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项目建议书

时间:2024-11-09 15:39:35 偲颖 农业经济管理 我要投稿

农业项目建议书(通用14篇)

  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建议书对我们的作用越来越大,建议书是单位或集体向有关单位或上级机关和领导,就某项工作提出某种建议时使用的一种常用书信。来参考自己需要的建议书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项目建议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业项目建议书(通用14篇)

  农业项目建议书 1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区所在位置

  王坡乡下观村地处平山县东北部山区,天台山南麓,距平山县城22公里,总面积1.5平方公里,是下观水库移民村。全村辖2个村民组,28户,110人。共有丘陵地1600亩,耕地200亩。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50元,村集体没有固定收入,是平山县较为贫困村之一。

  项目区地处下观水库北岸下观村二队自然庄,现有丘陵地900亩,多年来,由于缺乏资金投入不足,项目区至今尚没有通水泥路和动力电,丰富的丘陵资源一直没有得到开发利用。本项目旨在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发展核桃生产和散养鸡养殖,增加群众收入,加快发展步伐。

  2、项目区农业资源情况

  项目区地质由于历经多次的地壳运行和长期的剥蚀堆积,形成了南邻水库,东西北三面,北高南低簸萁状的地貌轮廓。地貌属山地类型,低山、丘陵、海拔500-600米的低山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季节性强,光照充足,降水量偏少,夏暑冬寒,温差较大。受大气环流分布的制约表现为春暖夏热秋爽冬寒。年平均气温12.7度。年平均降水量560毫米,分布不均,7--9月份降雨占全年降雨量70%.年平均日照时数2600—2750小时,日照率为60%,全年无霜期130—190天。项目区地处滹沱河流域南甸河支流,现有下观水库一座,水资源以地下水、降雨和库存水为主,较为丰富。项目区植被丰富,没有工矿企业,生态环境优良,适合核桃生长发育和散养鸡养殖,是绿色食品的理想生产基地。

  3、项目区农业生产状况

  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较差,主要表现在:一是交通条件较差。通往项目区的道路由天台山旅游路桃林村南向东,途径二队自然庄,止于东岭,全长4.5km,仍然是泥土路,宽2至4米不等,蜿蜒曲折,坎坷不平,拖拉机都难以通行,特别是每年三伏多雨季节,更是无法通行,经常断交。只有拓宽硬化,才能为立体农业建设奠定基础。二是电力较差。由于资金困难,项目区仅有照明电,没有动力电。只有架设动力电,才能为浇地、饲料加工等提供廉价动力。

  项目区资源丰富。一是丘陵地资源丰富。现有丘陵地900亩,沙土壤土质,有机质丰富,适合核桃树等果树生长。二是水资源丰富。项目区紧邻下观中型水库,该水库流域囊括天台山,面积达50平方公里,四季有水。只要修建扬水设施,就可以实现引水上岭,增产增收,造福于民。

  项目区产业结构以小麦玉米养猪等等传统种养业为主,收入较低,仅处于温饱状态。近年来,由于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行情相对底下、基础设施较差等诸多原因影响,农业效益大幅度下降。由此可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立体农业,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势在必行。

  4、项目区建设条件

  (1)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交通条件非常优越,项目区距平山县县城22公里,距王坡乡政府所在地东王坡1公里,背靠天台山景区和藤龙山景区,有天台山旅游路、藤龙山旅游路和孟王出县路绕行,只要把项目区内道路宽开硬化,与上述公路对接,项目区就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而且所在王坡乡又是林业大乡、养殖大乡,东与灵寿县相靠,南有南甸、东王坡集贸市场相邻,西与西柏坡接壤,北与天台山藤龙山交界,辐射周边较多乡镇,人气、财气比较旺盛,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因此项目区是建设立体农业发展优质种植业的有利区域。

  (2)自然资源丰富。项目区内有丘陵地900亩,沙土壤质,土地肥沃,只要加以开发利用,就可以成为抗旱防涝良田。同时,水资源丰富。项目区紧邻下观中型水库,四季有水。可为农业综合开发提供足够水源

  ——生态环境较好。项目区地处滹沱河流域南甸支流,无工业污染和环境污染,水质清淅,空气清洁,是农业综合开发生产绿色食品的理想区域。

  ——科技力量较为雄厚。有丰富的农业种植、养殖和果树管理的多年历史经验,广大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养殖的新技术。下观村是移民村,王坡乡对该村发展非常重视,明确了林业站、畜牧站、水利站等涉农部门支持该村的目标任务时间要求,已经形成了支持该村发展强大的.农业科技队伍。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建设的依据

  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发展循环经济是国家重点农业开发项目,也是平山县县政府20xx年工作重点,农业的模式是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新亮点,开发丘陵地,强化设施配套,发展林业养殖业循环经济,对推动当地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农业质量,加速产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区内的丘陵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但是由于交通、电力,资金等多方制约,一直没有得到开发利用,这不能不说是严重的浪费。加快移民村科学发展步伐,就必须要依托资源优势。开发丘陵地无疑是下观村发展的强大动力。所以,加大投入,尽快开发丘陵地,造福于民,既是下观村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党和政府关心移民群众的具体表现。开发改造势在必行,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农业项目建议书 2

  一、内江东兴区赵家坝——自然流域农业灌溉的典型地貌

  赵家坝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经过当地先人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及稍加改造建立的一个适合自然流域灌溉农耕地方。她是南方浅丘陵地区,我们的祖先利用自然环境的一个典型。虽然不如都江堰宏伟,但却是我国西南丘陵地区的一个难得的自然水利工程,同样造福了一方(见卫星图片)。

  赵家坝处于两个小溪即将汇合处的中间地带,汇聚于田家镇。在赵家坝处用水土坝抬高水位,自流灌溉农田。其中一条小溪的名为“团龙溪”,上游已经建成有“松林水库”和“团结水库”,团结水库海拔511米,赵家坝,海拔310米(经纬度:N2940.259E10509.899)。赵家坝一带,的.确实一个富饶的人造冲积小平原。体现出了我们祖先采用的梯次建坝,冲积成田,再自流灌溉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利用自然的案例。由于内江经济长期发展滞后的原因,这个自流灌溉农业带依旧保持了比较完整的自流耕作状态。

  赵家坝特有的小流域农耕环境,由于没有受到城市化、工业化的干扰,离城市的距离又很近,交通通畅。完全可以建立一个封闭的生态农业生产区,生产无污染的农产品及其它养殖产业;也可以作为一个自流灌溉的水利工程,充分发挥赵家坝的观赏和示范价值,作为一种古老且现在仍在使用的水利――农业模型向全国、全世界介绍。

  二、项目启动

  由当地人大政协发起,东兴区农业的自我定位,并征集民间意见。媒体配合。

  当地党委政府引导,完成相关的规划提案(例如:东兴团龙溪自流灌溉的水利工程;水利--农业发展的典型意义(特别是今年特大的高温干旱气候,修复该片区自然灌溉水利设施更具有现实意义)东兴生态农业的规划,东兴赵家坝--范长江故居的模型,东兴田家镇--范长江纪念馆的民俗一条街模型)

  在农业规划和城镇规划的基础上,对外招商、向上申请相关资金,分批实施,“小步快跑”。

  三、发挥“范长江品牌”的作用

  范长江出生和在东兴田家镇赵家坝。由于范长江在武功新闻界的地位,他家乡发生的一切都是国家级媒体可能感兴趣的。每年策划一个主题,对团龙溪生态农业项目做报道,(即在全国做免费的广告)譬如:地灵人杰——“范长江家乡西南丘陵小流域自流灌溉的典型地貌”;“范长江家乡的自然生态农业”;“长江家乡的新故事”。

  将每两年一次的“范长江新闻奖”活动的某一个环节在田家镇举行。譬如《获奖记者手印墙》。

  (亲属在农业及投资公司的人脉关系)

  四、小结

  (在北京,一枚没有用配合饲料养殖的鸡,其鸡蛋12元一个……中国的农业开始走出靠单产获得收益的阶段。)范长江家乡“团龙溪”——自然水利灌溉与生态农业发展的典型。(很有可能在全国树立一个典型)

  农业项目建议书 3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区所在位置

  项目区位于xx公路以西,xx镇内,涉及新碰、野为、征拖、七氦、周开、平垛、蒋论、南可、四还、董是、小袁11个行政村,总人口2.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209人,耕地总面积26427.82亩,20xx年农业总产值7874.91万元,其中:种植业6369.32万元,渔业896.2万元,林牧业109.6万元,养殖业498.7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08元。

  2、项目区农业资源情况

  项目拟建区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全年雨量充沛,总降雨量1000mm左右,日照充足,常年2305.6小时积温较高,日均气温13-16℃,无霜期较长,达220-240天。该地区地势高低洼不等,水网密布,河沟面积3198亩,80%左右的耕地面积地面增高1.8—2.5米,其中涝渍型低产田面积达9200亩,因此,在前几年农业结构调整时,开发了近380亩提水养殖鱼池,区域内土壤属勤泥壤种,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生态环境优良,灌溉水质较好,无污染,是发展稻渔共作无公害农业的理想基地。

