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一历史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1
今天在高一(12)班上课时,气氛比较沉闷,提到分封制、宗法制这些历史概念时,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及内涵很陌生。比如分封制下周天子和诸侯联系的纽带是什么,分封制和宗法制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学生反应迟钝,表情木然。及至后来用PPT展示秦统一的过程时,学生也只是机械地对照着屏幕作一些记录。
课后,我仔细分析了原因,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课堂的沉闷以及师生互动的减少呢?这堂课安排在上午第一节,也是我新课的第一节课;课堂设计中也许是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基础和能力,设计的问题理解要求高,给学生的铺垫性知识太少,造成学生思维难以跟上课堂节奏;这几天,翻了几本教学理论书籍,书中提到课堂目标的制定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不是发展了是判断教学成败的关键,看来,我更多的是关注了我如何去上课,而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课堂,包括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也成为装饰门面的`做法,课件中堆砌了过多的知识点体系和大量的史料及图片,上课时更多地是在展示课件,学生是不是有兴趣,是不是接受和消化了,则关注得太少。其实我还是充分地准备这节课的,但课堂瞬息万变,看来预先设计好教案,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课堂是生成性的,根据学生和环境变化灵活调整课堂设计应是我下面着重要做的一件事。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上课也是这样的,讲的知识点,引用的材料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学生听得懂,并且因为你上课有生成性知识出现,有启发,这课就是成功的,你的教学就是有效性教学。
今天在高一(7)班上课时,这种体会颇深。课的题目是《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首先分析题目,让学生对本课结构有一个总体性的认识。
师:课文各子目与课题存在怎样内在的联系?
生:法令出一叙述了君主专制政体的建立及逐步完备。
(我补充了古代官僚体制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即维护皇权,皇权至高无上。自我感觉这样设计还是有必要的。)
师:君权与相权这一目与课文主题又有什么关系呢?
生:君权与相权斗争的结果是皇权越来越大,君主专制政体欲来欲强化。
可是对于选官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和主题的关系,叫起来的几个学生都不能阐述,呆站在那里。
思考后,才明白高一学生毕竟是从初中才上来的,并且初中历史边缘化已是普遍化现象,因此,提问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在这里,可以试着把明显的联系让学生回答,而理解难度较大的则通过教师通俗讲解让学生明白。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2
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历史教学,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说我的反思颇多。我是刚刚踏上讲台的新老师,我深知我身上的担子和责任有多重。因此,在备课和批改作业方面,我丝毫不能懈怠,特别是备课,我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往往是重复了再重复;但从学生的反映和半期考试结果来看,付出和收获似乎不成正比。为此,我对我的教学工作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1、首先,个人工作经验不足,一个从高一到高三的完整的历史理论体系尚未完全确立起来。
2、学生初中历史知识掌握的太少、太散,历史主干知识、历史体系无从谈起。
3、高一新教材内容的综合程度和时间的跨度有点大,类似于专题史,学生根本搞不清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经过以及事件发展的整个过程,因此记忆难度有点大。
4、刚开始的`时候,我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是严格按照教参书规定的课时进行授课,但是我发现绝大多数教材内容在45分钟内基本上讲不完;如果提高速度完成了教学任务,大多数学生反映听不懂,学生有点听天书的感觉。
俗话说的好:方法总比困难多。对于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我必须进行深刻的反思,向老教师虚心请教,经常和同级历史学科的老师们一起共同探讨和研究,为此我得出了以下方法和结论:
1、首先,要熟悉初中历史课程知识,初中讲过的知识与高中知识重叠部分可略讲,做到详略得当,有的放矢。
2、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改变初中历史课满堂灌思路,创设情景,实施有效教学,努力引导学生并调动他们的历史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历史学习氛围。
3、课堂教学实行多元评价,一改过去简单以成绩论英雄的做法,通过课堂论述、课后历史小论文、历史材料的收集、历史小故事的讲述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找到兴趣,提高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课堂教学要生动有趣,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风格和人格魅力,很多时候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喜欢你所教的科目。<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3
今年,我担任高一年级的历史教学工作,与去年相比,我在教学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第一,上课时的条理性更强了,能够较好的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并且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第二,在这一年的教学中,我对课本的理解更加深刻了,能够较好的做到结合新课标的理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使课程内容更有利于学生的学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第三,在讲课过程中,能够较好的做到根据课本内容选择恰当的历史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方面的资料,尽可能的为学生展现一个鲜活的历史。
