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游戏教学设计

时间:2022-07-19 07:04:13 音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音乐与游戏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音乐与游戏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音乐与游戏教学设计

音乐与游戏教学设计1

  ◆动作建议 游戏中共分三个角色j‘公鸡、母鸡和狐狸”。

  游戏动作与规则建议一一

  前奏:男孩、女孩分别扮演公鸡、母鸡,在地面上找一个事先贴好的1--10的数字点站好,排列成双圈队形,做好集体舞准备。

  ◆A段 第1小节:扮演公鸡和母鸡的幼儿随音乐的节奏,双手在身体两边做跑动的动作。跑动时扮演公鸡的男孩在外圈上原定做跑动的动作,而扮演母鸡的女孩,则按顺时针的方向行进,移动至下一位扮演公

  鸡的男孩面前。

  第2小节:扮演公鸡和母鸡的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同时做出一边耸肩,一边做摊开双手的诙谐动作。

  第3小节同上述第1小节动作。

  第4小节同上述第2小节动作。

  ◆B段 第1-2小节:双手各伸出食指和中指,横在眼前,并随乐有节奏地的旋转,表现仔细看的动作。

  第3小节:扮演公鸡和母鸡幼儿,一边双手做出“瘦”状,随乐有节奏地表现出搜寻狐狸的动作,一边走着进行内外圈的交换。

  第4小节:内外圈交换位置后,大家继续做出“瘦”状,并随乐原地表现出搜寻狐狸的动作。音乐停止后,教师任意报出1个数字,如报“5号!”,站在5号内圈位置的“公鸡”此刻就变成“狐狸”

  ,去捉站在5号位置上外圈扮演鸡的幼儿,两入围着圆圈超同一个方向追逐跑,鸡先跑回原来的位置,鸡就胜利了,若鸡没跑回原来的:位置,被扮演狐狸的幼儿捉住,狐狸就胜利了。

  ◆儿歌建议 A段:狡猾的狐狸在哪里,嗯?嗯?狡猾的狐狸在哪里,嗯?嗯?狡猾的狐狸在哪里,嗯?嗯?狡猾的狐狸在哪里,嗯?嗯?

  B段:仔细看一看,仔细瞧一瞧!狡猾的狐狸,狡猾的.狐狸,可能就是你!仔细看一看,仔细瞧一瞧!狡猾的狐狸,狡猾的狐狸,可能就是你!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学习跟随ABa乐,表现双圈集体舞“狡猾的狐狸在哪里”中的相关游戏动作,明确交换同伴及内外圈交换的规则。

