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反思1
病毒是一种人的肉眼看不见,手摸不着的生物,学生比较陌生。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课堂气氛,首先从同学们经历的“流感”入手,集中学生注意力,进而提出问题,你知道哪些病毒的名称或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或课前收集资料,尝试回答出肝炎、禽流感、手足口等人畜患病的疾病名称。在总结评价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抛出课题——病毒。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就课文内容提问。学习小组内同学相互合作共同提出问题,各小组选派发言人,汇报本组提出的问题。
1、什么叫做病毒?
2、病毒有多大?
4、病毒有几种类型?
5、病毒由怎样的结构?
6、病毒是谁最先发现的?
7、病毒是怎样侵害人体的?
8、病毒主要分几大类?
9、病毒离开了活细胞还能继续生活吗?
10、病毒是怎样生活的.?是独立生活的吗?
11、怎样预防病毒性疾病?
12、怎样看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这些问题来源教材,只要认真阅读,再配合老师展示的课件,都能解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快乐中学习。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识菌落的外观形态,辨别被细菌、真菌感染的食品和生物;
2、通过学生介绍,分析培养基的基本成分,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操作过程,尝试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
3、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分析实验结果,归纳适宜细菌真菌生存的环境条件;
4、根据所学知识,对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并阐述自己的论据,培养相关的科学素养;
5、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开拓创新、交流和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培养的实验操作过程、设计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实验方案,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2、难点:利用事实说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课前准备
1、变质的水果等食物、发霉的食物、感染细菌和真菌的花卉
2、生长有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平板培养基或斜面培养基实物
3、空白培养基以及配置培养基所需要的药品;
4、放大镜
5、有条件的可配备实物投影仪
6、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兴趣小组,进行配置培养基和培养菌落的实验
教学设计
本节教学分为两课时。
课时一: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用肉眼可以观察到细菌和真菌吗?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引导学生产生兴趣,提供实物细菌和真菌的培养过程兴趣小组同学介绍配置培养基和接种、培养细菌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培养基成分,总结归纳实验操作的要点我们的周围有细菌和真菌吗?如果有,它们喜欢呆在哪里?观察生活中的细菌和真菌,讨论设计探究活动方案,课后实施自己的探究方案提供实物,引导学生产生兴趣;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自己的探究方案课时二: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哪里细菌、真菌比较多?学生展示探究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适宜细菌和真菌生活的条件分析适宜细菌和真菌生活的条件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归纳和总结利用现有知识预测实验结果利用现有知识,预测实验结果,并阐述自己的理由提供实验方案和结果,组织学生辩论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教师:我们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周围的环境里,存在很多细菌,可谁也没有真正看见过。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它们太小了,要用显微镜看。
教师:在我们的生物小组里,同学们却用肉眼观察到了细菌的生长。他们是怎么看到的呢?请生物小组的同学介绍一下: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首先,我们看到的不是细菌,是细菌大量繁殖后形成的菌落。
我们先制作了培养基。我们把牛肉膏、蛋白胨、盐、琼脂和水加热混合。
教师:对不起,打断一下。哪位同学能分析一下,培养基里为什么需要牛肉膏?
学生:牛肉膏应该是营养物质。
教师:还有什么成分属于营养物质吗?
学生:蛋白胨、盐。
有的同学提出琼脂,在同学中引起了争议。经过阅读课本和兴趣小组同学的说明获得了答案。
学生:琼脂是凝固剂。
学生继续汇报:配置好培养基后必须高温灭菌,否则细菌就长得到处都是了。灭菌后趁热分装在培养皿和试管中,试管和培养皿也要灭菌。等培养基凝固后,我们将其暴露在空气里,细菌就落到培养基上,这是接种。然后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到温暖的培养箱里培养,细菌就大量繁殖形成一个个菌落。
教师:为大家展示学生们培养的细菌和真菌菌落,请同学们观察这些菌落有什么不同。
学生:有的光滑,有的长了很多毛,有的凹凸不平,有的是绿色、黑色、米色、黄色等。
教师:根据课本中的描述,你能从菌落形态、大小和颜色区分出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吗?
