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美丽的西双版纳》课后反思
这是一次校内的汇报课。
课堂中的生成是很难预设的!这是我上这节课最大的感受,同样的这些内容,在平行班上得感觉还行,时间上也正好,可在自己这个班,怎么就多了5分钟呢?
先介绍一下4班,他16男+21女组成,就上课气氛而言,这个班是不活跃的(去年上过这个班的同事总用“闷”来形容)。当然那平行的2班却是最活跃的。可我仍坚决的选择了自己这个班,只因为想为他们创造一个锻炼的机会。
可上课过程中,他们很紧张,就说我们班的小俊,平日里一节课不歇嘴的,今日一言未发,那些喜欢讲讲的也安分起来了……可终究还是有小雯、小讯等来撑场面的,所以对于他们的表现我是比较满意的。因为比我想象的要好了!
可自己的表现实在是差,已教了5年多的书了,我竟然还是会紧张。紧张的颠倒了顺序,紧张的语速加快,紧张的忽略了学生的“动”……所以有了多余的5分钟,幸亏有了安排,当时我真的感谢我教的是语文!语文教材可教的数不胜数啊!
课堂教学的内容安排和生成时间安排怎么去把握?这要靠教师在课堂上灵活地对待,当预计的生成时间多于实际需要时间时,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反之,则需要削减教学的内容安排。我们现在语文教学上,很多老师提出“语文课堂拒绝完美”,很大程度上也是缘于这个原因。
“课堂中的生成是很难预设的!”对您这句话发点感慨。
虽然杨九俊院长把生成说成预设,但我不敢苟同。如果生成可以预设,就不叫生成而叫教学设计了。
生成的确很难,难在教师要在生成契机(往往是意外的问题或事物)出现的一刹那产生并决定选择的教学策略,并且因势利导地实施。要把握这样的时机,需要养成思考的习惯,也需要经验的积累,否则就很难应对生成,而只有漠视生成,让预设的课继续演下去了。经常性地参加情境工作坊式的头脑风暴有助于激发教育智慧,平时养成勤于观察、善于倾听、善于激发灵感的习惯,遇到生成问题是就不害怕了。
为解决生成而解决生成是行不通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才有希望解决好生成问题。
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转变和提升,我们对自己的课堂教学的期望值会越来越高,有些时候的遗憾也就越多。其实这是很正常的,换个角度看,正是这些遗憾才促使自己去作更深的反思,让自己一步步走向成熟的。看到自己的不足,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美丽的西双版纳》课后反思】相关文章:
长城课后反思07-12
海燕课后反思06-28
《草》课后反思06-30
《周长》课后反思07-10
课后教学反思01-25
春课后反思11-25
《人生》课后反思05-19
教案课后反思05-26
《背影》课后反思04-18
《散步》课后反思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