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2022-05-13 15:09:02 工作计划范文 我要投稿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计划吧。可是到底什么样的计划才是适合自己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区教育局“安全第一,质量为本,内涵发展”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品德课程标准》为依据。立足我区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创新教研方式,继续围绕“有效课堂教学”的教研主题积极开展教研工作。

  二、工作重点

  1、积极组织教师上好各种公开课,组织开展骨干教师上教学示范课,教研员评析课例的形式,为各校教研联动搭建平台,努力促进全区教学的均衡发展;

  2、组织本学科教师j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合理、有效应用模式,片区内进行听课、评课活动,取长补短,为我所用。

  3、充分发挥教研组合作研究的优势,扎实开展集体备课等形式教研活动。

  4、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强骨干教师培养,以点带面,辐射全区。

  5、品德学科注重调研、视导,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6、积极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努力学习,适应信息教育大环境下的教研模式,进行网络教研活动。

  7、安全教育课程要列入课程计划。(不得以周会课代替安全课,不得以班主任代替安全教师)学校要制定不同学段的`安全教育课程计划,并要有专门的安全教师,安全教案,保证每周不少于1课时。

  三、工作安排

  二、三月份:

  1、制定科学、品德学科教学计划、教学进度;

  2、科学、品德试卷分析及教研活动

  四、五月份: 组织开展骨干教师公开课。示范课。

  六、月份: 1、进行四、五、六年级实验操作检测;

  2、筹备本学期期末测查及命题工作。

  3、 期末考试、总结。

  六月份:检查学校各年级安全教育课程计划和安全课开设情况。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我共有3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四册。全册教材包括了“电”、“新的生命”、“食物”、岩石和矿物”四个单元,由30多个典型活动组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

  第一单元“电”共9课时,具体包括:电和我们的生活(1课时),点亮我的小灯泡(1课时),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1课时),电路出故障了(1课时),导体和绝缘体(1课时),我来做个小开关(1课时),里面是怎样连接的(1课时),我们选择了什么(2课时)。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共7课时,具体包括:油菜花开了(1课时),各种各样的花(1课时),花、果实和种子(1课时),豌豆夹里的豌豆(1课时)。把种子散播到远处(1课时),萌发的种子(1课时),动物的卵(1课时),

  第三单元“食物”共7课时,具体包括:一天的食物(1课时),我们的身体从食物中获得什么(1课时),吃什么和还吃什么(1课时),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1课时),面包发霉了 (1课时),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1课时),食物包装上的信息(1课时)。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共7课时,具体包括:各种各样的岩石(1课时),进一步观察岩石(1课时),岩石的组成(1课时),怎样观察描述矿物(1课时)。岩石会改变模样吗(1课时),岩石矿物和我们(1课时)。

  3、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4、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七、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暗示法

  八、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材内容

  1 始业教育

  2 电和我们的生活

  3 点亮我的小灯泡,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4 电路出故障了、导体与绝缘体

  5 油菜花开了、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6各种各样的花、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7花、果实和种子、各种各样的岩石

  8 豌豆夹里的豌豆、进一步观察岩石

  9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萌发的种子

  10 动物的卵

  11 我来做个小开关、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12 我们选择了什么

  13 我们选择了什么

  14 一天的食物、岩石的组成

  15 我们的身体从食物中得到什么

  16 吃什么和还吃什么、怎样观察和描述矿物

  17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18 面包发霉了、岩石矿物和我们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3

  一、班级情况分析:

  1、本班共有学生30位,男生17位,女13生位。整体学习状况:由于三年级刚刚接触科学学科,因此要在开始的两个多星期,不仅仅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还经常利用课前和课余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因为现在的科学学习与以往的常识学习有许多本质的区别,特别是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的培养是以往忽略的,所以怎样引导学生开展有序地探究活动是本学期的训练重点。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的课外知识储备比较匮乏,知道相关的科学知识较少。而且,学生以前的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开展的次数比较少,怎样进行有效探究是迫切的问题。而且,科学小组的合作学习跟其它科目的合作学习也有许多区别,课堂中小组合作中学生还是很混乱,也有少数学生没有参与,所以怎样引导全员参与与分工,也是课堂教学中必须强调的。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的.教学内容主要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这四个单元组成。

  1.“植物”这个单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和树叶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利用课外时间在校内外进行一些观察植物和搜集树叶的活动;让学生在对大树和美丽的树叶的观察研究活动中产生情感体验,对学生进行“爱护草木,保护环境”的教育。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取关于叶的颜色、形状、大小、构成、叶脉、叶柄等多方面的知识。

  2.“动物”单元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特征、分类特征、动物的多样性、动物的运动、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联系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发展自己的认识。

  3.“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对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从材料角度进行分类。总结木头、纸、金属和塑料等材料的物理性质。

  4.“水和空气”单元学生能利用自己的感官和简单的器材(瓶子、脸盘等),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收集整理关于水的资料,发现和提出关于水的相关问题,并能用多种方法(语言、文字、符号等)将通过观察所发现的现象表述出来。进一步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懂得液体的含义,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液体,能够用多种方法区分各种溶液并比较溶液的多少。

  通过本册的学习,将重点发展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两两对比观察的能力;多次重复,进行简单对比实验的能力;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在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方面,希望学生能认识到,将观察和实验结果用于科学讨论和解释,更具有说服力;探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重复实验;运用工具会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获得事实。

  三、教学目标: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着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2、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3、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具体措施

  1.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发挥教师的能动性,提高课程目标意识和识别知识课程潜能的智慧,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

  2.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将教学建立在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追求学生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本身深层次的理解,善于把各种目标综合地看成一个整体。

  3.培养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的“四动”能力。同时选择学生乐于探究的事物作为教学内容,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使用学生易于理解的表达方式,营造学生喜欢的课堂氛围,采用图文并茂且富有动感的电化教育手段,多方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益。

  4.注重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辅导后进生立足于课堂,并为他们多提供实验的机会,促使他们去动脑、去学习、去练习,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到自己在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

  5.拓宽学生知识面,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利用时间补充一些课外知识,充实学生的课堂学习。增加学生亲历活动,使学生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真正地动手动脑学科学。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4

  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特制定本学期科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学任务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主要围绕“性质与功能”这一组统一概念,整合教学内容,进行单元和课题设计,全册共有6个单元,19个课题。

  通过本册教学让学生通过调查、观察、实验、设计、制作、搜集信息等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期目标

  1、总体知识目标

  能辨别制成常用物品的材料,并能举例说明材料的用途与其性质有关;知道物体发声和声音传播的简单原理;了解光的传播、镜子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及日光的色散现象;知道材料按导电性能可以分为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知道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和开关的功能;能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以及磁铁间同极相斥、蒸发异极相吸的规律;能举例说明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及科学技术发展对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

  2、能力培养目标

  指导学生运用在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物体,认识物体的性质及用途,培养学生质疑、想象、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热爱科学。

  能用感官或工具感知物体的性质与功能;能用语言或简图描述、记录物体的性质和功能;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能实验结果作出科学的解释。

  3、教育教学目标

  能从科学的角度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声、光、电、磁等现象,主动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成探究任务,能体能到讨论与交流的好处;能体验到大胆想像的乐趣;愿意听取其他同学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并愿意进行改进。

  能举例说出“新材料、声、光、电、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懂得节约用电的常识,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能举例说出噪声和强光对人类的危害;能理解电和磁的应用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

  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珍爱并善待周围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三、教材分析:

  “常见材料”是全册书的引入单元,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人们对材料的使用与材料的性质有关,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材料、关心新材料。

  “声”“光”“电”“磁”四个单元分别以儿童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研究材料的特殊性质。“声”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寻找声音、观察发声体、自制乐器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实验制作等探究能力。“光”单元引导学生认识有些物体能发光、有些物体能让光线通过、光沿着直线传播、光的传播线路可以改变等性质,培养学生探究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兴趣和能力。“电”单元通过分析电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知道有些材料容易导电,有些材料不容易导电,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磁”单元通过研究磁铁的性质、寻找磁在生活中的用途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从预测、验证、讨论到交流的完整科学探究过程。“信息与通信”是全册书的综合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类传递信息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了解都声光电磁知识的应用引起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科学事实。

  教学重难点:本册在内容方面以物质世界的声光电磁方面的知识为线索,但学习的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调查、观察、实验、设计、制作、搜集信息等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关心日常生活中有关声光电磁应用的新知识、新产品、新技术,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引起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四、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三年级学生整体学习科学兴趣很高,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普遍习惯于常规课堂学习模式,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从课外书中获得的科学知识比较丰富,但科学探究能力比较弱。家长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五、教学措施:

  1、学困生的转化

  在科学学习方面的学困生有:张子勇、张帆、邵兰兰,他们记忆能力差,反应也较慢,面对以上情况,准备采取如下转化措施:

  (1)联系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2)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继而贯彻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采用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教育手段,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利用课余时间为其补习,使他们不被落下。

  2、中等生优化措施:

  (1)、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以进一步提高能力。

  (2)、延伸课堂内容,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3)、加强优生与中等生的联系,促使他们互相帮助,在团结的气氛中尽快成长。

  3、 优等生的培养

  (1)采用“一帮一、一对红”的政策,尖子生帮助学困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以求共同进步。

  (2)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说说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学习的兴趣。

  (3)对尖子生的平常学习,多观察,多教育,防止他们出现骄傲现象。

  六、改革设想:

  (1)、利用学校设施优势,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灵活掌握知识。

  (2)、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贯彻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教学,努力调整每位学生积极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并适时调整 (4)、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七、课时安排

