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古诗词复习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词复习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词复习教学设计 篇1
一.导入:情景导入,确定目标。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不管是上至我国第一部诗歌道总集《诗经》,还是下至唐诗、宋词、元曲,都有很多精典篇章,我们也学习了不少。初中三年我们一共学习了其中三十首,【投影】另外还有二十几首附诗,不知同学们是否还记得,下面老师就从中点几篇,大家来背一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天净沙秋思》、《春望》。
不错的,同学们背得很熟,但中考中让我们背诵整首诗的可能性并不大,它往往是以什么形式来考查我们呢?(名句填空、诗歌赏析)【师板书】
二.背一背:看谁记得多,记得牢。
好,今天我们就一起围绕这两点复习。今天我们仍然采用两组竞赛的方式,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比赛的规则。【投影】师读
今天,我们要看一看哪个组将会在这次诗歌复习竞赛中获胜。A组有没有信心?B组呢?
好,下面我们进入第一环节:名句填空。【投影】说到名句填空,这么多首诗,名句也很多,老师将它们分了类:
首先请A组同学为B组选题,并指名答题。
不错的,都答对了,但你能否到黑板上把它们写出来呢?请这位同学上黑板来写一写,下面的同学拿出本子也写一写。
他写得对不对?有没有错别字?他们应得多少分?
下面请B组同学为A组选题,并指名答题。你也来写一写,下面同学再在本子上写一写。有没有错误?他们应得多少分?好,不错的,两组打了平手。我们再来看看其余的题目,一起来回答。
很好,通过第一个环节,我们知道学习诗歌,首先得把它背上,不但要背熟,而且还要会写。因为只有会写了,才能把中考中的名句填空的分数收归囊中,对吧?!
三.品一品:看谁理解得深,理解得透。
当然,学习诗歌,记忆是基础环节,真正要把握这首诗,还要能理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盐城市中考中一道诗歌赏析题【投影】
请看题,老师把这道题读一遍,同学们看看应选哪一个选项。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为什么选B呢?我们来看一下正确答案。
不错的,同学们的理解能力很强,一下子就把这道题做出来了。这只不过是牛刀小试。下面进入第二个环节,抢答题,谁先举手谁回答,答错了机会让给另外一组。【投影】
经过上一轮的自由抢答,我们来看一看双方的`得分。A组多少分?B组多少分?这一轮A组胜出。B组要加油啊!有没有信心在下一轮中超过他们?(有)那我们就拭目以待了。
四.想一想:看谁归纳得好,归纳得妙。
通过上一个环节的学习,同学们有没有留意这些题目都是从哪些角度出题的?我们把它们归纳出来,以后自己复习的时候就有章可循了。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有没有谁来补充。
同学们说得很好,赏析诗歌无非从这几个角度入手,请看大屏幕。【投影】
把握诗歌形象
推敲关键词句
品析艺术特色
理解诗歌主题
五.练一练:看谁运用得精,运用得活。
知道了赏析诗歌的一般角度,下面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请同学们作一回中考命题老师,分别就《望岳》和《杜少府之任蜀川》为对方出三道题,注意出题的角度和提问的方式,并整理好答案,时间5分钟。
时间到,先请B组出题,A组接题(指名出题,你请谁答题),A组一共答对了多少题?
老师也为这首诗编了两道题,请同学们答一答。
下面看A组的了,A组出题,B组接题(指名出题,你请谁答题),B组一共答对了多少题?老师也为这首诗编了两道,请同学们再答一答。
不错,两组同学表现的各有千秋。出题者出得好,题题都问到了点子上,都问到了诗歌赏析的关键之处;而答题者答得更妙,句句都答到了位,答得对方心服口服。真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啊!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得分情况。最终A组在这次诗歌复习竞赛中获胜,让我们同热烈的掌声对他们表示祝贺,但是B也不要所馁,下一次我们有的是机会。
六.总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了解复习诗歌的一般方法,也了解了诗歌常规的命题角度,其实也学会了自我复习诗歌的方法。同学们的表现都不错。课后请同学们一方面要将所学的诗歌能熟练背诵默写,并加以理解。另外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自选一首诗,编三道诗歌赏析题,然后我们汇编在一起,打印出来,做个练习,看看谁能做得最好。
好,这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古诗词复习教学设计 篇2
复习理念:
通过回顾与整理课内外古诗,使学生养成自我复习、积累古诗的习惯。我还严格遵循了以下三个复习原则:复习过程要简约,复习方法要整合,复习内容要全面。另外,为了避免复习课枯燥无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设计过程中力求强调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复习氛围中读诗句、晓诗意、记诗句、用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
复习目标:
1.交流记忆古诗的方法,帮助学生整合归类古诗。
2.利用思维导图整理复习,重温诗句,学以致用。
3.学会灵活积累、运用古诗,养成自觉阅读与积累古诗的良好习惯。
4.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
复习重、难点
1.学会整合归类所学过的古诗。
2.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复习准备:
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复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古诗历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千百年来传诵不衰,深受人们喜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词大会,领略古诗词的魅力。(板书课题:古诗词)
二、交流方法,灵活积累
1.过渡:我们学过的古诗也很多了,犹如一个繁花似锦的百花园,大家是如何背诵古诗的呢?相信同学们一定有自己的绝招,谁愿意把你的绝招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板书:记忆古诗的方法)
2.学生交流记忆古诗的方法,师随机板书:熟读成诵法、古诗吟唱法、理解记忆法、看图记忆法等。
3.学习归类列表法。
(1)回顾本学期的课内外古诗有哪些?生答。(课件出示)
(2)师生配合,利用思维导图板书整理并复习背诵课外古诗
三、分组梳理课内古诗
1每组利用思维导图框架梳理一首诗,包括作者、朝代、内容、表达思想。
2.组内交流。
3.全班展示。教师随机板书,梳理课内古诗。
四、闯关比赛
1.过渡:在小组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起复习了本册书的课内古诗,但老师知道,大家的诗词储备绝不仅仅限于课内,老师特意准备了一次闯过游戏。希望同学们在闯关过程中能大显身手。预祝你们小组闯关成功!
