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半截蜡烛》板书设计
《半截蜡烛》板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课文分段,归纳段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班次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主要板书计划:
送情报 ( )
半截蜡烛 夫人快乐( ) (机智、勇敢)
儿子搬走( ) 爱国主义
为儿端走(成功)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表演课本剧朗读课文抄词
课外:练习册中P58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
一、揭题:
1、板书课题:半截蜡烛
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围绕“半截蜡烛”定了什么内容?……
3、请同学们围绕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轻易朗读课文。
2、小组朗读检查,读通课文,解疑。
3、课堂交流:解决了哪些问题。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如下(顺便理清脉络)
课文先写……接着写……
然后写……最后……
4、再读课文,检查字词:
音:蜡烛许诺遭到盯住琳琅满目楼梯摇曳强盗秘密厄运
虽然绝妙微弱绝密镇定
义:厄运:厄,困苦,灾难。困苦的遭遇。
厉声:声音严厉
从容:不慌不忙
摇曳:摇荡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乱。
三、指导分段朗读。
四、课堂练习
1、抄写词语
2、朗读、思考课后练习4
《半截蜡烛》板书设计2
《半截蜡烛》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个普通家庭母子三人为了保护隐藏在半截蜡烛中的秘密情报,在危急关头和三名德国军官巧妙周旋,化险为夷的故事。表现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儿女的勇敢机智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故事一波三折,颇有戏剧性,为了让学生迅速理清文本脉络,我设计了如下的板书:
一、板书设计
二、板书说明
(1)词语展示斗争过程
本课的故事惊心动魄,扣人心弦,耐人寻味。为了让学生迅速了解文本大意,体会人物精神,此板书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故事情节,再现了伯诺德夫人一家和敌军巧妙周旋的过程。当藏有情报的蜡烛被“点燃”时,伯诺德夫人一家想方设法保护这蜡烛:一是取出油灯,借机“吹熄”蜡烛;二是大儿子杰克借搬柴生火之机“端走”蜡烛。当他们的行动没有获得成功,蜡烛被“重新点燃”和被“夺回”时,就在这危急关头,小女儿以上楼睡觉为由,借机把蜡烛“拿上楼”,避免了一场危机。
(2)图画反映人物心理
课文描绘的是一场没有硝烟但又紧张激烈的战斗。这紧张激烈,主要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反映出来。此板书用图画细腻地反映了人物的心理。首先从整体上来看,图画一波三折,大起大落。“起”(图画中向上的斜线)表现的是他们遇到危机,内心非常紧张,心都提到嗓子眼上了;“落”(图画中向下的斜线)表现的是“危机”似乎过去,他们内心那短暂的平静。其次,“三起三落”表现了他们和敌军进行了三次的周旋,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内心的波澜起伏。再次,我们不难发现,板书上的直线“起伏”的幅度越来越大,“山峰上的蜡烛”也是越来越短,这充分地表现了情况越来越紧急,他们的.心理越来越紧张,在如此情况下,他们还能从容镇定想方设法保护秘密情报,可见他们那强烈的爱国之心。
(3)板书引领戏剧编排
本课的故事戏剧性很强,在让学生理解文本大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排演好故事情节是对文本最好的诠释。学生想要排演好剧本,必须深入到人物内心去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情感世界,从而才能极富个性地表现人物。而板书上简单的“起伏”线条又为学生深入到人物内心世界,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引领了方向,学生明白了板书的意图,也就初步了解了人物的情感变化。其次,板书也激起了学生的求知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到钻研文本的学习中,去细细体会人物内心感情变化,从而更生动、更贴切地排演好剧本。
【《半截蜡烛》板书设计】相关文章: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06-19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04-01
半截蜡烛评课稿06-03
《半截蜡烛》评课稿04-06
半截蜡烛评课稿04-03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优秀06-30
半截蜡烛续写作文03-02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15篇05-02
《半截蜡烛》评课稿(荐)07-10
《半截蜡烛》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