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兔找太阳》小班课例分析

时间:2022-07-10 02:24:25 科普知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兔找太阳》小班课例分析范文

  一个活动开始前, 老师们会不停地追问自己:“在活动中我要提供哪些材料?” “这些材料对幼儿的发展到底有什么意义? ” 吴佳瑛老师的《小兔找太阳》给了我们清晰的答案:简单易操作的材料,通过有层次性地呈现,不断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材料的互动中幼儿积极大胆的表述自己的想法,有效地达到了目标。材料是教学活动的有效助手,是教育活动的物质基础,怎样的材料才能迸发出如此好的活动效果,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

《小兔找太阳》小班课例分析范文

  一、 关注材料的摆放

  活动开始前,吴老师将最旁边的两个椅子挪动许久,自己反复坐坐起起,直到自己满意为止。黑板的位置,教师的坐位,孩子的视线角度,她都一一关注调整。因为她知道材料的摆放是否合适,空间布局是否合理会关系到后面的教学过程的流畅度,也是影响幼儿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都是她活动前的周到考虑,所以执教过程中才会游刃有余。

  二、 关注材料的简单

  庞大、精致和另类似乎成了教具的代名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亮点。但在本次活动中,我们看到的材料只有:粉红色纸,A4纸,即时贴,和记号笔,这些都是平时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经过吴老师的稍加修饰,就变成了这样的材料:画有十六格的粉红塑封纸,画有小圆圈小块A4纸,剪成圆圈的即时贴。看到这些我们现场的老师都莫名的兴奋:这么简单,回家就能学着上。名师的活动,易得的材料,是我们蠢蠢欲动的源泉。

  三、关注材料的递进

  看似简单的材料,在活动的显现的作用却不简单。在帮小灰兔找东西的情境中,不仅如此以信纸为线索,从圆—红色的圆—天上红色的圆,给予幼儿层层递进的线索,而后孩子们根据线索大胆的想象和猜测,有目的的进行删选,比较符合线索的物品。

  在最后的延伸环节,吴老师延续找太阳的情景,以课件的形式,从动物—植物—人类,层层递进的引出太阳的作用。最后留下疑问“太阳能为什么找太阳”启发幼儿去关注和探索。

  四、关注材料的运用

  白色方格下为什么是透明胶而不是双面胶,为什么是红色即时贴而不是红色卡纸等等,吴老师都一一为我们答疑解惑。纵观整个活动,我们不难发现,透明胶和即时贴在活动中功不可没。

  在删选线索时,若未选中的物品就要离开方格,贴于黑板的底部,透明胶使这一动作流畅迅速,不拖沓,保障活动的进展节奏。红色即时贴可以隐现版面上幼儿的圆形答案,让教师在操作时能清晰的辨认。活动中材料的合理运用是保障活动顺利开展的因素之一,吴老师对于材料的把握和运用让我们更感叹名师的细致。

  吴老师的材料处处都隐射着名师的智慧和钻研,“我对集体活动研究了4年”,才造就今天对材料运筹帷幄的吴老师,真可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后辈的我们也应循着名师的步伐,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集体活动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材料的功能和价值。

【《小兔找太阳》小班课例分析】相关文章: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课例分析04-14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例分析04-08

小班语言《小兔找朋友》课后反思03-11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例分析(通用8篇)08-21

课例研修报告05-07

《太阳》评课稿06-03

《太阳》评课稿06-17

课例研修心得体会01-20

课例观摩心得体会11-29

小兔过河评课稿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