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墨线飞舞万壑惊雷艺术
子阳的书法有骨力和丈夫气,在其楷、行、草诸体中充分彰显了中原汉子的阳刚和大气。他的书法融篆隶于楷行,点画遒壮,结字宽博,布局充实,书势博大开阔,雄浑壮伟。其笔墨随情感肆意挥洒,表现出一种摄人心魄的狂放之境。
子阳的行楷灵气十足,趣味盎然,将北碑、写经和唐楷用行书的笔意表现出来,透露出高雅的气息和韵致,耐人寻味,使人爱不释手。他的行书取颜真卿、何绍基之形质与北碑、董其昌之意韵,旨在塑造简静、淡雅的意境。在用笔上,他注意点画的粗细与长短的搭配和协调,气势开张;在结字上,他注重纵势,字形挺拔,富有张力。他的草书以“二王”、张旭、怀素、黄庭坚为倾慕对象,注重在韵律和气势上的借鉴吸收,从而表现出其草书的审美追求:奇肆而不失高雅,恣纵而不乏精微。
细观子阳的各体书作,知其对书法经典有着深刻的体悟,而且继承了深厚的书法传统。一方面他上溯秦汉魏晋,从总体上把握魏晋风骨,深刻体会汉魏朴茂、沉雄、高古的精神;另一方面他刻苦研习“二王”、徐渭、祝枝山诸家,同时将张旭线条的奇肆、怀素线条的疏放按照自己的审美追求进行提炼。
子阳有着很强的空间营造能力。其作品中字形的大小、字间中心线的摇摆、笔法的运用、墨色的浓淡以及正文与款字的连贯、字外空间的匀称与字内空间的紧迫冲突形成了对比,增添了作品动荡不安的冲击力。仅就用笔而言,子阳的独到之处在于峻拔果断、跳荡激越,使转之际锋芒矫健灵敏的高难度用笔表现得尤为突出。正如孙过庭《书谱》中所言“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这充分验证了子阳用笔的独到之处。
子阳的线条表现力和对空间布白的精心营造也是非常突出的。他犹如一个梦幻的线条魔术师,线条在他的笔下那样多变,那变化自如的线条分割成一个个墨舞的、黑与白的奇幻空间,构成了字内空间与字外空间的巧妙组合。而线条的短促凝重充满了紧张感,仿佛可以看见其创作时的高度兴奋状态。
草书创作要“乘兴”而为,创作时要有一吐为快的激情,这是草书创作的一个重要条件。《书谱》中还说:“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草书创作更需讲究天人之分、通古之变,将书家的感情、智慧与灵性融于笔墨间,使书家的生命体验与艺术表现合二为一。子阳草书重视情感的自我抒发,追求一种情感的自然流露,充满了生命的激情和音乐般的旋律。他的书法通过流畅震荡的节律表现情感的波动及生命的运动,他将王羲之草书的婉转韵媚、张旭草书的苍劲飞动、怀素草书的瘦韧圆润融会为雄浑大气、写意抒情的草书风格。此种风格让人感到有着豪放激荡的情感流动,洋溢着坚毅自信的生命风姿。
子阳借助草书这个抒情的载体,将自己丰富而细腻的情感毫无顾忌、不加修饰地倾注于笔端。他的草书如骏马奔驰,倏忽千里;如云烟缭绕,变幻多姿。其草书纵横跌宕,勾连回环,有若天纵,有高闲的天真浪漫、山谷的纵横恣肆、允明的奇态横生、王铎的雄强飞动,真可称得上是真真切切的草书。
子阳还是一位善于思考的书家。这几年他一直在进行更深的思考、追求更高的境界:如何在不失理法的条件下获得更多的趣味,如何在不经意中营造一种类似音乐般的跌宕和旋律,如何意象合一、形神俱备等等。因为善于思考,才使他的书法创作有更大的延展空间。我衷心祝愿子阳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樊子阳,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草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兼职书法讲师)
空逆直落 疏朗劲健
杨洁书作点评(点评专家:何昌贵)
杨洁的篆书取法《祀三公山碑》,在用笔上空逆直落,追求醇古遒厚的格调。观其线条疏朗劲健,结构疏密有致,在清淡素雅的氛围里体现禅意。能想象得到,创作此作时作者的心态定极为淡定冲和,显现在作品上则为骨气丰匀、劲利豪爽。
金洪竹书作点评(点评专家:徐海)
行笔轻松,不急不躁,墨色任其浓淡枯润,年轻作者能写得如此老到沉稳值得称赞。若能在线条中增加些方笔会使作品的韵味更丰富。
豪放大气 拙朴雄强
当下书展赛事既有迷人的风景,也有种种诱惑和陷阱。能否正确地面对诸多世俗名利和冲破各种阻力而一路走来,登堂入室,取得真经,自成一家,则全在于自身造化。其中,毅力、定力、天赋、悟性、刻苦程度、创造力在起着综合作用。有的书家起初尚好,越往后就越找不着北了;有的人却可以卓立于展览风潮之上,越往后越清醒理智,方向也越来越明确。
