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教学设计

时间:2022-02-15 07:22:18 设计 我要投稿

《西湖》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西湖》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西湖》教学设计

《西湖》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口头造句。

  3、学习归纳自然段段意。

  4、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西湖的自然美,感悟文章的语言美,体会西湖拥有“人间仙境”、“明珠”称谓的独特内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背诵自己喜欢的词句或段落,积累语言,提高文字欣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西湖优美的风景,得到美的享受。

  2、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运用打比方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尝试用比喻词说句子。

  教学准备:

  1、课件设计。

  2、课前要求学生查找与西湖有关的资料、图片,并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收集和处理资料。【教师事先要了解,精选学生的图片,可以事先存入电脑,也可以用u盘当堂展示。不管用何种方法,一定要帮助学生精选图片,图片不是越多越好

  教学过程:

  一、走进西湖

  1、导入: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今天这节课,就请同学们和陈老师一起,来一次文中游西湖吧。(出示课题,齐读)

  2、西湖的秀丽,不仅表现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现在环抱她的群山,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远眺、近赏,西湖总是那样的秀丽,令人流连忘返。现在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西湖风光吧。看,远处就是西湖!(幻灯片播放一组西湖的图片,定格在课文插图:西湖全景图。)

  3、眼前的西湖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学生自由说。

  二、感受西湖

  1、同学们说的真精彩,其他同学听的也很认真,我知道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想走进西湖去欣赏一番。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语文书打开到32页,再去回顾一下课文。

  2、课前,同学们都已经借助评价手册做了充分的预习,陈老师就来考察一下大家的预习成效。

  3、指名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每自然段读完,出示本段生字词,指名生读,齐读字词。

  三、感受西湖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同学们,置身西湖,我们的眼里有山,有水,有景。一切都如诗、如画、如梦,真像到了人间天堂。所以作者在第一段中就写到: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生读。

  2、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指名生交流。

  △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指导理解 “素有”、体会“天堂”。

  △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指导理解“明珠”。

  3、请同学们通过你们的朗读,把西湖这颗镶嵌在人间天堂里的明珠的魅力展现出来吧!齐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西湖这颗明珠,三面环山,层峦叠嶂,湖水平静,碧波荡漾,倒映着柳丝飘逸的湖堤,黛绿的小岛,湖光山色美如仙境。

  1、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你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自由地轻声朗读第二自然段,寻找答案。(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生交流。

  (1)(板书:山峦)你觉得这山怎样?从哪里体现出来的?

  a、山多:从哪儿看出多?

  △理解“层层叠叠”。指名读。【评价朗读:前面是山,后面也是山,山很多,是层层叠叠的,你读出了那种感觉……

  △理解“连绵起伏”。指名读一读“连绵起伏……”,师做手势帮助理解“连绵起伏”。【评价朗读:山峦通常既不高,也不陡,这连绵起伏的山峦,颜色也很有层次

  b、山的颜色不同: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评价朗读:你读出了不同颜色的美

  △看图引说:这山绿,那山青,一山浓,一山淡,让我们看了感觉就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c、请你把这优美的景色读出来。自己读,指名生读,齐读。【评价朗读:通过你的朗读,真的使我看见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2)你还看到了什么?(板书:湖水)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你觉得西湖的水美在哪里?

  △平静:怎么看出很平静的?(课文把它比作银镜,说明它很平静)

  师:是的,镜子是很平的。把湖面比作镜子,就等于告诉我们,作者当时看到的湖面是风平浪静的。谁愿来读这句话?(指读1人)

  师:有人知道“硕大”的意思吗?(让学生说,学生不会则由老师说)

  师:说到“硕大的银镜”,你能想象出那是什么样的情景吗?(生说。很大、闪闪发光。)

  师:真是太漂亮了。谁能读出它的大,读出它的美?(生读。关键是让学生读好“硕大的银镜”

  师:这句中的“犹如” 可以换成什么?(好像,仿佛)你能试着用“犹如”来说个句子吗?(说话训练)

  出示:西湖岸边随风飘拂的柳丝,犹如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犹如__________。

  你可以根据老师给你的提示来填空,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补充句子。

  b、静静的湖面有了这白鸥,显得更有生趣了。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西湖湖面上点点白鸥飞掠的景色,读好这两句。自由试读,指名读,齐读。

  (3)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那两层意思?远处的山(或环绕西湖的山)很美;西湖的湖面(或西湖的水)很美。合在一起该怎么说?这一段主要写(环绕西湖的)远山和湖面都很美。

  教师小结:我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今后学习每一篇课文,我们都要锻炼一项新本领——能用比较简洁的话来说自然段的意思,掌握了这项本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课文。这一自然段看起来挺长,其实是抓住两点来写的,一是山,一是水。

  2、站在湖边眺望,真是远山近水皆有情。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让我们一起把这画面展现出来吧!齐读第二自然段。

  3、面对如此美丽的远山和美景,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背诵第二自然段。

  4、过渡:是呀,正因为如此,西湖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西子湖。人们把西湖比作古代美女西施,宋代诗人苏轼就曾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漂亮的人怎么打扮都是美的。西湖之美,使人赏心悦目。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作为著名的风景名胜,西湖与我们南京的玄武湖一样有众多的景点。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课文中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哪几个景点,然后在地图上找出来。(电脑出示地图)

  2、交流课文写到的景点,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在地图上指出来。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口头填空):这一自然段首先写了围绕着西湖的一圈绿色镶边,接着写了十里明湖中葱绿的孤山,又写了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最后写了湖心的三个小岛。

  3、把你喜欢的景点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它呢?(电脑出示第三自然段,但其形式与课文不一样,它把各个景点都作为一段出示,而且可以去掉最后一句写总体感受的部分。每个景点最好做成“热点”,以便于在随机汇报时随机点出)

  4、随机汇报,随机点出,随机朗读。

  △围绕着西湖的是一圈树木织成的绿色镶边。

  (出示句子和图片)指名生读,说说喜欢它的理由,指导读好句子。

  小结:如果我们把美丽的西湖比作漂亮的裙子,那它就是绿色的裙边;如果我们把美丽的西湖比作一幅画,那它就是活生生的画框,真是够神奇的。

  △十里明湖中,葱绿的孤山显得格外秀美典雅。

  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葱绿”——孤山上树木繁茂,满眼青翠,颜色很美。)

  小结:葱绿的孤山静静地处在碧水之间,它虽不险峻,却格外秀美典雅。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它的美吗?指名读。

  △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

  这里的白堤和苏堤就是为了纪念白居易和苏轼两位诗人。(板书:湖堤)

  我们都见过随风轻轻飘动的红旗,轻轻柔柔的(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课文说“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那该是多么奇妙的景象啊。请同学们一边想象着画面,一面读一读这句话。

  【评价朗读:建议让学生朗读,分层次评价,如第一次提示为“似青绸绿带的长堤漂浮在波动的水面上,有着一种动态的美”,第二次提示“轻柔(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或用手摸摸学生的小脸),就像妈妈轻轻抚摸你的脸的那样一种感觉,那是很美好的,要读出这种感觉”。这里的关键是“轻柔地漂浮”要读慢些、读轻些。学生读不好,教师要范读,然后让每个学生自读体会,再指名读,最后齐读。“轻柔”的漂浮又是怎样的感觉呢?没有对“轻柔”之义的提示,学生可能读不好。故由教师提示词义。