2.出示课件。
第一关:吟诗对对。
(1)举头红日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落三秋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呼作白玉盘。
(4)______________________,吹花送远香。
(5)临行密密缝,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沙暖睡鸳鸯。
第二关:金睛火眼。
细心观察,找出诗句中的错别字。
(1)不知细叶谁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新荷浮水层层碧,小草慢坡片片青。
(3)儿童放学回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4)路人借问摇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5)迟日江山立,春风花草香。
(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青蜓立上头。
第三关:巧妙运用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也会随口吟诵。请看下列情境,你想到了哪些诗句?
(1)爸爸刮胡子,过两天又长出来。小明幽默地说:“_______________。”
(2)春天柳树长出了嫩绿的叶芽,垂挂着万千根枝条,我不禁想起贺知章的诗句“_______ ___ ___。”
(3)“_______ , ___ _ _。”我们要爱惜粮食,因为每一粒都是农民伯伯辛苦劳动得来的。
五、总结梳理
1.组织学生对照板书总结本节课内容。师:今天的复习课,同学们表现非常积极,不但复习了学过的古诗,还领悟了不少的复习方法。
六、迁移运用,课上练笔
1.师:大家看,思维导图不但能帮助我们整理记忆、背诵更快,还能帮助我们梳理知识,把握重点。我们要学着画思维导图,用思维导图。古诗词用简练的语言,表达的意境却意味深长,如果我们在说话、习作时能恰当运用,就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一些景物、一些画面、一件事情让你想到了哪句古诗呢?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在写话之前先画一画思维导图,把思路整理清楚,写话的时候就不会东拼西凑、思路混乱了。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吧。
2、指名展示
七、布置作业
1.完成写话练习
2.自主选择
(1)课下再搜集两首你喜欢的诗整理在采蜜集上;
(2)自由选择一首古诗做诗配画。
古诗词复习教学设计 篇3
复习理念:
小学语文复习是以巩固学生所学语文知识与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迁移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的。因此,在设计本节复习课时,我充分利用六年级下册的古诗教材,并通过回顾与整理小学阶段所学过的古诗,使学生习有所得,自觉养成自读自悟古诗,自我复习、积累古诗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复习技能和方法水平。我还严格遵循了以下三个复习原则:复习过程要简约,复习方法要整合,复习内容要全面。另外,为了避免复习课枯燥无味,消除学生对复习课的抵触心理,改变沉闷局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在设计过程中还力求强调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复习氛围中知诗人、读诗句、晓诗意、悟诗境、记诗句、用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复习目标:
1.交流记忆古诗的方法,帮助学生整合归类古诗。
2.重温读诗句、晓诗意、悟诗境的方法,并学以致用。
3.学会灵活积累、运用古诗,养成自觉阅读与积累古诗的良好习惯。
4.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复习重、难点
1.学会整合归类小学阶段所学过的古诗。
2.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意,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复习准备
教师准备:1.将小学阶段重点古诗进行整合归类。2.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1.重温六年级下册所学过的古诗。2.回顾以前所积累的古诗,并加以整理,编成目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复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古诗历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千百年来传诵不衰,深受人们喜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漫步古诗园,领略古诗的魅力。(板书课题:漫步古诗园)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导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直接明确本节课复习的内容,以此诱发学生的复习欲望,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复习的状态。】
二、交流方法,灵活积累
1.过渡:我们小学阶段学过的古诗不计其数,犹如一个繁花似锦的百花园,如何又准又快地记忆所有的古诗呢?相信同学们一定有自己的绝招,谁愿意把你的绝招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板书:记忆古诗的方法)
2.学生交流记忆古诗的方法,师随机板书:归类列表法、熟读成诵法、古诗吟唱法、理解记忆法等。
3.重点交流归类列表法。
(1)回顾古诗分类的依据。(可以按诗人分,可以按内容分,可以按题材分,也可以按朝代分等。)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根据诗人和朝代对古诗进行归类。
(3)小组汇报交流,展示成果。教师作适当补充,并出示课件。(表格内容略)
朝代诗人所写的诗篇
(4)组织学生根据题材对古诗进行归类。(提示学生可参考六年级下册的回顾?拓展二和《古诗词背诵》板块。)
(5)教师作适当补充,并出示课件。(表格内容略)
题材对应的诗篇
4.根据板书鼓励同学们课后用自己喜欢的记忆方法把小学阶段积累的所有古诗进行整理、归类。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交流记忆古诗的方法,有效地进行了资源共享,使学生从中“得之以渔”,并学以致用。整个环节,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参与者的角色,把课堂的'教学时间和空间还给了学生,使学生复习兴趣浓厚,复习氛围活跃,收到了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三、重温学法,品读古诗1.指名背诵唐代诗人杜甫写的《江畔独步寻花》。
2.出示诗内容。
3.回顾五言诗和七言诗的诵读方法。
4.指名朗读《江畔独步寻花》,随机点评。
5.回忆交流理解诗意,感悟诗境的方法。师板书:晓诗意、悟诗境的方法:结合注释,读中理解,联系插图,发挥想象等。
6.出示《江畔独步寻花》诗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画面,通过想象来感悟诗境,理解诗意。
7.入情入境地诵读《江畔独步寻花》。
8.巩固练习:根据出示的诗意图,背出相应的古诗,并感悟其诗境,理解其诗意。
9.总结学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复习的重难点,为了让学生重温读诗句、晓诗意、悟诗境的方法,我以六年级下册《古诗词版块》中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为例,引导学生回忆交流,并加以点拨小结。最后通过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从而提高复习技能。】
四、快乐闯关,加深记忆
