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时间:2022-02-19 22:31:10 信息技术 我要投稿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六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六篇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表格数据的处理。表格数据的处理是教科版教材中第四章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中非常重要的一节,学习了表格数据的处理,可以使用表格方便的统计和计算表格数据,可以使数据更为直观地呈现出来。

  一、教学目标

  (1)利用表格处理数据。

  (2)结合图形化表示,揭示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二、教学重点

  本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如何利用表格处理数据,并结合图形化表示,揭示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这这里选取最常用的表格处理软件Microsoft Excel 20xx为学生介绍,让学生了解Word的基本功能。本课内容实践性极强,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实践。。

  三、教学和学法

  教法:使用讲解法,演示法,实践法等。

  学法:观察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教学手段:课堂讲学、演示和机房实践结合。

  四、教学过程

  1、数据的计算

  提问:如果要统计我们班所有同学期中考试的平均成绩,怎样计算会方便一点?手工吗?又或者使用计算器?

  (1)利用公式计算

  课堂演示后,学生练习

  (2)自动计算

  课堂演示后,学生练习

  2、数据的筛选

  提问:如果我们想很直观地查看整个班的数学成绩,该怎么办?

  课堂演示后,学生练习

  3、数据的排序

  提问:如果我们想将总成绩表按数学成绩的高低来排序,该怎么办?

  (1)一般排序

  课堂演示后,学生练习

  (2)自定义排序

  课堂演示后,学生练习

  4、数据的分类汇总

  (1)排序设置。在进行数据汇总分类前需要进行排序设置,如图所示,排序主要关键字为“班级”,排序依据为“数值”,排序次序为“升序”,点击确定即可得到排序结果。

  (2)分类汇总设置之分类字段。如图所示,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分类字段选择“班级”,不可选择“学生名称”或“成绩”。

  (3)分类汇总设置之汇总方式。如图所示,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汇总方式选择“计数”,汇总结果可以显示每一个班级的人数情况。

  (4)分类汇总设置之选定汇总项。如图所示,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定汇总项选择“成绩”,其他内容保持默认即可。

  (5)分类汇总结果检查。如图所示,数据汇总结果显示:班级A的同学有4人,班级B的同学有3人,班级C的同学有4人,班级D的同学有4人,总计15人,汇总结果准确无误。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2

  一、说本节课在本章内容中的地位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建立按钮交互》是高一信息科技学科第四章(多媒体作品制作)第七节的内容。本节课我想从二期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出发,尝试引入启发式和任务驱动的学习方式,通过“启发思考、演示示例→引入课题→共同分析→任务驱动→启发思考总结→深入学习”这样一个活动过程使学生掌握按钮交互的建立及反馈分支流向的的设置、学会构思和设计交互结构,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协作意识。在此之前,学生所设计的Authorware程序都是一种顺序执行的程序,学生感受到程序在执行过程中人不能参与程序的运行,自由选择其中的某一部分内容。这节课就让学生学习为作品建立一个友好、合理的人机对话界面,通过按钮实现交互。Authorware为用户提供了很多种交互方式,按钮交互是其中最常用的一种。因此,学习这一节内容,对于让学生掌握如何设计和建立交互结构以及轻松地学好后面几节交互内容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按钮交互的建立及反馈分支流向的设置和引导学生构思和设计交互结构。由于一下从前面的顺序结构过渡到这节课的交互结构,绝大部分学生会不知如何下手、从哪几个方面去考虑,因此引导学生构思和设计交互结构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

  这节课的教学方法我打算主要以问题启发和任务驱动为主,因为对于这节课问题启发更容易使学生通过回顾前面所学知识,感到现有知识还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从而比较轻松地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某一个任务情景当中较轻松地接受和消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需要附带观察比较、讲练结合、学生自主探索的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实践,使学生了解、掌握信息科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由于信息科技学科知识的更新远高于其他课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本节课主要通过观察示例和分析示例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以及碰到问题多用“帮助菜单”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说教学手段及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选择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需要多媒体教学软件和教师自制的课件,便于师生互动、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直观。整个教学过程从二期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出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老师以学生学习伙伴的'角色在与学生共同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传授和方法指导。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五个环节:复习提问、引入新课、探索新知识、深入学习和课堂总结。

