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笛的发展历史

时间:2024-11-16 17:56:10 欧敏 历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长笛的发展历史

  从1828年开始进行改革到1832年成功的造出了笫一支波姆式往型长笛,也叫“圆锥体系”长,这种长笛机械性能好,声音强度有了增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长笛的发展历史,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长笛的发展历史

  长笛的发展历史

  15世纪以前:

  长笛只是欧洲流浪艺人的一种伴奏乐器,偶尔也在贵族家里为演唱伴奏。

  15世纪:

  受流浪艺人的影响,开始用于歌唱的伴奏,并且广泛用于军乐队行进用乐器,同时,因为发现了这种乐器的独特性能,开始作为合奏乐团的一个音部使用。当时的长笛是用长60cm没有分节或接缝的一根木管制作的,只有6个音孔,没有按键。后来又出现了不同长度的长笛。

  16世纪:

  因为长笛已经成为音乐演奏不可缺少的重要乐器,演奏者开始注重改良长笛的音色,并根据音域的不同开发了不同长度的长笛。管体也分成2节(主体管和尾管)。

  17世纪:

  长笛有了很大的进步,为了具有半音阶,发明了按键(在前端安装1个键),此时的长笛只有2个音区,选用的材料有木头(李树,樱树,黄杨,黑檀);玻璃;水晶;蜂蜡等。因为当时的音乐多数是为贵族进餐时服务的,不需要很大的音量和激烈节奏,所以对乐器的声音也要求柔和而幽雅,但这时的长笛是音程不稳定的乐器,并且最低音是D。

  18世纪:

  为了适应戏剧音乐和表现感情激烈程度的要求,必须扩大长笛的音域,于是出现了具有3个音区的长笛,另外最低音由D下降到C,按键的数量也增加到4个;6个;或8个等等,并且出现了最早的锥体上管长笛,但音程还是不稳定。

  19世纪:

  因为音乐演奏场所从沙龙逐渐转移到了音乐厅,另外为了更好的与弦乐器配合演奏,长笛的很多方面必须进行改良,于是出现了金属管材的长笛,按键数量增加到17个,音域达到低音G,与现在的长笛更接近了。

  长笛的技术进步

  贝幕和贝幕系统的出现

  特欧巴尔特 贝幕 (1794—1881,德国人)既是数学家,又是长笛演奏家。为了增大音量,他率先试制了金属管长笛,又开发了锥形上管,确定了管体的内径与音孔直径和音孔位置之间的相关方程式,使音准进一步提高。

  金属材料长笛的优点:比木制材料容易振动,音量大,可以适应在大型场所演奏;木制长笛容易干裂或受损,而金属比较坚硬耐用,配件可以工业化批量加工,成本相对降低。金属材料长笛的出现,是长笛演奏走向大舞台,使大众接受长笛音乐的基础条件。

  贝幕系统:是指按键连动的设计,也就是按下一个键时,另外的一个键也同时连动,这样用一个手指就可以同时堵住2个以上的音孔。

  贝幕发明的完善和库帕的成绩

  路易斯 罗特(Louis Lot,1807—1896,法国人)长笛演奏家,也是长笛制造专家,他不断研究和完善贝幕的理论,在1855年至1874年制作出很多深受欢迎的长笛,为以后的长笛制造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波士顿,海因斯(WM.S.Haynes)以贝幕系统为基础,开始了长笛的制作,后来Powell从海因斯(WM.S.Haynes)公司出来,独立制作Powell长笛,不久后在Powell公司工作的Brannen兄弟又开始独立制作Brannen长笛。

  1960—1970年,英国人 阿鲁巴特 库帕 开发了库帕音阶和大音量的吹孔。

  库帕音阶:就是通过改变音孔的位置,将以前的A:440的长笛,设计为更平衡的A:422~445的长笛,这种设计延用至今。

  以上几个长笛制作公司为当今的高级长笛制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技术参考,其产品也在一段时期内也统霸了世界高级长笛的市场。但后来这几个公司由于制作成本高,每年不断提高价格,销售量也降低了。