  2、借助标记的提示,了解交换朋友的方向,并能根据教师发出的数字信号,快速做出“追逐或逃离”的反应。

  3、活动中,体验空间变换及听信号快速反应所带来的挑战乐趣。

  【活动准备】 1、MP3音乐:剪辑瑞典幻想曲A、B两个片段。

  2、男、女孩各10名,右手上都贴有一个标记作为换朋友的记号。

  3、事先在地面上贴数字点1-10,所贴的数字点可以围出一个大圆圈。

  【活动过程】 1、幼儿欣赏故事,了解“狐狸想混进养鸡场吃鸡”的情节。

  2、幼儿边听教师念儿歌,边观察教师表演“鸩寻找狐狸”的游戏动作,进一步感知A、B音乐的旋律、结构及其游戏动作的顺序。

  (1)幼儿边听音乐,边观察教师有节奏地念儿歌与表演“鸡找狐狸”的游戏动作。

  (2)幼儿学习用动作或语言,表述自己所观察的“鸡找狐狸”的动作顺序。

  3、集体学习“狡猾的狐狸在哪里”的表演动作。

  (1)幼儿跟随儿歌的节奏,坐在座位上练习游戏动作。

  (2)幼儿跟随AB段音乐,坐在座位上练习游戏动作。

  (3)幼儿跟随AB段音乐,在场地中央站散点,练习游戏动作。

  4、幼儿站成双圈队形,男孩在外圈扮演公鸡的角色,女孩在内圈扮演母鸡的角色,练习在A段音乐处玩“母鸡找狐狸”的游戏。

  (1)教师扮演母鸡,示范按顺时针方向找狐狸的动作,引导幼儿观察“母鸡”移动的方向及交换了四个同伴的次数。

  (2)教师哼谱,扮演母鸡的女孩子尝试玩“母鸡找狐狸”的游戏,明确顺着贴标记的右手方向 (即顺时针方向)交换同伴的规则。

  (3)集体跟随A段音乐练习游戏。

  5、幼儿站双圈队形,男、女孩分别扮演公鸡和母鸡,练习在B段音乐处内外圈交换位置的游戏规则。

  (1)教师站内圈扮演母鸡,邀请外圈上的一位扮演公鸡的男孩与自己合作,示范在B段音乐处交换位置的规则。

  (2)幼儿表述内外圈交换位置的方法,并练习内外圈交换的游戏动作。

  (3)集体跟随B段音乐练习交换规则与游戏动作。

  6、幼儿跟随AB音乐,完整地表演“母鸡找狐狸、公鸡母鸡交换位置找狐狸”的游戏情节。

  7、幼儿听教师发出的数字信号,进行“狐狸捉鸡或鸡儿逃离”的快速反应游戏。

  (1)教师引导内外圈幼儿先认清自己站的是几号数字点,然后观察教师与一名幼儿示范“喊到几号,几号追逐跑”的规则。

  (2)幼儿明确喊号追逐跑的规则后,教师任意喊1个数字号码,幼儿练习“内圈狐狸追外圈鸡”的快速反应游戏。

  8、幼儿跟随音乐AB,完整地玩“狡猾的狐狸在哪里”的听信号快速反应游戏。

音乐与游戏教学设计2

  活动目标:

  1、1、感受音乐的快慢变化,唱准音阶旋律。

  2、2、尝试用不同速度的声音、肢体动作表现音乐的快慢。

  活动准备:图片、马路上的车、积木搭成的楼梯:1---7、指偶等。

  活动过程:

  1、观看图片,引出话题:“你知道哪些车开得漫漫的?哪些车开得快快的?“

  2、音乐游戏“小司机”

  (1)请你来做小司机跟着音乐开车,当你听到音乐快快的时候,想想是什么车开来了?当你听到音乐慢慢的时候,想想又是什么车开来了?(教师用快慢两种速度交替弹奏乐曲)

  (2)幼儿听音乐做游戏。

  3、联想经验,感受快慢。“在我们生活中小动物走路的'时候有快有慢吗?小老鼠走路是快还是慢?(幼儿议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4、学做音乐游戏。

  (1)教师用指偶进行故事表演,幼儿感受音阶的高低。

  (2)幼儿扮小老鼠学唱歌曲两遍。

  (3)幼儿根据音乐的快慢选择不同的角色进行游戏。

音乐与游戏教学设计3

  一、导入

  1.熟悉音乐,引起学习兴趣。

  2.打招呼,相互认识。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都是好朋友是吗?现在,给身边的小伙伴互相打个招呼吧!

  二、展开

  1.出示动物玩偶,引入找朋友活动。

  教师:小朋友们看,这是谁?你们喜欢它吗?

  你想不想跟它做朋友啊?那怎样做呢?能不能用一个动作来表示一下?

  2.启发幼儿自编动作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对玩偶表示喜爱。)

  3.播放-找朋友

  幼儿初步尝试自编动作表演。

  4.教师引导示范,进一步带领幼儿进行音乐游戏的表演

  (1)请幼儿做示范

  (2)请幼儿相互交流:你用的是什么动作?

  (3)教师表演示范,规范音乐游戏的动作

  (4)根据提示,幼儿自由表演,教师跟进指导。

  (分组和集体进行表演。)

  5.教师引导幼儿拉手转一转,一起成为好朋友。

  小结: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都是好朋友,不打不闹。

  三、结束

  教师带领幼儿去院子里做游戏。

音乐与游戏教学设计4

  设计意图: 当孩子们喜欢边玩边哼小调时;当孩子们不断重复敲击侧耳倾听敲击时;当孩子们一听到节奏明快、活泼的音乐就手舞足蹈、摇头晃脑起来,脸上的表情就丰富起来,我知道孩子们是喜欢音乐的,对音乐是好奇的。因此,我们在班级中为幼儿创设音乐环境,设立音乐区角,让他们与音乐做朋友。同时我们在区角活动时播放轻柔悦耳的名曲,童谣,投放与歌曲相关的图片贴在墙角上做背景,并制作一些表演时需要的道具和打击乐器(彩带、头饰、花环、手铃、响板、圆舞板等)来满足孩子的需要,在一次活动中无意发现小朋友会边听着音乐边用打击乐器来伴奏,虽然节奏有些凌乱,但他们玩得很开心,只是缺乏合作与互动。于是,我设计了《我和乐器宝宝做游戏》通过活动,来让孩子加深对打击乐器的了解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节奏感,初步掌握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

