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华传统服饰色彩文化
古代中国视青、红、黑、白、黄五色为正色,其他色调为间色,以别高低。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中华传统服饰色彩文化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1、自然色彩
自然色彩是中华传统服饰色彩文化的最初形态。它以自然现象对远古人民的
直接反映与人们对它的直接感知为特征,在我国至少延续了13000多年。斗转星移,日月生辉,自然色彩给予古代先民灵感与启示。从普照万物的太阳到给予人类温暖的火种,以及动物殷红的血。红色,对于原始人类不啻于温暖、食物、安全、希望和生命,因此受到莫大的崇拜和敬仰,红色自然就成为原始人类最关注的色彩。考古发现证明,红色是中国人也是人类最早制造和使用的色彩,它得益于中国当时发达的石器制造技术,这种以赤铁矿为原料,经研磨而成的颜料,是原始人类最熟悉和容易找到及制造的,当红色一经被人类关注并掌握,就被用于原始生产和生活之中。从北京山顶洞人遗址的被染成红色的砾石、兽牙、海贝等装饰品,以及撒在山顶洞人的遗骨周围的红色粉末就可得到证明。原始人对其他色彩的感知和使用也同样直接取于自然,除了直接取于其他颜色的矿石原料外,就是直接取于植物,如用植物不同颜色(黑、白、红、绿、黄)的汁涂身、纹身或染服饰材料,以此来表示什么。这种直接取于自然取于自然材料颜色的自然色彩是最初服饰色彩文化的最基本的特征,从当代中国的许多少数民族的服饰色彩文化中都还可找到起雏形。
2、封建色彩
封建色彩是中华传统服饰色彩文化的第二个形态。它是以等级标识为主要特征,在我国延续了一千五百多年。当古代中国告别了愚昧与野蛮,进入了文明的阶级社会之后,服饰色彩又成为奴隶及封建等级制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被赋予了伦理的特定意义。如商代将取于自然的青(蓝)、赤(红)、黄、白、黑五种颜色当作尊贵的色彩,规定只有奴隶主贵族才能使用。《考工记》记述了当时的贵族服饰色彩是:“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黻,黑与青谓之黻,五彩备谓之绣”。此外,将五色还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方式相结合,与五行、五常与五神相对应,构成了所谓“五方正色”的图式,并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推衍出五德终始说,如商以金德玉,尚白色;周以火德王,尚红色;秦以水德王,尚黑色等,每个朝代都以其中一种颜色作为代表性的色彩。到了以血缘为纽带、按宗法族制保持严格等级制度的中国封建社会中,色彩作为政治伦理的外在形态,直接被用来别上下、明贵贱,成为统治阶级权力等级差别的标志与象征。从西周开始直到明清,历代制定的舆服制度,从皇帝到诸臣百官的服饰色彩及纹样均有等差。封建社会中期以后,规定愈加明确详细,如《宋·舆服志》关于文武百官服饰颜色的规定是:“文武三品以上服紫,四品服绯,五品浅绯”,而黄色和龙纹则成为皇帝的专用色和王权的象征。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在封建等级制度的高压和儒家礼教思想的双重作用下,色彩的应用已脱离了自然的物质属性及其色彩的本来意义,被赋予了皇权神授和社会地位等级差别的标志与象征等政治伦理的意义,对服饰色彩的使用方向与范围有了特定的意义。
3、近代色彩
近代色彩是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第三个阶段,它是以民族吉祥意象为特征的
“多彩”阶段,这个阶段虽然时间不长,经过了不到100年的时间,但它带来的变化却是“翻天覆地的”。中华民族经历了数千年封建等级的压抑之后,随着近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市民阶层的活跃,最终形成了以社会下层民众审美意识及情感意念为主体的,整合了封建上层贵族意识,并渗透了道教、佛教以及近代资本主义思想的中华民族共同的吉祥意念,诸如福、禄、寿、喜等主题,及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吉祥图案。与之相适应的服饰色彩文化也必然表现为吉祥喜庆,浓郁艳丽,趣味盎然,主题鲜明突出。“红红绿绿,大吉大利”。人们为了达到喜庆吉祥的视觉效果,色彩讲究艳丽明快,追求火爆热烈,成为中华民族近代服饰色彩文化的最鲜明特征。比如当新春来临之际,阖家团聚之时,鲜明的唐装与红红绿纱的剪纸、对联、福字、门神、年画及爆竹相呼应,这种喜庆热闹的氛围是近代中国服饰色彩文化最典型的写照。
拓展阅读
服饰色彩与肤色相配的艺术