  △湖心的三个小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掩映在绿树丛中。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板书:小岛)

  仙境是什么样的一种情景?朗读体会。

  小结:小岛在树木的遮掩下,若隐若现,十分迷人。

  5、这连绵起伏的群山,水平如镜的'湖面,秀美典雅的孤山,似青绸绿带的湖堤,树木掩映下的小岛,仿佛仙境一般。看了之后我们感到十分舒畅,真是 “心旷神怡”啊!请你来读一读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话,一边想象西湖的美景,一边用舒畅的心情朗读。

  6、谁能像第二自然段那样用简洁的语言来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主要讲了西湖的各个景点都很美。

  △学生罗列景点“主要讲了湖的四周、孤山、苏堤白堤、湖心小岛很美”时,首先要肯定其正确,然后指导:可以抓住你认为最重要的两个景点,其它的用一个“等”来代替就可以了,如“主要讲了湖的四周、孤山等景点很美”。谁会像老师这样来概括。(学生尝试概括)指名生回答。

  7、你还知道哪些景点?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来介绍一下搜集到的西湖景点。指名生交流自己所搜集到的材料,可配图片。老师这里还有班上其他同学收集的许多关于西湖的资料,课后我们再去交流。

  7、西湖各个景点的风光如此旖旎,难怪作者说: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出示第三段最后一句话)齐读。

  8、这是作者欣赏了西湖美景后的感受,那么你欣赏后又有怎样的感受呢?请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

  出示:看到了这样的美景,我( )

  9、让我们再一次齐声朗读第三段,把美丽的西湖深深地映入我们的脑海。

  10、白天的西湖美景使中外宾客目不暇接,而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去游赏月下的西湖!

  四、印象西湖: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的画卷,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让我们以苏东坡的诗句来结束今天的游览吧。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五、板书设计

  6、西湖

  山峦 湖水 (远眺)

  湖堤 小岛…… (近赏)

《西湖》教学设计2

  一、调动积累,激发兴趣

  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忆江南》吗?我们一起背背。

  学生背诵《忆江南》,老师后背诵。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杭州和西湖真挚的感情。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次文中游西湖吧。

  二、初读课文

  1、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⑶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他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3、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词语:

  杭州天堂远眺掩映一般犹如典雅轻柔秀美连绵起伏

  ⑵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重点读准后鼻音、翘舌音)

  ⑶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⑷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4、感知全文

  在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板书:山峦湖水

  湖堤小岛

  华灯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5、查字典理解"素有"的'意思。

  6、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三、指导朗读

  1、教师启发:我们读了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体会了文中的美景。

  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2、学生提问。

  3、教师小结。

  四、作业

  1、描红;

  2、抄写词语;

  3、练习朗读课文。

《西湖》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堤素 绵 伏 浓 优 掠 念 宋”等生字。能联系上下文和借助媒体理解“素、镶嵌、层层叠叠、连绵起伏、锦带”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西湖美景的语句。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苏堤和白堤的来历,并能根据提示用几句话连贯地表达。

  3、初步感受西湖与名堤之间的关系。能依据情境,展开合理的想象,感受西湖秀丽的山水,景物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1、板书:堤(dī)

  (1)要求学生注意生字“堤”的偏旁“提土旁”。

  (2)给“堤”标注拼音,正音。

  (3)了解“堤”的意思。

  2、补全课题:西湖名堤

  (1)读课题。

  (2)了解课题的意思。

  二、预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课文哪一小节直接告诉我们西湖名堤的名称和它们有名的原因?

  3、学习第三节,了解这一节的两句话所介绍的内容。

  三、学习课文4-5节。

  1、轻声读课文的4-5小节,思考:为什么要用诗人的名字来命名这两条长堤呢?)

  (1)根据提示简要地说一说“白堤”。

  传说——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了什么——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这道堤叫做——(教师依据学生的表达随机作相关的提示,并要求学生能连贯表达。)

  (2)根据提示简要地说一说“苏堤”。

  ①要求学生根据介绍“白堤”的方式来介绍“苏堤”。

  ②随机了解“传说”的意思。

  2、教师归纳“名堤”有名的原因之一——它们与历史上两个有名的诗人有关。

  3、自由读4-5节,思考:这两条名堤之所以出名,还有什么原因呢?

  4、再读4-5小节,用直线划出描写名堤景色的句子。

  (1)自由读,完成学习要求并交流。

  (2) 出示两句句子,读一读,发现了什么?(都描写了桃花和柳树)

  ①学习“一到春天,堤上桃红柳绿,如同一条锦带。”体会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白堤就像锦带一样 。

  ②学习“春天的早晨,在苏提上漫步,晨雾像轻纱笼罩着水面,堤上桃花绽开了笑脸,柳枝轻轻地摇摆,真是美妙极了。”体会拟人句的`表达效果。

  桃花绽开了笑脸,好像在说:“ ”。

  柳枝,柳枝,在干什么呢?

  ③指导背诵。

  师归纳:同样是写桃花和柳树,作者笔下描绘的白堤是一幅静止的画面,那么苏堤则是一幅——动态的画面。

  5、思考:这两条堤有名的另一个原因是什么?

  师小结:这两道长堤有名是因为,它们与历史上两个有名的诗人有关,与堤岸上的美景有关。

  四、学习课文的第一二小节。

  过渡:课文的3-5小节已经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苏堤和白堤,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一二两小节呢?

  1、出示写杭州和西湖的句子,组织学习。从第一节的两句话中,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教师指导学生关注“人间天堂”“镶嵌”“明珠”等词语。关注第二句话中的“逗号”要求学生读出“美”。

  2、学习第二节。

  (1)自由读课文的第二小节,借助汉语拼音自学生字新词,把句子读得再通顺些。

  (2)指名读(每人读一句)反馈。

  (3)思考: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可以看见什么呢?

  (4)师生合作读第二小节。

  (5)思考:西湖给人以怎样的感觉?

  (6)思考:这两道长堤有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7)根据提示表达:

  每到春天,如果漫步在白堤(苏堤)上,我看见 ……

  五、根据板书,师生共同总结全文。

《西湖》教学设计4

  设计构思

  西湖除了景美,其蕴含的深厚的人文底蕴,更显其无尽魅力。一个个神话,一篇篇诗文,一曲曲悠扬的乐声在西子湖畔回旋飘荡着,难怪诗人张岱由衷感叹“日日看西湖,一生看不足”。

  为了让学生了解西湖秀丽的景色,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在课件制作中可配上相关的图片、音乐以及视频,借助鲜活的画面帮助学生领略本课语言文字的清新、流畅。课件以网页形式呈现,体现了良好的交互性。学生可根据老师提出的各种要求,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体会通过博客回复发表出来。课件的设计,在围绕课文的基础上,大胆挖掘,使之成为一个关于西湖的综合性学习网站。

  课前准备

  利用各种渠道广泛搜集、整理、筛选有关西湖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声频和视频。建构网页框架,确立网页栏目,选定网页色调,用Frontpage制作一个网络课件,用于课堂教学。

