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诞行为学》读书笔记

时间:2023-01-14 22:10:24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怪诞行为学》读书笔记(精选14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怪诞行为学》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怪诞行为学》读书笔记(精选14篇)

  《怪诞行为学》读书笔记 篇1

  离开小县城,来到大都市读书,在一次逛超市的时候,我第一次见到了榴莲。看着旁边苹果3块一斤,香蕉两块一斤,而榴莲19元一斤的标价,当时心想,难到种榴莲要比其他水果多付出五六倍代价?要么就是这家超市标价太高了。于是欣然买走了香蕉和苹果。

  又一次逛超市,看到了榴莲标价还是19,依然没买。再逛超市,当看到榴莲标价19的时候,买了一个,自此爱上榴莲,也就在心底接受了榴莲19一斤的价格。

  在后来的生活中,每次看到低于19的榴莲,品相不错的一般我都要买,而高于20块的,也就从未买过了。从未深究榴莲到底值不值19一斤,但这个价格却在我心中留下深深印记。

  这就是锚定效应,当我们接触一件新鲜事物时,在无法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所接受的信息往往会容易被接受,此后再次遇到相同事物,总会不自觉的和最初印记做对比,即使第一印象本身定位就存在不合理性。

  有一次宿舍准备集资买一个电饭煲,我们4个大老爷们去逛超市,在电器区,看到了苏泊尔的三款电饭煲,标价分别是149元、169元、189元。三款电饭煲容量一致,功率一致,经过简单讨论,我们打算买169元这款,这时候销售走来,也给我们推荐169元这款,于是欣然买走。

  回到宿舍,我在想为什么当时我们没买更便宜的149元那款呢?是它质量不好吗?其实并不见得,同样是检验合格的产品,使用是不会有问题的`。我再次跑到超市,向销售询问了三款电饭煲的销售情况,不出所料,169元这款销量最高,然而销售也解释不出来149元那款差在哪儿或者189元那款好在哪儿。这让我联想起了一件事,在我们去餐馆吃饭时,菜单上总会有一道菜价格很高,我们也不会点,却很情愿点价格稍微低一点的推荐菜。

  在公司上班的小伙伴们许多人都收到过节日礼品,或者是购物券,为什么公司不直接把礼品折算成现金直接发给员工?因为礼品可能并不是大家需要的,但是员工收到礼品时普遍更开心。这里面蕴含的道理就是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的运行问题。

  人的行为并不总是合理的,丹—艾瑞里在长期的封闭治疗中,无法与人正常沟通,深入观察并思考了人类的种种行为,《怪诞行为学》正是一本探究人类诸多不合理行为的学术著作。

  为什么有人愿意花三万块给自己的新车安装真皮座椅却不愿换掉家里的老沙发?显然坐在家里沙发上的时间远超过坐在车里。

  为什么有人可以跑两条街去买便宜三毛钱的土豆却不愿意走到隔壁商场去买便宜3块钱的卫衣?为什么有人愿意免费帮人捎带东西,对于花钱请他捎带却一脸不乐意?

  想起了一道数学题,说男孩和女孩一起去吃披萨,女孩吃了三块,男孩吃了五块。结算时男孩付了15块钱,问披萨总价多少钱?

  《怪诞行为学》读书笔记 篇2

  今天是“英国脱欧”投票的一天,但是我并不认为这种投票的民主最后产生的结果就一定是好的。每个人做出的决定都与自己的经验有关,但是好多时候我们所谓的经验是与实际的理论模型矛盾的,并不能带来我们自以为的好处。就比如我们认为某人技能一直增强工资就能增高,但是实际上决定工资在一定层级后就主要是供需关系决定,这用很简单的经济学原理就能解决,我们自己思考明白就需要很长时间。

  《怪诞行为学》是一本行为经济学读物,从人类的非理性行为出发,分析了生活中种种和传统经济学中完全理性或者线性效用假设相悖的行为。非理性行为也有一套可以用理性来分析的逻辑,可以用人性解释:如趋利避害,攀比心理等等。

  重点根据谈话涉及到书中阐述的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引述与总结,以便学以致用。

  1、免费、降价,各种明显的购物占便宜宣传总是容易吸引我们眼球,但是当我们遇到此类活动需要购买东西的时候,我们先不要被便宜所蒙蔽,我们在购买之前要先思考下,这些东西是我们需要的吗?购买后使用频率多少?我们购买的理由只是因为它们免费或者有其他便宜?当博物馆或者什么景点或者什么餐厅进行免费开放或者免费试吃的时候,我们要思考下要不要因为贪免费而去那边排队等候?等候免费过程当中浪费的时间价值是否和免费带来的价值能抵扣,是否有其他的机会成本?人头攒动免费开放的博物馆你能看到的估计只是很多很多的人,而无法静下心来细细欣赏,贪便宜有时候还真是得不偿失,所以还真是需要三思而后行。

  2、锚定效应。当我们对一个物体有预期后就形成了一个锚,第一个锚不仅影响到我们当时的购买决定,而且影响后来的许多决定。我们经常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或者是不自觉的购买价格很高昂的东西,或者是有些不经意的习惯。当我们意识到有这些行为的时候,不妨首先从质疑这种行为开始,它是怎么开始的?同时问下自己从中能获取多大的快感,这一快感真的就如同你预期的那么大?你能不能把预算压低一点,更好的把省下的.钱用在别处?我们还应该特别关注我们所做的首次决定,它的长期效应会渗透到未来我们所做的很多决定里。即使它们在某个时间合理,现在仍然合理吗?