  长笛的发展历史 1

  当今,喜爱音乐,学习长笛演奏的人越来越多。特别在中、小学生当中普及面更是迅速发展。经常有朋友咨询,长笛容易学吗,怎样才能吹出好听的声音来……这是广大爱好者们,特别是初学者面临解决的首要问题。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长笛的构造和发音。长笛是由笛头、笛身、笛尾三节组成。笛头是用来发音和调节整个音高的。笛头有一个边缘锋利的吹孔,气流通过吹孔的边缘,被切割后在笛管内回旋、震动发出声音。因此不难看出,长笛的发音与其他管乐器都不一样。如铜管乐器是靠嘴唇震动发音,簧舌类是靠簧片震动发音的。其他管乐器发音时,气息可以做到一点不漏地吹进管子里去。而长笛在演奏时,则因其发音特点,会浪费一部分气息,如果方法不当,吹起来就会很吃力。特别在它的两个极端音区(g1以下和g3以上)更是感到气息的紧迫与不足。为了适应和掌握长笛发音的特点,我们在学习吹奏长笛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发音的几个基本要领。

  一、风 口

  就是通过口腔往外吹气时的嘴型。这是长笛发音的先决条件,也可以说是第一关。风口控制好了,才能吹出声音来,才能奏出纯净柔美的音色来。同时,控制好了风口,才能尽量减少漏气,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身气息能量的效应。好比我们在自来水龙头上接一根皮管子,捏紧出水一端,则明显看到出水的压力增大好几倍。长笛的内径约2厘米,长约68厘米。要使它震动发音,吹进去的气力要超过正常呼吸的好几倍。这捏紧的皮管端口就好比是我们控制好的风口,用同样的气力而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具体的做法是:下唇紧贴下牙,上唇放松不要往下包,上下嘴唇前端对齐,嘴角轻轻向两边拉开,呈微笑姿势,使上下唇中间形成一小孔。然后将长笛吹孔对准风口中央,吹孔的边缘和下唇的唇线对齐,以下唇压吹孔三分之一处为最佳位置。发音时将集中的气流吹向笛孔斜下方45度左右,一边吹气一边调整气流的角度,直到发出声音来。这种方法往往要经过反复的练习,必须有耐性和恒心。当掌握好风口使气息能集中地通过吹孔流入笛管时,就能发出清澈、流利的笛音了。要注意在演奏低、中、高三个不同音区的时候,风口尽量不要改变。往往有初学者在吹高音时能把握住,回到低音区就忘了,将风口打开很多,这样是很难发音的。

  当我们在经过一段艰苦的练习过程后,会发现要想吹出美妙动人的音色,光有正确的风口是不够的,还需要学会正确的吐气方法。

  二、吐 气

  除了风口外,吐气的运用则是最重要的环节了。运气得法与否,直接影响到音质的好坏。力度的掌握、声音的持久和音准的控制。

  长笛的音域很广,从C1(或b)到C4(或e4)。各音区之间的音色和表现力差别较大,气息的运用也各有不同。低音区非常柔和,甚至有些冷漠和凄凉,一般不演奏较强的旋律。需要气息的压力小,但耗气量大。在运气时要尽量放松和打开口腔咽喉部增加气息的流动感。中高音(从g1到g3)是最好的音区,音色柔美温和,透明纯洁,很富感情,可以随心所欲地作各种力度表现,气息的消耗量相对说来不大,运气的掌握也较容易,而高音区音色清晰开朗,显得特别鲜明,在强奏时能获得华丽的效果。但气息需要较强的支撑力,耗气也大。吐气时要保证有足够的力量,还要控制好气流速度,使之不宜过快,否则造成声音僵硬和发尖。

