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食文化》教学反思

时间:2022-02-19 13:48:09 文化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华食文化》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华食文化》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华食文化》教学反思

《中华食文化》教学反思1

  第一次参加优质课,心里很忐忑,再加上第一次执教品社课的公开课,这忐忑就唱的更惊天动地了。选课题的时候,我着实犯了难,到底哪个课题更适合我呢?平日里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吃货,还是选择《中华饮食文化》这课吧。自己就是喜欢的吃的,孩子们也不会拒绝美食吧?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这中国的饮食文化用博大精深都不足以表达,我们每天虽然都离不开“吃”。但食物的来源、食器的发展、饮食的习俗、八大菜系的特点等等是我们从来没有涉及到的领域。自此也开启了个人品社教学生涯的第一篇。

  一、关注学习内容生活化

  品社课本就是与生活联系及其密切的学科,要想上好品社课就必须关注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这是每个品社老师都知道的最基本常识,然而真正要实践起来却很难。在这节课中,为了能够真正的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近美食,我设计了“畅聊家乡味”、“美食争霸赛”等环节,就是为了让孩子在留心观察和细心搜集资料中感受到美食的魅力和美食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达成。

  品社课本就是从生活中来,它最后的落脚点也依旧是生活。所以个人认为,品社课就是要将生活中悟出的道理重新运用于今后的生活中去,不要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

  二、关注课堂探究性学习

  这也是与语文学科最不同的一点吧。学生根据个人生活体验和生活常识对现有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反思,从而获得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本节课,我的探究性学习内容为“八大菜系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与这八大菜系打交道,但却不了解其根源,因此我设计了本环节。孩子们在学习的时候,有劲头、有生活体验。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孩子们既锻炼了小组合作的能力,有对教材内容有了深度挖掘,实为一举两得。当然,在探究的过程中,既要放手给学生,又要适时点拨。使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保证课堂上的有效探究,避免走马观花。

  三、关注学生主体性

  很多时候,品社课上都是我们老师的`独角戏,很容易成为自己的战场。学生只是木讷的听,实在是枯燥无味。为了避免这一现象产生,我设计了互动小游戏“是真的吗?”激发孩子对枯燥的食器的兴趣,设计了“为家人点菜”这个环节,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课堂检测孩子们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的掌握。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节课中,兴趣这个老师的确让人精神焕发。

  由美食爱上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由美食文化爱上了品社课,在这条与生活结缘的路上,我愿做个有心人,一路观赏,一路收获。

《中华食文化》教学反思2

  《中华食文化》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个主题《吃穿住话古今》中的一个话题。本课通过讲述“食”,透过历史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积淀,引导学生探究历史,探究我们生活中许多事情的来龙去脉,同时体验和感悟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创造。

  反思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收获:

  一、创设情境,拉近现实和历史的距离。

  《中华食文化》是个比较大的话题。吃不仅仅是为了充饥、品尝美味,吃中还有人的智慧,吃中还有故事,如何上升到“食文化”的高度还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我采用小切口,大深入的方式,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作为历史教学的基础。学生身边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是生活中进行历史教育的“活教材”。只有让学生从对身边事、身边物的历史追溯与关心了解中,学生才能尊重历史,尊重地方的文化与传统,萌发对历史的感性认识,丰富对民族及国家的爱国主义情感。所以,教学时,我就从现实生活出发,了解了现代社会的“食”之后,再追根寻源,引发学生对于人类在几千年前的生活的思考。这样一来,就拉近了现实和历史的距离,不会显得很脱节。

  二、活动多样,发现食文化的智慧与魅力

  活动性是品德与社会这一新课程的特点,在品社教学中创设适宜的生活化教学活动,使学生强化情感体验,促进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确保学生通过活动这个中介和载体,体验和分享,帮助学生领悟、行为迁移和品质内化。在活动中体验、感受到中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食文化的兴趣。本课教学时设计了四个活动:08奥运菜单推荐、猜菜名、食背后的故事、追溯古代饮食文化,给学生创设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由学生宣传、介绍中华食文化;同时我也有目的`地插入一些相关的素材(例如:录像、图片),穿针引线,使得课堂始终处于师生平等、共同探究学习的和谐氛围中。

  三、探究历史,体验学习历史的方法。

  历史总是以一种过去时的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它讲述的是离学生生活久远的时代发生的事件。那么人类是怎样了解历史的呢?在这里,我也渗透探究历史的方法。例如:在《吃穿住话古今(一)》这课中,教材就设置了一个问题“最初的人类,还不能把自己的历史记载下来。人们是怎样知道他们当时的生活的?”在这里,我引导学生思考、猜测远古时代人们是怎样生活的,从而得出结论:我们可以通过史书、成语、图片、出土文物、历史遗址等方面了解当时的历史。

  四、课后留白,培养学生历史探究能力。

  “品德与社会”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精彩的对话文本。为学生的创造性发挥留有许多弹性空间。它尊重不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想观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再加上,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我们为学生留有一定空间,让他们自主合作学习,在交流中获取知识,体验情感。在上完《吃穿住话古今》这课后,我请学生自己去探究我国的饮食礼仪,发现其中的精妙之处,从而增进民族自豪感,我想下节课一定能上得更贴近学生,更能走进历史!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学过后,还是发现的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对于学生的发言,情感掌控得不是很好。还有一些古代的饮食制作工具其实也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我想在课堂上应该多拓展这些内容。

【《中华食文化》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音乐爱我中华教学反思07-03

爱我中华音乐教学反思05-16

中华饮食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07-01

《中华传统节日》教学反思06-26

中华传统节日教学反思06-17

中华传统节日教学反思02-02

爱我中华音乐教学反思4篇05-16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反思12-19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及反思06-08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反思8篇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