  3、评价富人。富人钱难赚,因为他们吝啬;富人钱好赚,因为他们花钱金额很大。评价富人的时候我们很容易把富人跟穷人在比,而没有放到他们自己的圈子里面。我们分析事物的时候一定不能孤立分析,需要加上不同的环境。吴伯凡老师说:“富人吝啬是在他背后实际上是一个他对于金钱,对于财富的一个逻辑,不管金钱、财富的大小,他都是喜欢玩那个游戏,一旦是进入到这个游戏里头,他就按照他的规则去玩儿,而且得到一种快乐。”要想分析富人,成为富人就先从思想上变成富人,建立一套匹配的自我财富逻辑,完善改进。

  苏格拉底说:“不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我很喜欢这句话,审慎的态度观看生活,自由的思辨活出自我。书读一次只是皮毛,读两次是懂道理,读多次才能产生生产力。生命不止,当学习不止。

  《怪诞行为学》读书笔记 篇3

  如果让我从本书中叙述的研究结论里浓缩出一个重要的教训,那就是,我们都是棋盘上的小卒子,对棋局里的多种力量认识不多。我们通常认为自己稳坐在驾驶座上,对自己的决策,对自己生活的方向具有至高无上的操控能力;但是,可惜啊,这只是我们一相情愿的认识,它反映的是我们的欲望——我们对自身想当然的认识——而不是现实。

  第二个重要教训是,尽管非理性司空见惯,但并不是说我们都不可救药了。一旦我们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决定会发生在什么时间,起源自什么地方,就可以提高警惕,强制自己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重新考虑这些决定,或者用科技手段来克服与生俱来的缺点。企业决策者们也可以在这些方面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考虑怎样制定政策,设计产品和创造免费午餐。

  以下为笔记

  人类很喜欢比较,如果你想突出A,那你只需要在提供A时顺便提供-A,即使还有B这个选项,那么大部分人也会选A

  锚定的作用很强大并且初次锚定作用的延续时间很长(我们在过去的某一时间做出了任意决定可能会导致我们以后的生活建立在这一基础上)————但从个人生活来说,我们有能力积极改进自己的非理性行为。我们可以从认识自己的脆弱开始。例如:可以首先从质疑这种习惯开始。它是怎么开始的?同时,问一下自己,你能从中获取多大的快感。

  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不要被免费诱惑而做不理性的决策

  不要把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混为一谈(一旦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发生碰撞,社会规范就会退出。换言之,社会规范很难重建。)社会规范能发挥的`作用比我们想象中大,金钱有自己的生命,但它会消除人类相互关系中最好的东西。

  在一种情绪状态中观察另一种状态是困难的。为了做出明智的决定,我们需要对可能的经历亲身体验一下,对可能的某种情绪状态有所了解。学会如何弥合这一差距,对生活中的重要决策非常重要。

  拖沓问题人皆有之,那些认识到并承认自己弱点的人能够更好地利用设计好的工具(预先干预机制)帮助自己战胜它。

  买房和卖房定价上的差距——损失厌恶

  在当今世界的背景下,我们竭力为自己保留各种选择余地。可能往往认识不到,无论哪种情况,保留余地的同时,我们也放弃了别的东西。(果断关上该关的门)

  人们的预期会影响他们对后来事物的观点(成见、安慰剂等)(冲突的解决一般需要中立的第三方来制定法则)

  我们的确看重诚实,想做诚实的人。但问题在于,我们内心的诚实尺度只有在考虑重大越轨行为时才被激活。没有超我对诚实进行帮助,监督与管理,我们抵御这种越轨行为的防线,就只剩下成本—收益的理性分析了。(但他起的作用也并不大)

  离现金一步之遥的作弊最容易发生:因为我们擅长把自己细微的不诚实想法和做法合理化,所以我们通常很难清楚地确定非现金事物对作弊的影响。——我们必须唤醒人们认清非货币财物与自己作弊倾向的关系。

  人们有时甘愿牺牲消费快感来突出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但在标新立异不被视为正面人格特质的文化背景下,人们更倾向于表现出对群体的归属感,着意刻画与别人一致的印象。

  为了克服人类易于犯错误的各种倾向,我认为寻求一些诀窍,用即时、有力、正面的强化因素与那些我们为了长远目标采取的、并非如此愉悦的步骤相匹配,这样做非常有用。

  《怪诞行为学》读书笔记 篇4

  周末翻阅图书,书架上失手掉下一本新书,定睛一看,原来是去年底买回但一直未看的《怪诞心理学》,今天不是我选它,是它提醒我,索性放下别的事情,把它啃掉吧!我把看书当成拼图或者十字绣,拿起来就看完它,并不一定会立刻火花四射,但讯息已经储存起来,有一天在现实中经验类同时,会自动感应对接。

  《怪诞心理学》单看书名就很吸引人,“怪诞”二字无疑是最大卖点,加上个性的封面设计和宣传文字,在2009年底一度成为最畅销的打榜书。心理学这个学科对大众来说感觉很深奥和神秘,你如果说跟别人谈历史、文学,一般人很好理解;你若说跟别人探讨一下心理学,别人多数会认为你脑子有问题。可是心理学的范畴却比历史和文学距离人们更近,心理学无时不在:早上起来纠结是喝杯果汁还是喝杯牛奶,当为买哪件衣服而犹豫,当你去安慰你的一个好朋友,离家出门走出一段又回去检查门是否锁好,当你见到领导就很注意自己的语气和说话方式。可以说,只要醒着的时候,无时无刻没有离开心理学,就算睡觉做梦时,也与心理学有关系,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著作《梦的解析》就是分析梦与人的心理之间的关系。

  一天多时间看完,第一个感触就是“一点都不怪诞”,其实就是最普通的大众心理知识读本而已,至于“怪诞”一说估计也是吸引眼球和提升人气的广告行为罢了。即便如此,这本书还是值得了解和思考的,如果你没有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专著,那么看看这本书,一定有好处。

  有的人很排斥心理方面的书籍,排斥是怕被绕进去,应该说这本身就是心理脆弱的表现。开放的`心态读书,无论是哪一类书,哪怕是圣经或者释迦摩尼传,你都只体会不同宗教和文化给你带来的氛围和感受,学习其中的精华要义,转化为思想和力量,不会盲从和迷信,最终是为了现实意义中的开解和提升。

  这本书一共涵盖六个部分,分别是时间心理学、撒谎与欺骗心理学、灵异心理学、决策心理学、幽默心理学、自私心理学。无论哪一个部分,都是在说明心理的作用对人和事件的影响之重,有时甚至会发展成为决定性因素。

  我来对每个部分简单概述一下,以方便大家了解:

  时间心理学——人的生日有时会决定你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因为你会通过心理暗示使自己的生日靠近别人给这个日子的定义,如人们对星座分析的迷信,会加速你的性格向星座分析手册上的性格靠拢,因为你认为那就是你的性格。本来星座分析并无科学依据。不信!则对你不会有影响!信!你将因为心理暗示自动自愿的成为它的俘虏!

