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说课稿(集合7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能源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能源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分析教材
生产、生活离不开能源,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的新焦点。本节课《能源》是初中物理最后一章第一节,教材从能源的利用出发,要求学生了解能源的有关知识。
2、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多,共两个部分。分别是: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21世纪的能源趋势。
3、教学重点是能源以及能源的种类。教学难点是通过学习,了解按照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这种认识活动和研究方法。
二、说目标
1、常识性了解:什么是能源;什么是一次能源、二次能源。
2、通过自学、相互交流,认识能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节能意识。
三、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这节课一开始,多媒体视频播放了《未来地球,能源危机》,引发同学们的思考,并进行交流观后的感受,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渴望。
接着出示三峡水电站的一张图片,简述三峡水电站的情况,提出问题:三峡水电站是如何发电的?然后多媒体展示三峡水电站发电原理图,介绍三峡水电站的发电过程,说明能量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导学达标
学习过程主要分为两部分:
(一)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97--98页,了解能源利用的历程以及21世纪的能源发展趋势,常识性了解什么是能源、化石能源、一次能源、二次能源。通过提问交流,检测学习情况。
(二)合作学习这部分学习过程中设置了四个问题,通过同桌间的相互交流,加深对本节课的进一步理解。这四个问题依次是:
1、谈谈能源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结合生产和生活上能源的使用情况,对能源进行分类。
3、面对21世纪能源发展趋势,随着人类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耗持续增长,会不会出现“能源危机”?应如何解决?
4、作为中学生,对于节约能源我们应该怎样做?
三、当堂检测
本环节设置了五道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上的检测题后,教师投影答案,对出错和疑问较多的地方进行讲解。
四、课堂小结
对应本节课的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师生共同梳理本节课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整体的把握,构建体系时以屏幕投影的方式完成。
五、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看起来比较简单,是能源的一个系统认识。由于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许多种类的能源,所以学生会感觉比较容易理解。但是本节课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能源名词,有些容易理解,如化石能源,但是有一些却不太好理解,比如一次能源中的核能,就不是那么容易理解了,我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是学生对于教材中涉及到的能源、化石能源、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的.概念掌握较好,对于能源的利用历程和21世纪的能源发展趋势有了一定的了解。课堂练习题能独立完成,掌握较好。
不足之处:
1、整堂课总体看来显得内容不是很充足,这与知识点的量少有一定的关系。
2、只注重了课本知识的学习掌握,对课外知识的拓展不够,由于担心时间不够,对能源的利用及能源的优缺点,能源与社会只局限于表面,没有进一步挖掘。
3、缺乏对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对时事的关注和了解,认识到世界的能源危机,从情感上让学生感知加强国防力量的重要性。
4、这节课主要是情感教育,在整个过程中,虽然对整个过程进行细致的准备,却往往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合作学习这一环节设置了四个探究问题,但留给学生的学习时间很少,没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能源说课稿2
一、设计理念
化学新课程倡导“生活化教学”、“探究性教学”、“互动对话教学”理念,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出发,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引导学生发现情景设计中的问题,并引发思考和讨论,进而解决问题,围绕生活、化学、社会三个话题,力图体现“由生活走进化学,再从化学走向社会”,充分融合了STSE新型教育模式,学会用化学的视角看生活,这正是本节设计的主要特色。
二、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选自人教版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是高中化学必修模块的最后一节,是以前所学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节以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在化学原理知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初步建立起科学的能源观,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通过酸雨及温室效应的实验模拟,认识酸雨和温室效应的形成原理和危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实验模拟,训练实验的分析、探究和设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世博会为载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感受社会与生活中的化学视角。
