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的随笔

时间:2022-03-08 03:35:40 教育 我要投稿

小学教育的随笔

小学教育的随笔1

  大凡语言皆有声,学英语自然也要学好语音。学好语音不但有利于正确地以声音表达思想,而且对词汇的学习和记忆大有帮助。传统单词教学都离不开大量的机械操练,久而久之使学生味同嚼蜡,毫无趣味。如果我们在声音上进行信息加工,即通过学生的听觉器官去感知单词的发音,将其声音遗留在学生的脑中,那么学生在听完一个单词之后,过了数天甚至数年回忆起来,尚有“音犹在耳”、“余音绕梁”的感觉。

小学教育的随笔

  1、声音呈现,感知新词

  对语言材料的感知和理解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呈现材料的方式。利用学生的听觉感官呈现新知,加深学生对单词的感知印象,使之尽快地进入长时记忆,同时利用在呈现环节中获得的丰富的语音信息完善该词在学生脑海中的存储形式,以便随时被激活提取。如 动物词汇教学中,以听声音的形式呈现单词dogduckcat,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注意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可以为单词记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改变声音节奏,强化语感

  孤立读单词,不仅使学生感到词汇学习的枯燥无味,失去兴趣,而且还不能让学生理解该词的真正含义与用法。因此,可以改变音的长短操练单词。如:Apple, apple, this is an apple。教师边说边有节奏地拍4次手,同一句话说3-4遍,第一遍比正常说话速度慢,然后逐渐加快,比一比谁说得又准有快。这样训练能强化学生对单词发音的记忆,并培养良好的语感。同时还可以改变音的高低。我在教反义词的时候是这样操练的.:如long-short long, long, long(声音越来越高),short, short, short(声音越来越低);同样可以加上动作,如tall, tall, tall (声音越来越高,用手演示越来越高),short, short, short (声音越来越低,用手演示越来越矮),还有big和small等等。把这些反义词放在一起操练,声音高低起伏,学生乐于参与,兴致勃勃,单词的含义也记得牢,记得准。

  3、掌握读音规则,增强记忆

  虽然英语单词的书写与读音之间存在一些差距,但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如果按字母或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把同音的词进行分类记忆,就能使学生达到听音知形、见形会读的境界,从而减少记忆单词的困难,提高记忆效果。例如:book, cook, look三个词中都有字母“oo” ,并且都发 [ u ] 的音,剩下的辅音字母与读音也差别不大,通过分析许多类似的单词就会

  很容易地被记住。再如,night, light, right, fight, might, sight, tight等其规则和规律也是很明显的。在教学中还可以渗透单词的发音规律,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的读音规则去拼读新词,看单词,来判断自己的发音是否准确。

小学教育的随笔2

  今天特别想说的是背单词。好多的学生单词背会了,但很快又忘了。如此反复几次,终于得出结论:本人太笨,不是学英语的料。但有的背会了,也记牢了。但就是不会用,不能完整、正确地表达其所要表达的意思。于是得出结论:英语太难了,不好学。

  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殊途同归——放弃英语学习。

  词汇学习固然非常重要,但一定要结合课文去学习,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和掌握词汇,也只有这样才能学会运用词汇。学英语和学语文很类似,学习英语不能只满足于“懂了”、“理解了”更不能满足于对单词,或只言片语的理解,而要积极创设英语的学习环境,不断地去练习,去运用,甚至要学会用英语思维。可见,单纯地记单词和词组是不科学的,并且运用重于理解。

  运用小组活动与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关系。

  目前,一些地方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还是习惯于“填鸭式”,照本宣科满堂灌,形式单调,内容枯燥。这种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英语课堂教学,不符合新大纲要求,不利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独立思维,尤其是难以使学生的个性、主人翁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应该也能使学生有机会相互切磋求解、相互合作。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以锻炼和发展,学生成绩能够大面积提高。

小学教育的随笔3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学习有认知性学习向体验性学习转变。体验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体验和感悟,从而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到底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我认为主要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就应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情感最丰富。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情感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情感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透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或直观演示、或猜谜语、或进行质疑……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用心教学气氛。“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用心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师生的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也就是师生间的和谐。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情感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我在教学“请、清、情、晴”这组形近字时,这一向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我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学生说:“太阳出来天就晴,应在青的左边放日,地上洒水就清洁是清,心里有事老想着是情”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就应是超多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潜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登罐雀楼》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村居》、《望庐山瀑布》、《春晓》等多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的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透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让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向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秋天的图画》描述的是硕果累累的是秋天,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透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的秋天,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3、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教学。

小学教育的随笔4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上帝在关闭了一扇门的同时,也为你开启了一扇窗。”可是,作为一名教师,我常常对门内的风景“望穿秋水”,对窗里的景致却“视而不见”。直到那天,我发现我错了!