  (一)、常见材料(5课时)

  1、身边的材料 2课时

  2、塑料 3课时

  (二)、声(7课时)

  3、倾听声音 2课时

  4、物体传声 2课时

  5、自制小乐器 2课时

  6、声音与生活 1课时

  (三)、光(8课时)

  7、光的传播 2课时

  8、透明与不透明 1课时

  9、镜子 2课时

  10、七色光 3课时

  (四)、电(6课时)

  11、电在我家中 2课时

  12、让灯亮起来 2课时

  13、导体与绝缘体 2课时

  (五)、磁6课时

  14、磁铁的力量 2课时

  15、制作小磁针 2课时

  16、磁的应用 2课时

  (六)、信息与通信5课时

  17、传递信息 2课时

  18、通信的发展 1课时

  19、畅想通信 2课时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5

  一、教材分析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们将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的科学课学习,科学教科书也将展现一系列新的内容,引导学生们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过程与方法活动。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领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共有2个班级,每个班级都有40多名学生,这些学生对科学课充满兴趣,动手积极,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有一些调皮的学生,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学良好的动手习惯是重点,如何让学生动手又动脑是难点。

  三、教学目标

  (一)生物与环境

  科学概念目标

  植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气、水、阳光、养分、空间等。 动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气、水、空间和食物等。 植物和动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环境进行选择。不同的生物对环境有着自己特有的需要。所有的生物都会引起它们所生存的环境的变化。 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系。 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在一定范围内的生物必须和谐共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进行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并收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发芽种子的数据。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并记录下它们的生长情况。 进行蚯蚓选择环境条件的实验,并收集相关数据。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对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记录、整理与分析。 通过文字、图画和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运用所了解的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来理解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通过阅读资料来增加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 在人工环境中培育和养殖动、植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养成对植物和动物对环境需要进行研究的兴趣。 能够敏感地意识到生物对环境的需求。 获得生物生存需要一定环境条件的认识。 形成积极的对待生物的态度。 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光

  科学概念

  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挡光物体和屏。 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大小和光源的位置、方向、距离有关。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会随着太阳位置的高低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光是直线传播的。挡光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光在传播过程中碰到物体,会发生反射,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光的反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汽车反光镜、潜望镜等都是人们对光反射原理的运用。 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会聚光线的特性,可以得到强光和高温。这在实际生活中已得到广泛运用。物体吸热的本领与物体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以及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人们正在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

  过程与方法

  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观察影子、光源、物体之间的关系。 用日影观测仪观察记录一天中物体影子的变化,寻找变化规律。 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阳光的强弱、材料的属性、物体受阳光照射的角度和物体升温快慢的关系。较准确地记录实验、观察中的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绘制出柱状图。 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做出自己的解释。 制作简易潜望镜,设计、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对光的研究的兴趣。 认识到认真观察、实验、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数据的重要性。 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有规律的。

  (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科学概念目标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外力作用的影响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多种地形的原因。 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有的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有的却是一个比较迅猛的'过程。 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流水、风力、海浪、冰川等都会对地表产生侵蚀和沉积作用,并形成不同的地形地貌。 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人类活动也会改变地表形态,这种改变有时会加剧自然灾害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如何引起地形变化,火山和地震的成因,以及风力、海浪、冰川等对地表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按要求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验观察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河流对土地的影响,以及土壤的成分。 对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有较好的把握,能设计模拟实验,探究降雨量的大小、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等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用文字、图画、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描述实验中的现象。 对自然现象和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在小组内交流结果和想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保护耕地不被破坏的重要性。 认同人类活动也会影响地球表面的形态,会加剧或减轻各种自然力带来的自然灾害的观点。

  (四)运动和力

  科学概念目标:

  物体运动有不同形式,如滑动、滚动和反冲运动。运动的快慢是可以测量和比较的。 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力的单位是“牛”。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反冲力和摩擦力。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运动物体的重量、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有关。 摩擦力有时有利,有时有害,我们可以按需要增大或减小它。 改变物体的静止或运动状态,必须有力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用橡皮筋弹力驱动的小车和气球反冲力推动的小车。用简单材料制作橡皮筋测力计,模拟滚珠轴承。 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大胆想象,创造性制作小赛车。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用简单器材做拉力大小与小车快慢关系的实验、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在教师指导下做研究摩擦力大小的简单对比实验。经历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推测的过程,并作实验记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摩擦力有益还是有害作判断,对自行车上增加和减少摩擦力的设计作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验合作和不怕困难,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发展对技术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 体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科学过程,树立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勤于思考、大胆解释,乐意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事物。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四、教学重点

  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试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做好纪录。

  3.愿意合作交流。

  五、教学难点

  1.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对证据与解释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自己的想法、评论,并与他人交流。

  5.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六、教改措施

  1.以课堂为主阵地,向40分钟要效率,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2.在探究活动中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也培养学生动脑意识,做到既动脑又动手。

  七、后进生转化

  积极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后进生,不歧视、不放弃。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6

  一、 学生情况分析:

  1、人数:男生 34 人;女生 23 人;合计 57人。

  2、学生学习习惯: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几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对科学教学都已经熟悉,与四年级相比,更加的活泼,有更强的好奇心,同时对问题的分析也更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由于我是新接手五年级的科学教学,在此之前也对五年级的同学做了一番了解。在四年级时因为参加科技活动,所以学生表现出对活动的喜爱,这是学习科学的有效动力,同时也通过这样的活动开始初步建立学生自己的探究问题的模式。因此在本学期将会加大对科技活动,包括动手试验这一块的力度。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着重科学素养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

  1.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本学期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是由原来的两个单元合并而成,进行了科学的整合,将动手操作性大大加强,提升了从“动手操作获取知识——做模拟试验收集事实——扩展研究认识自然界”这一过程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更加注重试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本单元的重点问题:外界条件如何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如何适应它们的生活环境?生物活动又是怎样影响自然环境的?

  2.第二单元:《光》

  本单元内容分为两个板块,第一板块是1—4课,是光传播的特点,第二板块是光和热的关系。学生学习从观察开始,观察一天中光和影的关系从而揭示光的传播规律,之后在前面观察的基础之上回头解释影子的成因,接下来不断的提升知识层次,开始探究光和热的关系,在本单元的最后让学生大上动手来制作太阳能热水器,对本单元进行实用总结。

  本单元的重点问题:光是怎样传播的?它有哪些特性?它在现代科技中有哪些应用?

  3.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本单元注重的是通过观察来推测成因,包括地形的.成因和土壤的成因,同时还强调了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在科学探究方面注重学生用文字、图画、符号纪录试验结果并互相交流的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让学生了解土壤的重要性,一些自然现象有不利于人类的一面,也有利于人类的一面。

  本单元重点问题:地球表面是谁“塑造”的?它们发生过变化吗?它们是怎样变化的?

  4.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本单元内容原本为五.下,现调整至五.上,这一单元沿着“运动和力”这条线发展,以探究车的运动为主体,对力的研究相伴相随贯穿始终,重点在重力和摩擦力的研究上。

  本单元的重点问题:初步了解物体运动与受到的力的关系,动手试验时的准确性上。

  三、 教学措施:

  由于本学期教材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学措施也相对应的做了一些调整:

  1.落实好没一堂课的知识点以及课标中相应的要求

  2.结合五年级的具体情况对寄宿生和走读生采取不同的方做到在教学上班级整体的统一。

  3.加大试验在教学中的力度,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试验中来。

  4.加大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训,加强学生动手能力。

  四、研究课题或创新思路:

  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学生经历“搜集→展示→交流→观察探究→交流总结→家庭作业展示→课堂深化”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实践能力。

  五、教学时间安排:

  周次

  内容

  第1周~第4周

  《生物与环境》

  第5周~第7周

  《光》

  第8周~第12周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第13周~第15周

  《运动和力》

  第17、18周

  复习、检测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7

  科学教学是学生提高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开展好我校的科学教学工作,特此制定了科学教学计划。本计划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为目的,为我校科学教学成绩的全面提高而努力。

  一、教材分析:

  教材注重培养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遵循学生认识规律,逐步提高探究能力,注重加强学科联系,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城乡教育差别。根据各年级学生的认识特点,把三到六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目标分别确定为“感知科学”、“走进科学”、“探索科学”。教材将探究过程能力分为“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模型与解释”。科学课让学生在“做中学”活动中面对自然和科学现象,通过动手动脑学习基础的科学知识,在学习中不断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二、对所教学生的分析

  三年级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观察,该年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习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四年级学生思维较活跃,在实验活动中合作意识已经形成,纪律明显优于三年级。对科学的热情度极高,热爱科学,热爱自然。

  五年级的学生最大的特点知识丰富,很喜欢发明创造,本学期我准备在实验上加大难度,锻炼他们自己动手创造的能力。

  六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因此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三、具体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实验器材,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四、科学特色活动

  (一)科学幻想画

  1、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大胆想象、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培养孩子成为亲近自然、珍爱生命、热爱家乡,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

  适用年级:一、二年级

  2、活动内容:

  低学生可以全员参与,创作出与科学有关的敢于大胆创新,有意义的画作。优秀作品颁发获奖证书,还可与媒体沟通在报纸上刊登。

  3、活动时间:xxxx年10月份

  (二)明天小小科学家

  1、活动目的:

  为了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从小养成善于观察,敢于思考的能力。通过开展科学发明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旁,是鲜活的,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发明创造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适用年级:三、四、五年级

  2、活动内容:

  学生可以利用身边的物品,自己设计创作,进行科学小发明。内容体裁不限。优秀作品会在全校进行展出。

  3、活动时间:xxxx年12月份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8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三个核心概念: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动、植物); 物体和材料的特性(材料);地球物质的特性(水和空气)。 科学探究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年级高低,探究的水平有高低。本册教材侧重的技能: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

  《植物》单元解读: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教学大门的单元,这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开篇,是因为学生对动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孩子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动物》单元解读:本单元是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学生们在观察大树、观察各种植物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提出。科学教学内容也从植物发展为对动物的观察研究。

  《材料》单元解读:本单元学生将开始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它为三年级学生提供了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在对材料展开的研究中,学生们将进一步发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的能力,从对物体一个特征的注意转换成几个特征的同时注意。学习运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比较材料间的相同和不同,学习根据物理性质给物品分类,并提高对材料特性的描述水平。

  《水和空气》单元解读:本单元是本套教材引入“实验”这一科学探究方法的开始。收集资料,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在这一单元中首次明确提出来的,是学生正式学习这些方法的开始。本单元的有些活动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往瓶中打入和抽出空气的实验、空气重量的测量、往足球中充气、观察注射器上的刻度及收集资料等。

  作为起始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学生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

  我所带的三年级1班,学生数为 83人,其中男生比例较大。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但却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教学措施:

  1 、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并且利用网络平台汲取最新的前沿理念,积极参加教研教改研讨活动,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教师。

  2 、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 、由于学校的科学实验室正在修建中,实验活动等只能在教室进行,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 、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5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手段学习科学,吸收班级精英参加“勉县实验小学师生科学课研讨”qq群,定期召开科学交流研讨活动,从而扩展到班级科学交流研讨活动,组织各种科学兴趣活动小组,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科学只是竞赛活动,争取优异成绩,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七、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八、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暗示法

  九、教学进度:

  周 次 日 期 内 容

  1 9、3 ----- 9、7 始业教育 我看到了什么

  2 9、10-----9、14 校园的树木

  大树和小草

  3 9、17-----9、21 观察水生植物

  植物的叶

  4 9、24-----9、28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植物的共同特点

  5 10、1-----10、5 国庆节假期

  6 10、8-----10、12 寻访小动物

  7 10、15-----10、19 蜗牛(1)

  蜗牛(2)

  8 10、22-----10、26 蚯蚓

  蚂蚁

  9 10、29-----11、2 金鱼

  动物的共同特点

  10 11、5-----11、9 期中复习

  11 11、12-----11、16 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谁更硬一些

  12 11、19-----11、23 比较柔韧性

  它们吸水吗

  13 11、26-----11、30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砖和陶瓷

  14 12、3-----12、7 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15 12、10-----12、14 水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16 12、17-----12、21 谁流得更快一些

  比较水的多少

  17 12、24-----12、28 我们周围的空气

  空气占据空间吗

  18 12、31-----1、4 空气有重量吗

  19 1、7-----1、11 复习

  20 1、14-----1、18 复习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9

  一、指导思想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学习的方式”,科学教学不仅是为儿童储备日后的现成知识,更应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培养学生自行获取知识,技能的爱好和智慧才能。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儿童的探索动机,善于为儿童创造良好的探索情境,善于启迪诱导学生的集体研讨,集中集体的智慧,使他们对自然的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做出自己对问题的'假设答案。而科学实验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在教学中就必须坚持,才能真正体现科学课的目的。在教学活动设计和组织教学时,借助课程目标中的“活动建议”,在内容、形式、程序上,把目标融入其中,以科研指导教学,以探究为中心,指导学习活动的开展。

  二、教学要求

  1、认真阅读《科学课程标准》,在实验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

  2、实验课做到开齐、上足、教好,更要让学生有动手操作的机会。

  3、要及时整理实验使用后的器材,发现损坏及时记录。

  三、具体措施

  1、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搞好实验室安全与日常清洁卫生工作。

  2、加强科学教学的常规管理,促使教师上好实验课,在实验课上大力提倡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法,以此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3、加强请示汇报,及时向领导汇报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取得领导支持。

  4、加强现有人员的业务学习,注重自身的提高。明确科学课程的要求,重视科学的重要性,上好自然科学课。充分利用仪器设备,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和电教材料(如多媒体、光盘资料等),开足、开全实验课。

  5、鼓励教师自制教具,丰富教学材料,充实实验设施。

  四、实验安排表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0

  一、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以往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实验也没有充分地让学生去做,学生的实验能力得不到发展,活动时常常耗时低效,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对这学期的教学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到生物园里学生物》、《课外活动》、《文艺汇演》、等4个单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中、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土壤与岩石》单元主要让学生做土壤成分实验,知道土壤的结构是由沙、黏土、腐殖质组成;通过实验认识三类土壤的特点;能设计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等教学内容。《和谐的自然界》列举一些动物适应环境的事实,知道保护色、拟态、冬眠等保护方式。通过实验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特性研究蚂蚁和蜜蜂是怎样传递信息的。懂得食物链的含义,理解为什么要保持生态平衡。了解我国的珍稀动植物资源,如何保持珍稀动植物的生态平衡,制定计划开展保护动植物的活动等主要内容。《热与我们的生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热的传递方式及热对物体形状与大小的影响及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了解常用的传热和隔热方法等主要内容。《透镜与生活》要求学生用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及成像规律及应用;做模拟实验,了解眼睛的构造及看物体的生理机能;了解近视眼的形成及预防;注意用眼卫生。《地球运动与我们的生活》要求学生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形成昼夜变化,做模拟实验。探究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查阅资料观察记录月相变化,了解月食、日食现象。查阅资料了解月球概貌:大小、月表特征、有无动植物和空气等内容。《研究与实践》主要是让学生自己独立开展科学研究,教师要适时帮助引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探索精神,从而形成科学精神。主要内容有:了解种花的过程;在校园或家庭创设生物角,栽培植物。

  三、教学目标:

  1、探究土壤的成份及特点(如:保水性)及与植物的关系。

  2、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生物链的知识及打破生态平衡的危害,教育学生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3、探究热传递的方式及与人们的关系。

  4、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眼球成像的原理,教育学生注意用眼卫生。

  5、了解地球、月球的公转及位置关系形成的月相、日食、月食、昼夜产生及对生物的`影响。

  6、了解生物群落并栽培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情况及相互间的联系。

  7、通过探究、游戏、体验、播放视频等手段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与热传导有关的实验、貌相形成及月食形成的模拟实验、了解眼睛的构造及看物体的生理机能的模拟实验仪器缺少、材料也不好带,也不好组织,这此是本册的教学难点,同时这部分内容也很重要。

  五、教学基本措施:

  1、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

  我所教学的每个班,我打算本着就近的原则给他们分组,每组4-6人,每组学习最好的那个学生为组长,字写得最好的那个学生为记录员。组长负责小组活动纪律、安全、组织、分配带材料等工作,记录员做好实验记录。在教学中逐渐教会他们怎样组织实验、交流、带材料、作记录,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评价,原则上让学生先自评、再在小组内评,再推荐优秀学生在班上评。

  探究式教学是科学教学的核心,它承载着科学教学的所有价值,但现实却不能让我们每节课都这样做,我打算抓住那些利于探究的内容、核心内容、重要的内容设计并开展探究式教学,每课进行探究的问题不能超过两个,如果探究的问题超过两个,则次要的内容要用其它方法进行变通,如视频、游戏等方法组织教学。探究时,要独立与合作结合起来,能分组做实验就分组做,不能分组做的老师要演示实验,不能演示实验的,要运用多媒体播放,不能播放的,要引导学生进行推理、设计。总之,尽自己最大努力坚决、合理进行探究式教学。

  在探究的整个过程中,我即不强制学生的学习,也不放任自流,用语言、情境、游戏等到有效手段引导学生完成教学目标任务。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科学教学虽然以探究为核心,但其它方法运用得当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就经常在教学中运用游戏、讲科学故事、观看视频等手段,这些手段有的让学生亲历过程、有的在故事有原理、有的增强材料的直观性,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这个学期,我将继续运用这些方法作为探究式教学的补充。

  3、向其它学科融合

  科学有时向语文、音乐、美术融合,对培养学生的科学审美、科学人文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学习土壤,我计划让学生赞美土地,学习珍稀的动植物,我计划在课堂上开展一次即兴演讲,探究月球,我打算让学生畅想未来……

  4、教会学生上网查资料、下载并保存文字、在网上观看科学视频等。

  六、各单元、各课课时安排(教学进度):

  除《植物向哪里长》《密切联系的生物界》《温度计的秘密》《凸透镜》《弯弯的月亮》外,其它都是一课时,每学一单元都要复习、测试,大约要两个课时。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1

  小学科学学科本学年第二学期教研工作的重点是: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深化课程改革;围绕课程实施中的显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而展开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专业指导与学术性、群众性研讨并行,面与点共进。

  小学科学学科本学年第二学期教研工作的的主要任务是: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促进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中小学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

  一、加强课程建设,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1、加强课程管理,要引导学校落实和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杜绝违法、违规行为。

  2、认真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读懂、读通《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组织教师开展专题性的学术研讨。从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维度,指导教师开展深入探讨,从更深程度把握教育改革的时代脉搏。

  3、积极参与新教材的培训。在参加市级培训的基础上,利用教研活动和平时的推磨听课等机会开展教材章节分析、教案设计、教学方法研究和教育资源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指导教师吃透新教材,全面把握新教材编写意图。

  4、根据地方课程资源整合和开发一些较有特色的地方性课程点,如家乡常见动植物的研究、家乡水资源的调查研究、蚕桑文化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丰富德育的内涵。