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指认细菌和真菌的菌落。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那么在我们周围,那些地方细菌真菌比较多呢?各个小组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设计实验方案,限时5分钟,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方案,同学们投票选出最感兴趣的选题,中选的.小组将从老师这里领取两个配置好的培养基,继续进行自己的探究实验。
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展示自己的设计思路,投票评选最有科学性的、最吸引人的实验方案。
教师:虽然这一次我们只有三个小组获得了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但其他同学可以利用自己家里现成的材料来培养细菌和真菌。下节课希望大家都能参与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
课时2:
教师:上节课后同学们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
案分别进行了实验,下面就请同学们将实验的结果展示给大家看看,并进行简短汇报。
学生:我们比较了厕所和食堂空气里的细菌。实验方案是:准备两个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厕所中央的地面上,一个放在食堂中央的地面上,打开盖暴露在空气中三分钟,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这是我们组的实验结果,(通过食物投影仪展示)。
我们看到在厕所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明显高于食堂中的,说明厕所里的细菌比食堂里多。我们推断的原因是:厕所中人的粪便含有很多细菌,而且打扫的程度没有食堂里好。食堂经常用洗涤剂进行擦洗和消毒,所以细菌就比较少。
教师:分析得很好,人本身就是细菌的携带者,清洁剂和消毒剂都可以减少细菌的分布。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虽然在厕所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明显高于食堂中的;但如果只计算霉菌的菌落数,食堂中的霉菌菌落又明显高于厕所中的。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食堂里吃的多。营养多。
教师:可见,对真菌的生活而言,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
学生:我们比较了教室和操场的空气里的细菌。实验方案是:准备两个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教室中央的课桌上,一个放在操场看台的地面上,打开盖暴露在空气中三分钟,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这是我们组的实验结果,(通过食物投影仪展示)。
我们看到在教室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高于操场上的,说明教室里的细菌比操场多。我们推断的原因是:教室通风情况比较差,所以细菌比较多。
(学生继续比较了洗手前和洗手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湿抹布和干燥抹布上的细菌真菌等,总结出:营养、潮湿、温暖、人类和动物的活动等条件有利于细菌真菌的分布;通风、洗涤剂、消毒剂、紫外线会减少细菌真菌的分布。)
教师:这是同学们设计的另一组实验,他们比较了学校中心花坛和学校门口大马路边的空气里的细菌。实验方案和同学们的一样:他们准备了两个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中心花园的草坪上,一个放在马路边上,打开盖三分钟后,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请同学们预测一下哪个的菌落多?为什么?
(同学们各抒己见,激烈辩论)
学生:马路边多:那里尘土飞扬,还有汽车尾气。
学生:中心花坛多,那里潮湿、很多落叶作为营养。
学生:马路边更通风细菌少。
学生:紫外线强烈,细菌不容易生长。
学生:汽车尾气是污染,对细菌的生长更不利。
学生:马路边人来人往,细菌多。
学生:中心花园还有很多蚯蚓、虫子等,身上都有很多细菌,都会散播到空气中。
教师:经过学生讨论,大多数同学认为中心花园里细菌比较多。是不是这样呢?请小组的同学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
学生:(通过投影仪展示)我们可以看到:中心花园和马路边的细菌和真菌都很多,比刚才其他同学展示的都多。两者比较起来,中心花园的细菌真菌还是明显比马路边多。理由大家都已经说了。
教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还有很多同学自己在家里利用简单的材料做了很好的实验,下面请这些同学也来展示一下他们的成果。
学生:展示自己用果冻、柑橘、面包做的探究实验。
教师:同学们爱好钻研的科学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为他们鼓掌。
教学反思
在进行新课标的教学实践中,班额过大一直是困扰教学实践的难题。课堂讨论过程中,有的学生混水摸鱼;课堂展示过程中,有的学生不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课堂时间有限,无法展示所有学生的设计。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这次讨论设计探究实验方案的时候,我就采取了竞争答辩的方式:首先是要求9个小组进行比赛,最先书写完成完整的探究计划的4个小组可以参与竞争答辩;然后要求全班同学从在参与竞争的4个小组中,投票选择2个设计科学、创意新颖的方案。这三个小组将获得教师提供的培养基。这样,小组为了尽快完成设计方案必须积极参与,分工合作;同学们为了参与评选必须专心倾听。这样就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大家的竞争意识。为了获得最有创意的方案,大家开动脑筋,精益求精,也提升了设计方案的品质。无须担心没有获胜的其他小组丧失了学习的机会,一方面大家可以轮流参与,另一方面他们可以利用家庭中的简单材料进行自己的探究实验。对于自己进行实验的同学,可在记分等方面给以各种形式的表扬。这才是真正的主动学习。