  在一次大扫除过程中,一个忙碌的身影吸引了我的视线,之间他在教室的各个桌脚下认真地搜寻着那些细小的、极易被人忽视的垃圾,然后将那些垃圾捡起后,小心地放在掌心中。积攒多了,他就快速地仍进垃圾箱。来来回回几趟后,他又找来拖把在教室的水泥地上使劲地拖了起来。他的表现,在一些“消极怠工”的同学们的衬托下,显得格外耀眼。

  可是,在平时的学习上,他却是一名令我头疼的学生。他的学习成绩很不好,每张考卷上的分数总是羞于见人。如果“以成绩论英雄”的话,他是一个被成绩关在门外的失败者。可是今天,透过开启的“这扇窗”,我看到了他身上的'闪光点。

  因此,我想,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一定要重视评价制度的变革,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使一些考试成绩不佳的学生也能看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

小学教育的随笔5

  人的一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学生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必须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更新知识结构,去吸收新东西。可见,学习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教给学生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因此现代教师的主角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潜力,使学生获得必须的终身学习的本领。而学生灵活运用传授的方法又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反复训练的过程,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了不同的训练方法,

  一、预习是学好语文关键的第一步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潜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应对一篇新鲜生疏的课文,产生一种求知的愿望,在这种内动力的趋动下,主动地去研读课文。

  预习只需粗略的阅读,了解知识的梗概,以做到心中有数地去听讲,或者说带着问题去听讲。在课堂中,教师对新知识的传授,是在学生准备程度和此刻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的。问题的思考也是有较严格的时间限制,在这种状况下,理解者若对新的认识对象心中没数,往往就会紧张地“奔命”于老师设计的思维轨道中。这样一种心理不但影响对新知识的理解和理解,而且更不易用心思维,求疑思疑,触类旁通。这样,就一步不备,处处被动。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语文失去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严重影响成绩的提高和潜力的培养。

  二、预习的方法

  1、阅读法。

  阅读是预习的主要方式之一,首先应把书本上有关资料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一遍,容易理解的能够“走马观花”。对于陌生的新知识,决不能仅看一遍,而要多看几遍,反复研读,可在重点和难点部位做记号,以引起自己足够的注意。

  2、联想法。

  联想是预习不可缺少的贯穿于全过程的重要方式。由于语文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预习时总会引起一些联想。联想的过程,实际也是将知识融汇贯通、初步掌握的过程。有了联想,就能使自己的想象力得以发展。想象力是人的潜力之一,对学好语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正如列宁所说:“想象是极其可贵的品质。”

  3、设问法。

  从某种角度讲,能对某物提出问题,说明对该事物是了解的,同样,若对预习的资料能提出几个为什么,则说明预习是成功的,不怕不会学,就怕没问题。在预习时,除了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外,还应逐步锻炼自己变换思维的角度,要一题多问,故设难关,以求甚解的自学潜力。可见预习时应个性避免的`是那种表面无所不知,其实一无所知,头脑中一片混沌。勤于思考,多多设问,无疑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4、整理法。

  整理是预习全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透过预习,对新知识的掌握会做到心中有数,对已学会的知识自己会感到喜

  三、预习的步骤

  1、总览单元。现行中学语文课本都是以单元做为基本单位的,同一单元的几篇课文除各具有特色外,尚有其共同的知识和规律。因此,对整个单元浏览一遍,预先构成一个知识系统,明确单元要点,高屋建瓴,可少走弯路,便于比较和总结。

  2、分析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观察”美景的“窗口”,充分利用这个窗口,也就占据了“攻击”课文的有利地势。有的题目启人深思,

  3、熟悉作者。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和思想观念往往影响他作品的风格。

  4、了解背景。文章都是为时而作,有针对而写,有感而发的。对背景的了解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写作目的和中心资料,课文中选入的伟大作家鲁迅的文章,有些资料与背景有直接的联系。