  3、项目区农业生产状况

  项目区涉及5个防洪联圩,现有联圩基础较好,骨干水利工程完好率40%,联圩内有圩口闸42座,活口门15个,排灌动力苏Ⅱ泵5座,50泵5座,贯流泵2座,灌排总动力660千瓦,现有机耕路56条,机耕桥14座,基础设施已具一定规模,设施基本配套,农田灌排率达100%,渠系水利用系数100%,有效灌溉面积2.42万亩,这些为项目区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项目区产业结构以稻麦连作为主,提水养殖为辅,其中稻麦种植面积近2.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6.8%。近年来,由于市场行情的不断变化,加之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全,良种推广未能全面的种种原因,特别是今年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大量发生,农民的种植效益大幅度下降,尤其是遇水灾年份,形势更是十分严峻。今年的武育粳三号水稻有三分之一绝收,三分之一亩产仅有200公斤左右,还有三分之一的最高产量也不过400公斤左右,另有少部分生产的稻谷为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十分畅销,由此可见,实行中低产田的改造,完善基础设施的配套,大力推广优良品种,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发展无公害农业势在必行。

  4、项目区建设条件

  ——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交通条件非常优越,xx公路、xx河从xx镇内腹部穿过南北长27华里,xxx公路从镇域的中部横穿东西长13华里,四通八达,水陆交通十分便利,而且xx镇又是位于xx市的较东部地区的家禽养殖重镇,东与陶破镇相靠,南有戴跨相邻,西与和垛接壤,北与昌还镇交界,辐射周边较多乡镇人气,财气比较旺盛,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因此xx镇是发展优质种植业和无公害农业的'有利区域。

  ——基础设施初具规模。项目区内2.64万亩,虽有部分低产田和部分提水养殖,但灌、排、防等生产设施相对齐全,规范化程度较高,种植条件很好,条田方整化面积较大,十分有利于农业的综合开发。

  ——生态环境较好。项目区无工业污染和环境污染,东临靖盐河,南靠蚌蜒河,西近唐港河,北有车路河,中有梓辛河、界河,水系条件十分优越,水质清淅,空气清洁,是发展稻鱼共作和农业综合开发的理想区域。

  ——科技力量较为雄厚。有丰富的农业种植、提水养殖,包括家禽养殖的多年历史经验,广大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养殖的新技术,有强大的农业科技队伍,农技、农机、水产、水务等主导职能部门均在项目区内。今年省下达实施的优质弱筋小麦项目建设就在该项目区内,并正在进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整体推进工作。全省水稻机插秧的试点工作就在我镇进行,省长xxx亲自来我镇视察和指导,插秧机达50台套,实施机插秧面积达1万亩以上。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建设的依据

  土地治理、低产田改造是国家重点农业开发项目,xx市是个农业大市,在全省及至全国都有较高的知名度,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农业的模式是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新亮点,改造产田,强化设施配套,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对推动我市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农业质量,加速产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区内有

  亩涝渍型和设施不够配套有低产田,严重影响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效益,必须进行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从而提高这类低产田的综合生产力和抗御片段灾害的能力,提升农业质量,所以既是农业发展的需要,又是农产品市场竞争争的需要,也是农民增长收入的需要,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三、项目规划设计

  ㈠设计标准

  ①项目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通过项目建设,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项目区农业现代化进程。

  ②项目区有明显区域范围,按流域或灌区统一规划,并符合本地区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采取综合措施,集中整治,连片开发。

  ③项目区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实现园田化。

  ㈡水利措施

  ①灌溉工程:灌溉系统科学规划,田间灌溉设施、桥、涵、闸等建筑物配套齐全,性能与经济指标达到有关规划标准要求。

  ②排水工程:做到排水系统健全,排水出路畅通,渠系、桥、涵、闸等设计合理,建筑配套。

  ㈢农业措施

  ①农田工程:做到田(地)块要按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和田间管理要求格田化,以有林道路或较大沟渠为基准形成格田。

  ②田间道路:做到布局(规划)合理,循环畅通,机耕路建设分干道、支路两级,干道要与乡村公路连接,满足中型以上的农业机械的通行,宽度为5m以上,支路能保证农机通行,晴雨天畅通,并配套桥、涵和农机下田(地)设施,便于农机进出田间作业和农产品运输,宽度3.5m以上。

  ③土壤改良:通过农家肥的施用,秸秆还田等土壤改良措施,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

  ④良种繁育与推广:项目区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在100%,在有条件而又需要的项目区建立优质良种繁育基地,修建种子晾晒场和仑储设施,配备必要的种子加工检测设备。

  ⑤农业机械化:做到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主要作业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

  ㈣林业措施

  ①项目区内主要道路、沟渠、河流两侧,要适时适树进行植树造林。

  ②人工造林苗林要达到二级以上的标准,造林当年成活率和三年后保存率要达到85%以上,林相整齐,结构合理。

  ③农田防护林建设,要达到林业部门规定的标准。

  ㈤科技措施

  ①农技服务体系:做到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完善项目区农业服务体系和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强化科技服务功能。

  ②技术推广:在项目建设期间,推广一定的先进适用技术,大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项目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与非项目相比,至少提高3个百分点。

  ③技术培训:做到在项目建设期间,对项目区基层干部、农民技术是和科技示范户先进适用技术培训,做到每个行政村有3—5名农业科技骨干,每10户有1户科技示范户。

  ㈥建设目标

  项目建设坚持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实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来改造低产田,提高农田综合生产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实现高产高效,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形成地方特色,促进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①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田间建设实现农田标准化、方整化改造低产田,通过路、桥、渠、站、电及小型建筑物的配套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②培植支柱型农业产业,改善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开发适销对路的定型产品推向市场,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支柱型生态农业产业,并带动有关产业的发展。

  ③发展科技型龙头企业。项目建设过程中,将培植和建立一批与相适应的科技型龙头企业,并建立“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实行订单生产、标准化生产,统一品牌,统一销售。

  ④发挥项目区示范带动功能。把项目区建成高产、高效生态农业的示范样板,为xx及全省的农业发展提供经验。有效地带动区域性经济发展。

  四、建设内容

  ㈠水利措施:

  ①新建机耕桥12座;

  ②新建小电灌站25座;

  ③新建苏Ⅱ灌站4座;

  ④新建硬质渠0.48km;

  ⑤新配套小沟建筑特186个;

  ⑥架设电力线路14km;

  ⑦新增100KV变压器4台套。

  ㈡农业措施

  ①全面条田方整化实现农田标准化20000亩;

  ②新筑机耕路砂石路面5.5km;

  ③新增农业机械收割机10台,插秧机100台。

  ④新建种子仓库800平方米。

  ㈢林业措施:栽植防护林意杨10万株。

  ㈣培训措施:项目区根据季节特点,农事需要及时组织相关培训。

  五、投资概算及筹资措施

  1、投资概算:

  本项目计划总投资850万元。

  其中:水利措施655.35万元;

  农业措施160.1万元;

  林业措施30万元;

  科技推广3.25万元;

  前期工作费1.3万元。

  2、资金筹措:

  申请中央财政480万元;省、市地方财政配套160万元,群众筹资210万元(约需投工10万个,折币200万元,群众自筹10万元,合计210万元)。

  六、预期效益

  1、经济效益:

  通过土地治理,项目区建成后,2.64万亩,产量产值将有显著提高。

  ①通过低产田改造,亩净增小麦100公斤,亩增收入75元,计增收198万元;

  ②通过低产田改造,亩净增稻谷150公斤,亩增收入120元,计增收316万元;

  ③项目建成后,每亩可节约成本55元,计节本145万元;

  ④项目实施后,合计可增收659万元,亩平249元,人均319元。

  2、社会效益:

  ①项目实施后,可年产弱筋小麦600万公斤;

  ②项目实施后,可年产优质稻谷950万公斤;

  ③项目实施后,主体高新技术普及率将达100%,有利于发挥资源优势,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④项目实施后,将促进我地无公害绿色农业迅猛发展,有利于人民的健康。

  ⑤项目实施后,能带动我地科技型龙头企业的建立与发展,起到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⑥项目实施后,由于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健全了水系排灌功能,避免一家一户灌水机械的重复投资,节约发能耗,节约用水,降低农本。砂石路面的建设,改善了交通条件,提高农副产品的运流速度,增加了效益。

  3、生态效益:

  项目实施后,由于地面整治,改造低产田,强化设施配套,推广新品种、新措施、新技术,规范农业投入品质量,改善土壤使肥、供水状况。减少农业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护、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镇农业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

  七、保障措施

  1、组织机构: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20xx年度土地治理项目领导小组,由xx市开发局,xx镇政府及项目实施的相关村、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工作。

  项目技术指导小组名单(略)

  2、监督机制:

  项目实施中,实行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分离,单独建账,独立核算,建立项目内部相互监督机制,确保项目和资金管理正常运转。

  3、保障措施:

  由项目管理部门与项目实施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分解细化建设目标、内容、标准,强化项目管理、工程招投标、工程质量监理,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农业项目建议书 4

  一、总论

  1、项目名称

  2、承办单位概况(新建项目指筹建单位情况,技术改造项目指原企业情况)

  3、拟建地点:

  4、建设内容与规模:

  5、建设年限:

  6、概算投资:

  7、效益分析: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

  1、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2、建设条件分析:包括场址建设条件(地质、气候、交通、公用设施、征地拆迁工作、施工等)、其它条件分析(政策、资源、法律法规等)

  三、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1、建设规模(种植规模、养殖规模、农副产品加工规模)

  2、产品方案(种植产品方案、养殖产品方案、农副产品方案)

  四、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一)技术方案

  1、种植业生产技术与流程

  2、养殖业主生产技术与流程

  3、农副产品加工生产技术与流程

  (二)主要设备方案

  1、种植业要设备选型(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设备列出清单表)

  2、主要设备来源

  (三)工程方案

  1、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结构及面积方案(附平面图、规划图)

