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名茶的的历史传说

时间:2023-07-14 19:25:18 宜欢 历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四川名茶的的历史传说

  茶,一片神奇的树叶。四川大地上,这片树叶从古至今一直熠熠生辉。回溯历史,四川为植茶、饮茶发源地之一,茶文化风气炽盛;聚焦当下,四川是茶产业大省。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川名茶的的历史传说,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川名茶的的历史传说

  四川名茶的的历史传说

  自古以来,四川就是我国栽培茶树最早的地区,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初期,就以盛产茶而著称于世。蒙顶山为蜀郡种茶的发源地,也是我国名茶的发祥地。峨眉山、青城山、鹤鸣山盛产名茶,并与宗教结缘,民间流传着很多名茶的传说。

  1.“仙茶”的传说

  相传西汉末年,邑人吴氏理真,在蒙顶山即上清峰,栽了七株茶树,“高不盈尺,不生不灭”。采制成茶泡饮能治百病,七株茶被人称为“仙茶”,后来取名为甘露茶,茶树历经一千多年,七株“仙茶”,在蒙顶山现存的汉碑和明清两代石碑上均有记载。

  2.鹤鸣仙茶凝如鹤

  地处成都平原西部边缘的大邑县,素有“七山一水两分田”的称谓,丘陵山地层层茶树似海浪,棵棵青茶绿如涓滴。

  据传,道家张三丰在鹤鸣教书时,听人讲鹤鸣山的茶唯白鹤停歇过的那棵才是好茶。三丰找到歇过白鹤的茶树并打上记号,第二天采下树叶制成茶,抓一点放进碗里,用开水冲泡后,看见茶叶漫漫张开,变成一只一只象在飞的白鹤。突然从茶碗中飞出一只,变成一个童谚鹤发的老头,飘然不见了。三丰就采这棵茶树籽,种遍鹤鸣山,制成茶不献官,却把茶叶分送给山民,治好了不少人的疑难怪病。后来,老翁度张三丰成了神仙。鹤鸣山茶被朝廷饮定为贡茶。

  3.雾中山茶和八功德水的传说

  清朝有位皇帝,三十多岁头上长出几根白发,令御医在一年之内主其白发转青,不然,要砍头问罪。御医用尽药方,仍不见效。有天晚上,他梦见一个和尚指着西方,比着“八”字。经僧人解梦,是说西方道教圣地西蜀晋原县开化寺后山上长的茶树,制出的茶叶能除病益寿,“八”字指山那股八功德泉水。泉水泡雾山茶,皇帝喝了,白发就能转青。御医照此办理,服用后,果然白发转青。皇帝册封八功德水为神水,御定雾中山茶为贡茶。宋代诗人陆游在蜀州作官司时品尝此茶,赋诗一首“少逢重九豪华,南陌雕鞍拥钿车。今日蜀中生白发,瓦炉独式雾中茶”。明代新都学者杨升庵赞此有:一清、二冷、三香、四柔、五甘、六净、七不噎、八除病的特点,因此为名。

  4.抗贡茶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位高僧来峨眉山,把茶籽种在山上,还教山民管理茶树的方法。从此,峨眉山上就有了茶树,长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茶农摘下茶叶制成香茶,紧结纤秀取名“峨蕊”,扁直形如竹叶取名“竹叶青”,游客们喝了赞不绝口。

  一年,康熙游峨眉山,喝好茶,降旨每两年向皇宫进贡一次。到时百姓们不能采摘,守着茶树哭泣。一位身穿绿衣姑娘见状,说她有办法,将手中白纱巾在茶树上一绕,茶树全变成了白枝白叶,县官司派人采摘制成,康熙一见大怒。不送贡茶时,茶树又转青,又制出香茶,康熙听说,令全部砍光。等砍树人一走,百姓就给茶树除草、培土、施肥,第二年长得茂盛青翠,百姓又喝到香茶。年复一年的砍,百姓们年年培育茶树,一连砍了九年,而且还连根挖,当挖一棵老茶树时,挖一下,长得高,象一把伞,结满很多大茶果,县令叫用刀快砍,茶果象雨点往县令头上落,这拨人逃之夭夭,从此再也不敢来砍茶树,人们就叫那棵老茶树为“抗贡茶”。