  5、思考练习。对课后的思考和练习,若能事先思考,就会做到心中有数,在老师讲授时,就会找到这些问题的思考角度或^解答。这样既提高了作业的质量,同时又节省了时间。

  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它对培养我们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及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帮忙,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针对学生基础差的特点,从基础入手到提高潜力直至学以致用,,使学生在不同资料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潜力。

小学教育的随笔6

  对于幼儿教师而言,新入园的孩子除了“分离焦虑症”让我们头痛,还有一个最值得教师重视的,便是让幼儿体会“谦让”。

  今日午睡有一件事让我记忆尤为深刻。我们班有一对龙凤胎——叮叮、当当。对于上过早教的她俩来说,“分离焦虑”这个坎早已过去。由于他俩都比较好动,午睡期间精神状态极佳,一入睡室便争着要教师陪伴在一旁,我原本打算先哄睡当当,再“转战”叮叮。但在我陪同当当的过程中,叮叮一向异常不开心在床上爬来爬去,左右翻滚,最终索性皱着眉头张嘴大哭——“要妈妈”。当当轻声与我交谈“教师你去陪叮叮吧,我是哥哥,我自我睡觉。”说完这些话,当当主动让我去到叮叮身边陪伴她,他也如他自我所说,乖乖睡着了。

  休息时间结束后,我将当当的行为及时和小朋友分享,并对当当主动提出的“谦让”进行贴纸奖励。奖励生效后,午时的活动让我明显感受到叮叮对其他小朋友的态度有所转变,对玩具和点心不但不争抢,还会拿着给更需要的,哭闹的小朋友。

  生活中一些细微的行为动作,在孩子们的眼里,可能会成为教师重视程度及爱意多少的`表现;一旦孩子明白了你的鼓励机制及动作含义,他可能会更加进取主动去配合你;这一方式方法,也更有利于班级的管理及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愿每一位行走在教育路上的人心中都充满真爱,让我们一齐把真爱的种子种进孩子的心里,相信它能生根、发芽,并结出喜人的硕果。

小学教育的随笔7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教师积极地教,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积极地学,也就是能主动地参与和适应教学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是学生真正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当今,还有一些相当一部分老师,还是一如既往地把语文课堂变成讲堂,把知识嚼烂了一口一口地喂给学生,占据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使学生变成被动的'“活机器”,更有基者,过早地向学生呈现结论,用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考。这样,学生没有了思考的余地,只好生吞活剥地记住结论,无法提高学习能力,哪还有当主人的地位呢?那么该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周玉仁教授说得好:“给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与“要知道葡萄的滋味,必须亲口尝一尝”的道理一样,要学生学会学习,就要让他们亲自去探索。为此,教师要为学生探索知识创造条件,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探讨的空间并创设必要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内在动机。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会学、乐、学、善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教育的随笔8

  数学作为开发人脑资源,培养创造力的主力学科,对课堂氛围,学生集中精力,进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数学课的导入能以最少的话语,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进入数学王国,并且能承上启下,温故知新,激起学习欲望,又能联系以前知识,为进入学习高潮作准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下是我的两点总结:

  一、用悬念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直观的、具体的、形象的方式更能吸引他们,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自始至终创设各种方式的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例如:在讲授一节新知时,我这样设计新课导入,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教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教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教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教师。但教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教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二、培养师生情感,使其亲师信道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要使学生亲师信道,必须改变过去“一言堂”的课堂环境,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不再受束缚,使教学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发展,允许学生有想法,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要把问题交还给学生,激励学生在互动中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能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归纳的知识内容,教师绝对不说;能让学生做的教师绝对不包办;能让学生自己发现找出答案的教师绝不再作指导。只有在不规范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才可以作补充说明,绝不允许教师将自己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这样师生间的'距离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积极的情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思维和学习潜能。学生听课也伴随一定的情感,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当然,新课的讲授方式还有很多,但最终目的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小学教育的随笔9

  那天,班上的一个小男孩哭的满脸通红,跑到我这告状:某某同学掀他四个巴掌!当时一听,表示震惊!掀他的那个孩子在我面前表现一向很好,虽长的人高马大,却很是可爱,还品学兼优。更为震惊的是眼前的这个哭的撕心裂肺的孩子,也是个不错的人才。这两个人,怎样会发生磨擦!

