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故事

时间:2022-04-09 22:39:19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学中的故事15篇

教学中的故事1

  摘要:

教学中的故事15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力度逐渐加大,数字故事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从数字故事的内涵出发,阐述了数字故事的特点,分析了数字故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希望给有意于将之应用于教学的教师以启发。

  关键词:

  数字故事;初中语文教学;应用研究

  0引言

  数字故事用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新的教学方式,在欧美中小学的各个年级中已经成为常见的教学方式。本研究在借鉴前人对数字故事分析论述和实践应用研究的基础上,探索数字故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1数字故事的内涵

  1.1数字故事的概念

  数字故事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美国。达纳温斯洛阿奇利(DanaWinslowAtchley)被认为是数字化故事叙述的发起人,他用自己的老照片配合讲述,制成了一部自传体电影,并在公共场合播放,得到了人们的好评[1]。之后数字故事的概念在全世界传播开来,并受到了许多教育者的关注,并在教育中加以应用。数字故事是通过一系列的图片、声音、视频来讲述故事的,它融合了声音和视觉两大元素,使学生从音画中获取故事内容,并能够得到直观的感受和体会。

  1.2数字故事的特点

  (1)数字故事具有真实性。数字故事不同于童话故事和民间神话故事,它是基于真实的故事,需要创作者对现实生活进行探究,然后通过创作数字故事作品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一些知识和相关问题的观点。

  (2)数字故事具有较强的故事感。故事感就是围绕故事的主题,有效组织信息,并结合语境,有感情的表达出来。人们在一定的背景或内容中去讲述故事,在设计故事情节时,要注意寻找故事的冲突点和感人的地方,并且情节设计要跌宕起伏。

  (3)数字故事具有多种感知方式。传统故事往往以口头讲述、书面记载或录音等形式流传,缺少感动和震撼的氛围。数字故事呈现方式是多样的,它集成了文字、图片、动画等元素,使故事的聆听者可从声音和画面中同时获得故事内容,比传统叙述形式更具体、直观,信息量大[3]。

  (4)数字故事的共享性较高。数字故事是传统故事和现代媒体技术结合的产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也为数字故事爱好者提供了许多交流、学习、共享的平台,数字故事作品的传播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广。另外,一些Web2.0模式的多媒体工具也支持在线制作和分享数字故事。

  1.3数字故事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的作用及优势

  (1)教学内容故事化,丰富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内涵。数字故事不是简单的“镜像”生活,它根据语文教学内容的要求,围绕课文主题,通过对现实素材的探究、提炼、概括来完成[4]。由文字、图、声音组成动态的故事,学生在观看数字故事的同时,既会接收到来自视觉的信息,也会接收到来自听觉的信息,视听信息融合后,则可以使故事更加丰满。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字故事创作者的内心,更能体会到教学内容中所包含的人文情怀。

  (2)语文课堂数字化,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数字故事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是把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相整合,将语文课堂数字化。画面、文字、背景音乐的完美结合,会为学生营造一种学习知识、探索知识的氛围,使得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力,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3)培养学生多种实践能力。通过数字故事化的教学内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对人文、社会、自我的整体认知。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的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

  2数字故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1教师运用数字故事辅助教学

  教师运用数字故事进行教学辅助时,需要了解数字故事制作的一般流程,结合语文课文,制作相应的数字故事进行教学。

  (1)数字故事应用于导入环节。

  设计数字故事,应充分展示语文教学内容中的人物性格或事物特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创设情景,使学生进入到将要展现的故事中。这里的数字故事可以是语文教学中整篇的课文,也可以是课文中的一个点、一个自然段或是一个片段。比如:选取初一语文上册中的寓言故事《蚊子和狮子》,将数字故事运用到教学的导入环节。在数字故事的开头引出故事的主角狮子和蚊子,再描述寓言故事出人意料的结局,提出疑问,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寓言故事《蚊子和狮子》。同时添加录音,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数字故事导入环节的理解。这样的导入环节能够激起学生学习这则寓言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思维也能很快地进入思考状态。

  (2)数字故事应用于讲授环节。

  讲授环节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在讲解语文课文时,往往先让学生通读课文得到整体感知,为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和主旨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好准备。如果把数字故事应用到讲授环节时,应该把整个课文作为故事内容进行设计,通过可视化的方式把课文展现出来。

  ①运用数字故事进行整体感知。数字故事通过文字、图片、声音等多种呈现方式,有效组织信息,把学生较快带入到数字故事创设的课文情景中,达到整体的感知。

  ②运用数字故事渲染气氛。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更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而数字故事中的背景音乐或解说,更能渲染故事所表达的氛围。

  ③运用数字故事产生情感共鸣。把课文用数字故事的形式展现,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利用生动的图像、声音,将学生吸引到故事情节中,使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有了较深的初步印象,进而激发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情感共鸣。例如,在初一语文上册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的教学中,将数字故事应用到讲授环节。先让学生朗读课文,对课文有大致的了解,为理解重要的句子和课文内容做好铺垫。在讲授环节设计数字故事时,把整个课文内容作为故事来进行设计,将学生带入到数字故事创设的课文情景中,达到整体的感知。在讲授课文时,先播放数字故事,把“我”和安妮莎莉文老师的故事用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以丰富的视听效果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渲染故事所表达的氛围,让学生对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有初步的印象,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结合数字故事中的图片和文字来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或者帮助学生理解相应的故事情节。

  (3)数字故事应用于拓展延伸环节。

  在语文教学中,重点是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去学习作者所表达的人文情怀和真正用意。在某些语文教学内容结束后,如寓言故事,就需要拓展延伸环节,将寓言故事含有的寓意联系到生活实际中,理解寓言故事所表达的意义,有利于学生将寓言故事的联系到生活和自身,从而进行反思,并有所收获一些感悟。所以,在初中语文寓言教学中,数字故事形式的拓展延伸环节是教学所需要的,将生活中的事情与寓言故事情节用数字故事的方式演绎出来相比较,加深学生对寓意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把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使教学内容内化。

  2.2学生制作数字故事进行小组学习

  数字故事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教师也可以结合初中语文课程的特点,指导学生利用数字故事进行语文课程的学习。针对某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或者某一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来展开一系列的活动,通过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数字故事作品,展开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还有助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精神,如:在初一语文上册《羚羊木雕》教学中,教师在课文讲解之后,让学生制作关于课文内容的数字故事或者围绕课文所表达的“友情可贵、情义无价”叙述一个关于友情的数字故事。具体过程安排参考如下:

  (1)活动目标。通过数字故事再现课文的画面或者围绕本篇课文表达的主题叙述一个友情的故事,来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对本篇课文“友情可贵、情义无价”有更深的体会。

  (2)活动一般流程。确定主题,主题可以小组讨论确定或按教师指定。制定计划,将学生进行异质分组,组内讨论选出组长及分配各成员的任务。数字故事制作,各组选择主题,收集图片、背景音乐、编写文字字幕等,最后利用PPT编辑合成。作品展示,学生根据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完善作品。

  (3)活动总结。将课文制作成数字故事的过程,对于课文内容学生有了更深的理解,懂得了友情的可贵、情意的难得。除此之外,学生在制作数字故事的过程还提高了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锻炼了收集资料能力、合作能力等。

  3总结与反思

  数字故事作为新兴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辅助教学的得力助手,也是学生小组学习的好伙伴。本文的研究中,数字故事的制作是由教师或学生来制作的,对教师和学生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的能力有更高要求,如:在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方面,必须能够使用PPT等软件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编辑合成数字故事,学生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共同创造数字故事作品的过程中。为了使数字故事与语文课程结合更紧密,还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更多的实践和研究,使得语文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教学质量更高。

  参考文献:

  [1]陈静娴.数字化故事叙述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6.