1.过渡:为了加深同学们对古诗的记忆,老师还准备了系列闯关练习,希望同学们在闯关过程中能大显身手。预祝你们闯关成功!
2.出示课件。
第一关:吟诗对对。
(1)乡村四月闲人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霜叶红于二月花。
(3)桃花潭水深千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潭面无风镜未磨。
(5)两岸青山相对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家家乞巧望秋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笛弄晚风三四声。
第二关:诗献四季。
把自己最喜欢的古诗献给最喜欢的季节。
第三关:百家争鸣。
思念家乡时,我们吟——感谢母爱时,我们吟——依依惜别时,我们吟——赞美柳树时,我们吟——喜迎春节时,我们吟——观赏瀑布时,我们吟——第四关:金睛火眼。
利用你们的金睛火眼,猜诗主,说出处,看谁最厉害!(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
(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5)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6)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3.师小结:通过闯关练习,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对古诗的热爱,也看出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诗句。恭喜你们,你们都顺利过关了!【设计意图:采用形式多样的闯关练习,使枯燥无味的复习课变得饶有趣味,不但调动了学生复习古诗的热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又打开了学生的记忆大门,使一首首短小精悍的古诗再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从中受益匪浅,习有所获。】
五、迁移运用,促进提高
1.过渡:“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偷。”如果我们在说话、习作时能恰当运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请看下列情境,你想到了哪些诗句?
2.出示情境题,指名回答。
(1)一位慈母在子女外出前,借着油灯的微光为子女缝补衣服,此情景真可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刮胡子,过两天又长出来。小明幽默地说:“_______________。”
(3)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让人情不自禁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
(4)中秋佳节,手捧着香甜的月饼,凝神眺望着皎洁的月亮,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远在大连的表弟,心里默默祈祷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英雄被敌人抓住了,敌人对他说:“只要你肯说出八路军在哪,我就放过你!”可小英雄昂着头说:“我要像石灰一样:“_________________。”小英雄被敌人杀害了,可他永远留在我们心里。
3.在日常说话、习作中,你们巧妙地运用过哪些诗句?(指名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仅在于其掌握知识的多少,更在于能否学以致用。设计情境题,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将自己所积累的古诗运用到平时生活和习作中,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语文能力的提高。】
六、交流收获,总结提升
1.组织学生交流复习收获。
2.总结:今天的复习课,同学们表现非常积极,不但复习了学过的内容,还领悟了不少的复习方法。但小学阶段所学的古诗,只不过是古诗园的一角,要想对古诗有更多的了解,我们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功夫。我相信,只要同学们一起努力,一定能大有收获。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交流复习收获,目的是使学生能从多个角度去体会,共同分享成就感。进行课堂总结,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七、布置作业,凸显个性
1.继续漫步古诗园,丰富古诗积累,并整理归类,资源共享。
2.自主编制古诗练习,与同学互相交换进行考查。
3.选做题: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搜集一些回环诗进行吟诵,也可以自己当“小诗人”,创编古诗。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突出个性化,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使学生自觉养成自我阅读与积累古诗的良好习惯。】
古诗词复习教学设计 篇4
一、复习设计说明:
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文的学习是青少年了解民族传统,接受优秀民族文化熏陶的捷径。《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文的学习作了明确要求,要求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古今优秀诗文。本期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时,我进行了一些探讨,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教学故诗的复习设计。
二、教学目标:
1、体会诗的意境及作品风格。
2、领略诗歌和音乐完美结合的神韵,吟唱仿写古诗词。
3、学生作品——仿诗。
三、教学过程:
(一)、教师活动:
1、复习以前所学古诗词。
2、指生朗读或背诵所学古诗
3、分类复习如写景、说理等类的古诗。
4、自主、合作、探究、赏析理解古诗的意思。
5、讨论、探究古诗词特点。
6、仿写古诗词。
7、学生作品展示。
8、互评互改仿写古诗作品。
9、作业:默写制定古诗背诵篇目
(二)学生活动:
1、复习以前所学古诗词。
2、 指生朗读或背诵所学古诗
3、分类复习如写景、说理等
4、自主、合作、探究、赏析。
5、讨论、探究古诗词特点并理解古诗的意思。
6、仿写古诗词。
7、学生作品展示。
8、互评互改仿写古诗作品。
9、作业:默写制定古诗背诵篇目
四、教学反思
古诗词很好的体现了汉语的音乐美,有双重叠韵,有平仄相对,通过演唱,学生可以深切地感受汉语的那种节奏感、韵律感,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复习古诗词的教学目的:
1、继续领略诗歌和音乐完美结合的神韵,体悟纯文学艺术和流行文化互相融合的精妙,增强对诗歌艺术的亲和力。
2、通过古诗词的复习,学生做到:读一读,感受美;鉴赏美;看一看,理解美;写一写,创造美。
3、提高艺术鉴赏水平,积累古今诗词。
教学方法:吟诵——翻唱——仿写。
注重实践,注重体验
本堂课复习目标设计的意图在于:让语文课充满“语文味”,让学生体会诗情画意,吮吸文明智慧,激发自己创作诗歌的热情。让学生仿写古诗词,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创造,从而提高自身文学素养。
古诗词复习教学设计 篇5
第一版块:古诗文阅读与鉴赏(7题33分)
1.名句名篇默写题与文学常识题
知识范围:课标建议的60个背诵篇目;文学常识以中国古代作家为主及60个背诵篇目名称、作家及朝代。
默写时要注意:
(1)今年高考是四选三选默,选择最有把握的几句来填写,千万不要多默。
(2)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书法。(建议拿到试卷就先填写默写内容)
(3)要求“一字不差”。如默写内容印象不深,可先记得几个字默几个字,后面想起来了再默。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