本节重中之重是过程与方法,在原有教材基础上创新性运用教材,通过模拟实验探究问题,掌握实验分析、设计能力,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本节的重点之一,以社会问题为中心,学会将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并应用于实践,感受并赞赏化学对于改变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3、重难点分析
(1)重点:酸雨及温室效应的成因及危害。
(2)难点:实验设计及探究。
本节重点分析酸雨及温室效应的成因、危害,从化学理论的角度更加清晰具体地认识这些环境问题。 实验设计与探究是通过自主的'调查和研究来认识和解释自然的活动,是一种自主建构的活动和思维的过程,并且重视交流与合作,因此其作为本节难点。
三、教学方法分析
1、情景激学,通过自然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2、实验引导,通过模拟实验,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陶行知先生说:“好的教师,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教学生不仅学会,更需要教学生会学”,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本节采用情景激学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主动探索为主,教师的引导、点拨为辅,基于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借助实验探究法升华理论,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游览世博乘坐绿色巴士情景的创设导入课题,以化学问题为中心,激发学生思维和求知欲。
(二)学生讨论,认识环境问题,
宋代哲学家朱熹说过:“学贵善疑”,怀疑—问题—思考是学有成就的必要条件,以环节一的情景为铺垫,呈现问题链,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目前,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能源的合理利用、低碳、环保被提上日程,通过学生的积极讨论,结合图片重点分析酸雨及温室效应。
(三)模拟实验,寻求解决途径。
实验一,酸雨的形成,老师设计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分析,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介绍实验设计的原则要求及注意事项,然后通过课堂演示,达到模拟自然情景的效果,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视觉与听觉的结合更利于记忆,实验中,点燃酒精灯和硫粉后可以观察到酸性石蕊试纸和pH试纸都变红了,由这种实验事实得出酸雨pH小于7,具有一定的腐蚀性这样的结论,接着展示图片资料,学生观察总结酸雨危害。
实验二,温室效应。实验一侧重教师活动,实验二则侧重学生活动,在实验一中有了对实验设计知识的掌握,在这里强调分组合作设计模拟温室效应实验,亲自体验通过实验进行探究规律的活动,充分运用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创新思维。一定时间后,设计好的同学以自己设计的实验装置开始实验,没有设计好的同学以我提前设计的实验装置图进行实验操作,做好因材施教,操作结束后,由同学总结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真正做到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最后再次通过播放一组图片资料归纳温室效应危害。
(四)走进世博,感受新型能源,
承接环节一情景,展示世博场馆:中国馆,不仅带学生领略雄伟的建筑,更重要介绍中国馆多方面充分利用了太阳能。伦敦零碳馆,除了采用太阳能实现能源自给自足,还利用了生物质能发电,图中的风帽还起到通风降温的作用。日本馆,依然带学生感受新型能源在场馆中的应用,真正做到了将化学应用于社会,开拓学生视野,学会用从化学的视角看生活。新型能源中除了太阳能,生物质能还有哪些呢?最后整体介绍新型能源,图文并茂,促进理解,升华理性思维。对于新世纪的我们,在能源的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话题上,已经不再是一个口号,我们需要做的还有更多。并且,向学生传达一种理念:化学让生活更美好!
五、板书设计
第四章 第二节 能源的综合应用和环境保护
一、燃料电池
氢氧燃料电池:2H2+O2 = 2H2O
二、酸雨的成因及危害
1.酸雨成因:a、硫酸酸雨
SO2+[O] = SO3
SO3+H2O = H2SO4
SO2+H2O = H2SO3
H2SO3+[O] = H2SO4
b、硝酸酸雨
NO+[O] = NO22
2NO2+ H2O = HNO3+HNO2
2.酸雨的危害:
使大片森林死亡,农作物枯萎;使湖泊、河流酸化,毒害鱼类;加速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的腐蚀和风化过程;危及人体健康。
三、温室效应的危害
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海平面上升;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四、新型能源
氢能、太阳能、地热、风能、生物能、海洋能
六、参考文献
【1】裴传友,熊言林,阮志明.检验烟花爆竹燃放中产生的的实验.设计与思考[J]化学教育,20xx,29(3):59
【2】吴兴华,袁诗海.酸雨模拟实验设计.化学教学,20xx. 05:9-10
【3】陈锦.温室效应模拟实验的商榷【J】.化学教育,20xx,29(10):61
【4】娄进,刘小敏.探究多彩的化学实验与教学设计.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71
【5】A.K.贝茨[美].《气候危机——温室效应与我们的对策》.1992,03,第1版
【6】吕康社,王欣. 新课程理念下开展STSE教育的思考[J].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xx,(02)
【7】 刘玉僧. 模拟实验及其教学[J]. 科学课, 1994(05)
能源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自编教材