  2、建筑安装工程量及“三材”用量估算

  3、主要建、构筑物工程一览表

  五、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1、建设投资估算(先总述总投资,后分述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安装费等)

  2、流动资金估算

  3、投资估算表(总资金估算表、单项工程投资估算表)

  (二)资金筹措

  1、自筹资金

  2、其它来源

  六、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1、销售收入估算(编制销售收入估算表)

  2、成本费用估算(编制总成本费用表和分项成本估算表)

  3、利润与税收分析

  4、投资回收期

  5、投资利润率

  (二)社会效益

  七、结论

  农业项目建议书 5

  项目名称:农业项目建议书

  申报单位:xxx

  联系人:xxx

  电话:xxx

  传真:xxx

  编写时间:xxx

  主管部门:xxx

  撰稿单位:郑州经略智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撰稿时间:年9月2日

  第一章、项目总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不仅对玉米的认识也在逐步提高。在八十年代以前,玉米主要是进入家庭的粗杂粮。八十年代中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物的要求已不仅满足于充饥,而且对食物结构和营养状况有了更高的要求,对肉、蛋、奶的需求量是越来越大,工业化,产业化的养殖业蓬勃发展,使玉米以家庭直接食用的角色转变为饲料工业最主要的原料,通过饲养业最终以肉、蛋、奶及水产品的形式回到人们的餐桌。可以说,玉米对改善城乡人民的生活作出了巨大贡献。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人们对玉米深加工技术的发展,玉米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已成为农产品中最重要的可应用于食品、化工、医药、造纸、纺织等多行业的工业原料。

  第二章、项目建设意义

  目前,我国食用糖主要来源于甜菜的种植和加工,而淀粉糖是对淀粉深加工后获得的产品,淀粉生产原料主要来源于玉米,而玉米是我国农作物中的高产作物,比较甜菜亩产有着明显的优势,按照甜菜和玉米转换比例情况计算,生产每吨中等甜度的淀粉糖所用玉米种植面积占用土地比甜菜种植所占的土地节约2—3亩,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生产加工玉米为原料的淀粉糖,可以为国家节省有大量的土地资源,扩大其它作物的种植面积。

  要确保5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的顺利实施,必须建立高糖、高淀粉的`玉米生产基地,保证原料供应,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一体化生

  产,实现玉米的就地深加工增值,提高玉米资源的利用率和商品率,这不仅能极大地提高贫困山区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使农民达到增产又能增收,而且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促进了高效农业的发展。同时,淀粉糖是一种能改善人类健康的功能产品,适应了食品工业加工不同产品的特殊要求及人们追求健康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广大消费者的健康水平,促进我国食品加工业技术水平的改善与提高。

  第三章、建设条件

  一、自然条件

  该项目基地中心示范区地处xx西部丘陵区,土地集中连片,土壤较为肥沃。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9.1℃,年总降雨量600㎜,海拔高度1050m,年日照2600小时,年无霜期180天,年平均相对湿度63%,年平均风速2.5/s,标准冻土深度50cm,上述自然和气候条件,可以满足基地建设的要求。

  二、交通条件

  该基地中心示范区,距县城20公里,高平火车站25公里,处于曲辉路中段,交通极其便利。

  三、基础条件

  该基地中心示范区曾承担国家级“生物覆盖加保护性耕作技术”和“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为高淀粉玉米生产基地建设奠定了基础。目前正在实施的W膜集雨补灌技术为主的旱作节水农业示范项目又为玉米基地建设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第四章发展现状及需求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人们的消费理念不断成熟,绿色、健康逐渐成为食品消费的主流。淀粉糖作为淀粉的深加工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热捧,成为当今保健食品市场上的明星产品。据山东卓创资讯有限公司玉米淀粉的产品分析师介绍,作为淀粉的主要种类之一,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玉米淀粉的产量与价格均处于上涨态势,但其发展前景却并不乐观。

  据悉,目前,玉米淀粉的需求量占据全球淀粉量的80%—85%。近年来,玉米淀粉的产量上升优势尤为明显,主要原因在于下游淀粉糖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据专注于农资、农产品领域资讯及咨询服务的山东卓创资讯有限公司的玉米淀粉产品分析师介绍,从20xx年到xxx年的10年间,在淀粉下游产品需求不断增加的带动下,国内玉米淀粉行业经历了高速发展阶段,大型企业纷纷建立,淀粉产能和产量也持续攀升,整体呈现了一个上涨的趋势。xxx年我国玉米淀粉的产量在1892万吨,是20xx年的500万吨的3.7倍多,平均增长率14.17%。玉米淀粉产量的快速增加,主要得益于国内淀粉消费需求的提升以及玉米作为再生资源受到市场的普遍关注。

  第五章基地建设目标及建设规模

  1、高淀粉玉米产量目标

  项目区通过实施W玉米膜盖集雨补灌高效种植技术为主的旱作农业技术示范与推广,高淀粉玉米平均亩产达到500公斤,较20xx年的390公斤提高110公斤,较项目实施前三年的256公斤提高244公斤,实现中产变高产,旱地变水地,单产稳定在500公斤以上。

  2、土、水、肥资源利用目标

  通过实现该基地建设项目,使土、肥、水资源利用目标实现“四个提高”,即:化肥利用率提高30%以上;土壤基础地力提高一个等级;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份额提高10个百分点。

  3、集雨旱井建设目标

  在基地建成与W膜盖集雨补灌技术相配套的旱井10000眼,使基地的高淀粉玉米在需水关键时期得到补灌。

  4、化验室建设目标

  化验是公司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担负着对原料、中间体及产品产量进行全过程监测的任务。随着产量的增加,基地水断扩大,急需增加能迅速进行土壤、肥料、植物样品、农药残留分析测试的仪器,为基地进行配方施肥、无公害高淀粉玉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5、土地壤情测试网点建设目标

  在基地设置有代表性的土壤墒情、地温监测网点100个,购置地温监测仪器设备10套,以便能及时准确监侧土壤墒情、地温动态变化及年度演变趋势,为基地合理耕作、种植、培肥提供科学依据。

xxxx

  20xx年xx月xx日

  农业项目建议书 6

  1、项目区所在位置

  项目区位于xx公路以西,xx镇内,涉及新碰、野为、征拖、七氦、周开、平垛、蒋论、南可、四还、董是、小袁11个行政村,总人口2.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209人,耕地总面积26427.82亩,20xx年农业总产值7874.91万元,其中:种植业6369.32万元,渔业896.2万元,林牧业109.6万元,养殖业498.7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08元。下面来看看农业项目建议书范文参考。

  2、项目区农业资源情况

  农业调查报告指出:项目拟建区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全年雨量充沛,总降雨量1000mm左右,日照充足,常年2305.6小时积温较高,日均气温13-16℃,无霜期较长,达220-240天。该地区地势高低洼不等,水网密布,河沟面积3198亩,80%左右的耕地面积地面增高1.8—2.5米,其中涝渍型低产田面积达9200亩,因此,在前几年农业结构调整时,开发了近380亩提水养殖鱼池,区域内土壤属勤泥壤种,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生态环境优良,灌溉水质较好,无污染,是发展稻渔共作无公害农业的理想基地。

  3、项目区农业生产状况

  项目区涉及5个防洪联圩,现有联圩基础较好,骨干水利工程完好率40%,联圩内有圩口闸42座,活口门15个,排灌动力苏ⅱ泵5座,50泵5座,贯流泵2座,灌排总动力660千瓦,现有机耕路56条,机耕桥14座,基础设施已具一定规模,设施基本配套,农田灌排率达100%,渠系水利用系数100%,有效灌溉面积2.42万亩,这些为项目区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项目区产业结构以稻麦连作为主,提水养殖为辅,其中稻麦种植面积近2.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6.8%。近年来,由于市场行情的不断变化,加之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全,良种推广未能全面的种种原因,特别是今年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大量发生,农民的种植效益大幅度下降,尤其是遇水灾年份,形势更是十分严峻。今年的武育粳三号水稻有三分之一绝收,三分之一亩产仅有200公斤左右,还有三分之一的最高产量也不过400公斤左右,另有少部分生产的稻谷为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十分畅销,由此可见,实行中低产田的改造,完善基础设施的配套,大力推广优良品种,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发展无公害农业势在必行。

  4、项目区建设条件

  ——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交通条件非常优越,xx公路、xx河从xx镇内腹部穿过南北长27华里,xxx公路从镇域的.中部横穿东西长13华里,四通八达,水陆交通十分便利,而且xx镇又是位于xx市的较东部地区的家禽养殖重镇,东与陶破镇相靠,南有戴跨相邻,西与和垛接壤,北与昌还镇交界,辐射周边较多乡镇人气,财气比较旺盛,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因此xx镇是发展优质种植业和无公害农业的有利区域。—基础设施初具规模。项目区内2.64万亩,虽有部分低产田和部分提水养殖,但灌、排、防等生产设施相对齐全,规范化程度较高,种植条件很好,条田方整化面积较大,十分有利于农业的综合开发。

  项目区内有亩涝渍型和设施不够配套有低产田,严重影响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效益,必须进行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从而提高这类低产田的综合生产力和抗御片段灾害的能力,提升农业质量,所以既是农业发展的需要,又是农产品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农民增长收入的需要,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三、项目规划设计

  ㈠设计标准

  ①项目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通过项目建设,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项目区农业现代化进程。②项目区有明显区域范围,按流域或灌区统一规划,并符合本地区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采取综合措施,集中整治,连片开发。

