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

时间:2022-07-09 04:38:57 传统文化 我要投稿

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1

  每当我看见剪纸艺术家在一张张纸上飞快地挥舞着剪刀,创作者栩栩如生的作品时,我便不禁赞叹不已。在我的语文书上,就有着四幅剪纸作品。

  瞧瞧这四幅剪纸。没每一幅上的人物,动物都惟妙惟肖。或与动物嬉戏,或翩翩起舞,或与伙伴互相帮助,或津津有味的读书,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翩翩起舞的一幅:一位十几岁的姑娘在花海里翩翩起舞。她身着少数民族的服装,跳着优美的民族舞,给人一种民族团结友爱的和谐气息。她的身后是一丛丛的蒲公英。一眼望去,无边无际,洁白如雪,仿佛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白色的绒毯。一副美不胜收的样子,使我不禁来到了想象的王国

  从前,有一位心地善良,富有爱心的壮族姑娘。她的名字叫做玛日娜,今年17岁了。玛日娜从小就熟读四书五经,她非常爱学习。玛日娜还是一个非常热情好客的人。她总是喜欢将天南海北的'客人请到自家家里,为他们唱歌,请他们在自家吃饭,让客人们永远也忘不了壮族人民的热情。

  回到现实的生活中,我不禁在一次对这幅剪纸作品啧啧赞叹。这就是我国著名的民俗文化——剪纸。它是华夏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处处都散发着华夏广大劳动人民团结,和谐的气息。

中华传统文化2

  我最喜欢传统节日是春节,因为它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

  每年过年,街上挂满了红红的灯笼,彩旗飘飘。商场更是人山人海,购买年货,可热闹了。

  我每年都是会回爷爷奶奶家陪他们一起过年,妈妈和奶奶准备了丰盛的食物,听着外面有许多“砰、砰、砰”的鞭炮声,每个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们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爸爸给我买了许多礼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让爷爷陪我放鞭炮,那心情别提有多美!到了晚会开始时,妈妈他们在包饺子,妈妈说过年就要守岁不许睡觉,我则一边吃水果一边观看晚会,精彩的表演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过年该多好啊!

  中国的传统节日真是丰富多彩,它是中国的.文化。我了解的传统节日还有: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幸福还有团圆,作为我们新一代要加强学习,大力弘扬中国的这些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3

  中国有许多丰富的传统文化,但我最喜欢的是古诗,它在中华文字出现之时就有了。我读过好多古诗,有《山行》、《望天门山》、《静夜思》……古诗大多是来抒发感情的,我特别喜欢。

  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上了《草》这首诗,它是唐代的诗人白居易写的,简简单单的两句话就写出了草顽强的生命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就是最好的写照吗?竟然连小草都有这么顽强的生命力,我们一定要变得坚强一些,不能让“野火”伤到我们。

  每当过年的时候,我都要去奶奶家,爸爸妈妈离开的时侯,我就会特别伤心,这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会出现在我的`脑海里:“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看菊花展喽!”人们的叫声把我的脚勾了过去,啊,芙蓉广场的菊花白如玉,黄如金,红如火。白菊花那娇嫩的样子最引人注目;黄菊花又像磁铁一样把人们“吸”了过去;红色的“大火把”又好像在威胁人们:“谁敢不过来!”菊花美丽动人,我忍不住喊到“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的诗好优美呀!

  古诗就是这样抑扬顿挫,栩栩如生,古诗陪伴着我度过了一年又一年,它成了我的至爱。

中华传统文化4

  灿亮的露珠揣着绿色的温情,吧得一声,醉倒在大地上。待到秋尽,那片泛黄了的绿叶禁不起思恋的重量,伴着和风,悠然舞下,陶醉地吻了露珠栖身的大地……多么富有诗意的句子,随之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华智慧的经典,厚重而芬芳。但是,现在人却少了一种正确审视观念。人们在五颜六色,繁弦急管的娱乐中迷失了自我方向。找准方向,汲取文化营养,提升自我精神品质。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方展,给我们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它能够满足人们日趋多样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它是人们潜移默化的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以汉字为例,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以典籍为依托,生生不息的精神文化为载体。一个个方块字,融汇着我们的古老,我们的文化。《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推出,让我们眼前一亮。使之在各式各样的娱乐选秀节目中脱颖而出。它们以非常单纯,简朴的方式,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一些书法展览节目,让我们了解文字艺术。楷行草隶各有韵味,各不相同。楷如泰山稳重,行如浮云流水,草如龙飞凤舞,隶如燕头蚕尾。文字,是文化的魂。这些汉字节目不仅丰富我们的娱乐生活,还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汲取精华,滋养其身。

  但是,现实却存在令人忧虑的现象。有些文化产品节消遣娱乐的名义,以荒唐,庸俗的内容,迎合低俗趣味;有些媒体单纯追求轰动效应,热衷于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不负责地传播“绯闻轶事”。给公众带来精神困扰与迷惑。

  就一些歌唱选秀节目来说。这些节目很容易去给公众带来“只要歌唱的很好,就能出名”这样的误导。成堆的选秀节目让公众迷茫,使他们不能认清自我的发展方向,盲目效仿,等到认清时已后悔莫及。

  认清新潮娱乐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弃两者之糟粕,取两者之精华,将它们有机结合在一起,转化为精神的养料,滋养己身,提升自我素质。

中华传统文化5

  五千个春秋,浮华与残败;五千个岁月,梦醒与梦散。我们从石器和青铜器指示的方向走来,我们见证了诸子百家激情澎湃的辩论,我们感受到四诗五经的厚重,楚辞汉风的典雅。每一块石板,每一条幽径,每一条屐痕,都见证了先民的智慧与聪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相互交融,各色样文明在民族的图腾里绵延成不朽的传奇。是的,国学不仅有儒学《诗》《书》《礼》《乐》,也应有墨家的《兼爱》《非攻》,当然也要有道家的《老子》《庄子》等。这些传统文化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后,穿越过巍巍秦关,皎皎汉月,最终演变成现代文明。并以绝对的加速度不断刷新着“限高”的尺度。因此,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国学观,尊重并认识到国学是包括一切智慧与建树的主流和非主流思想。

  易中天教授把百家争鸣主要分为儒墨、儒道以及儒法之争。不可否认,儒学自然那是百家争鸣中的众矢之物。它的核心是“仁”,主张礼乐制度,直至今日,它们在我们的社会伦理观上做出卓越贡献,它不仅可以用来调和社会矛盾,也可用于维持社会和谐。

  作为儒家对立面的墨家则是跟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它主张“兼爱”,即无差别的爱。这如一记响雷重击着当代麻木漠然的人的心,在这个道德滑坡,底线全无的后工业时代,“兼爱”就是这个时代的道德丰碑。还有道家、法家、阴阳家思想也对现代文明、艺术、政治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因而,一个优秀的民族文化应试缤纷多彩的,应是兼容兼色的。与文化类似的还有我们的生活方式。从小到大,父母给我们灌输的是“努力学习,以后做一个运筹帷幕的领导者,或当一个叱咤风云的政客,抑或是做一个众星捧月的明星……却很少有人规劝我们选择自己想到的生活方式并在追求中实现自己的理想。也的确有些人用不同于世俗的方式诠释生活方式的多样选择性。

  他叫王万青,一名来自上海的支边医生,他于一九六八年孤身一人赴藏,并在那一待便是四十三年。他秉承着医者的仁心,兢兢业业为藏区人民务,托起生命的希望。若说他一开始是因为潮流驱动,那么中间多次回繁华大上海的机会他都放弃了。在世俗欲望的眼光中外,他选择了一种他想要的生活,“风雪行医路,情系汉藏缘,四十载流年似水,磨不去他对理想的忠诚”。他用他的大好青春向世人阐述了什么是贡献,什么是“兼爱”,什么是生活的选择?