  基本演示

  《西湖》是三年级上学期的一篇课文,在教学第一课时的时候,我尝试上了一堂网络课。

  一、录像导入,引导入境。

  播放一段西湖的录像。教师配以优美的`语言:西湖三面青山,宛如镜框,一泓碧水恰似明镜。亭、台、楼、阁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犹如一幅秀美多姿的画卷。

  二、初读课文,正确读词

  请学生自己读一读课文,再从语言文字中感受西湖的美。读时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学生可借助于每小节后的小花所连接的词语FLASH,扫除朗读障碍。

  三、再读课文,媒体解难

  请学生再读课文,这一次要求学生读出自己对课文的初步理解。读时,碰到不理解的地方让学生看看相关的连接;读不好的句子,点点小喇叭,听听电脑中的朗读。

  四、质疑问难,学习文首。

  播放悠扬的琴声,让学生借着《春江花月夜》这首优美的曲子朗读课文第一小节,并鼓励学生读后质疑。

  五、感情朗读,理清脉络。

  西湖这颗明珠一景一物,无不突显出它独特的美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景读给大家听,要求读出它的美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大致了解了文中的美景。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配上音乐选上一景来读一读。

  六、学习生字,体现自主。

  请学生点击生字FLASH,自主学习左右结构的生字,了解生字的书写笔顺,并想想用什么方法记忆生字。

  七、结束本课,布置作业。

  结束本课之前,激发学生深入了解西湖的兴趣,鼓励他们通过自己浏览网站,去领略西湖的美景,以及它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课特色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运用,网络教学也在基础教育领域不断发展。本课,我尝试利用网络使第一课时也出彩。

  一、新课导入——教学伊始的第一个高潮

  课伊始,利用一段西湖的录像导入,让学生从录像中,亲自体验西湖的美,孩子们一边看,一边轻声地赞叹着,浑然一个旅游者的角色。录像的介入渲染了气氛,使学生对所学习材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较快地进入情境,为下面的学习作了一个铺垫。

  二、读通课文——不经意间所蕴涵的兴趣

  学生要读通顺课文,首先要读准读好生字组成的词语。当学生知道点击每小节的后面的小花里藏着难读的词语时,都想试上一试,朗读词语的兴趣浓厚。而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或一些常识性的词语,我在文中做了许多的连接,有图片的,有视频的,也有网页形式结合图片、文字的。这些视频和画面为学生提供了鲜活的表象。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帮助,当他们碰到学习障碍时,就能点点相关连接帮助扫除障碍,理解词语。

  三、自主学字——无形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在字词教学中,我设计制作的一些FLASH动画,将传统教学手段中相对枯燥的读音、笔顺、记忆等环节通过动画、声音、小游戏的形式来激发孩子的主动学习。学生在自主地选择生字FLASH进行学习。自学时,他们通过操作知道了生字的笔顺、读音、组词等,并能调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相互交流自己记忆生字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借助网络,通过眼、耳、手、脑多中感官自主地学习,让学习生字也“活”了起来。

《西湖》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12个生字,书写“堤、淡、掠、苏、范”积累词语10个。

  2、 理解“镶嵌”、“轻拂”、“连绵起伏”、“掠过”、“笼罩”等词的意思,积累描写白堤、苏堤景色的句子。

  3、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2节。

  4、 读课文,展开想象说说“假如我来到了西湖之畔……”做到想象合情合理,表述清楚。

  5、 了解白堤和苏堤的来历,感受西湖不仅有秀丽的山水,是世界闻名的旅游景区,而且有美丽的传说,一物一景都富有情趣。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 出示:杭州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从中可见苏州、杭州景色之优美。

  出示: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 齐读。

  2、 你去过杭州吗?能介绍一下那里有哪些景色?

  随机出示:西湖……

  3、 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指名读,齐读。学习“镶嵌”。

  4、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西湖上的一个亮丽的景点 12 西湖名堤

  5、 黑板上的'这两句话就是课文的第一节,连起来读好它。

  二、介绍景点,学习课文。

  1、 去过杭州的学生都知道,杭州最负盛名的是西湖,谁还记得西湖的景色怎样,谁能做一下小导游,介绍一番。

  2、 西湖的景色可真美,让我们随着小导游的介绍一起去西湖游览一下。

  3、 指名读第二小节。

  1)学习其中的词语。

  出示:轻拂 放眼远眺 山峦 浓淡 硕大 掠过

  2)小组学习词语,齐读。

  3)指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或共同解决的方法弄懂词义。

  4)放进课文中读好它。

  4、 看谁的介绍最吸引人? 自读课文1、2节。

  5、 竞赛,评选出最佳导游来。

  (1)指名读。

  (2)齐读1、2节。

  (3)出示图片看着景色试背1、2节。

  (4)指名背。

  6、 其实在西湖还有其他景观,都有其优美的传说。学习课文3——5小节。

  (1)自学课文的3——5小节。学习其中的生字:堤 犯 锦

  (2)自发组成旅行社,到文中看一看那些景观,找一找他们的美丽传说,然后介绍给大家听一听。

  (3)分节介绍苏堤、白堤。

  (4)指导朗读。

  (5)齐读。

  7、 小结。

  三、巩固复习。

  1.复习词语。

  2.读好句子。

  3.背诵课文1、2小节。

  一、 介绍你收集到的有关西湖其他景观。

《西湖》教学设计6

  1以下属于园林中水系设计要求是()。1.0 分

  A、主次分明

  B、自成系统

  C、疏水之去由,察水之来历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2将武当山天柱峰上的道宫命名为““大岳太和宫”的古代帝王是()。1.0 分

