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时间:2022-02-17 15:21:28 教师 我要投稿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5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教师报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5篇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1

  第一次见到《中国教师报》,我就深深地被它所吸引。

  那天,是星期六,我参加“北部山区小学六年级学生联考”的阅卷工作。中午休息时,在乡中心小学的办公室里,我随手拿起一份报纸翻阅,映入眼帘的是报头的五个遒劲、洒脱的书法大字:中国教师报。前方还刻着一枚“教师为本”的古篆,字印结合,显得古朴大方。再细看报纸,每期16版的详实内容,众多的精品栏目,涉及教育难点、热点,关心学生成长,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报道国外的教育动态……我仔细地读着每一页报纸。心想:这的确是“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啊!不知不觉间,上班铃声响了,带着一丝遗憾,我恋恋不舍地放下了手中的报纸。

  不久,学校也订阅了这份报纸,再一次看到它,我就像遇见了熟悉的老朋友,禁不住把它紧紧地捧在怀里。

  读着每一期报纸,我慢慢地熟悉了它众多的精彩栏目:《新观察》、《创新课堂》、《班级在线》、《阅读》、《杏坛春晓》……它们是一扇扇明亮的窗口,通向知识和信息的海洋;它们是我的良师益友,在工作和学习中为我指点迷津。

  曾几何时,新课程的实施让我耳目一新,但在教学实践中也有许多东西让我迷惑,一度使我无所适从。看了茅卫东老师主持的“创新课堂”,栏目里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分析,一堂堂精彩的课堂实录,使我了解到全新的教育理念,眼前变得豁然开朗。

  在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余,解成君老师主持的“阅读”栏目,散发着缕缕书香,一篇篇美文,一句句意味深长的哲理,使我的心变得轻盈而充实,生活因此而更精彩。我把这种愉悦带进课堂,在语文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感受文字的美,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字蕴含的情感,在情境中品味文字。用文学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也从学习中收获到甘甜的.美果,在本学期举行的“第三届全国少儿书信大赛”(南康赛区)中,由我辅导陈远香同学所写的书信获得了二等奖,我也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我知道,能取得这些成绩,是《中国教师报》助了我一臂之力。

  “杏坛春晓”栏目更是我的钟爱,读着一位位老师的作品,我渐渐地融入其中,近距离地与作者交流,享受这些朋友带给我学习的快乐。同时,它也使我深深的思索:新的时代,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履行教师的神圣职责?

  我的脑海里闪现出来朱熹的名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是啊,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丰富自己,让知识之泉、精神之泉长流,我们才能肩负起民族希望的重任,我们才不会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2

  一直听网友们称赞:《中国教师报》是一份宣扬教师情感与聪明的报纸,是老师们自己的报纸,于是,从一开始起,便对《中国教师报》有了一份非凡的亲切感。一次,在青年教师座谈会上,分管校长热情的向大家推荐《中国教师报》,并鼓励我们多为她写稿。那时侯,我想像我这样一名普通教师怎么可能发表文章呢?于是,投稿的念头很快就打消了。可是没有想到后来发生的一件小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一天晚上,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在成长论坛上给大家讲述自己白天碰到的一件“怪事”,那件事及由它所引发的思考让我不由的对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深感忧虑,于是,我直言不讳的在论坛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没想到,论坛上的一位朋友看了文章后,马上鼓励我把文章投给《中国教师报》。在他的“鼓动”下,我终于鼓起了勇气,通过邮件把文章发给了《中国教师报》,第一次投稿就这样在“匆忙”中开始了。没想到第二天上午,编辑老师立即回复说欲用这篇文章,并认真的和我交流了看法。当时,我有一点惊奇,心中不禁暗自赞叹于《中国教师报》编辑的工作效率之高和他们对普通作者来稿的重视。带着这样一份感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断的督促自己勤积累、多思考,并把自己在日常教育生活中的感悟和发现写下来,投给《中国教师报》以及其他一些刊物。书写是让思想走向成熟的一条有效途径,和《中国教师报》一起走过的日子里,心情一天天的飞扬起来,学生也和我一起感受着这样一种布满激情的日子,我们一起享受着教育的快乐,一起成长着,原以为平淡乏味的教育生活就这样变得丰盈、多彩起来。每一位教师在日常教育生活中都会碰到一些引人思考的事件,它们如同散落在海边沙滩上的一枚枚闪亮的贝壳,也许不经意间就被我们踩在脚下,冷落在一边,可是,假如我们俯下身去,悉心的将它们拾起、收藏,就会渐渐发现它们的漂亮,发现它们身上留下来的教育的真实痕迹,追寻着这样的痕迹,或许我们就能寻找到改善教育行为的有效途径。教育改革的过程需要全体教师共同交流,一起参与,一起推动,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拥有自己的思考,发出自己的声音,愿《中国教师报》能够成为更多普通教师思考、探索、追求的新起点。