  2、初步学习应用打击乐器,激发幼儿对打击乐器的兴趣。

  3、培养幼儿节奏活动中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音乐图谱一张(小熊的脚印、荷花、小白兔、青蛙)

  2、乐器若干:双响棒子5个、圆舞板5个、响铃5个、铃鼓5个、玩具熊一只

  活动过程: 一、熟悉乐曲

  1、师:小朋友,你们看它是谁啊?(出示玩具熊)

  2、师:对了,这只小熊要去小溪边散步。走,走,走,看见一朵荷花开,又走,走,走,又看见一朵荷花开,小熊和荷花在小溪边玩的很开心,这时候来了两只大青蛙,在呱呱,呱呱地和小熊打招呼,远处又跳跳,跳跳地来了一只小白兔。

  3、师:你听到这故事里面讲到了谁??(幼儿幼儿举手发言)

  4、师:我把这故事画了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出示图谱)

  5、提问:(1)小朋友,故事里有谁啊?

  (2)小熊是怎么走路的?(熊是慢慢的走)

  (3)小熊看见什么花开了?(荷花开了,做荷花开的动作)

  (4)青蛙是怎么和小熊打招呼的?(呱呱,呱呱)

  (5)小白兔是怎么来的?(跳跳,跳跳)

  6、我们来听听音乐里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播放音乐,教师指图谱)

  二、熟悉节奏型

  师:这个故事好听吗?你们想不想来讲将这个故事啊?(看图谱讲故事,用拍手来表示)

  师:刚才我们是用拍手的方法讲故事,现在我们加上动作来讲讲好不好?

  师:先来说说小熊是怎么走路的啊,我们用手来怎么表示呢?(手在大腿上拍)

  师:那荷花用手又是怎么表示呢?(用手来表示荷花)

  师:小白兔走路怎么走的呢?(用手来做小兔跳)

  师:青蛙怎么叫的呢?(用手来表示)注:大青蛙声音响,小青蛙声音轻

  (3)看着图谱边念边用手来表示

  2、分角色徒手练习

  (1)分段练习1、请小朋友练习小熊和小花;2、请小朋友练习小白兔和青蛙;3、合作表演

  (2)跟音乐徒手练习,

  三、乐器演奏。

  1、师:我小朋友学得真棒,乐器宝宝呀想来和我们一起玩呢。我们先来看看都有谁?(介绍乐器及使用方法,并与幼儿讨论各种乐器应该放在哪个地方比较适合?请幼儿自由发言)

  2、第一次演奏(乐器和音乐的配合)

  师:你们想不想和乐器宝宝来讲这个故事啊?

  师:好,那我来当指挥,我们用乐器宝宝来讲故事(要求幼儿眼睛看指挥,教师不但指挥动作要到位,眼神更要有神和到位。)

  3、完整地演奏一次

  师:小朋友真能干,我们再来一次,注意听着音乐一起来!

  四、结束活动

  师:好玩吗??我先把乐器宝宝送回家,下次再请他们来和我们一起讲故事好不好?

  教学反思:

  打击乐教学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传统的打击乐教学活动是从教学目的出发,学会一定数量的打击乐作品,教学方法的单纯的使用示范教学,只注重幼儿机械的模仿动作,而忽视教学过程,忽视幼儿的情感教育合作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如何在打击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情感、合作、创新能力呢?我在这节课中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1、借助故事情节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我要求自己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合作者,同时也是一位听众和观众,如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一起唱歌跳舞,细心观察他们在生活中的表情、感觉等,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幼儿在和谐的气氛中,各种机能均能得到发展。在这节课中我借助讲故事的方法,用拟人的口吻配合音乐一起讲故事,让孩子们都感觉到这首音乐中藏着这么好听的故事。同时,启发幼儿用身体动作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