  我们之所以成不了伟人,是因为大多数人憧憬奢靡繁华的生活,向往纸醉金迷的腐化。而梭罗恰恰是那个另类。他舍弃了所谓的'“文明”生活,在凡尔登湖畔亲手搭建了一间简陋的小木屋,独自在里面住了两年零二个月。快乐地过着一种近乎原始的生活。这段生活看似避世厌世,实则他是用这种极端的方式警示那些由于终日自寻烦恼的“俗人”。用他的话说:“我绝没有鼓吹悲观颓废的意识,我只愿像报晓的公鸡,立于栖木之上,引颈高歌,唤醒世人。”传奇阐述了他那“逍遥”“无为”的道家思想,也成就了他传世之作——《凡尔登湖》。

  人生有一千种说法,人们称之为成功的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罢了,文化也是如此,人们尊崇推广的只是符合时代主流中的其中一种罢了。很喜欢东山魁麦作品中的一句话:竞相争艳的华丽色调,相互配合地非常协调,明暗的对拉变得柔和,各种颜色独具妙处,令人感到深沉。每个人都有选择挣脱世俗桎梏的能力,放下心中的枷锁,砸念世界人生,体会各种文明。

中华传统文化6

  一、学生分析:学生经过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七年级语文课本中有《论语·十则》,学生对《论语》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十个单元,共有34课。当你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你会感悟到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

  三、课程目标

  (一)

  认识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初步感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等,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

  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初步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形式,自觉拓展学习视野,积极参与校内外的传统文化活动。

  (四)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掌握学习传统文化的科学方法,养成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

  (五)学习传统文明礼仪,提高个人修养。

  (六)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培养合作意识。

  四、实施措施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文化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通过传统文化课程内容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通过活动性学习,使学生在诵读、感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如诗歌朗诵、书法比赛、艺术节等,充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参观游览文化古迹、寻访历史文化名人、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社会意义。

  (四)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组织学习活动,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小养成喜欢读书、认真书写、勤于思考、踊跃发言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体现教学的层次性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不同特点,体现教学要求的层次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自信,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循序渐进,得以发展提高,不可盲目拔高教学要求。

  (六)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学习经典重在积累感悟。通过品味经典之韵、感受志士之魂、领略山水之美、参与艺术之乐,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获得文化积累,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格。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力求以情动人、以情启智、以情养德,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七)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初步的鉴别意识传统文化因历史的局限,也存在一些不符合现代价值观念的内容。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初步的辨别和鉴赏能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具有初步的鉴别意识。

  (八)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传统文化是一门新课程,教师要加强对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与研究,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大胆探索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九)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要建立开放的课程资源网络,充分利用农村、社区等本地文化教育资源,并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选择不同的教育活动方式和类型,对学生进行教育。

  (十)注意处理好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既有自己的独特性,又与其他课程有一定的联系,在实施本课程的过程中,应注意与语文、品德等学科的教学或校内外其他教育活动相结合,相互促进,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五、教学进度

  本教材共十个单元,本学期教授前五个单元。每课一课时,合计共18课时。

中华传统文化7

  这几天,一直都是阳光明媚,天天都是好天气。花儿不停地忙碌,在进行“光浴”,想是自己的皮肤又嫩又滑;小草舒展着自己的“细腰”,眨眨朦胧的眼睛,把阳光什么扎进自己娇嫩的身体里;鸟儿在阳光下快活地唱着歌:“渣…渣……。”阳光下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这美好的一切,似乎都在愉快的迎接着美好的中秋节。中秋节有着悠远的历史,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多么美好的佳节;中秋节,团圆的时刻,中秋节,人们思念家乡亲人的'好日子。中秋赏月,是人们过中秋节必不可少的一个小插曲。中秋赏月,自然少不了月饼来“助阵”。每到中秋,人们便搬张凳子,坐在家门口,边赏月边吃香甜的月饼,而月亮则当起了邮递员,为远在他乡的人们传递思乡和思念亲人之情。

  “月圆人盼圆。”中秋节,令人怀念的佳节,就要到来……

中华传统文化8

尊敬的师主席、庞部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欢迎各位来到xx外国语学校,参加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在此,我代表xx外国语学校7千余名师生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xx外国语学校始建于1960年, 其前身是xx地区行署直属子弟中学,国家教育部首批备案的22所“全国合格外国语学校”之一,是xx市规范化初中、xx市示范性高中,xx市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学校,xx市高中教育教学目标考核先进学校,xx市外语特色学校、全国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研究基地"。

  学校一校三区,西校区、东校区和伊滨华洋国际学校校区,分设高中部、国际部、初中部和小学部,共计x个教学班,教职工x多名,在校生达x名。学校秉承“一本二服务三提高”的办学理念,以“教育教学质量英雄论”为核心价值观,践行“拼搏”精神,突出外语特色,培养文理兼长、具有民族情怀、国际视野的“合格+特长”的优秀学生;学校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先后与世界各地20余所学校结为友好学校和合作伙伴,是xx市对外开展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学校,是全市现代化一流、国际化超前、特色化突出的“规范+特色”的品牌名校。

  学校师资队伍雄厚,学校文化背景浓厚,中高考成绩连创佳绩。

  20xx年中考xx前10名我校独占4人,前45名独占8人,20xx年中考,陈晓珂同学考入西交大少年班,7科平均分全市排名首次全部进入前10名。20xx年高考,有45人上一本线,名列市区第5名,三名同学摘取xx市外语单科状元。

  学校是文化的聚集地,中国有历史悠久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融会了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然而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精华却不同程度的遭到毁弃。目前在我国中小学中普遍存在着传统文化的教育缺失的现象。很多学生并不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中小学生和家长缺乏应有的文化、历史知识,这事关下一代的学生们是否能够重视和深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来龙去脉源远流长,记得祖宗,记得自己的出身。因此近两年来出现了国学热,使中国传统文化进校园成为一种趋势,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因此让学生们从小开始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教育应该是当今文明复兴的新动力,学校应该是文化发展的新中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立德树人的根本立足点,是国家文化建设的根基,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基础,更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也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xx外国语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非常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社团活动蓬勃开展,书法、民族器乐、国学社团等受到同学追捧,经典诵读已成为学校的常态化活动,并获得了xx市经典诵读活动创新一等奖。今天我们迎来了重视传统文化传承的各位领导和热心国学文化传播的社会人士,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必将推动外语学校的文明建设,掀起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

  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面旗帜,它引领着师生的价值取向;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种氛围,它浸润着师生的心灵;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个引力场,它凝聚着师生的智慧和力量;优秀的学校文化是最宝贵的资源,它是滋养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肥沃土壤。用优秀的文化浸润,去滋养生命的成长,让教师有幸福感、成就感和归属感,让学生有成功感、愉悦感,让校园成为师生文化共享、智慧共生、生命共长的圣地和乐园,这是我们办学的宗旨,也是我们办学的不懈追求!

  再次对莅临学校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谢谢大家!

中华传统文化9

  那我们立了这个志,接着我们学习的态度很重要。我们中华文化是内学,内学就是向内,向自己的内心下功夫,不是向外去要求别人、去指责别人,所以我们一开始有这样的观念跟态度很重要。不然假如我们没有这个态度,我们光是读经心都定不下来。比方说,我们今天读这一篇经典,说,「黎明即起」,对啊,我那个媳妇就起得很晚;「洒扫庭除」,我儿子从来不扫地;「要内外整洁」,我女儿那个房间很乱。你看他念这篇下来,那个脑筋很多镜头,都是向外在要求别人了。那这样子继续学下去,走回家里去全家人都把门关起来,说那个警察又来了。所以先向内求。我们道家《太上感应篇》也教诲我们:「正己化人」。自己真正做的好,自然感化身边的人,不是去要求的,其实我们只要有要求别人的念头,我们心地当中控制别人的欲望那个贪求的念头就没有办法减低,没有办法放下,它是非常细微的.。所以这个内学心地功夫,「惟从心源隐微处默默洗涤」,那个是很细的东西,你不真正去非常真实的去关照自己的念头很可能都发现不了,甚至自我欺骗。人家说你好像有点动怒了,「我哪有?我哪有?」那就没办法了,人家提醒了都不承认的时候,那人家也不敢再提醒我们了。

  所以首先这个内学的心态,在经典里面也教导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假如这个态度没有建立起来,我们学圣教愈学烦恼愈多,因为要求别人,别人不听我们的话,我们求不得的痛苦就来了。再来不止自己痛苦,身边的人全部痛苦,压力都很大。所以说圣教应该是让人如沐春风不应该是让人家压力很大。假如我们身边的人压力愈来愈大,那就是学错了,我们自己学错了。应该是学到自己的家人,「我这个先生学了传统文化以后,对我很好很体贴」,到处去帮圣教宣传。这样您就是给圣贤脸上贴金了,你就为人表演得很好了,做得很好了。

  再来,我们学习圣教「学贵力行」。学一句就要做一句,要有这个态度。假如没有这个态度,那每一句经句它还是知识,我们只是读过它了,只是把它背起来,没有办法知行合一,自己受用不了。不止自己受用不了还会增长傲慢心,《弟子规》说:「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读了这些有时候还可以讲讲别人,甚至于人家在读的时候我们会说「我也会,我背给你听」,还在那里表演给人家看,在炫耀,那个是傲慢。就生怕别人不知道我们背了不少书,那这个「长浮华」就不知不觉了。

  所以师长老人家常常提到,说李炳南老师说的不能玩弄圣教,不能消遣圣教。什么是消遣?拿来读诵让人家觉得我们挺有涵养,但是一句也没有实实在在去做它,这就变成玩弄消遣,真不得受用。所以我们今天形成一个态度,学一句我们马上做,好不好?好。来打勾勾,我们互相提醒。摄像机有拍到大家,「凡出言,信

  为先」。你们已经入了贼船,哦,不是,你们已经上了圣贤的大舟了,迈向幸福圆满的人生大道!