  撒谎与欺骗心理学——撒谎是心理的需求,有时是有危害的,有时又是有益的。试问,你每天所看到的普通天盖的的广告中隐藏了多少的谎言和心理暗示。了解谎言,你才能够辨认谎言,辨认出谎言才能不被谎言蒙蔽。

  灵异心理学——很多灵异现象是由于心理暗示造成的,超低音波也是无法目视却实质存在的,它可以干扰人的正常感官,产生幻觉或错觉。人自身的神经系统过分紧张而感觉到灵异,人为因素很大。其实在《克服恐惧》一书中有一句话很好解释这个问题:当你敢于勇敢的直面恐惧的那一瞬间,恐惧会瞬间溃败;反之,当你退却时,你会在瞬间被恐惧淹没和吞噬。

  决策心理学——人们通常观点会对符合大众标准的优秀者更有利,甚至几公分身高决定了总统的当选,美国排名前100的富豪基本上都是高个。高大、英俊的人获得成功的几率更高,这就是决策心理的暗示作用。当然这是常规,如果有别的引导和干扰措施,也可以制造相反的结果。心理暗示对于促进销售方面相当有效。

  幽默心理学——因为人群的各种特质不同决定了对幽默的见解不同,全世界无法找到一个令所有人都感到好笑的笑话。但科学研究表明,幽默感使人增加快乐指数,更容易成功、顺利,并增长寿命。没有数据能表明喜剧演员或滑稽剧演员更短命,相反他们快乐指数也很高。

  自私心理学——自私心理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表现在现代社会中会造成社会道德的沉沦,但分析这样的心理,采取何种的措施可以有效阻断自私心理,为世界创造更多的爱心,这是自私心理学的使命。了解心理的极端反面,是为了有一个参照点,远离并引导向正面。

  《怪诞心理学》浅显易懂,让人感觉心理学并不遥远和玄虚,可以很好的指引大众心理向阳光、健康方面靠近,从而也积累起来对心理分析的一些基础认识。有兴趣就看一看吧,多读书总不是坏事情!

  《怪诞行为学》读书笔记 篇5

  起初购买《怪诞心理学》的目的只是为了京东的满299减100的凑个单,买了之后略微翻了翻,感觉这本书有点像《启功给你讲书法》,这也是一本点到为止、外行看得糊里糊涂的,觉得作者讲得头头是道,但是品读起来却十分枯燥。不过既然买了就开始读了,一本书如果读出一两点有用的,那也是赚到了。

  《怪诞心理学》是英国的理查德·怀尔曼Richard·Wiseman的一本心理学书籍,Richard·Wiseman是“英国大众心理学传播第一教授”,同时也是英国媒体最常引用的心理学家。对心理学并不是很了解的我,当然也不清楚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也就不做赘述。从小到大,我只读过一本心理学的书籍,叫做《教育心理学》,不知道有没有记错。

  一、扉页:谨以此书献给我挚爱的父亲和母亲

  在整本书的第一页,赫然写着“谨以此书献给我挚爱的父亲和母亲”,一段简单而又让人震撼的句子,外国人的率性和真诚流露到了生活的每一处,或许有人会把自己对父母的爱藏在心里、体现在行动上,却鲜有开口感谢父母的,但,为什么不呢?

  二、心理暗示的力量

  在书籍的第一章里,作者RichardWiseman对占星学、笔迹学等做了些许的阐述,正如前面所说的,我这个外行看得云里雾里,不过倒是有一点我非常赞同,就是占星学和笔迹学都是忽悠人的,文中提到了占星学和笔迹学对一个人的性格描述都只是泛泛而谈,就像在星座书里随便翻开任何一个星座的描述都能往自己身上套,并发出情不自禁的惊叹。正如当你肚子疼的时候,对比着胃肠癌的症状,也能对得上一点两点,甚至更多。

  更有甚者,像星座书里一般都把白羊座、双子座、狮子座、天秤座、射手座、水瓶座定为“正向”星座,他们是积极的、乐观的、向上的,于是这些星座的人就从心底里高人一等,也就对星座书的预测抱着肯定的态度。那些被定义成“负向”星座的人,则要大声地喊出No。这就是“谄媚效应”,谁都喜欢被拍马屁,就算拍在菊花深处上,那也爽了一回。

  不过,这并不代表坑爹的占星学一无是处,他还是有用的。因为的确有一些人因为了解过占星学中星座和性格的关系,而在潜意识里去开发自己这方面的特质,双鱼座的人心想我是一个浪漫充满幻想的人,于是,成了意淫界的达人。

  文章又例举了一个例子,每一个阿散蒂孩子在出生后都会被赋予一个教名,比如星期一出生的孩子的教名是Kwadwo,这些孩子都会比较安静和平和,而星期三出生的孩子的教名是Kwaku,这些孩子就会比较调皮捣蛋,最后,在法庭的.记录中,Kwaku的出现频率远远大于Kwadwo。一个名字就会有这么大的力量,影响着人的一生。

  看到这些,作为教师的我不禁想了很多事情。记得在我的一节课堂上,我也曾经对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的名字进行了解析。“李晨杨,你的父母希望你能够像清晨的杨树一样着装成长”、“林琛,你名字里的琛字是瑰宝的意思,你的父母是多么期待你有一天能够发光”……虽然我没有鹦鹉史航那种咬文嚼字的能力,能把“腿”解释出“退一步海阔天空”来于是《神探亨特张》的票房,但是我相信,我这粗浅的解释也能让学生从内心里肯定自己,就像阿散蒂的那些孩子一样。

  另外,我们教师是否也应该多多利用“谄媚效应”呢?或许“谄媚效应”在教育者的口中叫做“赏识教育”吧。多从正面表扬学生,甚至在奖励他们的礼物上写上祝福的话语。每一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天赋都是很宝贵的,他们都是天才,而“赏识教育”则是不将他们的才能封印的法器。一个教师做到不封印天才就已经是名合格的教师了,完完全全不需要幻想去开启别人的天赋。

  《怪诞行为学》读书笔记 篇6

  做行政人事久了,总想多学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专业的砖头书看了一本又一本,大都是满眼枯燥的理论,看过就忘记了,直到看到了它,让我心心念念的翻了好久——《怪诞心理学》。

  什么是怪诞心理学?英国著名的大众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给出的定义为:以科学的方法研究日常生活中稀奇古怪的各个方面。在他眼中,生活中的很多囧人囧事,都是可以用科学的理论去解释和说明的`。比如,为什么抢来的东西最好吃?为什么字看久了会不认识?为什么超市常常出现“捏捏族”?为什么看到打折的东西就忍不住想要买回家……