  如:有的小朋友说小熊走路用跺跺小脚,有的幼儿说大家玩的很开心就用拍拍小手,有的幼儿说拍腿,有的说拍肩等等。在热烈和谐的学习气氛中幼儿用声音,身体不同部位的动作,打出乐曲的各种节奏,同时幼儿的情感,创新、创造力在愉快的学习中得到了开发,得到了锻炼。

  2、在乐器合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合作能力是在共同完成一件事中所表达出来的行为及心理,合作能力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的反映,在幼儿园教学中,有许多可利用的点进行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动的培养。打击乐活动就是一跟好的途径。

  如:在这节课中,我拿出乐器让小朋友看并介绍是什么乐器,并请他们自己来敲打。然后问幼儿有什么感觉。有的幼儿说:不好听,太乱了等等。那么我们用什么办法来演奏这首乐曲呢?老师引导幼儿试验不同乐器,感觉高低音及不同节奏,用不同的乐器打出不同的效果。然后引导幼儿分别用手鼓、小铃等不同的乐器打出不同的乐器节奏,让他们讨论什么乐器用于什么部位比较合适。让他们自己请乐器宝宝来讲这个故事,经过多次反复训练,幼儿看着老师的指挥,用自己手中的乐器演奏自己需要演奏的部分音乐,这需要幼儿高度的集中精力,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旋律的乐器配奏,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懂得一个道理,只有共同合作就能做好每一件事。

音乐与游戏教学设计5

  活动目标:

  1、在欢快的音乐中模仿鸵鸟,创造出多种舞步。

  2、能看懂图谱,具有初步用符号记录的意识。

  3、在音乐游戏中保持愉快的心情。

  活动准备:

  鸵鸟图片、音乐《玛卡丽娜》《动物世界片头曲》、记录单、装饰物。

  活动重点:

  在欢快的音乐中模仿鸵鸟,创造出多种舞步。

  活动难点:

  能看懂图谱,具有初步用符号记录的意识。

  活动过程:

  (1) 欣赏音乐,引起幼儿兴趣。“今天,我带来了一段音乐,大家来听听音乐里发生了什么故事?”幼儿回答。

  (2)欣赏图片,鼓励幼儿模仿鸵鸟的姿态。

  (3)尝试创编舞步并用符号进行记录。“鸵鸟们想用这段音乐来开一场舞会。

  朋友们来帮帮它们,你们来随音乐跳一跳。”幼儿随乐进行表演。请个别幼儿说说他跳的舞步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其余幼儿学习。

  (4) 集体随乐看图谱进行表演。(左右交替舞步、踢踏步、小碎步、十字步)

  (5) 听音乐,引出舞会第二部分《狮子来了》引导幼儿学习躲避狮子的办法。提示幼儿在逃跑过程中鸵鸟仍要保持它的姿态。

  (6)幼儿自己装饰成鸵鸟,随音乐游戏两遍。(教师当狮子)游戏之后总结注意的事项。

  (7)请幼儿自己进行游戏。(幼儿当狮子)

  活动反思:

  《鸵鸟的舞会》这节音乐活动是将之前观摩的一节音乐活动稍稍改动得来。虽在原有基础改动了一些地方,但操做起来有些地方还需要思考,游戏中孩子在躲避狮子时候对情绪和动作的控制问题应得到重视。

音乐与游戏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游戏《找朋友》,感受有音乐的游戏和无音乐的游戏之间的差异。

  2、通过音乐游戏《躲猫猫》,感受音乐可以更好的表现游戏及游戏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音乐游戏《找朋友》

  1、听《找朋友》走进教室,律动。

  2、游戏《找朋友》

  A、导语,听到什么歌曲,会这个游戏?