  长笛的音色犹于月光一般明亮而温柔,充分体现了欧洲美学观所要求的内在与含蓄的美。要想达到较高的境界,必须练就深厚的气息功底。因此,我们在初学运气的时候一定要讲究科学性。可以说它与美声唱歌的运气方法是相通的,我们用六个字来概括,即"深沉、缓慢、热情"。

  "深沉"是指吸气要深、位置要低,通常在腰的一圈及小腹部。这样便于储存份量较多的气息,胜任较长的乐句而不至于难堪。同时也有利于减轻胸、肺部的负担。"缓慢"是指运气的速度要尽量缓慢,不急不燥,心平气和,象冬天往外呵热气。这样才能吹出厚实而松弛的声音来。

  "热情"是指气息最后经过口腔呼出时,除了腹部保持住足够的支撑力,胸部要放松,咽喉部要尽量打开,不能憋气。上下牙齿张开,口腔内抬高,象平常打哈欠的状态,来体会气息的`流动感和找到声音的共鸣。虽然运气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运动,但并非神秘莫测,只要我们细心领悟,刻苦练习是不难掌握的。另外要注意的是,改变吐气份量的多少是表现力度强弱的重要手段,而控制好气息的速度对音准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我们在演奏时一定要合理运用吐气,在表现强弱时注意控制好音准。

  三、吸气

  吸气与吐气是密切相连、相辅相成的。俗话说:气足音就长。气息是声音的动力。吸气一定要做到轻松、饱满。平常练习时要在全身放松的情况下。将气息轻松自如地吸入胸腹腔。在演奏过程中要做到"吐尽吸满",因为只有将气吐尽,才能有效地重新吸深吸满。如果不等气吐完就匆忙吸气,是很难以吸深的,而且容易形成越吹越紧张的坏毛病。日常练习可结合快速吐气、吸气的训练,也称作"气吐音"练习。这是加强腹肌控制能力的一种较好的方法,也是为了今后高难演奏技巧和增强音乐表现力必须练就的基本功。

  我们若把双簧管比喻成抒情女高音,单簧管比喻成戏剧女高音,那么,长笛则无疑是最好的花腔女高音了。只要我们细心地领悟,刻苦磨练,一定能让长笛在自己的操控下发挥出迷人的光彩和无穷的魅力。

  长笛管材的区别

  这次在上海的乐展之行实在是受益良多,特别是和台湾WEISSENBERG长笛制作人的谈话,对长笛的制作流程更加了解, 还有在日本村松长笛的技术人员简单的谈话中,对村松长笛的技术更加佩服。

  简单了解和大家分享一下管体除了材料以外还有无缝管材和手工包管之分:长笛制作有一个重要要求就是要管体的材质平均,也就是管体上每一段材料都要求密度和厚度相同,这样在管体的振动传递上才能有好的效果。

  无缝管的作法,因直管抽成锥度管,在材料的延展方面有不平均的现象,因此在吹口管小端的厚度较厚,大端较薄,厚度差距往往在0.4mm左右,因此在音的传送及平衡上有了限制。

  而手工包管在取材时已经算定其延伸量且由锥度管抽成锥度管,所以它的管体厚度均匀,密度统一,就能产生平均的管体振动。

  同样的材质,虽然在密度上一般皆认为相同,其实会有上下限,即Density max.和Density min,无缝管因制作过程中,有多次的退火及抽拉,改变了原有的密度,金属原子的键结力(Bond force)较弱,作成吹口管后,音的扩张性也较弱。

  而包管之板材,为一经高度辗压之材料,原子间之距离较近,键结力也相对提高,做成的吹口管就会有较好的音色。

  讲究长笛持笛姿势

  一、正确的持笛姿势是,下唇、左手食指根、右手大指头三点持笛,吹口与#C键向内呈一3度夹角,放开其余9个指头长笛不滚动,且能正常发音。

  二、小孩子除外,凡12岁以上的学生,吹口与身体的夹角尽量向肚脐方向靠,右大臂向后摆动3度左右,力求唇垫对下唇的压力左右均衡且松弛,不能压得太紧,影响下颌与下唇调整气流角度。