  A、明仁宗朱高炽

  B、建文帝朱允炆

  C、明太祖朱元璋

  D、明成祖朱棣

  我的答案:D

  3园林设计是()的集合。1.0 分

  A、地形

  B、景

  C、道路

  D、植物

  我的答案:B

  4扬仁风扇面亭处所栽种的植物是()。1.0 分

  A、悬铃木

  B、银杏树

  C、柳树

  D、油松

  我的答案:D

  5以下作品中,属于范曾先生作品的是()。1.0 分

  A、《五牛图》

  B、《墨虾》

  C、《漓江胜境图》

  D、《战栗于恶魔之前》

  我的答案:A

  6唐纳花园位于美国的哪个州?()1.0 分

  A、德克萨斯州

  B、佛罗里达州

  C、加利福尼亚州

  D、俄勒冈州

  我的答案:C

  8颐和园的前身是()。1.0 分

  A、清漪园

  B、畅春园

  C、静宜园

  D、煦园

  我的答案:A

  9以下不属于文化宣传类园林建筑的是()。1.0 分

  A、展览馆

  C、溜冰场

  D、阅览室

  我的答案:C

  10关于古代桥梁建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0 分

  A、既有实用价值,又具有装饰功能

  B、在园林中有沟通园路和组景的功能

  C、多为十八孔桥

  D、廊桥可以为游人蔽日挡雨

  我的答案:C

  11城市公园系统的小路设计,最窄不应低于()米。1.0 分

  A、1

  B、1.5

  C、2

  D、2.5

  我的答案:B

  12建章宫是以下哪个朝代建造的宫苑?()1.0 分

  A、秦代

  B、汉代

  C、隋代

  D、唐代

  我的答案:B

  13花卉的最佳观赏范围是()。1.0 分

  A、距花卉四米以内

  B、距花卉五米以内

  C、距花卉六米以内

  D、距花卉七米以内

  我的答案:A

  14以下植物中,不在春季开花的是()。1.0 分

  A、丁香

  B、连翘

  C、木芙蓉

  D、榆叶梅

  我的答案:C

  15关于园林中的水系设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0 分

  A、要体现出活水的感觉

  B、水体要有大小

  C、只有皇家园林允许造湖

  D、水跟岛的结合应该和谐自然

  我的答案:C

  16中国园林可分为北方皇家园林、江南私家园林和()三大类。1.0 分

  A、西安皇家园林

  B、岭南私家园林

  C、西南园林

  我的答案:B

  17被称为“算圣”的古代数学家是()。1.0 分

  A、祖冲之

  B、刘徽

  C、刘洪

  D、郭守敬

  我的答案:C

  18莫愁湖位于以下哪个城市?()1.0 分

  A、昆明

  B、扬州

  C、南宁

  D、南京

  我的答案:D

  19关于欧洲园林的描述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 分

  A、以凡尔赛宫为主要代表

  B、驳岸多为直线

  C、常以山石代替雕塑

  D、园中植物必须修剪得当

  我的答案:C

  20

  关于凡尔赛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0 分

  A、世界五大宫殿之一

  B、位于法国

  C、规则式的中轴对称园林

  D、朝向是坐东朝西

  我的答案:D

  21浣云沼与以下哪处景色构成了峰池之景?()1.0 分

  A、瑞云峰

  B、冠云峰

  C、岫云峰

  D、祥云峰

  我的答案:B

  22园林设计规范不包括以下哪点?()1.0 分

  A、经济

  B、安全

  C、美观

  D、开阔

  我的答案:D

  23大同的四大文化不包括以下哪一项?()1.0 分

  A、军旅文化

  B、佛国文化

  C、丝绸文化

  D、矿业文化

  我的答案:D

  24下列植物中,适合种植在殿春簃中的是()。1.0 分

  A、腊梅

  B、迎春

  C、芙蓉花

  D、牡丹

  我的答案:D

  25以下不属于“西湖三岛”的是()。1.0 分

  A、三潭印月

  B、湖心岛

  C、梅峰岛

  D、阮公墩

  我的答案:C

  26西湖三岛不包括以下哪项?()。1.0 分

  A、湖心亭

  B、三潭印月

  C、陶然亭

  D、阮公墩

  我的答案:C

  27中国的第一个佛寺位于以下哪座城市?()1.0 分

  A、开封

  B、扬州

  C、洛阳

  D、西安

  我的答案:C

  28以下建筑中,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是()。1.0 分

  A、东直门

  B、颐和园

  C、天安门

  D、圆明园

  我的答案:C

  29关于扬仁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0 分

  A、属于私家园林

  B、表现了园主人的“渔隐”思想

  C、为太子读书学习的场所

  D、位于乐寿堂西侧

  我的答案:D

  30园林中园路的作用不包括()。1.0 分

  A、引导游览

  B、组织交通

  C、构成景色

  D、安全防护

  我的答案:D

  31苏州最大的园林是()。1.0 分

  A、留园

  B、狮子林

  C、拙政园

  D、耦园

  我的答案:C

  32一名合格的园林设计者,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技能?()1.0 分

  A、熟知植物的特性

  B、调查研究的能力

  C、绘画功力

  D、以上都需要

  我的答案:D

  33唐学山教授为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设计的庭院的名称是()。1.0 分

  A、墨园

  B、量子园

  C、宇称图腾园

  D、守恒园

  我的答案:C

  38要达到自然美跟人工美的统一,造园家在造园时需要遵照以下哪个法则?()

  A、依山傍水

  B、坐北朝南

  C、移花接木

  D、因地制宜

  我的.答案:D

  39大同御河园的“汉马止步”一景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有关?()1.0 分

  A、火烧赤壁

  B、草船借箭

  C、昭君出塞

  D、貂蝉拜月

  我的答案:C

  40沈阳白塔公园中的白塔建于以下哪个朝代?()1.0 分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我的答案:D

  42十笏园位于以下哪个省?()1.0 分

  A、浙江

  B、山东

  C、江苏

  D、广东

  我的答案:B

  43紫薇花的花期在以下哪个季节?()1.0 分

  A、春季

  B、夏季 1.0 分

  篇三:西湖LOGO设计

  世界遗产西湖LOGO征集令

  2011年6月24日,在巴黎召开的世界遗产大会上,杭州西湖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申遗成功后,西湖迫切需要一个具有世界遗产元素和西湖元素融合的,并且是醒目、有创意、有深刻内涵的LOGO。

  作为世界西湖全新形象识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西湖LOGO的征集,将通过媒体的广泛宣传和多项别具一格的子活动,面向全球设计者,全程采取全民大“PK”的形式,产生10个入围作品,由全民投票和专家评选,最终选出能够代表世界西湖的全新作品,并广泛应用于涉及西湖各类活动、各类宣传、各个景点,使您的创意在世界西湖无处不在。

  次西湖LOGO征集活动将为期一个多月,从11月20日起,到2011年12月底止,全程包含。全程包含三个主要阶段,即发布征集阶段(11月下旬,号召全球参与)、十大Logo入围海选阶段(12月中旬,号召全社会海选)、专家评定阶段(12月下旬,征集结果出炉)。各个阶段都有一些活动穿插进行,11月23日组委会将在湖滨竖起巨幕“天书墙”,邀请中国美院设计高手和过往的中外游客一起开展“现场头脑风暴”,让大家拿起画笔进行现场创作;11月下旬,组委会将邀请全程参与西湖申遗过程、并在法国巴黎现场见证历史时刻的西湖遗产专家,在西湖博物馆举办“遗产和创意”经典讲座;12月上旬,组委会还将在南宋官窑博物馆推出亲子陶艺创作活动,邀请小画家们进行西湖LOGO现场创意,从孩子们的视角诠释新西湖。

  世界遗产丽江LOGO、芬兰瓦尔肯群岛LOGO、英国康沃尔和西德文矿区LOGO

《西湖》教学设计7

  一、教材解读: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是本单元写景文章中最具特色的一篇。作者以诗一般清新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秀丽风光,字里行间饱含了作者对西湖风光的喜爱与赞美。课文先概括地介绍了西湖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然后作者按观察顺序,循着“远眺——近赏——月下”的线索,紧紧扣住景物的特点,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美典雅的西湖山水图。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教材。

  二、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程标准》还提出“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力提倡综合性学习”的理念,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时,立足于让学生自己体会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只作适当点拨引导。让学生在开放自主、欢快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激发欣赏情趣,调动体验与感悟,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三、学习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了解西湖美丽的自然景观,体会西湖拥有“人间仙境”“明珠”称谓的独特内涵。

  (二)情感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西湖的自然美,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技能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引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背诵自己喜欢的词句或段落,积累语言,提高文字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1、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西湖优美的风景,得到美的享受;