中国人的肤色是偏黄的,但同样是黄种人,每个人的肤色却有区别,有的白皙,有的黝黑,有的红润,有的黄褐。于是,同样一种色彩并不一定适合所有肤色的人,有些色彩可以引起人们肤色发生神奇的变化,本来黄黑的皮肤会变得白皙。有些色彩可以使面色显得发黑发青,以至于使人变得萎靡不振。故在选择服饰色彩时,应首先考虑自己的肤色是否与之相适合。下面介绍几种不同肤色的人选择服饰色彩的方法:
肤色白皙嫩者:肤色白皙的人,一般适合穿各种颜色的衣服。所谓“一白遮百丑” 。如选黑色服饰,可以显得尤为楚楚动人、高雅神秘;选颜色浓烈的服饰,可以显得健康活泼。但白皙肤色中也有区别:肤色白里透红的,应避免选纯红或纯绿的服饰,因这种搭配比较俗气;肤色苍白没有红晕的,那么应避免选择纯白纯黑上衣,这有“雪上加霜”之感,若选择粉红、明黄等亮丽些的色彩将有助于加强气色,平添神韵。
肤色偏黄者:肤色较黄的人,应避免用明度高的蓝色或紫色或黄色上装,这易黄上加黄,缺乏生气。相反,选一些粉色调的服饰,如粉白、粉红等色彩,可能会中和黄色,使黄色皮肤变得白皙柔和些。对于肤色特别黄的人,忌穿大红大绿,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选择一些中性色的服饰,比如奶白色、杏色、杏灰色等。这些颜色可以中和淡化黄色的皮肤,给人一种高雅不俗之感。
肤色偏黑者:肤色较黑的人,不必感伤,尤其女性大可不必为黑色的肤色而失去信心,殊不知,肤色偏黑的人,适当选择服饰打扮自己,同样魅力无穷。只要不是病态的黝黑,同样是一种无比健康的肤色。值得注意的就是,肤色较黑的人,尽量不要穿纯黑或大紫大褐的上装,因为颜色太深的上装会导致五官模糊不清。相反,可以选一些比较明亮的颜色,如浅黄、鱼肚白、粉白等,倒可以强化肌肤的健美感。漂白的上装和裤裙不要随便穿着,这样与肤色反差太大,没有美感。
服饰的色彩搭配技巧
一、同种色相配
这是一种简而易行的配色方法。即:把同一色相,明度接近的色彩搭配起来。如深红与浅红、深绿与浅绿、深灰与浅灰等。这样搭配的上下衣,可以产生一种和谐、自然的色彩美。
二、邻近色相
把色谱上相近的色彩搭配起来,易收到调和的效果。如红与黄、橙与黄、蓝与绿等色的配合。这样搭配时,两个颜色的明度与纯度最好错开。例如用深一点的蓝和浅一点的绿相配或中橙和淡黄相配,都能显出调和中的变化,起到一定的对比作用。
三、主色调相配
以一种主色调为基础色,再配上一二种或几种次要色,使整个服饰的色彩主次分明、相得益彰。这是常用的配色方法。采用这种配色方法需要注意:用色不要太繁杂、零乱,尽量少用、巧用。一般来说,男性服装不易有过多的颜色变化,以不超过3种颜色为好。女子常用的各种花型面料,色彩也不要过于堆砌,色彩过多,显得太浮艳、俗气。
四、不同色彩相配
不同色彩相配,常采用对比手法。在不同色相中,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白与黑都是对比色。对比的色彩,既有互相对抗的一面,又有互相依存的一面,在吸引人或刺激人的视觉感官的同时,产生出强烈的审美效果。因此,鲜艳的色彩对比,也能给人和谐的感觉。如红色与绿色是强烈的对比色,配搭不当,就会显得过于醒目、艳丽。若在红与绿衣裙间适当添一点白色、黑色或含灰色的饰物,使对比逐渐过渡,就能取得协调。或者红、绿双方都加以白色,使之成为浅红与浅绿,看起来就不那么刺眼了。
服饰的色彩搭配原则
a、原色:红、黄、蓝
复色:红+黄=橙,红+蓝=紫,黄+蓝=绿
间色:黄+橙=橙黄,橙+绿=棕
b、彩色系
(1)色相:指色彩的冷、暖属相
(2)纯度:指色彩的服装颜色搭配禁忌程度
(3)明度:指服装的明亮度
c、服装、服饰的颜色分类:
(1)暖色:红、橙、黄、粉红
(2)冷色:青、蓝、紫、绿、灰
(3)中间色:黑、白、咖啡
d、颜色搭配原则:
(1)冷色+冷色
(2)暖色+暖色
(3)冷色+中间色
(4)暖色+中间色
(5)中间色+中间色
(6)纯色+纯色
(7)净色(纯色)+杂色
(8)纯色+图案
e、颜色的搭配禁忌:
(1)冷色+暖色
(2)亮色+亮色
(3)暗色+暗色
(4)杂色+杂色
(5)图案+图案
服饰色彩的搭配禁忌
(1)上深下浅:端庄、搭配、恬静、严肃
(2)上浅下深:明快、活泼、开朗、自信
(3)突出上衣时:裤装颜色要比上衣稍深
(4)突出裤装时:上衣颜色要比裤装稍深
(5)绿色颜色难搭配,在服装搭配中可与咖啡色搭配在一起
(6)上衣有横向花纹时,裤装不能穿竖条纹的或格子
(7)上衣有竖纹花型,裤装应避开横颜色或格子的
(8)上衣有杂色,裤装应穿纯色
(9)裤装是杂色时,上衣应避开搭配
(10)上衣花型较大或复杂时,应穿纯色裤装
(11)中间色的纯色与纯色搭配时,应辅以小饰物进行搭配
【中华传统服饰色彩文化】相关文章:
中华传统文化03-02
服饰的色彩搭配技巧11-30
中华传统文化教案12-05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07-21
中华传统文化故事09-27
中华传统文化演讲08-16
中华传统文化范文06-2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05-26
中华的传统文化资料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