  [2]郑江艳.数字故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2008.

  [3]周静,赵志靖.数字故事设计及其教学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6):100-101.

  [4]李雪薇,张筱兰.数字故事应用于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设计要义[J].中小学电教:上,2015(4):32-34.

  [5]杨艳艳,杨高云,杨晓哲,等.数字故事的创作、设计及技术实现[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6):11-13.

  [6]魏振英.于数字故事中挥洒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精彩[J].中学课程资源,2012(7):21-23.

  [7]黎加厚.数字故事的教育意义[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6):8-10.

  [8]赵晓清.数字化故事叙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J].中小学电教,2012(10):19-20.

教学中的故事2

  在初中生的历史教学内容设定上,我们不能只关注历史事件本身以及课本内容的讲述,更应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人格的培养以及情感的体验。教师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若能选用一些积极、正面、具有教育意义的历史故事辅助教学,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通过历史故事的榜样和教育作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正确选用历史故事能满足学生的求知天性并培养正确价值观。

  一、历史故事的选取原则

  (一)真实性

  首先,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选用必须是真实可信的,不要选野史之类的毫无依据的故事,以防学生在发现故事的真实情况后对教师言行的信赖度下降,对学生的学习情绪造成不好的影响。为此,历史故事的选取必须要符合史实,切记避免虚构和无根据的推断。教师在讲述历史故事的过程中,若选取了没有参考依据的,须在课堂上说明。

  (二)趣味性

  历史故事的选取最好能吸引初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其积极、自觉地学习。教师在进行历史故事讲述的过程中,要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动作将历史故事的情节真实还原出来,或者利用多媒体等技术,通过历史短片的放映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了解。

  (三)针对性

  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所选用的历史故事应以教学大纲为主要参照,不能盲目地追求趣味性而背离教学主题。对于书上重点和难点部分,可以选择以故事讲述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在备课的过程中依据教材搜集和整理历史故事。

  (四)正面和积极向上的内容

  初中生正处于对知识强烈的渴求阶段,所接触的内容很容易在心中烙下深深的印记。因此,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选择一定要是正面的、积极向上的、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的内容,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并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运用方法

  (一)新课程开设前设置故事悬念

  引人入胜的开场白通常能使课堂的效率大大提升。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在课堂内容讲述之前先设置故事的悬念,让学生对历史故事产生强烈的渴求,抓住学生求知欲望强的特征,使课堂效率得到大大的提高。在这举一个成功的例子,在《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这节课开始讲述之前,可以通过这样一个神话故事做开场白: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后,尚未出现人类,女神女娲用水和黄泥造出许多男男女女,于是,人类就这样产生了。通过神话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将会大大提高。

  (二)历史故事的应用范例

  在初中历史课文中,比如说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三单元,会有很多关于历史人物的章节部分,这些历史人物背后都有大量生动的故事。要让学生牢记这些人物,最好的办法就是讲述这些人物各自的故事。通过“揭竿而起”“鱼腹丹书”等故事的讲述,可以让学生感受当年陈胜、吴广起义的轰轰烈烈;通过“鸿门宴”“四面楚歌”等故事的讲述,可以让学生了解项羽、刘邦楚汉之争的真实情况;通过司马迁著作《史记》这个故事的讲述,可以让学生感受司马迁在人生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通过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故事,可以让学生感受他乐于创造的精神。

  (三)历史故事的插入时机

  初中生是很难保证在整堂课中都集中精神去学习的,他们很难保持超过20分钟的集中精神时间。教师在进行课堂安排的时候,恰好可以利用这一点,在课程前半节进行知识内容的讲述,而将生动形象的历史故事安排在学生精力下降的时间段。这样轻松愉快的历史故事能缓解学生紧张的课堂压力,提高学习的效率。另外,在故事的讲述过程中,对于一些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教师最好指出,以增加历史故事的辅助教学效果。另外,若以生动的历史故事作为课堂结尾,能使学生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让学生在回味历史故事的过程中加深对相关知识的印象。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要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前进,如何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燃起青春的动力和活力,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运用历史故事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方式,结合故事的讨论和学习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当然,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还有很大的改进和发展空间,教师在平时进行历史故事教学法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总结和改进,使得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运用更加合理有效。

教学中的故事3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抓住孩子的心里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孩子注意力集中,课堂效果达到最好。每一个孩子在出生后,妈妈都会为他们讲着许许多多的小故事来哄孩子入睡。孩子也已经习惯了,对故事很熟悉,很容易吸引他们。因此在课堂中运用故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拼音声调》一节的教学中,我运用故事进行教学。如:今天小动物们邀请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去游玩,你们愿意参加吗?我们要走一条山路才能到达目的地,请你扶好,坐稳了。好!让我们乘上汽车出发吧!现在由导游啊姨为我们解说:我们先走一条平平的马路,汽车很平稳。小朋友们扶好了,我们要过山路了,汽车先从山下往山上开。汽车要从山上往山下再开往山上了。好险呀!汽车又要从山上往山下开了。现在到达目的地了,请小朋友们下车呼吸新鲜空气吧!看一看这里的景色美不美?欣赏欣赏吧!让我们想一想刚才走了几条路?(平平的马路---从山下走到山上---从山上到山下再到山上---从山上走到山下)一共是四条。这么美丽的景色,让我们一同把这个路线图画下来。山路崎岖不平,但在说话也有高有低,让我们把它用1、2、3、4、顺序排成。(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变、四声降)这就是声调。让我们伴着乐乘上汽车沿着路线图再去一趟这美丽的地方吧!汽车到了,小朋友快看一片大海,许多小蝌蚪a游来了,它们要同我们一同去旅游。小蝌蚪a带上声调应该怎样用声音来表达呢?请你试着与老师读一读。

  这节课孩子注意力高度集中,达到了好的效果。让老师也感到很轻松,孩子也在其中感到了学习的乐趣。我从中体会到合理的运用故事教学,课堂后气氛会更好。

教学中的故事4

  摘要:初中历史是一门抽象又具体的学科,传统的课堂总是以理论化知识点为主要内容,这不但不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大部分的知识点光靠死背硬记这样老套的教学方式是不管用的,更多的是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以及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在课堂上,学生是最主要的参与者,所以,老师就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一心为学生考虑,为学生学业负责,积极引导他们用正确的方式学习历史,在本文中,笔者就以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应用研究为话题,深层次分析一下具体的历史教学故事化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关键词:初中历史;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探究