中华传统文化10

  一者,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

  近年来,人们哈韩、哈美,认为这就是在追求时尚、追求新潮、追求另类,却对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少有青睐,甚至不屑一顾,不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割裂与断层之忧。高考增加中华传统文化考核,无疑是在社会上树立一个导向性标杆:该重视传统文化了。

  二者,能引导中小学强化传统文化教育,引导中小学生主动接触、了解、学习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魂、文化的`根、精神的脉。在我国古代,“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可见传统文化之兴盛。然而,到了当今社会,长期以来,与社会追逐时尚趋同的是,我们的中小学因为考试不考传统文化,便不给学生教授传统文化,除非语文课有所涉及。学生也几乎不主动接触、了解、学习传统文化。当高考增加了传统文化考核,学校与学生想不重视都不可能了。

  高考增加中华传统文化考核之后,“如何教”的问题不可回避。

  比如语文高考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数学增加了数学文化的要求。老师如何教授这些传统文化才是关键。千万不要只让学生在高考前夕“临时抱佛脚”地死记硬背,在平时就要注重这些知识点的传授和积累,且要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潜移默化地传授和积累。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就能奏效。

中华传统文化11

  虽然道德经四十七章中有言: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但是对于我们这些还未达到神而通之的境界的人来说,能有这次难得的机会来到古楼观说经台和重阳宫全真祖庭思慕先圣的智慧与坚韧,来到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曾经驻跸的八仙宫亲身感受道教生活、深入问道,实在是万分荣幸。在此感谢北京市道协、龙王庙、八仙宫、道教之音等为这次活动付出的辛勤工作!

  中国道文化的源头在黄帝,而黄帝同时代表了中华文化的奠基人。老子恰恰就是道文化的继承者、总结者和最大发扬者。故而道家思想又被称之为黄老之学,其作为代表中华文化的大树,先秦的诸子百家思想则是这棵大树上结出的累累硕果。中华民族的智慧在先秦时期经历过大繁荣的时期,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在始皇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影响下,除去儒、法两家的很多其它珍贵思想都不被公开提倡与传承,面临着消失的危险。但道教的先行者们在此时走了出来,传承了道家、阴阳家、医家、仙家、方士等等思想。这一批人默默地用道的思想根基吸收统一了各家的思想,并保留到了今天,在很多地方都能找到他们的影子。

  除了在思想上,在文化上尤其是服饰文化,由于道教作为宗教在教规和传承方面的约束,所以受到历史上数次社会变迁的冲击较小,其服饰——头巾、束发右衽和宽袍大袖的长袍——保留下来了中华传统的特色。道长们都颇具古风,可以说是中华服饰文化的活化石。

  在民俗文化上,从八仙宫所代表的八仙文化、各地宫观的土地山神文化、城隍文化、北京东岳庙特色的地府文化、月老文化等等,这些广大民众耳熟能详的故事和信仰可以看出道教与民俗很好地结合,相辅相成,互相吸收发展,是传统中国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进一步说明道教的“接地气”,与广大民众距离感小,一直是普通人生活中的元素。

  因此在今天这个道教与民众距离感拉大的时代,问道之旅活动就是难得的好活动,让我感受到了道长们的友善,与道长们同吃同住,直接交流了诸多问题,拉近了距离。

  所以不仅仅问道之旅活动应该继续办下去,也应该多从民俗角度入手,与广大民众拉近距离,走回普通人的生活。以北京的宫观举例,位于烟袋斜街的广福观,虽然正在做关于民俗的展览,但是没有道教神职人员主持工作,永远也不可能再现京城什刹海地区原汁原味的民俗风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在历史上,闹市中分布着许许多多的宫观,如北京的都城隍庙、砖塔胡同的关帝庙、北顶娘娘庙等等,希望在将来其中的一些宫观能恢复正常的宗教活动,恢复成为民俗和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这不只对道教工作,对逐渐消失的民俗文化传承也有巨大的好处。就像很多博物馆民俗部分展览中经常陈列的旧时小玩具,将它们陈列在展柜里永远也无法体现给世人其本来面貌,只有拿出展柜,让前来参观的观众亲自动手玩一玩才能了解全面的民俗。民俗要做活,从道教的角度就是要逐步走回民众中去,走回宫观。

  因而在思想、服饰文化、民俗文化等方面,道教在历史上以及当下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由于道家本身主张清静无为,所以这一点很少被提及。在中国传统文化急需传承人的今天,道教理依旧有使命继续肩负起这一无名而艰巨的责任。

  道教的活动场所多在宫观,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宫观,各有各的建筑特色,下面举两个例子。位于北京故宫以北有一处明清皇家古建道庙大高玄殿,建筑富丽堂皇,中轴线建筑黄瓦铺面,配殿绿瓦居于两侧,整体构造严谨,代表了传统的帝王文化与道教文化的融合。而在北京内城外,作为全真道三大祖庭之一的白云观则给人另一种气息。也是统一的明清建筑,青瓦铺面,不事铺张,平时游人不多的日子,居于殿宇之中会给人一种内心平和的感觉。长时间居于现代社会的普通人对于这种难得的清净必会倍加珍惜。

  这两组建筑都能给予来访者一种油然而生的美的享受,一种平日里在高楼大厦间体会不到的震撼。因为从传统建筑上所传递的中华文化充满着哲理、生命力与美的享受。所有的建筑以中轴线左右铺开,风格统一和谐,错落有致,并且在建筑形制上客观区分来区别殿宇的级别。

  同时,古建筑带给来访者浓浓的历史感。在百年以前,我们的先人也是站在同一个地方,虔诚地祈祷,抑或仅仅是来缅怀他们的`先人。历史不断地相似上演同时又不断发展,以后可能会有很多新式宫观的大发展,但对古迹宫观来说,在传统建筑越来越稀少的今天,做好文化的传承也是历史给予的责任。古迹宫观无疑是先人留给我们后人无穷的财富。

  在文物古迹保护这个问题上学界历来有很多不同的看法,笔者个人认为复建重修古建筑完全没有问题。因为中国古建大多数都是木结构基础,在漫长的历史中由于战争或者仅仅无意失火是常有的事情,复建也是每个时代都在重复的工作,故宫的太和殿就曾经在历史上四度失火四度重建。但复建尽量做到“原址、原样、原料”是前提,因为古建筑不仅可以传承历史文化,还有标定历史位置的作用。

  具体来说,复建保持整体建筑群的风格和谐与历史风貌也是利大于弊的。以陕西行问道的三座宫观为例,八仙宫中轴线上现存有明清遗构的灵官殿、八仙殿和斗姥殿,均是硬山顶、青瓦铺面、单跳单昂斗拱,并且具有西北建筑特色,两侧立墙颇厚,开间是明三间、暗两间,三座大殿具有统一的建筑风格与样式。而后建的山门和聚仙阁则明显不同,斗拱样式与彩绘风格迥异,重檐歇山顶的聚仙阁从建制上超越了前面的主神殿,在整体建筑风格上比较不协调(胡诚林会长在活动中提到八仙宫重建建筑今后要进行重新的整体规划与改建,此乃八仙宫的幸事)。重阳宫也有同样的问题,祖师殿作为黄瓦铺面的歇山顶二层楼阁与清代保留下来的灵官、七真二殿并不协调,而如果通明阁按照现有计划复建之后,后人再来参观将很难把建制不同并且向北平移的新通明阁与历史上那个重阳宫的标志建筑联系起来了。在这方面,楼观台就好很多,除了新刷的墙面略有斑驳,在建筑风格上比较统一,体现了和谐的美感。

  在当今这一传统建筑文化已断代之际,我们更应肩负起传承人的职责,重视对宫观历史与文物古迹的考察保护。宗教工作与文物保护工作都十分不容易,听到重阳宫陈法永道长讲他苦心维持的经历十分感动,希望能将宫观的修建与文物保护、历史传承更好地结合,多考证,并慎重重建。矗立起高大的、引人注目的建筑未必就是目的,协调的、能给予人平和心境的宫观更适合当今社会需要。

  道教在历史上自先秦开始就很好地保存了中华传统文化,而在今日,依旧有着为保存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的无上使命。

中华传统文化12

  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多,比如:元宵节、闹花灯、端午节赛龙舟、中秋节吃月饼、清明节扫墓,对了,春节还要贴对联呢!在这些民俗节日里,我最喜欢的就是春节联欢晚会上上演的京剧节目了!

