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大学手抄报图片

时间:2022-04-07 15:10:08 清明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清明节大学手抄报图片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清明节大学手抄报的图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清明节大学手抄报图片


  


  


  


  


  


  


  


  


  


  


  


  


  


  


  


  


  


  


  


  


  

  一、关于清明节的作文

  清明(一)

  轻风临清馨雨烟,

  寒销梦回蛙鸣田。

  望断楼台阑珊处,

  借酒敬花又一年。

  当轻风吹绿了江南的河岸,吹皱了满江瑟瑟的春水,吹白了昔日红颜的发梢,我知道,清明又来了。清风比清明早一步降临,一瓣瓣带着如泪光般晶莹水珠的雨樱花在风中轻轻飏落,在凝浊的空气中划出一道道唯美的曲线。我站在青山的一头,任风轻轻吹乱我的衣角,雨慢慢打湿我的发梢,眼前蒙上了一层薄雾,早已分不清是雨水、汗水,还是泪水。

  轻风用雨樱花的迷香馨透了四月的烟雨,一切都被朦胧在一片粉红的薄雾中,寒冷早已消逝,田间的青蛙欢快地打着哈欠,准备迎接梦醒时分的第一缕春光。我站在山头远眺,那灯火阑珊的楼台到底有多美呢?但于我,那只是镜中之花,水中之月,只能雾里观看,伸手触碰却不能及。

  现实无情砍断了我的希望,连一跟断藕的丝也没有留下,只能把敬祖先的祭酒洒向那开在坟前的一撮小白菊,来祭奠祖先,也祭奠我那随风又逝的一年光阴……

  清明的雨(二)

  清明的雨,虽然让人感到冷,但又有那么一点柔情。

  冷,是因为死去的人让人感到悲伤,有人为了深情大意而死,有人为了友谊而死,有人为了亲人而死,有人为了一个不相识的人而死。总之,死的人太多,给我们带来了悲伤,但又有那么的感动。

  感动,是那次的地震,死的人太多,虽然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永远的留在了我们的心中,已经过了一年了,今年又到了清明节,不得不让人想起地震死去的人,和我们一样,那些曾经欢笑过的学生,大概现在在我们说的“天堂”了。

  雨又下起了,那么多的感人情景又在我们的眼前出现,当初我并没有感到这些,现在经过太多的事,我发现那次对我来说有多大的伤害,那次,我失去了兄弟,失去了亲人,失去了朋友。我曾经站在死人堆中,想哭却已经哭不出来了。

  雨开始下了,我的思绪又来了,回到了那天,回到了那天的雨。“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话没有错。

  冷,让我的心又一次碎了,柔情让我的心又活了过来。

  清明(三)

  清明是我国古代的传统节日。每到这一天,也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人们都在

  这一天为自己逝去的祖先祭祖扫墓,表达后人对先辈的怀念。

  我自上学以后,经过老师的讲解,我知道了清明节这个日子是我们活着的人对逝去的最可爱的人,最可敬的人哀思怀念的日子。

  清明这一天,我们同学都到烈士陵园给烈士扫墓,老师向我们讲了许许多多烈士的动人事迹。我听了深受感动,我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给我们换来的。为了报答革命先烈,珍惜美好的今天,我一定要刻苦学习温习各科文化知识,攀登文化科学高峰,时刻准备着在未来建设和保卫祖国的大业中贡献我的力量。

  清明节踏青(四)

  环翠峪踏青今天是清明节,爸爸说:“我们去你妈妈老家——环翠峪踏青吧!”我们举手赞成。一家人经过一番准备之后,开车出发了。

  刚走近山谷,一股凉气扑面而来,满目青翠,花香怡人。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爬马头山,妈妈说这是荥阳最高的一座山。山坡上,到处都是鲜花。红的桃花、白的梨花、金灿灿的油菜花……还有许多妈妈也不知道名字的野花,竞相开放,和满山的新绿交织在一起,真是美极了!