  历史故事化教育理念是一种合理的教育目标和理念,如今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行,由于其模式富有创意、具有成熟的教学理论,严谨的教学策略,从而深受学生和老师的喜爱。然而,素质教育的提出也已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它诞生于美国的20世纪70年代,自兴起以来就受到广泛的关注。发展到90年代初后,素质教育的理念被传入到中国,中国的教师和学生首次接触到这种仅仅利用学生互帮互助就能大大提升学习效率的办法。并开始了实际的应用。其实,我们通常所说的历史知识故事化对于老师来说是一种积极可行的教学策略,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必须通过小组研究的基本组织来支撑,通过后续的学习反馈和考核来反应学习效果,所以实施起来耗时较长,参与人数众多,目前在国内的研究尚未成熟,同时又缺乏理论系统性,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在目前的初中里,教育工作往往充斥着业余的味道,部分历史教师在不明职责的情况下开展工作,导致“一人有病,全班吃药”的情况屡屡发生,进行历史教学时从不抓主要矛盾。面对学生学习兴趣弱化,专注手机游戏的问题,往往表现出束手无措的态度,在管理方面只重视形式上的教育,不能深挖其原因,造成工作上的延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日趋下降。针对这一现象,历史教学故事化必须提上日程。教师就要立足于眼下,做好学生们的思想工作,努力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引领他们走出消极,培养他们良好的心态,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

  一、改变以学为目的的教学理念,转化为为兴趣而学习

  为了应付考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千方百计的使学生能够得到正确答案,却忽略了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初中教育是是系统化学习的第一步,但是由于考虑到初中生年龄尚小,不适合严苛的教学方案,充满活力的教学理念更能促进学生们接受知识,才能够将一群玩心很重的学生们集结在一起,发挥奇思妙想,解决学习问题,培养他们运用独立理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好让学生更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根据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帮助学生进行合作

  不同领域对历史的要求不一,所以在对初中生进行历史故事教学时要考虑到其兴趣和实际接受能力,教师需要针对各个学生的能力限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删减或增添,另一方面要考虑到学生对数学的接纳程度,若学生的兴趣不是很强那就从浅入深实行教学,否则学生们一时之间消化不了易产生自暴自弃等想法。再者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随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制定合理科学的教学大纲,使之紧跟时代步伐。任何调整过后的课程都应先投入使用一段时间,看看成效如何,不应将改革变成“板上钉转”的固态形式。

  三、课本本身的使用价值需进行全面提高

  历史故事可以融会贯通历史知识点,使历史人物生动形象化,是学习知识的根本,倘若课本出了问题那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对课本进行合理的编写是初中历史教育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其次要合理划分重难点,难点不一定是重点,在篇幅方面应倾向于基础和重点,只有基本的概念掌握了才能把握更深一层的知识,重难点的划分还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孰轻孰重有一个心理规划,在学习起来会更加有针对性。最后也是主要的一点,课本内容应有意识的激发、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本源才能对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应用自如。

  四、把素质教育和信息技术辅助结合起来

  多媒体属于网络信息技术,而互联网拥有海量资源,我们可以在课堂上随时调用这些资源来为历史教学服务,就这一点来说,可以大大填充故事内容,扩展学生的历史知识接触面。且历史故事中有很多需要动画和图片的部分,多媒体以其自动化智能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途径,只需鼠标轻轻一点,便可迅速切换、删除视频、图片,并且不存在“地方不够用”的情况,这对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为学生们后续的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前提,增加初中学生生对历史故事的兴趣,这对于改善教学模式来说是一大进步。五、总结初中历史教学故事化理念的应用势在必行,而这在教育改革中势必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只要找出问题,对症下药,那么在广大师生的不懈努力下,终会找到其科学的发展轨迹。用充满活力的教学理念更能促进孩子们接受知识,熟练应用素质教育理念,增加学生学习效率,改变一成不变的教育教学模式,脚踏实地的为学生的未来考虑。

  参考文献:

  [1]王海.初中历史教学案例——《钢铁长城》[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xx年中小学教师优秀案例作品展论文集[C].20xx.

  [2]李卫东.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A].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研成果集(黑龙江卷)[C].20xx.

  [3]曾泽均.古代博约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三卷)[C].20xx.

  [4]曾泽均.初中历史教学与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三卷)[C].20xx.

教学中的故事5

  文学创作中,“虚构和想象是一对孪生姊妹。”要虚构,就必然要想象,只有虚构,才能创作出更富特色的故事。在作文教学中,虚构故事的训练方法,是结合学生的实际,让学生从生活或书本中所得材料,通过联想和想象,进行提炼、加工和组合而成的故事。

  1、提供材料,演绎新故事

  学生根据教师在教学中提供的材料,进行演绎。如,学习莫柏桑的《项链》,可以根据女主人公的本质“爱虚荣,讲体面”反向思考,使主题成为“爱虚荣,讲体面是人生的动力,它能使人变得吃苦耐劳,学会生存”。学生可以根据这一主题演绎出“马蒂尔德”新故事。

  2、思考生活,演绎新故事

  生活中的事物或现象,可谓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然而往往表现出分散性、隐晦性,这样,学生对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也许只看到表面,而不知道实质。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人、事进行思考,重新认识。这种方式“这实际上是让学生对生活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判断”。如,通常说劳模在“忘我工作”。可以让学生判断这个观点的不足,设想一个既不“忘我”,工作又特别出色的劳模的故事。

  3、预设目标,演绎新故事

  我们知道,生活往往带有假定性因素。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定一定的条件、环境,去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对未来生活、工作加以展示。如,《二十年的我》、《二十年我家的一件趣事》、《未来的母校》等。针对这类题目,虽然提供的信息不是很多,但题目给学生留下的'想象空间是很大的。

  4、拼凑材料,演绎新故事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由人、猴、神拼凑成的形象。《美人鱼》中的“美人鱼”是由“人(美女)”和“鱼”拼凑而成的形象。学生在作文中采用“拼凑”法,就是如鲁迅所说的“人物的模特也一样,没有专用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也正如歌德所说的:“把许多美女的容姿和特性合在一起一炉而冶之。”如,学习了鲁迅的《故乡》,学生了解了闰土的性格特征,可以让学生写诸如《我有一个闰土似的表哥》等。

  以上几种训练方式,有共性,也有个性,我们取大异存小同,但无论怎样,各种训练方式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教学中的故事6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需求提升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我们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应用的必要性和具体方式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应用的教学必要性

  在学习高中历史时,应用历史故事能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进一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完善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对于历史故事比较好奇,会通过聆听记住故事中的主要元素,从而建构更加有效的历史知识框架。另外,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贴合于学生年龄阶段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摆脱传统枯燥的历史知识,建构更加丰富多彩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优化教学质量。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中融合历史故事,能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保证学生能对知识体系进行系统化掌握和分析。除此之外,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引进历史故事,能将抽象的历史知识和场景具体化。由于历史背景和现代社会之间的距离较远,学生在理解知识和教学体系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和距离感,而教师借助历史故事能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相较于抽象的书本知识,学生更加喜欢丰富生动的`立体化故事情节。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应用的具体方式

