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力量》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的力量》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1
最近拜读肖川的《教育的力量》这本书,犹如与老朋友娓娓交谈,那么亲近、真切、理解,因为有了朋友的理解,工作中的辛苦与劳累感觉是那么值得,幸福感与成就感就会萦绕心头,努力学习、追求上进自然也成为我的一种愿望。他在《想、思考、研究》一文中写道:“遇到问题现在很多的人只会想一想,发表一点意见和个人看法,而不会思考。所以,那些意见和看法,往往经不起推敲,显得肤浅,甚至似是而非。”
作为教师的我,深知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但在教学过程中做法仍是肤浅。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想”,更要发展学生的'思考策略和研究探索的意识与能力。教师要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让学生发表意见,更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独立研究与探索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是高品质的。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也只是“想想”而已,由于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所以不能驾驭课堂,更不能做到游刃有余,从而造成课堂效果不满意。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是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深入思考和潜心研究,才能扎扎实实的上好每一节课,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教师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专家引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作为教师,如果没有向学之心,即使再高明的专家,恐怕也不能对其起到引领的作用,“我们可以把马牵到河边,却不能按着马的头让它饮水”。自我反思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有理论支撑的,高度自觉的对自己实践的回顾与审思——这本身就是很好的学习过程,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作为基础,自我反思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至于同伴互助,是一种相互切磋、相互勉励和真诚分享。
作为教师,教育探索并不一定要有研究课题,如果你真是为了提高自己,为了更好地胜任你的工作,为了更好的成长,而不是因为外在功利的诱惑,那么,只要你愿意,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可进行。它不需要高精尖的仪器与设备,它只需要一颗忠诚、明敏的心,只需要我们对那些视而不见、习以为常的事物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对那些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事物用心去发现,只需我们不断咀嚼、反复琢磨、再三玩味。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2
再次拜读肖川老师的《教育的力量》这本书,像再次聆听智者谈心。书的封面有这样一段话:“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蒙昧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多么振奋人心的话语,这不正是我们教育者需要的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吗?它像一盏明灯,为我的教育导航。肖老师那灵动的文字在向我召唤,洗涤了我的大脑;那朴实的实例让我心悦诚服,不断改变着我的教学行为;想想自己没有规划,懒于思考,整天穿梭、忙碌于繁琐的事情,实在是惭愧。
《教育的力量》是一本随笔集,正如肖川博士自己所说的,随笔就在一个“随”字:随和,随意,随缘。但我却要说,肖川博士的随笔有别于一般人的随笔,他的随笔更具有思想性,思想在于他对教育教学的深刻思考中,思想在于他对新旧课程的透彻分析和诠释中,思想在于他对完美教育的无比坚定的信念中。他的随笔折射着一种灵性,时刻有灵感的火花在闪烁;他会让你头脑中那些深藏已久的言语一下子迸出来;“他的随笔体现着一种对美的'追求和趋从”,“或似淡雅的香茗,或胜陈年的烈酒。”的确,读肖川的随笔是一种享受,一种教育的享受。
《教育的力量》篇篇都是美文,篇篇都给人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和启迪。在《幸福的意蕴》一文中这样描述:幸福的时候我们总是渴望向关爱我们的人们展示我们的心绪——那澄静、清明、亮丽、鲜活的心绪。这时,自己感到有一种东西在心中悄然涌动,就像一个容器里盛满了液体,而容器里却有一个物体缓缓得膨胀,这液体便不有自主流溢出来,将幸福向外传播。《幸福的意蕴》揭示:心灵是一份奇特的账本,他只有收入没有支出,因为真诚的奉献是不求回报的,然而他总是会得到丰厚的回报。生活像我们昭示:当我们用真诚的言论和行动去振奋别人的同时,同时也振奋了我们自己;当我们用广博的爱心去温暖别人时,也就温暖了我们自己。幸福,不过是一种体验。真正的幸福,使我们对自己充实、丰富、纯洁、高尚的精神体验。这便是幸福的意蕴。