  ③项目区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实现园田化。

  ㈡水利措施

  ①灌溉工程:灌溉系统科学规划,田间灌溉设施、桥、涵、闸等建筑物配套齐全,性能与经济指标达到有关规划标准要求。

  渠为基准形成格田。

  ②田间道路:做到布局(规划)合理,循环畅通,机耕路建设分干道、支路两级,干道要与乡村公路连接,满足中型以上的农业机械的通行,宽度为5m以上,支路能保证农机通行,晴雨天畅通,并配套桥、涵和农机下田(地)设施,便于农机进出田间作业和农产品运输,宽度3.5m以上。③土壤改良:通过农家肥的施用,秸秆还田等土壤改良措施,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

  ④良种繁育与推广:项目区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在100%,在有条件而又需要的项目区建立优质良种繁育基地,修建种子晾晒场和仑储设施,配备必要的种子加工检测设备。

  ⑤农业机械化:做到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主要作业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

  农业项目建议书 7

  总论

  县是xx区确定的第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县。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根据中发【20xx】1号和新党发【20xx】1号文件及《自治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意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统筹规划、因地制宜,以村为主、兼顾乡镇,改建为主、新建为辅,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建设原则,力争通过两年集中建设(到20xx年底),重点解决试点县生产发展、基础设施配套和社会各项事业基础条件得到有效改善等三大关键问题,达到示xx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现代化农业步伐加快,通村公路硬化、村内道路平整通畅、饮水安全卫生、供排水系统配套、供电得到有效保障、村庄生态环境良好、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完备、广播电视电信服务健全、公共服务设施和体育活动场所齐备、市政基础设施加强、社会各项事业基础条件得到有效改善等“五改、五通、五清、五有”的目标。使全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民居住环境彻底美化,村容村貌明显变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明显加强,为全自治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好局、迈好步,发挥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农业综合机械化项目

  2、建设内容及规模:

  依玛乡推广站修建300㎡培训室;古勒巴格乡修建600㎡的办公室和培训室,依肯苏乡修建1000㎡农具棚;给县推广站修建200㎡的实验室;配备4套教学设备和教具。购置植树挖穴机100台,病虫害防治机械100台,半自动果树修剪及采摘机械10台。购置玉米联合收获青贮机5台;需购置残膜回收机25台;购置免耕播种机100架;购置小茴香播种机125架;购置卷帘机600台;万能田园管理机60台;购置激光平地机2套。

  3、项目投资预算:715.1万元

  4、建设单位:县农机局

  5、建设地点:县波斯卡木乡,依玛乡、古鲁巴格乡、赛力乡,依肯苏乡,图乎其乡,奎依巴格乡、阿克塔木乡、阿依库勒乡、布依鲁克乡。

  6、建设期限:20xx年至20xx年底(两年时间)。

  二、县基本情况

  1、基本情况:

  县位于xx区西南部,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西缘,叶尔羌河与提孜那甫河冲积扇中上部。全县总面积989平方公里,人口18.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万人,耕地总面积53万亩。辖十乡、两镇、四场共147个行政村。通过长期努力,形成了以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设施农业为主导和以石油天然气化工、能源、建材、棉纺为辅的经济发展格局,巩固和发展了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2、自然资源条件

  (1)气候资源条件:县属于暖温带干旱气候区,年平均温度11.7℃,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气温四季变化显著,春季气温回升快,秋季降温迅速,年平均降水72㎜,光热资源丰富,≥10℃积温平均为4832.6℃,无霜期平均为217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716.6小时,总辐射量为150千卡/平方厘米,气候资源比较适宜发展农业生产。

  (2)水资源条件:县属绿洲农业灌溉区,灌溉水以引用河水为主,提取地下水为辅,农业用水主要引用叶尔羌河水和提孜那甫河水,仅叶尔羌河的平均径流量就达64亿立方米,县境内有东岸大渠、大渠、佰什干渠、波斯喀木大渠、图呼其渠等十一条主干渠,总长140公里,有库容纳800万立方米,水资源丰富,年可引地表水5.5亿立方米,地下水补给量5亿立方米。水源稳定,水质良好,丰富的'水资源和完备的灌溉设施给县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土地资源条件:多年来,县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块土地的方针,积极推行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管理,使土地资源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利用。全县地势平坦,土壤结构好,以灌淤土和潮土为主,质地较好,保水保肥能力强,容重为1.1~1.4克/每立方厘米,主要为轻土壤和中土壤,通透性适中,土层有效厚度在1米以上。

  3、经济发展现状

  20xx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8.63亿元,比xx年增长76,五年平均增长12,20xx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168元,比xx年增长69;地方财政收入大幅提高,20xx年达到0.99亿元,比xx年增长73,五年平均增长11.6。在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凸显,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设施农业四大主导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工业经济加速发展,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任务基本完成,传统工业技术改造步伐加快,顺利实施了棉纺精梳、水泥厂3号窑、发展塑业、蓝欣油脂等企业技改工程,企业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并着力引进了一批新的工业企业,培育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了县域工业整体实力。20xx年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0.98亿元,比xx年增长68,五年平均增长11。以旅游业为主导的服务业蓬勃兴起。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招商引资取得成效。“十五”期间签订招商引资合同35个,到位资金3.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县城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20xx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亿元,比xx年增长4.5倍,五年平均增长4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50元,五年平均增长12。

  县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县,种植业以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为主,粮食作物主要以小麦、水稻、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由于实施“科技兴泽”战略,县的粮食、棉花产量逐年提高。素有“塞外江南,鱼米之乡”的美称,被列为自治区商品棉、商品粮和大红枣基地。现已跨入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和全疆吨粮县的行列,多年来粮食生产和棉花生产一直位居全地区前列,是xx区主要的粮食和棉花基地县。

  4、农业机械化现状:全县有十个农机管理推广服务站,管理的范围为十个乡、两个镇、四个场。农机管理服务站承担着农机技术培训、农机具检修、农机技术推广、农机作业质量的监督、检查和管理,农机技术指导和服务、农机作业市场的管理等职能。十个农机管理推广服务站有在编职工36名。各乡站属全额预算管理事业单位。全县拖拉机保有量5169台,其中大型拖拉机799台,小型拖拉机4370台今年新增拖拉机602台,农机总动力77243千瓦。各类大中型农具保有量20xx台(架),小型配套农具保有量10300台,各类犁20xx架,小麦播种机487台,铺膜播种机548台,喷雾机162台,铡草机436台,割晒机428台,脱粒机672台,联合青贮饲料收获机12台。小麦联合收获机14台,联合整地机26台,农机固定资产3836万元。全年完成机械耕地53万亩,机械播种35.8万亩,其中:棉花播种面积17万亩,小麦播种面积11万亩,玉米播种面积7.8万亩。联合整地面积16万亩,机械中耕、施肥、植保面积分别为16万亩。机械铺膜20.5万亩。机械收割7.8万亩,机械完成青贮玉米饲料9万亩28万吨。林果业机械打药4万亩。综合机械化程度78.6。完成农机经营总收入3545.4万元,其中农机户收入3511.5万元。

  “十一五”期间,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方向是以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四大产业为主。农业机械是农业科技的载体,目前我县农业机械水平远不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需要。由于缺乏购置机械资金,一些在我县试验成功的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机具难以大面积推广使用,制约了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农业项目建议书 8

  一、项目背景

  自然条件

  双河口镇太坪村位于巴南区东北部,属三峡移民村和麻柳沿江开发区范畴村。地处北纬29°09′与29°47′,东经106°20′与107°00′之间,属四川盆地东部、重庆市市区东南部的丘陵地带,东与巴南麻柳嘴镇、长寿江南镇比邻,南与涪陵区新妙镇相连,西与木洞镇为邻,北与江北区隔江相望。东西宽,南北长,总幅员面积约平方公里,下辖6个合作社,耕地面积3187亩,其中农田面积1850亩,土地面积1337亩,林地面积1500亩。平均海拔约500米,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降雨量充沛。年均日照小时,高低海拔175—650米,平均气温摄氏度。

  项目拟建设在太坪村千秋磅社和姜家嘴社,两个合作社森林覆盖率高达60%,绿化率达96%。属亚热带温润气候,平均气温度,年降水量1100mm,相对湿度80—95%,无霜期308天,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高。云雾多,湿度大,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工业等污染始种植优质茶叶的理想生态环境。

  基础条件

  太坪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交通便利。南涪路横穿该村,正在修建的沿江高速公路在该村有一个出口,十二五期间拟修建的涪陵至机场的快速干道也将横穿该村,并规划有1个出口在该村。据重庆市27公里,据长寿14公里,据涪陵区1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同时该村还修建有农村公路、人行便道等10余公里,基本达到集中三户以上通人行便道,集中10户以上通公路的标准。在供电方面,双河口有35KV变电站一座,可覆盖全镇的基本用电。在通信上,无线、有线和宽带网络覆盖全村。

  政策条件

  千秋磅社和姜家嘴社属于三峡后续项目建设范畴,种植生态茶叶也符合三峡生态屏障建设的要求。同时在千秋磅社和姜家嘴社兴建生态茶园也符合双河口镇现代工贸旅游生态镇的打造要求,更符合巴南区的总体规划。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可行性

  项目是适应市场要求,壮大茶叶茶叶的需要

  茶叶系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世界饮料专家断言,21世纪将是茶的世界。我国每年出口茶叶20多万吨,创汇4亿多美元。全国茶叶消费约40多万吨,消费量逐年增长。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茶含有丰富的营养和药效保健成分被人民共识,各种茶饮料、茶食品应运而生。茶叶已被公认为现代最佳保健饮料,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项目建设是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双河口镇产茶历史悠久,我镇生产的茶叶曾是明朝贡