  (一)合理化应用历史故事和知识

  在讲授高中历史课程时,教师要建构有效的设计结构,确保教学层级贴合教学模型,进一步提高教学实效性。教师要合理化的设计课程结构,利用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有效的调整课堂气氛,确保学生和教师之间能建构有效的教学互动关系。首先,教师能在情境导入中加入历史故事,为学生创设有效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更好的建构教学模型。其次,教师能在微课中加入历史故事,教师借助微课进一步深化历史知识,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能一定程度上保证课堂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完整度。教师要把握好课堂中历史故事的使用时机,由于高中生学业压力和高考压力较大,在课堂中的前20分钟,学生能保持良好的注意力,随后就会出现溜号的问题,教师要有效的把握教学规律,掌握好教学结构,利用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状态,保证学习效率能实现有效优化,从而建构高质量和高标准高中历史课堂。

  (二)确保教学语言和教学素养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提升课堂教学机制和教学策略,确保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感受到历史学习的魅力。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建立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方式,切实建构语言管理模式和素养管理模式,教师也要建立动态化学习机制和自我提升目标。在高中历史课程建构过程中,教师要建构有效的互动交流模式,顺利提升教学机制和教学模式之间的结合效果,完善教学层级和教学要求的稳定性。教师要利用丰富的历史故事,建构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框架。教师要保证教学层级结构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集中选用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贴合的历史故事,并且形成时间线索,将教授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故事进行主题结构的有效重合。从教学目标出发,保证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能在历史故事中得到有效体现。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备课,有效梳理教学流程和教学框架,在基础历史知识的基础上,选取对教学内容有补充的历史故事。只有建构完整的教学机制,才能顺利升级整体管控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同时,升级教师的教学语言和教学素养。

  (三)应用先进教学技术和历史故事

  随着网络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也能有效升级教学结构,确保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教师可以从丰富的教学资源中集中收集有效的历史故事。另外,教师也可以发动学生,引导学生将历史学习延伸到生活中,从教学视频、网络资源等进行知识学习,确保叙述和补充过程贴合学生的学习诉求。在实际高中教学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学应用历史故事,一定要提升教学契机的有效性,及时利用网络视频提高历史故事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学生只有建构完整的学习机制和学习模式,才能有效提升学习效果。针对网络中的虚假的历史,教师要给予公正的分析,纠正其中的错误,也能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故事。因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只有保证教学资源真实有效,才能更好的尊重历史事实,确保历史文化能实现有效传承。总而言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历史故事,能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进一步建构有效的学习机制,保证学生和教师之间建构有效的互动和交流,进一步提高教学模式的实效性价值,提优教学层级的完整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优化学生的学习质量,助力学生在喜欢学习历史的基础上,取得更高的分数。

教学中的故事7

  一、有声有色、生动活泼的电脑动画能引起幼儿的注意,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从幼儿年龄特征看,他们以无意注意占优势,需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刺激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而多媒体能以丰富多彩充满情趣的画面、变化多端的动像、生动逼真的音响来充分刺激幼儿的多种感官,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牢牢引起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其成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

  二、电脑多媒体的演示功能能帮助幼儿解决学习中的难点,使幼儿树立学习的信心。

  对教学中不易理解的难点部分,运用电脑多媒体技术特有的演示功能,如定格处理和反复显示等,可加深和帮助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三、电脑多媒体能营造情景交融的气氛,有利于幼儿的情感体验。

  在故事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能以自己独特的优势优化课堂结构,为幼儿创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氛围,充分刺激幼儿的感官,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在单位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信息。

教学中的故事8

  摘要:近几年,幼儿教育的情况已经引起了国家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年龄较小,将故事与幼儿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已经成为了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幼儿课堂教学,幼儿教师应该结合幼儿的学习能力以及年龄因素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为其开展故事教学。本文就故事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

  关键词:故事教学;幼儿教育;重要性;研究

  一、前言

  在国家不断推行素质教育理念的大背景下,社会大众逐渐将目光聚焦到幼儿教育之中,如何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当前幼儿教师面临的主要课题。故事教学法是将故事作为主要的教学工具,对幼儿进行素质以及能力方面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不仅能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讲解的内容上,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对幼儿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

  二、培养幼儿对语言的领悟能力

  幼儿还没有对学习形成成熟的认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幼儿年龄的故事来培养幼儿对语言的领悟能力。由于幼儿的年龄比较小,还没能掌握过多的词汇,其对语言的使用能力以及对事物的认知能力都比较弱,教师采用直接讲解的方式为幼儿讲解一些语言知识,很难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一些幼儿比较熟悉的语言,选择一些符合幼儿兴趣的故事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例如,教师为幼儿讲《小红帽》这个故事时,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用一些生动的语言和表情,比如讲到小红帽看见大灰狼时,教师可以在语言中透露出一丝害怕,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这个故事的内容。

  三、提高幼儿对语言的运用能力

  幼儿阶段正是语言素养的形成阶段,教师在利用故事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应该提高幼儿对语言的领悟能力,使幼儿能完全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还应该将故事作为主要的教学工具锻炼学生运用语言叙述故事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幼儿对语言的运用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一个故事进行多次讲解,直到学生能将故事的大概内容叙述出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并请学生将教师讲解的'故事转述给其他学生。其次,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一遍故事,然后根据故事的情节向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能通过回答教师的问题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第三,教师可以通过语言与肢体动作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讲解故事,也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与幼儿进行一些互动,这样的方法能帮助学生更快进入到故事的世界中去。

  四、锻炼幼儿对事物的模仿能力

  适合幼儿的故事其内容一般都比较简单,其中有很多故事都非常适合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以及模仿能力。对幼儿进行故事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使幼儿能将故事的内容叙述出来,同时也能从故事教学中提高自己的模仿能力。幼儿园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能成为幼儿模仿的模板。因此,教师在为幼儿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故事的内容控制自己的语调、表情和动作,将一些故事内容通过动作表演出来,为幼儿提供一些表演模板,使幼儿能在表演中充分理解故事的内容。例如,教师讲到《丑小鸭》这个故事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动作和表情将丑小鸭不同的心理状态表现出来,比如,教师可以将头向前倾,将两只手臂向后伸,模仿小鸭子的动作,并引导学生进行模仿。

  五、提升幼儿的想象能力

  幼儿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段,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经常会产生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幼儿的想象力特点,并通过故事教学激发幼儿的想象能力。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故事,并引导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故事进行改编和续编。这样的教学模式能使幼儿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使课堂教学的氛围更加生动活跃。例如,教师可以为幼儿讲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教师讲解到小女孩在梦中看到了自己的奶奶后,教师就先不再继续讲解下去,而是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续编故事的结尾。比如,有的幼儿会想象着这个小女孩在被冻死之前被一对好心的夫妇抱回了家。有的幼儿会想象着这个小女孩所经历的一切痛苦都只是一个梦而已。

  六、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

  很多适合幼儿的故事都比较具有教育意义,很多文明礼仪或者思想观念通过教师的直接讲解无法使幼儿充分理解。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讲给幼儿听,使幼儿能从教师讲解的故事中了解到一些生活礼仪,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使幼儿在故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还能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良好的教育熏陶。例如,教师可以为幼儿讲《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与幼儿进行互动,引导幼儿思考如果自己是孔融的话,会如何分配盘子中的梨。幼儿说出自己的答案后,教师再继续讲解故事的内容,并教育幼儿在生活中应该尽量孝敬自己的父母,懂得谦让。教师讲完这个故事后,可以请幼儿回到家为家人分配水果,从而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七、结论

  综上所述,故事教学是一种非常适合幼儿教育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幼儿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选择合适的故事,这种教学方法的意义在于培养幼儿对语言的领悟能力,提高幼儿对语言的运用能力,锻炼幼儿对事物的模仿能力,提升幼儿的想象能力以及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通过本文对故事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展开的一系列研究,希望能为提高我国幼儿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冯俐.故事讲述中声音表情的训练指导[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7):243.