通过历史教学实践,结合教学反思,使我真正的体会到反思对一个教师成长的重要性,下面我就来谈一谈“反思”给我们带来的多多益处:
一、回顾经历,积累经验。教师在上每节课时,都会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悦、或平淡、或痛苦、或气愤,在这不同的情绪中,往往蕴藏着宝贵的经验教训。寻找闪光点真诚赞美、赏识激励,这一条作为宝贵的工作经验被我收入行囊,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运用,成效很大。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二、发现问题,寻找方法。通过课堂实践,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反思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指导,对教师成长至关重要。经验+反思=成长。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在行动和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大浪淘沙,回顾反思我不再一味重复昨天的故事,而是在今天的尝试中变化、改进。
对于学生来说,如何教学是我们作为老师的又一大重要责任之一,要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自己:
一、责任重大。备课,要新课、复习课一起备,但责任心让我非常明确,教师努力的一切关乎学生的未来,一定要用百分百的精力与耐心去备课,这样才可以说得上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身为教师的这颗心。作为老师,在学习上必须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时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心情与学情的调节,既要系统知识体系,也要不断渗透方法,用一颗充满责任感的心去与学生交流,那么学生会以一种重视但心中很踏实的感觉走好这一年。这是给教师本人和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的氛围,这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师的责任心,责任重于泰山,实际上何止于此!
二、学习、学习再学习。教师这个行业决定着这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行业,但随着时间的累积可能人们更重视经验的.积累,但实际上经验一定要与学习相结合这样二者才能真正焕发魅力。
三、多与学生交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了解他们的需要。成绩好的学生需要在难度、能力上有更高的跨越;成绩中等的学生系统知识,化解过去遗留的难点和盲点;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要强化基础提高应试技巧等等,这都需要需要区别对待,而这与学生的主动交流分不开,有些问题用一种开放的心态与空间让学生和老师交流起来课堂活跃,学生自主学习气氛很强,老师和学生都会进步。而且一定要记录和沉淀这样一年下来才会留下很多。
总之,教学反思能力并不是一项与生俱来的或是会随时间流逝而自然形成的能力,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有计划地自我培养和自我提升。因此,今后我要善于对自己的工作回过头来总结,坐下来反思,“实践出真知”在不断的教学及反思过程中形成和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高一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4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其中明确规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一个学期的时间过去了,本学期由于我教高一年历史,高一年虽然还是用旧教材,但如何把新课标的精神贯彻到具体的历史教学中对我来说压力大,俗话说有压力才有动力,所以在这一学期除专业知识的不断学习积累外,教学工作中我倍加努力,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得到了一些体会,同时也找到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确定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自己在教学中得到的体会
1,在教学中我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备对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才能乐在其中,才能勤奋地学习。对于刚步入高中的高一新生来讲,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对感兴趣的事情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表现出心不在焉。显而易见,如果不注重趣味教学,就很难培养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所以,我努力让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中一直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较持久的注意力,就结合历史这门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将激发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2,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高一一年教下来,我认识到不能再同我上学时那样教学了,现在应该教的不是书本上死的`东西了,那些学生都能知道,"读史可以明志,学史可以鉴身"现在教给他们的是就某个知识应怎样分析理解,使从中得到启发。所以我努力改变学生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在高二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答案由自己归纳得出。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让他们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从而达到所预期的学习目标。
二,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我没有足够的经验,不能教给每个人最有效的方法。
2,对于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没有采取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今后努力方向