  茶,有600多年历史。但由于缺乏开发资金,优质良种茶叶栽培面积小,茶叶产量低而不稳,生产效益差,村民管理较为懒散,茶叶产出较低。另一方面,茶叶加工落后,设备、工艺较低,产业组织程度低,制约了当地茶叶产业发展。为了充分发挥太坪村得资源优势,发展高产、优质、高效茶叶产业,同时开发生态旅游项目,我镇迫切需要新建生产茶园,带动当地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

  (二)有利条件

  政府高度重视,政策措施得力

  早在20xx年,区农委(原重庆市巴南区农牧渔业局)出台的《巴南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xx—20xx年)》中提出,要培育壮大了花椒、花卉、茶叶、干果四大产业,同时区旅游局也出台了《巴南区旅游产业总体发展规划(20xx—20xx年)》,明确提出要打造茶文化旅游产业。

  为深入贯彻区委、区政府关于茶叶产业发展精神,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茶叶产业作为支撑农村经济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支柱产业来抓。大力恢复,改建原有的茶园,茶叶产业已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成为我镇农村经济中最具发展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

  综合环境好,项目实施优势明显

  从自然环境上看,项目建设地属亚热带东温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照条件好,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在,年降充沛,土壤富硒而有机质含量丰富,根据历年种茶实践来看,适合多种茶树苗木生长。

  从政策环境上看,双河口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发展工作,出台了《关于加快调整农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并以此作为全镇农业产业调整的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加大茶叶等产业支持。

  市场前景广阔

  从市场需求来看,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它以其保健作用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二十一世纪,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增强,绿色无公害茶叶产品的消费量将会迅猛增长,茶叶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实施生态茶园建设项目,可为茶叶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给予。从双河口地域优势来看,区位优势明显,借着区委、区政府努力推进“巴南银针”等茶系列品牌打造政策,急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增加茶叶产业发展。

  (三)必要性

  有利于发挥当地农业资源优势

  双河口拥有悠久的产茶历史,仅千秋磅、姜家嘴社现有茶园面积500余亩。目前,千秋磅社、姜家嘴社多处荒地、山地空缺,无人开发。如果建设生态茶园,可借原有的茶园扩大规模,充分利用闲置的荒地、山地,带动农户增收。同时,若该项目实施后,将带动更多的附加产业发展如茶文化

  观光旅游等,这对当地农业资源开发,第三产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双河口为农业大镇,产业化程度低,产业结构主体为传统农业,主要农产品为粮食作物,经营方式粗放,经济结构老化单一,农村经济增长缓慢。双河口自然条件优越,具有茶叶生长的良好条件,长期以来,茶叶资源未得到有效开发,茶叶产业发展滞后。而茶叶产业又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建设生态茶园,有利于促进当地农业产业调整,促进当地农民增收。

  生态环境的保护的需要

  双河口镇属于三峡后续项目建设范畴镇,生态屏障建设是后续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建设生态茶园,可以很好的将生态建设与农业产业调整完美结合,暨增加了群众收入,又保护了生态。同时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类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开发有机产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农业生态平衡,是农业生产朝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方向。因此开发生态茶园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三、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新建生态茶叶基地2500亩;

  改建原茶园500亩;

  引进茶叶加工坊1个。

  四、资金概算

  (一)新建有机茶叶基地2500亩,拟投资950万元

  茶苗。每亩补助无性系良种茶苗5000株×元/株=1500元,合计450万元;

  开垦,种植费。300元/亩,合计75万元;

  有机肥等。400元/亩,合计100万元;

  茶园区水池等建设,按照50亩/个,每个5万元标准,共计250万元;

  管理费,三年每亩约300元,共计75万元;

  (二)改建有机茶基地500亩,拟投资130万元

  茶苗,每亩补栽3000株,共计45万元;

  开垦,种植费。共计15万元;

  有机肥等,共计20万元;

  水池等基础设施,共计50万元。

  (三)茶叶加工厂房xx平方米200万元

  加工厂房xx平方米×1000元/平方米=200万元

  (四)叶加工设备引进70万元;

  五、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350万元,其中自筹资金500万元,拟申请三峡后续项目补助资金850万元。

  六、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项目正式投产后亩年产名优茶鲜叶60公斤,可加工名优茶20公斤;产普通茶鲜叶100公斤,可加工大众茶25公斤;名优茶按150元/公斤计算,大众茶按20元/公斤计算;亩茶叶产值可达3500元,3000亩有机茶园年产值可达1050万元。

  (二)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1000余人再就业,带动当地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有效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同时,又可保护植被,涵养水源,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并能依托丰富的茶园基地资源,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旅游,带动双河口镇都市农业休闲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三)风险评价

  本项目发展空间大,前景广阔,对于产值、价格、投资额、工期、经营成本等因素的变化均不敏感,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九、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本项目建设条件优越,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投资回报率高。

  (二)建议:恳请上级将本项目建设立项,列入三峡后续建设项目,并解决建设资金850万元。

  工程质量监理,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农业项目建议书 9

  一、总论

  1、项目名称:庐城镇朱墩村大棚蔬菜种植基地

  2、项目内容:棚菜种植和棚体建设

  3、承办单位:庐城镇朱墩村

  4、拟建地点:庐城镇朱墩村

  5、建设年限:2年

  6、概算投资:规划推广种植面积8亩,种子、种苗投资4万元,建棚材料的购制和用工人员投资6万元,共计10万元。

  7、效益分析:2年收入为16万元左右。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

  1、建设的必要性分析:蔬菜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特殊商品,是人们保持膳食平衡的重要食物。大棚蔬菜是一项投资少、效益高的农民致富项目。庐城镇地处、县政府所在地,镇内常住人口近20万人之多,年蔬菜消耗量在4000万公斤以上,而目前,仅拥有各类蔬菜大棚2000亩,蔬菜供应的缺口量较大。特别是在冬春季节蔬菜供应淡季,大部分蔬菜靠外调供应。急需生产自产“反季节”蔬菜才能满足淡季居民消费需要。新建20栋蔬菜大棚预计年产蔬菜8万公斤,仍然远远不能满足城乡居民的需求,市场前景广阔。同时,本项目投资能有效地幅射和带动周边村发展高效农业,打造特色品牌,促进农民增收。

  2、建设条件分析:庐江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壤肥力高,耕性适宜,适种性广,保水、保肥性能较好,完全适宜蔬菜和其它农作物生长。且庐城水陆交通方便,合铜、军二、庐巢等干线公路贯穿全境,合九铁路和正在建设的沪蓉高速公路临镇而过。

  三、投资估算和主要建设内容

  新建高标准蔬菜大棚20栋,占地8亩。

  经测算建设1栋蔬菜大棚需投资5000元,其中,棚架及覆3000元,保温被1000元,灌溉设施1000元。

  20栋蔬菜大棚共需投资10万元。

  四、资金筹措

  采取拨付发展集体经济项目资金与自筹相结合的办法筹措项目资金。总投资10万元中,其中县拨付项目资金5万元,自筹资金5万元。

  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建设1栋面积10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年产蔬菜0.4万公斤,按每公斤平均2元计算,年产值为1万元,去除成本年纯收入可达0.4万元。20栋蔬菜大棚年纯收入8万元,1.5年即可收回全部投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2、社会效益:项目实施后,能满足市民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保证市民吃上放心菜;广大村民能从中受益,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不仅可以为我村蔬菜产业做大、做强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而且将带动周边蔬菜产业链的发展,保证蔬菜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六、结论

  种植大棚蔬菜,必然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市场前景广阔,见效快,偿还期短,经营风险较小,项目实施后将产生较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种植大棚蔬菜项目是十分可行的好项目。

  农业项目建议书 10

  一、项目概述

  项目名称:xx镇xx村特种养殖基地项目

  项目建设地点:xx镇xx村xx组新村大道东侧

  项目申报单位:xx镇xx村委会

  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项目资金类别:产业扶贫专项资金

  项目投资额:总投资额约为37万元人民币

  项目建设单位:xx镇xx村委会

  项目负责人:杨xx(联系电话:1380xxx1268)

  二、项目背景

  xx村是扶贫村,目前无集体企业,村集体经济薄弱,仅有一处集体山场,多年前已经发包出去,签的是长期租赁合同,并且租金当时一次性付完了;现在无其它创收项目,集体经济增收难度大。xx村剩余劳力多,特别是中老年人及妇女劳动力长期闲置在家。20xx年全村有贫困户70户121人,脱贫工作的压力非常大。

  xx村准备与郎溪县文清土元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于20xx年10月前在xx镇xx村xx组建立特种规模养殖基地,养殖用房初步设计为800平方米的平房,室内立体使用面积达1200平方米。郎溪县文清土元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土元养殖、收购及销售为主,主要销往江苏常州和安徽亳州一带,市场前景较好,将带动我村部分劳动力就业脱贫。

  xx村特种养殖基地项目一方面每年增加xx村集体收入;另一方面能解决xx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村民收入,帮助部分贫困户脱贫;同时也壮大了郎溪县文清土元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生产规模,促进了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是个一举三得的好事。