  ①.在“复习提问”这个环节中,我期望通过如下两个问题来达到复习

  巩固、启发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自然引入新课作铺垫的教学效果。第一个问题是“我们前几节课所设计的Authorware程序在运行过程中我们能不能随意选择其中某一部分自己想要看的内容?”第二个问题是“前面我们所设计的Authorware程序在运行过程中对于它的程序结构你有何体会或感受?”这两个问题是循序渐进的,次序不能颠倒。

  ②.在提出上述问题,引出话题之后,再让学生观察两个内容相同结构

  不同(课件1是顺序结构,课件2是按钮交互结构)的课件,让学生观察哪个课件更好,好在哪里,从而使学生总结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达到的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接下来进入“探索新知识”这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要充分体现学

  生的主体地位。我打算通过“共同分析→(任务驱动)学生尝试制作→演示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启发学生思考总结”这样一个活动过程来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协作意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共同分析是启发学生一起来分析课件2的程序结构,使学生初步了解按钮交互的结构流程;接下来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制作一个流行歌曲点歌台,使学生在完成一个他们比较感兴趣的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地学习如何建立按钮交互,在学生尝试制作过程中对于个别问题老师采取单独指导的方式,对于共性问题老师选择1—2名学生的作品进行演示点评,启发学生共同解决,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老师只对所有学生都无法解决的问题作适当的讲解和演示,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点。然后在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制作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总结设计一个交互结构应注意哪几个要素,老师引导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老师根据学生总结的情况作适当的演示补充,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采用这样的突破方法既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④.在“深入学习”这个环节当中,我打算安排“嵌套的按钮交互”这

  个教学内容,这个内容在教学大纲中没有要求。我想在绝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如何建立按钮交互和设计交互结构的基础上,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有一个更高层次的学习,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对于基础差的学生作为课后的思考。

  ⑤.“课堂总结”这个环节,我打算采用提出一个小任务,让学生思考

  如何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畅所欲言,从而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以上就是我对在二期课改背景下的中学信息科技学科的浅薄理解和本节课的设计构思。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3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教材采用教育科学出版社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本节课是第五章第二节第三小节中的内容,根据学生和教材实际,将《视频信息的简单加工》作为一个课时教学。

  2、课标要求:

  能根据信息呈现要求,选择恰当的工具和方法进行视频信息加工,表达主题。

  3、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movie maker的基本使用,掌握加工视频信息的技能和方法。

  ②、过程与方法:

  体验采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进行视频信息加工、表达主题的过程,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并能对自己和他人的创作过程和作品进行评价。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视频信息的剪辑、加工,培养学生对视频制作的兴趣,培养学生主流的审美观;在作品的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重难点

  重点:通过体验movie maker的使用,掌握视频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难点:体验视频信息加工过程,并能理解信息加工是为主题的表达服务;能正确评价作品。

  二、说学情:

  1、学习基础:学生在此之前学习了文本、表格、图像、音频信息加工等的基本操作,对于视频信息也有了感官上的了解,但对视频信息加工技术接触较少。

  2、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但是视频信息加工过程较为复杂,真正让学生动手去完成一段视频的加工,学生不一定会积极完成。

  三、说教学思想及策略:

  本课我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学习和帮助学生学习”。给学生提供资源包(包括素材、任务帮助、学习导航),让学生自学,在学的过程中不断启发诱导学生,根据完成任务情况进行点评,对学生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精讲;一切教师活动,都为学生学服务,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播放即将上映《超级战舰》预告片,问同学们想不想看这部电影?为什么想看?有没有从技术的角度看过视频?