2、教材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让学生调查家里上月的用水、用电情况,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比较,共同探讨节水、节电的好方法,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学习数量关系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逐步接触社会生活,了解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常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在学生自己的调查活动中,学生知道在实际生活中,用水量以“吨”为计量单位,用电量以“千瓦时”(也就是度)为计量单位,了解一般家庭每月大概用多少水、多少电,这些都是将来学生进入社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样,学生收集、处理数据的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通过让学生共同交流、探讨节水、节电的好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开放性的思维方式,逐步发展批判性思维。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调查,了解家庭用水用电的情况。
(2)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对比,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初步渗透统计思想和方法,让学生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4)通过对生活实际的分析,认识到节能的重要性,唤起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技能、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懂得互助合作,拥有自我反省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的能力,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携手共创美好家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4、教学重点:通过活动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思路
1、贴近生活,再现生活。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学习的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并把实践与综合运用作为四个学习领域之一。”
所以在本课各个教学的各个环节的设计都是围绕生活实际展开的,让学生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身边的实际生活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前调查让学生学会看水电表,了解家庭用水用电的情况,无论是问题的引入、范例的选择还是练习的设计,都尽量使学生深切的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重要的不是要每个学生都正确的掌握这些知识,而是让学生体会用知识的过程,从而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拉近生活与数学学习的距离。在教学中联系节约用电、用水的知识和环境保护的知识,更近一步的贴近了我们的生活,并用一首优美的乐曲结束全课,激励学生的情感态度,唤起全民的节能意识和建设美好家园的使命和责任感,又使教学从单一的学科教学走向多学科、多功能的综合。
2、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如何处理好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教学的又一个重点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实践的同时提高收集、分析、处理信息能力,渗透统计思想。在教学中安排了让学生在统计各家庭用水用电情况后,将计算拓展到班级,学校以致吉州区的所有小学的家庭用水电的总量,并通过阅读,计算相关资料中“一滴水”和“一度电”的价值,体验水电的价值从而提出节水、节电的办法。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分析问题,也许学生不一定能说的正确、说的全面,但是在想的、说的过程中,孩子们不知不觉的运用了分析问题的方法,这才是最重要的。
3、小组合作,互帮互学。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学生的发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教学,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课堂中,小组交流不是走形式,而真正起到它的作用。
4、运用网络,特色鲜明。
运用以电脑为代表的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增加课堂的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说设计
(一)激情导入,播放视频。
师:同学们,10月12日到10月17日在我国的航天史上发生了一件非常令人振奋的大事,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师:对了,是神州6号顺利升空并在太空中环绕地球飞行了五天时间,最后顺利返回地球。师:同学们,你们激动吗?中国人第二次在飞船中遥望地球,茫茫的宇宙中,这颗蓝色地球,孕育了万物,养育着全部生命。你们看,这是航天员在太空中拍摄的一组画面。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视频)
问:大家觉得美吗?为什么是蓝色的?(因为地球上三分之二多的面积是水)
(二)活动开始。
1、地球上可以利用的水资源越来越少了,电也面临着危机!那么我们每个家庭用水用电的情况又是怎样?
课前老师让大家回家做过一个调查,说说你是怎么调查的。
2、(分小组每个人把自己家的月用水用电量等四项填好)
姓名月用水量每个家庭每年用水月用电量每个家庭每年用电量
小组平均
分工填好表格。并比较小组谁家的用水用电量是最少的`?
问:说说你家是怎么做到用水用电量最少?有些什么节约用水用电的方法?