  这些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怪诞心理学》这本书共分为怪诞决策心理学、怪诞情绪心理学、怪诞行为心理学、怪诞职场心理学和怪诞爱情心理学五大部分,每一部分都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理论的角度阐释主题,另一方面是解读生活中的各类囧人囧事,其中不乏当下流行的社会现象。

  每个章节都很有趣,对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路西法效应”。20世纪出西方曾做了一项实验:他们把100名儿童分成两组,让他们进行同一份测试,然后对其中50名说他们是天才儿童,而对另外50名儿童说他们资质平平,以后勉强在社会生计就不错了。20年过去了,跟踪小组惊奇地发现,当年那50名“天才儿童”中的大部分果然成了社会精英分子,而另外50名儿童则大多干着加油、洗车、跑腿的工作,其中的大部分人甚至都有过蹲牢房的经历。这就是路西法效应——既可以让一个人由天堂坠落进地域变成撒旦,又有能力让一个人由地域直上九天变成天使。

  我们总是很难定位身边的人是“天使”还是“撒旦”,然而让他们成为“路西法”的可能恰恰就是我们自己,所以我们要善待周围的家人、朋友、同事,给予更多的是鼓励而不是打击、给予更多的信任而不是怀疑、给予更多的安慰而不是抱怨。

  每个人都应知道些心理学的知识,既为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又为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类人和事。由此,《怪诞心理学》这本书是不错的选择。

  《怪诞行为学》读书笔记 篇7

  前几天看了一本《怪诞行为学》,书本中的很多理论和道理解决了一直困扰我的问题。比方说书中讲到的为啥我们有时候下决心去减肥,但是一看到有好吃的甜点送过来就忍不住了呢?为什么有时候去购物,计划的只买一件衣服,但是去了之后发现买回来很多原本不需要的东西?为什么花50美元的阿司匹林比5美分买的阿司匹林见效更快?等等这些问题,可能之前我们没有思考过原因,不过这本书告诉了我们为什么。

  书中提到了黑珍珠的例子,先开始不为人知,后来和那些珍贵的红宝石,绿宝石相衬下显得熠熠生辉,一下提升了黑珍珠的价值。还有让当红的明星佩戴黑珍珠,就会提升出黑珍珠的价值,这也是一种明星效应,这也就是很多营销广告,先期打入市场时要和当时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产品挂高,从而制造噱头,吸引消费者。这个时代每天都会有很多新产品产生,不怕人们去评论,只怕人们都不知道有这个东西的存在。所以进入市场的第一步就是要吸引消费者。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定律就是要让客户渴望做一件事,只需要让做这件事的机会变得难以获得即可。当我们想进入学校办一场讲座的时候,如果不需要花费成本就可以直接听课,那么去的人会很少。而如果采取微信抢票的方式,或者是花费一定的成本去才能获得票,就会有很多人宁愿花费1个多小时排队得到这张票。这就是运用了这个理论,让得到票的机会变得难以获得,就会让你渴望做这件事。对于我们而言,办讲座就是想吸引更多的'学生去看,只有让学生觉得这个票是不容易获得的,他们才会珍惜这个机会。

  另外一个理论讲的是价格魔力, 为什么同样的阿司匹林我们会认为50美分的比5美分的效果更好?说明了我们心里的预期结果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影响,信念和预期不但会影响人们对于视觉、味觉和其他感官现象的认识,还会让人们发现预期能够改变他们的主观甚至客观体验,从而对他们有所影响,有时这种影响非常巨大。在医药方面,我们发现一分钱,一分货,你付多少钱,就有多大疗效,价格能够改变体验。如果我们看到半价商品,本能地会断定它的质量比全价的差,事实上是我们把它看得差了,它也真的就差了。

  关于拖沓的恶习以及自我控制。看了这一部分,我明白了原来拖沓的习惯是很多原因造成的,很多人也一直受着这个因素的影响,所以当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有时候年初的计划到一年快结束的时候才发现还没有实施,写论文的时候人们总是在最后的期限才交,总是习惯于拖延时间,到底是什么原因?书中提到是因为受到短暂冲动的影响而偏离长远目标,可能当时我们不会失去什么,但是日积月累就会发现离原来的目标越来越远,一次的不参加体检、不去锻炼对我们的健康影响有多大呢?忘记了自己"要减肥"的誓言又会使我们暂时增加几斤肉吗?不会,因为想到暂时的一次冲动不会给我们带来多么大的伤害,所以一次次的打破原有计划,导致了后期根本没有办法实施。

  从怪诞行为学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道理,当然面对大部分人之前的非理性行为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当我们做决策时,一定不要盲目的自信,要善于分析各种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以及自己最想要的答案,从而做出更加理性的选择。

  《怪诞行为学》读书笔记 篇8

  最近看了一本书——《怪诞行为学》,这本书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描述人类的非理性行为,乍一看似乎是跟经济学相关的,实际上却是和我们的日常行为和生活关系紧密,我没有把它当作一本告诉我怎么做生意的书,而是把书中所讲映射到生活中,让自己明白了一些看似平常却出人意料的道理。

  传统经济学认为,我们都是理性的“经济人”,所作出的一切决策都是明智和最优的;然而在现实中,我们的种种匪夷所思的行为却远非传统经济学家所说的那样完美。作者丹。艾瑞里将心理学引入经济学的研究中,告诉我们非理性是人类的本能,是主宰人类行为和决策的隐形力量,非理性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可以预测和把握的。作者观察世界的方式异乎寻常,对日常生活中的事非常细心,这本书不仅让我理解了一种非理性的经济学,其实更多地让我感同身受于自己每天生活中点点滴滴。

  第一章让我印象深刻,为什么我们喜欢比较和攀比?多数人只有到了具体情境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们甚至不知道该如何生活,直到亲戚、朋友有一天让我们恍然大悟,原来他们过的日子正是我们所憧憬的。一切都是相对的,这就是关键所在。作者的这些话同样让我恍然大悟,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总是感觉到痛苦无比,因为当我把生活中的运气与别人相比时,就产生了嫉妒和羡慕。我想大多数人与我都经常有着这样的感受,我们经常宽慰自己说,想开点,各人有各人的命,只要自己努力,总有一天会得到自己想要的.,自己也会拥有那一切。但其实,我们究竟想要的是什么?