  古人有云: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按捺心中的怒火,找来当事人。平日里温柔的小男生此刻异常淡定!应对我的和颜悦色不言不语。我想该是气到了极致吧?!

  被打的男生显得躁动不安,连哭带嚎:我就说他考英语的时候,抄书了啊!他就打我!!!我目问,他没有否定,也不说话,我再追问的时候,他再勉强说:是!但我没有作弊!那个被打的男生最终承认:他也没亲眼所见,听别人说的。

  那么问题清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有了。首先我对这个被打的男生进行了几语句语重心长的点拔:对于一个一度品学兼优的人来说,你说他抄袭,这对人家的自尊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伤害!况且你还是道听途说,他打你是给你一个教训,人不能够口无遮拦。有时候语言的伤害力不比武力差。他打你,你疼的是脸,而他伤的是心!这一点你懂吗?

  好像我是默许了那个甩人耳光的同学,身边一群看热闹的小孩子,个个七嘴八舌都说某某该打,他就是不会说话,他说话就是让人生气,想抽他。

  然后,我对这个仍然不言不语的孩子说:你的怒火老师能够理解,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得学会尊重别人,想想你的老师,你的家长,有没有哪个人因为生气给过你耳光?打的是脸,伤的其实也是心啊!

  在这场是非中,他们俩个都有错,错在我们在说话做事的时候,没有顾及到对方的感受,因而言行举止失去了分寸。激怒的别人的方法有好多种,但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不尊重。我是这样认为的。所以他们俩个互相道了歉,算是结束这场风波了!

  第二天,他们俩个又在一齐开心的玩耍了!

  反思:

  教书已有不少年头,习惯了小孩子之间的打打闹闹,只要不是罪大恶及,无法无天,都是小事,都值得宽容,都值得理解。我是一个不太厉害的班主任,很少与孩子生气,也能够说这些年的.生活,我已经学会不再生气了。

  英语老师说小孩子都是一张白纸,有道理!有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泪水与汗水呢?成长不都是在一次次泪水的洗礼下才变的越发茁壮的吗?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没有人会能感同身受!那个口无遮拦的孩子也许会被几个巴掌觉醒,会懂得说是一种潜力,而不说才是一种智慧,不道听途说该是一种原则!那个打人的孩子,看着平日里灿烂阳光的孩子哭的死去活来,最终也会明白:巴掌的伤害不亚于一颗子弹。

  懂得尊重,就应是青春期里孩子教育的第一课!

  走向青春期里的孩子,容易燥动。德国的专家说:你能想方设法让自己的教育静下来,你就成功了!应对一群燥动的孩子,我们为师者该做的,我想不就应是煽风点火,不就应是火上浇油,若能似春风,温柔吹过耳畔,化作几滴春雨,浸入孩子心田,注入几滴成长的养液,也许我们就真的能看到满园花开的温馨,我想:这也就应属于尊重的范畴吧?

小学教育的随笔10

  常听同事们说:当老师真累。当班主任更累。回首这些年的班主任工作,的确感到当一名小学班主任的辛苦,这其中有苦也有甜,没什么经验可谈,或许这只是自己对班主任实践工作的几点感悟,和大家交流一下:

  (1)把赞美送给学生

  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赞美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请多给学生一点赞美吧,因为他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你的赞美之中。

  (2)为后进生撑起一片天空

  我们常把孩子比做初生的太阳,那么后进生就是迟升的朝阳,比起其他学生他们更需要老师的耐心、细心的呵护、理解与尊重、循循善诱……“要小心的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这句话或许有些夸张了一点,却实实在在的告诉我们对待后进生不可疏忽大意,作为一名,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教育好这些后进生,是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展现自己独特的风采。在我担任3年级1班班主任的第一学期里,我的班级里的两位同学,他们两个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爱做家庭作业,导致他们两个的'学习成绩很差,几次找家长谈话,效果也不是很好,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真是动脑筋了,一有空就把他两个叫到办公室一边陪他们做作业,一边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几天之后,我发现他们已经能够自己按时完成作业了,我兴奋的是,他俩不但能按时完成作业,而且作业的质量也很高,批改他们的家庭作业,不忘加上一句批语,有时是:你能按时完成作业,老师真高兴;,这样的办法的确是很好的,我想这些宝贵的经验都会为我以后的班主任工作起到良好的作用!