  2、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运用打比方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尝试用比喻词说句子。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奠基石。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导入新课前,首先利用课件展示西湖的迷人风光,让学生随着展示,进入西湖美丽神奇的湖光山色之中,领略自然创造的奇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乘势导入新课。(西湖的山美水也美,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这么美,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去亲眼看看。)

  此设计意在以西湖优美的画面,对学生产生视觉冲击,让学生陶醉,激发他们对西湖美景深深的向往之情。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教师范读。以教师优美的配乐朗读,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感知。

  2、学生自由读。给学生以较大的自由发展空间,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整合文中信息。通过一遍一遍地通读,整体地记,整体地感知,西湖群景也就立体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了。

  (三)再读生疑,梳理问题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提问。待学生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行梳理主要问题。如:为什么说西湖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西湖周围的远山景色如何?湖面的景色如何美丽?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对小的问题当时予以解决,归纳出几个主要问题(如上述问题)以待研究解决。

  这一设计意在让学生在发现问题的活动中,掌握主动权,也就是优化了学习目标指向,能极大地激活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四)精读思考,解决问题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并可以互相讨论。引导学生朗读交流,通过读中感悟赏析语言文字。

  如:学习第二自然段时,读课文,小组讨论: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你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怎样?引导学生通过“绿”、“青”、“浓”、“淡”“白鸥”等词语体会多彩秀美的画面,体会“山峦”的“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给人的美妙意境。通过对“银镜”、“飞掠”、“一闪一闪”等词语的.品读,感受西湖有动有静的美妙画卷。

  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学习的方法。教师就引导学生进行学法迁移,启发学生运用赏、议、品、读的方法,来学习三、四两个自然段,通过抓住“绿色镶边”、“葱绿”、“掩映”、“晃动”、“华灯倒映”等词语的理解,来品味西湖“仙境一般”的旖旎风光和月下西湖令人陶醉的美妙景象。

  (五)评读促悟,提高能力

  在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采用自己喜爱的朗读方式,朗读自己喜爱的句子,在读中感悟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然后指名读,引导其他同学结合自己的理解去评析这位同学的朗读好在哪里,为什么,还需要注意什么。然后再让评析的同学朗读,以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

  这样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去评析教师和学生的朗读情况,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提高了他们的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六)真情流露 潇洒导游

  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感受到了西湖的美丽景色,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油然而生。教师可以及时引导:(西湖这样美丽,可是还有很多人没有去西湖游览过,你能给他当小导游,介绍一下西湖的一个景点吗?)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一个方面进行介绍(可以介绍远眺西湖,也可以介绍近赏西湖或月下西湖)。教师可允许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搭配组成几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以图片或课文为依据,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讲解或提问)进行介绍,带着“游客”游览。全班汇报时,各组推荐一名小导游作介绍,教师适时点拨,最后评出“最佳小导游”。

  这一环节,把读和说有机地结合起来了,情感得到了升华,既是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检测过程。允许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读、说、练,调动了学生的全员参与,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对学生个性的尊重。(注:此处对教者的课堂组织能力是个巨大的挑战)

  (七)小结谈话 拓展延伸

  (西湖的美丽,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古人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诗句来赞美西湖。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对西湖的了解还是非常有限的)

  1、布置学生收集西湖图片、文字资料以及描写西湖的古诗等,拓展相关知识。

  2、动脑筋思考:为西湖设计一条广告语,来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

  这一设计意在培养学生自主独立的能力、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到与人合作的乐趣,让学生在自主协作的氛围中主动建构知识,实现学生学习从“服从书本——跳出书本——回归书本”的理想境界。将学生的学习延伸到课外去,把学生的视野拓展到书本之外去,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

《西湖》教学设计8

  西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估计有很多学生没有去过西湖,对西湖的美景缺乏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使用网络资源和媒体中等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

  这篇课文文句优美,因而给学生充分的朗读课文时间,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

  投影片、生字卡片、网络资源、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在我说的一句话里,请你认真听,听清楚,还要讲清楚。说得好,我们就去这个地方游玩,好吗?

  老师说句子: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说两遍)

  2.你们知道这个天堂是哪里吗?(杭州)

  过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的秀丽,不仅表现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现在环抱她的群山,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远眺、近详,西湖总是那样的秀丽,令人流连忘返。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看西湖的山、湖(板书:山湖)

  3.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4.提供网络资源,让学生上网浏览各类文本、图片、视频资料,丰富学生对西湖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预习准备)

  第二课时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电脑出示西湖青山绿水的画面伴随朗读

  思考:你站在西湖边看到的山是什么样?湖是什么的

  2.交流刚才的问题:

  3.同时板书:层层叠叠 绿青浓淡

  静如银镜 一闪一闪

  4.这么美的画面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出来吗?

  学生自由练读。

  请个别学生读。

  集体配音朗读。

  5.(课前教学生一些句子。或读让一两个来赞美西湖。学生不会也可以由老

  师来说)

  过渡:是呀,正因为如此,

  西湖又有了一个比作美女西施的美名--西子湖。西湖之美,美在外有山,湖中有湖,园中有园,四季景色都能使人赏心悦目。尤其以西湖为中心的“西湖十景”更是闻名遐迩。下面就请同学们随我而来。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教师指着画面讲述第三自然段。(电脑出示画面)

  2.学生可自由说说自己通过查找资料介绍有送景点的介绍。

  学生需准备:孤山白堤苏堤(可以是图片)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听了同学的介绍,我觉得西湖真美。不过,课文也写得也很美,有几词用得特别好,你能读一读把它找出来吗?

  3.我们一起把这部分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好吗?待会儿,我要你们来做小导游介绍西湖。

  4.谁愿意当个小导游来介绍西湖的几个景点。

  学生自由准备

  请个别学生来介绍

  过渡:

  刚才听了小导游的介绍,觉得西湖特别美,真让我看到了人间天堂。西湖的美景使古往今来的'中外宾客目不暇接,游兴难尽。置身其间,眼里的一切,有山,有水,有景。都如诗、如画,如梦。每当清秋气爽,湖面平静如镜,皓洁的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下一节课我就带同学们去观赏西湖秋色。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听配音朗读。(电脑出示画面)

  2.看着这样一个画面,听着优雅的声音,你是否也想来做一次配音演员呢?