  二、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质量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教研工作对于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课程建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适时召开“学习学科课程标准,改进课堂教学”学术研讨会,学好课程标准,把握课改方向,转变教学行为,增强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2、不定期举办专题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探讨自身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式提供条件和机会。

  3、继续收集科学(自然)学科的教学设计典型案例及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积极发现、总结、推广教学第一线教师的教学改革成果。

  三、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严格执行学校课题管理的有关规定,实行课题管理责任人制度,加强对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提高课题研究水平;

  2、探索小学科学(自然)学科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四、改革评价方式,完善评价体系,促进校本课程不断发展

  课程评价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

  1、不断完善小学科学(自然)学科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对评价内容、评价形式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逐步建立学生学业(学生成长)记录袋,逐步实行质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逐步改变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的考核评价方式,着眼于充分全面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个别差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探索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2、加强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问题的研究,构建符合本地实际、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本学期主要工作:

  1、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和教学计划;

  2、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金钥匙”等科技竞赛活动;

  3、积极组织教师学生参加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相关评比活动;

  4、金坛市科学课程课堂教学评比;

  5、参加市教育学会年会论文和“案例评析”评选活动;

  6、参加常州市科学年会论文评比;

  7、 参加江苏省教育学会年会论文评比活动;

  8、 积极参加市研训中心组织的各类科学活动;

  9、学期工作总结。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学情分析:

  作为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本册课本是科学课的起始册,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学兴趣可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三、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寻访、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第一单元是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第二单元是考验学生平时的观察能力,并在以后各单元中安排了“水”、“天气”、“空气”等三个单元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自己去发现自然现象和物质,并对物质现象进行观察,认识物质成分、作用、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常见的材料,了解简单物质的基本构成,学会简单的科学测量、思维方式。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了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技能,掌握了最基本的实验操作,观察事物的能力要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和培养。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4、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5、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6、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五、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

  2、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本册教学难点:

  1、本册课本开篇之初,便设计了很多的对比分析、对比实验、对比研究,对于初涉科学的小学生此项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2、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习惯,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又一难点。

  七、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3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的科学课学习,科学教科书也将展示一系列新的内容,引导学生们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过程与方法活动。为更好的开展科学教学活动,我对本册教材、班级学生情况等方面作了细致地学习或分析,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材内容概要: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含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共约32课时,再加上弹性内容和复习检测约20课时,本学期授课时间约为52课时。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二、本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具体包括: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3、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三、主要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放大镜、绿豆种子、塑料种植盒(杯)、塑料调羹、纸巾、水桶、滴管、大头针或剪刀,蚯蚓、土壤、长方形木盒或塑料盒。

  做生态瓶的容器(每组一个,可以是大的饮料瓶或色拉油桶)、沙子和小石子、小铲、漏网等工具,大玻璃水箱(每班一个)、小鱼若干,水草若干。

  2、第二单元“光”:

  手电筒、小长方体、纸屏,简易的日影观测仪,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空心弯管和直管,小镜子、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

  小镜子、凹面镜、凸透镜,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纸袋,温度计。

  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纸盒、泡沫塑料或棉花、能装水的塑料袋或短一点的饮料瓶、玻璃片或塑料薄膜、盒盖、黑色纸、镜子或锡箔纸)。

  3、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风景照片、中国和世界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地震、火山地貌的照片或多媒体课件。

  小岩石块、酒精灯、镊子、烧杯、水,石膏粉、豌豆种子、小碗或盘子,塑料瓶、碎砖块。

  新鲜湿润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牙签、放大镜、去掉上半部的饮料瓶。

  小铲子、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扎孔)、水、接水桶,有植物覆盖的土和无植物覆盖的土、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大盘子、建造家园房屋的材料。

  4、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小车及配件一套(包括装配气球小车的车架附件)。

  小钩、铁垫圈,车轴套、橡皮筋圈。

  气球、气球喷嘴、连接小车部件的螺丝钉、安装小车用的螺丝刀、纸盒子(装钩码用,在桌面测摩擦力也用这个盒子)、胶带(粘小车轮子用)。

  测力计、钩码,做“滚珠轴承”的玻璃珠、瓶盖。

  四、学生情况分析:

  今年我任教的是5(1)班和5(2)班,两班人数都60左右,还没有具体了解到。1班在三年级的时候我我教的科学,班级中大部分的同学对科学都比较感兴趣,上课不遵守纪律的同学也不是很多,但是由于人数多,再经过一年的变动,多了很多生面孔。2班曾经试教一节课的时候上过一节,总体上可能还不如1班,再可能由于班主任换了多位,学生学习气氛比较散。四年级期末考试成绩也非常不理想。

  今年五年级要参加全市的统考,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以同学们的起点出发,注重学生科学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促进教学的效率。

  五、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六、教学进度:

  周日期内容

  19.1-9.5始业教育1种子发芽实验(一)机动

  29.8-9.122种子发芽实验(二)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4蚯蚓的选择

  39.15-9.195食物链和食物网6做一个生态瓶7改变生态瓶

  49.22-9.268维护生态平衡机动

  59.29-10.3国庆节假期

  610.6-10.10机动1光和影2阳光下的影子

  710.13-10.173光是怎样传播的4光的反射5光与热

  810.20-10.24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机动

  910.27-10.31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机动

  1011.3-11.71地球表面的地形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3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1111.10-11.144土壤中有什么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6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1211.17-11.21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机动

  1311.24-11.28机动

  1412.1-12.51我们的小缆车2用橡皮筋作动力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1512.8-12.124测量力的大小5运动与摩擦力6滑动与滚动

  1612.15-12.197运动与设计8设计制作小赛车机动

  1712.22-12.26机动

  1812.29-1.2复习

  191.5-1.9复习

  201.12—1.17期末检测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4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孩子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孩子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整体感知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热”、“变化的天气”、“振动的声音”、三个单元组成。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孩子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热”单元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本单元主要是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对一些常见的现象提出问题,然后安排一系列有趣而又意义的探究活动,让孩子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并进一步激发孩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乐趣。本单元是由“冷和热”、“温度计”、“热往哪里传”“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5部分13个活动组成。

  天气的观察与测量从天空中云的形状和变化开始,对构成天气的四个基本要素分别进行观测。其中包括云量的观察和测定、雨量的观察和测定、风的方向和等级的观察和测定以及气温的测定。这一部分活动中,还包括尝试记录各种天气情况,观察生物预告天气的行为以及学习获得天气信息的'多种方法。

  对声音的探究从倾听周围的声音开始,通过对发声物体的观察和实验,研究和探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以及如何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在这一单元结尾设计的“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活动,将由孩子自由取材,利用身边材料制作一件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小乐器,并尝试着奏出简单的乐曲。

  这些活动的教育意义和价值是多方面的。我们在新学期的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这些活动在科学探究方面对教学提出的新目标。

  1、要求孩子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三年级的观察认识活动以定性为主,很少涉及物质的量。而在四年级的的活动设计中,不仅要求孩子更为准确和细致地观察物体,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要求使用测量的方法,并选择适当的词汇、数据和图表来描述物体和有关现象。例如,云量和雨量、气温、天气、声音的高低等。

  2、要求孩子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这也是本册教材在孩子科学探究能力方面提出的新要求。观察和收集事实上只是探究活动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对搜集到的事实进行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新的认识才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全部。

  孩子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以及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是渐进的,需要我们引领他们经历一个又一个具有科学意义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才能逐渐获得发展。在新学期的教学中,希望老师们勇于探索,积累更多的经验,将以探究为核心的小学科学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孩子: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音乐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相信、着重证据、敢于重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写发展。

  四、学情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孩子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孩子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孩子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孩子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孩子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孩子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孩子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孩子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五、德育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等教学活动,培养孩子认真、细致、实事求是与人合作不怕困难等各方面的科学态度。

  2、通过天气变化,向孩子进行看图听懂天气变化知识。

  六、教学重难点

  1、归纳、概括同类物体的共同特征,并建立初步概念。

  2、归纳、概括同类物体的共同点,发现其中规律。

  七、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孩子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孩子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孩子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八、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

  实验法+列表法

  九、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与实验

  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

  参观访问+竞赛+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5

  一、指导思想:

  面向全体孩子,体现孩子在科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小孩子的年龄特点及现有经验出发,通过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学习活动,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开放科学课程,进一步改进评价激励机制,帮助孩子逐步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逐步培养和提高孩子的科学素养。

  二、学生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三年级的小朋友,纪律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养成。各班男女比例都是男生多于女生。男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课堂反应都明显高于、优于女生。

  2、已有知识、经验:参差不齐,部分孩子有丰富的`课外知识积累,平时注意对各类事物的观察,表现出对大自然、对科学的浓厚兴趣;部分孩子在课堂上表现出对科学的学习兴趣,但课外书阅读贫乏,无法建立起必要的学习联系;部分孩子对大自然、对科学陌然应。

  3、儿童心理分析:大部分孩子,表现出对科学学习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动手做小实验,这种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必将成为孩子在小学阶段科学学习强大内驱力和学习动力。

  三、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热爱科学,尊重科学家,喜欢看科技书籍和影视作品,感受和体验科学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2、知道收集证据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动物的名称,能用不同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珍爱动植物的生命,感受大自然的美,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3、能清晰表述自己的问题,知道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意识到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知道在探究过程中,要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懂得合作,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5、能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能清晰表达自己的问题,能从问题中筛选出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对科学、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题。

  能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能清晰表达自己的问题,能从问题中筛选出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能够想出一定的办法研究问题。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04-02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03-13