  作为教师,有时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去对待学生实在不应该,工作再忙,也要给学生说话的机会,也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认真倾听他们的说话。古人云:人之相交,贵在交心。所以,教师要放下架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机会听听学生们的心声,听听他们的想法,注意他们的情感变化,让学生充分显示自己的内心世界,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小学教育的随笔1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扩大,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随之增长。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自己的教育故事和调查问卷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体论述分为三大块:一、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及类型,二、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三、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原因,四、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1月12日

  “今天我觉得有点丢人。下午最后一堂课的时候,老师统计家长在家的人数。为什么那么多同学的爸爸妈妈都跟自己的孩子在一起,而我的爸爸妈妈总要去遥远的广州呢?我真想给爸爸妈妈打个电话,问问他们。可是我知道他们还是会说为了我更好的将来,为了多挣点钱。钱又是什么东西?他们总是说有了钱就能给我买更好的玩具,可我宁可不要!”

  这是我班一小女生交上来的周记,难怪最近学习一路下降,性格也变得内向许多,和班上学生玩得也少了。那天还因为一同学说了她辫子没扎好而动了手。于是,我让她带着我一起到了她的家,这是一个不富裕的家庭:三间破平房,屋里是泥地,地上被老鼠啃得一个一个的坑。他们家共三个小孩,都住在爷爷家,看到这样的情景,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之后,在与她爷爷的长谈中,我逐渐能理解孩子近来的变化了.原来以前都是她妈妈帮她扎辫子,成了留守儿童之后。她却只能自己做这些事了。这孩子的日记不得不让我们去深思呀!

  1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及类型

  1.1定义:

  1.1.1什么叫留守儿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中,其中绝大部分是青壮年劳动力。他们用自己的劳动和汗水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他们的未成年子女却留在了农村,每年与父母相见的时间很少。这些在成长道路上缺乏家庭温暖,没有父母照料,被留在农村的孩子, 年龄在十六岁以下,一般是由其他亲人照顾,被我们称为“留守儿童”或“空巢儿童”。他们没有跟随外出务工的父母前往城市接受教育,而是被留在家里,在当地农村上学。由于无法享受到正常的家庭教育和关怀,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生活和心理负担,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1.1.2留守儿童的基本类型

  留守儿童,基本有这以下几种类型:一是父母双方在外打工,孩子留在农村交给祖父辈监护,也就是隔代抚养。二是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由另一方在家抚养孩子,类似于单亲抚养。三是把孩子寄养于亲戚朋友家。四是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

  根据20xx年中国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分析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大约5800万人。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多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在外,有的.几年不归,有的音讯渺茫,只有几封信或几个电话,久而久之留守儿童有被父母“遗弃”的感觉。

  2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在我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在学习、心理、道德各方面存在不同问题,而其中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我在学校28个班级中抽取6个班级做了个抽样调查问卷,其中二年级2个班,四年级2个班,六年级2个班,就班级中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等方面做个了解。具体问卷涉及学习方面、人际关系方面及心理方面的内容。

  通过调查看出,由于亲情缺失,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情绪不稳,性格孤僻,自卑等。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隐性,不易发觉,但影响深远。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学习较差:学习习惯、兴趣方面、学习动机扭曲,成就需要低。

  一方面, 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望过低。留守儿童中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厌学现象的较多。另一方面,由于隔代管教,当他们出现这一情况时,临时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从我校学生成绩来看,留守学生中成绩中等偏下和较差的占46.1%,成绩优良的只有9.6%。

  2.2性格缺陷

  “长期与父母分离,使留守儿童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临时监护人大多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无法尽到对孩子全面的教育责任,这样就极易导致孩子心理失衡。

  2.2.1柔弱无助

  如不愿与人交流,教师找其谈话时易掉眼泪,性格内向,不开朗等。

  2.2.2寂寞空虚

  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大都感到家庭空落、心理寂寞。

  2.2.3自卑闭琐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爱和母爱,有被遗弃之感,极度自卑。“他们害怕别人同情的目光,强烈渴望父母亲情,由于无法得到满足,长期助于被压抑的状态而自渐形秽,怕被别人看不起,不敢与人交往,把自己封闭起来,生活在被人遗忘的角落里”。相对于其他同龄儿童来说,“留守儿童”缺乏一种稳定而和谐的亲子关系,长期处在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中,极易表现出胆小、迟钝、呆板、不与人交往、怀有敌对、破坏等不良的人格特点。这些不良的人格特点会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致使“留守儿童”往往在情绪上变得焦虑、悲痛、厌恶、怨恨、忧郁;在性格上变得孤僻自卑,缺乏自信,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问题。