  一份报纸,一杯茶,让烦躁的心慢慢沉淀,在网络中的巧遇,让我认识了你——《中国教师报》。从听说到走近再到走进她,时间虽短,她却很快成为我的良师益友,她以鲜明的时代性、前瞻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以及及时性的内容供我学习、吸收,为我更好地善待学生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帮助。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3

  我一直从事一线教学工作,闲暇之余,总该读点杂志或翻阅一些报纸,每次总有或多或少的收获。当我第一次拿到《中国教师报》时,便感到一种惊喜,如一股春风扑面而来。没想到竟然有我们教师自己的报纸。静下心来仔细阅读,我发现该报共有A、B、C、D四个基本版块。不论是“杏坛春晓”、“新观察”、“健康人生”,还是“现代课堂”,每个版块都有让我为之动容的地方。每每读起,我都如获珍宝。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深深地爱着我的课堂,爱着我的学生。我也和其他教师一样在实践着新课改要求下的新课堂。我学过“洋思经验”,也实践过“杜郎口教学模式”,但总是收效甚微。我怀疑自己是否在走弯路,是不是没有真正践行新课改的理念,没有把先进的教学模式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在阅读了该报B版块“建设新课堂”之后,我如梦方醒,我感觉到自己做得是那么微不足道。课改不是纸上谈兵,不是一两个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

  该报“建设新课堂”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建设新课堂的途径和方法,为我的课堂教学指点迷津,让我从传统教学的束缚中走出来。今天的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再是老师讲,学生说的单向灌输。教学也不再是教师从“一桶水”向“一杯水”倾倒的`简单行为,学生不再是被灌输知识的容器。教师已不能治简单地自己知道的知识。教师一次“充电”,终身“放电”的时代已经结束。教师不仅要拥有“一桶水”,更要成为带领学生寻找水源的人。

  该报用寥寥数语,以名校访谈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如何把学生从高耗低效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其中有位名师讲到:“面对目前的课改形势,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改变教师满堂灌,课堂效率低,学生成绩不理想的现状,我们要想继续发展,必须解决这个问题,突破这个瓶颈。我们必须大胆尝试,即使不做第一个吃螃蟹者,也要做敢吃螃蟹者。”课改不需要旁观者,需要的是行动者,第一步再难,我们也要迈出去,只有做了才能成功。

  读了该报,它让我懂得了如何去探索适合自己,同时也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于是,在教学中我不断摸索前行。我把课堂变成一个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经过一学期的课堂实践,我发现每个学生都较以前有所提高,特别是一向上课不爱举手的小杰,课堂上也积极参与活动,学习成绩由50多分很快上升到了80多分。我感到非常高兴,没想到我的初探竟然收到了这么好的效果。

  《中国教师报》为我的课堂教学拨开云雾,让我的课堂逐渐成熟起来。它让我学会了探索,它引导着我正在向优质教学迈进。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4

  在我参加工作以来,《中国教师报》是我接触到的第一份教育刊物,和她两个多月的亲密接触,我深深地体会到,她犹如一位长者,引领我在工作业务中不断进取。更如一位智者,时刻为我解答着教育中遇到的种种困惑。

  作为一名新老师,我可谓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站在小学课堂上,我以为自己一名堂堂本科毕业生,面对一群“小屁孩”应该能运筹帷幄,不在话下。然而,一切并非我想象的那样,小学科学的课堂,我面对的是无法压制的吵闹和不被重视的学习态度。这一切犹如当头一棒,浇灭了我内心的所有激情,于是,我茫然,困惑……

  然而,就在一次无意的机会,我看见了静静躺在办公桌角落的《中国教师报》。一次随意的阅读,我被《中国教师报》深深吸引,像《现在课堂周刊》,《教育家周刊》等版块,字字句句鼓励着我,犹如海洋上的灯塔,指引我们教师前进的方向;又犹如喧嚣城市中安静的家,无时无刻都充溢着丝丝的暖意。

  该报刊中,有六大板块,像《区域教育周刊》,《现代课堂周刊》,《幼儿教育周刊》,《教育家周刊》…每个版块都各具特色,有一定的针对性,从教学的不同角度给我指明前行的方向。最让我觉得受益的是特别报道《课改》,尤其是最近的几期中,我欣喜地看到,话题中不断地重申了作为一名科学教师的重要性和价值。很多的科学教育者始终在这条孤独的路上不断进取。像河南省安阳市举办的以“新教师,新课堂,新学校”为主题的“殷都杯”演讲比赛,让我明白作为一名小学科学老师,要在课改这条路上发挥先锋作用,要倡导变传统课堂的以“教”为中心,蜕变成新课改理念下的以“学”为中心。努力在课堂中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相信那样学生就会回报你无限的精彩…向着“以学定教、以学评教、以学促教”的`新教师的目标孜孜不倦的努力。要有白居易铁杵磨成针的毅力。