董伟国当属清醒理智者。他各体皆能,还兼善篆刻、绘画,亦能属文,清新可读。董伟国是特别有艺术感觉的人,盖因他的爱好颇为广泛,凡与艺术沾边的事情几乎都有涉猎。杂学对于有的人而言,往往博而难精,似乎样样都懂一些,实则样样稀松平常。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却是一种很好的磨砺和积累,不仅不会在众多爱好中空耗岁月,反而能够从中提炼出难得的精华,进而成就自我。
董伟国无疑就属于后者,他在自己的诸多爱好中玩出了个中滋味,而且越来越有格调和品位。尤其是在书法方面,他搞出了大动静,从家乡一路走来,走向全国,一跃而成为当今书坛中青年书家中的佼佼者,实属不易。
董伟国的小楷取法于晋、唐、宋、元诸家之间。作品隽秀典雅,用笔精到,点画应规入矩,并适当吸收了魏碑书法结体灵活多变之特点,章法错落有致,疏落散淡之中有一种稚拙之趣。其大篆作品用笔雄肆大气,结体欹正相生,章法富于变化,古趣横生,韵味十足,颇为可观。看得出来,他对传世大篆经典作品,诸如《石鼓文》、《散氏盘》、《大盂鼎》等是下过一番工夫的。能够在大篆上有所作为的人,在隶书、行草方面必会有高古奇崛之气象。董伟国的隶书作品便有这样的特点。他不仅对汉隶经典如《张迁碑》、《石门颂》等深加研习,还能自觉地将大篆的笔法和艺术感觉引入到隶书作品的创作中来。因此,董伟国的隶书就少了许多当下展览中隶书作品的通病,没有刻意去摆弄点画、经营结构,而是在自然体现汉隶经典风貌的同时,融入自己的理解、抒写自己的情怀,时代精神也在这种不经意之间得到了适度的张扬。
董伟国的隶书写得比较纯正,经典汉隶所应该具备的那种古朴典雅、雄放大气之感流溢于他的字里行间。这说明,董伟国对汉隶本质精神有着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具备较好的把握和体现能力。顺着这样的路子走下去,将来他必然会有更大的体会和收获。
草书也属于董伟国的强项。其草书在取法上以“二王”为本,顺流而下,对唐人特别是张旭、怀素之大草和明清诸家用功颇深。故而,董伟国笔下的草书作品既有晋人草书的简约,又有唐人草书的狂放,也有明清草书的奇崛。用笔丰富多变化,墨色苍润复滋华,气韵畅达而不流于轻飘,线条凝练而不迟滞,笔墨飞扬而不狂乱。特别是他在收放关系的处理上颇具匠心,章法的疏密搭配也很合理,综合起来产生了非常好的视觉效果。
优秀的草书作品一定是境界高、气象宏大的。要做到这一点,取法是关键,能否智慧地摄取传统经典草书的精髓尤为重要。那种不合古法而一味逞强使性地纵横涂抹与草书的本质精神是背道而驰的。狂草的动感是必然的,但静穆之气却不易得,动易得而静则难求。要解决这个矛盾,仅靠技法的训练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学养的支撑。董伟国已经认识到自己的某些不足,也明白曾经追逐潮流的局限,因此,他在及时反思并调整自己的学习和创作。而我也坚持认为,一个能把尊重传统和大胆探索紧密结合起来的书家,若要成就大才不过只是个时间问题而已。
会意求古 善思出新
书法发展到今天,随着实用功能的消退,艺术价值高度凸显,成为其最主要的属性。在这一替代转化的过程当中,书法艺术从审美追求、品评标准到学习方法各方面,也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批禀赋聪敏、勤思善悟、有开创意识的实力派书家乘势而起,为当代书法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王春和便是这个群体中脱颖而出的青年代表性人物之一。王春和———一个长期生活、成长在塞外的蒙古族青年,隶、楷、行草诸体兼擅,其书风格调高古,雅意与苍朴兼而有之。在全国专业性书法大赛中多次入选、获奖,成绩斐然。应该说,内蒙古是一个传统文化传承环境比较薄弱的地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游牧文化一直在内蒙古历史上显现着鲜明的地域特征,特殊的地域位置使这里的文化积累在历史上长期比较滞后。正因为如此,王春和对艺术的领悟与把握能力及其所取得的成绩,才显得更加可贵和引人注目。