  2.2.4盲目反抗或逆反心理

  留守儿童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敌意,对老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有些留守儿童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降低要求,上进心不强。由此形成了自私、任性、霸道、蛮横的作风,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性格。一些留守儿童产生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有的甚至出现暴力化倾向。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敌意。

  2.3亲情缺失

  农村留守儿童体验最多的是孤独, 对父母充满怨恨 。少数孩子认为家里穷,父母无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对父母打工不理解,由此而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产生情感隔膜。自卑、悲观、孤僻受委屈了无人安慰,有困难了无人指导,他们认为自己在父母心目中并不是最重要的。

  2.4价值扭曲

  部分外出打工者急切致富的心态迅速膨胀,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内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在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部分留守孩子产生厌学情绪,认为读书无用,开始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热衷于吃喝玩乐,在学习中往往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精神,得过且过,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

  3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原因:

  3.1学校方面:

  目前,许多农村小学对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引起高度重视。许多农村中小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心育。农村中小学教育现在仍是应试教育占主流,素质教育疏于形式,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对于留守儿童特别的心理,感情需求更无法顾及。在教师的观念中,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学校领导、班主任、思想品德教师的事,很多学校都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师岗位,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得到学校足够重视。以我所在的宿迁市宿城区为例,全区共有20多所实验小学、中心校,无一名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岗位。究其原因,不是学校没有此类专门教师,(通过自考,函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取得专本科文凭,具备心理健康辅导的教师很多)但由于学校资金缺乏,定岗定编安排人员,某些学校教师匮乏,教学任务繁重,种种原因导致不能单独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岗位。就是有,也如同虚设,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已。这都让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和专业的帮助。

小学教育的随笔12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客观地受家庭环境、地域所处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地使用教材、巧选素材、合理设置教学活动内容、使用有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多年的教学使我真正懂得“课标是源、教材是流”,逐渐具备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学的能力。但也留下了一些教学遗憾:一方面部分学生计算速度慢、正确率不高。另一方面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一、用“发展”眼光去评价小学数学教育对象

  1、教师要树立“发展”观

  “发展是硬道理”,人的发展首当其冲是各种发展的核心,教学必需坚持“以人为本”。在教学中,必须要打破“只注重书本知识,只注重问题结果”,以“结果对错”做为学生解答数学问题的唯一评价标准,以“得分高低”做为学生学习成效的唯一评价尺度等从眼前出发,急功近利,有损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落后评价观,而应该思考一下我们今天的教学对于学生的明天,对于他们能否自主地学习、发展有什么影响。

  2、教师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好长远的服务

  “终身教育”是时代对受教育者提出的要求,所以做为教育者的教师要从“服务”的角度审视每一天的工作,不仅是一本书、一个单元、几道题等该掌握的知识,而是学生在获得这些知识的同时,是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自觉的学习”将来能够伴随他们的终身。所以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做好今天的服务,从这样的角度加强自我反思和评价。

  3、实现学生有差异的发展

  “差异性”是人在素养方面的客观存在,它反映了人在教育发展中的不平衡性,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教育,数学教学应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实施有区别的分层教学;在评价上,教师更要实施分层评价,使评价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实际。我们必须摒弃那种追求高平均分、高优秀率的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和评价要求,使每个学生在符合自身基础的前提下实现真正意义的发展。我们尤其要关爱“学困生”,理解他们的苦恼,帮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也能够在自身的进步中发展,不至于被排挤在数学、乃至整个学习之外。

  二、针对个体进行有效评价

  实施“分层评价”正体现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客观尊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体现了服务于学生主动发展的宗旨。学生的各自思维方式不同,学习的起点不同,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分层次完成题目的时候,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题目,并在解答过程中获得一份自信和鼓励。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始终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不断地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向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方向转变。我想,每位教师都具有各自的教学风格,拥有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和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调试自己的教学行为的能力,但在不同的教学方法的作用下,学生存在的问题有些是带有共性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努力寻找真正有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素材、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小学教育的随笔13