  那些京剧节目可好看啦,有《桃园三结义》、有《白蛇传》,当然还有大家都爱看的《水浒传》里的“武松打虎”和《西游记》里的“三打白骨精”了!可是,你们知道吗,我为什么喜欢京剧呢?实话告诉大家吧,原因就是京剧的.脸谱变化多端。

  有一天,我正在兴致勃勃地看着《青少年节目之中国少年我最强》,“下一个节目,就是我们的《京剧串烧》,请大家掌声欢迎!”只见台上站了一排的名角,生旦净末丑都来齐了,一个个的脸谱各种各样,花样百变。哇,真酷啊!“我兴奋地叫道。

  其实,京剧脸谱的眼神是有很多讲究的:红色脸谱表示忠勇士义烈,如关羽、妾维、常遇春等;黑色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甚至鲁莽,如包拯、张飞、李逵等;黄色的脸谱便是凶狠残暴,如宇文成都、典韦等;蓝色或绿色的脸谱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如窦尔敦、马武等;白色的脸谱一般表示奸臣、坏人,如曹操、赵高等。

  就是这些变化多端的京剧脸谱吸引了我,让我喜欢上了京剧这个节目!

中华传统文化13

  最近,我们都在学习国学。我也读了一本书名叫《国学经典》。读完了这本书,我不由得发出一些感叹。

  这本书分为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两个部分。

  第一单元主要讲的是节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句话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在总结唐朝由盛世走向衰败的历史教训时写下的警世名言。意思是:历观前代王朝和古老的家风,往往勤俭节约意味着成功,奢侈浮夸意味着失败。是呀,这句话用于我们现在是再适合不过了。当我把第一单元读完时,我想到了我在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有一次,我在洗碗时,把水开得很大,妈妈看见了,提醒我说:“把水开小一点吧,一吨水可要好几块钱呢!”爸爸也在一旁也说:“节约钱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要节约水资源。”我听了,惭愧不已,连忙关小了自来水。节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它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用心,我们就会想出节约的'好办法。你瞧,这是我和姐姐想出来的:1、将用剩的小块肥皂收集起来,做成了大块肥皂。2、把雨水收集起来,用来浇花。3、把没有用完的作业本合订在一起,做成了一个新本子。4、把洗完脸的水用来冲马桶。怎么样?这些节约的办法你用过吗?如果没有,那就从现在开始行动吧!

  第二单元主要讲的是强自信。“天地之性,人为贵。”这句话选自于,《孝经。圣治章》。意思是:天地之间的万物生灵,都一样的得到天地之气成形,禀天地之道成性。但只有人最为尊贵。这句话说得多么好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有自己的特长,只是有很多人自己没有发挥出来罢了。我就把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发挥出来了:1、我把字写得很好。2、我的作文常被老师称赞。3、我的舞蹈跳得很不错哦,还获得了证书。4、我很守时,上学,集会从不迟到。瞧!我的优点和特长很多吧!相信你也一定有很多优点和特长,赶紧发挥出来吧!

  第三单元主要讲的是智慧。“知者创物”。这是《周礼。冬官。考工记》中的一句话,意思是:由有智慧的人设计发明。用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人也很多,下面让我给你们介绍一下吧:贺龙同志在紧要关头让战士们扔掉草帽,使敌军自相残杀。包公运用智慧,使用了计谋,从毛驴身上找到突破口,巧妙地破了案。还有许多的例子……就不一一说明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之柱和心灵家园。国学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诵读国学,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涵养民族修为,承继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人,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中华传统文化14

  时间如水,生命如歌。21世纪的朝阳已冉冉升起,历史飞越,谱写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在这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自古以来,中华传统美德就熔铸在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我们不能忘记!

  去年,我刚进进入肥乡二中时,学校便给我们一人发了一本《弟子规》,要求我们朗读并背诵,军训本来就苦,还要读考试无关的书,心中很是不解?立正、起步走、跑步、起立、蹲下,这段艰苦又充实的军训‘旅程’到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是《弟子规》这本书的内容还在继续,书里不仅教会我们读书,更是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军训练就了我健康的身体,而文化却影响了我的心灵,它教会我的知识和道理使我受益终生。此后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每天都在坚持读经典作品,品经典礼仪,学经典内容,因为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新青年,理应遵纪守法,尊敬老师,孝敬父母,关爱同学,做一个传承美德的好青年。

  为什么要学传统文化呢?因为在社会上总有一些目无法纪,目无尊长,目中无人的人。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国家相容吗? 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关键所在。在校期间,学校的校长又为我们解读传统文化,学习传统礼仪几天的学习,我感到了传统文化巨大的魅力和无尽的感召力,它感染着我们,荡漾着我们的灵魂 ,在二中这个充满礼仪的校园里,我要从小事做起,从捡起一片纸,从一声主动问好,从认真写好每一个字,每一次作业做起,我们作为21世纪的.少年挽救中国传统文化已刻不容缓。而实现中华传统文化雄起的主力军正是作为新一代青年的我们,更是作为拥有一腔爱国热血的天之学子的我们,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进行新的文化创造。

  《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就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美德以危机感为基础,寄托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从而汇聚成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长江与黄河,在世界的东方一路前行。

  同学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承继传统美德弘扬传统文化,我们义不容辞!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中华传统文化15

  一、精彩课程。

  课堂上一个个真实故事引发的思考,结束时90度鞠躬礼及《感恩词》让我们心存敬意。以位音乐老师的《德音雅乐》及《孝亲感恩歌曲学唱》课程给整个大讲坛带了歌声、笑声还有感动的低泣声。悠扬甜美的《生命之河》在义工老师们曼妙手语舞姿中展开,让与会学员感受《生命之河》滋润心田。用心去唱一首好歌,就能净化歌者的内心;用心去听一首好歌,能涤荡听者的灵魂。一个个中国优秀的传统美德经典故事和一首首优美的感恩教育歌曲诠释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深深的感染了全场学员,互动渐入佳境,全场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情到深处,学员们还不时发出动情的低泣声。

  二、温情服务。

  据悉,为大讲坛服务的十几个义工都是来自各行各业,他们以帮助别人为乐,他们把帮助别人当成个人修行的方法之一。他们一次次90度鞠躬迎侯,轻言慢行,半蹲在地上擦拭会场的每一个角落,用半蹲的姿势为在场的贵宾和授课老师端茶送水,他们用真诚的微笑温暖每一个人,他们身体力行践行《弟子规》,他们用言行践行道德礼仪,宣扬传统文化。每当听到一声声“老师,早上好!”、“老师,下午好!”“老师,您辛苦了!”“老师,请愉快用餐!”等等温馨话语,我们恍惚来到了一个文明和谐的.世外桃源。

  三、专心学习。

  本次大讲坛所有学员均是来自一线的老师,他们排除一切干扰,参加为期7天的学习,时间长、人数多,但会场秩序井然,学员们完全融入到了和谐、宁静、纯粹的吸收经典文化的氛围中。授课中老师生动风趣的演讲,深入浅出的报告,深深吸引了全体的学员,大家无不认真听课、细心笔记。对我来说,这是一场心灵之旅,所有人在都聆听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精华,在感动中汲取师德的正能量。

  四、心存感恩。

  松花江的王琦老师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当作事业来做,他们要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下来,让我们的民族越来越强大。这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责任,更是我们做老师的职责,让我们从我自己做起,大力倡导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做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努力教育学生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深刻学习国学经典,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为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谐尽到一个老师应尽的责任。

  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讲座,不仅提升了我们教师的文化素养,同时,在“如何对人”、“如何对待工作”、“如何对待社会”、“如何对待家庭”等方面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在传统文化学习后,我进一步认识到,不管是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还是家庭生活、与人相处等方面“身教胜于言教”的重要性。今后,我将把这种平和的心态运用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努力践行“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理念,教育和引导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一个真正人格健全的人,不断推进教育教学健康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中华传统文化】相关文章:

中华的传统文化资料11-25

中华传统文化15篇07-19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作文04-25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古诗04-2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07-12