这些年来王春和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出色的成绩,首先得益于他对艺术形式敏锐的感觉和对技巧规律准确的理解。对于书法艺术来说,用笔和结字始终是最基本、最核心的技巧内容,同时也是个人风格得以确立和展现的基础。王春和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从他的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在用笔、结字技巧方面是下过大工夫,有着坚实基础的。他的行草书植根于魏晋“二王”一脉,旁涉唐宋,于《集王圣教序》、“二王”手札得法最多,又对苏子美、米南宫用功甚深,在笔势的灵动和字势的开合上颇有领悟。所以他的行草书点画准确沉实,同时又富于流走跳荡之趣,字形端稳从容,结体的虚实、偃仰、聚散与章法的穿插错落、避实就虚巧妙互用,显得既有所宗又不落窠臼。其楷书走的是魏晋、初唐一路,下笔遒劲幽远,有隶意,结体宽和、古拙,在严谨统一的面目中透露出个人的独到理解与感悟。他的隶书取法秦汉,通过个性化的点画形态来表现特定的古代字体类型,给人一种笔今貌古的清新感受。而在以上种种的实践中,王春和始终把握住书法的艺术规律,善思敢变,在不同形式、不同书体的作品中显示出气息高古、和谐、有韵律的个性特征,绝少有时下青年人识浅、浮躁的书风习气,从而使自己的审美取向以及艺术风格由此得到显现。
深入品味王春和的作品可以发现,他的成功包含着对传统精髓的选择吸收和对当代书法发展的认识把握。王春和的书法是从传统中一路走来的,然而他的风格又绝不仅仅是跟随在前人后面亦步亦趋地重复模仿,而是透露着鲜明的当代气息。当代书法的发展,在审美追求、品评标准到学习方法各方面与从前相比都有新的变化,如何有选择地和目的明确地从传统中吸取营养,同时加以创造性地运用发挥以学古出新,这些成为当代书家普遍的努力追求。王春和在这一点上既有明确的目标取向,又有明智的方法手段。
在王春和的整个艺术实践中,综合素质修养以及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与贯通,也是他能够获得成功的重要支撑。正如他自我评价的那般,“自幼喜好艺文,习武抚琴,爱好甚广”,这些都滋养着他对艺术的感悟能力,再加上勤奋善悟,也使他的艺术实践很快走向和谐成熟。对于当代书坛来说,王春和是一个青年人成功的榜样,他的书法道路及其成就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发。王春和的书法之路还很远,让我们拭目以待。(王春和,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自治区书法家协会理事、创作委员会副主任)
体古法之功具时法之新
吴前琪是近些年在书坛崛起的一位实力派中青年书法家。近几年来,他持续在各类国展中获奖、入展,已引起圈内人士的广泛关注。作为他的朋友和同道,我们在分享他成功的喜悦的同时,也关注着他的书法艺术成长之路。
吴前琪是一位在传统经典上真正下过工夫并有着厚实基础的书法家。记得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十数年间,他每天坚持临读经典法帖,日复一日,几乎把自己逼到了孤寂的境地,俨然成了一个书法殉道者。特别是在对唐楷和魏碑的临习上,吴前琪显示了超人的定力,为他的书法艺术之路做了充分的储备,这些从他的作品中那些精到的点画、熟练的笔法和准确的结字便可窥一二。吴前琪不仅注意对经典的继承,更注重对经典的演绎。在研习中,他有意将一种或几种法帖进行信息整合,尝试用自己的语言符号去对经典进行新的诠释。他更注意书法的时代性和审美的现代性,打破平衡,走出中和,特别是在坚实的用笔功夫的支撑下,在自然书写的过程中所生发出的结构的变化、墨色的变化及由此产生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他的作品既深含传统意韵,又富有时代气息。
在书法艺术上,吴前琪将行草和楷书作为主要的追求目标。其行草书以魏晋风韵为基调,糅合唐人以及宋、明的形质姿态,间有激情发挥,更呈自由状态,驾轻就熟,洋溢着一种轻松的艺术精神。其楷书走的是唐楷和魏碑融合之路,通过用笔和结字的一些突破,以期走出一条“激活唐楷”的新路。
有趣的是,吴前琪自身的外在状态和他在书法艺术上的表现呈现出明显的矛盾。他为人朴实,但在书法上追求时尚,直面现代,勇于做各种表现性的探索。他谦和谨敛,但他的作品却大开大阖,常常出人意料地挑起矛盾,放开笔势,在书写的对抗中宣泄自己,张扬个性。他在从事书法创作时,有着极佳的作品意识和形式观念,拼接、色纸搭配、块面组合、印章点缀等手段无不采用,这使他的作品更为丰富饱满、可圈可点。