  孩子犯错是很平常的事情,对大人来说微不足道的小事,对孩子而言就是天大的错误。当孩子犯错后,换一个角度看孩子,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孩子犯错往往喜欢逃避职责,这样对他的成长是不利的,一个不敢应对自己错误的人,无法承担重任,也无法应对纷繁复杂的世界。

  我们班上孩子,在以前,犯错是不敢主动承认的,原因很简单,怕老师责骂。之后,有同学犯错了,我没有直接骂,而是讲出他犯这个错误的后果,引导他们。此刻渐渐有人,发展到,只要自己犯错,都会主动和老师说。这些是我比较欣慰的。

  小武,经过一年多教育指导,学习上用心性不稳定,纪律上改变很多,不会无缘无故去打人。上个星期五,他第一个,早早的来到学校,能够看出他对学习的激情是很好的。但是,由于自己冲动性格,在没有钥匙的状况下,一脚把门锁头踢坏了。这件事,我在班上问起时,他一一承认,但是,当应对要和他爸爸讲的时候,他却退缩了。

  活动课的时候,他来办公室找我,一副犯错后悔悟的表情。“老师,你能把烂掉的锁头给我吗?”我不明白他要干嘛,但是尊重他的意愿,把锁头给他了。之后,小平跑到我的办公室说:“老师,门被小武修好了。”我好奇的问:“怎样修的?”“用笔修好的。”我准备看看小武的杰作,走上楼梯看了。用笔壳虽然插不稳,但是,也能够把门闭合。在那里,我看到了孩子小小的创造力。如果,鼓励他继续发挥自己的脑袋,发明创造,他将越来越聪明。

  小平告诉我,小武害怕让他的父亲明白这件事。我特意接近小武,和他聊天,告诉他,他能主动承认错误,并且试图想办法自己解决,是一个十分有担当的人;修复门头,虽然不实用,但是,也说明,你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如今,就差应对了,你不敢跟父亲讲是因为不敢应对你爸爸。怕他明白后的反应,或者是害怕父亲失望。其实,只要你的态度诚恳,并且告诉他不会再犯错了,他是不会怪你的。主要是自己要做到。事后,他采纳了我的意见,他父亲也主动给我打了电话。

  在这件事上,我并没有因为这个孩子的错误而生气。反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教育孩子的错误,要学会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错误。

小学教育的随笔14

  让孩子当小老师,其实是一件既搞笑又有用的事情。这件事难在一个度,和孩子之间要把握好度,不要让你孩子之间没有了距离,他就会就此放纵自己。更重要的是老师要放下架子,要把自己当成是他的朋友,甚至把自己当作小孩子。对于成熟的我们,经历了那么多的人世沧桑,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一种生活模式的老师来说。把自己当小孩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甚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那是很幼稚的事情。所以,让小孩当老师最难的就是教师的心态。

  这天下午活动课,练习鼓号队开始了。我觉得不能像往常一样做局外人了,因为我不会,所以要学习。这时,我没有找同事教我,而是让我们班的小君教我。她是老队员了,学习得很扎实了,从她的演奏和眼神中能够看出那份难得的自信。小君教我的时候十分的认真细致,也很有耐心。但是,我的.心却一向游离在千里之外。练了一次又一次,她从不放下,用心以及耐心仿佛看到了在讲台上的我,是我不得不认真学习了。

  开始的时候,我还是没有把自己当成小孩,一个学习者。没有转换主角使我很难学会。最后,我做到了。同时,我也领悟到了让孩子当老师有以下几个好处:

  一、能够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老师教育的辛苦,当学生不用心学时,老师要花费很多力气。贵在用心。所以,他们就能学会珍惜课堂,珍惜学习的机会。

  二、老师放下姿态和学生相处没有什么不能够的,相反还能够增加师生之情。让老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学生,解答他们心中的疑惑。

  三、让学生当小老师,能更有效的锻炼学习的主动性,用心性。同时,加深知识点的印象,让他更有信心的去了解更深层的资料。

  从这以后我会经常给他们锻炼的机会,甚至连课外阅读也让那些做得满分或者是接近满分额同学来讲解。发现他们讲解十分清晰、到位,只是语速快了一些。在下面倾听的同学也异常认真起来了,补充质疑也增加了很多。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关注那些学习不用心的人。很多时候,我只需补充一下他们讲解不清楚的地方,也给我的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一堂课下来很简单,一天下来精神满满。

