃完早餐以后就不能用水了,因为隔壁会听到;再加上一家人脾气暴躁,经常大吵大闹,克莱尔的体弱多病,外面不断传来的犹太人被杀的消息,搞得大家心神不宁。
在密室生活的两年里,正处于花季少女时期的安妮,在极度的恐慌与不愉快下,在暗淡无光的密室里,度过了少女成长的关键时期。然而她却毫无办法,因为他们是走到处处都会受到德国人歧视的犹太人。战争的残酷令我们无法想像。
在1944年的8月4日,在光明就要来到的时刻,纳粹分子冲进了公司的后屋,逮捕了这些犹太人,结束了他们两年的密室生活,最后,安妮以及她的姐姐、妈妈,凡丹夫妇一家,杜瑟尔都惨死在集中营里。克莱尔被送往德国服劳役,中途逃脱;只有安妮的爸爸活着走出了集中营。
安妮死的时候,年仅15岁,因伤寒而死去,她本来应有一个美好的生活,但由于战争,她失去了生命。但从她的日记里看出,她渴望和平,渴望光明。她从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渐渐成长为一个有主见的少女。所以,我们要远离战争,减少战争对我们的伤害,让和平永驻人间。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30
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读完这部书后的感想,涌到心头中的是对德国犹太人以及安妮?弗兰克一家的悲惨遭遇的同情,但更多的的是对德国法西斯用残酷手段迫害犹太人行为的愤怒,不解。
这本日记从1942年6月12日写到1944年8月1日,记叙了安妮?弗兰克一家以及四名犹太人为了逃避生离死别的命运,他们便佯装失踪,躲进一座楼房后部,即所谓”后屋“,他们必须保持绝对安静,因为楼下的办公室和库房白天都有人工作。他们在这种名副其实暗无天日的境况下生活了两年多。安妮把他们在”后屋“的生活情况,也包括自己忧愁,不安、欢乐、爱情全都倾诉在这本日记中。
我觉得,通过记录在日记上发生的许多事情,可以发现,安妮是一个聪明、善良、纯洁,敏感和热情的一个少女,对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她的爱好和兴趣十分广泛,涉及的范围遍及许多方面。即使在那前途渺茫,生命时刻都有危险的绝望处境中,她也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她对生活的观察已经远远超越了”后屋“那个弹丸之地,也超越了她所处的战争年代。她通过观察周围这群人,写下了她对成年人的看法以及对各种问题的思考。不难理解,安妮正是通过对父母、子女之间的矛盾,对”后屋避难者“之间的种种纠纷的描写,从侧面反映了在法西斯的统治下人民的生活,精神上所遭受的扭曲。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这方面,安妮能对自己一分为二,无情的剖析自己,纠正自己的缺点,此外,日记里还记下了她与彼得之间的爱恋和她对待爱情的严肃态度。
这本日记中侧面反映最多的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占领了荷兰,在政治制度上,德国法西斯给犹太人制订了一大堆不成文的规定,可以这么说,在人格上,法西斯认为犹太人永远比他们低一等,这也反映纳粹德国的残暴。日记的最后,十分,具体形象的描绘出二战后,德国法西斯疯狂的抓捕并屠杀犹太人,许多人甚至官兵也开始在黑市卖食物、药品给犹太人,以此来盈利的表现。
这一本看似普通的日记,却真实的反映了二战后德国法西斯疯狂屠杀犹太人,反法西斯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31
从古至今,书籍便是文人墨客讴歌的对象。古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诗句,今有“书籍是饥饿的人的一块面包”的名言。作为一位惜书爱书之人,每天坐在柔和的灯光下,读名家著作,是愉悦的享受,而总众多著之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的作者是犹太族少女安妮·费兰克。她的家庭原居住在德国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安妮被迫全家迁至荷兰避难,二战爆发后不久,在朋友的帮助下他一家人躲进了一间密室,密室成员后曾至8人。1944年8月有人高密,他们8人被捕并被关进集中营,最终只有安妮的父亲一人生还。其父整理并出版了安妮的日记,即为《安妮的日记》。
这本书描写了许多鲜明感人的形象。安妮是一个性格活泼的花季少女,她的父亲谦虚随和,母亲语言夸张,缺乏理解能力,姐姐内敛端庄,温柔懂事……,性格迥异的8个人,构成了这本日记式小说的主体,更触动我内心的是,让我对生命、对二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安妮的日记燃起了所有人对生命的热情,使人们认识到大屠杀、反犹太主义,也使人们认识到人性内心的童真、善良、仁慈,更成为现代业界的精神象征。
《安妮日记》给我带来了太多感悟,对亲情、对友谊、对人生……
畅游书海,愉悦心灵;宁静岁月,唯愿与书香常伴……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32
犹太人是上帝的特选子民,因自身信仰犹太教的排他性,智商高超的优越感,被基督教视为异教徒,在长达二千年的人类历史中受到基督教的长期仇视,迫害,屠杀!经历了二次亡国。也正因为犹太人独特,聪慧,坚持信仰,在流亡二千年后仍未消亡,终于成功复国以色列,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民族!