  马克。吐温曾经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写道:“汤姆无意间中发现了人类行为的一个重要定律,那就是要人们渴望做一件事,只需使做这件事的机会难以获得即可”。在第二章,书中以这段看似有点难理解的话来开始解释供求关系的失衡,解释了黑珍珠如何从无人问津变为了稀世珍宝。对于生意我真的一窍不通,然而我却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因为商家把那一串普通的黑珍珠映衬在一串串宝石项链中间,环绕在最当红明星名媛的粉颈上,因此它从不知价值几何的东西被捧成了稀世珍宝。在日常生活中,我似乎也经常被类似的奢侈品或高档的事物迷惑过,其实应该冷静下来,认真清点一下生活中的点滴,曾经迷惑喜欢的不行的事物,现在依旧喜欢吗,它真正被需要真正物有所值吗?就像第三章节中提到的免费的代价反而让我们花费更多,因为免费的真正诱惑力是与人类本能地惧怕损失相关的,但是我们却为此消费了更多无关的东西。不管什么时候,总有某种非理性的东西在我们的思想里,所以我们还是要尽量保持清醒的头脑,自我控制自己的非理性,最近看了这本书,我总在做白日梦,说不定有一天,我们也能很好地把握这种非理性行为做个成功的人。

  书中的第八章——多种选择的困境:为什么我们希望所有的门都开着?我就经常在面对多个选择时犹豫不决,反而比没有选择留地时更加烦扰。书中讲了项羽破釜沉舟打败敌人的故事和一些我们在面对选择时的困境,我们怎么才能摆脱这种非理性的冲动,不去追逐毫无价值的多余选择呢?通常困扰我们的不是缺乏机会,而是机会太多,令人眼花缭乱;我们可能往往认识不到,无论哪种情况,保留余地的同时我们也放弃了别的东西,我们应该果断地关上该关上的门。我们总是不断在提醒自己,我们可以做到一切,可以成就自己期望的一切,所以我们必须尽一切可能全面提高自己,必须对生活中的一切加以尝试,必须在有生之年把人生必看的1000种东西全部看遍,就算看了999种也不行。然而,我们却把自己搞得劳累不堪、心力交瘁。

  这本书还有很多写的很好的东西,对很多非理性行为做出了合理的解释并且听起来不无道理,在每次看完一个观点或是一个小故事之后,总能引起我的共鸣或是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生活中的点滴并审视自己的一切。看完这本书之后更觉得自己应该有点改变,更清楚去思考自己想要什么,不要轻易被诱惑,果断地做出选择和合理的决策。但我深知恶习难改,那些非理性的冲动也难以自我控制,不过它让我更了解了自己,更了解了大多数人,我想这便是我看完这本书之后的最大的收获吧。

  《怪诞行为学》读书笔记 篇9

  利用周末的时间,终于将《怪诞行为学》读完了。《怪诞行为学》是通过讲述日常中最常见的行为,来阐述我们的非理性行为。在传统经济学中,其基础假设条件之一就是,人都是理性的。但是通过《怪诞行为学》的严密论证与阐述,此论点是不足以成立的,因为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生物。

  先说说看《怪诞行为学》的一点感受。此书中运用了大量对比试验,以试验结果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这在国内的图书上是比较少见的(目前可能比较多的是数据)。对比试验,我想不单单是一种科学探索的方法,更是一种以此可以借鉴到实际工作中的工作方法。因为我们除了既定的经验可以参考(实际上随着环境的变换,其真实的参考意义到底多大还有待商榷),可以通过这样的对比试验,来检验我们的想法。如果你的试验设计的巧妙,并且经受住了考验,那么在推广开来,可能是成本最低化的一种途径。

  因为书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今天晚上重点根据书中阐述的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引述与总结,以便学以致用。

  第一:约会的窍门。人们的.平均行为都具有相对的特质,也就是说人们都愿意结合当时的环境、场合、以及可供选择的参照物来做出对比。那么,如果你想在一个环境中,脱颖而出,你要做的就是选择一个看起来没有你帅气、没有你漂亮,与你想比有一定差距的对象陪同。这听起来对那个陪同的人不公平,但是人们会根据这样的情况来做出判断。所以,要想约会成功,选好伙伴很重要。既然已经知道了这条规律,那就要保密好,否则会引起你的伙伴的愤怒。

  第二:有魅力仅存在特定的环境中。当我们在生活中,总会对一些特定的事情,或者某些人产生浓厚的兴趣,具有特殊的好感。但是出现这样情况的前提,就是存在于特定的环境中。随着环境的变化,你的兴趣点也会转移。这条规律告诉我们,如果你在一个区域内,或者时间内,要去选择那些与你具有共同特质的人,而这些人与你在这个环境内都有一些不适应,这样彼此才会产生吸引力。当然,不论是你对别人感兴趣,还是别人对你感兴趣,随着时间和环境出现了变化,如果魅力减少了,也是正常的现象。没有必要为此而纠结。

  第三:轮流做东比AA制更能促进感情。在这里,社会科学家有个理论,叫做“付款痛苦”,就是说赚钱都不容易,付钱时都有一种非快感,任何情况下都是如此。但是“付款痛苦”的敏感程度随付款金额增加而相对下降。这点给我们的提示是,如果轮流做东,那么对于付款人来说,“付款痛苦”随着付款金额增加而下降,同时还会留下好客的名声。而同时参与的人,会因为获得了免费的享受,快感增加。其实套用老祖先的话说,就是礼尚往来。只有这样,大家才会更快乐,感情才会更深厚。

  第四:礼品是最佳的友情润滑剂。在这里,作者阐述了两个概念,就是社会规范与经济规范。社会规范更倾向于道德、感情等非金钱因素,经济规范则强调的是投入产出的金钱关系。可以想象,社会关系中,如果过多的金钱交易,就变得世俗而更不容易被人接受。礼品,可以作为友情的润滑剂,可以有效的提升彼此之间的社会规范程度。同时,礼品在用在员工激励上,要比金钱更能激发员工的忠诚度和勤奋度。结合自己的实际,我的朋友们,也许我要开始为你们准备自己用心挑选的礼品啦。

  第五:如何解决你的电子邮件瘾与短信瘾。产生电子邮件瘾与短信瘾的主要原因,是由可变强化式(什么时候获得奖励或信息是不确定的)因素引起的。在这里先说明一下,固定强化式,就是你通过固定的行为可以获得固定的奖励;可变强化式,是什么时候获得激励是不确定的。我们对于电子邮件和短信成瘾,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对未来的不明确的因素缺少了把控能力,也可能是我们期望电子邮件和短信,会给我们带来可变强化式的激励。那么,要想让自己摆脱这样的困境,首先要做的就是取消自动收发邮件的功能,同时将自己的邮件联系人进行分类处理。这样可以对我们的电子世界生活有所改变。

  第六:错误的生活决策是影响我们生命的“头号”杀手。书中作者列举了自己生病期间的一些思考和解决对策,其实随着医学技术发展,真正影响我们生命的,是我们对生活决策方式的改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书中的建议是将有益的和不益的结合起来。以自身举例来说:出去见客户是有益的,不爱锻炼身体是无益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对于一些可以步行或者骑车去见的客户,就绝不坐车。如此,不就是两相结合吗?