科学教学工作计划09-24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15篇04-17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精选20篇)06-16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故事09-02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15篇)06-29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05-01

小学科学教学调查报告04-12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计划吧。可是到底什么样的计划才是适合自己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区教育局“安全第一,质量为本,内涵发展”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品德课程标准》为依据。立足我区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创新教研方式,继续围绕“有效课堂教学”的教研主题积极开展教研工作。

  二、工作重点

  1、积极组织教师上好各种公开课,组织开展骨干教师上教学示范课,教研员评析课例的形式,为各校教研联动搭建平台,努力促进全区教学的均衡发展;

  2、组织本学科教师j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合理、有效应用模式,片区内进行听课、评课活动,取长补短,为我所用。

  3、充分发挥教研组合作研究的优势,扎实开展集体备课等形式教研活动。

  4、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强骨干教师培养,以点带面,辐射全区。

  5、品德学科注重调研、视导,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6、积极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努力学习,适应信息教育大环境下的教研模式,进行网络教研活动。

  7、安全教育课程要列入课程计划。(不得以周会课代替安全课,不得以班主任代替安全教师)学校要制定不同学段的`安全教育课程计划,并要有专门的安全教师,安全教案,保证每周不少于1课时。

  三、工作安排

  二、三月份:

  1、制定科学、品德学科教学计划、教学进度;

  2、科学、品德试卷分析及教研活动

  四、五月份: 组织开展骨干教师公开课。示范课。

  六、月份: 1、进行四、五、六年级实验操作检测;

  2、筹备本学期期末测查及命题工作。

  3、 期末考试、总结。

  六月份:检查学校各年级安全教育课程计划和安全课开设情况。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我共有3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四册。全册教材包括了“电”、“新的生命”、“食物”、岩石和矿物”四个单元,由30多个典型活动组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

  第一单元“电”共9课时,具体包括:电和我们的生活(1课时),点亮我的小灯泡(1课时),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1课时),电路出故障了(1课时),导体和绝缘体(1课时),我来做个小开关(1课时),里面是怎样连接的(1课时),我们选择了什么(2课时)。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共7课时,具体包括:油菜花开了(1课时),各种各样的花(1课时),花、果实和种子(1课时),豌豆夹里的豌豆(1课时)。把种子散播到远处(1课时),萌发的种子(1课时),动物的卵(1课时),

  第三单元“食物”共7课时,具体包括:一天的食物(1课时),我们的身体从食物中获得什么(1课时),吃什么和还吃什么(1课时),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1课时),面包发霉了 (1课时),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1课时),食物包装上的信息(1课时)。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共7课时,具体包括:各种各样的岩石(1课时),进一步观察岩石(1课时),岩石的组成(1课时),怎样观察描述矿物(1课时)。岩石会改变模样吗(1课时),岩石矿物和我们(1课时)。

  3、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4、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七、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暗示法

  八、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材内容

  1 始业教育

  2 电和我们的生活

  3 点亮我的小灯泡,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4 电路出故障了、导体与绝缘体

  5 油菜花开了、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6各种各样的花、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7花、果实和种子、各种各样的岩石

  8 豌豆夹里的豌豆、进一步观察岩石

  9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萌发的种子

  10 动物的卵

  11 我来做个小开关、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12 我们选择了什么

  13 我们选择了什么

  14 一天的食物、岩石的组成

  15 我们的身体从食物中得到什么

  16 吃什么和还吃什么、怎样观察和描述矿物

  17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18 面包发霉了、岩石矿物和我们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3

  一、班级情况分析:

  1、本班共有学生30位,男生17位,女13生位。整体学习状况:由于三年级刚刚接触科学学科,因此要在开始的两个多星期,不仅仅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还经常利用课前和课余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因为现在的科学学习与以往的常识学习有许多本质的区别,特别是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的培养是以往忽略的,所以怎样引导学生开展有序地探究活动是本学期的训练重点。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的课外知识储备比较匮乏,知道相关的科学知识较少。而且,学生以前的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开展的次数比较少,怎样进行有效探究是迫切的问题。而且,科学小组的合作学习跟其它科目的合作学习也有许多区别,课堂中小组合作中学生还是很混乱,也有少数学生没有参与,所以怎样引导全员参与与分工,也是课堂教学中必须强调的。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的.教学内容主要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这四个单元组成。

  1.“植物”这个单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和树叶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利用课外时间在校内外进行一些观察植物和搜集树叶的活动;让学生在对大树和美丽的树叶的观察研究活动中产生情感体验,对学生进行“爱护草木,保护环境”的教育。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取关于叶的颜色、形状、大小、构成、叶脉、叶柄等多方面的知识。

  2.“动物”单元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特征、分类特征、动物的多样性、动物的运动、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联系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发展自己的认识。

  3.“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对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从材料角度进行分类。总结木头、纸、金属和塑料等材料的物理性质。

  4.“水和空气”单元学生能利用自己的感官和简单的器材(瓶子、脸盘等),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收集整理关于水的资料,发现和提出关于水的相关问题,并能用多种方法(语言、文字、符号等)将通过观察所发现的现象表述出来。进一步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懂得液体的含义,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液体,能够用多种方法区分各种溶液并比较溶液的多少。

  通过本册的学习,将重点发展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两两对比观察的能力;多次重复,进行简单对比实验的能力;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在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方面,希望学生能认识到,将观察和实验结果用于科学讨论和解释,更具有说服力;探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重复实验;运用工具会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获得事实。

  三、教学目标: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着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2、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3、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具体措施

  1.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发挥教师的能动性,提高课程目标意识和识别知识课程潜能的智慧,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

  2.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将教学建立在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追求学生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本身深层次的理解,善于把各种目标综合地看成一个整体。

  3.培养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的“四动”能力。同时选择学生乐于探究的事物作为教学内容,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使用学生易于理解的表达方式,营造学生喜欢的课堂氛围,采用图文并茂且富有动感的电化教育手段,多方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益。

  4.注重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辅导后进生立足于课堂,并为他们多提供实验的机会,促使他们去动脑、去学习、去练习,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到自己在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

  5.拓宽学生知识面,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利用时间补充一些课外知识,充实学生的课堂学习。增加学生亲历活动,使学生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真正地动手动脑学科学。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4

  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特制定本学期科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学任务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主要围绕“性质与功能”这一组统一概念,整合教学内容,进行单元和课题设计,全册共有6个单元,19个课题。

  通过本册教学让学生通过调查、观察、实验、设计、制作、搜集信息等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期目标

  1、总体知识目标

  能辨别制成常用物品的材料,并能举例说明材料的用途与其性质有关;知道物体发声和声音传播的简单原理;了解光的传播、镜子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及日光的色散现象;知道材料按导电性能可以分为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知道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和开关的功能;能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以及磁铁间同极相斥、蒸发异极相吸的规律;能举例说明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及科学技术发展对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

  2、能力培养目标

  指导学生运用在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物体,认识物体的性质及用途,培养学生质疑、想象、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热爱科学。

  能用感官或工具感知物体的性质与功能;能用语言或简图描述、记录物体的性质和功能;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能实验结果作出科学的解释。

  3、教育教学目标

  能从科学的角度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声、光、电、磁等现象,主动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成探究任务,能体能到讨论与交流的好处;能体验到大胆想像的乐趣;愿意听取其他同学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并愿意进行改进。

  能举例说出“新材料、声、光、电、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懂得节约用电的常识,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能举例说出噪声和强光对人类的危害;能理解电和磁的应用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

  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珍爱并善待周围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三、教材分析:

  “常见材料”是全册书的引入单元,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人们对材料的使用与材料的性质有关,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材料、关心新材料。

  “声”“光”“电”“磁”四个单元分别以儿童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研究材料的特殊性质。“声”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寻找声音、观察发声体、自制乐器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实验制作等探究能力。“光”单元引导学生认识有些物体能发光、有些物体能让光线通过、光沿着直线传播、光的传播线路可以改变等性质,培养学生探究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兴趣和能力。“电”单元通过分析电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知道有些材料容易导电,有些材料不容易导电,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磁”单元通过研究磁铁的性质、寻找磁在生活中的用途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从预测、验证、讨论到交流的完整科学探究过程。“信息与通信”是全册书的综合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类传递信息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了解都声光电磁知识的应用引起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科学事实。

  教学重难点:本册在内容方面以物质世界的声光电磁方面的知识为线索,但学习的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调查、观察、实验、设计、制作、搜集信息等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关心日常生活中有关声光电磁应用的新知识、新产品、新技术,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引起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四、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三年级学生整体学习科学兴趣很高,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普遍习惯于常规课堂学习模式,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从课外书中获得的科学知识比较丰富,但科学探究能力比较弱。家长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五、教学措施:

  1、学困生的转化

  在科学学习方面的学困生有:张子勇、张帆、邵兰兰,他们记忆能力差,反应也较慢,面对以上情况,准备采取如下转化措施:

  (1)联系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2)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继而贯彻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采用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教育手段,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利用课余时间为其补习,使他们不被落下。

  2、中等生优化措施:

  (1)、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以进一步提高能力。

  (2)、延伸课堂内容,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3)、加强优生与中等生的联系,促使他们互相帮助,在团结的气氛中尽快成长。

  3、 优等生的培养

  (1)采用“一帮一、一对红”的政策,尖子生帮助学困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以求共同进步。

  (2)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说说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学习的兴趣。

  (3)对尖子生的平常学习,多观察,多教育,防止他们出现骄傲现象。

  六、改革设想:

  (1)、利用学校设施优势,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灵活掌握知识。

  (2)、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贯彻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教学,努力调整每位学生积极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并适时调整 (4)、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七、课时安排