  走在树林里,很静。忽然传来“嘎”的一声,一只山鸡从树丛里飞出来,吓了我们一跳。

  终于登上了山顶,累了一身汗,但是我一点也不觉得累。往山下一看,哇!好深的沟呀!都不知道怎么爬上来的。一阵风吹过,浑身都好舒服。看着远处的群山,真是非常壮观。

  老家的山真美呀!下次我还要来爬。

  清明节(五)

  迷蒙的雨悄然间从灰蒙蒙的天空洒落,一阵一阵的,随着人们对逝去的故亲的愁情与思念。

  一步步的越近爷爷的墓,心里渐落的愁情又起伏不定,说不准还没到就开始爆发。

  爷爷在我三岁的时候就离开了,所以我对他的印象几乎没有,就只有在祖屋的照片上的形象。但是当笔尖在纸上“窸窸窣窣”的游历,内心的愁离有被撕开。

  清明——今天,我来到了墓前,却什么也没做到,不知道是不晓得该做些什么,还是在大人的面前难以表露出自己的感情。只是呆呆地在旁边和年幼的表弟周凯玩耍,听着他嘴里“咿咿呀呀”喃喃的讲话声,莫名有种喜悦,但又放不下自己对爷爷的愧疚。

  当爸爸在和爷爷说些历来都省不下的话时,我听着酸溜溜的,这原来应该是我说的!

  我心里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清明的断魂,出乎往日的哀伤,哀久绝……

  冥间的几分阴森,悄然在我淋漓的背后,“爷爷”,身却已烟消云散。

  “哈哈”,在雨中,在思念中,低吟……

  清明节(六)

  “沙沙沙……”听,窗外下着雨。雨点像一颗颗晶莹的珍珠,落在窗上,像一滴滴眼泪,掉在地上,变成水坑。今天是清明节,却下着蒙蒙细雨。我.弟弟和妈妈坐着舅舅的小车,开到山脚下。下了车,大家都撑着雨伞。五彩缤纷的雨伞在雨的梦境中,显得格外耀眼。雨点在雨伞上,又渐渐地滴在了我们的身上,手上,鞋上,全身都是水,使人感到冷飕飕的。山路上全是泥泞,每个人的鞋的表面都“包”着一层黄泥。

  来到坟墓前,雨越来越大,人越来越多。弟弟妹妹们也不懂事,只管自己往里面挤,好让自己能烧到纸钱。他们一挤,雨伞上的雨水全洒在我身上,我可真成了“落汤鸡”了。终于轮到我烧纸钱,我拿起纸钱烧了起来,还没来得及烧另一张纸钱,火早已被雨水给扑灭了。

  我生气了,脚可真痒,真想把那一堆已烧完的纸钱给踢了。

  下山了,我一身是水,就连鞋子里都是水。这次的清明节,缺少乐趣,缺少通衢,更缺少太阳的情趣;这次的清明节只能说“只有倒霉!”

  二、关于清明节的诗歌

  1、清明,感殇

  又是一年清明时,

  又是一年断肠时。

  又是清明雨纷纷,

  又是感殇的清明。

  捧着寄托思念的菊花,

  站在你的桌前,

  想起我们的点点滴滴,

  想起你如画的微笑,

  暮然瞥见手中的花,

  却发现它有着和你

  一样的微笑。

  风从远方来,将我的绵绵思念传送,

  月下花无语,守望我缠绕的心事诉说。

  你走得好干脆

  只给我留下无尽的牵挂,

  三尺桌台,你的笑容,

  在我记忆深处永存,

  一捧菊花,几滴泪落,

  你是否看见?

  声声呼唤,句句期待,

  你是否听见?

  今时今日,

  在你桌前,

  留下一份期待和感殇!

  2、清明的泥土

  清明时节

  雨纷纷

  望着车窗外倒退的黑白风景

  想起了已故亲人的笑

  那时暖暖的笑

  现在却如凉水般轻触我的脸

  噢,颊上何时多出了晶莹的露珠

  滴滴无声无声的落下

  望着那鼓起的座座土包

  眼泪慢慢滑落

  那下面便是我已故的亲人

  他们曾几何时也将我高高的举起

  又轻轻的放下

  望着那鼓起的座座土包

  眼泪慢慢滑落

  总想拼命吸取着泥土的气息

  寻找那亲人的熟悉

  啊,小虫子

  你是亲人派来的天使

  想让我不再难过吗

  可我只想拼命吸取着泥土的气息

  寻找那亲人的熟悉

  抓一把清明的泥土

  捧在手心,让泪去滋润

  仿佛见了您逗弄我的情景

  亲切的面容,关爱的声音

  慈爱的那样深沉

  抓一把清明的泥土

  捧在手心,让泪去滋润

  三、关于清明节的习俗

  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一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荡秋千

