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听中感悟,听中创造――音乐案例《春天来了》
案例背景说明:《春天来了》是国家课程标准教材人音版实验教材小学第四册第课的内容,本课围绕着春天来了这个主题,安排聆听曲目《嘀哩嘀哩》、《春晓》,两首表演歌曲《大树妈妈》、《郊游》和创编活动三块内容,创设了“春天来了”的情境,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体验“春天”。以听觉为先导大胆的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上进行“综合”,让学生在听中学,听中思,听中做,听中创,充分感受听觉艺术的迷人魅力,使本课教学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依赖于听觉。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感受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得到情感的体验与感悟。《春天来了》这一课通过聆听与演唱引导学生表达对春天及大自然的热爱,并能用身边的音源或打击乐器创编节奏,发挥学生个性鼓励学生用喜欢的方式如唱、跳、画、弹、演等多种形式表现春天。
课堂回放:
课堂片段一:感受春天
配合歌曲营造和烘托物质环境,教室点缀生机盎然的春景,如:大面积色块图案,浅绿纸带的柳枝抽象简洁的象征表现春天,让学生也参与到物质环境的布置中来,更完整地表现孩子眼里的春天。
教师播放歌曲《嘀哩嘀哩》,迎接学生进教室,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动作律动进教室,教师与学生一起做拍手游戏,并与学生交流,时而手拉手转圈,时而拉手模仿学生的动作,随歌曲生生律动,师生律动,感受歌曲。
师谈话引导感受:刚才听到的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生:我觉得歌曲是欢快、活泼的。
生:我觉得歌曲很轻松、跳跃。
生:我听到“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小朋友眼睛里”
师:小朋友听得真仔细,歌词都听出来了,学习音乐就需要有一双音乐的耳朵。在你的眼里春天是怎么样的?
生:我看见红红的花,绿绿的草,柳树发芽,小鸟在柳枝上歌唱;
我感觉春天的阳光特别温暖……(大胆发表对春天的感受)
师(小结):在小朋友眼里春天真是大美了,音乐家们用音乐的方式描绘春天,赞美春天,让我们手拉手去感受春天的美丽吧!
课堂片段二:寻找春天
师扮演春姑娘,和学生手拉手律动。背景音乐:歌曲《郊游》
音乐间奏处,师提问:这么美的春天,你最想做什么?
生:春游。出去走走。大家一起到大自然中做游戏。
播放歌曲《郊游》完整聆听。说说郊游时的发现和心情。
生:春风吹拂,暖洋洋的非常舒服愉快,发现桃花已经开了。生:排着整齐的队伍一起出发,特神气,特开心……(生活中真实情感的体验)
师:请小朋友来做一位文明的听众,仔细听听老师唱两句,请判断哪句更能表现郊游的愉快心情,看谁有一双音乐的耳朵。
1.5 5 | 5 3 5 | 5 3 1 3 | 2 1 5 ‖
走走走走走,我们小手拉小手
2.5 5 | 5 3 5 | 5 3 1 3 | 2 1 5 ‖
走走走走走,我们小手拉小手
生:第二句更自豪些。师:让我们自豪地唱唱第二句。
学生跟琴按进行曲速度演唱。用形体动作暗示学生有表情演唱歌曲。模拟郊游生活情境:排好队伍,钻山洞、过小桥;草地上、田野边。
歌曲处理,学生有生活经验感受情感把握准确。
编创歌曲:学生为歌曲加引子和结束句,采用自主合作小组的形式,根据自己生活体验结合江山著名景点讨论创编。唱一唱选出最佳方案……
课堂片断三:表现春天
师:春天是令人陶醉的季节,古今中外有许多诗人、文学家对春天作过不同的描述,你能把收集的关于“春天”展示给大家吗?
生:一年之计在于春。
生:我收集了小诗:春天到,梁上燕子闹,春天到,遍地长青草……
师:真好,老师也说说描写春天的散文: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瞧去满是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
生:还有古诗《春晓}(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师:让我们聆听根据古诗创作的同名歌曲,用线条或色彩表现你的感受。
生边听边画……
师:小朋友还可以象音乐家一样表现美丽的春天吗?