  [2]袁玉冰.论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对推进幼儿趣味绘本阅读的意义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02):120-121.

  [3]宋立伟.浅议幼儿教育中故事教学培养幼儿素质与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4,(35):262-263.

教学中的故事9

  摘 要: 传统思品课堂中教师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新课改要求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注重主体性和生长性。作者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思维模式,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故事教学法,具体从初中思品故事教学法的背景、内涵和形式三方面入手。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 故事教学法 运用形式

  一、缘起,初中思品“故事教学法”的背景

  传统思品课中教师只单纯地灌输说教,重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机械掌握,学生被当做是承载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认知轻情感;同时,这种教学过程还把教书与育人相分离,教师只以教书为己任,只以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为教学目标,轻视学生道德和人格的培养,重教书轻育人。这样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厌烦,进而削弱思品学科独特的德育优势。

  初中生的思维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仍是形象思维,他们对现象的思辨和分析能力不足;他们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这就需要教师运用适合初中生的教学方法。

  新课改突出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主体性和生长性,培养“全面发展的”、“完整的”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探究更易被学生接受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

  据此,笔者积极探索将认知和情感活动相结合,益于建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升华情感、内化道德,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实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故事教学法。

  二、初探,故事教学法的内涵

  故事教学法是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个体差异、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将丰富的故事材料整合为适合学生的教育资源,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学生个体差异等因素呈现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加强师生互动合作,实现教学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热情,使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发展科学性和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

  故事教学法以学科知识为依托,并非全故事和低水平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故事的应用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编排和设计融于学科单元中。故事情境的创设旨在将学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生活实践呈现到教学中,而课堂中巧设有效问题能激发学生思考,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够指导学生生活,注重学生实践性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提高教学实效性。

  三、整合,故事教学法的形式

  结合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法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故事列举法

  “故事列举法主要指教师通过讲述故事的方法以说明某个学生难于理解的理论知识或重难点问题,旨在通过深入浅出地揭示问题实质,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作为举例的故事可以是真人真事,也可以是依据教学内容而创作的故事,故事在此所起到的作用仅仅是为说明问题,因而不必过于繁琐,只要能点明问题即可”[1]。

  如沪教版六年级思品第七课第三框《磨砺意志做自己的主人》,为达到“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的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及乐于助人的精神,自觉从小事、从今天做起,今日事今日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笔者选取了陈蕃和薛勤“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故事,即东汉有一少年名叫陈蕃,独居一室而脏乱不堪。其父之友薛勤批评他,问他为何不打扫干净来迎接宾客。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驳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提问学生得出的启示。

  2.故事讲评法

  该法侧重于评价故事,但这之后更要深入揭示隐藏故事背后的意义。可见重点是教师如何以故事为支撑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只是讲故事。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评价问题时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给予有效指导。

  3.故事讨论法

  该法的运用通常是在教师讲述完某个问题后,为进一步让学生加深记忆,加强理解,巩固学习效果而组织讨论的、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故事教学法。

  如沪教版六年级思品第二课第一框《个人成长离不开集体》,为实现“集体的成就来自每个成员的努力”的知识目标,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确立集体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六(2)班班集体的热爱之情,争取在运动会中取得好成绩,培养学生角色扮演、小组合作、分析解决问题、总结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笔者请三个学生表演自己创编的小品故事《运动会前》,即:

  生1:要参加。平时跑步是挺快,但不能小看对手。要利用课余时间找体育老师帮忙多训练,争取为班级得奖。

  生2:是老师和体育委员的事,我没有体育特长,与我无关。好多人都没参加,我也不参加。

  生3:上次参加了,跑得很辛苦也没得奖,参加了也不会得奖,这次就不参加了。

  为引导学生归纳“集体的荣誉来自集体中每个成员的努力,要多为班集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笔者设置了小组讨论:就小品中某位同学的表现发表看法,并由小组代表发言。

  由于课堂需要讨论,为防讨论时课堂秩序混乱,教师需要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因此,这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所选择的故事要有一定难度。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可以自由讨论,也可以分组讨论,最后对学生的讨论结果给予相应评价。

  4.故事实践法

  故事实践法是指在讲述完故事后,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以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从理论联系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和组织能力。

  而依据故事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又可以分为将教师的教学活动划分为:

  把故事当做工具的教学活动。在这里,故事教学法只是辅助其他教学方法的工具性存在。

  把故事当做教学内容的探究合作的教学活动。这里的故事被当做是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素材。在活动中,将故事和教学目标相结合,设计出形式多样的拓展活动。

  把教学过程故事化的教学活动。这里是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故事,学生在体验相关活动后,转换生活角色,进行思考。这是一种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方法。

  从上述概念的定义中,可以看出故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轻松体验生活,提升素质,特别适合以直观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的低年级学生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卞金祥.用特色吸引学生―名师最受欢迎的特色教学艺术[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教学中的故事10

  众所周知,幼儿期是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的关键期。幼儿语言运用过程是建立与他人的交流产生社会性交往和互动的过程。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就此,我让幼儿在故事的吸引下,有兴趣地学习讲述、创编、表演、绘画,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一、在故事中,以美育人,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爱说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孩子们聚在某个角落里窃窃私语,或在老师视线范围以外大声争论着某件事,甚至连课堂上不敢发言的幼儿也振振有辞。在语言教学中应多以故事为教师创造出灵活生动的媒体语言,使语言教学内容更直观、明了、多样化,而且便于师幼进行即学交流,及时地反馈学习信息。除此之外,还能激发幼儿的学习愿望,激发幼儿的创造思维,锻炼幼儿的动手、动口能力,使幼儿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获得多方面能力的发展。美是相通的,故事中语言的优美同样不能独立于其他形式的美之外,它们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故事能带给人一种虚构的美,同时它又是一种抽象的美,故事中的语言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带给幼儿的美感。幼儿对美的体验首先是从感性经验开始的,要让幼儿能够体验到抽象意义上的美感,充分调动幼儿的主体参与性,使他们可以轻松、愉快地融入故事、接受故事、理解故事、体验故事、学习欣赏故事。例如:在以往的语言教学活动中,有一些优秀的作品往往由于缺乏相关的配套插图而让教师在选择活动内容时不得不忍痛割爱,使幼儿失去了感受和欣赏优秀作品的机会。多媒体帮助教师解决了这一难题,我们选好活动内容后,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充分发挥其声、像、色、形等优势,先把相关的画面勾画出来,再填上色彩、配上声音,把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创造立体化的教学空间,使深奥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教学时,教师移动画面将其展现在幼儿面前,让教学内容变得可视、可听,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来感受认知和学习语言。大班语言活动“小蝌蚪找妈妈”,幼儿对“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小尾巴不见了”这一情节不是很理解。在教学中,就可运用制作好的动画片,展示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动态过程,幼儿非常感兴趣。教师通过反复播放画面和多层多向的提问,使幼儿理解了疑点,悟出其实质。由此可见,故事既利于幼儿学习内容的扩展,也有助于教师语言教学活动的开展。《桃树下的小白兔》在幼儿理解故事的同时,让幼儿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并丰富了幼儿对春天特征的认识,感受了故事的优美意境。幼儿的联想更为丰富,幼儿的学习兴趣更为强烈。