⒌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
6">(高雅,洁身自好)
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A.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B. 思想感情术语: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第三种类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义)
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
⑴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⑵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⑶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⑷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⑸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⑹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⑺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⑻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9">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我们认为不会考,但是课本中有,我们还是要了解一点。)
第四种类型: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
常式问: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
变式问: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类:
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⒉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
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
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
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⒍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第二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⒊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反语;
⒋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
第三种: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
2、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常考)
第四种:结构(构篇)方式
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
第五种类型:语言炼字类
常式问: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变式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炼实词:动词,表颜色的词,拟声词,叠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语(自,孤,独,冷等)。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炼虚词:数词,连词,副词等。炼押韵(平仄):调换词序
注意:一般而言,五言诗在第三字,七言诗在第五字炼字
特别注意下面的另一种不同题型:
常式问: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着眼于全篇语言风格)
变式问: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正确解答:一般从这些词语中选择答案(语言特点类术语):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
第六种类型:分析诗眼类(或在全篇思想内容方面,或在全篇结构形式方面)
常式问:诗中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变式问: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具有统摄(总结)作用?为什么?
古诗词复习教学设计 篇6
初三的新课已全部结束,现已进入了总复习阶段,而在复习阶段古诗词的复习又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为什么这样说呢?其一,说到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学,人们往往对唐诗、宋词、元曲倍加赞赏。的确,中华民族是一个诗的国度,几千年积累的诗歌文化是炎黄子孙的文化瑰宝。它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其二,在近些年的中考语文考试中,古诗词鉴赏一直占有一定的分值比例,而且难度越来越大,题型越来越完善,已成为中考备考的一个亮点。但古诗词鉴赏,对众多的学生而言都是一个薄弱点,因此,这次讲课我安排的内容是《古诗词鉴赏》专题教学。在讲课前,下面我先从教材内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等方面作以具体说明:
一、说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陕西语文中考说明》也要求学生能分析概括诗文的思想内涵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欣赏诗文典型的形象特点和鲜明的语言特征以及常见的表达技巧。古诗词鉴赏类的考题一般放在阅读理解或积累运用部分,一般一首诗两个小题,所占分值4分左右。以考查浅易的古代诗词为主,其考查的内容有:
1、古诗词曲的朗读和背诵(主要是句子的停顿和默写题);
2、古诗词曲中有关词语的含义、作用以及句子的理解;
3、古诗词曲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感情;
4、古诗词曲的写作技巧及风格的赏析。总之,要做好此类题,需具备一定的鉴赏技巧和表达能力。
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因此,下面我从学生情况方面作以简要分析。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据两个学期来的多次考试和上周举行的摸底考试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差,尤其是文言文和古诗词鉴赏部分,不能将所学的课本知识灵活运用。古诗词方面仅能达到的是背诵默写,对于赏析此类题学生很是棘手,很少有人能做出正确地解答。无论从教材角度,从中考角度,还是从继承与创新文学遗产的角度上,培养与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已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在复习阶段针对这方面加强指导和训练,如同为学生雪中送碳。
(二)据此我安排了以下教学内容:
从古诗词曲的意象,风格,主题,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总结,让学生对古诗词曲等方面的知识有一个系统地了解,再从中考古诗词阅读的常考题型该如何去做这方面作以重点指导。