用计算器分组计算出小组家庭的平均用水用电量。
3、教师计算出全班家庭的平均用水用电量,利用这组数据填一个班的家庭,一个学校,甚至吉州区所有的学生家庭的每年用水用电总量。
家庭用水用电总表
平均每个学生家庭的每年用水量吨,每年用电量度
类别每年用水总量(吨)每年用电总量(度)
班级(50个家庭)
学校(20xx个家庭)
吉州区城市小学(70000个家庭)
4、(课件显示阅读资料第一部分)
对比这两个数据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课件再次显示阅读资料第二部分)
(课件演示1度电的知识)
了解了这些资料,你们有什么想法吗?(节水节电)
说说平时看到的浪费水电的情况。
5、每人每年节约一度电一吨水的计算。
(全国人口以13亿计算)
每人一年节约全国一年节约严重缺水缺电地区可以供多少个这样
一个家庭一年用量的家庭用一年
节约用水量1吨水()吨水4吨
节约用电量1度电()度电20度
一个人一生要喝70—80吨水,如果每人节约一吨水,就是相当于近两千万人一生喝的水。换句话,如果每个人浪费一吨水,就是让近两千万人一生没有水喝。
(播放节水广告)
计算一个滴水的水龙头的浪费情况。
一个滴水的水龙头1小时浪费4千克水一天浪费千克水一个月浪费千克水
人一天喝4千克水可以喝天可以喝天可以喝天
现在你有什么想法?
6、收寄贺卡
每人一年少寄一张贺卡的计算。
每人一年少寄全国一年少寄相当于少砍的大树
1张贺卡()张贺卡
(注:生产20xx张贺卡要消耗1棵3米高的大树。)
课件显示关于贺卡和回收废纸的阅读资料
小知识:我国每年制造一次性筷子450亿双,相当于砍掉600万棵成年大树,如果1棵成年大树加工成木材的价值按1000元计算,保留1棵成年大树的生态价值为9000元”……
7、通过刚刚的计算,以及阅读资料,你有什么想法?以后你会怎么去做?还有什么节约用纸的好点子?
8、介绍其他能源和这些能源的现状。
9、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节约的点子。
播放视频。
(三)结束语:
同学们!就像歌中所唱,让我们携起手来从身边的一滴水、一度电、一张贺卡这样的小事做起,善待我们共同拥有的美丽家园—地球!
能源说课稿4
【教案背景】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教材通过安排阅读、讨论、制作等学习环节,主要介绍能源的概念(能产生能量的物质叫做能源),说明能源可分为可再生性能源和不可再生性能源,指出不可再生性能源面临匮乏的严峻形势,倡导利用可再生性能源。
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知道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能量无处不在。
【教材分析】能源是能够产生能量的物质,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能量的来源。在能源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的今天,了解有关能源的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显得尤为重要。本课从学生已不陌生的能量入手,通过找寻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引出能源话题,进而了解能源的基本概况,介绍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并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制作,进一步认识利用可再生性能源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教学方法】本课教学我主要运用了情景导入法、多媒体演示法、科学探究法等教学方法,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引领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法主要是学生动手制作,合作探究。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过程】根据我校实验课题《六环节导学模式》设计,本课主要教学内容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情景导入
本部分主要是激发学生为解决问题而生发的求知欲、思考欲和探究欲,让学生能充分主动地为解决问题而学习。我是通过配乐朗诵序言诗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音乐与画面的结合则能更快地帮助学生架起想象、联想的桥梁,顺利将学生带入情境。
第二部分,自主学习
本部分主要让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明确本课的重难点,进而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本课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同时发现问题或明确需要进一步探究的内容。
我提出两个问题,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的经验入手,来对能源概念形成深入的理解。能源就是那些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能源就是能量的来源,能量就来自于能源。
第三部分,归纳小结
本部分主要通过问题的解决和思维的展示,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并使得知识进一步系统和深化,让学生理解内涵、掌握规律。
本部分我主要介绍能源的分类,指出能源分为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两类,并举例说明,从而概括性地揭示出能源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引发学生关注能源问题。 接着,了解不可再生性能源的危机,体验可再生性能源的作用。通过分析扇形统计图和柱状对比图指出不可再生性能源面临枯竭的危机,使学生在看到这些资料、数据后,意识到不可再生性能源的现状,为下一课的'节约能源教学活动埋下伏笔,也为了充分激发学生节约不可再生性能源、保护不可再生性能源的意识,以及合理开发新能源的意义。
第四部分,探究展示
本部分旨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分享动手操作的成果,突破本课的难点。
学生通过制作太阳能灶的活动,体验可再生性能源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会越来越大,促进学生重视利用可再生性能源,并为下一课开发新能源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五部分,拓展延伸本部分主要是深化学生的科学思想,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所以,我又给学生介绍了另外几种能源分类的方法,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知识。
第六部分,当堂检测
本部分的测试题涵盖了本课的知识点,重在能力,难度适中,全面检测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把本课的重难点以填空和连线的形式展示出来,能起到很好的反馈、巩固、强化的作用。
由于时间比较紧促,备课不够充分。所以本课一定有很多的不足,希望老师们多提宝贵的建议,我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能源说课稿5
地位:能量守恒定律及能源这部分知识是机械能守恒的延伸,但不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特点:本节特点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实例一点点的将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引出,并介绍该定律被总结概括所经历的艰难过程。紧接着介绍了能量耗散,说明能量转化的方向性,也将能量守恒与人类生活紧密相连,呼吁大家节约能源。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初中学习了能量守恒的概念,在前面学习了什么是功,动能定理及机械能守恒,但知识范围仅限于势能、动能及机械能所做的功,这在现实的生活中是不具备普遍性的,所以要学习能量守恒定律。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知道能源和能量耗散.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生活中能量转化的实例分析,学会用能量的观点分析解决日常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能够认识到能源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巨大的作用,体会科学的伟大力量
2.感知我们周围能源的耗散,树立节能意识.