  三、项目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1、风险性可控。xx村隶属于郎溪县xx镇,位于镇政府驻地南4.5公里,位于xx镇东南面,东南与广德县誓节镇交界,西南与姚村乡相邻,西北与xx村相接,总面积约xx平方公里,全村共有9个村民组,650户住户(xx组76户、下时里组96户、香山组128户、曾家小湾40户、朱冲组42户、汪家山组95户、杨家小湾组20户、蒋家岭组60户、邵冲组94户),2300人口,75名正式党员;人均年收入7580元,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2300元(70户121人);本村有耕地3800多亩、旱地1000多亩、山场2万多亩。

  充分发挥了xx村和郎溪县文清土元养殖专业合作社的优势,项目安全可靠,财政资金安全性大。郎溪县文清土元养殖专业合作社是郎溪县土元养殖协会的重要成员,其法人代表陈文是郎溪县土元养殖协会的副会长;随着土元的`药用和食用用途多样化和养殖规模的扩大,市场前景较好,效益良好,未来数年该合作社势必创造更大的效益,集体资金的投入风险性较小。

  2、成效显著。调整xx村产业结构,发展集体经济,促进村民脱贫致富依托xx村经济基础、资源禀赋、农民素质为基础,xx村特种养殖基地项目的实施,合理有效地利用了现有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增强了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进一步巩固和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同时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带动作用,帮助协调相关优惠政策,扶持部分启动资金帮助扩大规模,以合作社带动部分村民脱贫致富。

  3、产业引领。促进剩余劳动力就业,提高村民综合素质。xx村特种养殖基地项目的实施,将有效的安置村里不能外出的剩余劳动力,特别是中老年人和妇女劳动力;同时村委会依托该项目的实施,帮助村民掌握国家相关养殖的政策,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增强致富能力,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科技文化素质,使村民真正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

  四、项目建设内容

  xx村特种养殖基地项目是建2栋养殖用房屋顶高3.7米、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长30米×宽xx米=450平方米;长22米×宽xx米=330平方米)、室内用水泥板立体使用面积约1200平方米、一个厨房10平方米、一个卫生间5平方米、室内室外水泥地坪约xx00平方米、院子铝合金门一个(长6米×宽3米=18平方米)、室内木门约20张、塑钢窗约20个、自来水和电线布好开通;以扩大特种养殖开发规模、增加就业脱贫为主要内容,促进合作社发展,同时吸纳贫困户家里的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带动xx部分村民脱贫致富。

  五、投资方式及资金来源

  资金来源为省级37万元产业扶贫专项资金,xx村委会依法报批并建好养殖用房,完善水电路和室内改造等基本设施,将房屋租赁给郎溪县文清土元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土元(一期租赁期为3年),土地、房屋产权归xx村委会,每年向xx村委会交纳合同约定的租金,实现扶贫资金保值增值。

  六、项目风险控制

  1、xx村委会将以房屋租赁给郎溪县文清土元养殖专业合作社,促进合作社经营规模性发展;

  2、郎溪县文清土元养殖专业合作社保证房屋不能有大的损坏,自然灾害或人力防范不可为的除外;

  3、租赁协议签订后,郎溪县文清土元养殖专业合作社每年需向xx村委会交纳合同约定的房屋租赁费(每年1月1日前一次性交清当年的租金);

  4、xx村委会不参与郎溪县文清土元养殖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活动,也不承担郎溪县文清土元养殖专业合作社在生产经营中营利和亏损。不允许该合作社以xx的养殖基地做夸大宣传和非法集资等违规违法行为;必须服从xx村委会的安全管理和监督。

  七、项目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能解决10人以上就业脱贫,周边受益农户可达xx户以上,受益人口可达30人以上,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可使xx村集体收入每年增加3万元以上的集体收入,实现富民强村目标,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不产生固体和液体污染物。

  八、项目管理

  1、xx村委会成立由村委会主任为组长、村两委干部为成员的项目管理小组,具体负责项目实施工作和项目资金安全管理;同时接受xx镇党委、政府、纪委和县扶贫办的监督和管理。

  2、项目资金设立专帐,实施专款专用,确保项目资金安全。

  xxx

  日期:

  农业项目建议书 11

  一、项目名称

  桑涧镇生态观光农业产业园

  二、项目建设单位及概况

  项目建设单位:桑涧镇人民政府

  项目概况:主要打造建成旅游、休闲、垂钓和各类观光果园项目(桑树园、油桃园、葡萄园和中草药等规模园区)。

  二、项目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该园区规划面积8000亩,充分利用京沪高铁以西,省道S311以北,高铁快速通道以南土地区位优势。采用“荒山基储滩区启动、腹地跟进、体系创新、城旅共荣”发展策略,构筑“三园、一村、一中心”特色功能体系。

  桑涧镇果树观光园:依托现有的山区丘林地理优势建成2000亩油桃,2000亩葡萄、2000亩桑树高效观光区果林示范园。打造成休闲观光、采摘一体的生态园。

  桑涧镇休闲度假村,充分利用老虎洼及桑涧水库的`自然优势,依托定城东向发展战略,建成拥有200套别墅型生活小区,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品位,形成集散服务中心,主题休闲街区和美食公园旅游产品系列特色。

  桑涧镇休闲垂钓中心,充分依托桑涧镇水库水利资源优势,建成2000亩带有小桥流水、荷塘月色的休闲垂钓中心,接纳四方宾来观光、垂钓。

  四、总投资额

  项目估算总投资3亿元,其中:果树观光园1亿元,休闲别墅等1亿元,垂钓中心1亿元。

  五、建设起止年限

  建设时间为3年,从20xx.11—20xx.11

  六、前期准备工作情况

  项目共涉及四个行政村,目前已向土地承包群众进行广泛宣传,做好土地流转准备工作,同时邀请上海同济大学设计院资深专家来我镇实地勘察并做详细规划设计,向社会发布招商信息。

  七、项目优势条件及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规划区位于省道S311定滁路以北,北至京沪高铁快速通道连接线,东起京沪高铁线,西至定城交接处,这里地理条件好,有山,有水,有绿地,自然资源丰富,离省会合肥及淮南、蚌埠和滁州都是一小时以内到达时间,京沪高铁定远站十分钟时间到达,交通非常发达。

  根据市场预测,这个项目建成后每年总收入将达1.5亿元,扣除成本和税费,预计利润每年可达5000万元,投资回收期为五年时间。

  八、合作方式

  独资、合资、合作

  九、联系方式

  项目单位:定远县桑涧镇人民政府

  地址:定远县桑涧镇

  联系人:刘宏周

  电话:49220xx

  电子邮箱:sxxx100.com

  农业项目建议书 12

  我村适龄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田大面积闲置、荒芜,造成优质耕地的退化,为了扼制该现象的进一步加剧,有效利用好耕地、发展农村经济,必须对传统的农业经济形态进行调整,深化改革传统农业经济的道路是致力于生态农业、绿色养殖业、旅游观光,农产品深加工的推广与发展。我村本着自身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劳动力情况,经一段时间的市场调查,反复研究特编制了发展生态农业项目的建议书。

  一、项目内容

  1、项目背景

  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农业产业空心化,农村经济愈发萧条,上至国务院,下到我区我乡均要求发展好农村经济,深化农业经济形态的改革,保证13亿人口以食为天的根本,从而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2、项目名称

  石佛村生态农业产业观光园

  3、项目承办单位

  兴隆场乡石佛村以村委会组织、统筹、村民出耕地,即村民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对外招商引资,具体承办单位待定。

  4、项目主管部门

  兴隆场乡石佛村(暂定)

  5、项目拟建地

  兴隆场乡石佛村一社和二社,即从杨家湾到祝家扁

  6、项目建设单位

  待定

  7、项目建设周期

  三年

  二、项目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14-11-21

  4、《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指导意见》(农发

  [2015]2号)

  5、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实施办法2011-03-09

  6、《巴中市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实施办法》2011-11-23

  三、项目规划

  1、项目规模

  本村约三千亩土地整体规划,打造成集生态农业、绿色养殖、系列农产品深加工、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新型优美乡村,总投资约5亿元。

  2、建设内容

  ○1生态农业

  ○2绿色养殖业

  ○3农副产品深加工工厂

  ○4乡村农家风味美食街,以当地农户自建,统一规划,特色经营的农家乐为主要业态。

  ○5生鲜农产品采购基地

  ○6年货特供基地

  ○7农业、畜牧体验式旅游及品鲜基地

  ○8野炊基地

  ○9户外拓展基地

  四、项目的区位优势

  1、地理优势

  石佛村紧邻兴隆场乡场镇西侧,距镇中心仅1公里,到恩阳新区约10公里。省道恩玉路从我村境内通过,距恩阳机场仅三公里。南下巴渝、巴南高速,东进亦有巴万、巴陕高速,西与巴唐高速相连,北与巴广高速相邻,到以上高速路入口均不超过15公里,交通四通八达,物流快捷方便。

  2、经济优势

  我村位于成都、重庆、西安三大城市区域中心,到此三地均约300公里路程,三小时即到达我地。辐射该三地消费人口约1.5亿人,在西部大开发之下,此区域经济较发达,是优质的生态农副产品消费区。

  3、环境优势

  我村全境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7.5℃,无霜期291天,平均日照1460小时,年均降雨量1050mm,水资源丰富。农作物常年以种植果蔬、小麦、水稻、玉米、红苕为主,养殖以牛、羊、鸡、鸭、鱼为主体。耕地面积1650亩,林地面积3850亩,土地肥沃,适宜耕种。

  4、劳动力优势

  我村由于距场镇较近,本村村民978人,适龄劳动力500余人,4个农业合作社,262户人口。

  因此我村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毗邻农副产品主要的城市消费群,适宜生鲜、优质的农副产品集中上市。