  二、采用多种形式,熟悉故事巧引导,让幼儿在故事表演和讲述中发展语言能力

  运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角色扮演故事情节,帮助幼儿真正体验到他人的情绪、情感,给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故事氛围。表演角活动:让孩子自己选择服装,头饰、发卡,鼓励孩子们大胆上台表演学会的故事,或者自编的故事,教师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当观众,或者“跑龙套”,欣赏着演员们的表演,倾听着孩子们的讲解,对于活泼大胆、乐于表现的孩子,我不过分限制,对于羞怯、不那么自信的孩子,我也不急于勉强。因为我知道,尊重幼儿的个性,有时也需要耐心地等待,等待他们有一点勇气。这样孩子才能有所表现,在宽松的气氛中孩子们的表演才能更积极大胆。

  故事排图活动。教师为幼儿提供一套打乱顺序的图片,鼓励幼儿在看懂每幅图意的基础上,根据故事内在的逻辑规律,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将图片按顺序排列讲故事。例如《小鸟的帽子》,自制图书,让幼儿尝试做小画家,把自己想说的事画成一页一页的故事,或从废弃的图书上剪下自己需要的图片。幼儿口述后,请教师或父母帮忙配上文字,加上封面、封底,然后订成一本图书。同伴间相互介绍交流自己的作品,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亲子合作制作画报,让幼儿有可交流的题材。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中蕴藏着许多教育资源,动员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故事画报,既丰富了家庭教育的内容,又增进了亲子情感。在我的一番动员下,一张张精致可爱的《小蝌蚪童报》出版了,版面上有科学性的知识,有娱乐性的栏目,还有孩子们稚气的笔迹,有了画报,孩子们话一下子就多了出来,我请他们来讲述,又请大家来参观,就连家长们来园接孩子的途中,脚步也被许多内容丰富、色彩艳丽的画报所吸引。紧接着,为配合新交通法规的落实,我们又以“小手拉大手”为题,再次制作了《交通故事画报》,效果也不相上下。在这种双向互动的活动中,家长们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幼儿也有了说的题材。

  三、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鼓励幼儿发挥创造性

  幼儿的思维不受条条框框限制,可以天马行空地去想象。而“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运用多媒体完全可以为幼儿营造一个充满情感,如临其境的语言氛围,构建更广阔的想象空间,激发他们运用语言的创造性。例如《云彩和风儿》,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蓝天草地的背景中,蓝蓝的天空上徐徐飘着几朵白云,人物化的风儿和云儿,在追来追去地嬉闹玩耍。生动有趣的画面触发了幼儿丰富的想象,有的说:“风儿吹呀吹,云彩变成了小白马,扬起四脚跑呀跑。”有的说:“风儿吹呀吹,云彩变成了小花猫,追着老鼠跑呀跑。”还有的说:“风儿吹呀吹,云彩变成了棉花糖,飘到小朋友的嘴巴里。”……幼儿的回答百花齐放,是动听的音乐激发了幼儿的灵感,是美丽的卡通形象引发了幼儿的想象。

  以往,我们总是要求幼儿一字不差地复述故事,这样很呆板,现在我们鼓励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运用不同的句式和词汇,去表达相似的意思,幼儿的积极性就比较高。例如在故事《三只蝴蝶》中,有个幼儿给红花的'话增加了关联词,“因为红蝴蝶的颜色和我一样美丽,所以它能进来”。我们及时把这句话介绍给其他幼儿,使幼儿体会到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子来表达。当然,表达能力较弱的幼儿,我们在肯定他们创造性的同时,帮助他们进行修改,使他们始终保持创造性地学习对话的兴趣,因此,给予适度的启发有助于孩子多元思维的发展,给予热忱的赞美能激发幼儿的表现欲。

  四、通过故事情节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唤起深层的情感共鸣,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

  将故事教育渗透在孩子们的游戏和生活中,要比单设一个故事或组织一个故事教学活动更富有情景性、趣味性和实效性,引导孩子们尝试已有的经验和方法来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很自然地将故事渗透到幼儿的游戏与生活中,使幼儿体验到了学习和欣赏故事的乐趣。如我班幼儿在扮演完《邻居》这个故事后,一致认为,对邻居应该有礼貌,要关心体谅,在邻居休息时,应保持安静,我们应该给邻居带来高兴、快乐和幸福的感觉,使自己置身于其中,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幼儿之间能相互关心爱护,同时减少幼儿在生活中的摩擦,帮助幼儿在相对平稳、有序的生活环境中获得快乐。平和、有益的情绪体验,使幼儿的语言不断深化,幼儿的交往能力得以锻炼,社会性得以发展。在语言教学的方方面面,我们一直在探索、延伸、开拓,有成功也有失败。这一年,我们尤其注重幼儿在语言运用、听说能力和参与表演方面的培养,开展了诸多有意义的工作,我们以《纲要》精神为出发点,以幼儿年龄特点为依据,以整合教学活动为载体,以启蒙个性发展为核心,真正地把语言教学落在实处,走向了孩子的心灵,走向了孩子的兴趣,走向了孩子的生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学习什么,都要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幼儿教学活动不单是通过某一节课或者某一个环节所能完成的,还应抓住幼儿爱听故事的有利时机,通过故事渗透,不断发掘潜力,逐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开发其智力,养成其开口说的习惯,切实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中的故事11

  目前,学校以教育科研促进特色发展,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加速教师专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为集中展现我校教师学科研、用科研的深切体验,更好地发挥教育科研的示范引领作用,特举办“讲教育科研故事 ”征文及大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征文主题:教育科研助我成长

  二、参赛对象:全体教师。

  三、征文要求:

  1、参赛者力求“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可通过与教育科研有关的一节课、一篇文章、一本书或一个关键事件等生动的教育教学故事,讲述教育科研在学校特色发展或教师的'专业成长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文章题材多样,生动真实,细致感人,短小精悍。

  2、格式:材料一般不超过20xx字,A4纸,标题为黑体三号字,正文宋体小四号字,1。5倍行距,文前要有200字以内的内容提要。

  3、坚决杜绝抄袭或网上下载。如有此类情况,一经查实,教科研得分为0分。

  4、时间安排:20xx年2月10日之前。

  四、其他事项

  1、 每位教师至少有一篇作品参赛。20xx年9月以前发表过的文章不参与此次评比。近半年在市级及以上教育网站或教育刊物发表的与征文主题相符的文章无需评比,直接获校级一等奖(电子稿与发表稿件一起交教科室)。

  2、2月10日前各备课组长将本组教师参赛作品(纸质文稿和电子文稿各一份,征文电子稿文件名包含单位、姓名和征文题目,格式为单位+姓名+征文题目)统一打包放至教科FTP。