教学重难点
1、 能量守恒作为本节课的切入点,起到串接整节课的作用,是学生学生的重点,同时,其
于能量守恒的知识的应用也是教学的侧重点,对于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作用。
2、 难点在于如何形成能量守恒的概念,由于能量的守恒涉及到学生并不熟悉的能量种类如
内能、生物能、化学能等等,不像机械能那样形象客观,因此,如何通过举证大量的事例,逐步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和用具:
探究:通过两个小实验,同学们自己动手,观察思考发现其中的规律并总结。
讲授:将学生的回答凝练总结,同学着重分析本节重点内容,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讨论:提问一些小问题,或给出一些材料,学生们讨论得出结果,老师予以适当点评修改。 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下课做巩固所学知识点。
教学用具
1、 单摆的实验展示
2、 永动机的简介、简单的人体的运动PPT
3、 太阳能的循环的PPT
五 教学过程
1、 新课的导入
由第8节中机械能守恒时的单摆实验导入,提出问题:考虑单摆在空气中运动受到的摩擦力,如果让摆球长时间摆动,能摆动到的最大高度是不是跟原来一样呢?如果不是,那这说明什么问题?由学生讨论得到由于摩擦力做过机械能不守恒,机械能减小。
进而提出:减少的机械能到哪里去了呢?如果是转换成了其它类型的能量是什么能量呢?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总结,机械能通过摆球与空气间的摩擦力做功转换成热,减少的机械能转化成了其它形式的.能量!
2. 感悟能量的转化
请学生举出能量转化的实例并分析转化过程,教师板书转化过程,最后得出结论:做功实现了能量的转化。
3、追寻能量转化的规律
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那么是不是可以利用这点做源源不断对外做功而不消耗能量的机器呢? PPT展示永动机并分析。得出结论:能量是不可能创造出来的。
教师总结能量转化的规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并说明:
1) 能量是个守恒量,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对比初中化学中质量守恒的概念
2) 能量的守恒并不是只某一种能量始终不变,是指能量的总量不变,各种能量之间是可以转
换的,一种形式的能量减少了,那么肯定有另一种能量的增加
3) 机械能守恒是能量守恒的一种特殊形式,而机械能守恒是有条件的
提问:既然能量是守恒的为什么还要节约能源。我们常见的能源又有哪些呢?思考讨论
4、领悟节能的意义,了解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1)常规能源
提问 常用能源?弊端?释放出去的能量能否自动收集起来再供利用?为什么?
给学生足够时间讨论,最后教师总结:
虽然能量守恒,但是能源有限,还会带来环境问题;
能量使用中存在耗散问题,能量转化具有方向性;
节约能源,只能缓解目前情况,不能根本解决能源短缺问题。
提出问题:如何根本解决能源短缺问题?你在平时生活中了解到哪些新能源?
(2)通过视频介绍世界上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师提问:人类可开发利用的新能源主要有哪几种?新能源的优点?
