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巨人贝多芬评课稿
这堂课最突出的就是引导学生生成体验与感悟的方法是多元的:
一、文本性体验。“文本”是本堂课的关键词。执教者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多种方式的读(放声朗读、默读、跳读)生成体验。新课标一再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本文属于人物描写的佳作,必须要求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培养语感。在读的同时,教师又很有层次地要求学生:1、圈点勾画,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语句,谈出独特的感受。这一做法就紧扣住文本语句,从一个小的切入点打开整篇文章,使得学生能够把从《命运交响曲》中的感性认识逐步升华为理性思维。2、结合文本内容,感知贝多芬的人物形象。这一环节既是对初步感知的片段的有分到总的归拢,更是从文本筛选、提取、概括人物形象的高度的提升。3、画出贝多芬外貌描写的语言并分析。这一环节是本科教学的重点所在。执教者巧妙地运用了“换词法”使得学生通过对两组外貌描写的语言的对比,形象且深刻地认识到外貌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三个板块的设计由浅入深,由感知入手到写法收束,处处离不开对文本的分析,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参与性体验。即新课标所要求的通过设计体验性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本堂课,教师设计了“众说纷纭,评点人物”这一环节,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比如佣人、来访者、贝多芬本人等等)评价人物。看似只是评价点的丰富,实际上却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在学生充分的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对贝多芬形象的“伟大”“平凡”就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三、形象性体验。也就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在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具体途径是: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播放乐曲,把文本中抽象的文字符号和形象化、音乐化的可感艺术相结合,把学生带入并使之沉浸在体现文本内涵的具体情境中去。
【音乐巨人贝多芬评课稿】相关文章:
音乐巨人贝多芬评课稿01-29
《音乐巨人贝多芬》评课稿07-27
《音乐巨人贝多芬》评课稿[荐]07-08
《音乐巨人贝多芬》评课稿(热门)07-13
(优选)《音乐巨人贝多芬》评课稿07-13
[推荐]音乐巨人贝多芬评课稿07-10
音乐巨人贝多芬评课稿2篇03-16
音乐巨人贝多芬评课稿(2篇)04-18
音乐巨人贝多芬说课稿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