  首先,《区域教育周刊》版块主要报道了各个城市各个地区的教育实况、教育新闻,让我的眼界开阔,提醒不要局限于眼下的工作,应该跟上社会的需求,及时改进自己的业务,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其次,《现在课堂周刊》版块主要讲述了现在课堂的发展方向,在重视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大方向下,如何去组织自己的课堂。再有,《教师生活周刊》版块,展示了全国名师交流的经验,让我切身感受到团结的力量。明白我们的努力,我们的辛勤劳动,有那么多的人和我们一起感同身受,我们并不孤单。还有《教育家周刊》、《民办教育周刊》、《幼儿教育周刊》……每个版块都给我不同的感触。

  《中国教师报》它既是国家教育规划者和教育实施者沟通的桥梁,又是教育家传授经验的平台,还是教育工作者之间交流的舞台。报刊的编辑们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美德辛勤地工作着。我想对你们说:“辛苦了!我们知道我们在教育行业中的路还很长,我需要以铁杵磨成针的坚强意志不断地努力。”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5

  去年,我们幼儿园组织全园老师阅读《中国教师报》,并参加他的读报用报征文活动,我开始上网阅读这份报纸,当《中国教师报》的电子版展此刻我面前时,我立刻被他醒目的刊头、丰富的资料吸引住了,刚浏览完首页,我就开始喜欢上了这份报纸。

  《中国教师报》刊登的文章有的贴近广大一线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如《谁动了我的暑假》、《补课不止教师疲惫不堪》;有的宣传先进教师事迹,如《师之表――记全国优秀助学教师汪金全》;有的反映教师的呼声、维护教师的权益,如《教师聘任需要理论支持和制度保障》;有的帮忙广大教师提高教学和管理潜力,增强自身素质,如《再现精讲点拨的课堂片段》等。一年来,《中国教师报》已经成为我贴心的朋友,课余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

  《中国教师报》有很多版块,可我最喜欢的是教师论坛,版块的文章选得十分贴近一线教师的心理与工作状态,文章写得实在,鲜活的实例就发生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就说《老师,别剥夺孩子犯错的权利》这篇文章吧,案例中A老师因为害怕学生犯错,想方设法让学生能全做对。从结果看,学生是都画对了,但其实学生是被成功了。而B老师就不一样,让学生独立去尝试,这样学生的各种错误尽展眼前,再透过量一量你画的圆的直径是不是6厘米,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自我调整。让学生经历画错――反思――修改的过程,更能帮忙学生理解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圆的半径这一知识点。

  在我们的教学中不是经常会发生这种状况吗,文章把两位一线教师教学中的做法展示在大家面前,让你去品味,去深思,心理学家盖耶说得好:‘谁不思考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只要有认知活动,就会有错误发生。教学过程就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认知活动,那就肯定会有错误发生。错误也是掌握知识、技能必经的过程。老师不需要更不能因为害怕学生犯错误,而想方设法阻止学生犯错。学生的错误是其思维的真实写照,也是教学中的巨大财富。是啊,我是幼儿园的老师,3—6岁的孩子是我工作的对象,在日常教学中的幼儿操作环节经常会发生这种状况,个性是上公开课,在众多专家、听课老师面前,为了追求圆满的教学效果,我往往会采用A老师的做法,害怕学生犯错,想方设法让学生能全做对。但是表面的全对真的.表示孩子都掌握了吗?实际上学生只有经历了犯错误的过程,对知识才能理解得更深刻;老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错误,才能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做到因错施教。这篇文章的观点很有借鉴价值,让我真实感受到创新型课堂的教学活动,使我今后工作有了方向,对我的教学工作实践有很大的指导和帮忙。

  教师呀,教师,当我们为了追求所谓圆满的教学效果时,请您必须要记住――――别剥夺孩子犯错的权利!

  《中国教师报》以及她的教师论坛成了我生命中的精神家园。新观察、健康人生、班级在线、深度访谈、现代课堂等栏目都使我思想受到启迪,精神得以焕发,灵感不断涌现,给我鼓舞和启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相关文章:

中国教师报心得体会02-11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09-15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11-18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09-12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02-28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12-22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6篇03-13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7篇03-17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5篇03-16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700、800、1000、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