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广州春节的饮食风俗
春节很快就要到了,各地的春节风俗都有所不同,广州人一年到头最重视的莫过于“吃”,下面就和小编一起看看广州春节的饮食风俗吧!
饮食风俗:
1.煎堆
俗话说“煎堆碌碌,金银满屋。”广东煎堆更是品种多样,除了“圆碌碌”之外,还有扁扁的九江煎堆,空心的龙江煎堆等等。煎堆五味调和,咸甜适当,意谓人丁兴旺,花开富贵,合家平安,万事大吉,寓示着人们的美愿。为民间过年,必备的食品,而现在也逐渐流行送煎堆,而这也代表了对朋友的祝福。
2.角仔
广州人过年要炸油角,取“起镬”意头,是为求来年的日子也像那只油镬似的油油润润、富富足足。以前的广州人,不管富家还是穷人,到了岁晚,总要开油镬。油角有大有小预示一家平安。油角象征的吉祥意义:形状像“荷包”,亦即钱包。虽然叫油角,做法好似炸饺子。但油角的馅是甜的,还拌以椰丝、炒花生、芝麻等等香实果搅碎而成,包在饺子皮里。与包饺子不同的是油角不用褶边而是锁边,对折粘合后,用指甲沿边一路轻捏成麻绳状,然后适度煎炸即可食用。
3.蛋散
蛋散在新年的寓意并不十分明确,但确是现在每一个家庭都会自制的年宵品。广州人每年都要在家炸蛋散,这叫“开油锅”,寓意家里人丁兴旺、衣食无忧。传统上,还会炸油角、煎堆。但是相对的,炸油角、煎堆会比较麻烦,所以都会挑最简单的蛋散。
4.萝卜糕
萝卜糕是一种常见于粤时茶楼的点心,同时也是广东人每逢过年时必备的贺年糕点之一,意为“高升”。除广东以外,萝卜糕在台湾、新加坡及马来西亚地区亦甚为普遍,当地华人以闽南、潮汕语称之为“菜头粿”。
5.糖果
这里的糖果不是指一般的糖,而是指糖冬瓜、糖莲子、糖马蹄(荸荠)、糖莲藕这种凉果年货。过年的全盒里面必备这些糖果,寄望来年生活甜甜蜜蜜。糖莲子寓意年生贵子,糖马蹄就是预示来年做事马到成功,糖莲藕,就是寓意年年都有,糖冬瓜表示团圆。
6.腊味
腊是一种肉类食物的处理方法,指把肉类以盐或酱腌渍后再风干。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天气寒冷且干燥,肉类不易变质且蚊虫不多,适合风干制腊味,因以为名。广州人家过去讲求“秋风起,吃腊味”,随着饮食潮流改变,如今的腊味一年四季可食,更因为既有传统意义又实用体面,而渐成市民选择年货的心水。
7.海味干货
海味干货多指晒干后,加工的食物,能保存的时间较长,价值也相对较高。海味干货包括的东西很多,包括发菜、冬菇、蚝屎、鱼翅、干鲍等等都属于海味干货。因为这些东西体面,而且又是过年的时候会用到,所以很多老板都会选择它来发给员工,而且也非常的适合用来送礼。
8.笑口枣
笑口栆,或称细煎堆,是一种中国人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必吃的食品。明永乐年间正式定名为元宵。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面粉,鸡蛋,糖,芝麻制成,实心。人们把这种食物叫“笑口栆”,是由于在高温油炸过程中面粉表面出现爆裂,样子就像人开口大笑一样,象征全家人开开心心,笑口常开,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因为做笑口枣不太复杂,所以广州各大小西饼铺子都能买到,而且味道都不错呢。
9.汤圆
汤圆,或称元宵,是一种中国人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必吃的食品。曾有多种名称,如面茧、粉果、元宝、汤饼、圆不落角等,明永乐年间正式定名为元宵。而在广州,已经较少家庭会自己包汤圆,多会到超市中选购冷冻汤圆,而汤圆的品种越来越多,从传统的莲蓉、麻蓉汤圆,但现在已经能买到巧克力汤圆了,真是老少咸宜啊。
10.红瓜子
过年的全盒里面,除了有糖果,还必定有红瓜子,而且还会摆在全盒的中间的圆圈位置。亲友来访时会边喝茶聊天边嗑瓜子,打麻将时也会必备一把瓜子。红彤彤的瓜子寓意着新年红红火火,大吉大利。
11.糖环
糖环是广西、广东一带有名的特产小吃,流传于广东广州、惠州、东莞、深圳、香港新界等地,在桂北山区贺州一带也有流传,做法类似。在应节食品当中,糖环大概是最为美观吸引眼球的,它形状别致,外面一个圆环,里面像五角星,寓以环环相扣,生生不息之意。糖环有着悠久的历史。
12.马蹄糕
