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五莲山神茶的历史传说
五莲山神茶的传说
在鲁东南中部绵延的群山众巅间,有五座相连的大山,这就是五莲山。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五莲山叫五朵山。
一时,过海八仙路过五朵山,但见山高入云,千奇百怪,然不见半点绿草,经向山神询问。知此处有火龙作孽,五朵山周围天旱地裂,草死木枯,颗粒无收。百姓无以度日,远走他乡。八仙闻听此言,决计除怪治山,造福生灵。经过八仙们努力,五朵山上便山花烂漫,草木丛生,硕果累累,鸟语花香。
八仙走后,山神便欢喜地满山巡视,行至五莲山顶,他望望一块直插云霄名叫天竺峰的巨石,便沿石向上攀去。行至天竺峰腰际,一低头,发现一粒核桃般大小的种籽裸露在石缝,未见发芽。山神想把这粒种子拿出来种到别处,可他的手伸进石逢,离那粒种籽总差半指,无论如何也拿不出种籽。无奈何,山神只得到别处捧来一些黄土,将种籽埋了,又巡山去了。
八十年后,这粒种籽破土发芽,从天竺峰半山腰的石逢里钻出来,长成一株碗口粗的野茶树。遥望此树枝繁叶茂,近闻此树清香扑鼻。当地人称其为“神茶”。山神为了防止神茶倒下,就用土石仿照自己的手重塑了一只“手掌”。手掌的二指与三指将神茶树牢牢箍住。人们为纪念山神,就将此掌称为“仙人掌”。几千年过去了,这只手掌依然还清晰地留在树下托着神茶呢!
到了明代万历年间,四川高僧心空和尚云游五朵山,只见五朵山水秀山明,峰峙壁立,禁不住惊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赞不绝口“天赐我风水宝地也!”因而造庙定居下来。
不久,万历皇帝(明英宗)的母亲李皇后因患眼疾,双目失明,汤水不进。宫中御医看遍,却无人能治。神宗心急如焚,张榜天下:有能治愈者,赏黄金万两,赐官一品。心空久研医道,精通医术,云游中曾治好不少疑难病症。他早知道神茶来历,于是冒险攀上悬崖,采来几枚叶片,配成药方,带着药方赶赴京城,为皇后治疾。一剂药服下,李皇后便觉胸阔气畅,食欲大振,双目发痒。三剂过后,李皇后盲眼复明,顾盼自如。神宗大喜,传下旨意:耗银万两,敕建五莲山护国万寿光明寺。一庆母亲眼见光明,二祝母亲长寿万年,三求明代江山永固,四改五朵山为五莲山。
寺院建成后,心空不愿为官,便留在寺中当了主持。心空广收门徒五百名,整日梵香诵经。五莲山上香雾缭绕,好不兴旺。数年后心空圆寂,后世寺院主持立有规矩:每日采神茶一片,熬制成汤,供奉心空。他人未经许可,不得采摘,否则寺规处置。众僧每次闻其清香,无不垂涎。由于神茶不仅有三德:“坐禅时通夜不眠,满腹时帮助消化,茶且不发”,而且祛肺痢、保健康、护齿明目、 解渴生津, 增长善根。因此饮茶便成为禅门修道的最好辅助。后僧人广泛引种,精心栽培后,采撷嫩芽炒制禅茶,既可供寺院僧人饮用,又可招待施主或做为结缘礼品。一时间人们争相到寺院求取禅茶。
勐腊易武贡茶的典故传说
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讲说讲说勐腊易武贡茶的传说。这还要说道勐腊的茶叶兴盛时期。回到清朝当时雍正当道第二年。大量的茶叶传流进了易武,形成茶林查寨相连的格局。当时的茶山上祸事不断以至于官方严禁客商入山做茶,直到雍正上位第十三年的才开始恢复茶商引茶的现象。
当时的官员们将名满天下的普洱茶仙进了宫中。备受皇亲们的喜爱至此被列为贡品之一。乾隆上位第九年的时候普洱茶正式被列为入了贡茶的案册当中。
易武对于贡茶极为有考究。在当时的茶农民间就流传这这么一句话:采办贡茶是最大的事情,但自己的事情再怎么忙也要放弃。以采办贡茶为主要。也只有贡茶的事情做完后,老百姓们才能开始上市卖茶。
林凤池赶考得香茗
据说台湾冻顶乌龙茶是一位叫林凤池的台湾人从福建武夷山把茶苗带到台湾种植而发展起来的。林凤池祖籍福建。
相传,清咸丰五年(公元一八五五年),林凤池听说福建要举行科举考试,心想去参加,可是家穷没路费。乡亲们纷纷捐款。临行时,乡亲们对他说:“你到了福建,可要向咱祖家的乡亲们问好呀,说咱们台湾乡亲十分怀念他们。”林凤池考中了举人,几年后,决定要回台湾探亲,顺便带了36棵乌龙茶苗回台湾,种在了南投鹿谷乡的冻顶山上。经过精心培育繁殖,建成了一片茶园,所采制之茶清香可口。后来林凤池奉旨进京,他把这种茶献给了道光皇帝,皇帝饮后称赞好茶。因这茶是台湾冻顶山采制的,就叫作冻顶茶。从此台湾乌龙茶也叫“冻顶乌龙茶”。
相关链接:
时隔二百五十二年后,“游子”回乡,问祖寻根。2007年9月19日晚,首届武夷山国际禅茶文化节“和之夜”晚会上,取自台湾南投县鹿谷乡的山泉水与汲自福建武夷山的山泉水交融一处,共同冲泡由台湾冻顶乌龙与福建武夷山大红袍拼配而成的乌龙茶,再续茶缘。两种茶叶水乳相融,其高香醇厚弥漫现场,令人难忘。