  3、学校将聘请专家组成评审小组,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获奖教师给予表彰奖励。

  4、评选活动结束后,部分反映教改前沿,值得借鉴的优秀作品陆续在校报上刊登并编入我校校本教研教材。

  5、优秀征文参与省级评选。

  营东区一中

教学中的故事12

  国内大多数地区历史教学一般都在学生上初中之后开始全面系统的授课。教师在给学生教授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历史故事的引用和讲解是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记住历史上发生的事件,并且理解事件本身对现在历史发展的影响。记住历史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中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的学生要更加注重历史的学习,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所生活的这片广袤土地,以及当下的社会意识形态。

  一、全面引用,注重历史事实

  历史课堂教学相对其它科目来说较为枯燥无趣,所以通过历史故事的穿插讲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历史课堂教学参与的积极性。当然,历史故事的引用。需要有一定的原则,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全面引用,但是一定要注重历史事实。例如相关野史可以辅助学生理解历史人物性格,但必须让学生正确认识到历史的严肃性,我们必须尊重历史。可能有些教师会根据一些时下热播的历史剧引出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那个年代,但是这些历史剧往往会注重故事情节超过历史事实本身,所以我们应该也有必要告诉学生应该关注真正的历史存在。一般来说大的时代框架不会错,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引起学生对相关历史事实的留意和深入了解,将会帮助学生的历史课程学习。

  二、紧贴教学大纲,适当延展教学内容

  初中历史教学的课程教学大纲是教师授课过程中应该注意参考的,得让学生基本掌握哪些历史知识。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回馈,历史故事的引用应该结合具体的课堂情景,给出学生感兴趣的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也就是说在相应的历史背景下,教师要给出切合知识点的历史故事举例。就拿初一的学生来讲,历史课堂所学过的知识对他们来说可能更多是生硬的背诵,历史教学的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灵活主动地学习历史,历史故事的引用以一种形象具体的展现方式教给学生历史知识。

  历史教学的知识延展也可以通过历史故事展示,中国历史上疆域面积最大的时候是在忽必烈统治时期。为什么不是成吉思汗?将相关故事引出后,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自己进行探索讨论,进而拓展到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历史作用之一——更加推进了民族融合和统一;除此之外,还可以对当时中国所统治的中亚及北亚地区采集一些信息去了解。这样无形之中就增加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并且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开阔了眼界,了解历史之余思索当今世界。

  三、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

  历史故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可以是多种形式,渠道多样的,教师可以通过讲自己知道的历史小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历史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制作相关教学内容的PPT,展示历史人物关系以及他们对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贡献或者其它。比如中国封建历史朝代的更迭,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将这些以历史故事的形式给学生串讲一遍,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历史时间框架概念。

  历史故事的应用应该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师要做到深入浅出,历史知识的`深化和讲解语言的通俗是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应用过程当中的关键点。相关历史纪录片的播放也会对历史教学有所帮助,总的来说就是让较为死板的历史知识生动活泼起来的同时不要失去历史本身所具有的严谨性即可。历史故事的讲述语言要通俗易懂,唐代的贞观盛世可以由拉萨布达拉宫引出,然后带领学生了解历史故事,学习历史知识。北师大版九年级对世界近代史的学习可以播放BBC的相关纪录片,通过这种方法讲述历史故事,可以更加让学生对历史课程产生兴趣。

  四、历史故事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具体的,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初中历史课本的七年级上册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一课为例。炎帝和黄帝的历史事迹结合远古时代的先民活动遗址与文物,可以说明这段历史存在的真实性,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开端,陕西的黄帝陵的适当讲解也可以让学生感觉走近历史。历史故事的引用可以从历史古籍《山海经》里适当选取然后讲解,大禹治水的故事课本里有选材,这时候教师可以有自己的历史延展教学,从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时代背景下的历史事件。司马迁在《史记》中的相关历史故事可以多加引用,大多数学生可能因为目前所在年级不高,不会产生阅读的浓厚的兴趣,但是教师可以推荐给学生并且在课堂上根据历史课程的内容加以引用,这些有史实可以依据的历史故事会更好帮助学生学习中国古代历史知识。

  结语

  初中历史教学作为中学阶段历史教学的开端而言,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明显会在一定程度上显著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历史教学的探讨应该广泛涉猎历史故事的讨论,在学生自己探索历史故事的过程中,历史知识自然会被学生吸收运用,从而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教学体验和历史知识收获。

教学中的故事13

  故事是幼儿的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因为幼儿的心智还不成熟,对一些理性地概念性的东西不是能完全理解,但是对于有声有色的故事,幼儿是很喜欢并且能很乐意接受的。同时故事也是文明的.传承,是社会文明在幼儿中得以传承的重要手段。

  很多幼儿园,将故事引入教学中,这不仅有利于幼儿教学创新力度的增加,而且有利于幼儿想象力的激发,又能培养幼儿思维扩展的能力,所以说,故事教学法对于幼儿是非常有益的。

  在教学中,教师为幼儿讲故事,对幼儿的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在讲故事的时候,最好以一个故事陈述者的身份,让自己也融入故事之中,从自己的理解出发,对故事的主要情节进行强调突出,让幼儿对故事有个整体的认识,老师还可以和幼儿进行互动,而不是自己讲,幼儿就一直处于沉默状态的,老师和幼儿互动,可以进行有效的沟通,还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儿童喜欢上故事课。

  一堂课或者整个故事课而言,不光是让老师,老师还可以让幼儿来讲。大部分幼儿具有一定的图文阅读能力,或者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都会给幼儿讲故事,幼儿是会记住的,这时候,让幼儿自己来讲故事,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使幼儿充满信心,并在课后积极的准备自己的故事。能增加幼儿的阅读能力。

  在幼儿故事课堂中,作为老师,不能让一节课只停留在故事的层面,要对故事进行引深,讲完故事后,要告诉幼儿这个故事所讲的道理,并引用在日常生活中。

教学中的故事14

  一、讲故事更加符合现代初中生的心理状态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可能很难适应现代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只能挫伤初中生学习兴趣,不能有效地调动孩子对初中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很多时候不是中考的压力,许多学生就会放弃对历史的学习。将一些历史故事加入课堂讲解中有利于孩子们学习兴趣的提高。例如,我们的川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其中一课是《远古的传说》,在讲授之前可以准备一个故事——“大禹治水”,说的是大禹这个人物带领当地居民,与洪水作斗争的故事,大禹进一步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认为洪水不是堵就能堵住的,需要进一步疏导,通过泄洪完成水患的治理,这样的一个故事开场将有效引导初中生从下课的兴奋劲中迅速安静下来,激发他们认真听故事的情绪,从而进一步过渡到整个《远古的传说》这个课程的讲解之中。可以在课程讲解之中进一步穿插“大禹治水”的故事,让学生疲劳的神经进一步激发出学习的兴趣,课程结束之后,也可以进一步讲述“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和思维拓展,培养学生“有了大家才有小家”的奉献精神。