  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荆楚岁时记》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蚕花会

  蚕花会“蚕花会”是蚕乡的一种特有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最为精彩隆重。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近几年乌镇香市活动中的蚕花会,仅有迎蚕神、踏白船、翘高竿等几个项目,大有潜力可挖。

  拔河

  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在军中盛行,后来流传下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曾举行过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踏青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清明通常在农历三月前后,恰是大地春回的时节。经历了一个漫长寒冬之后,人们纷纷走出居室,来到户外探寻春天的气息——或在田野踏青,或在郊外放风,这些郊游活动便被称为“踏青”。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

  传说,在很早以前就有清明踏青这一活动了。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杜甫有“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的诗句。到了宋代,踏青之风盛行。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就极其生动地描绘出以汴京外汴河为中心的清明时节的热闹情景。在这一画卷,画面人物就达 550多人,牲畜50余头,船20多艘,车、轿20多乘。清明踏青之盛况,可见一斑。

  赵之珩表示,由于全国各地的春天到来时间不一,所以踏青节也就有分前后。在农历二月二为福建一带的踏青节,三月三为陕西一带的踏青节。北京、东北由于春来得特别迟,到了五月初五才开始踏青。由于踏青是一项有意义的习俗,因此代代流传。

  四、关于清明节的诗句

  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杜牧《清明》

  2)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 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3)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杜牧《清明》

  4)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韩翃《寒食 》

  5)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 晏殊《破阵子·春景》

  6)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 韩翃《寒食 》

  7)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8) 淡荡春光寒食天。 —— 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9)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 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10)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 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11)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 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12)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 王禹偁《清明》

  清明节美食习俗

  春风送暖,春回大地,一年一度的清明时节也到来了。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对于清明节有着不同的说法。说法一、清明节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基祭”之补。后来民间亦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个固定的风俗。说法二、由寒食节演变而来。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

  寒食节,寒食从词面上来理解,便是吃冷食的一天。那么寒食节有没有吃什么冷食的讲究,在寒食节这一天里,人们一般吃什么呢,在清明节的饮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节令食品。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扫墓祭祖踏青之余,能与家人一起品尝清明的清甜与清香也是一种欣慰。我们来看看各地的清明都有那些美食,在食用清明美食时还有什么讲究?

  青团

  青团是清明祭祖的食品之一,也用来馈赠或款待亲友。青团在江南一带很受欢迎,也是安徽一些地方清明节时令性小吃。

  青团,顾名思义是青色的,用清明前后才有的一种艾草的汁拌进面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那种味道,是春天的味道。绿绿的松软的皮儿,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有一点儿黏,却不粘牙齿,再加上清甜的豆沙,入口即溶,简直让人停不了口。

  馓子

  南北各地清明节都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大家的喜爱。

  清明螺

  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

  螺蛳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

  荠菜

  辛弃疾写道:“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我们小学还有篇课文叫《挖荠菜》,荠菜在很多人心中并不仅仅是普通的野菜那样简单,它代表着童年、故乡、旧时光。

  荠菜馄饨、荠菜黄鱼羹、荠菜豆腐羹都是美味啊……

  蒿子粑粑

  蒿子粑是桐城一带民间传统风俗。据祖辈老人传下来的说法“三月三”是一切亡灵的节日。这一天家家人人吃蒿子粑,为的是纪念死者,同时祝愿人人健康长寿,不为邪恶所侵。如今,蒿子粑在清明期间也是十分受欢迎的小吃。

  小蒜粑

  按照安庆的习俗,各家各户都要吃小蒜粑。将小蒜切成小节,然后用开水和面粉,与小蒜充分搅拌成糊状,再加入盐等调料,搓成圆形用小火煎十分钟,至两面发黄完全熟透后,起锅即可。据老年人说,因为三月三这天自古就是招魂续魄的“鬼节”,这“小蒜”米粉粑,有免灾驱疫、招徕吉福、消弭凶祸、攘除疾病的功能。

【清明节大学手抄报图片】相关文章:

关于清明节主题手抄报图片模板04-20

有关春天的手抄报图片04-22

找春天手抄报图片03-07

找春天的手抄报图片03-14

圣诞节手抄报的图片12-26

关于春天来了手抄报图片及内容02-28

快乐中秋节手抄报图片04-27

清明节思念图片大全03-30

有关于珍爱生命的手抄报图片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