吴前琪在书法艺术上不仅是个践行者,还是个明白人。他深知在当代艺术中,理念有时比功夫更重要,而具有现代意识更是当代书法家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只有既深研传统又关注当代,才能准确地把握自己、把握未来。面对近几年不断得到的鲜花和喝彩,吴前琪总是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不断地自省、不断地自警,从不满足于自己现有的水平和状态。特别是面对一批批70后、80后书法家的崛起,他更感到了新的挑战和压力。他正在思考和调整着自己书法的未来。吴前琪在努力,我们对此充满期待。(吴前琪,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
做书法的追梦人
对于书法,我本是抱着一种玩儿的心态,可它自身所具有的无穷魅力使我不得不倾尽所有之力而为之。在习书的过程中我们都会遇到很多迷茫和困惑,有时又会觉得自己很痛苦、很失落,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调整,方能慢慢从中走出来,可不久又会陷入这种困境,反反复复,这也许就是书法真正的魅力所在。
真正对书法有了深入的了解是在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之后,在那里我系统地学习了文字的演变发展史。这些课程对我的帮助特别大,使我对书法的理解有了一个大的进步,思想上也得到了升华。还有就是在临帖方面,美院特有的教学方法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让我对书法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在没到美院之前我对临帖的概念只做到了肤浅的层面,没有深究下去,把很多细微的部分省略掉了,实际上这恰恰是把碑帖中的精华部分忽略了,这也是碑帖中内在的精神层面。在对临帖的态度上,老师会对笔画的来龙去脉和入笔的方向、使转、节奏等细节“斤斤计较”,而且要求最好背临下来。经过这样的强化训练,我很快便把自己以往的一些习气改掉了。
当然,临帖只是一种手段,最重要的是能为我所用,这就涉及到如何从临摹到创作的问题。我在临帖的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是意临,在意临的同时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一些对碑帖的理解加进去,这样对创作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关于确立书法风格这个问题,我不赞成过早确立。因为这会产生一种排外性,会失去很多新鲜的血液,思想也会因此封闭。但自己也必须要有一个大致的主攻方向,毕竟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要与古人争一席之地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情。所以在选择方向的同时要把握好取舍的标准,有时取容易,舍却很难。我自己的书法风格主要定位在“二王”一系,观照最多的是手札、信笺一路,因为那些墨迹流露出一种自然的书写状态以及浓浓的书卷气,这让我在临习和读帖时常常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我有时也会突发奇想,从篆隶简帛中汲取养分,虽略显稚气,不怎么成熟,但作为一种尝试和探索,确能从中得到些启迪。
在当今这个信息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我经常会提醒自己,不要随波逐流,不要为一时的小成绩而在沾沾自喜中迷失了自我。我相信有耕耘就会有收获,不管是欣喜,还是彷徨,只要认真享受这个过程就好。这也将是我毕生孜孜以求的心境,人生有梦想才能有动力,才能活得精彩。我愿做一个追梦的人,不管前方有多大的艰难险阻,我也会义无反顾地走下去,不管梦醒之后将如何,但至少现在的我还不愿醒来。(许文林,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衡漳印社副社长)
【墨线飞舞万壑惊雷艺术】相关文章:
飞舞的雪花作文06-09
飞舞的粉蝶作文06-08
林清玄相思飞舞07-03
王冰洋飞舞歌词06-28
关于月入2万元艺术筷子火爆创业计划07-05
[飞呀飞舞蹈视频]飞呀飞06-30
陈颖心飞舞的蒲公英心得体会07-03
大班艺术活动《盘子艺术》04-08
浅谈儿童艺术与艺术教育07-02
大班艺术教案插花艺术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