在实验结果展示过程中,以辩论的形式预测实验结果,是课堂的一个高潮。这个亮点不是我事先设计的,而是学生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发生的。"学校的中心花园和马路边"这个课题也是学生提出来的。这个课题选择得非常好,大家都直觉认为马路边很"脏",但通过阐述理由,很多同学认识到花园的条件更适宜细菌和真菌的存活。这种通过自己的知识预测事件发展,也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素养,而通过辩论的形式,让更多的学生乐于参与,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方法。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反思3
一、成功之处
1、本节内容侧重的是让学生通过分析图文资料,来认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本节教学能从生物圈是统一整体的高度,引导学生开展讨论。
2、通过展示学生感兴趣的事例“生物圈Ⅱ号”失败的录像,让学生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以及通过介绍《寂静的春天》一书,得出动物在自然界中有重要作用,从而引出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这一课题,形象又直接,达到在与前面知识相联系的同时,又能顺利的展开新课。用这种直接明了的方式创设教学意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和产生了探求欲望,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开端。
3、本节教学最大的一个亮点是:将课本资料分析中的讨论问题转化为以填空为主的具体的练习,与资料分析相结合,浅白易懂。根据初二的学生阅读能力还不是很强的特点,这种形式,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趣。同时设计的练习将涉及到以前学过的知识,如食物链、食物网、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生态平衡等整合到新课练习中,温故知新,达到新旧知识的'迁移,突破难点。
4、通过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视频素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物的相关作用,给学生以耳目一新之感,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5、以学生阅读资料分析和分组讨论的形式,从生物圈的高度来概括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并在了解动物的行为活动对其他生物的生存与繁衍的影响,渗透环保意识。通过这一形式提高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合作的科学精神。
6、以蚯蚓为例分析有利和有害两面,简单明了的教会学生辩证看问题。
7、用科学—技术—社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不足和改进
1、语言需要再简练些。
2、多些对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有效鼓励。对学生的回答尽量不用“很好”、“非常好”等十分笼统的评价,不具有针对性。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反思4
教学目标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2.观察并认识常见的真菌;
3.描述真菌的营养方式和繁殖形式;
4.了解食用菌养殖的一般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真菌的主要特征、真菌的营养和繁殖方式。
2.难点:真菌的主要特征、真菌的营养和繁殖方式。
课前准备
1.有关真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用面包、柑橘培养的真菌
3.常见的食用菌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生长中的真菌录像观看录像提供录像资料,引导学生产生兴趣认识真菌的细胞结构特征观察青霉或曲霉的菌丝,尝试分辨两种菌丝;观察酵母菌的图片,总结真菌细胞结构的共同特征提供资料,指导学生观察、比较认识真菌的营养方式观察发霉的食物,解释霉菌的营养方式提供实物资料,指导学生观察认识真菌的繁殖方式观察图片,解释霉菌的营繁殖方式提供图片资料,指导学生观察认识常见的食用菌,巩固对真菌主要特征的理解辨别各种常见的食用菌,描述蘑菇的主要特征和繁殖方式提供图片和实物资料,知道学生观察和分析孢子印的制作和食用菌的栽培操作提供资料,指导学生操作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细菌,在生物界里,还有一种菌类,它的样子和细菌有很大差别,这就是真菌。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经常被我们忽视的生物吧:(放录像)
学生:观看录像。
主要教学过程:
教师:从录像中我们可以看到:构成真菌的躯体的主要是什么结构?
学生:菌丝。
教师:真菌的菌丝长得都一样吗?(指导学生观察根霉和青霉)
学生:不一样,有的透明,有的是绿色的',有的是黑色的。
教师:虽然菌丝的结构不一样,构成菌丝的细胞结构却是一样的,让我们比较一下构成霉菌菌丝的细胞和细菌的细胞有什么不同?
学生:有细胞核。
教师:对,真菌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但没有叶绿体。另外,霉菌还是多细胞的生物,而细菌的每个细胞都是单独的生命体。不过,也有单细胞的真菌,例如酵母菌。(示图片)它虽然是单细胞生命,但是它的细胞结构也是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而不具有叶绿体,所以也是真菌。
教师:摸一摸真菌菌丝扎进面包(柑橘)的地方,和没长霉的地方比较,有什么感觉?
学生:很软。
教师:这是为什么?录像里是怎么说的?