  5.青城茶

  相传,唐朝时,安禄山叛军打入京城,唐明皇带妃子慌忙朝成都逃跑。故事讲述杨贵妃被逼处死后,唐明皇在梦中见到他心爱的妃子,在青城山献茶请他品尝,皇上见汤色碧绿,芽叶直立,清香扑鼻,茶水不浑不酽,闻到就觉得神清气爽,喝了周身有活气,连说好茶!梦醒后,叫随从找当地最好的茶农,连夜赶制这种茶,皇上封这为青城茶!青城茶早在唐时已是著名的茶叶产地,宋代著名的“味江茶园”就建在青城。

  6.花王与茶姑

  四川从明代起开始制花茶,成都人喜爱喝茉莉花茶,流传着一则有关茉莉花茶的故事。相传,古时龙泉驿东山一带,从大面铺到海螺寺遍栽茉莉花。入夏,纵横几十里花香不断。一天,有人看见石经寺附近的茉莉花丛中,走出一个玉一般洁白,冰一般晶丽的一王子,被称为“人间第一香”的花中王子。

  龙泉山的云雾山中,生长着茂密的茶树,每到夜晚,林中便走出一群茶姑,嘻嘻哈哈边走边笑,手拉着手结伴追赶茉莉花王。撵上后,王子热情欢迎茶姑,在她们的青丝的鬓发边插满芳香的花蕾,久香不断。后人咏叹:“茶情偏与夜相投,心事鬓边羞。薰醒半凉梦,能消几个开头?风轮浸卷,冰壶低架,香雾飕飕,更著月华相恼,木樨淡了中秋”。成都人爱饮茉莉花茶,大概和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无关系。

  君山银针的历史渊源

  君山银针始于唐代,清朝时被列为“贡茶”。据《巴陵县志》记载:“君山 产茶嫩绿似莲心。”“君山贡茶自清始,每岁贡十八斤。”“谷雨”前,知县 邀山僧采制一旗一枪,白毛茸然,俗称“白毛茶”。又据《湖南省新通志》 记载:“君山茶色味似龙井,叶微宽而绿过之。”古人形容此茶如“白银盘 里一青螺”。

  清代,君山茶分为“尖茶”、“茸茶”两种。“尖茶”如茶剑,白毛茸然,纳为贡茶,素称“贡尖”。君山银针茶香气清高,味醇甘爽,汤黄澄高,芽壮多毫,条真匀齐,白毫如羽,芽身金黄发亮,着淡黄色茸毫,叶底肥厚匀亮,滋味甘醇甜爽,久置不变其味。 冲泡后,芽竖悬汤中冲升水面,徐徐下沉,再升再沉,三起三落,蔚成趣观。

  信阳毛尖的历史渊源

  信阳的名茶,在唐代就有记载,唐代陆羽《茶经》和唐代李肇《国史补》中把义阳茶列为当时的名茶。宋朝,在《宁史·食货志》和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中把信阳茶列为名茶。元朝,据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光州产东首、浅山、薄侧”等名茶。明朝,对名茶方面的记载很少。清朝,茶叶生产得到迅速恢复。清朝中期是河南省茶叶生产又一个迅速发展时期,制茶技术逐渐精湛,制茶质量越来越讲究,在清未出现了细茶信阳毛尖。

  清光绪未年(1903-1905), 原是清政府住信阳缉私拿统领、旧茶业公所成员的蔡祖贤,提出开山种茶的倡议。当时曾任信阳劝业所所长、有雄厚资金来源的甘周源积极响应,他同王子谟、地主彭清阁等于1903年在信阳震雷山北麓恢复种茶,成立“元贞”茶社,从安徽请来一名余姓的茶师,帮助指导茶树栽培与制作。

  1905-1909年甘周源又邀请陈玉轩、 王选青等人在信阳骆驼店商议种茶,组织成立宏济茶社,派吴少渠到安徽六安、麻埠一带买茶籽,还请来六安茶师吴记顺、吴少堂帮助指导种茶制茶。制茶法基本上是沿用“瓜片”茶的炒制方法,用小平锅分生锅和熟锅两锅进行炒制。炒茶工具采用帚把,生锅用把长0.5米、把粗0.1米的帚把2个,双手各持1把,挑着炒。熟锅用大帚把代替揉捻。这就是信阳毛尖的最初制作技术。