我在今后课堂教学中还将努力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学习的发展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促进他们去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并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学会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并且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尤其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5
在6班讲到美国用原子弹逼迫日本投降,以避免登陆战给盟军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时。我说:当时美国军方准备把两颗原子弹扔在东京的,但后来因为一些原因临时改变了计划。学生挺好奇,就问我,什么原因呀?我就陈述了一个理由,当时由于技术的限制,美国飞行员定位不准确,再加上紧张,错误地投放了地点。我自以为给了学生一个恰如其分的回答,满足了学生对历史之谜的好奇。
孰料,6班平时一个性格活泼的女生打断了我,她指了指她后面一个男生:老师,他不同意你的解释。我没有生气,相反,很友好且微笑地看着那位小男生,他沉稳、朴素,我有点印象,他经常在我讲一些内容之前,能预先说出我要讲的主题,是一位对历史有浓厚兴趣且历史储备丰富的学生。我示意他发言。他说:当时美国军方没有准备轰炸东京,对长崎和广岛的轰炸是事先定好的,并不是飞行员的`失误造成的。我让他坐了下去,实际上我对这个事件并没有细致查找资料。课堂上刚才的这番解释记忆里也是听某位同行说的。后来回到办公室,迅速查了相关资料,果然学生的观点是正确的,我不禁汗颜,看来,我的备课还必须再充分些,不然弄出些知识性错误可不是好现象,会误人子弟的。同时也要感谢我的那位学生,师生相长,的确,我们要平等地和学生相处,不仅在人格上,也要在知识上。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6
本学期我的教学任务是高一(18)(19)(20)(21)(22)五个平行班的历史课。因为学生还处在高一年级这一非常特殊的学年段,文理尚未分科,而且我校又是一个重点中学,学校上上下下一切为理科的学习科目马首是瞻,每周和音体美相同的课时,还恨不得再减去一节留给学生自习。于是这就将我们历史原本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学科推上了一个极为难堪和尴尬的境地。但是本着对学生负责任的原则,我还是认真地去备好每一节课,尽量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多了解历史的真实,让可怜的国民再找回一丝历史的责任感,尽我最大的能力去让学生喜欢全国人民都不重视的历史课。我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他们就会认真地听课,也就自然避免了我们通常认为的历史课就是自习课就是有老师的休息课的窘迫困境,学生爱学这一科,觉得这一科对自己有用,自然上课就不会说话,打瞌睡了。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充分认识到不能再同我上学时那样教学方式了,现在应该教的不是书本上死的东西了,那些学生都能知道,“读史可以明志,学史可以鉴身”现在教给他们的是就某个知识应怎样分析理解,使从中得到启发。所以我努力改变学生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答案由自己归纳得出。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让他们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从而达到所预期的学习目标。
但是就像有些领导说的那样“作为一个刚踏上讲台不久的年轻教师”要想泰人自若的驾驭课堂实现上述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然在诸多不可能之下,我尽自己最大的全力去努力实现,所有首先要在备课上下足功夫。我觉得对所教教材还不熟,对于知识的把握有所欠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认真备课,敷衍了事。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精明的很,老师是否认真地备课了,是否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广博的知识素养,不出一周,学生便会了解一切的。所以任何应付和得过且过的行为和想法都是极其可怕的,它会断送学生对你的信任,甚至彻底颠覆学生对为人师表的教师的高大形象。所以我丝毫不敢放松备课这个最关键的环节。在讲每一节新课前,我都会通过对新老教材的对比,查阅相关资料。在头脑中多次设想,在这个地方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我该如何解答才会给他们最满意的答案。尤其是在涉及与现实联系很密切的问题时,我都会通过网络或向政治等相关学科的教师请教等途径,尽量挖掘出历史与现实的某种联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历史并不是真正的“无用”,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从而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历史兴趣。而事实证明我的做法是正确的。
素质较高的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思维活跃,在课堂上善于表现自己。我就利用了他们这个特点,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历史兴趣,有所收效。这几个班中尤其是(18)(21)(22)班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历史的劲头都很高,我就尽量使他们成为带动全班学习历史的动力。毫不吝啬的表扬他们,其他同学受到了感染,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例如在学习必修2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的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时,我在课前先将班级分成四大组,每组研究一个课题:第一组研究“衣”、第二组研究“食”、第三组研究“住”、第四组研究“习俗”,让他们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上课时给每一组5分钟的时间汇报本组的
研究成果,后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尤其是21班的学生,声情并茂讲的非常好。(我已写了一篇文章记述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通过这半个学期的教学,也有很多遗憾和值得我反思的地方。当我们回归课堂的本真时,当我们真正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我首先怀疑的是:我这样讲学生能不能懂?我这样问学生能不能答?我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喜不喜欢?作为年轻老师的我们,就应该在这样的反思中,在这样对课堂瑕疵的苦苦寻找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我觉得,我们只有把握住新课程的主旋律,向每位学生敞开学史之门,指明知史之路,让每位学生畅所欲言,遨游史海,创新思维,施展才能。才能增强历史学科的魅力,不断地向课堂注入“活水”,真正“点燃学生思辩的火把”。切不能“抱着石头跳舞”无趣且无效。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7