学生:菌丝分泌的物质将面包(柑橘)分解了。
教师:可见,真菌也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教师:为什么菌丝的颜色不同呢?我们放大看一下(展示图片)。
学生:是菌丝顶端一个个小圆球的颜色不同。
教师:这些小圆球也是一个个细胞,不过它们和构成菌丝的细胞不同,这些细胞可以随空气散放到各处,一旦遇到适宜的条件,每个细胞都可以发育成一个新的霉菌个体。这些细胞就叫孢子。总结霉菌的繁殖方式。
学生:孢子繁殖。
教师:除了酵母菌和霉菌以外,你还知道其他的真菌吗?
学生:蘑菇。
教师:让我们认识一下各种好吃的蘑菇(展示实物和图片)
学生:积极发言,分辨香菇、口蘑、木耳等;
教师:为什么说蘑菇是真菌?你能从这张图片中寻找出支持蘑菇属于真菌的证据吗?(出示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多细胞的,也是由菌丝构成的,也有孢子,也有细胞壁、细胞核等。
教师:(播放蘑菇孢子散放的录像)不同种类蘑菇的孢子形状和排列方式是不一样的,可以通过孢子印来观察(指导学生制作孢子印)
教师:蘑菇也是由孢子繁殖的,我们收集蘑菇的孢子,不也就能繁殖蘑菇了吗?确实可以。但是等待孢子萌发实在太慢了,我们有更节省时间的方法(指导学生操作或提供资料让感兴趣的学生课后操作)
学生:选择制作孢子印或食用菌栽培。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反思5
本节内容主要涉及的是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方面,即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发酵食品以及如何控制细菌和真菌来保存食品等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极为密切,它使学生知道了我们平时吃的很多东西以及它们的保存方法 , 都是由于细菌和真菌的作用。在本章第一节已经学习了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但接触的都是它们对人类有害的一面,因此,学生不仅对本节课内容感到新颖、好奇,而且对制作发酵食品还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本节虽然知识结构并不复杂,但从科学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角度看,内容和形式不容忽视,因为它为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和机会。
本课时主要学习两方面的内容:其一为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包括演示发酵实验、制作甜酒、制作泡菜、制作酸奶。其二为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本节课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出色完成了查阅资料、共同探究、动手实践、课件制作、表达交流等工作,由此不仅提高了同学的多方面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相互协作的精神,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课下交流和同学课上谈的感受可知,很多同学体会到:
(1) 生物学科虽然在中考课目中分数占的比例少,但在实际生活中确有用武之地。
(2)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使同学之间有了更多合作的机会,为促进同学间和谐的关系创造了条件。
(3) 这种教学方式给同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求知和实践的空间,有利于挖掘同学的潜能。
(4)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原本其他科成绩较差的同学却对生物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总之,我认为这种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以后在教学中会多多采用该教学方法。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反思6
“生物入侵者”指的是“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在上这一课时,学生找到了课文中的原文来阐释了“生物入侵者”的含义。我也认同了这种说法。可是,在随后的教学探讨中,我发现对于文中的`这句话,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否则,会犯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错误。
“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方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要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作者如是说。但这样说有失偏颇。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后来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比如,原产于西域的黄瓜,在西汉时引种到中国后,并未见其对某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并没有给人类社会造成经济损失,反倒是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增加了可食菜肴的品种。像黄瓜这样的“移民”,生活中可谓多多。如西红柿、胡萝卜等这样带有“西”、“胡”字眼的植物,或是由国外引进,或是由少数民族地区引种。它们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改变,但,是有益的。
当然,反面的例子也是有的。几十年前我国从国外引进了一种植物——水葫芦,曾一度用它净化污水。后来,引入“高原明珠”滇池后,水质污染导致它疯长,几乎覆盖了整个滇池,使很多水生植物几乎绝迹,每年国家要花巨资打捞。类似的还有薇甘菊,它也使深圳滨海大道北侧的红树林区,由80000多平方米锐减至不到20xx平方米。紫茎泽兰也在四川凉山上惟我独尊。
这样看来,对于生物“移民”,我们不能如作者那样,一概称之为“生物入侵者”,看之色变。我们也要认识到这些生物“移民”中,也有许多有益于自然和人类的物种。它们也会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民展,也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福祉。但是,对于“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的物种,我们也要提高警惕,不能让它们无节制的繁衍。
所以,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勇于质疑,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从而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不然,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反思7
本节课知识点非常清晰,但也存在部分不易理解的概念或名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既定目标,我运用新旧知识的迁移,突破难点。
讲课之后,自我感觉离我预设的理想效果还有一段距离,除了临场发挥不够好的问题外,感到遗憾的主要问题有:
1、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2、讨论方面没有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没能调动起学生积极性,课堂气氛沉闷。