  1911年,甘周源又在甘家冲、小孙家成立裕申茶社,在此带动下,毗邻各山头茶园发展均具有一定规模。茶商唐慧清到杭州西湖购买茶籽并学习龙井炒制技术。回来后,在“瓜片”炒制法的基础上,又把“龙井”的抓条、理条手法融入到信阳毛尖的炒制中去,改生锅用小把炒制为生熟锅均用大帚把炒制。用这种炒制法制造的茶叶就是当今全国名茶信阳毛尖的雏形。

  民国时期,茶叶生产继清朝之后,又得到大力发展,名茶生产技术日渐完善。信阳茶区又先后成立了五大茶社,加上清朝的三大茶社统称为“八大茶社”。由于“八大茶社”注重制作技术上的引进、消化与吸收,信阳毛尖加工技术得到完善,1913年产出了品质很好的本山毛尖茶,命名为“信阳毛尖”。

  为了迎接1915年巴拿马运河通航而举行的万国博览会,1914年,信阳县茶区积极筹备参赛茶样,有贡针茶、白毫茶、已熏龙井茶、未熏龙井茶、毛尖茶、珠三茶、雀舌茶。1915年2月,在博览会上, 经评判,信阳毛尖茶以外形美观、香气清高、滋味浓醇的独特品质,被授予世界茶叶金质奖状和奖章。信阳毛尖从此成为河南省优质绿茶的代表。1958年,信阳毛尖在全国评茶会上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信阳茶叶生产得到更大的发展,信阳毛尖茶生产技术得到推广,生产区域不断扩大。到1993年,信阳的师河区(原信阳市)、平桥区(原信阳县)、罗山县、潢川县、固始县、光山县、商城县、新县、息县七县二区都有信阳毛尖茶生产。

  米砖茶的历史渊源与发展历程

  米砖产于湖北省赵李桥茶厂。米砖的生产历史较长,仅次于青砖。湖北砖茶,原是山西帮经营,先在鄂南设庄收购毛茶加工砖茶,19世纪中叶,咸宁县羊楼洞产80余万斤。

  进入19世纪后,由于对外贸易的发展,清道光年间宜红问世,至1861年汉口开埠后,英国去汉口设立洋行,大量收购红茶,转运英国和转手西欧各国。

  此时俄商收买砖茶,1863年前后俄商去羊楼洞一带出资招人包办监制砖茶。1873年在汉口建立顺丰、新泰、阜昌三个新厂,采用机械压制米砖,转运俄国转手出口。

  主要原料来自湘、鄂、赣、皖四省红茶的片末茶,还从印度、锡兰时口部分茶末。俄国在红口生产和收购的砖茶,一般是从汉口经上海海运至天津,再般运至通州,再用骆队经张家口越过沙漠古道,运往恰克图,最后由恰克图运至西伯利亚和俄国其他市场。

  后来还动用舰队参加运输,经海参崴转运欧洲。据《海关通商贸易总册》统计,1876年至1879年,米砖出口中汉口总出口量的13.4—26%,1879年出口米砖7232.8吨,占当时全国茶叶出口总量的7.28%,1888年上升到占全国出口总量的12.91%,为米砖生产和出口的全盛期。目前产千余吨,主销东口(指张家口)、西口(指包头)及新疆各地。

  少量销欧美与苏联。由于米砖外形美观,有的西方家庭给米砖配以精制框架放入客厅,作为陈列的艺术品欣赏。

  珠兰花茶的历史渊源

  珠兰花茶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明代时就有出产,据《歙县志》记载:“清道光,琳村肖氏在闽为官,返里后始栽珠兰,初为观赏,后以窨花。”

  清《花镜》载:“真珠兰……好清者,每取其蕊,以焙茶叶甚妙。”珠兰的花期自4月上旬至7月。鲜花要求当日采摘,采摘标准为花粒成熟、肥大,色泽鲜润、绿黄或金黄的花朵。珠兰花一般于午后开放,如果适时进行窨茶,可以充分吸收花香,达到最佳的品质,所以珠兰花茶都在午后开始窨制。

  中华茶史纵横

  古代有一位神农氏,立誓遍尝百草,用来制药,以解除百姓疾病之苦,因此数次中毒,但都凭借丰富的自救经验而死里逃生。

  有一天,神农氏又进山采药,翻山越岭,不辞辛劳。到了中午,火辣辣的太阳在天上照着,不觉有些口干舌噪起来,便寻找就近的水源,以解口渴之苦。忽然一片树叶飘到眼前,拾起一看,竟不知何物。