  三、整个人的中心分割线与地面垂直,且均匀支撑身体,脚与肩宽;坐姿为腰腹垂直与椅面,不能靠靠背,臀部与椅面接触三分之二,小腿与地面垂直。

  四、左手腕与地面垂直,以获得左手无名指的弧形放松状态,右手大拇指与食指对应,对笛身支撑力的方向为向前斜上方。

  五、演奏时根据乐曲的韵律特征允许配合转移两脚重心,有必要时左脚略向前1/3脚尖,这样在演奏中重心更稳;不允许身体背反音乐韵律的做作性摇晃,这样会显得很低俗无聊,更不可有挤眉弄眼的夸张表情,因为这样更低俗进而让听众观众反感。摇滚长笛不受这个约束,因为其本身就是迎合音乐的初级爱好者,听众观众审美趣味有限。

  六、不要盲目模仿某些大师长笛笛尾下垂到可怕的程度(如高威、郎帕尔等),因为他们初学的时候一样存在对持笛姿势的忽略问题,只不过功力深厚掩盖了持笛姿势不规范的缺点。他们也要靠低头来转移重心、克服地心引力对长笛的向下牵拉,以及原俄罗斯派(吹口与#C键平行)四点持笛的局限,低头的结果也会压抑肺泡,减少肺活量。

  七、中国人十个人只有两个人上嘴唇是光洁平滑的,但这两个人不一定选择吹长笛,另外八个上唇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尖刺与凸起,难道这样的条件就不吹笛了么?也许通过努力同样会成为长笛演奏家的。因此碰到这样的条件,可以向左或向右略略移动风口。

  长笛的音域及演奏技巧

  音

  古六孔横笛的音域仅有两个八度多。后屡经改进,19世纪初为d1~a3,有完全的半音阶。伯姆长笛扩展为c1~d4。现代作曲家要求更高,长笛制作日精,指法屡有创新,专业型笛尾加长,可下行至b音,此与吹奏#f4等泛音有关。因此目前音域扩展为b~#f4,共44个半音。

  低音区b~#c2音色丰美醇厚,惟穿透力较为逊色;中音区d2~#c3音色清澈朗润;高音区d3~b3音色光辉明亮,穿透力强;超高音区c4~#f4,音色尖锐刺激,穿透力极强。近代作品有时用断音强奏,以显示特殊效果。

  演

  双手持笛,坐立皆可,采用胸腹混合式呼吸法,双唇构成一定的基本口型,气流集中冲击吹口盖与孔壁构成的75°锐角发音。其特殊技巧有:

  ①泛音:用放松口型超吹八度或十二度、十五度音,产生类似弦乐器的清音效果;

  ②滑音:手指在键孔上逐渐滑闭,可取得上滑音和下滑音效果;

  ③同时哼唱:在演奏长笛的同时哼唱;

  ④模拟打击乐:快速拍打音键,同时口中发出咂舌的“嗒”声,可发出模拟打击乐的声音效果;

  ⑤呼啸奏法:口含全部吹口,快速大量吹气,同时按乐谱快速移动手指,造成啸声效果;

  ⑥模拟铜管乐器:两唇紧贴吹口,开小孔吹气,发音如同小号。上述各种奏法,均可得特殊效果,在先锋派音乐中常大量应用。

【长笛的发展历史】相关文章:

吹长笛作文06-09

函数概念的发展历史12-14

瑜伽的发展历史解读02-27

声学的发展历史过程08-14

东阿阿胶的历史发展02-28

古代琴的发展历史与历程12-16

材料的发展历史进程01-16

帆船运动的发展历史12-18

扎染的简介和发展历史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