中华传统文化的的作文4篇02-14

中华传统文化的的作文7篇04-05

中华传统文化倡议书04-30

中华传统文化作文15篇07-11

【精选】中华传统文化作文三篇07-29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1

  每当我看见剪纸艺术家在一张张纸上飞快地挥舞着剪刀,创作者栩栩如生的作品时,我便不禁赞叹不已。在我的语文书上,就有着四幅剪纸作品。

  瞧瞧这四幅剪纸。没每一幅上的人物,动物都惟妙惟肖。或与动物嬉戏,或翩翩起舞,或与伙伴互相帮助,或津津有味的读书,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翩翩起舞的一幅:一位十几岁的姑娘在花海里翩翩起舞。她身着少数民族的服装,跳着优美的民族舞,给人一种民族团结友爱的和谐气息。她的身后是一丛丛的蒲公英。一眼望去,无边无际,洁白如雪,仿佛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白色的绒毯。一副美不胜收的样子,使我不禁来到了想象的王国

  从前,有一位心地善良,富有爱心的壮族姑娘。她的名字叫做玛日娜,今年17岁了。玛日娜从小就熟读四书五经,她非常爱学习。玛日娜还是一个非常热情好客的人。她总是喜欢将天南海北的'客人请到自家家里,为他们唱歌,请他们在自家吃饭,让客人们永远也忘不了壮族人民的热情。

  回到现实的生活中,我不禁在一次对这幅剪纸作品啧啧赞叹。这就是我国著名的民俗文化——剪纸。它是华夏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处处都散发着华夏广大劳动人民团结,和谐的气息。

中华传统文化2

  我最喜欢传统节日是春节,因为它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

  每年过年,街上挂满了红红的灯笼,彩旗飘飘。商场更是人山人海,购买年货,可热闹了。

  我每年都是会回爷爷奶奶家陪他们一起过年,妈妈和奶奶准备了丰盛的食物,听着外面有许多“砰、砰、砰”的鞭炮声,每个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们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爸爸给我买了许多礼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让爷爷陪我放鞭炮,那心情别提有多美!到了晚会开始时,妈妈他们在包饺子,妈妈说过年就要守岁不许睡觉,我则一边吃水果一边观看晚会,精彩的表演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过年该多好啊!

  中国的传统节日真是丰富多彩,它是中国的.文化。我了解的传统节日还有: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幸福还有团圆,作为我们新一代要加强学习,大力弘扬中国的这些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3

  中国有许多丰富的传统文化,但我最喜欢的是古诗,它在中华文字出现之时就有了。我读过好多古诗,有《山行》、《望天门山》、《静夜思》……古诗大多是来抒发感情的,我特别喜欢。

  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上了《草》这首诗,它是唐代的诗人白居易写的,简简单单的两句话就写出了草顽强的生命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就是最好的写照吗?竟然连小草都有这么顽强的生命力,我们一定要变得坚强一些,不能让“野火”伤到我们。

  每当过年的时候,我都要去奶奶家,爸爸妈妈离开的时侯,我就会特别伤心,这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会出现在我的`脑海里:“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看菊花展喽!”人们的叫声把我的脚勾了过去,啊,芙蓉广场的菊花白如玉,黄如金,红如火。白菊花那娇嫩的样子最引人注目;黄菊花又像磁铁一样把人们“吸”了过去;红色的“大火把”又好像在威胁人们:“谁敢不过来!”菊花美丽动人,我忍不住喊到“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的诗好优美呀!

  古诗就是这样抑扬顿挫,栩栩如生,古诗陪伴着我度过了一年又一年,它成了我的至爱。

中华传统文化4

  灿亮的露珠揣着绿色的温情,吧得一声,醉倒在大地上。待到秋尽,那片泛黄了的绿叶禁不起思恋的重量,伴着和风,悠然舞下,陶醉地吻了露珠栖身的大地……多么富有诗意的句子,随之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华智慧的经典,厚重而芬芳。但是,现在人却少了一种正确审视观念。人们在五颜六色,繁弦急管的娱乐中迷失了自我方向。找准方向,汲取文化营养,提升自我精神品质。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方展,给我们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它能够满足人们日趋多样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它是人们潜移默化的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以汉字为例,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以典籍为依托,生生不息的精神文化为载体。一个个方块字,融汇着我们的古老,我们的文化。《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推出,让我们眼前一亮。使之在各式各样的娱乐选秀节目中脱颖而出。它们以非常单纯,简朴的方式,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一些书法展览节目,让我们了解文字艺术。楷行草隶各有韵味,各不相同。楷如泰山稳重,行如浮云流水,草如龙飞凤舞,隶如燕头蚕尾。文字,是文化的魂。这些汉字节目不仅丰富我们的娱乐生活,还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汲取精华,滋养其身。

  但是,现实却存在令人忧虑的现象。有些文化产品节消遣娱乐的名义,以荒唐,庸俗的内容,迎合低俗趣味;有些媒体单纯追求轰动效应,热衷于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不负责地传播“绯闻轶事”。给公众带来精神困扰与迷惑。

  就一些歌唱选秀节目来说。这些节目很容易去给公众带来“只要歌唱的很好,就能出名”这样的误导。成堆的选秀节目让公众迷茫,使他们不能认清自我的发展方向,盲目效仿,等到认清时已后悔莫及。

  认清新潮娱乐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弃两者之糟粕,取两者之精华,将它们有机结合在一起,转化为精神的养料,滋养己身,提升自我素质。

中华传统文化5

  五千个春秋,浮华与残败;五千个岁月,梦醒与梦散。我们从石器和青铜器指示的方向走来,我们见证了诸子百家激情澎湃的辩论,我们感受到四诗五经的厚重,楚辞汉风的典雅。每一块石板,每一条幽径,每一条屐痕,都见证了先民的智慧与聪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相互交融,各色样文明在民族的图腾里绵延成不朽的传奇。是的,国学不仅有儒学《诗》《书》《礼》《乐》,也应有墨家的《兼爱》《非攻》,当然也要有道家的《老子》《庄子》等。这些传统文化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后,穿越过巍巍秦关,皎皎汉月,最终演变成现代文明。并以绝对的加速度不断刷新着“限高”的尺度。因此,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国学观,尊重并认识到国学是包括一切智慧与建树的主流和非主流思想。

  易中天教授把百家争鸣主要分为儒墨、儒道以及儒法之争。不可否认,儒学自然那是百家争鸣中的众矢之物。它的核心是“仁”,主张礼乐制度,直至今日,它们在我们的社会伦理观上做出卓越贡献,它不仅可以用来调和社会矛盾,也可用于维持社会和谐。

  作为儒家对立面的墨家则是跟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它主张“兼爱”,即无差别的爱。这如一记响雷重击着当代麻木漠然的人的心,在这个道德滑坡,底线全无的后工业时代,“兼爱”就是这个时代的道德丰碑。还有道家、法家、阴阳家思想也对现代文明、艺术、政治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因而,一个优秀的民族文化应试缤纷多彩的,应是兼容兼色的。与文化类似的还有我们的生活方式。从小到大,父母给我们灌输的是“努力学习,以后做一个运筹帷幕的领导者,或当一个叱咤风云的政客,抑或是做一个众星捧月的明星……却很少有人规劝我们选择自己想到的生活方式并在追求中实现自己的理想。也的确有些人用不同于世俗的方式诠释生活方式的多样选择性。

  他叫王万青,一名来自上海的支边医生,他于一九六八年孤身一人赴藏,并在那一待便是四十三年。他秉承着医者的仁心,兢兢业业为藏区人民务,托起生命的希望。若说他一开始是因为潮流驱动,那么中间多次回繁华大上海的机会他都放弃了。在世俗欲望的眼光中外,他选择了一种他想要的生活,“风雪行医路,情系汉藏缘,四十载流年似水,磨不去他对理想的忠诚”。他用他的大好青春向世人阐述了什么是贡献,什么是“兼爱”,什么是生活的选择?