  (一)、常见材料(5课时)

  1、身边的材料 2课时

  2、塑料 3课时

  (二)、声(7课时)

  3、倾听声音 2课时

  4、物体传声 2课时

  5、自制小乐器 2课时

  6、声音与生活 1课时

  (三)、光(8课时)

  7、光的传播 2课时

  8、透明与不透明 1课时

  9、镜子 2课时

  10、七色光 3课时

  (四)、电(6课时)

  11、电在我家中 2课时

  12、让灯亮起来 2课时

  13、导体与绝缘体 2课时

  (五)、磁6课时

  14、磁铁的力量 2课时

  15、制作小磁针 2课时

  16、磁的应用 2课时

  (六)、信息与通信5课时

  17、传递信息 2课时

  18、通信的发展 1课时

  19、畅想通信 2课时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5

  一、教材分析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们将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的科学课学习,科学教科书也将展现一系列新的内容,引导学生们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过程与方法活动。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领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共有2个班级,每个班级都有40多名学生,这些学生对科学课充满兴趣,动手积极,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有一些调皮的学生,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学良好的动手习惯是重点,如何让学生动手又动脑是难点。

  三、教学目标

  (一)生物与环境

  科学概念目标

  植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气、水、阳光、养分、空间等。 动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气、水、空间和食物等。 植物和动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环境进行选择。不同的生物对环境有着自己特有的需要。所有的生物都会引起它们所生存的环境的变化。 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系。 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在一定范围内的生物必须和谐共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进行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并收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发芽种子的数据。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并记录下它们的生长情况。 进行蚯蚓选择环境条件的实验,并收集相关数据。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对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记录、整理与分析。 通过文字、图画和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运用所了解的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来理解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通过阅读资料来增加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 在人工环境中培育和养殖动、植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养成对植物和动物对环境需要进行研究的兴趣。 能够敏感地意识到生物对环境的需求。 获得生物生存需要一定环境条件的认识。 形成积极的对待生物的态度。 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光

  科学概念

  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挡光物体和屏。 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大小和光源的位置、方向、距离有关。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会随着太阳位置的高低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光是直线传播的。挡光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光在传播过程中碰到物体,会发生反射,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光的反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汽车反光镜、潜望镜等都是人们对光反射原理的运用。 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会聚光线的特性,可以得到强光和高温。这在实际生活中已得到广泛运用。物体吸热的本领与物体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以及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人们正在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

  过程与方法

  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观察影子、光源、物体之间的关系。 用日影观测仪观察记录一天中物体影子的变化,寻找变化规律。 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阳光的强弱、材料的属性、物体受阳光照射的角度和物体升温快慢的关系。较准确地记录实验、观察中的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绘制出柱状图。 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做出自己的解释。 制作简易潜望镜,设计、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对光的研究的兴趣。 认识到认真观察、实验、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数据的重要性。 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有规律的。

  (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科学概念目标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外力作用的影响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多种地形的原因。 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有的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有的却是一个比较迅猛的'过程。 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流水、风力、海浪、冰川等都会对地表产生侵蚀和沉积作用,并形成不同的地形地貌。 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人类活动也会改变地表形态,这种改变有时会加剧自然灾害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如何引起地形变化,火山和地震的成因,以及风力、海浪、冰川等对地表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按要求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验观察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河流对土地的影响,以及土壤的成分。 对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有较好的把握,能设计模拟实验,探究降雨量的大小、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等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用文字、图画、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描述实验中的现象。 对自然现象和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在小组内交流结果和想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保护耕地不被破坏的重要性。 认同人类活动也会影响地球表面的形态,会加剧或减轻各种自然力带来的自然灾害的观点。

  (四)运动和力

  科学概念目标:

  物体运动有不同形式,如滑动、滚动和反冲运动。运动的快慢是可以测量和比较的。 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力的单位是“牛”。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反冲力和摩擦力。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运动物体的重量、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有关。 摩擦力有时有利,有时有害,我们可以按需要增大或减小它。 改变物体的静止或运动状态,必须有力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用橡皮筋弹力驱动的小车和气球反冲力推动的小车。用简单材料制作橡皮筋测力计,模拟滚珠轴承。 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大胆想象,创造性制作小赛车。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用简单器材做拉力大小与小车快慢关系的实验、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在教师指导下做研究摩擦力大小的简单对比实验。经历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推测的过程,并作实验记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摩擦力有益还是有害作判断,对自行车上增加和减少摩擦力的设计作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验合作和不怕困难,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发展对技术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 体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科学过程,树立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勤于思考、大胆解释,乐意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事物。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四、教学重点

  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试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做好纪录。

  3.愿意合作交流。

  五、教学难点

  1.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对证据与解释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自己的想法、评论,并与他人交流。

  5.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六、教改措施

  1.以课堂为主阵地,向40分钟要效率,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2.在探究活动中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也培养学生动脑意识,做到既动脑又动手。

  七、后进生转化

  积极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后进生,不歧视、不放弃。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6

  一、 学生情况分析:

  1、人数:男生 34 人;女生 23 人;合计 57人。

  2、学生学习习惯: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几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对科学教学都已经熟悉,与四年级相比,更加的活泼,有更强的好奇心,同时对问题的分析也更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由于我是新接手五年级的科学教学,在此之前也对五年级的同学做了一番了解。在四年级时因为参加科技活动,所以学生表现出对活动的喜爱,这是学习科学的有效动力,同时也通过这样的活动开始初步建立学生自己的探究问题的模式。因此在本学期将会加大对科技活动,包括动手试验这一块的力度。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着重科学素养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

  1.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本学期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是由原来的两个单元合并而成,进行了科学的整合,将动手操作性大大加强,提升了从“动手操作获取知识——做模拟试验收集事实——扩展研究认识自然界”这一过程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更加注重试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本单元的重点问题:外界条件如何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如何适应它们的生活环境?生物活动又是怎样影响自然环境的?

  2.第二单元:《光》

  本单元内容分为两个板块,第一板块是1—4课,是光传播的特点,第二板块是光和热的关系。学生学习从观察开始,观察一天中光和影的关系从而揭示光的传播规律,之后在前面观察的基础之上回头解释影子的成因,接下来不断的提升知识层次,开始探究光和热的关系,在本单元的最后让学生大上动手来制作太阳能热水器,对本单元进行实用总结。

  本单元的重点问题:光是怎样传播的?它有哪些特性?它在现代科技中有哪些应用?

  3.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本单元注重的是通过观察来推测成因,包括地形的.成因和土壤的成因,同时还强调了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在科学探究方面注重学生用文字、图画、符号纪录试验结果并互相交流的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让学生了解土壤的重要性,一些自然现象有不利于人类的一面,也有利于人类的一面。

  本单元重点问题:地球表面是谁“塑造”的?它们发生过变化吗?它们是怎样变化的?

  4.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本单元内容原本为五.下,现调整至五.上,这一单元沿着“运动和力”这条线发展,以探究车的运动为主体,对力的研究相伴相随贯穿始终,重点在重力和摩擦力的研究上。

  本单元的重点问题:初步了解物体运动与受到的力的关系,动手试验时的准确性上。

  三、 教学措施:

  由于本学期教材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学措施也相对应的做了一些调整:

  1.落实好没一堂课的知识点以及课标中相应的要求

  2.结合五年级的具体情况对寄宿生和走读生采取不同的方做到在教学上班级整体的统一。

  3.加大试验在教学中的力度,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试验中来。

  4.加大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训,加强学生动手能力。

  四、研究课题或创新思路:

  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学生经历“搜集→展示→交流→观察探究→交流总结→家庭作业展示→课堂深化”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实践能力。

  五、教学时间安排:

  周次

  内容

  第1周~第4周

  《生物与环境》

  第5周~第7周

  《光》

  第8周~第12周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第13周~第15周

  《运动和力》

  第17、18周

  复习、检测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7

  科学教学是学生提高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开展好我校的科学教学工作,特此制定了科学教学计划。本计划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为目的,为我校科学教学成绩的全面提高而努力。

  一、教材分析:

  教材注重培养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遵循学生认识规律,逐步提高探究能力,注重加强学科联系,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城乡教育差别。根据各年级学生的认识特点,把三到六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目标分别确定为“感知科学”、“走进科学”、“探索科学”。教材将探究过程能力分为“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模型与解释”。科学课让学生在“做中学”活动中面对自然和科学现象,通过动手动脑学习基础的科学知识,在学习中不断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二、对所教学生的分析

  三年级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观察,该年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习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四年级学生思维较活跃,在实验活动中合作意识已经形成,纪律明显优于三年级。对科学的热情度极高,热爱科学,热爱自然。

  五年级的学生最大的特点知识丰富,很喜欢发明创造,本学期我准备在实验上加大难度,锻炼他们自己动手创造的能力。

  六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因此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三、具体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实验器材,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四、科学特色活动

  (一)科学幻想画

  1、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大胆想象、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培养孩子成为亲近自然、珍爱生命、热爱家乡,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

  适用年级:一、二年级

  2、活动内容:

  低学生可以全员参与,创作出与科学有关的敢于大胆创新,有意义的画作。优秀作品颁发获奖证书,还可与媒体沟通在报纸上刊登。

  3、活动时间:xxxx年10月份

  (二)明天小小科学家

  1、活动目的:

  为了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从小养成善于观察,敢于思考的能力。通过开展科学发明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旁,是鲜活的,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发明创造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适用年级:三、四、五年级

  2、活动内容:

  学生可以利用身边的物品,自己设计创作,进行科学小发明。内容体裁不限。优秀作品会在全校进行展出。

  3、活动时间:xxxx年12月份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8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三个核心概念: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动、植物); 物体和材料的特性(材料);地球物质的特性(水和空气)。 科学探究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年级高低,探究的水平有高低。本册教材侧重的技能: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

  《植物》单元解读: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教学大门的单元,这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开篇,是因为学生对动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孩子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动物》单元解读:本单元是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学生们在观察大树、观察各种植物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提出。科学教学内容也从植物发展为对动物的观察研究。

  《材料》单元解读:本单元学生将开始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它为三年级学生提供了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在对材料展开的研究中,学生们将进一步发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的能力,从对物体一个特征的注意转换成几个特征的同时注意。学习运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比较材料间的相同和不同,学习根据物理性质给物品分类,并提高对材料特性的描述水平。

  《水和空气》单元解读:本单元是本套教材引入“实验”这一科学探究方法的开始。收集资料,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在这一单元中首次明确提出来的,是学生正式学习这些方法的开始。本单元的有些活动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往瓶中打入和抽出空气的实验、空气重量的测量、往足球中充气、观察注射器上的刻度及收集资料等。

  作为起始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学生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

  我所带的三年级1班,学生数为 83人,其中男生比例较大。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但却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教学措施:

  1 、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并且利用网络平台汲取最新的前沿理念,积极参加教研教改研讨活动,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教师。

  2 、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 、由于学校的科学实验室正在修建中,实验活动等只能在教室进行,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 、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5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手段学习科学,吸收班级精英参加“勉县实验小学师生科学课研讨”qq群,定期召开科学交流研讨活动,从而扩展到班级科学交流研讨活动,组织各种科学兴趣活动小组,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科学只是竞赛活动,争取优异成绩,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七、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八、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暗示法

  九、教学进度:

  周 次 日 期 内 容

  1 9、3 ----- 9、7 始业教育 我看到了什么

  2 9、10-----9、14 校园的树木

  大树和小草

  3 9、17-----9、21 观察水生植物

  植物的叶

  4 9、24-----9、28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植物的共同特点

  5 10、1-----10、5 国庆节假期

  6 10、8-----10、12 寻访小动物

  7 10、15-----10、19 蜗牛(1)

  蜗牛(2)

  8 10、22-----10、26 蚯蚓

  蚂蚁

  9 10、29-----11、2 金鱼

  动物的共同特点

  10 11、5-----11、9 期中复习

  11 11、12-----11、16 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谁更硬一些

  12 11、19-----11、23 比较柔韧性

  它们吸水吗

  13 11、26-----11、30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砖和陶瓷

  14 12、3-----12、7 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15 12、10-----12、14 水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16 12、17-----12、21 谁流得更快一些

  比较水的多少

  17 12、24-----12、28 我们周围的空气

  空气占据空间吗

  18 12、31-----1、4 空气有重量吗

  19 1、7-----1、11 复习

  20 1、14-----1、18 复习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9

  一、指导思想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学习的方式”,科学教学不仅是为儿童储备日后的现成知识,更应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培养学生自行获取知识,技能的爱好和智慧才能。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儿童的探索动机,善于为儿童创造良好的探索情境,善于启迪诱导学生的集体研讨,集中集体的智慧,使他们对自然的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做出自己对问题的'假设答案。而科学实验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在教学中就必须坚持,才能真正体现科学课的目的。在教学活动设计和组织教学时,借助课程目标中的“活动建议”,在内容、形式、程序上,把目标融入其中,以科研指导教学,以探究为中心,指导学习活动的开展。

  二、教学要求

  1、认真阅读《科学课程标准》,在实验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

  2、实验课做到开齐、上足、教好,更要让学生有动手操作的机会。

  3、要及时整理实验使用后的器材,发现损坏及时记录。

  三、具体措施

  1、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搞好实验室安全与日常清洁卫生工作。

  2、加强科学教学的常规管理,促使教师上好实验课,在实验课上大力提倡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法,以此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3、加强请示汇报,及时向领导汇报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取得领导支持。

  4、加强现有人员的业务学习,注重自身的提高。明确科学课程的要求,重视科学的重要性,上好自然科学课。充分利用仪器设备,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和电教材料(如多媒体、光盘资料等),开足、开全实验课。

  5、鼓励教师自制教具,丰富教学材料,充实实验设施。

  四、实验安排表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0

  一、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以往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实验也没有充分地让学生去做,学生的实验能力得不到发展,活动时常常耗时低效,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对这学期的教学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到生物园里学生物》、《课外活动》、《文艺汇演》、等4个单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中、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土壤与岩石》单元主要让学生做土壤成分实验,知道土壤的结构是由沙、黏土、腐殖质组成;通过实验认识三类土壤的特点;能设计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等教学内容。《和谐的自然界》列举一些动物适应环境的事实,知道保护色、拟态、冬眠等保护方式。通过实验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特性研究蚂蚁和蜜蜂是怎样传递信息的。懂得食物链的含义,理解为什么要保持生态平衡。了解我国的珍稀动植物资源,如何保持珍稀动植物的生态平衡,制定计划开展保护动植物的活动等主要内容。《热与我们的生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热的传递方式及热对物体形状与大小的影响及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了解常用的传热和隔热方法等主要内容。《透镜与生活》要求学生用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及成像规律及应用;做模拟实验,了解眼睛的构造及看物体的生理机能;了解近视眼的形成及预防;注意用眼卫生。《地球运动与我们的生活》要求学生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形成昼夜变化,做模拟实验。探究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查阅资料观察记录月相变化,了解月食、日食现象。查阅资料了解月球概貌:大小、月表特征、有无动植物和空气等内容。《研究与实践》主要是让学生自己独立开展科学研究,教师要适时帮助引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探索精神,从而形成科学精神。主要内容有:了解种花的过程;在校园或家庭创设生物角,栽培植物。

  三、教学目标:

  1、探究土壤的成份及特点(如:保水性)及与植物的关系。

  2、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生物链的知识及打破生态平衡的危害,教育学生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3、探究热传递的方式及与人们的关系。

  4、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眼球成像的原理,教育学生注意用眼卫生。

  5、了解地球、月球的公转及位置关系形成的月相、日食、月食、昼夜产生及对生物的`影响。

  6、了解生物群落并栽培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情况及相互间的联系。

  7、通过探究、游戏、体验、播放视频等手段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与热传导有关的实验、貌相形成及月食形成的模拟实验、了解眼睛的构造及看物体的生理机能的模拟实验仪器缺少、材料也不好带,也不好组织,这此是本册的教学难点,同时这部分内容也很重要。

  五、教学基本措施:

  1、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

  我所教学的每个班,我打算本着就近的原则给他们分组,每组4-6人,每组学习最好的那个学生为组长,字写得最好的那个学生为记录员。组长负责小组活动纪律、安全、组织、分配带材料等工作,记录员做好实验记录。在教学中逐渐教会他们怎样组织实验、交流、带材料、作记录,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评价,原则上让学生先自评、再在小组内评,再推荐优秀学生在班上评。

  探究式教学是科学教学的核心,它承载着科学教学的所有价值,但现实却不能让我们每节课都这样做,我打算抓住那些利于探究的内容、核心内容、重要的内容设计并开展探究式教学,每课进行探究的问题不能超过两个,如果探究的问题超过两个,则次要的内容要用其它方法进行变通,如视频、游戏等方法组织教学。探究时,要独立与合作结合起来,能分组做实验就分组做,不能分组做的老师要演示实验,不能演示实验的,要运用多媒体播放,不能播放的,要引导学生进行推理、设计。总之,尽自己最大努力坚决、合理进行探究式教学。

  在探究的整个过程中,我即不强制学生的学习,也不放任自流,用语言、情境、游戏等到有效手段引导学生完成教学目标任务。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科学教学虽然以探究为核心,但其它方法运用得当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就经常在教学中运用游戏、讲科学故事、观看视频等手段,这些手段有的让学生亲历过程、有的在故事有原理、有的增强材料的直观性,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这个学期,我将继续运用这些方法作为探究式教学的补充。

  3、向其它学科融合

  科学有时向语文、音乐、美术融合,对培养学生的科学审美、科学人文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学习土壤,我计划让学生赞美土地,学习珍稀的动植物,我计划在课堂上开展一次即兴演讲,探究月球,我打算让学生畅想未来……

  4、教会学生上网查资料、下载并保存文字、在网上观看科学视频等。

  六、各单元、各课课时安排(教学进度):

  除《植物向哪里长》《密切联系的生物界》《温度计的秘密》《凸透镜》《弯弯的月亮》外,其它都是一课时,每学一单元都要复习、测试,大约要两个课时。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1

  小学科学学科本学年第二学期教研工作的重点是: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深化课程改革;围绕课程实施中的显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而展开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专业指导与学术性、群众性研讨并行,面与点共进。

  小学科学学科本学年第二学期教研工作的的主要任务是: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促进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中小学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

  一、加强课程建设,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1、加强课程管理,要引导学校落实和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杜绝违法、违规行为。

  2、认真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读懂、读通《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组织教师开展专题性的学术研讨。从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维度,指导教师开展深入探讨,从更深程度把握教育改革的时代脉搏。

  3、积极参与新教材的培训。在参加市级培训的基础上,利用教研活动和平时的推磨听课等机会开展教材章节分析、教案设计、教学方法研究和教育资源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指导教师吃透新教材,全面把握新教材编写意图。

  4、根据地方课程资源整合和开发一些较有特色的地方性课程点,如家乡常见动植物的研究、家乡水资源的调查研究、蚕桑文化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丰富德育的内涵。