安妮。弗兰克,是一名犹太少女。生于1929年德国的法兰克福。1942年安妮13岁,当时欧洲的情景是德国的纳粹为转移国内矛盾及经济萧条,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把犹太人当作替罪羊,疯狂迫害,进行种族屠杀。
13岁时安妮收到了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安妮就开始写日记。1942年7月,安妮一家为了躲过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躲进一间密室。在那里度过了25个月的密室生活。
安妮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学生,她本来应该过着快乐的生活,可就因为她是一名犹太人,所以她受到了德国的纳粹的种族迫害。在密室里,安妮不知道与妈妈吵了多少次架,不知道受了多少困苦。这一切,只因为安妮是一名犹太人!
安妮在日记中如实记录了在密室里生活的25个月。在密室里生活的25个月,他们白天什么都不能做,只能静静地坐着,就连上厕所都要在特定的时间。可就算这样,安妮还是乐观的去面对未来。在狭小的空间里,每天面对未知的恐惧,密室里的8个人对恐惧表示出不同的反应,这是一种真实的表现。
1944年8月4日,安妮一家由于有人告密而被德国党卫军查抄,1945年3月安妮与姐姐一起因伤寒死于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距离她16岁生日还差三个月。
安妮在日记里说,我感到孤单,却从不绝望!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从13岁到15岁,几乎每一篇日记,写的不是战争带给她的伤害,而是她对待战争的乐观。
正是有这么坚强的人,一个民族才不会消亡!正是安妮的控诉,战争是悲剧,是灾难,它摧毁着生活中的美好!全人类要反对战争,坚决不让愚蠢的灾难再次发生,珍惜美好的生活。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33
通过我俩共同阅读,我们了解到,《安妮日记》以日记体的形式真实记载了小作者13岁到15岁两年多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思,事情真实,情感真切,语言朴实,充分展现了小作者的写作才华和与众不同的观察视角。这本书,还有一个重要的价值就是通过小作者的日记记载,真实记录了二战时期战争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灾难和痛苦,所以它不仅是当代青少年阅读的经典之作,也是学者研究历史的重要文献。这也成就了这本书在读者心中的地位和它独有的历史价值。
读完后,我问了女儿几个问题:“你说,安妮会想到以后她的日记会变成书出版吗?为什么出生在20世纪40年代的13岁的小女孩有如此的天赋和才华,能够写出这么感人、这么动人、这么有影响力的传世作品?你从安妮身上学到了哪些精神品格?”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和女儿进行了探讨。
作为当时13岁花季少女的安妮,本应该像其他孩子一样过着自由、美好的少年生活,享受着读书、交友、摄影、运动的乐趣,而且当时她的家庭还是比较富裕的,父亲是一名商人,尽管为了躲避战争,他们举家从德国法兰克福搬迁到荷兰阿姆斯特丹他父亲的公司住地,但是仍然没能逃脱战争对他们的迫害。小安妮只能每天躲在“密室”里生活,偶尔从朋友的叙述、收音机、窗外的情景中了解到了许多外面世界的消息,了解到战争给犹太人带来的悲惨命运。在这样与世隔绝的环境中,很多时候会给我们造成失望、恐惧、甚至会想到死亡,但是安妮却没有,她不但克服了战争给她和家庭带来的不利影响,而且用读书和写日记的方法来战胜恐惧,表达自己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日记中这样写到:“只要我还活着,能从布满灰尘的旧窗帘缝里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很难想向,这样的语言出自一个13岁的小女孩的笔下。就是在那样的环境里,小作者坚持写了158篇日记,可以想象,那个年代被战争迫害的少年肯定不止安妮一个,但是为什么只有安妮会想到用读书来鼓起信念?用日记来表达向往?