  B、做游戏,感受有无音乐游戏之间的差别。

  二、感受《躲猫猫》音乐与游戏的关系

  1、欣赏《捉迷藏》游戏录象

  2、欣赏苗族歌曲《躲猫猫》,感受苗族歌曲,了解《躲》是苗族小朋友对“捉迷藏”的另一种叫法。

  3、师范唱,想象苗族小朋友做游戏的心情

  4、师生演唱歌曲

  5、学生体验躲猫猫游戏

  6、教师小结

  三、用《躲猫猫》音乐创编不同音乐游戏

  1、用《跳绳》的歌词,创编新的音乐游戏

  A、听躲猫猫伴奏,学生填词

  B、学生演唱新歌

  C、音乐游戏《跳绳》

  D、师生互评

  2、用躲猫猫的旋律创编其他的音乐游戏

  A、学生创编歌词

  B、听躲猫猫音乐填词

  C、学生表演创编的音乐游戏

  D、师生互评

  四、课堂小结

  (注:为输入简便,稍有改动)

  欣然:我听课时都有笔录,随着教案都有环节的改动,但她这课没有,我感觉她的课光凭教案看不出什么,我挺喜欢她的风格的,可最后她居然只有二等,大家都觉得挺可惜的!

  小谢:这次展示的课以小学居多,中学只有三堂,小学的课我不知道怎样才算优秀的课,我感觉学生参与性强,气氛活跃,但是我觉得实质性的.内容不多,有的甚至把音乐放在一边(呵呵,我不熟悉小学的课,没有发言权,还是让欣然,lily说吧)

  中学的课上得一般,都有展示个人技能之嫌,而把学生放在一边,课堂气氛比较沉。

  我把王铁对音乐课提的要求在这里点点吧:

  1、课堂气氛活跃不等于课堂设计科学合理

  2、回答问题活跃不等于学生思维活跃

  3、会收集资料不等于会用资料

  4、教学民主不等于不要次序

  5、合作学习不等于全合作

  小叶子:沈敏乐老师在绍兴上过。绍兴县教研室的杨老师来我们学校诊课时说起过她的课。

  我感觉:

  1、本课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真正体现了音乐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创编活动较成功,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创造力、想象力、审美力。

  欣然:小学的课我觉得有几节还是很不错的!大概四节左右,在教学风格上,有的很大气,有的亲和地非常深入人心。他们的课设计都很有层次,结构都很严密,一步步地推开挖深内容,比如《苗岭飞出的歌》,很多老师都上过《苗岭的早晨》,但大部分的老师都是让学生欣赏,最多在开展一些活动,而上这课的叶老师设计地很好把教材真正挖深了,把苗族“飞歌”,“芦笙舞”“木鼓舞”都放到了教学活动中,结合上述苗族活动的特点来欣赏这首乐曲,一步步设计地挺到位的,因为是第一节课,气氛可能不是特别特别的活跃,但不难看出,这位老师的功底很不错,她的眼神、手势、语气等都让人感觉到了一种很真切的关爱!

  沈老师说话的感觉我很喜欢,很有条理,问题问下去她不会象有的老师,一定要引导引导再引导,直到学生说出了自己心里想的那个答案,学生实在猜不出,老师自己说也很自然啊,她的课感觉很随意,突出了“玩”的主题,在“玩”“开心地玩”的过程中她的教学目的也达到了,我的教学我也希望向这个方向发展,一切都应该是很自然!

  《感受回旋曲》的邬老师的风格很大气,说话中让人感觉到了一种“精气神”,但她有不是那种只会大气的人,她会突然转弯以一种很深情的感觉跟学生说话,听得人心里酸酸的,她从“军营的早晨”开始,结合简单的唱,脚步声、口号等让学生初步感受回旋曲,听《波基上校进行曲》时她给学生带上了不同颜色的帽子,带帽子的学生上来一站,这首曲子的结构马上就非常清晰了,她还结合海宁的地方特色让学生表现“观潮回旋曲”,学生不可能第一次就表现地很到位,这个过程中她的引导很到位!

  《走进舞蹈世界》的那个小伙子非常阳光,充分体现了男教师的特色很幽默,一进教室他就带大家跳舞,象个舞厅的DJ,以自己的青春和活力在第一时间博得了大家的好感,他还问“我帅不帅”跳舞了还嫌“地方太小”,大家都笑了,觉得他这个人很开心学生也很乐意跟他闹,但他的教学设计是一定都不含糊的,表演“水”的时候思路很好,通过《小溪》《江河》《大海》的表现让学生了解了舞蹈的一些元素,利用纱巾道具的环节整个场面很漂亮,我觉得这个小伙子还是挺能干的!……

  要说感想太多了,今天肚子痛了半天,有机会我们几个把教案传上来,看着具体环节说起来比较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