广州人过年也会常备糕点以款待客人,因为“糕”与“高”发音相同,因此有“步步高升”之意。而在多种糕点中,马蹄糕,其以糖水拌合马蹄粉蒸制而成。从前以广州泮溪酒家的马蹄糕最为有名,因其所处的泮塘是盛产马蹄的地方。
13.年糕
年糕是用黏性大的米或米粉蒸成的糕,是农历年的应时食品。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广东人喜欢把年糕切成片,放进锅里煎香了。一口咬下去,表面香气扑鼻,里面则是黏稠软糯的年糕,加上甜甜的味道,大人小孩都喜欢极了。
过年食物的寓意:
年二十九或三十一般人桌上有的菜是:鲮鱼,——年年有余;烧肉——红皮赤壮;虾——哈哈大笑、鱿鱼——游刃有余;发菜淡菜汤——好事发财(淡菜在广州叫蚝嗜,音似好事/好市),晚上十二点的时候就会吃大家一起做的汤丸,很甜很甜的糖心那种,取齐一家人生活甜甜蜜蜜的意思。
年初一早上,人们都会自己做或买年糕回来,有些人家是自己做。三种口味:芋头糕,萝卜糕,椰汁红枣糕。通常是一早起床就开着炉火蒸糕,取起蒸蒸日上,步步高升之意,而且第一块吃的糕都是甜的
还要有红枣的,取其早日高升,一家人生活甜甜蜜蜜。年初一,一天都不能吃肉的,也不能洗头!中午或晚上台面上都是用金针姑,粉丝,金钱姑,支竹,云耳等上素做成的罗汉斋,取其:知足常乐,遍地金钱,有耳性(听话)的意思。
初一的中午饭必须吃斋,用粉丝、腐竹、发菜、冬菇,煮成一锅“罗汉斋”,希望这一年该吃的素菜都在这一天吃完,往后就可以大鱼大肉了!
年初二叫“开年”,中午饭就会把压年用的鱼蒜肉等东西从米缸里拿出来,炒着做菜,还有用发菜金钱菇猪手淡菜做的猪手煲,取其:年年有余、勤劳、慈祥互爱、聪明、精算、身体强健,遍地金钱,发财就手之意。
相关资料1:
1、广州的春节食物
1.1、年糕年糕,年年高升,象征收入、职位和小孩子都一年比一年高。是东南亚地区的过年传统食品。而广东及香港的年糕是橙红色的粘糕,属甜味,由糯米、片糖及猪油制成,通常切片煎熟食用,比较油腻。传统上,过年的时候,老人家都会蒸年糕,在年初二的时候,出嫁的女儿携鸭带鸡地回娘家的时候,年糕就是老人家给“外嫁女”的回礼
1.2、煎堆。所谓“煎堆碌碌,金银满屋。”广东人制作煎堆由来已久,在煎堆“家族”中,品种众多,有石岐煎堆、九江煎堆、空心煎堆龙江煎堆等。而广州地区、港澳地区则以九江煎堆为主。煎堆五味调和,咸甜适当,意谓人丁兴旺,花开富贵,合家平安,万事大吉,寓示着人们的美愿。
1.3、角仔。角仔又称“油角”,是广州人过年的必备食品,不少家庭现在还保留这自炸油角的习惯。角仔的形状与饺子相似,但比饺子要饱满得多。角仔在新年中代表的是饱满的荷包,荷包鼓鼓,馅越多,来年荷包就越鼓。
2、春节是什么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
春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结束,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
3、春节的节日特点
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
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相关资料2:
1、拜年。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2、回娘家。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
3、逛花市。现代新式花街上世纪初到50年代中期,广州的中心花市都在桨栏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一度金融较为稳定,工商业有所发展,花市也随之兴旺。人们在马路两旁搭架做花档,中间行人。夜市灯光明亮,如同白昼。花市高峰时人如潮涌,摩肩接踵,花市里红紫纷华,使人眼花缭乱。
【广州春节的饮食风俗】相关文章:
广州的春节风俗12-17
广州春节的风俗03-22
广州春节的风俗食物07-02
国外饮食礼仪风俗06-27
广州人除夕过年的风俗02-04
中秋节的饮食风俗06-25
大年初二的饮食风俗02-04
广州的饮食文化作文07-03
写广州逛花街风俗作文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