  设计意图:由于信息技术课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感兴趣的计算机在面前,有时候学生常常会自己玩自己的,注意力无法集中;这里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兴趣,引出课题,并形成思考,为本节课难点如何让技术为表达主题服务、如何正确评价视频埋下伏笔。

  (二)探究新知:

  通过教师讲解、发问,让学生了解必要的知识点:一般视频包含元素、制作视频一般流程、视频制作软件以及本节课学习软件。

  设计意图:学习必要的视频加工知识;在讲解新知的时候紧扣难点,如视频中的元素或流程是不一定都包含的而是根据表达需求自主选取。

  (三)体验自学:

  根据提供素材和帮助文件自学movie maker的使用。

  任务一:制作春色怡人风景欣赏;

  主要涉及视频导入、将素材添加到时间线、添加过渡效果、制作片头、导出电影。

  任务二:林书豪精彩表现(制作林书豪投三分球的慢动作)。

  主要涉及视频导入、将素材添加到时间线、剪裁(拆分)、特效制作、制作片头、导出电影。

  设计意图:①通过把握实时讯息和学生兴趣选择素材、提出任务,有利于任务完成;

  ②充分考虑学生能力水平个体差异性,提出不同难度任务。先体验,让学生了解哪些自己会、哪些自己不会,提高演示时听讲的针对性。

  (四)演示教学:

  演示任务二,并对通过自学反馈出来常见操作失误进行详细、有针对性的讲解。

  设计意图:自学、反馈、交流,达到提高的目的。

  (五)完成任务:

  完成自学过程中没有完成的任务,已经完成任务的同学可以提升视频品质,比如添加字幕等,并要求上传作品,鼓励学生讨论,协作。

  (六)评价交流:

  在上传作品中找到有针对性的作品,可以是优秀的,可以使反面的,进行引导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完成学习导航中的评价表。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技术的价值,视频的加工不是为了加工而加工,而是让加工为表达主题服务。

  (七)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内容回顾本节课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五、说反思:

  (一)、教师作用的体现:时时刻刻都为学生服务,但不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存在;

  (二)、对技术的思考:本节课全课主要都在体验过程和引导分析,我觉得高中的信息技术现在越来越不要求学生必须要对某项技术或软件掌握的很深入,所以我在上课时,总是让学生充分体验,在体验中认知。

  谢谢各位评委!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图文混排》,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遵循教学规律、渗透课改精神、实现有效教学、突出学科特色并结合我们学校所倡导的“三步一环”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 《图文混排》是高中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第2节的内容,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WORD文字处理已有了基本的认识。但在文档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方面还有欠缺,还需要想办法增强文档版面的美感。而图文混排更好的体现了版面设计功能,是WORD软件排版各种功能的综合运用,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学完本节内容后,学生将能够制作出一份图文并茂的电子作品。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特点,考虑到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是:

  (1)知识方面:了解图片的插入方法和属性设置。

  (2)能力方面:能够熟练运用图片设计版面,表达主题;并对图文混排的作品及其制作过程进行评价。

  (3)情感方面:通过图文混排作品的制作,感受word软件强大功能,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和积极使用信息技术的态度。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目标,我认为图形对象的插入与设置是关键,所以设为本节课的重点,基于课前和学生进行的交流和对他们的观察,我把图文混排在版面设计中的灵活运用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 教法学法

  教法上:重点部分利用演示示范,组织讨论,结合学科所具有的操作性特点,精心选择任务,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学法上: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自我学习,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而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则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本课学生将亲历制作过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结合组间合作互助,学有余力的帮助困难的学生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教学过程:

  为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设计的教学过程有这样几个环节:

  (一)情景导入(大约5分钟)

  结合学校板报评比活动请学生对黑板报进行讨论。再展示一篇文本文档,和一组相关图片。文字能够描述事务,图片能形象的反映事务,如果能将图片与文字有机结合,并对某些文字或图片进行特定设置,将使文章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从而引出课题——图文混排。

