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国的当代艺术需要更大的社会化
我个人认为中国当代艺术之所以大面积被唱衰,和早些年其价值判断“一刀切”有关,6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被假以政治对抗说,70年代的又冠以青春伤害说,80年代出生的早几年更是被悲催的造势为卡通说等等,将当代艺术价值做成简化版和快餐消费模式,其实早就埋下了隐患,现在只不过是问题集中爆发的时刻。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线索,长期累月忽略了民间的立场和价值的兑现和努力的那一份,或者换句话说,如果不能释放中国当代艺术实践创新和边缘化的价值,一味附和在主流的市场化开拓中,那么唱衰,“看了想吐”只不过是现象,其深刻背后危机是来自中国文化结构性的危机。中国当代艺术30年的高潮部分竟然不是价值观的完整实现,而是迎来了商业化的变节。当社会化成为当代艺术的附属价值,而没有形成明确的推进,并在社会化中释放新的活力和能量,当代艺术也逐渐失去了方向。
现如今从“野鸡”变“凤凰”,转眼间又成为人人喊打的“落水鸡”,中国当代艺术从三级跳被唱衰的基本面有:1.“哑巴”学术,让中国当代艺术自吞苦果。这可以解释中国当代艺术“看了想吐”的原因之一。“哑巴”学术的主要特征是急推,狠吹,猛捧,违心。2.当代艺术被众多利益链条包围,形成了停滞的“当代艺术”,而不是释放出当代艺术自身发展的新价值出来,这个社会面关注的是市场利益,而不是艺术的精神创新与实践价值。3.主流结构的当代艺术,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市场化的商品,而不再代表艺术群体的意识形态,因此很多人清晰的意识到中国当代艺术价值形态已经走到了必须发生变化的前夜,但是对于新形态价值立场的当代艺术到来心里大都没数。4.代表一级市场的画廊在混水摸鱼,也让民情激愤。很多画廊惟利是图,充满了完全变相的商业利益追逐,加速了人们对这个行业的反胃。拍卖公司游戏的秘密则就更不要说了……现实大场面是:小圈子的游戏和江湖化的利益运作,已经扼制了中国当代艺术向更广泛层面社会化迈进的动力。
由于中国当代艺术商业化过快,大概令所有人都始料不及,近年的当代艺术价值学术整体没有独立的继续推进,也没有形成独立话语场,无法对应变化的当代艺术内外部状况,也就无法释放出新的学术信息出来,从而很单一的落到维护市场为导向的价值判断力,甚至成为合谋的一道利器,这主要体现在那些功成名就的批评家、策展人、艺术史、美术馆相关专家近年来的学术行进路线,就能看到真实的谎言存在在这个行业有多大的市场。诸如国内每年很多双年展、艺术节、三年展,博览会、各种展览都有很多大型学术活动上演,但却没有形成有力的学术建构磁场,学术独立判断的价值出来。现在与市场相关联的学术,一起构建了旧当代艺术价值体系的现实利益。因此,整体学术的影响力也就失去公信力,同时也失去了活力,更失去了突围的更新力量。尽管,当代艺术在商业上暂时成功,但是众所周知这种成功是非常有局限性的,而建立不断社会化的艺术机制和结构,才能让这些学术活动释放出真实的价值,而不是成为商业的配套。如果以搭建社会化方式的思维与视角重新来做这些双年展、博览会、艺术节等等,我想释放出来的当代艺术信息一定是另外完全不同的状态。而这些活动的价值与差异性才能真正会体现出来。
中国当代艺术“看了想吐”现在已是既定的基本事实面:如何消化这场结构性病变危机带来的冲击,重新找到中国当代艺术的新“蓝海”,取决于我们对文化的立场,取决我们对于事实的尊重,取决于艺术需要不断创新的共同价值理念共识,取决于艺术仍然强调精神性价值,取决于不断挖掘被边缘化艺术行为,以及具有突破价值艺术现场的发现与挖掘。我的意见是艺术界能否尽早的从原有衰败的“价值场”摆脱出来,寻找新的价值“蓝海”——我想这正是现在艺术界面临的一个严肃的问题。而进一步扩大社会化则是这个集体重新寻找“蓝海”的价值通道和救命稻草。
我不知道艺术界对不断社会化的当代艺术做好心理和行动上了准备了吗?在都是水分的中国当代艺术原有价值版图上,重新展开更大层面,更广程度的社会化,我想可能是寻找当代艺术价值新“蓝海”的方向,也是当代艺术的核心价值和需求。
【中国的当代艺术需要更大的社会化】相关文章:
当代艺术品收藏的忌讳06-22
论全球高价当代艺术下调趋势06-21
书法与当代艺术多媒体艺术的关系07-01
让双眼更大更明亮的化妆方法07-03
当代艺术两种“技术化”的方法07-01
当代艺术作品想象力缩水06-22
中国邮政的邮件,需要自提吗?07-13
怎样推进社会化养老?06-28
中国式婚姻最需要的幸福要素07-03
社会化网络营销方法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