提示:(1)结合古诗词做表演或配乐朗诵。
(2)用身边的声音或自制乐器表现“春天音响”,也可展示收集的关于春天的作品,唱一唱,念一念,演一演。
小组活动要求:1.确定表演形式。2.组长分工,合作创意。
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到学生的表演活动中去。
师生反馈演绎。
第一组:表演性配乐诗朗诵。创意:不同节奏朗诵古诗《春晓》,背景音乐《春晓》伴奏音乐。
第二组:一起合作画一幅美丽的春景图。
第三组:用声音模仿表现春天。
一生旁白:春姑娘是个善变的女孩,一会儿还是晴天,一会儿又下起了沙沙的雨。一生甩动纸张表现雨点砸在地上的声音,用大鼓、大镲表现雷电的声音,雨声用自制沙锤模仿。
旁白:小乌醒来了,唱起了动听的歌。生用自制的排箫、人声模仿小鸟声并表演动作。
旁白:小河也醒来了,唱起欢乐的歌。生用手搅水桶的水发出声音。
旁白:小朋友在春天里排着整齐的队伍唱着歌出发了。小组一起演唱歌曲《郊游》……
教学反思:
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学是引导学生审美发现的过程,美的教学环境可以成为有效的潜在教育手段,而美的感受这个过程的基础是聆听,在这一课中老师紧抓音乐本身特点展开一系列美的活动:感受春天、寻找春天、表现春天,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在听中感悟音乐,听中理解音乐从而表现创造音乐的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感受有:
一、突出音乐本体,培养聆听习惯。
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是基础.音乐教学首先应解决的是让学生学会倾听,培养聆听的习惯从而使学生拥有音乐的耳朵以至关注生活身边的音乐。本课的设计中末涉及视觉媒体,而是让学生在一次次听中感受音乐的内涵,“你听的真仔细,歌词都注意到了”“音乐的耳朵对学习音乐很重要”“做一个文明的观众”等都有意识的在引导专注投入的听,倾听,养成聆听的习惯。实践证明,突出音乐本体的听,用音乐创设情景的做法,能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关注与喜爱。聆听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学生对生活中音乐的仔细聆听,依赖学生专注的听。
二、与学生生活真实相链接发现美。
音乐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相链接,把目光引向生活,引向自然。从生活中发现音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使音乐课堂焕发出生机。郊游是学生们所喜爱的,生活中有许多真实情感的体验,通过模拟式的郊游生活再现唤起学生学习热情,使歌曲的演唱“情到深处”是很容易的。歌曲结合本地著名景点的创编,都是学生身边熟悉的有真切感触的事物。音乐源于生活,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音乐、发现音乐,从而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美。本课中利用纸、易拉罐沙锤、水桶的水声等制造音响表现春天是善于发现的结果。因此遵循音乐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音乐与生活密切结合,使学生从中领悟音乐真谛.从而发现音乐,创造音乐美。
三、在“音乐情景过程”中让学生创造音乐美。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十分明确地把表现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作为音乐教学的总目标:本课的设计根据新课标“鼓励音乐创造”的教育理念做到了让学生经历“音乐情景过程”创造音乐美。例如歌曲加结束句加引子的创编。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创设多元化的音乐情景表现美丽的春天,去除了固定的一元化的音乐情景演绎,教师给学生提供创设音乐情景的思路、资源、条件、方法等。通过开放式的讨论,充分发掘每个人的潜能和智慧,提出对问题的各种各样的看法和解决方案。第三组表演表现春天选择适当的乐器(身体乐器、自制的打击乐器、排箫、沙锤等)进行情景创设,表观乌叫声,表观小雨声,刨设图画再观情景,以及用音乐渲染情景,并加上语言表达(旁白)等。无不是一次次经历“音乐情景的过程”,一次次丰富的情感体验过程,遵循了“鼓励音乐创造”和“重视音乐实践”的理念。
四、音乐欣赏动中感悟美。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能同时打开多个感知渠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音乐欣赏中,只有开放学生多个感知通道,才能让学生对音乐欣赏做到真正的主体参与,激发起激烈的情感因素,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本课设计充分体现了开通多渠道让学生动中感悟的特点。如欣赏《嘀哩嘀哩》时,动中体验情绪,动中加深感受歌曲,动中塑造音乐形象,动中创造音乐,参与物质环境的布置来再现孩子眼里的春景。这节课有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一首演唱,二首欣赏曲目,时而演唱,时而聆听,时而讨论律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既不感到枯躁单调又打开了学生多个感知,多有所获,情趣盎然,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听中感悟,听中创造――音乐案例《春天来了》】相关文章:
中班音乐活动《听》08-24
谈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06-26
中班音乐活动《听》(3篇)03-24
中班音乐活动《听》3篇03-24
听纯音乐想象作文12-14
怎样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04-13
生活中的谈判案例分析10-19
生活中谈判案例分析11-03
听雨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