  神农氏本就有遍尝百草之誓,这次当然也不会错过。但由于几次教训,也不由得慎重起来,看看叶子,颜色清绿可爱,还有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凭着丰富的经验,神农氏知道它应该属于无毒的一种,便伸出舌头舔了舔,竟是苦涩。神农氏马上断定它是一种止渴提神的药,就是这种药,衍生出后来品类繁多的茶叶家族和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这肯定是神农氏所始料未及的。

  西汉

  虽然,在唐代以前对"茶"字有多种说法,但我们由古书上的记载,可确信中国人最早发现了茶。

  由种种史料显示,在西汉时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喝茶了。如汉宣帝时代,王褒写过一篇"僮约"(买卖奴隶的契约文书)的押韵文字,其中谈到他从寡妇杨惠家中买进一位仆役叫"便了",规定"便了"应该服务的几件事:除了炒菜、煮饭之外,还须"烹"、"武阳买荼"等。当然,在汉代是没有"茶"字的;但是"武阳买荼"的武阳,今为四川省成才市西南的彭山县,於唐时属於剑南道,而剑南就是茶的着名出产地。我们可以推测:王褒派仆役从驻守的益州到老远的武阳去买当地的物产——茶,来待客或自享,是说得通的。

  由王褒在"僮约"所提到的"烹荼"、"武阳买荼"等事,可知汉代已经有人喝茶了。

  三国两晋

  自东汉末年,局势混乱,群雄并起,最后魏(洛阳)、蜀(四川)、吴(南京)三分天下;而吴国在扬子江下游,接近茶叶的产地,盛行喝茶的习惯。

  据三国吴志韦曜传:"孙皓饮群臣酒,率以七升为限。曜饮不过二升,或为裁减,或赐茶茗以当酒。"从这件事看来,孙皓(吴国第四代国王乌程侯)把茶赏赐给韦曜,作为酒的代用品,如此"以茶代酒"则是不争的事实。

  到了西晋,张载在《登成都楼》一诗中有一句:"芳茶六种清凉冠";孙楚在所作的歌上也提到:"茶、巴蜀出"。这些可与汉王褒在"僮约"上所说的,印证了在四川地方,不仅表示扬子江流域是中国茶叶的原产地,而且可推定中国人喝茶是从四川省的下流推广到各地去的。

  至司马睿在建业建立东晋。在"晋书"上记载:谢安曾利用茶果招待客人;桓温在宴会的时候,经常利用茶果招待宾客。由此可以认定当时用茶果招待普通的客人,已经是一定的规矩了。

  四川名茶的的历史传说

  1、四川茶文化起源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四川茶文化起源于汉代。四川盆地地形复杂,气候多变,适宜茶树生长。茶叶在当地逐渐普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四川茶文化以其独特的品种、制作工艺和饮用方式而闻名于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四川名茶“蒙顶甘露”,它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香气吸引了无数茶客。四川茶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当地人民的努力和智慧,也是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四川茶的起源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四川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当时,四川地区的人们开始采摘茶叶,并将其用于药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叶逐渐成为了一种饮品,并在唐代时期开始传播到其他地区。四川茶的特点是茶汤清澈,滋味鲜爽,香气浓郁,受到了广大茶友的喜爱。在现代,四川茶已经成为了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3、四川茶文化发源地

  根据我的了解,“四川茶文化发源地”指的是中国四川省的雅安市和峨眉山市。这个地区以其独特的茶文化而闻名,其中最著名的茶叶是峨眉山的“金顶”。四川茶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当时茶叶在这个地区被广泛种植和消费。在宋朝,四川茶叶开始出口到其他地区,成为了中国茶叶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四川茶文化仍然非常活跃。这个地区的茶叶种植和制作技术不断发展,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品尝和学习茶文化。如果你对茶文化感兴趣,我建议你去四川旅游,亲身体验这个地区的独特魅力。