我们常说,“作家不是课堂里教出来的”,“为赋新词强说愁”也写不出感人的作品。这是小作者被当时的生存环境“逼”出来的。可贵的是,小作者不但没有被当时暗无天日的环境吓倒,对未来失去信心,而是以乐观向上、坚定美好的心态,以少年的朝气和勇气树立起对未来的信心和向往,这是安妮不怕困难、以苦为乐的坚强性格和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素质所决定的。她把吉蒂当作自己心灵对话的对象,用笔真实地记录下了当时所发生的一切和对战争的愤怒、对犹太人命运的担忧、对躲藏生活的观察和体悟,这是小作者的过人和伟大之处。与其说,这本书的成功,是来自于小作者精心的叙述和描写;不如说,是来自于小作者两年多来的坚持不懈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坚定信念。这就是《安妮日记》带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今天的小学们应该从安妮身上学到的美好精神品格。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要用它寻找光明。”这是诗人顾城的诗。《安妮日记》同样带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尽管身在黑夜,你的眼中看不到光明,但是在你的内心要充满对光明的渴望,这是你在黑暗中前行的唯一支柱。这本书不是对黑暗的绝望,而是对光明的向往,是那个年代的安妮、更是一代安妮人向世界发出的宣言。让我们共同向安妮学习!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34
回到生命本质,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值得仔细审视,其实都有属于自己的秘密与梦想。但事实是,我们一再地为生存忙碌时,我们就会对寻找和坚持弃权。
《安妮日记》是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战争境况对纳粹来说越来越紧迫,同时,他们对犹太人的大肆屠杀也在不断加剧。安妮·弗兰克随着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的顶楼上,同时还有父亲的朋友万达安一家,随后又来了一位犹太医生。1942年7月,安妮刚刚过完13岁生日,他们就开始了躲藏生活,8个人在密室里生活了25个月之久。白天他们不能说话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动静包括严禁上厕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他们只能依靠父亲公司的同事供给食品生活用品,和获知外界的一切。在漫长的25个月里,安妮用她的笔,用她要做个作家的梦想,支撑她记录下顶楼内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她思考战争、反犹太人主义,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因为突然处于狭小的空间,突然面对每天被发现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8个个性不一的人,对于继续生存的希望有形形色色的表现,人在困境下的真实的表现。这种真实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与意义就能让所有人感受到一种使人窒息的深刻,直到最终被发现被逮捕送往纳粹集中营。
一般人总是将《安妮日记》与控诉纳粹的暴行或是一个小女孩的成长联系起来,但是不仅仅如此,在密室中发生的一切,“正当恶劣的环境像山一样压在人们头上的时候,我们看到,特别是成年人,是立刻调整自己的行为,想方设法顺应环境,还是在这种调整中以环境压力作为放弃理想与原则的借口?”就像万达安先生在和平时期还能帮助初到荷兰的弗兰克先生,为什么在这种绝境下却表现出极端的自私去偷孩子们的食物?这也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而13岁的安妮呢?面对死亡的阴影,她的心灵一直是平和与真挚的。安妮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
所以,在阅读《安妮日记》时,在大的战争背景下,我们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有一种欢快温暖的种子萦绕在每一个角落,是安妮带给周围的每一个人的。她说:“我必须承认,坐在天窗下面,感觉到阳光照在你的面颊上,拥抱着一个可爱的男孩,有什么比这更愉快吗?”
【《安妮日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天使安妮《安妮日记》优秀读后感01-11
安妮日记读后感09-28
《安妮日记》读后感样本12-20
《安妮日记》初中读后感12-26
《安妮日记》的读后感作文12-26
《安妮日记》读后感推荐12-12
《安妮日记》的学生读后感01-04
安妮日记优秀读后感精选08-31
有关《安妮日记》读后感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