  二、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质量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教研工作对于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课程建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适时召开“学习学科课程标准,改进课堂教学”学术研讨会,学好课程标准,把握课改方向,转变教学行为,增强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2、不定期举办专题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探讨自身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式提供条件和机会。

  3、继续收集科学(自然)学科的教学设计典型案例及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积极发现、总结、推广教学第一线教师的教学改革成果。

  三、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严格执行学校课题管理的有关规定,实行课题管理责任人制度,加强对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提高课题研究水平;

  2、探索小学科学(自然)学科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四、改革评价方式,完善评价体系,促进校本课程不断发展

  课程评价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

  1、不断完善小学科学(自然)学科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对评价内容、评价形式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逐步建立学生学业(学生成长)记录袋,逐步实行质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逐步改变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的考核评价方式,着眼于充分全面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个别差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探索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2、加强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问题的研究,构建符合本地实际、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本学期主要工作:

  1、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和教学计划;

  2、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金钥匙”等科技竞赛活动;

  3、积极组织教师学生参加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相关评比活动;

  4、金坛市科学课程课堂教学评比;

  5、参加市教育学会年会论文和“案例评析”评选活动;

  6、参加常州市科学年会论文评比;

  7、 参加江苏省教育学会年会论文评比活动;

  8、 积极参加市研训中心组织的各类科学活动;

  9、学期工作总结。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学情分析:

  作为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本册课本是科学课的起始册,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学兴趣可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三、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寻访、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第一单元是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第二单元是考验学生平时的观察能力,并在以后各单元中安排了“水”、“天气”、“空气”等三个单元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自己去发现自然现象和物质,并对物质现象进行观察,认识物质成分、作用、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常见的材料,了解简单物质的基本构成,学会简单的科学测量、思维方式。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了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技能,掌握了最基本的实验操作,观察事物的能力要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和培养。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4、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5、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6、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五、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

  2、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本册教学难点:

  1、本册课本开篇之初,便设计了很多的对比分析、对比实验、对比研究,对于初涉科学的小学生此项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2、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习惯,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又一难点。

  七、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3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的科学课学习,科学教科书也将展示一系列新的内容,引导学生们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过程与方法活动。为更好的开展科学教学活动,我对本册教材、班级学生情况等方面作了细致地学习或分析,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材内容概要: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含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共约32课时,再加上弹性内容和复习检测约20课时,本学期授课时间约为52课时。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二、本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具体包括: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3、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三、主要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放大镜、绿豆种子、塑料种植盒(杯)、塑料调羹、纸巾、水桶、滴管、大头针或剪刀,蚯蚓、土壤、长方形木盒或塑料盒。

  做生态瓶的容器(每组一个,可以是大的饮料瓶或色拉油桶)、沙子和小石子、小铲、漏网等工具,大玻璃水箱(每班一个)、小鱼若干,水草若干。

  2、第二单元“光”:

  手电筒、小长方体、纸屏,简易的日影观测仪,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空心弯管和直管,小镜子、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

  小镜子、凹面镜、凸透镜,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纸袋,温度计。

  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纸盒、泡沫塑料或棉花、能装水的塑料袋或短一点的饮料瓶、玻璃片或塑料薄膜、盒盖、黑色纸、镜子或锡箔纸)。

  3、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风景照片、中国和世界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地震、火山地貌的照片或多媒体课件。

  小岩石块、酒精灯、镊子、烧杯、水,石膏粉、豌豆种子、小碗或盘子,塑料瓶、碎砖块。

  新鲜湿润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牙签、放大镜、去掉上半部的饮料瓶。

  小铲子、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扎孔)、水、接水桶,有植物覆盖的土和无植物覆盖的土、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大盘子、建造家园房屋的材料。

  4、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小车及配件一套(包括装配气球小车的车架附件)。

  小钩、铁垫圈,车轴套、橡皮筋圈。

  气球、气球喷嘴、连接小车部件的螺丝钉、安装小车用的螺丝刀、纸盒子(装钩码用,在桌面测摩擦力也用这个盒子)、胶带(粘小车轮子用)。

  测力计、钩码,做“滚珠轴承”的玻璃珠、瓶盖。

  四、学生情况分析:

  今年我任教的是5(1)班和5(2)班,两班人数都60左右,还没有具体了解到。1班在三年级的时候我我教的科学,班级中大部分的同学对科学都比较感兴趣,上课不遵守纪律的同学也不是很多,但是由于人数多,再经过一年的变动,多了很多生面孔。2班曾经试教一节课的时候上过一节,总体上可能还不如1班,再可能由于班主任换了多位,学生学习气氛比较散。四年级期末考试成绩也非常不理想。

  今年五年级要参加全市的统考,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以同学们的起点出发,注重学生科学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促进教学的效率。

  五、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六、教学进度:

  周日期内容

  19.1-9.5始业教育1种子发芽实验(一)机动

  29.8-9.122种子发芽实验(二)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4蚯蚓的选择

  39.15-9.195食物链和食物网6做一个生态瓶7改变生态瓶

  49.22-9.268维护生态平衡机动

  59.29-10.3国庆节假期

  610.6-10.10机动1光和影2阳光下的影子

  710.13-10.173光是怎样传播的4光的反射5光与热

  810.20-10.24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机动

  910.27-10.31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机动

  1011.3-11.71地球表面的地形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3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1111.10-11.144土壤中有什么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6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1211.17-11.21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机动

  1311.24-11.28机动

  1412.1-12.51我们的小缆车2用橡皮筋作动力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1512.8-12.124测量力的大小5运动与摩擦力6滑动与滚动

  1612.15-12.197运动与设计8设计制作小赛车机动

  1712.22-12.26机动

  1812.29-1.2复习

  191.5-1.9复习

  201.12—1.17期末检测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4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孩子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孩子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整体感知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热”、“变化的天气”、“振动的声音”、三个单元组成。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孩子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热”单元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本单元主要是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对一些常见的现象提出问题,然后安排一系列有趣而又意义的探究活动,让孩子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并进一步激发孩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乐趣。本单元是由“冷和热”、“温度计”、“热往哪里传”“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5部分13个活动组成。

  天气的观察与测量从天空中云的形状和变化开始,对构成天气的四个基本要素分别进行观测。其中包括云量的观察和测定、雨量的观察和测定、风的方向和等级的观察和测定以及气温的测定。这一部分活动中,还包括尝试记录各种天气情况,观察生物预告天气的行为以及学习获得天气信息的'多种方法。

  对声音的探究从倾听周围的声音开始,通过对发声物体的观察和实验,研究和探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以及如何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在这一单元结尾设计的“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活动,将由孩子自由取材,利用身边材料制作一件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小乐器,并尝试着奏出简单的乐曲。

  这些活动的教育意义和价值是多方面的。我们在新学期的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这些活动在科学探究方面对教学提出的新目标。

  1、要求孩子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三年级的观察认识活动以定性为主,很少涉及物质的量。而在四年级的的活动设计中,不仅要求孩子更为准确和细致地观察物体,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要求使用测量的方法,并选择适当的词汇、数据和图表来描述物体和有关现象。例如,云量和雨量、气温、天气、声音的高低等。

  2、要求孩子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这也是本册教材在孩子科学探究能力方面提出的新要求。观察和收集事实上只是探究活动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对搜集到的事实进行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新的认识才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全部。

  孩子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以及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是渐进的,需要我们引领他们经历一个又一个具有科学意义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才能逐渐获得发展。在新学期的教学中,希望老师们勇于探索,积累更多的经验,将以探究为核心的小学科学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孩子: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音乐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相信、着重证据、敢于重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写发展。

  四、学情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孩子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孩子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孩子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孩子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孩子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孩子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孩子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孩子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五、德育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等教学活动,培养孩子认真、细致、实事求是与人合作不怕困难等各方面的科学态度。

  2、通过天气变化,向孩子进行看图听懂天气变化知识。

  六、教学重难点

  1、归纳、概括同类物体的共同特征,并建立初步概念。

  2、归纳、概括同类物体的共同点,发现其中规律。

  七、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孩子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孩子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孩子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八、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

  实验法+列表法

  九、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与实验

  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

  参观访问+竞赛+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5

  一、指导思想:

  面向全体孩子,体现孩子在科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小孩子的年龄特点及现有经验出发,通过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学习活动,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开放科学课程,进一步改进评价激励机制,帮助孩子逐步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逐步培养和提高孩子的科学素养。

  二、学生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三年级的小朋友,纪律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养成。各班男女比例都是男生多于女生。男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课堂反应都明显高于、优于女生。

  2、已有知识、经验:参差不齐,部分孩子有丰富的`课外知识积累,平时注意对各类事物的观察,表现出对大自然、对科学的浓厚兴趣;部分孩子在课堂上表现出对科学的学习兴趣,但课外书阅读贫乏,无法建立起必要的学习联系;部分孩子对大自然、对科学陌然应。

  3、儿童心理分析:大部分孩子,表现出对科学学习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动手做小实验,这种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必将成为孩子在小学阶段科学学习强大内驱力和学习动力。

  三、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热爱科学,尊重科学家,喜欢看科技书籍和影视作品,感受和体验科学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2、知道收集证据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动物的名称,能用不同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珍爱动植物的生命,感受大自然的美,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3、能清晰表述自己的问题,知道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意识到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知道在探究过程中,要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懂得合作,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5、能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能清晰表达自己的问题,能从问题中筛选出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对科学、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题。

  能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能清晰表达自己的问题,能从问题中筛选出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能够想出一定的办法研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