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与形》评课稿

时间:2024-08-29 15:39:54 毅霖 语文 我要投稿

《数与形》评课稿(通用11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评课稿编写工作,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评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与形》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与形》评课稿 1

  数形结合”是六年级上册教材中新编的内容,数与形是数学中的两个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研究对象,数形结合可以让数量关系与图形的性质的问题很好地转化,通过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数运算的意义,可以使思路与过程具体化。

  《数与形》这一内容是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帮助学生借助“形”来直观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体会有时“形”与“数”能互相解释,并能借助“形”解决一些与“数”有关的问题。郎老师为了让学生理解图形和数字的对应关系,发现相应的数字变化规律,在课堂中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是引导学生数形结合,从不同角度寻找规律。例如,在教学例1之前,郎老师首先用一组图形……让学生去发现图形排列的规律,让学生从形引入,猜下一个图形是什么图形。学生从图形中想到数,单数是,双数,从形到数,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生动形象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想象进入了新知的学习。接着在教学例1时,先让学生说一说三幅图中分别有多少个小正方形?你是怎么发现的?通过学生的讨论,学生容易得出小正方形数为12,22,32,…的结论;还有的学生看到三个图中的小正方形数还可以分别表示成1,1+3,1+3+5,…的结论。这时教师引导学生从数引入,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1+3=4,1+3+5=9,…有的学生可能很快发现4=22,9=32,…这时老师引导学生用正方形来表示这些算式,使学生通过数与形的比照,看到这些连续的'奇数在图形中的什么地方,平方数代表的又是图形中的什么,学生对规律形成更为直观的认识,从而突出了本课重点及难点。

  二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促进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在课堂学习中,教师不论是“以数解形”、还是“以形助数”,在难点、重点之处都是能较好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进行合作交流,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教师在课堂中相信学生,不以“知识权威”自居,能与学生在同一平台上互动探究,让数学课堂再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的交流与碰撞。

  三是教师能较地好地把握教材,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思想。“数与形”这一内容,郎老师通过数与形结合来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思考问题,更让学生领悟了基本的数学思想——极限思想。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郎老师在例2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和越来越趋向于1,感受什么叫“无限接近”。同时又出示一个圆及一条线段,让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表示出这些加数,使学生直观地看到最终的结果是“1”。从而进一步感受到“化数为形”的直观、形象、简捷特点。虽然无法一一穷举所得的结果,但可以利用观察到的规律进行“无穷无尽”类推,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推理和极限的思想。

  《数与形》评课稿 2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

  数形结合,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相结合,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借助于图形的`性质,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和关系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本节课李老师把数形结合的道理与运用讲的深入显出,通俗易懂,课的亮点也颇多。

  《数与形》评课稿 3

  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李老师执教的《数与形》一课,学习和与奇数的个数有什么联系时,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让学生说,再让学生用正方形去拼一拼等等,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明白方法,能够感知和与奇数的'个数的关系。

  《数与形》评课稿 4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李彬然老师利用花坛入手,引导学生去观察与本节课课题相符的内容,这样使学生对学习不陌生,又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数与形》评课稿 5

  弗赖登塔尔曾经说:“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教师不仅要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且应引导学生主动地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李老师通过“N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这个看似复杂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运用小正方形探究1,1+3,1+3+5,1+3+5+7,怎么摆可以既体现不同的数又体现所有数字的和,根据结果提出自己的猜想,然后通过举例1+3+5+7+9=25=52,1+3+5+7+9+11=36=62,,1+3+5+7+9+11+13=49=72.........验证自己的猜想,最终得出结论N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N2。让学生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地展开探究,而不是由教师灌输知识,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和感受到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数与形》评课稿 6

  听了郑老师的教学片断。我们能深刻地体会到数形结合是相互印证的。形的问题中包含着数的规律,数的问题也可以用形来帮助解决,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体会到数与形的完美结合,通过数与形的对应关系,相互印证结果,发现“和”都是“平方数”,再通过图形的'规律理解“平方数”(即正方形数)的含义,并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发现的其他规律。

  例如从第一个图到第三个图,怎样列式,每次增加多少个小正方形,加数都是连续奇数,这些奇数是怎么排列的,从而对规律形式更直观的认识。

  《数与形》评课稿 7

  前面我们试教了两次加上今天,一共上了三次,下面我就对三次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

  在第一次试教中发现。郑老师问:“9的.平方为什么要从1加到17?”学生心里有想法,但不会表达,也就是学生对规律中,“奇数的个数”理解不到位。我们组员认为:摆出来的图形没有层次感,所以对正方形的颜色做了调整,由原来的同桌各剪10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改成了一生剪1个黄色和7个绿色,另一生剪3个红色和5个蓝色的正方形。

  《数与形》评课稿 8

  在第二次试教中发现。学生对数与形结合的思想体会不深刻。在计算1+3+5+7+5+3+1=时,学生不会说算理。我们组员认为:在郑老师教学“1+3+5+7=时,还没有总结出完整的规律,受一学生得影响,过早的出现最外层的'算法,过分的强调最外层的算法,而忽略了图形的作用。所有对计算题做了调整删去1+3+5+7+5+3+1=,只计算1+3+5+7+9+11+13+11+9+7+5+3+1=?师:你有简便算法吗?