  我们之所以成不了伟人,是因为大多数人憧憬奢靡繁华的生活,向往纸醉金迷的腐化。而梭罗恰恰是那个另类。他舍弃了所谓的'“文明”生活,在凡尔登湖畔亲手搭建了一间简陋的小木屋,独自在里面住了两年零二个月。快乐地过着一种近乎原始的生活。这段生活看似避世厌世,实则他是用这种极端的方式警示那些由于终日自寻烦恼的“俗人”。用他的话说:“我绝没有鼓吹悲观颓废的意识,我只愿像报晓的公鸡,立于栖木之上,引颈高歌,唤醒世人。”传奇阐述了他那“逍遥”“无为”的道家思想,也成就了他传世之作——《凡尔登湖》。

  人生有一千种说法,人们称之为成功的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罢了,文化也是如此,人们尊崇推广的只是符合时代主流中的其中一种罢了。很喜欢东山魁麦作品中的一句话:竞相争艳的华丽色调,相互配合地非常协调,明暗的对拉变得柔和,各种颜色独具妙处,令人感到深沉。每个人都有选择挣脱世俗桎梏的能力,放下心中的枷锁,砸念世界人生,体会各种文明。

中华传统文化6

  一、学生分析:学生经过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七年级语文课本中有《论语·十则》,学生对《论语》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十个单元,共有34课。当你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你会感悟到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

  三、课程目标

  (一)

  认识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初步感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等,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

  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初步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形式,自觉拓展学习视野,积极参与校内外的传统文化活动。

  (四)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掌握学习传统文化的科学方法,养成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

  (五)学习传统文明礼仪,提高个人修养。

  (六)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培养合作意识。

  四、实施措施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文化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通过传统文化课程内容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通过活动性学习,使学生在诵读、感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如诗歌朗诵、书法比赛、艺术节等,充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参观游览文化古迹、寻访历史文化名人、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社会意义。

  (四)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组织学习活动,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小养成喜欢读书、认真书写、勤于思考、踊跃发言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体现教学的层次性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不同特点,体现教学要求的层次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自信,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循序渐进,得以发展提高,不可盲目拔高教学要求。

  (六)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学习经典重在积累感悟。通过品味经典之韵、感受志士之魂、领略山水之美、参与艺术之乐,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获得文化积累,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格。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力求以情动人、以情启智、以情养德,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七)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初步的鉴别意识传统文化因历史的局限,也存在一些不符合现代价值观念的内容。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初步的辨别和鉴赏能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具有初步的鉴别意识。

  (八)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传统文化是一门新课程,教师要加强对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与研究,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大胆探索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九)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要建立开放的课程资源网络,充分利用农村、社区等本地文化教育资源,并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选择不同的教育活动方式和类型,对学生进行教育。

  (十)注意处理好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既有自己的独特性,又与其他课程有一定的联系,在实施本课程的过程中,应注意与语文、品德等学科的教学或校内外其他教育活动相结合,相互促进,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五、教学进度

  本教材共十个单元,本学期教授前五个单元。每课一课时,合计共18课时。

中华传统文化7

  这几天,一直都是阳光明媚,天天都是好天气。花儿不停地忙碌,在进行“光浴”,想是自己的皮肤又嫩又滑;小草舒展着自己的“细腰”,眨眨朦胧的眼睛,把阳光什么扎进自己娇嫩的身体里;鸟儿在阳光下快活地唱着歌:“渣…渣……。”阳光下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这美好的一切,似乎都在愉快的迎接着美好的中秋节。中秋节有着悠远的历史,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多么美好的佳节;中秋节,团圆的时刻,中秋节,人们思念家乡亲人的'好日子。中秋赏月,是人们过中秋节必不可少的一个小插曲。中秋赏月,自然少不了月饼来“助阵”。每到中秋,人们便搬张凳子,坐在家门口,边赏月边吃香甜的月饼,而月亮则当起了邮递员,为远在他乡的人们传递思乡和思念亲人之情。

  “月圆人盼圆。”中秋节,令人怀念的佳节,就要到来……

中华传统文化8

尊敬的师主席、庞部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欢迎各位来到xx外国语学校,参加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在此,我代表xx外国语学校7千余名师生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xx外国语学校始建于1960年, 其前身是xx地区行署直属子弟中学,国家教育部首批备案的22所“全国合格外国语学校”之一,是xx市规范化初中、xx市示范性高中,xx市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学校,xx市高中教育教学目标考核先进学校,xx市外语特色学校、全国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研究基地"。

  学校一校三区,西校区、东校区和伊滨华洋国际学校校区,分设高中部、国际部、初中部和小学部,共计x个教学班,教职工x多名,在校生达x名。学校秉承“一本二服务三提高”的办学理念,以“教育教学质量英雄论”为核心价值观,践行“拼搏”精神,突出外语特色,培养文理兼长、具有民族情怀、国际视野的“合格+特长”的优秀学生;学校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先后与世界各地20余所学校结为友好学校和合作伙伴,是xx市对外开展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学校,是全市现代化一流、国际化超前、特色化突出的“规范+特色”的品牌名校。

  学校师资队伍雄厚,学校文化背景浓厚,中高考成绩连创佳绩。

  20xx年中考xx前10名我校独占4人,前45名独占8人,20xx年中考,陈晓珂同学考入西交大少年班,7科平均分全市排名首次全部进入前10名。20xx年高考,有45人上一本线,名列市区第5名,三名同学摘取xx市外语单科状元。

  学校是文化的聚集地,中国有历史悠久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融会了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然而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精华却不同程度的遭到毁弃。目前在我国中小学中普遍存在着传统文化的教育缺失的现象。很多学生并不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中小学生和家长缺乏应有的文化、历史知识,这事关下一代的学生们是否能够重视和深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来龙去脉源远流长,记得祖宗,记得自己的出身。因此近两年来出现了国学热,使中国传统文化进校园成为一种趋势,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因此让学生们从小开始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教育应该是当今文明复兴的新动力,学校应该是文化发展的新中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立德树人的根本立足点,是国家文化建设的根基,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基础,更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也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xx外国语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非常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社团活动蓬勃开展,书法、民族器乐、国学社团等受到同学追捧,经典诵读已成为学校的常态化活动,并获得了xx市经典诵读活动创新一等奖。今天我们迎来了重视传统文化传承的各位领导和热心国学文化传播的社会人士,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必将推动外语学校的文明建设,掀起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

  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面旗帜,它引领着师生的价值取向;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种氛围,它浸润着师生的心灵;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个引力场,它凝聚着师生的智慧和力量;优秀的学校文化是最宝贵的资源,它是滋养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肥沃土壤。用优秀的文化浸润,去滋养生命的成长,让教师有幸福感、成就感和归属感,让学生有成功感、愉悦感,让校园成为师生文化共享、智慧共生、生命共长的圣地和乐园,这是我们办学的宗旨,也是我们办学的不懈追求!

  再次对莅临学校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谢谢大家!

中华传统文化9

  那我们立了这个志,接着我们学习的态度很重要。我们中华文化是内学,内学就是向内,向自己的内心下功夫,不是向外去要求别人、去指责别人,所以我们一开始有这样的观念跟态度很重要。不然假如我们没有这个态度,我们光是读经心都定不下来。比方说,我们今天读这一篇经典,说,「黎明即起」,对啊,我那个媳妇就起得很晚;「洒扫庭除」,我儿子从来不扫地;「要内外整洁」,我女儿那个房间很乱。你看他念这篇下来,那个脑筋很多镜头,都是向外在要求别人了。那这样子继续学下去,走回家里去全家人都把门关起来,说那个警察又来了。所以先向内求。我们道家《太上感应篇》也教诲我们:「正己化人」。自己真正做的好,自然感化身边的人,不是去要求的,其实我们只要有要求别人的念头,我们心地当中控制别人的欲望那个贪求的念头就没有办法减低,没有办法放下,它是非常细微的.。所以这个内学心地功夫,「惟从心源隐微处默默洗涤」,那个是很细的东西,你不真正去非常真实的去关照自己的念头很可能都发现不了,甚至自我欺骗。人家说你好像有点动怒了,「我哪有?我哪有?」那就没办法了,人家提醒了都不承认的时候,那人家也不敢再提醒我们了。

  所以首先这个内学的心态,在经典里面也教导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假如这个态度没有建立起来,我们学圣教愈学烦恼愈多,因为要求别人,别人不听我们的话,我们求不得的痛苦就来了。再来不止自己痛苦,身边的人全部痛苦,压力都很大。所以说圣教应该是让人如沐春风不应该是让人家压力很大。假如我们身边的人压力愈来愈大,那就是学错了,我们自己学错了。应该是学到自己的家人,「我这个先生学了传统文化以后,对我很好很体贴」,到处去帮圣教宣传。这样您就是给圣贤脸上贴金了,你就为人表演得很好了,做得很好了。

  再来,我们学习圣教「学贵力行」。学一句就要做一句,要有这个态度。假如没有这个态度,那每一句经句它还是知识,我们只是读过它了,只是把它背起来,没有办法知行合一,自己受用不了。不止自己受用不了还会增长傲慢心,《弟子规》说:「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读了这些有时候还可以讲讲别人,甚至于人家在读的时候我们会说「我也会,我背给你听」,还在那里表演给人家看,在炫耀,那个是傲慢。就生怕别人不知道我们背了不少书,那这个「长浮华」就不知不觉了。

  所以师长老人家常常提到,说李炳南老师说的不能玩弄圣教,不能消遣圣教。什么是消遣?拿来读诵让人家觉得我们挺有涵养,但是一句也没有实实在在去做它,这就变成玩弄消遣,真不得受用。所以我们今天形成一个态度,学一句我们马上做,好不好?好。来打勾勾,我们互相提醒。摄像机有拍到大家,「凡出言,信

  为先」。你们已经入了贼船,哦,不是,你们已经上了圣贤的大舟了,迈向幸福圆满的人生大道!