  此时学生对刚刚讨论的话题很感兴趣,我再展示去年全国电脑制作活动中部分学生获奖作品,激励他们亲自尝试如何用WORD来制作美观实用的电子作品,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接受任务,也顺利的切入本课的第二个环节也是本课的重点部分。

  (二)讲授新知(约10分钟)

  对于图片的插入,我先利用多媒体广播系统演示具体操作步骤,并有意识地介绍几种可能出现的操作错误,然后启发学生打开并使用图片工具栏,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图形环绕方式的设置。

  (三)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约20分钟)

  给学生提供课前准备的素材,明确本次任务主题“弘扬民族文化”小报设计,让学生根据任务要求,通过组内合作探究、相互协助的方式来学习图文混排的各种设置。并让完成较好的同学讲解演示以加深学生印象以此突破本节难点。教师则充当引领者和协作者的角色。

  (四)作品展评,(约5分钟)

  让学生对作品进行组内互评并填写学生评价表。通过作品的交流评价,既发挥了学生的'长处,又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美感,体现了学习过程的创造性。

  我从学生中挑选几幅不同层次的作品进行展示,肯定学生的创作成果,提出希望,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创作的快乐。

  (五)归纳总结、知识拓展(大约5分钟)

  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感受和收获,完成学案,老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并对学案中的知识拓展环节给予必要的提示。要求学生课后搜集素材设计版面完成制作关于甲流知识的小报。

  四、板书设计

  借用PPT课件进行本课内容板书,强化图文混排的重点步骤和注意事项,通过文字图表的布局给学生以知识和美感。

  以上是我本次说课的内容,谢谢。

  赵良厅校长解释说:“三步一环”课堂教学模式由“认知教材———重点、难点突破———检测、总结”这三个步骤组成,即把教室的教师一“讲”改为学生三“动”的课堂活动方式,三步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环节,给学生以自主、创意、乐趣和成就感,有助于减少厌学情绪,使课堂充满活力。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从互联网上下载信息》是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网络世界”,“第三章网上搜索”中的第二块内容。本章内容分3课时。《从互联网上下载信息》是在学生熟知了网络基础知识,互联网中的常见术语,IE的基本设置以及熟练掌握了通过关键词,利用搜索引擎方便快速地查找资料的基础上展开的第2课时的教学。

  在本课时中,学生通过完成特定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巩固了第一课时中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理解搜索引擎及关键词,同时也有机地形成了学生对现有的信息进行分类、筛选、组合以及鉴别的能力。(注:本课原题目称之为《下载软件》,主要内容为从http、ftp站点下载软件,教材中关于下载问题讲的比较零散,我是将此内容作为一个专题来讲的,命名为从互联网上下载信息)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理解下载的作用和意义;

  能力目标:基本掌握下载的四种方式,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在学习中探究规律,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高中学习生活的情感

  重点:四种下载方式

  难点:四种下载方式和小组的配合

  二、说教法

  教师在占用课堂时间较少(大约是30%)的情况下,采用演示法、讲解法、指导法,以任务驱动模式来达到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在教法中适时地给予学生启示。

  三、说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实际操作、探究学习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采用“小组制”,目的是考虑到整个班级水平差异,分8-10个小组,在每组中设立一位计算机水平相对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这组学生的答疑和管理这组的纪律等工作,这样不但能分担教师的负担,而且能让更多的学生当堂掌握知识,并且有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在发挥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同时也使得本组学生的配合更加默契,也为今后的网页设计中的小组合作打下基础。

  四、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首先,在大屏幕展示一个电子课文网页,(关于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有教学过程、练习题及答案)

  创设一个情景:因为我们在学习此过程中的时候有些同学对这部分知识理解的不透彻,或需加深理解,有些同学需要找一些练习题来做,引出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和资料的保存整理

  (二)新课

  1、介绍“下载”的概念

  下载:把互联网中的有关的信息资源保存到自己计算机的过程

  2、四种下载的方式

  (1)保存网页:注意保存时的类型(WEB页,全部;WEB档案,单一文件;网页,仅HTML和文本文件),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类型