  五、项目的必要性

  农业产业的空心化急需改变,这也是国家和地方政府三申五令强调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方式,向机械化、规模化、集体化方向发展。生态农业结合观光旅游业农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一方面拓宽了我地旅游业的广度,为旅游活动增添了新景观,有助于生态保护和环境优化,使环境恢复魅力,永保秀丽,另一方面深化了传统农业的产业结构,使农业发展内容元素多样化,充满活力。开拓了农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增加了农副产品的农业附加值,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新型农业的转变,是振兴农村经济,优化农业结构的有效措施。围绕建设优美乡村,面向旅游大市场,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通过生态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引导和推动了我

  村乃至我乡农业结构的调整。

  六、项目的前景

  生态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近年来,伴随着农业产业的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功能。随着收入、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优美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回归自然。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界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应运而生,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间,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

  回归田野,回归自然,体验生鲜食品是现代社会人们理想的追求。生态农业观光园只要是以发展养殖、种植为最主要的经营项目,养殖和种植品种力求做到新、奇、特。在养殖品种中,可引入市场销售情况好、品质优良的特色品种。种植项目应引进速生,抗病高产,好看,好吃或外观奇特的稀有产品。

  在生态观光农业园游客不但与自然亲近,还可吃到各种生鲜的山珍野味,品尝到珍奇水果、蔬菜,还能自娱自乐体验到农村田园式的生活。烧烤、野炊、垂钓、采果、制作栩栩如生的标本,使农产品在各种休闲、参与中就地消费,利润和效益是普通农业的5倍以上。

  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有着丰厚的社会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在解决温饱之后,人们吃穿住行以外追求增多,游乐是消费支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日趋多样化,这是观光农业发展的主要基础。与此同时,节假日增多,双休

  日的实行,为人们外出休闲,观光旅游提供了大量的时;七、项目建设的意义;1、观光农业旅游项目的出现是后工业文明社会渴望已;今天,已拥有辉煌工业文明的后工业社会,却正在失去;2、优美乡村的建设需要;我市是新农村建设试验区,新农村的发展不仅是漂亮的;3、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改变传统农业低效、低产、低收益;4、观光农业旅游开发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整,第

  日的实行,为人们外出休闲,观光旅游提供了大量的时间。从人们旅游情趣多向性来看,近郊游,追求田园式的生活是周末游的重要发展趋势。而现实中,这样美丽的,人文相结合的生态农业园就应运而生。

  七、项目建设的意义

  1、观光农业旅游项目的出现是后工业文明社会渴望已久的回归自然的需要

  今天,已拥有辉煌工业文明的后工业社会,却正在失去与自然的和谐相依,熙熙攘攘的城市,钢筋水泥的森林,忙碌穿梭的人流,人与人的距离拉远,紧张、烦躁压迫着他们的神经,于是生态业、休闲游应运而生。乡村田园扑面而来的泥土气息与花香,一望无垠的大地,错落有致的沟壑,恬静的畜群,纯朴的农民,新鲜的绿色有机食品则构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

  2、优美乡村的建设需要

  我市是新农村建设试验区,新农村的发展不仅是漂亮的新居建设,其重要内涵是新居配以优美环境,并以新的农业生产形态为支撑,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为手段的新的.农业经济体。

  3、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

  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改变传统农业低效、低产、低收益的传统形态。高效的农业观光产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其把农业纯生产的形态扩大到观赏、体验、采鲜、养生的社会需求中,拓展了传统农村发展的路径,给传统的农村经济注入了活力。

  4、观光农业旅游开发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整,第三产业发展领域

  社会资金及财政资金投入的必然需要

  在当前房地产业低迷,汽车产业增长乏力的转型时刻,观光农业是从第二产业衍生出的服务形态,是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有机结合。这是我国经济转型期社会资金及国家财政资金投入支持的方向;也是十八大后党和政府特别强调的农业发展方向。

  八、项目的特点及形态

  生态农业园是把观光旅游与农业结合在一起的一种体验式旅游活动。结合我村地形地貌,劳动力等情况拟建成如下形态:

  1、农业教育

  这是兼顾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的农业经营形态,即利用农园中栽植的作物,饲养的动物以及配备的设施如特色植物、热带植物、农耕设施、栽培技术、传统农具展示等,进行农业科技示范,生态农业示范,传授农业知识。

  2、农业观光

  根据我村地貌、地形把农业建成以休闲观光、放松身心、回归自然的场所。

  3、农业体验

  让游客深入园区观赏了解的同时,可现采现卖,游客与村民互动,体验收获乐趣。

  4、品鲜农副产品

  游客自行采摘,村民现场销售,可携带回家,可现场尝鲜,亦可赠与亲朋好友。

  5、森林观光

  我村地貌起伏较大,森林面积不小,地形多变,配以一定的服务设施,必要的景观建筑,可设狩猎场、垂钓区、野炊区等,是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旅游的理想场所。

  6、拓展训练基地

  我村地貌落差大,且依山傍水,可建成拓展训练基地,为巴中市户外运动,户外能力拓展,体育运动——自行车山地赛的活动基地。

  7、农副产品年货基地

  我村农业观光园的农副产品应盯准年货消费群体,以提供生态的猪、牛、羊等农副产品为主要业态,并辅以初加工手段加工,使其成为我地巴中市城市人口年货的主要提供者。集种、养、宰杀、加工、送货上门,各环节消费者亦可参加与体验、监督的一条龙式年货服务基地。

  8、农家乐美食体验

  以我村自产的农福产品为主要食材,以农家菜、特色风味食品为主的农家生活体验。

  九、项目的环保理念

  1、建设上尽量不破坏原有的自然景观和乡村风味

  农业观光园的建设上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理念,使农业观光园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因此建设上将尽量尊重本来的自然景观及森林,同时保留发扬川北民俗、民居的风采。

  2、兼取景观性娱乐与环保性

  对养殖区实地规划时将通过合理布局,采取并、种,观光娱乐区分开,果树中间农作物等措施,即丰富了植物景观群落,又增加观光采摘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且对农作物不会产生第二次人为破坏。

  3、生态有机

  对农作物均使用有机肥料,拒绝化学肥料的使用。

  4、服务设施的环保性

  在办公区、服务区、生态农业园林展示区、停车场均采用较严格的环保措施,让生活垃圾、餐厨垃圾、人畜粪便等严格处理,不得产生对原土质、地下水、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十、项目的总体方案

  1、新农村聚居点

  川北民居风貌、农家乐风味美食、住宿服务、年货展示、销售街区

  2、服务区

  工作人员住宿、停车场、接待厅、厕所等

  3、景观区

  经济作物、花卉观赏区,占地50亩。

  4、种植区

  生态有机农作物种植区、游客现采、村民现卖,占地500亩。

  5、养殖区

  农畜养殖及观赏,养殖1000头大型农畜以上,占地150亩。

  6、狩猎区

  游客现场在山林中抓鸡点杀、体验生鲜生态美食,使用山林荒地,不影响原貌,不用耕地。

  7、户外拓展区

  集体育锻炼,户外能力拓展培训、娱乐于一体的活动锻炼基地,在山林中就地生态搭建,不破坏原貌。

  8、野炊区

  巴中城市人现采、现烹的野炊基地,利用荒地5亩建设。

  9、农副产品加工区

  对本地消化不完的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以有机生态食品为主加工外销,占地20亩,年加工食品2000吨以上。

  十一、项目的实施的保障

  1、村民支持

  我村村民的大力支持,热情度高,在恩阳区及兴隆场乡党和政府的关心和领导下,我村村委员会组织专人做了大量的调研,此项目符合我村实际,既改善环境又提高了收入,村民大力支持。

  2、组织保障

  我村将成立项目推进小组,专人负责项目的招商引资及项目建设的协调。

  3、政策及项目资金支持

  1交通专项资金对村道路建设的支持○

  2土地整理资金的支持○

  3农田水利建设的专项资金倾斜○

  4农产品的农业补助资金○;5养殖畜牧的专项补助资金○;6新农村建设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资金支持○;4、资金保障与来源;我村以村委会召开党员代表大会,成立了项目筹备委员;恩阳区、巴州区均未建成一个集种、养、采摘、宰杀;现食品安全是我国现阶段老百姓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此;仅以巴中市城区人口做效益分析,巴中城市人口(含恩;十三、项目的投资收益分析;1、生鲜果蔬的销

  4农产品的农业补助资金○

  5养殖畜牧的专项补助资金○

  6新农村建设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资金支持○

  4、资金保障与来源

  我村以村委会召开党员代表大会,成立了项目筹备委员会,下设项目推进小组专人负责招商引资,严格考查有意向、有实力、有养殖经验、有销售渠道的个人和企业投资建设(注:具体投资企业待定),以及村民、外出务工人员中的成功人士自筹捐款推进项目的建设资金。十二、项目的市场分析

  恩阳区、巴州区均未建成一个集种、养、采摘、宰杀、加工、送货上门、现场监督体验于一体的一条龙式的农副产品服务基地,生产、销售各环节用户均可参与的新型农副产品服务基地,产品生态,消费者放心,市场广阔。

  现食品安全是我国现阶段老百姓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此项目解决了消费者的担心,迎合了他们对生态绿色食品的追求,据调查我国乡村旅游及绿色生态食品的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市场潜力巨大。

  仅以巴中市城区人口做效益分析,巴中城市人口(含恩阳区约五十万人,人均在乡村旅游,绿色生态食品年货上消费800元/年,那整个产业为4亿规模,我村农业观光园能吸引十分之一的消费者,即可切下4000万元的蛋糕。此市场分析还未含销往其它省市深加工的外销农副产品的收益。