小学教育的随笔15

  现在的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在家里,父母根本不舍得让孩子干活,更是缺少对孩子的劳动教育。造成孩子在学校或一些公共场所,随手乱扔垃圾,在校园或教室里看见地上有垃圾,哪怕是踩到脚下也不去捡起来,自觉意识非常差。就拿刚开学的这几天来说,尽管每天高年级的同学将一年级的教室门前的场地打扫的干干净净,但不过第二节课牛奶袋,苹果芯,塑料袋等就扔了不少,非常扎眼。班里也一样,纸屑,铅笔屑,面包袋撒满一地。每天下午都清扫满满一簸箕垃圾。面对此状况,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就显得刻不容缓。而一年级学生正处于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养成的品行习惯将伴随人的一生,并对完整人格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我下定决心从点滴小事开始抓学生的卫生习惯,养成他们热爱劳动,爱好干净,维护卫生的良好品质。

  具体措施: 卫生具体的'分为室内外卫生和个人学习卫生两个方面。

  室内外卫生方面,我将从以下方面做起:

  ①召开《我为学校班级添光彩》主题班会,树立爱护校园,维护班级卫生的意识。

  ②教育学生养成不随地吐痰的习惯。确因感冒克服不了的,应该准备卫生纸,吐在纸上,再扔进垃圾桶;

  ③要教育学生努力克服随手乱丢的坏习惯。要把废纸、果皮、包装袋扔进垃圾桶中;

  ④ 教育学生要努力克服乱倒垃圾的坏习惯。在卫生维护或值日时,要把垃圾及时倒进垃圾箱中,不可乱倒;

  ⑤捡拾地面上废弃物。要有随手捡拾地面上废弃物的意识和习惯,共同维护学校环境的整洁;

  ⑥每个人准备一个垃圾袋,放在抽屉里,以备身边随时出现的学习垃圾。这也为良好的班级纪律打下基础。

  ⑦教给学生打扫卫生的基本程序:抬好凳子,摆齐桌子,扫地,倒垃圾,最后拖地,整理卫生用具。

  ⑧教师要率先垂范,认真管理,及时关注室内外卫生,有必要时当着学生的面捡起垃圾。

  ⑨同时,在班级里设立“卫生监督员”,及时督促并维护班级室内外卫生。每周由监督员和组长共同选出表现好的学生,给予班级“环保卫士”的表扬。

  培养学生形成维护环境卫生习惯的过程,也是培养他们社会责任感的过程。教育学生关注自己周围生活的环境,从点滴小事做起,自觉地维护环境卫生,也是在帮助他们去学习正确处理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

  而在个人学习卫生方面,我则将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1、利用一些讲卫生的儿歌来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教育学生正确的写字、读书姿势,不要趴在桌子上或扭着身体。 也可利用写字儿歌来教育学生。如:拿起笔,要牢记:眼一尺,胸一拳,笔一寸,背直头正脚放平,端端正正来写字。

  3、让学生知道看书时间不宜过久,不能用手揉眼睛。

  4、积极开展体育锻炼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

  5、教导学生写字,不要过小过密,更不要写潦草的字。

  6、指导并要求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7、教育学生直接把书翻开,不能舔手指去翻书;写字时,不能边抠边写,左手要按着本,右手书写;写错字时,用橡皮去擦,而不是用手指涂抹。

  这些学习卫生方面的细节,多是牵涉到学生的习惯养成。一年级的学生容易产生懈怠,因此,在对学生要求过之后,在课堂上要多多给予提醒,同时请学生同桌之间互相监督提醒。 相信经过这一学期的训练与监督,我班学生的卫生状况和卫生意识将会有所提高。

【小学教育的随笔】相关文章:

小学教育随笔05-25

优秀小学教育随笔10-21

教育随笔小学音乐10-22

小学教育教养随笔10-22

小学数学教育随笔05-12

小学经验教育随笔05-03

小学的教学教育随笔04-22

小学教学的教育随笔04-27

随笔小学教育教学04-30

小学教育教学随笔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