  第七:人们总是对自己拥有的过于高估。此点其实可以应用到很多地方,我们对自己的决策都认为是完美的,我们认为自己的产品是完美的,商家认为自己想的都是对的。其实这里更主要的是要引导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真正的去想,人家想要的是什么?而不是我要的是什么。只有这样才会促成最终的合作。适度降低一点自己的期望,有的时候,对自己也是一件好事情。

  以上七条是根据书中的要点进行的一个总结。其实真正读此书,让我佩服作者的,是他的思考方式。这样思考方式,第一从大家都习以为常的事情入手,却发现了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第二以大量实例为依据,并且能设计出合理的行为试验,这种以实证论观点的方法可以在很多工作中加以运用。

  书读一次只是皮毛,读两次是懂道理,读多次才能产生生产力。生命不止,当学习不止。

  《怪诞行为学》读书笔记 篇10

  “我们常常暗下决心节食锻炼,但是只要看到甜点小推车一过来,我们的决心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们有时候兴致勃勃去购物,买回来一大堆东西,却放在家里用不上。这是为什么呢?头痛的时候,我们花5美分买的阿司匹林吃了不见效,可是花50美分买的阿司匹林却能立竿见影。这又是为什么……”这是《怪诞行为学》一书开头的一段话,给我们抛出了很多生活中的疑问,而这本书就是用各种实验和逸闻趣事来解答这些问题的。

  作者艾瑞里是美国杜克大学经济学家,正如他在书中所说的那样,“很多人对我说,我观察世界的方式异乎寻常”。的确,作者一反传统的认为人是理性的这一基本假设,揭露了生活中种种的非理性的,怪诞是行为,并从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加以解释,“帮助你们从根本上重新思考使你们和周围其他人生生不息的动力是什么”。比如作者对于头痛时吃什么药最见效的问题,同样的药,不同的价钱,结果是50美分定价的药比5美分定价的药更有效,这个时候人是非理性的,但是非理性却在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比这更多的影响。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人们会去疯抢免费的但并不需要的东西。

  《怪诞行为学》颠覆了传统的看世界的眼光,打开了另一扇看待这个社会的窗口,为我们展现了“另一个”世界。读来令人恍然大悟。在字里行间,都让人忍俊不禁,发出感慨和共鸣,“我也是这样”或“我周围的人就是这样的”,引发人对于非理性的思考,教人更加理性的对待生活和经济活动。但是如作者一样,往往是“暗下决心”,最后还是陷入了非理性的怪圈。尽管如此,还是忍不住继续往下读,读完掩卷而思。

  《怪诞行为学》读书笔记 篇11

  最近发现,阅读的乐趣在与增长知识与见闻,提高理论水平。而好的读书笔记,不应该是读书笔记。这样只能成为偷懒者的捷径,不仅对于作者的笔耕不辍是一种亵渎,对于走捷径者也是一种误导。因此,只发感慨,启发阅读的兴趣即可。

  如果说好的书,会带给你灵感的启发,生活的新知,则《怪诞行为学》是一本好书。该书从认知行为学的角度,分析了我们的选择。当我们坚信是自主做出的选择时,也许恰恰并不是我们自己的想法。

  文中不仅是理论的阐述,更多的是对心理学实验结果的解读,翔实而有趣。可怜了书中成为小白鼠的麻省学生和印度村民。正是这些不同背景的人群,成为我们观察人类行为,观察自我行为的剪影。

  举一个例子,让读者更了解书中的乐趣。

  比如:一个威猛的大汉,有一个不幸的童年,父亲因为贩毒和盗窃,被关进监狱。小男孩立志奋斗多年,终于成为优秀的警察。多年以后,他偶遇失联多年的父亲,没想到威猛的壮汉,竟然紧张得像个小男孩。面对父亲的言语挑衅,依然无力反击。何以至此?

  因为我们有自我“羊群效应”,这种自我羊群效应,会使得我们重复自己之前的行为方式,最后形成行为模式。就如同一句箴言: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变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当然,我们的个人风格,正在我们一次次的重复自我的过程中得到确认和彰显。

  壮汉由于年幼的时候,恐惧暴力而情绪多变的父亲,往往在与其交往中谨小慎微,尽量揣摩对方的心意,并且不过早透露自己的意图,因此显得像一个胆怯的孩童。或者,我们说这个成功的警察还没有走出童年时期父亲的阴影。就像,被锁链拴住的小象,年长以后可以轻易冲破的藩篱,由于年幼时的失败经历,而断绝了尝试的念头,成为被锁链绑缚住的大象。

  而面对其他凶犯时,尽管对方更加狡猾和狠毒,但由于没有彼此相处多年的一贯印象,因而可以无视对方的邪恶和恐怖,轻易表达正义和勇气。

  该书中,称之为“锚”,锚是一个沉重的基点,不仅可以固定狂浪中的巨轮,更可以将我们的意识,停留在最初的.成见之中。无论多么荒谬的观点,只要形成了“锚”就很难被自我认知而改正。因此生活中才有那么多聪明人,犯了愚蠢而固执的错误。

  另一方面,作者研究了情绪和决定之间的联系,以及决定的重复性。借用前面的例子,孩子让父亲交学费,失败的父亲,咆哮着砸碎酒瓶。小男孩由于受到惊吓,啜泣着躲起来,不出一声。第二次,小男孩拿着邻居太太送给他的蛋糕高兴地吃着,自尊心受到伤害的父亲,仍掉手中的电视遥控器,大骂孩子不知羞耻。小男孩在惊恐中,留着眼泪,跑出家门。第三次,小男孩拿着满分的成绩单,看到沙发中的父亲,心中莫名的恐惧;而父亲一看到儿子,就是一肚子无名火。