  十三、项目的投资收益分析

  1、生鲜果蔬的销售收入

  2、生态畜业的销售收入

  3、农家乐、食住服务的收入

  4、农副产品、年货的销售收入

  5、农副产品深加工的附加收入

  十四、项目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该项目一旦实施,将对我村乃至兴隆场乡产生巨大的影响与示范作用,获得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种植业单亩提高收入200元以上,整体增收100万元/年。

  2、养殖业将产生1000万余元的收益。

  3、农家乐等服务业年收入将达400万元以上。

  4、农副产品深加工收益1000万元以上。

  5、增加就业岗位150人左右。

  6、为国家增加了税收收入。

  7、新农村建设的示范作用。

  8、村民居住环境的改善和提高。

  9、中国梦的实现,人心所向,幸福指数显著提高。

  十五、项目发起单位

  恩阳区兴隆场乡石佛村村委会

  20xx年xx月xx日

  农业项目建议书 13

  一、概要

  项目名称:xx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

  建设单位:xx生态农业观光园旅游开发公司

  建设地点:河北省平山县古月镇井沟村

  建设内容:xx综合乡村游。包括千亩土地整理;万亩森林公园建设;采摘,种植资源开发。

  地址:河北省平山县古月镇井沟村

  二、立项依据和背景

  (一)、xx农业生态观光游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

  农业观光游是时尚的旅游发展方向。它可以为传统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一条可持续、高效的发展途径。乡村生态观光旅游改变了传统农业仅仅注重土地本身的农业生产单一经营思想,把发展的思路拓展到高度开放性的新型农业发展方向。由于发展乡村生态观光游要求美化和保护环境,因而合理经营的乡村生态观光旅游能促进农业生态环境和乡村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对促进区域生态平衡,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xx生态农业观光园是风险性较小的旅游投资项目。

  平山县具有土地资源丰富、水资源充足等自然优势。发展xx古月生态农业观光园和原有传统农业形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使农业效益通过观光旅游得到提高,所以,投资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比常规旅游项目具有更小的风险性。

  三、优势及有利条件

  (一)以大旅游理念整合周边景区,构建平山大旅游板块。

  发挥本景区资源优势,市场优势;与天桂山,沕沕水,瑜伽山,紫云山整合互相推介,互相补充,市场共享,共同打造大西柏坡旅游板块。

  (二)优越的自然条件。xx光照充足,降雨集中,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良好的生态环境。xx周边没有污染工业;农田基本建设标准较高,沟、渠、路、林、桥、涵配套,森林一万多亩。

  “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白云深处有人家”。良好的植被覆盖,清新幽静的深山腹地,山乡特色鲜明的农家小院,天、地、人完美结合、相补成趣。可谓,古有“桃花源”今有“xx”。

  (四)绝对的区位优势。xx距平山县城35公里,距省会石家庄60多公里。发展中国家大城市地区疏散理论认为,在大城市周围50公里范围内为母城吸引范围,50-100公里地带可成为疏散极成长的地区。旅游关系上具有先天优势,更有条件加强旅游资源整合,接受大城市辐射的独特优势。

  四、建设内容和投资规模

  为进一步挖掘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加强基础实施建设,计划在现有基础上,发展包括“xx千亩土地整理”、“xx森林公园”、“xx采摘种植开发”等项目,发挥集生态农业、观光农业、高效农业三位一体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作用。

  五、实施计划

  总面积30000余亩。共分为旅游区、采摘区、百果园区、花卉区、高效养殖区等,建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百果园”、“生态效益林”等景点景区。

  六、开发前景

  农业生态旅游是当今旅游发展方向之一,在国外,早在19世纪30年代欧洲已经开始了农业旅游。意大利在1865年就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农村去体现农业野趣,与农民同吃同劳作,或者在农民家中住宿。我们对于生态农业旅游的.投入不多在加大,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可以看出生态旅游为了发展的前提是很大很好的,将是未来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景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好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旅游经营与农业产业等方面的关系,构建和谐旅游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宗旨在于在这个发展迅速的社会,xx生态农业旅游带给人们一种回归田园生活的感觉。

  此项目不仅有利于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也有利于劳动服务业发展,推动经济技术的合作与交流,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带动餐饮,旅馆,交通运输,旅游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具有强大的生机和广阔前景。

  农业项目建议书 14

  一、项目背景

  黄山区地处黄山北麓,是华东“四名”(上海名城、杭州名湖、苏州名园、黄山名山)国际旅游线的重要一极,是安徽省“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黄金旅游区的集散地和休闲度假中心。是集名山、胜水、茂林、幽谷、奇洞、飞瀑于一体的旅游资源大区,每年游客量达150多万人次。仙源镇距离黄山区城区6公里,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历史古迹纵多,生态良好,旅游资源丰富;仙源镇也是一个农业大镇,是黄山区蔬菜花卉主产区。

  随着全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旅游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不再满足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模式,而更加提倡参与性和体验性,因此产生了很多集农业生产、科技示范和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旅游园区。观光农业就是利用农业生产过程的知识性、趣味性、可参与性,开发规划出观光、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满足游客需求,促进旅游农业发展的模式。仙源镇龙山千亩蔬菜基地位于103省道边,拥有500亩钢管大棚蔬菜基地、50亩花卉苗木基地和30亩大棚葡萄园,非常适合开发生态农业观光园,并以此为契机发展现代农业项目,不仅有利于做大做强黄山区的生态旅游项目,也有利于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丰富黄山区旅游项目的需要。黄山区的旅游项目多以自然风光为主,很少有参与体验性项目,特别是农业体验性项目没有。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游客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增加了黄山区旅游项目,丰富了旅游的内涵。

  2、拓展农业功能,增加农民收入的需求。休闲观光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也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拓展农业功能,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

  3、是建设现代化蔬菜基地的需要。通过完善基础设施、设施装备的集成应用、提升集成配套生产技术水平、示范辐射联动,达到一流的生产水平、一流的产品质量、一流的生产效益,使龙山蔬菜基地成为我区高效生态农业的核心区。通过展示农业成果、普及农业知识、弘扬农耕文化、传播农业文明,成为我区教育实践的科普区。

  4、是仙源镇旅游兴镇的需要。“旅游兴镇”是仙源镇党委、政府的战略决策。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开发高质量的体验性、参与性、多样性现代农业旅游产品,形成自己的核心优势产品和独特性卖点,推动全镇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项目区的现有基础条件

  1、龙山千亩蔬菜基地地位于103省道旁,麻川河沿岸,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生态优美。

  2、基地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现水、电、机耕路、生产用房基本配套;大棚设施齐全,拥有550多亩钢管大棚设施和5亩连栋温室。

  3、基地现有蔬菜、花卉、苗木、果木等产业,品种较为丰富,一年四季产品不断,可满足游客周年观光、体验生活的'需要。

  4、基地从09年开始摸索发展农业旅游模式,近二年到基地采摘或体验农业生产的游客约有2000多人,且多为铜陵、芜湖等外地游客。

  四、项目建设内容

  主要是在龙山千亩蔬菜基地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一个集生产、示范、旅游观光、采摘、体验为一体的休闲旅游现代农业基地。项目建设集生态农业开发建设、科学管理示范运作、观光了解农业生产,互动参与农事劳作、农产品采摘、获取农业知识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一)基地的布局:

  1、以连栋温室为核心的新奇特生产区:主要生产新奇特蔬菜;

  2、以葡萄园为核心果蔬采摘区:主要体验采摘樱桃番茄、葡萄为主;

  3、花卉区:以观赏花卉为主。

  4、生产区:以钢管大棚为主的蔬菜生产区。

  (二)主要建设内容:

  1、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完善。按照现代农业生产和休闲观光旅游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基地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

  2、引进新的园艺设施装备。改造连栋温室,新增加温、通风设备,基地配套全部喷、滴灌设备。

  3、科普文化长廊建设:沿主干道建设拱型科普文化长廊,制作相关的农业知识及黄山区和仙源镇的文化历史知识展板。沿途建设一些石椅、石桌。

  4、农产品销售店。主要以销售本基地生产的蔬菜花卉水果为主,兼营其他旅游商品。

  5、附属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大门、停车场、厕所、管理房、休息亭等建设。

  五、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项目投资估算

  1、基础设施建设:30万元;

  2、园艺设施装备:20万元;

  3、科普文化长廊建设:30万元;

  4、农产品销售店:20万元;

  5、附属设施建设:30万元;

  1-5项合计共130万元;

  (二)资金筹措

  镇、村自筹80万元,申请贵单位资金扶持50万元。

  六、效益分析

  1、黄山区每年平均接待游客150万人次以上,保守估计园区每年将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每人在园区消费50元计算(包括特色产品和休闲娱乐),一年旅游收入将达到500万元。

  2、园区通过农业产业化升级,重点发展精品农业,农产花卉、水果、蔬菜品销售收入有望达到1000万。

  3、项目实施后,将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企业,树立黄山特色农产品品牌,开展特色生态观光旅游,带动乡村旅游业,完善黄山旅游产业链,提高当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增加当地财政税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业项目建议书】相关文章:

农业项目建议书范文08-29

农业项目创业计划12-06

农业项目计划书10-22

农业项目工作总结09-16

农业项目策划书12-15

农业项目可行性报告08-05

农业项目投资协议03-12

农业项目合作合同05-20

关于农业的项目计划书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