  3.学生自由朗读。

  五、总结: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让我们以苏东坡的诗句来结束今天的游览吧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背诵你喜欢的一段

  板书: 青山 层层叠叠 绿青浓淡

  西湖 湖水 静如银镜 一闪一闪

  景点 孤山 小瀛洲 湖心亭 阮公墩

  月光 明月东升 华灯倒映

  教学反思:

  一、引导学生走向生活,使之体验情境

  语文教学受传统的“应试”束缚,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课堂,没有融合于鲜活、生动的社会生活,造成教学内容单调、乏味,学生由此失去体验的乐趣,更谈不上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融的情感了。《语文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植根于现实生活。”以课堂为轴心,向学生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

  生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联系生活进行思想感悟,人文教育陶冶情操,培养其审美意识,在生活学习,获得美的享受。 语文教学不仅仅应重视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牟探究,同时也要在教学中让学生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会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师应当联系课文情境去体味,联系生活用品经历去体验,使语言表达与思想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语文内容中的自然美,人文景观美,社会生活美,人物形象美以及语文形式中的词语美、音韵美、意境美和事物整体美。使学生与生活、学习、社会进行整体融合。

《西湖》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在借助书中注音和字典自主预习的基础上,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感受西湖美景,陶冶审美情趣的同时,引导学生初步体悟文章言之有序、合理想象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喜欢的语句背诵。

  3、初步体会比喻这一修辞手法能把事物写得更加生动与形象,并借助情境尝试运用。

  【教学准备】

  学生自主预习卡、学生游览过的景点图片或照片。

  【教学过程】

  一、课堂预热,博闻广记,形成期待

  1、组织学生进行对诗游戏,教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选取学生熟悉的描绘自然风光的古诗。)

  2、接下来这两首诗描绘的都是西湖,请同学们听诗意,诵诗句。

  (1)师描述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大意,同步出示诗句,学生诵读整首诗。

  (2)师描述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大意,同步出示诗句,学生诵读整首诗。

  3、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西湖》,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博闻广记”是我们班每节语文课必备的环节,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选取的内容也会有相应变化,有时是古诗,有时是成语,有时是歇后语,等等。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由课外阅读引入课内阅读,帮助学生建立阅读期待,从身心两个方面都做好上课的准备。】

  二、交流预习,主动识写,正确朗读

  1、看课文,听教师范读,留意预习时认为难读的字、词、句是否读正确了。

  2、组织学生结合自主预习卡交流(预习卡及相关要求如下)。

  (1)出示生词(生字加点),组织学生交流容易误读的字音。随机重点指导学生认读本课最易误读的“幅”“堤”。

  (2)组织学生交流生字中以前认识的熟字,并用一用。

  (3)组织学生交流原先不理解,预习后理解其意的词语,教师随机重点指导以下词语:

  镶嵌——学生汇报后,教师出示几幅图片(宝石戒指、西湖全景、无框画),让学生选择何为“镶嵌”及理由。结合西湖全景图,朗读文中“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并结合图片理解文中第3自然段提及的“镶边”一词。

  宛如——学生汇报“犹如”“仿佛”“宛如”其中之一,即引导学生说说其近义词(可以是文中的,也可以是文外的)。

  (4)组织学生交流生字书写注意点,当堂完成生字描红。

  3、组织学生交流“朗读加油站”一栏中所选取的难读长句,随机重点指导以下长句:

  (1)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重点指导学生注意标点的停顿,并迁移练习,让学生读好文:“夜幕初垂,明月东升,轻风徐来,湖水荡漾。”)

  (2)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重点指导学生注意长句中的适当停顿。)

  4、四人小组内练习朗读课文,要求将课文读正确。

  【设计意图:预习能力是学生学习力的重要组成,教师布置预习并不代表就能落实预习,唯有课堂上留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预习交流,才能实现对预习能力的有效指引,从而促进学生预习能力的发展。】

  三、感受西湖,品味《西湖》,会意得言

  1、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对“西湖”这一举世闻名的风景点有了哪些了解。(预设以下几种可能性,教师结合学生汇报随机安排教学顺序。)

  预设一:学生汇报第1自然段中的内容。

  (1)结合学生汇报,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读好这一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没有具体介绍西湖如何美丽,像这样总体介绍的文字一般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者结尾,一起读一读吧。

  预设二:学生汇报第2、3自然段中的内容。

  (1)结合学生汇报,引导学生补充,随机板书2、3自然段中提到的景物及其方位。

  (2)引导学生结合板书,按照一定的顺序连贯起来说一说文中提到的西湖景色。

  (3)多媒体出示西湖地图及相关景点的图片,引导学生边看图边连起来说说文中提到的西湖景色。

  (4)小结:阅读写景的文章,我们一定要读懂“在哪儿?有什么?”(随即板书),同样,如果同学们要向别人介绍一处景色也要说清——在哪儿?有什么?

  预设三:学生汇报第4自然段中的内容。

  (1)结合学生汇报,板书“月光下”。

  (2)引导学生发现本文介绍西湖的顺序。

  (3)让学生说说除了时间,你还发现什么顺序,随机追问从何处看出。(由远及近、由边缘到中间等。)

  (4)正因为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西湖,所以即便没有到过西湖,我们也能对西湖的景色有所了解。

  【设计意图:“教材内容”并不等同于“教学内容”,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了解课文“写了什么”,更要引领学生去发现课文是“怎么写的”。学生既“会意”又“得言”,才能提升语文素养。】

  2、在学生整体感知西湖景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对西湖的印象,并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找出带给自己如此感受的语句,读一读。

  3、组织学生汇报体现西湖之“美”的语句,顺学而导,随机出示文中四个比喻句(如下),图文对照,指导朗读。

  句一: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句二: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

  句三: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西湖》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湖“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景色之美堪称国内之最。(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美丽的杭州西湖。今天我们就来一起领略西湖的美。

  二、教师范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画出自己不会读、不理解的字词。

  三、自学课文

  1、认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

  2、想一想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的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四、小组交流

  (重点讨论第2题。作者抓住了西湖“绿”的特点,作了具体的描绘:

  一是雨中去访灵隐,看到的西湖的“绿”;

  二是漫步苏堤,看到的西湖的`“绿”;

  三是在花港观鱼,看到的西湖的“绿”。

  每一次看到“绿”,给作者的感受也不一样。雨中去访灵隐,作者抓住了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此外还有溪水:“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漫步苏堤,作者抓住了树木身上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阴阴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这种苔绿,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在花港观鱼,作者抓住了满池的新荷。与初春的杨柳嫩枝的新绿相比,“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

  五、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1、指名读。

  2、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西湖“绿”的美。

  六、听课文朗读录音

  1、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下来。

  2、找一找其他描写西湖的文章或诗词读一读,体会一下不同作者眼里的西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西湖》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湖“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多层次地深入体验西湖的“绿”。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多层次地深入体验西湖的“绿”。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指导感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西湖的绿》。谁能说一说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游览西湖的。(灵隐、苏堤、花港)好!这节课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再次走进这美丽的人间天堂,一同饱览西湖的绿色之美。

  二、自主探究:

  (一)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是通过哪些景物的描写来体现灵隐的绿的,画出相关的句子,然后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和同桌交流一下,如果能抓住重点词语来感悟就更精彩了。

  汇报:

  1、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语速慢,看都看不过来)

  满眼都是绿色,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绿的。)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扑眼而来)

  2、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是绿的。(轻轻地、柔柔地、落到脸上凉丝丝的)

  “古木参天”:古老的树木枝繁叶茂异常高大。

  “苍翠欲滴”树木长得茁壮,枝叶深青碧绿,水灵灵的都要滴落下来似的。

  在古老树木的映衬下,就连空中飘落的雨丝儿都是绿的,)

  是呀!树木长得那样茂盛,那样高大挺拔,直插云霄。你能读一读吗?