中华传统文化10

  一者,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

  近年来,人们哈韩、哈美,认为这就是在追求时尚、追求新潮、追求另类,却对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少有青睐,甚至不屑一顾,不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割裂与断层之忧。高考增加中华传统文化考核,无疑是在社会上树立一个导向性标杆:该重视传统文化了。

  二者,能引导中小学强化传统文化教育,引导中小学生主动接触、了解、学习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魂、文化的`根、精神的脉。在我国古代,“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可见传统文化之兴盛。然而,到了当今社会,长期以来,与社会追逐时尚趋同的是,我们的中小学因为考试不考传统文化,便不给学生教授传统文化,除非语文课有所涉及。学生也几乎不主动接触、了解、学习传统文化。当高考增加了传统文化考核,学校与学生想不重视都不可能了。

  高考增加中华传统文化考核之后,“如何教”的问题不可回避。

  比如语文高考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数学增加了数学文化的要求。老师如何教授这些传统文化才是关键。千万不要只让学生在高考前夕“临时抱佛脚”地死记硬背,在平时就要注重这些知识点的传授和积累,且要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潜移默化地传授和积累。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就能奏效。

中华传统文化11

  虽然道德经四十七章中有言: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但是对于我们这些还未达到神而通之的境界的人来说,能有这次难得的机会来到古楼观说经台和重阳宫全真祖庭思慕先圣的智慧与坚韧,来到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曾经驻跸的八仙宫亲身感受道教生活、深入问道,实在是万分荣幸。在此感谢北京市道协、龙王庙、八仙宫、道教之音等为这次活动付出的辛勤工作!

  中国道文化的源头在黄帝,而黄帝同时代表了中华文化的奠基人。老子恰恰就是道文化的继承者、总结者和最大发扬者。故而道家思想又被称之为黄老之学,其作为代表中华文化的大树,先秦的诸子百家思想则是这棵大树上结出的累累硕果。中华民族的智慧在先秦时期经历过大繁荣的时期,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在始皇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影响下,除去儒、法两家的很多其它珍贵思想都不被公开提倡与传承,面临着消失的危险。但道教的先行者们在此时走了出来,传承了道家、阴阳家、医家、仙家、方士等等思想。这一批人默默地用道的思想根基吸收统一了各家的思想,并保留到了今天,在很多地方都能找到他们的影子。

  除了在思想上,在文化上尤其是服饰文化,由于道教作为宗教在教规和传承方面的约束,所以受到历史上数次社会变迁的冲击较小,其服饰——头巾、束发右衽和宽袍大袖的长袍——保留下来了中华传统的特色。道长们都颇具古风,可以说是中华服饰文化的活化石。

  在民俗文化上,从八仙宫所代表的八仙文化、各地宫观的土地山神文化、城隍文化、北京东岳庙特色的地府文化、月老文化等等,这些广大民众耳熟能详的故事和信仰可以看出道教与民俗很好地结合,相辅相成,互相吸收发展,是传统中国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进一步说明道教的“接地气”,与广大民众距离感小,一直是普通人生活中的元素。

  因此在今天这个道教与民众距离感拉大的时代,问道之旅活动就是难得的好活动,让我感受到了道长们的友善,与道长们同吃同住,直接交流了诸多问题,拉近了距离。

  所以不仅仅问道之旅活动应该继续办下去,也应该多从民俗角度入手,与广大民众拉近距离,走回普通人的生活。以北京的宫观举例,位于烟袋斜街的广福观,虽然正在做关于民俗的展览,但是没有道教神职人员主持工作,永远也不可能再现京城什刹海地区原汁原味的民俗风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在历史上,闹市中分布着许许多多的宫观,如北京的都城隍庙、砖塔胡同的关帝庙、北顶娘娘庙等等,希望在将来其中的一些宫观能恢复正常的宗教活动,恢复成为民俗和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这不只对道教工作,对逐渐消失的民俗文化传承也有巨大的好处。就像很多博物馆民俗部分展览中经常陈列的旧时小玩具,将它们陈列在展柜里永远也无法体现给世人其本来面貌,只有拿出展柜,让前来参观的观众亲自动手玩一玩才能了解全面的民俗。民俗要做活,从道教的角度就是要逐步走回民众中去,走回宫观。

  因而在思想、服饰文化、民俗文化等方面,道教在历史上以及当下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由于道家本身主张清静无为,所以这一点很少被提及。在中国传统文化急需传承人的今天,道教理依旧有使命继续肩负起这一无名而艰巨的责任。

  道教的活动场所多在宫观,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宫观,各有各的建筑特色,下面举两个例子。位于北京故宫以北有一处明清皇家古建道庙大高玄殿,建筑富丽堂皇,中轴线建筑黄瓦铺面,配殿绿瓦居于两侧,整体构造严谨,代表了传统的帝王文化与道教文化的融合。而在北京内城外,作为全真道三大祖庭之一的白云观则给人另一种气息。也是统一的明清建筑,青瓦铺面,不事铺张,平时游人不多的日子,居于殿宇之中会给人一种内心平和的感觉。长时间居于现代社会的普通人对于这种难得的清净必会倍加珍惜。

  这两组建筑都能给予来访者一种油然而生的美的享受,一种平日里在高楼大厦间体会不到的震撼。因为从传统建筑上所传递的中华文化充满着哲理、生命力与美的享受。所有的建筑以中轴线左右铺开,风格统一和谐,错落有致,并且在建筑形制上客观区分来区别殿宇的级别。

  同时,古建筑带给来访者浓浓的历史感。在百年以前,我们的先人也是站在同一个地方,虔诚地祈祷,抑或仅仅是来缅怀他们的`先人。历史不断地相似上演同时又不断发展,以后可能会有很多新式宫观的大发展,但对古迹宫观来说,在传统建筑越来越稀少的今天,做好文化的传承也是历史给予的责任。古迹宫观无疑是先人留给我们后人无穷的财富。

  在文物古迹保护这个问题上学界历来有很多不同的看法,笔者个人认为复建重修古建筑完全没有问题。因为中国古建大多数都是木结构基础,在漫长的历史中由于战争或者仅仅无意失火是常有的事情,复建也是每个时代都在重复的工作,故宫的太和殿就曾经在历史上四度失火四度重建。但复建尽量做到“原址、原样、原料”是前提,因为古建筑不仅可以传承历史文化,还有标定历史位置的作用。

  具体来说,复建保持整体建筑群的风格和谐与历史风貌也是利大于弊的。以陕西行问道的三座宫观为例,八仙宫中轴线上现存有明清遗构的灵官殿、八仙殿和斗姥殿,均是硬山顶、青瓦铺面、单跳单昂斗拱,并且具有西北建筑特色,两侧立墙颇厚,开间是明三间、暗两间,三座大殿具有统一的建筑风格与样式。而后建的山门和聚仙阁则明显不同,斗拱样式与彩绘风格迥异,重檐歇山顶的聚仙阁从建制上超越了前面的主神殿,在整体建筑风格上比较不协调(胡诚林会长在活动中提到八仙宫重建建筑今后要进行重新的整体规划与改建,此乃八仙宫的幸事)。重阳宫也有同样的问题,祖师殿作为黄瓦铺面的歇山顶二层楼阁与清代保留下来的灵官、七真二殿并不协调,而如果通明阁按照现有计划复建之后,后人再来参观将很难把建制不同并且向北平移的新通明阁与历史上那个重阳宫的标志建筑联系起来了。在这方面,楼观台就好很多,除了新刷的墙面略有斑驳,在建筑风格上比较统一,体现了和谐的美感。

  在当今这一传统建筑文化已断代之际,我们更应肩负起传承人的职责,重视对宫观历史与文物古迹的考察保护。宗教工作与文物保护工作都十分不容易,听到重阳宫陈法永道长讲他苦心维持的经历十分感动,希望能将宫观的修建与文物保护、历史传承更好地结合,多考证,并慎重重建。矗立起高大的、引人注目的建筑未必就是目的,协调的、能给予人平和心境的宫观更适合当今社会需要。

  道教在历史上自先秦开始就很好地保存了中华传统文化,而在今日,依旧有着为保存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的无上使命。

中华传统文化12

  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多,比如:元宵节、闹花灯、端午节赛龙舟、中秋节吃月饼、清明节扫墓,对了,春节还要贴对联呢!在这些民俗节日里,我最喜欢的就是春节联欢晚会上上演的京剧节目了!