用PPT展示我国利用新能源的图片和目前的技术问题,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为国家人类做贡献。
5 、课堂总结
1) 能量是守恒量,机械能守恒是能量守恒的一种表现。能量守恒没有条件,是自然界的一种基本规律
2) 能源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在传统能源日趋减少的今天,我们不仅需要节约
能源也需要开发新的能源
6.作业布置
准备了一个关于节约能源的小短片,大家看后下课结合今天所学知识,写一篇简短的观后感言, 另外也布置了教材的课后题。
六 板书设计
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一、能量守恒定律
1. 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功,就说物体具有能量。
2.内容: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和保持不变.
3.定律建立过程.
二、能源和能量耗散
1.内容:能量转化具有方向性.
2.节约能源的重要意义.
能源说课稿6
一、说教材
1、 分析教材
生产、生活离不开能源,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的新焦点。本节课《能源》是初中物理最后一章第一节,教材从能源的利用出发,要求学生了解能源的有关知识。
2、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多,共两个部分。分别是: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21世纪的能源趋势。
3、教学重点是能源以及能源的种类。。教学难点是通过学习,了解按照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这种认识活动和研究方法。
二、说目标
1.常识性了解:什么是能源;什么是一次能源、二次能源。 2.通过自学、相互交流,认识能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节能意识。
三、说教学过程
一、 新课引入
这节课一开始,多媒体出示三线水电站的一张图片,简述三峡水电站的情况,提出问题:三峡水电站是如何发电的?接着多媒体展示三峡水电站发电原理图,介绍三峡水电站的发电过程,说明能量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导学达标
学习过程分为两部分:
(一)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教材166—169页, 了解能源利用的历程以及21世纪的能源发展趋势,常识性了解什么是能源、化石能源、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完成导学案上的相关内容,并检测自学。
(二)合作学习
这部分学习过程中设置了四个问题,通过同桌间的相互交流,加深对本节课的进一步理解。这四个问题依次是:1、谈谈能源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结合生产和生活上能源的使用情况,对能源进行分类。3、随着人类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耗持续增长,会不会出现“能源危机”?应如何解决?4、作为中学生,对于节约能源我们应该怎样做?
三、当堂检测
本环节设置了五道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上的检测题后,教师投影答案,对出错和疑问较多的地方进行讲解。
四、课堂小结
对应本节课的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整体的把握,。构建体系时以屏幕投影的方式完成。
五.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看起来比较简单,是能源的一个系统认识。由于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许多种类的能源,所以学生会感觉比较容易理解。但是本节课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能源名词,有些容易理解,如化石能源,但是有一些却不太好理解,比如一次能源中的核能,就不是那么容易理解了,我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是学生对于教材中涉及到的能源、化石能源、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的概念掌握较好,对于能源的利用历程和21世纪的能源发展趋势有了一定的了解。课堂练习题能独立完成,掌握较好。
不足之处:
1、整堂课总体看来显得内容不是很充足,这与知识点的量少有一定的关系。
2、只注重了课本知识的学习掌握,对课外知识的拓展不够,由于担心时间不够,对能源的利用及能源的优缺点,能源与社会只局限于表面,没有进一步挖掘。
3、缺乏对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对时事的关注和了解,认识到世界的能源危机,从情感上让学生感知加强国防力量的重要性。
4、这节课主要是情感教育,在整个过程中,虽然对整个过程进行细致的准备,却往往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合作学习这一环节设置了四个探究问题,但留给学生的学习时间很少,没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能源说课稿7
一、课标的要求
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对标准的把握须注意如下几点:
1.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山西煤炭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放置于世界和中国能源利用的大背景下,这样可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
2.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比山西省在改革开放初期同现在在能源开发上存在什么不同?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二、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主要是通过案例分析,来探讨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煤炭在我国乃至世界的能源结构中都占重要地位,而煤炭又是非可再生资源,能源开发和资源保护是一对矛盾,山西能源基地建设既面临机遇,又充满了挑战;
2.在以往的初中地理教学中,主要关注于煤在使用过程中(如燃烧煤发电、取暖、做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本节内容更多的涉及到开采过程,所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重建更显得重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能从资源状况、市场和交通条件三方面记忆和理解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越条件; ⑵能理解我国为何要加强山西省能源基地的建设;