  这好似《罗密欧与朱丽叶》双方家族都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仇恨,只是一味地沉浸在相互仇视中无法自拔。我们的决定只受到两种因素的影响,情绪和对前次行为的重复。

  所以,娇生惯养的孩子,习惯了重复对父母颐指气使,到他们年长后,父母尽管已经暮年,仍然对父母吆五喝六,成为了典型的不孝子。经常吵架的夫妻,也会适应并重复这样的行为模式,成为吵闹一辈子的两个人。所以,有人会反省,为何我对其他人都和蔼可亲,唯独对自己的亲密爱人,平白无故地看不顺眼,不吵不休?所以,决定需要检视,需要摒除情绪的干扰和自我重复的惰性。不一定我们要活得多么理性,只要我们能知道顺情、随喜、随性、反省即可。最近看到大学同学在西藏拍得图片,看到虔诚的藏民。心里却想,我们的时代缺失了信仰,没有道德可言,人人自危。但,如果我们只有信仰,放弃了色彩斑斓,情感起伏的生活,我们的人生将多么无趣?不知,我年后,我会怀着怎样的信仰,或者何样的人生。

  《怪诞行为学》读书笔记 篇12

  《怪诞行为学》是一本行为经济学的通俗读物,个人觉得它与《别做正常的傻瓜》相类似。不过,有区别的是,本书的作者由于童年时的经历(全身被烧伤60%-70%),使得他看问题的角度和常人差异很大,他倾向于分析人们的非理性行为。他就是出生于以色列的丹。艾瑞里。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决策往往会受到心理因素或者情绪的影响,往往不能作出理性决策。例如,原本很容易作出的抉择,在外界因素的诱导之下,往往会使人们的决策发生改变。商家往往会利用这一点,设置一个诱饵,往往能使客户花费的金钱。人们对于自己收入的预期往往也会因为与周围环境的改变相联系。也许当初的预期并不高,但是在达到了这一目标之后,由于周围人群的收入较高,人们对于自我的要求就会提高,这就是所谓的“人心不足舌吞象”吧。这些非理性的决策就与人们喜欢比较有关,在奚恺元的《别做正常的傻瓜》一书中就已经作了一定的描述。

  人们在选择消费品的时候,通常被认为往往是根据商品的价值属性和价格等因素作出决策。大体上而言,偏好是比较稳定的。但是,也许因为偶然的机会,偶然尝试了某种商品,就在内心中形成了一种锚,由此导致自我“羊群效应”式的偏好转变,也就是书中所提到的所谓“供求关系”的失灵。至于零价格物品搭售使得人们的消费增加就是显而易见了。商家们往往利用顾客们喜欢占便宜的心理,在销售一些商品的时候附带赠送一些小礼品,使得顾客们不受自我控制地买了许多原本不需要的`商品。所谓的“折价”销售原理基本也是一致。

  在社会中往往是市场规范和社会规范并存。人们在对待不同的事情时必须搞清楚应该运用哪种规范来解决问题。有些事件只能运用市场规范来运行,而有些问题却只能运用社会规范,如果强行运用市场规范来解决,需要支付数倍的价格,而的时候则是支付多高的价格也解决不了实质问题,例如教育以及一些慈善活动。

  我们再把视线由普通的经济现象扩展到各种社会现象之中,我们同样能够发现许多非理性行为。平常品性很好的人,由于突然受到刺激,也有可能突然失控,还有可能造成比较大的危害。前不久发生的北科大学生抢劫也属于该类情况。人们由于情绪上的冲动有时也会造成一些异想不到的后果(往往是平常自己觉得不道德的)。并不是每一个案件都是蓄谋的。弗洛伊德曾经这样评价过人性,人格大体上都是分裂的,在每个人的内心都存在一个阴暗的本我,自我,一旦这个阴暗的自我被激发出来,往往会形成很严重的后果。而应对这类事件的发生,只能未雨绸缪。

  艾瑞里虽然在书中侧重于考察非理性行为(诸如此类非理性行为的介绍还有许多),不过在每章的最后还是在探讨如何解决非理性行为所造成的不良后果,目的还是在于使读者能够理解如何让自己的行为理性化。当然,非理性行为的诱因有时也难以被透彻地观察出来,这使得人们的行为理性化更加困难。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之中就曾经写道:理性何等高贵,才能何等伟大。

  《怪诞行为学》读书笔记 篇13

  当我们在逛街购物,要理性消费;当我们在饮食时,要理性合理膳食;当我们的处理问题时,要理性思考,生活无处不理性。伟大的文学家莎士比亚更以“理性何等高贵,才能何等伟大”来赞美理性,似乎要随时保持理性,才能更好的生活,非理性则带着贬义的色彩。而然在丹。艾瑞里的《怪诞行为学2》中,用有趣的实验和诙谐幽默的语言向我们阐述了非理性的积极力量。

  书中第二章标题是“工作的意义:从乐高游戏中,我们可以学到些什么?”为更好的探索工作的意义,作者设计了多个实验,其中有个实验是:有偿装配乐高玩具。实验分为两组,一组为“有意义”组,任务是装配与样品完全相同的玩具,薪酬规定为,计件工资额随装配数量递减,没有限制时间,可做到认为不合算为止;另一组为“徒劳无功”组,实验的要求和酬劳的计算方式与“有意义”组相同,不同的是工作人员在实验人员面前将其装好的乐高当场全部拆开后,再次提供给同一实验人员使用。实验结果为,“有意义”组参与者平均装配的乐高个数比“徒劳无功”组高出了32%。实验分析告诉我们,如果你找的人喜欢某一事物,你是否把他们放在有意义的工作条件下,成为了影响他们努力程度的主要动力。

  对一个企业来说,是否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是否能让员工更努力的工作,关系到企业的发展,而员工是否愿意尽力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能不能把员工放在有意义的工作条件下。很多企业会通过愿景规划,带给员工工作的动力,但是这样的动力时效性短,而且实现愿景的过程漫长,多数员工的积极性无法长期保持。然而,从工作中的一些小事入手,让员工确信只要做好工作就会得到肯定,让员工时长保持有成就感,从而增进员工的积极性。再者,上层领导人应该设法把环境背景结合起来尽可能让员工加深对工作意义的体验,让员工了解他所从事的事情对个人提升的`意义,对公司的影响。