  3、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层层叠叠说明飞来峰上树很多,很茂密,有深的,郁郁葱葱,也有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呈现出浅绿色。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里的绿,那就是-------多彩。板书:多彩

  (由于树木种类繁多,由于阳光的照射,所以飞来峰上的绿的可真是有层次,不单调,那深浅不一的颜色可真美呀!谁来读一读把这种美展现出来。

  4、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石头缝里。(布满、直绿要重一些)

  (青苔都长到石头的缝里了,可见处处都是绿的,可能掀开石头你会看见石头缝下面也长满了青苔)

  你把这句读读,让大家体会一下这种随处可见的绿。

  5、亭旁溪水淙淙,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读出变化)▼碧澄澄的,写出了溪水绿得清澈透明的感觉

  作者在描写溪水时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生:比喻。把水花比喻成飞滚的珠玉。

  树木是绿的,小径是绿的,在“绿”的映衬下,连溪水也是碧澄澄的,这真是绿满西湖。作者每走一步,绿色都在变化着。所以作者坐在冷泉亭上的感受是——心旷神怡。

  “心旷神怡”是什么样的感觉?(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6、那么谁能通过朗读来体会作者的这种感受,让同学们也心旷神怡。其他同学闭上眼睛看看能否看到作者所描绘的景物。

  看到了吗?其实我们不是在看,而是在——想象

  对!太重要了!我们读书时一定要一边读一边想象,想象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这样就读懂了。

  现在同学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第一自然段的?

  首先认真读一读课文

  然后想一想作者是通过哪些景物来表现景点的绿的

  画出相关的句子

  和同桌说一说你的感受

  你们已经能总结学习方法了,老师相信你们也能运用这种方法自学。(3分钟)

  过渡语:灵隐绿意浓浓,扑眼而来,直往你的眼睛里钻呢!同学们,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呢!那么漫步苏堤,作者又感受到了怎样的绿呢?谁来汇报一下

  (二)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1、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

  (“莽莽苍苍”是什么样的感觉?深绿色的草木茂盛的样子。)

  为什么说十分古怪呢?(因为树干应该是深褐色的,而文中说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

  2、走近一看,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油油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

  绿茸茸:形容碧绿而稠密。就像小动物身上的毛又细又密,那样可爱。

  当作者发现是树上长满了青苔时,她的心情怎样?(惊喜)读一读

  3、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一幅青绿山水。

  “宛然” 一词换一个词是 —— 仿佛,好像。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排比)

  比喻:(作者把青苔的形状作了比喻,有的-------排比:这说明青苔的形很多,

  这些形状不一的青苔,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它吗?(形状各异、千姿百态、千奇百怪、多姿)板书:多姿

  4、这么美的绿苔给作者的印象是?(坚忍不拔:意志坚强,不可动摇。)

  5、作者在写苏堤的绿时,主要写了什么?(青苔。)

  6、作者在写青苔时是按着怎样的顺序来写的?(由远及近。)

  总结写法:同学们,我们以后习作时描写景物可以由远及近地写,这样更有顺序。此外,在这一段中,作者对苏堤的绿的描写是详细的叫——详写,作者略写了那几处胜景呢?

  填空:(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

  苏堤的绿,绿得多姿,绿得坚忍不拔,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过渡:灵隐的绿和苏堤的绿各有千秋,在花港观鱼作者又看到了怎样的一种绿?谁能来继续汇报

  (三)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1、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玉立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直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

  (“亭亭玉立”:形容女子身材细长。在这里形容荷叶形体挺拔。)这句也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荷叶的美。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除了你看到的画面,你还能想到哪些画面?

  (微风一吹,满池的荷叶都在舞蹈,还有蜻蜓落在上面呢!)

  评价: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想得可真美,这让我想起了宋朝诗人杨万里写的一首古诗:(《小池》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谁想读,读出这种蓬勃的生机。

  2、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的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

  (柳枝那样可爱,幼稚,向人们报春,这句也是拟人的手法)

  2、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在加上叶面上的水珠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1):与初春的柳枝相比,作者更爱这初夏的'荷叶,因为在作者的眼里,这荷叶怎样?(成熟,稳重一些)

  (“裙袂飞扬”:裙摆被风吹起的样子。“翩然”形容动作很轻快。)

  (2)“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一般都是用来形容人的,在这里却用来形容荷叶,这又是拟人的手法,这说明荷叶在作者的眼里怎样?(充满活力,表现出茁壮的生命力)

  看!那满池的新荷在微风的吹拂下已经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她在抒发着自己内心的情感,所以说花港的绿是绿得——多情(充满活力,生机勃勃)板书:多情

  3、:你能把这种活力读出来吗?

  读到这,文章就要结束了,但作者却意犹未尽,甚至在归来的路上仍旧在回味西湖的“绿”,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体会作者那意犹未尽的感觉。

  三、总结全文

  同学们,从灵隐到苏堤再到花港,作者带领我们一路欣赏了这些景物,感受到灵隐绿得多彩、苏堤绿得多姿、花港绿得多情,我们也体会到了作者对西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西湖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心目中美的象征,多少人说过写过。作者选取的许多作家诗人反复用过的题材,但在她的笔下,依然那样新鲜动人,这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作者选取一个独到的角度,又以自己细腻的笔触尽力渲染。所以我们学习本文就是要学习作者选取独到角度,写出景物独特美的做法。

  四、拓展延伸师总结:西湖的美是多面的,不同人去游览西湖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课下请同学们搜集有关描写西湖的诗文读一读,我想你的收益会更多。

  板书设计:

  灵隐 :树木 小径 溪水绿得多彩

  西湖的绿 苏堤 :青苔 绿得多姿喜爱 赞美

  花港 :新荷 绿得多情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游记,节选自《西湖漫笔》。作者选取一个自己独特的视角,又以自己细腻的笔触,让我们领略了西湖的“绿”。文中用了近20个“绿”字,酣畅淋漓地揭示了西湖山水的青春与活力,使读者通过“绿”领略到西湖的美丽,从而激发起对祖国壮美河山喜爱之情。

  一、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教学

  在导课时,课件展示西湖的美景图片,引出课题——《西湖的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品味语言汇报时,相机出示各景点的图片,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身临其境的目的。

  二、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感悟语言之美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拥有学习的自主权。我们要把自主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地努力去探索,去感悟。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景点,细读品味,找出认为美的句子并说说美在哪里?只有细心去欣赏、体会,才能说出美在何处。

  三、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读中悟情

  这是一篇语言精美的散文,应该在学生感悟景物特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语感。学生选择景点并体验那儿的“绿”的特点,再通过朗读表现这种“绿’。指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感悟、积累,让他们读得明白,读得清楚,读得带劲,读得入情。从而,把文章读美了。

《西湖》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西湖的美景。

  3、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12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学习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重点:

  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三、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背诵描写西湖的诗文。

  1、江南的景色美不胜收。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一天清早,南宋大诗人杨万里来到净慈寺送别好友林子方,写下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林升《题林安邸》

  3、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导入

  这几首古诗都是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今天,我们要学习《6、西湖》(板书课题)。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来到素有“人间天堂”美称的杭州,饱 览西湖美景。

  生齐读课题

  (三)、引导学生质疑或谈谈对西湖的印象

  1、如果你们来到了西湖,那你们最想知道什么?