  (2)保存图形:最好能重命名

  (3)保存文字:注意保存的载体为一些字处理软件,易犯的错误为选中文字并复制后,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直接粘贴。

  (4)下载文件:注意“在文件的当前位置打开”的含义

  方法一:左键单击 方法二:右键->目标另存为 方法三:下载工具,网际快车

  *教师演示四种下载方式,其中下载文件只演示前两种方法,后一种方法只简单提及,由学生自行探索。

  *学生完成任务:利用搜索引擎,查找并下载有关“三角函数方面的资料”

  要求:(1)、由小组合作完成;

  (2)、建议的分工模式:组长负责建立共享文件夹,各组员将收集到并经过筛选、整理等处理的信息存入此文件夹中,最后由组长负责合成。软件不限

  *学生代表演示资料

  3、总结学生演示内容并补充讲解

  (1)归纳法,尤其要对教学难点进行讲解,并得出结论

  (2)信息的搜索、筛选、整理和汇总的要点与注意点

  (3)小组合作的配合

  如还有时间:可让学生在互联网中找一些喜欢听的歌曲下载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双绞线的制作》

  一、 说教材

  1、 分析教材

  《双绞线的制作》选自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的《局域网建设与管理看图实训教程》课本里的第二章第二节。

  课本第一章介绍了网络的基本知识,包括网络的概念、网络的分类、联网的基本硬件设备,学生在理论上大体认识了网络,本节课重点放在组网的实战方面——双绞线的制作,让学生学会双绞线的制作,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网络的兴趣,并为下一章《组建局域网》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既是前面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知识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网线规格(EIA/TIA568B)的制作方法和使用环境。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联网硬件设备的认识,加深对网络的理解,提高学习网络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坚强的自信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做一个勤奋好学,竞争意识强,脚踏实地的国家栋梁之才。

  3、 教学重点:双绞线的制作

  4、 教学难点:网线外部绝缘线的剥法

  压制水晶头的方法。

  二、 说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教学方法恰到好处,就会事半功倍。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学理念,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因此,我将采用“示范 +实操”的教学方法,具体是:

  1、 讲授法和演示法相结合:我通过课件向学生讲授制作双绞线的步骤,同时通过展示平台和投影仪将双绞线制作的全过程形象直观的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能很好的看清双绞线制作的每一个细节,掌握制作方法。

  2、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正确的示范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及学习能力。

  3、 练习法: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操作练习,通过分组练习,使学生学会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掌握双绞线制作的操作技能。

  教学设备:

  1、教师:电脑、展示台、投影仪、压线钳、水晶头、超五类UTP双绞线(约1M)、测线器。

  2、学生:压线钳、水晶头、超五类UTP双绞线(约1M)、测线器。

  三、 说学法

  古人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力争做到学与练紧密结合,我让学生先仔细观察、认真分析领悟到制作双绞线的要点和难点,再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操作,边思考边操作,遇到难点及时提问,互相请教,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现拟定以下学法:

  1、 观察法:教师演示操作,让学生仔细观察,并熟悉操作步骤,体会操作重点和难点。

  2、 主动探究法: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操作,勇于实践,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 说教学过程(本节课共45分钟)

  (一)、复习导入(4分钟)

  1、 课件引入,重温“网络”概念。

  通过“网络”概念的课件引入,在复习旧知的同时导入本课内容。

  “网络”概念:

  计算机 双绞线 交换机 双绞线 计算机

  2、 设置疑问,出示教学目标。

  提问:是不是直接用双绞线就可以完成连接了呢?