  印象深刻的还有书中的第三章“宜家效应:为什么我们会高估自己的劳动成果”。我们会喜欢买需要自己动手组装的宜家家具,会更喜欢自己亲手做的蛋糕,会觉得自己折的千纸鹤看上去更漂亮,会觉得自己家孩子更聪明、更可爱。作者通过实验展示了努力的4条重要法则:

  1、我们对某一事物付出的努力不仅给它带来改变,也改变了自己对它的评价;

  2、付出越多,产生的爱恋越深;

  3、我们对自己的作品估价经常会过高;

  4、如果付出巨大的努力仍然没有获得成功,我们就不会感到过多的依恋。

  或许我们习惯于周末慵懒的躺在床上,等到饭点时候叫个外卖,这样理性的决定确实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休憩时间;工作时候习惯于把事情更多的安排给其他人做,这样就可以拥有更多的闲暇时光喝茶,但是与此同时,将失去提升自己的机会,将无法体会到劳动所带来的长久满足。

  通过阅读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非理性的理解,非理性并非只有贬义的色彩,它蕴藏着积极的力量。坦诚接受自己非理性的本能,它也可以让我们做出完美的决策。

  《怪诞行为学》读书笔记 篇14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面对的事物越来越多元化,每一种事物都存在着多样的情形,所以埃里希·弗洛姆(美籍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在《逃避自由》中提到,现在困扰着人们的不是缺乏机会,而是机会越来越多,令人眼花缭乱。在日常生活中,选择的难度是越来越大,选择带来的困扰越来越多。

  选择之难在于不愿轻装简从

  在这复杂的世界中,面对着繁琐的事物,该如何取舍,一直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买个手机,没有经过一阵比较筛选是绝对不会下手的,其实在手机产品比较成熟的今天,同价位的手机在性能上差距并不大,最终结果是我们经过长时间选定的手机并不比之前备选的其他手机多出什么功能,即使是多出的一些高科技也是日常根本不用的,而且还带来了高成本。前年,伯父查出肺癌晚期住进了医院,堂弟在经营5家粉店、 家米粉加工厂,还兼顾着供水加压泵的销售、安装。每次去看伯父,他都抱怨堂弟很忙,去年年初他说我看他的次数都比堂弟还多。这话深深刺痛了堂弟的心,堂弟立即把手中的业务分包出去,陪伴伯父走过了人生最后一个时段,让伯父在癌症的痛苦中享受着亲情的温馨,在去年夏天安详地离开。对于孩子,我爱人让他学画画、英语、珠心算、跆拳道等等,希望能发掘他在某个项目中可能迸发出的天赋,上周孩子偷偷跟我说:“我不喜欢周三”,我问:“为什么”,他说:“因为要上跆拳道”。每天赶场送这个那个班,体验了一大堆活动,没有发现什么天赋,只知道他不喜欢跆拳道。可以说这种傻瓜游戏得不偿失,但我们都很喜欢玩,说服不了爱人就还得送。也只能希望孩子能表现出某种天分,卸下其他包袱,轻装简从走接下来的路。

  选择之难在于不愿全力以赴

  很多时候,我们在成长的路上有明确的目标,但我们的选择却不坚定,归根结底就是不愿全力以赴。高三那年,我们的物理老师多次提醒“现有的成绩只代表过去,从现在开始心无杂念、全力以赴,肯定是可以冲上来的”。但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身边的同学,大多都在为自己留后路,有的想着考不上大学就补习的(我就是其中一个),有的想着考不上本科就读专科,还有的想着可以继承家业,无所谓考上还是考不上。高三了大家都努力了,但远远不够努力,最后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获得更好的成绩。但有 名同学却做到了全力以赴,高三开学第一次模拟考他仅排班上79名,但他不给自己留后路,他告诉家人考不上本科就把他的名字在族谱中移除,他暂停自己喜爱的篮球、象棋等课外活动,不留余力全身心投入学习,最终高考成绩排在班上第 名,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此时,我想起了项羽的“破釜沉舟”,他在军队过了漳河后,立即派人“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且仅“持三日粮”,全军只有打败秦军才有生路,这被逼迫的全力以赴,是项羽的军队取得九战九胜战绩最主要的因素。而现实生活中,我们更愿意竭力为自己保留各种选择余地,我们往往认识不到,无论做什么事,保留的余地越多,我们的努力常常也随之衰减。

  选择之难在于总是瞻前顾后

  很多人认为在繁杂的事物中做选择难,但二选一就简单了。其实不然,就像“布里丹之驴”,它在两堆等分量等质量的'干草中间,因为不能对究竟该吃哪一堆干草作出任何理性的决定而饿死。就是这头傻驴在二选一的时候卡壳了。虽然这个故事是编出来的,但这种现象在现实中却不少。二选一时,两者差异差距较大时容易做选择;两者在功能、特征等各个属性都相近时,也就是说两者对选择人的吸引力相当时,往往最难取舍。在这种情形下,我们总会瞻前顾后、左比右比,导致选择时间过长,也会因为自己的犹豫不决带来损失。20年前,我中考成绩还可以,在县城最好的两所高中之间要做选择,家人把两所学校做了详细的比较,甚至还到学校周边实地考察,包括教室、食堂、开水供应等与学习有关或关系不大的各个方面。家人的时间和精力渐渐被这些事占据,家里小摊的经营受到严重影响。而实际上,家人要寻找的是最合适我学习的地方,全县城的人都知道这两所高中综合水平都差不多,而且我也决定学理科,比较一下理科高考平均分就可以了,何必花多天时间做无谓的比较。二选一之难,在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如何取舍新欢和旧爱,当你对两者都怀爱意,那是最痛苦的事情,不管选了谁,你都会觉得痛心,此时还瞻前顾后,不果断、不抉择,必将带来更大的焦虑。

  在生活中每一次选择都不容易,但解决选择困扰的方法有很多。我认为,最有效的就是学会抓住主要矛盾,这就需要我们加强日常积累,加强学习、不断实践,以实事求是为遵循,正确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和自身需求,选择就不会那么难。进一步思考,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则还需要我们充分认识事物的发展性,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把自身需求与事物的客观规律相结合,保证选择的方向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做出更好的选择。

【《怪诞行为学》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02-21

《怪诞行为学》的读后感05-24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精华)12-18

怪诞心理学07-24

怪诞心理学(精选12篇)07-21

组织行为学心得体会02-19

组织行为学心得体会模板12-08

组织行为学学习心得体会12-28

消费者行为学心得体会通用03-28

怪诞心理学读后感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