(三)根据以上教学内容力求实现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古诗词曲的基本知识,理解其内容,体会诗人情感,掌握基本的鉴赏古诗词曲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
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通过设疑、讲解,学生合作探究等方法,学会品味诗词的丰富内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进而陶冶其高尚情操,培养其审美情趣,鼓舞其奋发有为。
(四)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要讲求循序渐进,只有掌握了古诗词曲的基本知识学生才能在此基础上完成好所考查的内容。所以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安排为:让学生掌握初中阶段所学的古诗词曲的风格,主题,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根据自己对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设计在“小试牛刀”,当堂检测学生对所学方法是否能灵活运用,有效应对古诗词阅读考查题。
二、说教法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比传授现成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学中最重要的是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鉴于此,我决定在教学中首先与学生建立真挚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
古代诗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等均感到陌生疏远,老师平时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往往还是略知皮毛而不得要领。鉴赏古诗词而又重在学生自己对诗歌的体验感受,因此老师只有教给了学生一套赏析古诗词的方法,学生才会在做题中迎韧有余。所以教学中我会采用讲授法。
课堂上学生的讨论能增大信息量,使信息呈现立体交叉方式传递,同时也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民主气氛更浓,也有利于激励广大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争辩能力,激发其创造性思维。所以教学中我除了采用讲授法之外还会贯穿运用讨论法组织教学。
一节课上要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古诗词知识,并要做题进行强化训练,课堂容量势必增大。而多媒体下的古诗词教学较比传统的教学更加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我会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埃德加富尔曾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圣陶先生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这都说明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与同学的讨论交流中培养其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实现自主式学习、探索性学习、协作式学习。另外还要让学生学会捕捉课堂上有价值的信息,及时做好笔记储备知识,为课后进一步消化、巩固知识所用。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课
中华民族是一个诗的国度,古代诗歌语言精练,意境优美,寓意深邃,几千年积累的诗歌文化是炎黄子孙的文化瑰宝。从幼儿园的接触诗歌,中小学的学习诗歌。都体现了对古代诗歌这一文化瑰宝的传承;历届中考对于古诗词的考查也都占了相当大的分值比例,由此可以看出古诗词在学习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掌握古诗词除了背诵积累外,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鉴赏古诗词,这节课老师就是要教给大家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出示课件1)
(二)教授古诗词的基本知识(重点强调)
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诗歌意象。(出示课件2、3)还可让学生列举其他一些事物所代表或象征的意义。
2、让学生了解诗歌的风格。(出示课件4)每种风格的诗让学生举例。
3、让学生了解诗的思想感情。(出示课件5)
4、让学生了解诗的语言特点。(出示课件6)
5、让学生了解诗的表达技巧。(出示课件7、8)
(三)总结中考古诗词考查常见题型,并列举例子从中总结答题方法。(出示课件9、10、11)
常见题型:
A、品味关键词句B、理解内容情感C、赏析表达技巧
答题格式一般为:
(字词句)含义+(修辞、表现等)手法+表达作用(效果)+抒发情感(揭示道理)
(四)小试牛刀,训练学生答题能力。(难点突破)
1、出示例1、例2。(2008无锡和陕西的中考题。)
2、出示例3。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1、识记有关诗歌语言、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方面的一些总结性词语。
2、完成《名师解密》94页第6小题。
古诗词复习教学设计 篇7
一、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背诵、正确地默写古诗词
2、理解其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掌握基本的鉴赏古诗词的方法。
4、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进而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情趣,鼓舞其奋发有为。
二、教学重点
1、掌握基本的鉴赏古诗词的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
《西江月》的课外练习上,当堂检测学生对所学方法是否能灵活运用。
四、教法和学法
1、讲析法
2、朗读指导法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4、讨论法、朗读法和圈点勾画法.
五、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素材,制作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见到大家我非常激动。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在大家灿烂的笑脸上,看到了明媚的春光,感受到了盎然的春意。咱们每一位同学都是这大好春光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希望在这节课上,大家能占尽春光,展现自我。好不好?
(二)背一背
今天我们来复习第二单元的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出示幻灯片2)。明确本节课的内容。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来一个男女生背诗对抗赛,采取单挑的形式。通过这一环节来检测学生的背诵情况。
(三)赏一赏
同学们,我们的诗人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并用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春的画卷。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出示幻灯片3——17)
同学们,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在欣赏画面的时候,你联想到哪些有关的古诗句?欣赏完之后,你能不能写出来?