福建武夷山是乌龙茶的发源地,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则是大红袍的祖庭,而台湾名茶冻顶乌龙就源自该处。台南人林凤池来闽考试,携苗而归后,在台湾冻顶山引种成功,并逐渐被移苗广植,成为今日的冻顶名茶,武夷茶也就成为台湾名茶冻顶乌龙的“祖先”。
在当晚首届武夷山国际禅茶文化节“和之夜”晚会上,在梵音禅唱的背景音乐中,经过一道道禅茶的程序,冲泡出一杯杯汤色金黄、色泽鲜亮的茶汤敬献给在场嘉宾,大家饮后回味无穷,连声称好,台湾“慈航菩萨圣像护送团”名誉副团长真华长老则细品慢啜,不舍放下这凝聚两岸茶情的杯盏。参加文化节的四百多名两岸僧侣共同见证了这一茶情、茶缘。
白鸡冠得名的由来
不知道白鸡冠大家听说过没有呢?这是什么的名字呢?不会是茶名吧。没错这就是茶名,白鸡冠是武夷山四大名丛之一,其它三个为大红袍、铁罗汉、水金龟。不过相对于其它三种茶白鸡冠显得不是很出名,之所以叫做白鸡冠是因为它的茶芽儿形态像白锦鸡头上的鸡冠,所以才取名白鸡冠。
不过白鸡冠得名还有事因为传说故事而来的哦,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吧。
相传白鸡冠是宋代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发现并培育的茶种,白玉蟾当时是武夷山止止庵道观的主持,而白鸡冠的原产地就在武夷山大王峰下止止庵道观白蛇洞。“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这是八百年前白玉蟾发现培植出武夷名枞白鸡冠,并在武夷山止止庵内畅饮后写下的佳句。
还有一个是说在明朝年间,武夷山慧苑寺有一位僧人,名圆慧,笑脸罗汉除了念经参禅外,还管理着一片茶园。一天清晨,笑脸罗汉早课完毕,突然从山岗上传来一阵锦鸡惨叫的声。一只老鹰要捕捉幼小的锦鸡,一只母白锦鸡正与它舍命对抗,后来母白锦鸡几经死了。他顺手把母白锦鸡埋在一株茶树下。第二年春天,一株茶树长得与众不同。形似鸡冠,叶片采下,精制成茶叶,饮后更是满口生津,回味有余香。有一年夏天,建宁知府带着眷属来武夷山游览,公子腹痛,请笑脸罗汉诊病。取出少许白鸡冠冲泡,公子服下,病愈,知府大人询问是何神丹妙药?答道:“白鸡冠茶。”知府奏献此茶,皇帝尝后认为白鸡冠是茶中上品,每年封制进贡,一直延续至清代,从此白鸡冠茶名闻遐迩。
上面就是为什么此茶叫做白鸡冠的由来了,大家想要了解更多可以阅读以下内容。
茶叶的传说
茶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饮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茶叶的由来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来看看有关茶叶的传说吧。
传说在三皇五帝时代,神农上山采药,那天我们的医药祖先边采边尝,不知不觉中已尝了近72种中草药。草药中的毒性令他觉得口干舌燥,浑身非常的不舒服,于是便坐在树下休息,正在这时,几片树叶飘落在他面前,凭着往常的习惯,他又捡起树叶放入口中尝试,可是令他惊奇的是,过了一会儿神农开始觉得身体舒畅起来,口也不渴了,浑身好像一下子轻松了下来,而口中的树叶还留给他了一口的清香,神农觉得这种树叶对于解渴很有效果,还很清香,越是就带回去,泡着喝,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知道的茶叶了。
今天,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茶叶的健康价值。茶的饮料的附带品也越来越多,茶与人们的生活也更加的密不可分了。
端茶送客
自古就有端茶送客这么一个传统习俗。客来献茶,当主人认为事情都谈完以后便会端起茶杯请客人用茶,带客人泯一口茶水后便喊仆役送客。主人起身相送,客人也自觉告辞这样一个惯例。其避免了主人想结束谈何却不方便开口,客人想告辞又不好意思出口这么一个尴尬处境。
要说端茶送客的由来,必须要提提清代末期的时候一位刚上任的县令在炎夏时刻去拜访谒巡抚大人。按照礼节本应该是不能带扇子但是这位县令去手持折扇而入。巡抚大人见此人如此不知礼数。于是便借着请他脱帽宽衣的礼节把茶杯端了起来。侍者见状便高喊送客。县令连忙拿着帽子及衣服狼狈的退了出门。这便是当时官场上最为盛行的风俗——端茶送客。
现如今端茶送客这一风俗也只能在电视屏幕上才能看到。这种古人遗留下来送客方式,在许多社交场合当中也比较含蓄的运用到了。
【五莲山神茶的历史传说】相关文章:
巫山神女的历史典故08-24
经典传说故事:茶女07-09
经典传说故事:梅占茶07-09
梅占茶的传说故事07-09
经典传说故事:雁荡毛峰茶07-09
经典传说故事:君山银针茶07-09
茶的历史起源03-27
有关梅占茶的传说故事07-09
经典传说故事:庐山云雾茶07-09
经典传说故事:政和工夫茶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