3、完成情感目标上还欠缺一些。应该在分析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典型食物链时,除了让学生得出动物有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这一结论外,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如果人类随意干预就会造成引一发而动全身的后果,为渗透动物的保护打下伏笔。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可能还很多,敬待评委专家及同仁的指点。总的来讲,这次集备,让我受益匪浅,既提高了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观念上得以及时更新,对今后更好的研究课堂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我相信通过参加这次集备,我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理念都将与新课程一道成长。
点评:
教师很谦虚地反思了自己的.这节课,更多地提出了自己在课堂中暴露出的问题,并中肯的谈了以后的改进措施。
课堂强调交流。问题的讨论,质疑问难,结论生成。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有交流欲望的情境下的互动,实现课堂学生的经验再建构。
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在“悱悱然”状态下,使学生跃跃欲试,有效改变课堂的“沉闷”。
情感目标的落实常常以知识目标的落实为载体,不惟情感目标为目标。在学生的自主、合作、讨论、交流、展示等状态下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反思是课改的前提,教育技巧在课堂实践中发现。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反思8
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角度出发,创设情境、融入经验、注重时事。
例一、在讲“蒸腾作用”时,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大树底下为什么好乘凉?植物的叶片为什么不会被灼伤而萎蔫?等,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了一个又一个谜团,从而诱发学好生物学的强烈愿望。
例二、为了学生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收集有关时事报道。如讲单细胞生物时,摘录了20xx年10月23日《江城日报》的报道,日本发现奇特微生物,这种微生物长约30微米,是单细胞鞭毛虫的一种,一半是“植物型”,另一半则是“动物型”,所以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食。这种“半植半兽”微生物的.发现,可能揭示了海洋单细胞生物向植物进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反思9
本节课的导入可通过复习花的结构及其在生殖中的作用,在复习花的基本结构及其在生殖中的作用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从而导入课题。
在学习有性生殖中,要通过做游戏,复习桃花的'基本结构,分析其生殖特点,进而总结出有性生殖的定义。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也可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列举常见的植物无性生殖方式,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出无性生殖的定义,帮助学生学会区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无性生殖的应用,说明生物学是生产实践的基础,这部分内容,要从实践入手,可让学生先访问当地农艺师或果农,然后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本节教学建议以游戏讨论,实践相结合,辅以观察思考,阅读讲授法,重视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做到生物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索精神。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反思10
本节反思总结:在教学过程中,闪光的地方有:
1、在新课的引入上:我采用了典故导入法:讲一段历史,然后引导学生通过问题逐步引入新课。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
2、对课标的把握准确:备课前我深入研究了课标中有关本课的'教学要求,在本教研组老师的集体研讨中,我更加明确了本科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准确的把握了课标的要求。在备课中将课标要求逐项落到了实处,将“学为主体”作为整个教学的重中之重。
3、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求到位:本课有一个探究活动——鸟适于飞行的特点。这个活动在新课标中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但鸟适于飞行的特点较多,而且探究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备课时,结合本组老师的意见,我将“鸟适于飞行的特点”这一探究活动内容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设计成“小组PK”的形式,在课堂让各小组学生合作探究,在学生开展探究前提出明确要求,指导学生展开探究。
在学生探究时,及时了解各小组学生的探究进度及探究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帮助探究有困难的小组完成探究活动。之后组织各学习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本组的探究成果,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合作交流及再次展示合作探究成果,最后师生共同合作,互动交流,概括总结,得出结论。
4、情感教育落实到位:在教学中采用学生小组内合作探究、小组间合作交流讨论及二次合作学习的方式,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交流意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通过探讨,让学生进一步强化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将情感教育落实到了课堂教学中去。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反思11
这节课有几个地方我觉得处理得比较好:
1、讲到菌类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时,我把课本的示意图转化为表格,
学生一目了然,更利于理解和记忆。
2、讲菌类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的时候,先布置学生课前查阅相关的内容,
课上交流,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学生可以拓展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
3、讲共生的时候,学生会举很多课外的例子,学习气氛一下被激发,通过这些例子,学生能更加理解共生的意义。
不足之处:
课前布置查阅资料的'任务,只有一小部分能自觉完成,大部分同学还是没有重视。虽然已经用了加分的股利措施,但还是无法激发大多数同学的主动性。这个与生物学科的地位有一定的关系。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反思12