  那些京剧节目可好看啦,有《桃园三结义》、有《白蛇传》,当然还有大家都爱看的《水浒传》里的“武松打虎”和《西游记》里的“三打白骨精”了!可是,你们知道吗,我为什么喜欢京剧呢?实话告诉大家吧,原因就是京剧的.脸谱变化多端。

  有一天,我正在兴致勃勃地看着《青少年节目之中国少年我最强》,“下一个节目,就是我们的《京剧串烧》,请大家掌声欢迎!”只见台上站了一排的名角,生旦净末丑都来齐了,一个个的脸谱各种各样,花样百变。哇,真酷啊!“我兴奋地叫道。

  其实,京剧脸谱的眼神是有很多讲究的:红色脸谱表示忠勇士义烈,如关羽、妾维、常遇春等;黑色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甚至鲁莽,如包拯、张飞、李逵等;黄色的脸谱便是凶狠残暴,如宇文成都、典韦等;蓝色或绿色的脸谱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如窦尔敦、马武等;白色的脸谱一般表示奸臣、坏人,如曹操、赵高等。

  就是这些变化多端的京剧脸谱吸引了我,让我喜欢上了京剧这个节目!

中华传统文化13

  最近,我们都在学习国学。我也读了一本书名叫《国学经典》。读完了这本书,我不由得发出一些感叹。

  这本书分为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两个部分。

  第一单元主要讲的是节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句话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在总结唐朝由盛世走向衰败的历史教训时写下的警世名言。意思是:历观前代王朝和古老的家风,往往勤俭节约意味着成功,奢侈浮夸意味着失败。是呀,这句话用于我们现在是再适合不过了。当我把第一单元读完时,我想到了我在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有一次,我在洗碗时,把水开得很大,妈妈看见了,提醒我说:“把水开小一点吧,一吨水可要好几块钱呢!”爸爸也在一旁也说:“节约钱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要节约水资源。”我听了,惭愧不已,连忙关小了自来水。节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它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用心,我们就会想出节约的'好办法。你瞧,这是我和姐姐想出来的:1、将用剩的小块肥皂收集起来,做成了大块肥皂。2、把雨水收集起来,用来浇花。3、把没有用完的作业本合订在一起,做成了一个新本子。4、把洗完脸的水用来冲马桶。怎么样?这些节约的办法你用过吗?如果没有,那就从现在开始行动吧!

  第二单元主要讲的是强自信。“天地之性,人为贵。”这句话选自于,《孝经。圣治章》。意思是:天地之间的万物生灵,都一样的得到天地之气成形,禀天地之道成性。但只有人最为尊贵。这句话说得多么好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有自己的特长,只是有很多人自己没有发挥出来罢了。我就把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发挥出来了:1、我把字写得很好。2、我的作文常被老师称赞。3、我的舞蹈跳得很不错哦,还获得了证书。4、我很守时,上学,集会从不迟到。瞧!我的优点和特长很多吧!相信你也一定有很多优点和特长,赶紧发挥出来吧!

  第三单元主要讲的是智慧。“知者创物”。这是《周礼。冬官。考工记》中的一句话,意思是:由有智慧的人设计发明。用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人也很多,下面让我给你们介绍一下吧:贺龙同志在紧要关头让战士们扔掉草帽,使敌军自相残杀。包公运用智慧,使用了计谋,从毛驴身上找到突破口,巧妙地破了案。还有许多的例子……就不一一说明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之柱和心灵家园。国学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诵读国学,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涵养民族修为,承继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人,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中华传统文化14

  时间如水,生命如歌。21世纪的朝阳已冉冉升起,历史飞越,谱写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在这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自古以来,中华传统美德就熔铸在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我们不能忘记!

  去年,我刚进进入肥乡二中时,学校便给我们一人发了一本《弟子规》,要求我们朗读并背诵,军训本来就苦,还要读考试无关的书,心中很是不解?立正、起步走、跑步、起立、蹲下,这段艰苦又充实的军训‘旅程’到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是《弟子规》这本书的内容还在继续,书里不仅教会我们读书,更是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军训练就了我健康的身体,而文化却影响了我的心灵,它教会我的知识和道理使我受益终生。此后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每天都在坚持读经典作品,品经典礼仪,学经典内容,因为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新青年,理应遵纪守法,尊敬老师,孝敬父母,关爱同学,做一个传承美德的好青年。

  为什么要学传统文化呢?因为在社会上总有一些目无法纪,目无尊长,目中无人的人。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国家相容吗? 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关键所在。在校期间,学校的校长又为我们解读传统文化,学习传统礼仪几天的学习,我感到了传统文化巨大的魅力和无尽的感召力,它感染着我们,荡漾着我们的灵魂 ,在二中这个充满礼仪的校园里,我要从小事做起,从捡起一片纸,从一声主动问好,从认真写好每一个字,每一次作业做起,我们作为21世纪的.少年挽救中国传统文化已刻不容缓。而实现中华传统文化雄起的主力军正是作为新一代青年的我们,更是作为拥有一腔爱国热血的天之学子的我们,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进行新的文化创造。

  《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就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美德以危机感为基础,寄托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从而汇聚成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长江与黄河,在世界的东方一路前行。

  同学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承继传统美德弘扬传统文化,我们义不容辞!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中华传统文化15

  一、精彩课程。

  课堂上一个个真实故事引发的思考,结束时90度鞠躬礼及《感恩词》让我们心存敬意。以位音乐老师的《德音雅乐》及《孝亲感恩歌曲学唱》课程给整个大讲坛带了歌声、笑声还有感动的低泣声。悠扬甜美的《生命之河》在义工老师们曼妙手语舞姿中展开,让与会学员感受《生命之河》滋润心田。用心去唱一首好歌,就能净化歌者的内心;用心去听一首好歌,能涤荡听者的灵魂。一个个中国优秀的传统美德经典故事和一首首优美的感恩教育歌曲诠释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深深的感染了全场学员,互动渐入佳境,全场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情到深处,学员们还不时发出动情的低泣声。

  二、温情服务。

  据悉,为大讲坛服务的十几个义工都是来自各行各业,他们以帮助别人为乐,他们把帮助别人当成个人修行的方法之一。他们一次次90度鞠躬迎侯,轻言慢行,半蹲在地上擦拭会场的每一个角落,用半蹲的姿势为在场的贵宾和授课老师端茶送水,他们用真诚的微笑温暖每一个人,他们身体力行践行《弟子规》,他们用言行践行道德礼仪,宣扬传统文化。每当听到一声声“老师,早上好!”、“老师,下午好!”“老师,您辛苦了!”“老师,请愉快用餐!”等等温馨话语,我们恍惚来到了一个文明和谐的.世外桃源。

  三、专心学习。

  本次大讲坛所有学员均是来自一线的老师,他们排除一切干扰,参加为期7天的学习,时间长、人数多,但会场秩序井然,学员们完全融入到了和谐、宁静、纯粹的吸收经典文化的氛围中。授课中老师生动风趣的演讲,深入浅出的报告,深深吸引了全体的学员,大家无不认真听课、细心笔记。对我来说,这是一场心灵之旅,所有人在都聆听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精华,在感动中汲取师德的正能量。

  四、心存感恩。

  松花江的王琦老师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当作事业来做,他们要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下来,让我们的民族越来越强大。这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责任,更是我们做老师的职责,让我们从我自己做起,大力倡导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做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努力教育学生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深刻学习国学经典,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为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谐尽到一个老师应尽的责任。

  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讲座,不仅提升了我们教师的文化素养,同时,在“如何对人”、“如何对待工作”、“如何对待社会”、“如何对待家庭”等方面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在传统文化学习后,我进一步认识到,不管是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还是家庭生活、与人相处等方面“身教胜于言教”的重要性。今后,我将把这种平和的心态运用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努力践行“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理念,教育和引导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一个真正人格健全的人,不断推进教育教学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