什么是课堂教学实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呢?我认为在众多的环节和措施中,最主要的还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对感知、注意具有指向性,它可以使人不知不觉地去观察、研究某种事物。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学习兴趣是保证教学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目前我们的历史学习就存在这样的情况: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有些厌学,课堂教学效率低,考试成绩不理想。那怎样才能提高历史学科的成绩呢?我认为,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探究新知呢?关键在教师。教师首先必须先认识学习兴趣培养和激发的重要性,其次是找到正确的途径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调动上给予了充分重视,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中就强调了课程目标的制定“要高度关注和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并指出“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重要前提之一。没有兴趣就没有真正的学习。”同时还指出要根据不同的年龄,激发不同的学习兴趣层次。“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从少年向成年人过渡的转型期,因此其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除了要继续利用初中阶段的间接兴趣,即学习内容情节的生动、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等外在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好奇、探究、学习热情和注意力以外,更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即学生能较为深刻地体验和感受历史问题中蕴含的文化力量对自己心灵的撞击。”可见,培养历史学习兴趣,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2、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做为学习主体地位的确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要完成这个目标,前提必须是学生对这门学科感兴趣,对所学的知识有了解、掌握的欲望和要求。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动力之源。著名教育家皮亚杰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非智力因素中最活跃的成分,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突出主体地位,使他们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去自觉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习质量。特别是像历史这样的学科,内容丰富,综合性强,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要将这么多内容融入到教学中,我们必须要有意识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把历史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而主动去学,历史课堂的效率才能提高。
二、历史学习兴趣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历史学习兴趣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1、巧设导入语。
传统历史教学不是很重视新课的导入,这使得学生严重缺乏学习新课的兴趣,大大降低了教学的实效。导入新课是一门教学技巧,方法多种多样,有的可单独使用,有的可揉合着用。我们应当依据不同的教学对像,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导入,都应当遵循一个原则,即学生听得懂,感兴趣。由此可见同一教材内容的导入设计应紧扣主题,立足于“了解”课文及与课文有密切关系的`社会现象等。不要一开始就抛出类似探究题式的难度的问题,而应由浅入深,铺垫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气氛和能引起学生关注的问题和现象的导入法为佳。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的《“百家争鸣”和儒家形成》一课时,我考虑到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阶段,对后来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我是这么导入的:中国自1840年后一百多年遭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在武器上的落后是一个客观原因,但这并不是必然导致中国受辱的根本原因,那么究竟与中国人长期以来形成的民族性格是否也有某种关系呢?还有我们平常提到的“中庸之道”,“仁”和“尊老爱幼”的观念是怎样形成的呢?学习了这一课后,你将能从源头上了解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及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模式,增加学习兴趣。
教学手段是培养兴趣的重要条件。针对历史学科的过去性、综合性等特点,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有目的地采用图片、音像资料、实物、幻灯片、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来复现历史,创设一定形象生动、具体的历史场景,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或者让学生自己扮演历史角色,设计表演情境,使历史角色不再是书本上的人物,而是学生自己或者是班上的同学,这样可以促进他们认知结构的发展,减少学生理解无趣抽象概念的困难,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刺激学生的无意注意,引起一定的态度体验,也使学生对历史角色产生了亲切感,很自然的加深内心的体验,产生内在的激情,进而促使学习的兴趣由内心迸发并不断提升。