  二、讲故事更加符合现代初中生思维发展的需要

  初中生的'思维开发还不够完善,学习的逻辑思维、发散思维、抽象思维等还不是很全面,有时遇到一些抽象的问题,初中生很难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川教版教材七年级的《西周的兴亡》这节课中,讲了西周的崛起是因为商纣王的昏庸造成商王朝的落败最终成就了西周的崛起。这个过程对于初中生来说,相对比较枯燥而且没有什么样的感性认识,商纣王是怎样的昏庸,没有具体的概念,当时的西周是怎样休养生息的,这些都是学生知识空虚的基础问题,建立在这样基础之上的知识结构就是海市蜃楼,过了一段时间,学生就将这段历史知识点还给教师,如果教师在商纣王如何的昏庸方面具体说一些故事,例如,酒池肉林、丞相比干迫害等这些故事可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商纣王昏庸无道的具体形象,也加深了学生对于商王朝覆灭的理解,这种理解将使学生对这《西周的兴亡》这节内容的记忆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有效筑牢了他们学习的根基,完全符合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因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关于古代历史的讲解时间跨度相对比较大,很多时候古人的想法和思维方式由于这个原因而很难被学生理解,通过对“姜尚垂钓”等经典故事的讲述,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西周兴起必然性的认识。

  三、讲故事完全符合历史教学的特点

  整个历史教学就是在讲故事,讲述中国发展的5000年经历的点点滴滴,讲述世界几千年文明的丰富事件。因此,讲故事完全符合历史教学的特征。例如,川教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从开皇之治说起,说的唐、宋、元、明、清,再从政治谈到文化、谈到科技的发展。整个七年级下册都是在述说中国古代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典故,只有有时其中时间跨度加大很难实现我们真正讲故事的效果,也就是因为其中的时间跨度问题将整个历史教学变得抽象。因此,这教学过程之中进一步加入历史故事的讲解,不断提高学生由于时间跨度造成一些历史事件难以理解的问题。在川教版教材七年级课本中有一节——《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中可以讲解“夜郎自大”的历史典故,就是说在汉朝时代有一个小国家叫夜郎,这里的国王被自己的大臣们奉承后,认为自己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当时汉朝的使节出使该国,夜郎的国王就问,汉朝和他们夜郎哪个更大哈?当时来使感到十分震惊。通过这样的故事讲解,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夜郎自大”成语的含义,进一步了解了当时的汉朝的历史背景,当时的中国并不是只有一个汉朝,周边还有很多小的国家,进而进一步理解了汉武帝为什么要进一步收复边疆等。只是一个简单的历史故事,但是可以进一步说明汉武帝的一些重要的治国之道的历史背景,使得汉武帝这个历史人物更加的鲜明突出。

  四、讲故事的题材进一步符合历史课程的需要

  讲故事的目的是使得学生学习相应课程的内容不感到枯燥、乏味、空洞,进一步加深对相应课程内容事件的理解。很多时候教学目的首先要明确,选择的典型故事要能够说明历史事件。例如,在川教版七年级的历史教科书有这样一段《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三国时代的形成,是各方势力相当比较平衡,三国时代之前,蜀、吴势力远远不如魏,但是经过一个风云人物的不断操控,时局发生的翻天覆地地变化,在这一节里,教师可以将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等典型故事编排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三国鼎立时代的历史格局主要是由这样因素造成的,没有刘备的三顾茅庐,诸葛亮不可能助力蜀国建立一代伟业。假设三顾茅庐的是曹操,诸葛亮的宏图大志也就很难实现,但是笔者也认为,蜀、吴、魏,也只有当时的刘备回去请诸葛亮出山。这些故事案例都是为了说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历史背景。只有这样的故事才是符合教学目的和本意的。五、结语历史教学应该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过程,但是传统意义上讲授可能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讲故事这种方式是一种符合学生心理,符合历史教学特点,符合学生思维发展方式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历史教学的发展。

教学中的故事15

  一、授课前历史故事的准备

  (一)历史故事的选取应该立足课本,参考教学计划,满足学生需要掌握的课本知识点的诉求

  历史教材是学生和老师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任何形式的拓展都应该以课本为基础,不能脱离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最好紧扣课本重点和难点。例如在讲述春秋战国历史时可以穿插“尊王攘夷”、“卧薪尝胆”“秦赵‘长平之战’”等,运用生动传神的历史故事将难点重点剖析清楚,从而利于学生理解,活跃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二)历史故事的内容应该积极向上,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初中生正是处于好奇心极强的阶段,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追求心理,选择一个内容有趣的历史故事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情感共鸣。因此,老师应该和学生多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在选择历史故事时要基于他们的兴趣爱好,这样也是对学生有教育意义的,能帮助他们快乐成长,传达一种健康向上的情感。我记得曾讲述过司马迁写成千古名著《史记》的故事,让学生感悟司马迁的这种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并引导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三)历史故事的选用要满足真实性原则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图书记载了很多有争议或负面的历史故事,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建造是一个不小的`冲击。为此,需要广大基层教师对引进课堂的历史故事的可读性和真实性进行有效的辨别,尽量选择历史依据充实并且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历史故事。

  二、讲课中历史故事的运用

  历史故事在历史教学的应用中要以故事讲人物,以人物讲事件,以人物和事件来串讲历史,将学生带入到历史的时间长河中,经历一场奇幻的旅程,让学生置身于历史环境中去把握历史时间的过程和前因后果以及其所产生的影响,从历史学习中获得知识和乐趣,感悟历史给我们带来的厚重感。

  (一)鼓励学生积累、讲述和交流历史故事,活跃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渐渐退出讲台,给学生留更多的发挥空间,让他们去将自己所了解到的历史故事分享给大家,这样就从教师掌握主动权过渡到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历史的热情和探求知识的渴望。例如在讲关于明清文化的知识点时,我先将我国四大名著中的一些经典故事汇总在一起,然后让班上的同学一起讨论交流,探讨四大名著思想内涵的艺术表现形式。同学们经过激烈的讨论分析出很多有用的知识点,同时提高了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二)教师在课堂中要扮演好角色,激起学生学习欲望

  教师在教学中要掌握好度,除了留给学生空间,教师还要收集有效的历史素材,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些对学生的知识拓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选择在课程开始讲历史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进入教学课题,加深印象,便于学生接受。教师也可以选择在课程的中间穿插历史故事,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遇到理论性较强、较为抽象的历史知识,以故事来突破重难点,便于学生消化理解。研究表明,学生在一节课进入10到20分钟后就会产生注意力分散游离现象,在这个时候,如果教师穿插一个历史故事,便可以缓解紧张的学习气氛,使学生的注意力又集中到课堂上。教师还可以以历史故事作为课程的结束,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课程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师的教学中,常常出现草草收尾的现象,这样会使整堂课功亏一篑,如果以故事的趣味性结束一节课,给学生带来意犹未尽之感,假如再留下一两道思考的问题,或设置一个悬念,更会给学生新鲜感,满足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展现历史故事场面

  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一些影像资料,让学生从形象、生动、直观的影像中了解更加真实的历史,融入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比如在学汉朝历史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观看《汉武大帝》中的某些精彩片段,了解他开创汉朝新纪元的一些举措,学习他的雄才伟略,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通过多媒体展现的历史故事,形成一些历史事件概念,然后通过教师设置的问题进行研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在观看历史影像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理解历史的能力,也锻炼了历史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优化教学过程,改变以前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故事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适时地运用故事来创设情境,或运用故事导入课堂,或把故事作为教学素材,结合故事提出问题,组织讨论,以此激发学生探究,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故事教学是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技巧。当然,故事教学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它在今后的发展空间和创新前途是不可估量的,基层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为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