他在《想、思考、研究》一文中写道:“遇到问题现在很多的人只会想一想,发表一点意见和个人看法,而不会思考。所以,那些意见和看法,往往经不起推敲,显得肤浅,甚至似是而非。”
面对新课程日趋深入的今天,肖川博士比绝大多数人都思考得深,思考得早,从他的文字中渗透着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的思想和理念。他说的高考制度,是“‘全面的丰收’,导致全面的平庸。”说得真是精彩极了,“大考小考的排队分等,使学校成为造就败者的场所,进而导致厌学和恐学,导致内心的畸变和人格的扭曲。”我们不得不思考,教育到底给了我们什么,我们到底该如何教育呢?肖川博士又好的告诉我们“现代社会需要培养的是具有理性精神、具有广博深厚的基础文明的教养、具有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自由与责任的意识和能力。概括地说,就是有灵魂、有头脑、有专长,能够创造幸福生活和服务社群的人。”他希望我们的教学是一种完美的教学,并且阐述了新课改下的学习方式,在我们学习新课程的同时,完全有必要好好的研读一番,因为“有效的教学能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3
首先,《教育的力量》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感悟。她让我领悟到了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教育不同于任何制造业的活动,更不是一个操作流程。肖川先生告诉我们,教育是一个激荡心智,沐浴灵府,贞立人格,彰显个性的活动,关注学生成长的教育一定包涵着爱,感恩,希望,探索,自由与自主。作为一名教师,爱就是对学生的了解,尊重,责任,关怀和给予。缺乏了解,爱就是盲目的,当然也很肤浅;而没有对学生的尊重,就没有对学生的信任,爱就会演化为支配和控制;同样没有对学生的责任、关怀和给予,我们对学生的爱就是苍白的、无力的。在这里,肖川先生对教育中的爱的诠释是如此的精辟,深刻,真的让我受益匪浅。此外,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给予学生的还应该有感恩,有希望,让我们的学生学会爱,学会憧憬未来,从而在学生心中发掘出向上生长的力量。我想,如果我们的教育若此,那必定是成功的教育,和谐的教育,更是人文的教育。而在今天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里,我们还应该给予学生怎样的时代精神,肖川先生也给了我很好的.启示,那就是探索、自主与自由、合作创新。探索,就意味着在我们的教学中,在我们给予学生的教育不是固步自封的,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意味着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不得过且过,而应追求卓越。而在我们的课堂上,探索就意味着我们应引导学生去不断追求知识和能力上的一个又一个的挑战,让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引导我们的教学过程。读罢肖川先生对探索的注解,我才真正理解了自己以前对教育语言的理解是多么的肤浅!如果我们能引导我们的学生能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主动探索,那我们的教育必将会有质的飞跃,那将意味着学生自主、责任、合作创新精神的养成,意味着我们对奴性人格的摒弃,对专制性格的颠覆!这种教育境界不正是我们所应追求的吗?
还有,在《教育的力量》的学习过程中,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我们有自己的思想,才能使我们兴趣广泛,内心鲜活,才会积极捕捉各种有意义的信息,使我们的交往更有品味,使我们的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变得丰富,使我们从琐屑、无聊的单调,平庸的生存境遇中摆脱出来。如此,我们的思想愈丰富,就愈容易变得丰富。这样,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我们才会潜移默化给学生精神的培养。才会对学生的心灵丰富和精神充实有一种自觉而有自然的引领。有思想,使得我们不人云亦云,不简单化,使得我们葆有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如果我们缺乏思想,缺乏对社会、人生和教育的理想与信念,那我们的教育也仅仅是停留在低层次的“教书育人”上,那我们的教育也仅仅是没有灵魂的认知结果的堆积。所以,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会学习,会思考,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让心灵充满阳光,让心灵荡漾在博大、丰富、深邃、光明、温暖的思想中,让思想去照亮我们不断成长,不断前行的路,那我们一定会在我们的教育人生中走的更加充实,更加幸福!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相关文章:
教育的力量作文06-24
教育随笔-宽容力量08-05
教育随笔:宽容力量05-15
教育随笔:鼓励力量05-07
教育随笔-夸奖力量09-20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10-28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10-28
师爱:教育力量的源泉【荐】02-14
教育随笔:鼓励力量3篇05-07
读《教育的力量》有感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