  提问的同时,向学生展示一段原始的双绞线(既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双绞线)、一块网卡和一台交换机,引导学生注意这三样东西的接口,让学生认识到原始的双绞线根本不能把网卡和交换机连接起来,从而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双绞线的制作。

  (二)、新课讲解(11分钟)

  1、 通过投影仪展示双绞线制作材料,讲解设备使用方法:

  使用展示平台,通过投影仪向学生展示制作双绞线所用到的材料和设备:水晶头、超五类UTP双绞线、压线钳、测线器。让学生清楚看到实物,并就其功能和使用方法一一讲解。展示过程中,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水晶头和超五类UTP双绞线(前一章已学)的特点,达到复习、巩固知识的效果。通过讲解压线钳和测线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两样工具的使用,为下一步双绞线制作做好准备。

  2、 演示、讲解双绞线的制作过程:

  (1)、剥线。剥线就是利用压线钳剥线刃口将双绞线的外皮除去1.5cm左右。剥线在网线的制作过程中算是一个难点,在剥双绞线外皮时,手握压线钳要适当,剥线刀刃口间隙过小,就会损伤内部线芯,甚至会把线芯剪断;剥线刀刃口间隙过大,就不能割断双绞线的外皮。所以我在剥线操作演示中,会将正确的剥线方法和常见的错误剥线方法进行对比演示,并在对比过程中强调正确性。通过对比讲解,能让学生快速地掌握正确地方法,减少出错的几率。在操作演示过程中,教育学生使用设备要注意安全,爱护学校的设备。

  (2)、理线。理线就是把剥好的双绞线里的4股8根线芯按照EIA/TIA568B规格(左起: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进行排列并整理好,常见的错误理线方法就是将绿色线放到第4只脚的位置,即:白橙——橙——白绿——绿——白蓝——蓝——白棕——棕。所以我通过课件的形式用投影仪把EIA/TIA568B规格排列的样图展示在大屏幕上,通过展示平台和投影仪把理线的过程展示在大屏幕上,方便学生记忆和掌握。

  (3)、压线。压线就是把排列并剪好的双绞线压入水晶头的过程。这步操作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关键在于水晶头接头处,双绞线的外保护层需要插入水晶头5mm以上,而不能在接头外,因为当双绞线受到外界的拉力时受力的是整个电缆,否则受力的是双绞线内部线芯和接头连接的金属部分,容易造成脱落。为了说明这点,我将用正确的压制方法制作一个水晶头,同时也用错误的方法制作一个水晶头,然后通过投影仪投影在大屏幕上,通过对比演示,让学生在对比中掌握正确的压线方法。因为在压制水晶头过程中如果出错,这个水晶头就报废了,所以教育学生制作压线过程中要细心,先观察好后再动手,尽量做到一步到位,避免因出错造成的浪费,发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中华美德。

  (4)、测试。双绞线制作完成后,为了验证其连通性的好坏,需要使用测线器进行测试。这里通过投影仪向学生介绍测线器的使用和测试双绞线的方法。

  (三)、课堂练习(24分钟)

  巩固课堂知识是教学不可缺少的过程,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操作技能,我安排了如下的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一条T568B规格双绞线的制作,并使用测线器测试通过。

  我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分组操作练习,让他们消化操作,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分组练习的好处在于人人动手操作,不懂之处可以问同组的同学,互相帮助、互相沟通、互相交流,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并且通过学生组与组之间比赛式的练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时,我走到学生中间,观察、分析、处理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对于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请同组学生给予帮助,鼓励他们多动手操作,这样才能熟能生巧;对于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并鼓励他们把自己的经验告诉给其他同学,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四)、课堂小结(5分钟)

  把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小组制作合格与不合格的网线)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学生看,进行简单点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快乐,同时归纳总结本课的内容,再次强调重点和难点,并布置学生课后要多加练习,做到熟能生巧。

  (五)布置作业(1分钟)

  课本P36——P37,本章练习。通过做习题加深理解并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总之,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图形图像文件的浏览》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06-18

精选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3篇02-26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精选11篇)08-09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07-26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07-26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集锦7篇03-01

【精华】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三篇02-27

【热门】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三篇03-17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合集五篇03-18

【实用】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4篇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