(四)写一写
出示幻灯片18
要求学生写出欣赏画面时联想到的古诗句。找五位学生到黑板前依次写出要求的古诗句。其余的学生在下边写。写完后找学生纠正错误。
此环节检测学生的默写情况。
(五)梳一梳
在学生熟练背诵、正确默写的基础上,梳理鉴赏古诗词的方法:一读二悟三赏。出示幻灯片19--20,并打印出来发给学生保存。
古诗词复习教学设计 篇8
复习目标:
1、准确掌握古诗词名篇名句。
2、明确中考的考查范围和出题类型。了解复习的重点和方法。
3、热爱古诗文学习,提升审美情趣。
复习重点:
复习积累名篇名句
复习难点:
积累、运用中提升审美情趣。
复习准备:
教师准备:设计方案,布置任务。
学生准备:先自主复习,初步分类。
复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出示目标
播放古诗词朗诵、演唱视频
出示本节复习课的目标
二调动记忆归类整理
名句接龙背诵
写景(春、夏、秋、冬)
抒情(爱国·思乡、怀人、送别、理想抱负等)。
哲理
小结:考纲中规定的`诗、词、曲34首,是复习的重点和方向。对名篇名句,应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背诵,正确默写。
了解中考题型:填句型默写、看诗题默写、提示型默写;分值约占10分。
古诗词复习教学设计 篇9
中考复习正在紧张进行,5月4日(青年节)按照学校安排,我进行了《中考古诗鉴赏专题复习》课堂教学。本节课我选取了诗歌鉴赏中的一个小的专题――古代咏月诗文,引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及技巧。现结合课前设计、课堂授课及课后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如下:
一、说课
《考试大纲》针对诗歌鉴赏提出了两个要求:
(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诗歌一般篇幅短小,意蕴深刻,叙事简练,情感内敛,它虽立足于现实,但是往往采取避实就虚的形式,或浓缩历史,或观照未来,或挖掘内心,又由于时代距离、文化底蕴、文言功底、鉴赏方法和经验等原因,古诗鉴赏对学生而言有着比鉴赏现代文多得多的障碍和难度。学生面对诗歌鉴赏有畏惧心理,怕做这类题目。有时满怀信心地做了,也拿不到多少分。特别是对民族学生学生更是一筹莫展,不知如何是好。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看法。
根据甘肃省中考考纲关于古诗词鉴赏的考试内容,具体到本课的具体复习
教学目标有二:
1.了解设题特点。
2.掌握古诗鉴赏基本术语,熟悉各类题型,提高解题能力。
针对学生实际及诗词赏析中学生答题的具体情况,本课的复习重点如下:
1.古诗鉴赏须知的术语。
2.各类题型示例及训练。
因为是复习课,所以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是识记积累,二是讲练结合。因为是专题训练,且复习课堂容量大,为了体现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前预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制作了导学案。同时为了让听课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有直观的了解,并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制作了典雅、优美的课件,使课堂教学内容与课件相得益彰。
二、课堂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按“积累”、“理解”、“赏析”、“应用”四个环节进行。
“积累”环节为预学阶段,让学生在课前积累课内外关于写“月”的诗词。课内展示由基础稍差的学生展示,课外积累的诗词由基础好点的学生展示。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解”环节是把学生积累的诗词按主题进行分类,诗歌按主旨主要分四类:一是思乡怀人;二是蕴涵边人的悲愁;三是蕴涵时空的永恒;四是喻人事之悲欢离合。让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按主旨将积累的诗词进行分类,并对四种类型中的典型诗词进行适当讲解分析。从而做到让学生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第三环节进行实战演练阶段,让学生使用学过的知识对古诗词进行赏析。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主体部分,计划安排20分钟,对四首诗词(两首课内,两首课外)进行鉴赏,鉴赏的题型包括词句理解、意境描绘、主旨把握、名句赏析、技巧分析、品味炼字等六个方面,涵盖了初中诗词鉴赏的所有考点。两首课内阅读计划用时8分钟,两首课外阅读计划用时12分钟。
第四个环节是应用环节,要求学生学以致用,写一段话,字数200字左右。要求其中要用到至少二句古诗词。要运用恰当,情景交融。引导语如下: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一轮明月,每个轮回都有自己的阴晴圆缺。欧阳修说得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人生多情,风月只是转移了我们的情思,给了我们一种寄托。明月这个意象高悬在诗坛上空,中国人从古至今保持着对它温柔的狂热,因为它对我们每个人都很公平,入心入怀,成为我们生命中恒久相伴的诗意。
三、课后反思
(一)对本次教学的反思
1.对教学环节设计的反思
因为是毕业班的复习教学,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很明确,教学环节也尽量简单,教学方法以讲练结合为主,这样尽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尽量加大课堂容量。这一点的设计还是较成功的。
2.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本课的时间安排初步设计是,情境导入2分钟。诗词积累8分钟,课内诗词背诵4分钟,课外咏月诗词积累4分钟。理解环节5分钟。课堂主体也就是诗词鉴赏20分钟。应用拓展部分4分钟,课堂小结1分钟。
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诗词积累环节略有点拖沓,超过初步设计的8分钟。诗词鉴赏部分由于时间较为紧张,所以对于学生的指导不够,上成了习题讲析课,缺乏对诗歌的充分挖掘。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学生较为出彩的一个环节,由于时间原因没有让学生展示,深为遗憾。从整体来看,课堂时间紧张,应在诗歌的选择上再精一些,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的时间。
3.对学习效果的反思
从学习效果来看,本节课完成了设计的教学目标,学生积累了至少8首关于咏月的诗文,初步掌握了诗歌鉴赏的方法,并从答题技巧上对学生进行了指导。但由于时间紧张,教学内容安排较多,所以学生的活动不多,只是展示了答案,对于为什么这样做,是怎样考虑的,还有什么不足等等没有进一步去探究。
(二)对古代诗歌教学的反思
除了本节课的得失外,在古代诗词教学的过程中也有一点自己的思考。
1.重视学生古典诗词的积累
九年级学生或多或少掌握了一点诗歌鉴赏的技巧,但相对诗词积累较少。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更不用说诗词赏析了。古典诗词是中学课本中的精华,教师指导学生适当地阅读课外的诗歌,体会优美的语言,如画的意境,品味诗歌或凝练或间远或含蓄或空灵或雄壮的美,领会诗人的情怀,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提高了他们的鉴赏诗歌的综合能力。古典诗词在中考试卷中以两种课型出现,一是诗词默写,一是诗歌鉴赏。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般诗词积累得多的学生,诗词鉴赏的能力也较强。而诗词积累较少的学生,因为缺乏必要的、可分析的素材,所以一般诗词的鉴赏能力也较弱。所以应引导学生积累古代诗词。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诗歌感兴趣,那么就会像香菱学诗那样抱着极大的热情专注于诗歌,咬文嚼字,细细品味,这对于培养理解诗歌能力有很大帮助。九年级学习紧张,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应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共同合作、交流、探讨诗歌,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也就事半功倍了。