同时,改变教学模式也有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尝试新课程倡导的主导-主体模式,在课堂上充分发扬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搭建展示他们风采的舞台。比如开展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内容围绕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展开,可以是一则故事,也可以是自己对某个人物、事件的评论等,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给学生营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或者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探究、历史辩论赛等活动,关键是让学生动起来,形成思考问题和研究问题的兴趣,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途径。
⒊以高超的语言艺术,扣住学生的心弦,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沟通师生,实现师生情感交流、思维碰撞的桥梁。历史语言艺术最讲究的是在准确前提下的形象性和趣味性。形象性就是善于把抽象概念具体化,深奥道理形象化。讲人如见其人,讲事如临其境,讲物栩栩如生、讲景历历在目,娓娓道来,丝丝入扣,余音在耳,牢牢地吸引和有力地感染学生。比如在分析民族资本主义的处境时,学生对其“夹缝中生存”的表述有些费解,我就举了汉堡的例子向学生说明:汉堡的上下两层分别代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而民族资本主义就是中间的夹层。学生根据他们已有的经验,通过汉堡这个形象比喻,很快就理解了民族资本主义“夹缝中求生存”的艰难处境,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更加浓厚。同时历史语言还要求有趣味性,趣味性是教学语言中的味精,是教学魅力的源泉。历史教学需要幽默,通过寓庄于谐,庄谐并举,调节学生的心理节奏,活跃课堂气氛,唤起内在的学习热情。
⒋设置有效问题,激活学生探求的心理,提升学习兴趣
提问是历史课堂教学常用的手段,有效的提问能够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优化课堂教学。但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⑴适度性
问题的设置要以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为依据,不能太难或者太容易,否则都达不到刺激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目的,要注意把握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就可以摘到苹果”的思维高度,使学生享受成功的体验,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就自然而来了。在分析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时,我考虑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了解的不多,因此降低了问题的难度,从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提出了英国和美国的最高领导人怎么称呼?他们是怎么样产生的?各有哪些权利?等一系列问题,学生跃跃欲试,相互讨论,争相发言,积极性很高,最后我让他们把分析讨论的结果归纳整理,制成一张表格,让每个学生都享受了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把抽象的知识化为简单易懂的知识,学习历史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学习兴趣得到增强。
⑵层次性
由于学生在理解认知、思考分析、知识储备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既要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吃饱,吃好”,保持学习历史的兴趣,也要让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能吃到”,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具体地说,就是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启发诱导,让学生自然顺利地“摘到果子”。
⑶时代性
中学的历史教育不是专业教育,除了少数学生由于特殊兴趣对过去的事情有所关注,大多数学生主要是从现实的意义来接受历史的。所以,提问时注意找准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又能培养学生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深化到规划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例如在讲解“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和“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时,我就适当补充了“神舟六号”、“嫦娥一号”发射等知识,学生对于这方面知识了解很多,特别是男生,一讲到这些内容时特别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很快就被调动起来。在讲《中国近代以来社会习俗的变化》时,我从学生给最感兴趣的服饰入手,让他们谈谈自己对服饰变化的认识,几乎所有学生都投入了这个话题的讨论中,最后他们从服饰谈到饮食、住房、婚丧等,讲得头头是道,有些学生的见解很独到也很精辟。直到下课铃响,学生还是意犹未尽。可见,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入手,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总之,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途径还有很多,但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做有心人,不断地摸索,不断地总结,并将它们有效地用于课堂教学中,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06-02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07-02
高一历史新课标教学反思04-02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范文04-05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10篇08-06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8篇07-28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8篇)07-28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15篇)03-29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15篇03-29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13篇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