⑶能了解能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理解保护环境所采取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演示引导下,通过读图、比较、推理、讨论辩论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态度,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特别要理性地看待山西省能源大省的地位。
四、教学重点
1.理解山西煤炭资源的优越性和能源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2.理解山西能源综合利用的必要性和环境保护的迫切性。
五、教学难点
六、教法
我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结合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用讲授法结合讨论法进行教学,加强师生双边活动。
七、学法
新课程标准特别突出学生的活动,包括课堂活动和课外的探究活动。应当看到,本节内容时事性、现实性都比较强,比如山西省是我国的能源大省,但为何不是工业大省,更不是经济强省,问题何在?教材对此语焉不详,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讨论甚至是辩论,教师不要求给出现成的答案,其实本来也就没有现成的答案。还有山西煤炭开发矿难屡屡发生,由此暴露的“官煤勾结”黑幕,更是当前媒体关注的焦点,在课堂上都可以开展讨论。
八、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2.网上下载的有关山西煤炭开发的新闻资料。
九、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需用2课时
第一课时 资源开发条件,引出能源基地建设
(导入)教师:大家还记得前一段时间广东闹“油荒”的经历吗?(记得)
教师提醒同学们思考“油荒”的原因,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引入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的概我国更是如此。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
[展示课件]
一、资源开发条件
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在这里要多引用一些具体数字来说明)山西省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为2700亿吨,按20xx年生产规模4.8亿吨计算,可开采560年。
① 分布广
② 煤种全
③ 质量优
④ 开采易
(在指导学生阅读图3.1的时候,教师可以用中国煤炭资源分布图与之参照,这样更能反映山西煤炭资源分布的特点)
2.市场广阔
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20xx年的消费量接近15亿吨标准煤,而生产量约14亿吨标准煤。
(对于图3.2,可以指导学生对比和分析,我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这种能源结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改变,这些都为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
我国今后能源战略的发展方向。)
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教师:说到能源结构,我觉得在这里同学们应当好好思考一下我国的能源现状,我国每年有近1亿吨标准煤的能源缺口,需要花费大量外汇去购买石油,大家认真阅读一下教材47-48页的“我国能源供求面临的五大挑战”,你觉得哪一点对你的震动最大?
(课堂分组展开讨论,然后学生发言)
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分别作点评。
要特别注意,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上,要保障能源尤其是保障石油的可靠稳定的供应是相当困难的(这就是为何广东会闹“油荒”的原因),因此,必须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能源发展道路。
二、能源基地建设
为了充分发挥山西省的煤炭资源优势,从1982年起,国家加快了建设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步伐。
1.扩大煤炭开采量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指导学生在图中找出主要的铁路运输线:大秦线、神黄线、焦-兖-日线)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实施教材49页活动题,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我们来讨论一下,对于山西省来说,究竟是输煤好还是输电好?
(在讨论的时候,要提醒学生注意:教材的资料从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给出了正反两方面的`说明或数据,不能简单地肯定一种和否定另一种,正因为它们各有利弊,这两种方式一直是并存的。)
(1)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目前最重要的消费能源是_______,带来的不利影响是什么?
(2) 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大于我国的能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 2.C 3.B 4.(1)煤炭,大气环境持续恶化,酸雨大面积发生,而且煤炭发电和运输占用了大量土地、港口和水资源。(2)石油、天然气、核能
第二课时 能源的综合利用以及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引入)教师:“正如我们上节课讨论的那样,山西省的煤炭既有直接向外省运出的,也有建设坑口电站向外输电的,所以对煤炭是综合利用的,在开发利用的时候,不能只考虑经济效益,必须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展示课件]
三、能源的综合利用
教师: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十分单一,从“六五”时期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本区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开发,主要构建了三条产业链,请同学们读图3.7。
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使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指导学生阅读图3.8,让同学们讨论山西省三类工业发展变化的情况。
可以看出,采掘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在1985~1995年间有所上升,但在1995~20xx年下降,
【能源说课稿】相关文章:
能源说课稿11-02
能源说课稿7篇11-02
能源说课稿(7篇)11-02
能源环保作文08-17
能源调研报告07-16
未来能源作文02-21
新能源口号11-02
能源公司口号12-29
新能源口号01-18