3.培养学生关注意象的能力
意象是诗歌的组成单位,通过意象可以掌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尤其是写景诗更是景情境的结合如“唯有南来无数雁,与明月,宿芦中”这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诗人用“南雁”“明月”“芦苇”三个意象营造了色彩暗淡凄、凉冷清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的亡国之痛和漂泊悲苦之情。而且在我国诗歌中,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如:李白《春夜洛阳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落满城。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问:“折柳”是这首诗的关键,对吗?如果不知道“折柳”表惜别怀远之意,就无法回答,由柳想到离别再想到亲人,这样,全诗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情感就不难理解了。又如“月亮”是思念家乡、亲人的寄托物,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注重培养学生合理的补充和想象
诗歌因字数的限定,上下句之间有一些跳跃,学生在理解诗歌的时候就要进行适当的补充,使之完整。另外,诗歌言简而意丰,字虽少,却往往有着丰富的内涵。这就更加需要我们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准确把握诗歌内涵。
四、培养学生模拟再创造的能力
古典诗歌作为中华文化中最精致、最灿烂的一页,是整个中学教材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诗歌的特质决定了诗歌鉴赏是一种高度的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因此,我们指导学生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有很大的难度。以上谈到的只是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做法。当然,诗歌鉴赏是多方面的、综合的,除了以上几点我们还应该关注标题、作者、题材、注解、技巧、典故、语言风格等等。在这里不一一阐明。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结合诗歌教学的特征,立足诗歌本身,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寻找规律,掌握技巧,日积月累,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会有更大的提高。
古诗词复习教学设计 篇10
一、诗词复习要点
1.王湾《次北固山下》
(1)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句。
参考:用大小映衬的手法。小景(顺风而来的白帆)与大景(开阔平静的江面)互相映衬,精妙传神。
(2)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
参考:这两句中用“生”“入”二字用拟人化手法。将“海日”“江春”人格化,而寓有生机。生动地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3)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杜牧《赤壁》
(1)这首诗是怀古咏史之作,它题咏的是哪一件历史事件?赤壁之战。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别出心裁。
3.苏轼《浣溪沙》
(1)这首词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2)上阕描写了怎样的景色?幽静、充满自然生机、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象。
(3)赏析下阕。下阕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体现了诗人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性格。
4.王建《十五夜望月》
(1)这首诗通过渲染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营造了清冷寂静,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
(2)赏析“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
“地白”二字字庭中月色,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
“树栖鸦”三字,朴实、简洁中、凝练,既写出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月夜的寂静。
(3)赏析“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
“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还使人联想到月宫中美景。
(4)赏析“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两句。
这两句诗人不正面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将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深沉。“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化虚为实,给人以动态形象感,将无形的秋思写得生动可感。仿佛秋思随着银色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5)这首诗抒发诗人怎样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别离思聚的感情。
5.苏轼《水调歌头》
(1)分别概括上下阕的主要内容。
上阕写月下饮酒,词人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写对月怀人,词人由感伤离别而转为对离人的祝福。
(2)这首词反映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全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脱物外,但积极的出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全词的感情基调是乐观的。
(3)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全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是什么?(见课文)
二、文言文复习要点
(一)《古代寓言二则》
1.通假字:
(1)而置之其坐坐同“座”,座位
(2)反归取之反同“返”,返回
2.一词多义:
其:自度其足郑人的之:至之市到——去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他何不试之以足代鞋子
遽契其舟那,那个是吾剑之所从坠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度:自度duó其足量长短而忘操之代尺码
吾忘持度dù尺码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代剑
3.特殊句式:
(1)倒装句:郑人有欲买履者有个想买鞋的郑国人
无自信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反问句:不亦惑乎(表示委婉语气)不是很糊涂吗