  2、班里有谁去过西湖?请来大家介绍介绍!(学生谈谈对西湖的印象。)

  (四)、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散文,以优美的笔调和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秀丽的景色。让我们赶快打开课文,认认真真地去读读课文,去感受西湖独特的'美。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联系上下文仔细想想。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回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表扬表现出色的同学。同时把学生圈出来的不易读准的字写在黑板上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如:镶嵌 硕大 小瀛洲 阮公墩

  3、指名学生逐段初读课文。教师适时地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4、重点指导第二节中的长句: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5、重点指导第三节中的句子:

  (1)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

  (2)湖心的三个小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掩映在绿树丛中。(适时奖励西湖图片。)

  6、学生读完全文后,表扬学生能把课文读通顺了。教师配乐范读课文。(适时奖励西湖图片。)

  7、学生配乐朗读全文。(奖励西湖图片。)

  8、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刚才同学们读课文读得都非常认真投入,欣赏到西湖独特的美。现在谁愿意来告诉大家,你觉得怎样美?可以选择文中语句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由选择读课文)。

  9、齐声朗读全文。

  (五)、指导书写

  1、复习词语。(出示词语,让学生读一读。)

  2、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素 令(上下结构)

  学生说说书写要点,教师范写。

  《西湖》教学反思

  本文运用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手法描写了杭州西湖的美丽景色。指导学生阅读时要能体会作者以动静结合的勾勒渲染,使西湖美景跃然纸上,让读者感觉到:在盈盈湖水中,远山隐隐约约,孤山朦朦胧胧,若有若无,仿佛仙境一般。

  教学中我以读为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加深朗读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我通过个别读、比赛读、想象读等不同的形式,不断激发学生情感,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词语,在读中积累词语和句子,并在读中加深体验,受到美的熏陶。这种自由、开放、多种形式的表达,能清楚地看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成长。没有整个课堂的开放,就不会出现这种活力四射,个性充分张扬的教学效果。

《西湖》教学设计13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要说的课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课《西湖》。下面 我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

  2.学生分析:学生都没有到过西湖,对西湖的美景毫无感知,再加上学生只有九岁,常规教学中,单凭语言文字的描述他们是不能够完全领会西湖如诗如画的美景的。因此,根据学生特点,我在本节课主要应用了信息技术手段,解决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要求,我设计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结合信息技术手段,使学生品味、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步:(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研读课文,领略西湖风光。 (三)、全课小结。 (四)、拓展延伸。其中前两个是我在本节课中整合点的主要表现部分。具体我是这样操作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我先播放了西湖美景的视频,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西湖迷人的风光,随着播放,学生进入西湖美丽神奇的湖光山色之中,激发他们对西湖深深的向往之情,然后,乘势导入新课。

  (二)、研读课文,领略西湖风光。

  首先我让学生认真倾听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朗读,让他们从文字中感受杭州和西湖的美丽,再结合图片重点帮助学生理解“镶嵌”和“明珠”的意思;接着我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让他们从优美的文字中感受西湖的美丽风光。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只是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是无法真切的感受到西湖的清奇秀丽的。这时我就想到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亲自到西湖体验一回。因此我为学生展示了由声音、文字和图片组成的画面…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真切感受到了西湖的`美景,也学会了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也就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最后我为学生展示了夕阳斜射和华灯倒映下西湖的美景,将月光下西湖的景色呈现在学生的眼前,然后我让学生配乐朗读,提高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这也是对教学重点的巩固。

  (三).全课小结:

  我以苏轼的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结束了今天在西湖的游览,也为本节课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

  在这一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几个西湖的相关网址,让学生课后自由发挥, ,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西湖的兴趣,也增大了本节课的信息量,使语文教学由课堂延伸到了课外。

  我的说课就到这儿,谢谢大家!

《西湖》教学设计14

  设计理念

  《西湖的绿》是一篇游记,一般教法是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但往往在教学中理性的成分多一些,满足于能概括出景物的特点,而具体地感悟和用心体验少。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应引导学生在后者下功夫。

  设计特色

  引导学生多层次地深入体验西湖的绿。

  教学流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西湖的绿》这篇游记,写于40多年前。几十年过去了,喜爱它的人不见少。它到底有多大的魅力,你们想知道吗?

  在学生阅读兴趣激发起来后,教师要求学生按阅读提示自学,并在小组里交流。

  二、整体感知,了解西湖的绿

  教师:这篇游记的魅力,就是写出了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她对西湖的独特感受是什么呢?

  (估计多数同学在初步阅读后会回答,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是西湖的绿。)

  教师:作者宗璞是个擅长直接描写景物特点的人,她在文章中直接用了二十多个绿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含有绿字的词语或描写绿的词语找出来,然后小组里交流。

  先自读,再小组交流,然后小组汇报,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含有绿的词语或表示绿的词语有:绿、绿色、绿意、苍翠欲滴、绿得发黑、碧澄澄的、绿得幽、绿得野、绿得闲、绿茸茸、绿阴阴、青绿、苔绿)

  教师:一篇不到20xx字的文章中,作者用了20多个绿的,但是我们都一点也不觉得重复,多么了不起啊,请再读课文,让西湖的绿深入我们的心。

  三、点上探究,体验西湖的绿

  教师:作者感慨地说,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洞绿得闲。灵隐、苏堤、花港观鱼看到的绿又是怎样呢?喜欢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再想想那里绿得怎么样,也各用一个词语概括那里绿的特点。

  在学生自读和小组交流基础上老师作适当点拨。

  教师:灵隐绿得怎样?苏堤绿得怎样?在花港观鱼,看到的绿又是怎样?请根据你们的理解上来填写,再说说,你为什么要这么填。

  不管填上什么词语,能说出一定的理由就要鼓励。然后加以引导。

  灵隐绿得()苏堤绿得()花港观鱼绿得()()()()

  1、灵隐的绿

  估计学生会在灵隐的绿填上丰富、丰富多彩、多姿多彩等词语,老师要引导学生读体会,从道旁的树、飘着的雨、飞来峰上的树、小径上的青苔、亭旁的溪水等去感受灵隐是绿得多姿多彩。

  2、苏堤的绿

  估计学生会说苏堤绿得阴或绿得美。苏堤绿得阴,苏堤两边是湖水,湖水是绿的,路旁的树是绿的,似乎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苏堤绿得美,树上的青苔有趣,多种形状都有。

  3、花港观鱼看到的的绿

  估计学生会说,花港观鱼看到的绿,绿得活泼、绿得成熟、绿得生机勃勃。要引导学生从作者对荷叶的绿的感受中,体会到花港观鱼看到的绿,绿得充满生机。

  四、体验导游,再现西湖的绿

  教师:西湖是这么的美,每年来旅游的人国内客人上千万,国外旅客也有几十万。你能根据课文的描述,当一回导游吗?喜欢带到哪个地方就带到哪个地方,要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生模拟导游)

  五、课外阅读,了解西湖更多的美

  教师:西湖的美是多方面的,不同的人去西湖会有不同的感受,请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西湖的诗文读一读,那时你会有更多的感受。

【《西湖》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西湖》教学设计06-01

《西湖的绿》教学设计04-09

《西湖》教学设计14篇06-02

三年级上册西湖教学设计05-28

歌曲《西湖美》教学反思04-27

《杯子的设计》教学设计03-14

an教学设计06-13

《我设计的服装》教学设计06-15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12-24

教学论与教学设计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