这堂课我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多媒体为基础进行教学,通过学生调查、资料收集、小组讨论和自主学习,实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养成教育。在其中一个班上课时却出现了意外,当时我正在讲鱼的呼吸器官是鳃,立刻有学生问我“那鱼的鼻孔是用来干什么的.啊?”一下把我问住了,这个问题在备课时并未涉及和考虑,于是我发动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到了第二节课,学生热情高涨,纷纷主动将答案拿出来与大家分享,而我作为一个教师也在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获得新知:鱼嘴外面有两个小孔,注入水水不能进去,这小孔是鱼的鼻子,这说明鱼的“鼻孔”和嘴、腮、肚子没有明显相通。多数鱼有鼻孔,其内有嗅觉细胞,鱼使用它来嗅附近水流的气味。例如,鲨鱼使用嗅觉来找寻它们的猎物的所在位置。鱼的鼻孔和呼吸无关,只管嗅觉。
在学习体验中生成新的问题,在争论中解决问题,这让他们感到了学习的快乐。这节课让我在学生面前“出丑”了,但是我想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跟上的话,以后“出丑”的机会会更打大,这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考验,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能力都需要提高。此外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继续贯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思想,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传授学生常用的生物学学习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力争每位学生学有所获。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反思13
动物的群体生活及社会行为离不开信息交流,动物的信息是什么,怎么交流,对于这些问题进行单纯的讲解,学生也能记住,但是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很容易处于机械的记忆状态。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突出培养学生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在问题中去探究,在探究中得出结论。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获得知识,使探究更有趣,更有效,学生对知识记得扎实,难以忘怀。
本节课要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在感受和体验中获得感悟。如请各小组用一句话概括成功的秘诀,学生感悟到科学的探究除了需要掌握知识和方法,同时还需要坚韧不拨的毅力。学生提出实验后应该把蚂蚁放回到大自然,还有几个同学提出为在实验中死去的蚂蚁默哀,学生在体验中感情得到了升华。接下来谈如何对待动物,学生发自内心地说应该热爱动物,保护动物。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有些同学观察很仔细,能观察到蚂蚁触角相碰的情况,很多同学则观察不到,我还要在学生阅读课文发现问题的时候,应多给予指导,同时这也是我不断努力的地方。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反思14
一、[关于评价方式的思考]
1.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是否乐于与人合作,愿意与人交流;是否乐于思考,具有学习生物的兴趣。
2.评价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发现并提出生物问题的能力;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应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评价主体和方式的多样化:例如:在本课学生自学反馈的环节中,分为抢答和课堂小测试两部分,其中课堂小测试部分引导学生进行互评,体现评价主体和方式的多样化。
二、[关于教学过程设计的思考]
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重点放在让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单位及分类的依据和意义。通过设置游戏情景,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激发出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再通过抢答题和课堂小测试,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
总之,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启发学生,挖掘学生潜力,让他们展开联想的思维,培养其能力”为主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反思15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科学,应该让学生多观察,有了感性材料,才能构建出理性的认识,才能将知识更好地内化。
遗传物质的基础知识在前面已经有过介绍,因此本节的教学内容难度不大。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与学生的交流、问题的提出、对学生回答的评价等都努力在营造一种轻松、愉快、活泼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更多的驰骋的空间,让孩子们体验到学习是享受,乐学亲师。而教师则以引导、点拨、协助学生为主。在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时都得到了老师的鼓励、积极的评价和引导,或语言,或目光,或肢体动作,使孩子们有勇气说,表现欲更强,更积极思考,更主动求知探索,这样常常收到更好的效果。
如果课堂节奏上再快一些,资料再精一些,课上时间会更充分,这是本课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待改进。
齐素杰老师的这节课很融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盘锦市的“定向自学、释疑探究、互测自结”的教学模式及魏书生的“科学、民主”的.教育思想。学生的学习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教师创造了学生发展的良好环境氛围,使学生能够提出“是不是学习行为越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呢?”等有很高思维价值的问题。建立了新型的、和谐的、民主的、开放的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知识的欲望才会如此强烈,真正做到了师生之间在进行心智的交流。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反思10-10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反思04-10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反思03-30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学反思01-14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反思(15篇)10-10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反思(精选15篇)10-11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反思15篇04-10
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运动》教学反思04-09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反思15篇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