4.性格:固执、迂腐
5.手法:通过人物对话讽刺;通过议论讽刺
6.道理: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7.启示:学习上不能读死书,死读书。要善于思考,灵活应用………
(二)《幼时记趣》
1.通假字:项为之强“强”同“僵”,僵硬
以土砾凸者为邱“邱”同“丘”,土山
2.一词多义:
之:故时有物外之趣(助词,的)昂首观之(代词,指“群鹤舞空”的景象)
项为之强(代词,指“昂首观之”)观之正浓(代词,二虫斗)
心之所向(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驱之别院(代词,指“癞蛤蟆”)
为:项为之强(因为)以丛草为林(当作)
以:徐喷以烟(用)以丛草为林(把)
3.固定句式:
作……观(当作……看),以……为(把……当作)
4.一个中心:记趣
5.两个原因:眼力好,善于观察和想像
6.三个故事: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
7.四幅画面:群鹤舞空图,青云白鹤图,神游山林,鞭打蛤蟆
8.语言简朴、自然、生动。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昂”“强”这一细节表现了观赏群鹤舞空图的专注入迷。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吐”“吞”生动表现蛤蟆用舌头捕捉小虫动作的迅速、准确,极为传神。
(3)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捉”,“鞭”,“驱”既表现驱赶蛤蟆过程,又表现了惊恐方定,随即惩罚蛤蟆,驱除强暴,同情弱小的急切心情。
(4)冲烟飞鸣“冲”使人想见蚊群在弥漫的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景。
(5)果如鹤唳云端“唳”仿佛使人听到鹤飞云端高亢的鸣叫。
(6)拔山倒树而来“拔”“倒”形容蛤蟆扑来的气势和力量,虽然在成人看来有违常理,但以儿童的眼光看却是自然、贴切,所以真实、生动,使人如见如闻。
三、巩固练习
(一)《次北固山下》
1.《次北固山下》作者,代诗人,他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一路行走,当舟次北固山下时,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题目中“次”是的意思,本诗属言诗。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集中表现了这一思想感情?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为人称道,请选择一个角度,作简要评析。
4.请发挥想象,具体描绘“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一联所呈现的画面。(30字左右)
(二)《赤壁》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他与同时期的并称为“小李杜”。“前朝”是指朝,周郎是指。
2.试简析这首诗的后两句的艺术特色。
(三)《浣溪沙》
1.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这首词的上阕的展示的画面。
2.说说下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水调歌头》
1.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什么?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3.苏轼的词以豪放著称,你还能说出宋词中与豪放相并列的另一种风格吗?并举两个作家。
4.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组是()
A、“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作者现实与理想、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思想。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作者由幻境回到了现实,表达了对人间生活的赞美。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是作者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地反问。
D、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之后,消极地逃避现实,想躲到天上宫阙去,不问世事的思想。因此,整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消极悲观的。
6.试分析这首词流传千古的原因。(提示:可从艺术构思和思想内容两方面分析)
(五)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郑人买履》选自《》,作者,x(朝代)人。
2.给下列字注音。①履()②宁()
3.解释字词。(1)履()(2)操()(3)宁()(4)罢()
(5)及()(6)遂()(7)市()(8)坐()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5.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6.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
(六)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编者是x。
2.给下列字注音。①坠()②遽()③契()④惑()
3.解释下列词语。①涉()②是()③遽()④求()
4.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②遽契其舟()
5.翻译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译文:。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
6.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7.“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是两则成语典故,你还能举出类似的成语吗?最少四个。
(七)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⑴张()目对()日⑵明()察秋毫()
⑶项()为之强()⑷盖()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必细察其纹理必先苦其心志
B、以虫蚁为兽徐喷以烟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项为之强
D、驱之别院故时有物外之趣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译文:。
②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译文:。
③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译文:。
④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译文:。
4、出自《幼时记趣》的成语有:(1)xx(2)xx(3)xx
5、“拔山倒树而来”的描写带有夸张想象,作者把xx想象为山,将xx想象为树。
6、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
【古诗词复习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复习教学设计04-28
古诗词教学设计06-05
圆的复习教学设计05-02
《复习4》教学设计04-04
《复习拼音》教学设计04-09
复习课教学设计09-21
统计的复习教学设计04-10
整理复习教学设计04-03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