  4、四川茶的来历和传说简介

  四川茶是中国茶叶的重要品种之一,起源于中国四川省。据传说,四川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当时,四川地区的人们开始采摘茶叶,并将其用于药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四川茶逐渐成为了一种饮品,并在中国茶文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四川茶的品种繁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峨眉山茶、都匀毛尖、蒙顶山茶等。这些茶叶因其独特的风味和口感而备受推崇。 总的来说,四川茶是中国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口感独特,是中国茶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5、四川茶的历史

  四川茶是中国茶叶的重要品种之一,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四川就开始种植茶树。明代时,四川茶开始走向繁荣,成为了当时的贡品。清代时,四川茶更是名扬天下,成为了国内外茶叶市场的重要品种之一。 四川茶的种植主要集中在四川省南部的峨眉山、乐山、雅安等地。四川茶的品种繁多,其中以峨眉山的“峨眉雪芽”、“峨眉毛峰”、乐山的“峨嵋山大白毫”、雅安的“碧螺春”等最为著名。 四川茶的制作工艺独特,以手工制作为主,包括采摘、萎凋、揉捻、炒制、干燥等多个环节。其中,揉捻是四川茶制作的关键环节,也是四川茶与其他茶叶的区别之一。 总的来说,四川茶是中国茶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制作工艺,是中国茶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6、四川茶的来历和传说有哪些

  四川茶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据传,四川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四川茶的主要产区是峨眉山、乐山、雅安等地。四川茶的品种繁多,其中以峨眉山的绿茶、乐山的砖茶、雅安的黑茶最为著名。 四川茶的传说也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蒙顶甘露”的传说。相传唐代一位名叫韩愈的文学家,曾在峨眉山上写下了一首诗。他的诗被一位名叫智圆法师的和尚看到,智圆法师认为韩愈的诗非常有道理,于是他将韩愈请到寺庙里,为他煮了一壶茶。这壶茶非常香甜,韩愈喝了之后非常满意,于是他问智圆法师这是什么茶。智圆法师说这是他们寺庙里的一种茶,叫做“蒙顶甘露”。从此以后,“蒙顶甘露”就成为了峨眉山茶的代表品种之一。 总之,四川茶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历史悠久,品种繁多,传说也很多。

  7、四川茶的来历和传说故事

  四川茶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传说也很多。 据传,四川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四川地区的人们开始采摘茶叶,并将其煮成茶汤饮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四川茶的制作工艺不断改进,茶叶的品质也越来越高。 在四川茶的传说中,最著名的要数“蒙顶甘露”了。相传,唐代一位名叫韩愈的文学家,曾经在川西游历时,遇到了一位老僧。这位老僧热情地款待了韩愈,并为他煮了一壶茶。韩愈喝下这壶茶后,感觉神清气爽,非常舒适。他问老僧这是什么茶,老僧回答说:“这是蒙顶甘露,是天上仙女采摘的茶叶。”韩愈听后大为惊讶,便将这个故事传扬开来。从此,蒙顶甘露成为了四川茶的代表之一。 除了蒙顶甘露,四川茶还有很多其他的传说和故事。

  8、四川茶简介

  四川茶是中国茶叶的重要品种之一,主要产于四川省。四川茶以其独特的风味和香气而闻名于世。四川茶的主要种类包括峨眉、蒲江、砖茶等。 峨眉茶是四川茶中的代表品种之一,产于四川省峨眉山地区。峨眉茶的特点是色泽翠绿、香气高雅、滋味鲜爽。峨眉茶的制作工艺独特,包括采摘、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多个环节。 蒲江茶是四川茶中的另一重要品种,产于四川省蒲江县。蒲江茶的特点是色泽黄绿、香气清幽、滋味鲜爽。蒲江茶的制作工艺与峨眉茶类似,但也有其独特之处。 砖茶是四川茶中的一种传统茶叶,其制作工艺与普洱茶类似。砖茶的特点是色泽红褐、香气独特、滋味浓厚。砖茶的制作工艺包括杀青、揉捻、发酵、压制等多个环节。 总之,四川茶是中国茶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风味和香气深受人们喜爱。

【四川名茶的的历史传说】相关文章:

历史典故:月老的传说12-19

芍药的历史传说09-23

故宫历史的传说故事11-27

龙的历史及民间传说03-15

历史典故:“珍珠王”的传说12-18

历史神话传说故事精选09-17

历史神话传说故事09-18

揭秘孔子出生的历史传说10-14

历史典故:日月潭的传说11-04

历史典故:精卫填海的传说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