  经过了前面两节课的试教和调整,今天这节课上得和成功。学生不但能从不同的角度探索数与形的通用模式,而且还能归纳、总结出通用模式,并加以熟练地应用,从而体会和掌握归纳推理的思考和方法。

  《数与形》评课稿 9

  小学数学教师16学时培训中,实验二小陆红星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堂精彩的思维提升课《数与形》。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把数与形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可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使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这类课对学生思维的提升会有很大的帮助。在陆老师的课中我看到了以下几点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一、目标定位准确

  《数与形》是本册教材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作为新增内容,没有原有的经验和标准可以参照,对于这种课该上什么,怎么上,在教学中究竟该达到怎样的要求,我觉得很迷茫。在听完陆老师的课有了点启发。陆老师把“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帮助学生借助‘形’来直观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体会有时‘形’与‘数’能互相解释,并能借助‘形’解决一些与“数”有关的问题;培养学生通过数与形结合来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还是比较合适的。在教学中陆老师引导学生借助“形”直观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在数与形的相互转换和不断结合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感受到了数形结合的价值。该类课不是技能训练课,不是以公式和计算法则的求得为目标,重要的是让学生感悟到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这对学生长远的发展来讲是有利的。

  二、课堂提问有效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本节课中,我们可以看到陆老师对于每一个问题都是经过精心预设的。例如:1+3+5+7=?学生算出等于16后,教师又马上给出了问题1+3+5+……17等于几?你为什么不像刚才那样算?在这样问以后,自然而然有学生想到数据比刚才多了,不好算。又如在学生算出几组平方数后,教师又紧紧追问:这是一种巧合吗?这一问题引领学生继续追寻刚才得数的来源,并进一步思考这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启发。有效的提问不是一个问题问下去,马上就有N多双手举起来,而是问题给出后,能够让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让他们跳一跳能“摘到葡萄“,从而感受到“摘到葡萄“后的那种喜悦,这样的课堂学生学起来才是有韵味的,而非味同嚼蜡。

  三、擅于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数与形怎么结合?是我们在教学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形的问题中包含数的规律,数的问题也可以用形来解决。教学中陆老师从数的角度出发,先让学生计算1+3+5的得数,使学生发现都是平方数,在通过图形的规律理解“平方数”和“正方形数”的含义。让学生领会用1个小正方形、3个小正方形、5个小正方形……可以拼出一些大小不一的大正方形图。进而让学生看可以怎样用图形表示数的规律,再从中寻找图形中所包含的数的规律。通过数与形的对应关系。互相印证,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陆老师正是有效地把握了数与形的连接点,才能够在课堂中游刃有余。

  《数与形》评课稿 10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整节课紧紧围绕着目标来进行,语言清晰,学生参与强,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积极参与,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利用多种证明方法证明命题,有利于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做题能力,教案中设计了形成性变式训练,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巩固。

  建议:

  1、适当增加生生互动。

  2、练习设计适当分层,练习小试牛刀中适当减少同一类型的.题量,增加一道直接利用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综合性证明题。

  3、语速要适当减慢,每个环节中要有适当的时间给学生独立思考,消化题日。

  4、要注重点明命题证明的步骤:审题、画图、写已知、写求证、证明。

  《数与形》评课稿 11

  上周五下午参加了在“一课两讲”教研活动,两位老师以过硬的教学功底向我们展示了精彩的课堂教学,下面是我们备课组对两位上课老师的评课记录:

  仙村中学的江老师,由于是自己学生缘故,老师在上课过程中显示得比较轻松,学生能够积极配合,能够合理有序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在练习的设计上也是以简单的基础练习为主,题量适中,能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完成。

  实验中学的'姚老师,教学设计的较好,先是对之前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复习,然后用一个剪纸的数学活动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练习中,能够让学生自己去编写题目,一方面让学生了解考点,另一方面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感觉。但姚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也许不是自己的学生对学生不够了解的缘故,以至于整节课在前面的时间较松,在后面的时间显得比较紧。

【《数与形》评课稿】相关文章:

《数对》评课稿07-28

《数对》评课稿10-25

数松果评课稿10-02

《多边形》评课稿03-28

《数星星的孩子》评课稿10-16

《平均数》评课稿08-11

数的顺序评课稿范文01-15

六年级数学《数与形》评课稿09-29

《多边形(2)》评课稿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